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动人口特征分析

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范文1

>> 人口流动新趋势与机遇挑战调查分析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关联耦合性分析 河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 人口流动与阶层分化 流动人口的微信使用与社会网络想象 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分析 西部流动人口现象分析 中国省区人口流动与人口红利分析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趋势预测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灰色关联分析与预测 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集聚效应、人口流动与城市增长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流动性过剩” 女性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未婚流动人口中期妊娠引产调查与分析 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策 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与就业状况关系分析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分析与建议 对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资源型地区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刘超芹. 城市化进程中省际流动人口特征分析――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5] 孙中伟,贺军亮,田建文. 网络空间的空间归属及其物质性构建的地理认知[J]. 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149-157.

[6] Brice,T.S,Waung.Web site recruitment characteristics:American's best versus America's biggest[J].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anagement.2002,67(2):4-8.

[7] Leary,Lindholm,Freeman.Selecting the best and brightest:Leveraging human capitalt[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2002,41(3):325-340.

[8] Roberson Collins.The effects of recruitment message specificity on applicant attraction to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5,19(3):319-339.

[9] Capelli,P.Making the most of on-line recruiting[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79(3):139-146.

[10] Calanaki,E.The decission to recruit online:a descriptive study[J].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2002,7(4):243-251.

[11] 何俊_. 中国和美国的网络招聘行业发展比较研究[D]. 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

[13]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 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

[14] 王献峰. 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以郑州市为例[D]. 郑州:郑州大学,2012.

[15] 罗资琴,刘煜汐. 网络招聘对高等院校毕业生求职的影响[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42-44.

[16] 吴小彬. 网络招聘有利于人才合理配置与流动[N]. 通信信息报,2005-2-16(3).

[17] 雷光和,傅崇辉.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J]. 西北人口,2013,34(5):1-8.

[18] 杜丽红.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及其管理[J]. 经济问题研究,2008(1):89-92.

[19] 张奎,乔忠,王玉华. 关于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J]. 统计与决策,2009(9):23-25.

[20] 李豫川 .探析网络招聘现状[J]. 法制与社会,2009,(5):243-244.

[21] 邓聚龙. 本征性灰色系统的主要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6(1):60-65.

[22] 温丽华.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23] 祖广哲,丁疆辉. 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耦合协调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2015,35(6):623-631.

[24]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 地理学报,2005,60(2): 241- 242.

[25] 闫雪芸. 网络招聘的优缺点及对应届毕业生的影响[J]. 商业论坛,2013(10):385-386.

[26] 王萌萌. 大学生网络就业前景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5(7):25-29.

[27] 顾丽娟,曾菊新. 中国区域城乡文化系统耦合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86-91.

[28] 陈颖.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1998年-2010年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2.

[29]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0] 艾瑞咨询集团. 2008-2009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发展报告[EB/OL]. http:///report/

200905/1279.shtml.

[31]李晓阳,林恬,竹张琦. 人口流动与经济长互动研究――来自重庆市的证据[J]. 中国人口科学,2015(6):46-55.

Coupling analysis of population flow and online

job-search

XU Jing-ping, DING Jiang-hui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范文2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发病率

文献标识码:R725.1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6-0051-02

Analysis of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Jiangqiao community, 2009-2011

MO Yu-Jie

(Jia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Jiangqiao communit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future. Method: The data of HFMD cas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and the method of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was applied to the study. Result: A total of 1453 HFMD cases were reported in Jiangqiao community from 2009 to 2011. Most cases occurred in the area of transient population. The endemic season of HFMD was from April to July. The odds ratio of HFMD was 1.63:1 for male to female. Children aged younger than 5 accounted for 96.21% of total cases.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the measures of monitoring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conducting the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preschools and mobile population crowed sides.

KEY WORDS 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cidence rate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为掌握江桥社区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和调整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江桥社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公安局。手足口病病例依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1]和《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2]进行诊断。数据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江桥社区2009~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 4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65/10万。各年份手足口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5,P<0.05)。重症手足口病31例,托幼机构发生聚集性疫情22起(表1)。

2.2 流行特征分析

2.2.1 地区分布

江桥社区各村委及居委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本市户籍病例405例,占总病例数的27.87%,非本市户籍病例1 048例,占总病例数的72.13%,发病以非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为主。

2.2.2 人群分布

性别分布 1 453例手足口病病例中,男性900例,占61.94%,女性553例,占38.06%,男女性别比例为1.63?1。

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范文3

摘要:目的针对目前麻疹疫情发病严峻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麻疹发病严重危害婴幼儿童身体健康,政府应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应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措施,认真宣传,积极排摸,使适龄儿童及时进行麻疹接种。结论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加强流动人口麻疹的预防控制,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麻疹;流行现状;防控对策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在推行麻疹减毒活疫苗(MV)之前,麻疹病毒感染了全世界95%~98%的<18岁儿童,人们普遍认为麻疹的感染是不可避免的。麻疹的危害性在于并发症,其中造成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喉炎及脑炎。麻疹减毒活疫苗(MV)使用前,全球每年因麻疹死亡约250万人[1]。麻疹减毒活疫苗在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成功和广泛使用以来,由于其持久及终身免疫效果,保护了全球范围<8~12月龄乃至年龄更大的儿童。但是,在麻疹减毒活疫苗(MV)使用40多年后,尽管麻疹减毒活疫苗列入了计划免疫,对8月龄以上婴幼儿实施免疫接种,但近年麻疹流行仍以散发与局部爆发模式并存,威胁着婴幼儿健康。因此,掌握麻疹发病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控制对策尤为必要。

1麻疹发病现状与特点

1.1麻疹发病现状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目前我国麻疹疫情形势严峻,2008年1—2月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近60%,部分地区有爆发和流行,而且麻疹患者高发年龄从以往1~5岁的幼儿,转到8个月以下的婴儿和20岁以上的成年人[2],出现明显的以青壮年、成人和小月龄儿童发病为主的“双相移位”现象[3]。1991—2004年浦东新区的麻疹发病资料显示,该区麻疹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10万左右,而从2005年开始,该区的麻疹发病率急剧升高,明显超过历年一般发病水平[4]。

1.2麻疹发病特点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已经成为流入地麻疹控制的重点,连玉峰等报道,珠海市1993—2002年常住人口麻疹发病率波动于1.40/10万~3.05/10万之间,暂住人口则波动于2.31/10万~35.27/10万之间,其占当地麻疹发病的构成超过70%。石增宝等对1994—2001年临沂市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的分析中表明,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为13.85/10万,户籍人口的发病率为8.35/10万。李国斌对2003—2006年临武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显示,流动人口的年均发病率为80.99/10万,是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10.59/10万的7.65倍。

1.3麻疹发病因素在人们的印象中,6个月以内的婴儿一般不患麻疹,因为婴儿出生时带有来自母亲体内的被动免疫抗体。近年来,由于儿童期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母亲,在妊娠时体内麻疹病毒的抗体已下降,这样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没有从母体获得麻疹的先天性免疫,所以在6个月内仍有患麻疹的可能。资料显示:接种一次麻疹疫苗是不能终身免疫的,免疫力仅可维持15年,以后就减弱、甚至消失[5],抗体消失后的人群又成为新的易感人群。20岁以上成人当时接种的MV效价不稳定,接种剂量少,且MV接种率不高,存在较多的免疫空白,一旦感染麻疹病毒,即会导致麻疹发生。另外,外来流动人口大多由内地农村进入本市,婴幼儿及成人由于免疫缺失,进入城市后居无定所,卫生状况差和易感性强也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

2麻疹的控制

2.1政府重视2006年11月卫生部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说明麻疹发病现状已经引起政府重视,并明确了我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与措施。实践证明,芬兰、匈牙利、美国等采用2针免疫接种率>95%,消除了本土麻疹。第2针MV接种可以为未接种第1针和初次免疫失败的儿童再提供一次免疫接种的机会,减缓因未接种第1针而造成易感人群累积。全国各省市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采取常规免疫2针接种率>95%,辅以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加强监测和疫情控制,已成为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工作措施和工作目标。2.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宣传上海有外来流动人口500多万,遍布全市各区县,尤以城乡结合部为甚。宝山区有外来流动和务工人员40多万,他们居无定所,流动性强,加上卫生意识淡薄,是防控麻疹发病的重点对象。如何做好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和提高接种率,一直困扰着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因此,政府应加以协调,各街道居委和乡镇所属村委及所辖学校、幼托机构与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形成排摸网络。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排摸不漏户,登记不漏人,宣传全覆盖,使适龄婴幼儿童及时进行麻疹接种,从源头上控制麻疹发病。同时对入托、入学的外来流动儿童免疫缺失对象,在入托、入学前做好2针麻疹疫苗接种,同时可以考虑将麻疹疫苗初免月龄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杜绝因抗体缺失而引发麻疹病例的发生。

在开展网络、电视、广播宣传形式的同时,社区、乡镇利用版面、宣传画、黑板报、宣传折页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控麻疹宣传活动,尤其在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应采取经常走村入户,对外来流动人口反复进行传染病预防和麻疹防控宣传,提高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适龄儿童免疫接种主动参与意识。对流动儿童和薄弱地区利用麻疹强化免疫宣传、4.25计划免疫宣传等时机进行调查、补种,最大限度地消除麻疹疫苗“零剂次”人口比例。

2.3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还有4年多时间,预防保健工作者面临着时间短、任务重、责任大的局面,要完成这个《行动计划》,必须做好仔细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措施,必须协调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认真仔细做好工作。医疗机构在麻疹高发季节,要做好预检分诊、隔离治疗工作,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根据麻疹控制的需要,对周围人群迅速开展应急接种,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还应加强自身责任意识,发挥社区协同优势,使麻疹防控工作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仍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加强麻疹疫苗接种的管理,尤其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特别是成年人的强化免疫。控制传染源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途径。特别要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提高对防控传染病的认识,经过努力贯彻和完成好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保障婴幼儿童健康。

【参考文献】

1陈伟文,陈志,侯春霞.2006年茂名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8,8(1):82-83.

2中国新闻网.麻疹疫情出现新动向,婴儿预青壮年成高发人群,2008-6-12.

3常虹,唐岩.沈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53-54.

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以指导防治。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289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住院病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汉族154例,维族103例,回族28例,哈族2例,蒙古族1例,外籍1例(哈萨克斯坦)。新生儿3例,~9个月者124例,~2岁95例,~7岁49例,~15岁10例,≥15岁8例(成年人6例)。年龄<9个月127例,以汉族居多(62.99%),≥9月162例,以少数民族为主(54.32%),两者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8.0498,P<0.01);在≥9个月年龄组中又以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主,而汉族以流动人口为主,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χ2=5.047,P<0.05)。在免疫程序规定的接种麻疹疫苗年龄而未接种的137例中,少数民族76例(55.47%),其中又以常住人口居多(55.26%),汉族以流动人口为主(68.85%),汉族与少数民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915,P<0.05)。在疾病的接触方式上,少数民族患儿以密切接触发病居多,主要为≥9个月儿童;汉族儿童多在发病前1~3周在医院住院、门诊就诊,主要为<9个月婴儿,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0.978,P<0.01)。在住院的202例中,死亡1例(合并肺结核),合并多脏器衰竭6例(汉族2例,少数民族4例),合并支气管肺炎195例(96.53%);血常规:白细胞高于正常同年龄值23例(11.39%),不同程度贫血58例,少数民族37例,汉族21例,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756,P<0.05);血清IgA检查112例,低于正常同龄儿水平(x±2SD)以下37例,占30.03%,汉族与少数民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376,P>0.05);心肌酶升高77.89%;痰培养164例,阳性36例(21.95%),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减少麻疹发病率的重点是加强流动人口的接种管理,在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对少数民族人群疾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和疫苗的普种;同时医疗部门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实行婚龄妇女和入学、入伍人员麻疹疫苗的复种来降低9个月内婴儿对麻疹的易感性和减少成人麻疹的发病率。儿童麻疹合并肺炎、心肌损害比例高。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疫苗;临床特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普遍接种麻疹疫苗以来,已控制了麻疹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今年新疆部分地区出现麻疹流行,其中伊犁、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州及乌鲁木齐市等疫情较为严重。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全疆唯一一所儿童专科医院自2月1日被区卫生局指定为儿童麻疹免费收治医院,至3月31日共诊治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县麻疹患儿289例。为了探讨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指导防治,本文对289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08年2月1日~3月31日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病例。典型病例233例,均具有麻疹典型临床特点:发热、咳嗽、结膜充血及卡他症状、皮疹、口腔黏膜斑;不典型病例56例,所有病例经麻疹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

1.2一般资料289例病例分布于乌市各个区及周边县城,男172例,女117例,男女比例为1.47∶1;年龄12天~50岁,其中新生儿3例,~6个月57例,~9个月67例,~2岁95例,~7岁49例,~15岁10例,≥15岁8例(成人6例),<2岁以下发病占76.82%。汉族154例,维族103例,回族28例,哈族2例,蒙古族1例,外籍1例(哈萨克斯坦)。调查197例母亲,年龄:19岁1例,20~30岁111例,~40岁76例,≥40岁9例;只有9例明确知道幼年时患过麻疹,10例有明确麻疹接触史。在密切接触史中,13例母亲和6例父亲患麻疹1周后患儿发病。

1.3方法(1)对于临床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年龄、族别、疫苗接种史、人口分布、麻疹接触史、发病前3周内是否去公共场(医院、诊所、商场、电影院等)以及母亲年龄、疫苗接种史、是否患过麻疹。(2)对其中住院治疗的202例病例次日晨抽血送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并行常规血、尿、便、肝肾功能、鼻导管痰培养、血清ELISE方法检测病原IgM(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肝功能异常的进一步行甲~戊型肝炎血清病原学检测以及EBV、CMV病毒IgM抗体检测,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Excel2000、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流行病学特征

2.1.1年龄与民族分布情况见表1。按麻疹疫苗接种免疫程序规定的年龄,对289例患儿分组分析,从年龄和民族分布上看,以≥9个月患儿居多,占56.01%,其中以少数民族为主;汉族以<9个月居多,两者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8.0498,P<0.01。表1麻疹患儿发病年龄与民族分布比较注: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年龄分布上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8.0498,P<0.01

2.1.2不同民族与疾病接触方式见表2。从疾病的接触方式上看,汉族与少数民族明显不同(χ2=10.978,P<0.01),少数民族患儿以密切接触发病居多42例,其中以≥9个月为主(26例),有7例维族患儿在兄妹发病后7~10天患病,汉族3例;此外,少数民族家长对患儿发病前接触方式上以不祥居多。汉族儿童发病前在医院住院、门诊就诊居多89例,其中以<9个月为主(55例),同时,汉族儿童发病前1~3周乘交通工具来乌市后发病居多。接触方式不明确分类见表3。表2不同民族与疾病接触方式表3接触方式不明确分类注: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接触方式不明确比较中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11.185,P<0.01

2.1.3民族与人口分布见表4。289例病例中,常住人口165例,流动人口124例。在<9个月年龄组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上均以常住人口为主,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0,P>0.05);在≥9个月年龄组中汉族以流动人口为主,少数民族以常住人口为主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5.947,P<0.05)。表4麻疹患儿不同民族与人口分布注:在<8个月年龄组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上经χ2检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0,P>0.05;在≥9个月年龄组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上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5.947,P<0.05

2.1.4疫苗接种情况与民族及人口分布见表5。根据患儿家长(监护人)回忆病史的记录,出生9个月以上的162例麻疹患儿,已接种麻疹疫苗25例(15.43%),其中2例分别在接种疫苗后16、12天发病;未接种疫苗137例(84.57%)。疫苗接种方面,汉族和少数民族分别在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汉=0.636,P>0.05;χ2少=0.0396,P>0.05)。在未接种疫苗组中,以少数民族为主,占55.47%,其中又以常住人口为主(55.26%);汉族以流动人口为主(68.85%),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5.915,P<0.05),其中14例在接种疫苗后不到10天发病。表5麻疹疫苗接种与人口分布注:汉族和少数民族在疫苗接种史上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经χ2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0.636,χ2=0.0396(P>0.05);在未接种疫苗组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915,P<0.05

2.2临床特征

2.2.1一般资料202例住院病例中死亡1例(合并肺结核),合并多脏器衰竭6例(汉族2例,少数民族4例),合并支气管肺炎195例(96.53%),肠炎58例(28.71%),合并喉炎15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

2.2.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WBC正常150例,<4.0×109/L者29例(其中2例三系降低),高于正常同年龄值23例(11.39%);不同程度贫血58例(28.71%),其中少数民族37例(63.79%),汉族21例(36.21%),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756,P<0.05),见表6。(2)199例行生化检查,其中心肌酶各项指标(CK-MB、HBDH、CK、LDH)均升高155例(心电图T波及ST段改变8例),占77.89%;肝酶(AST、ALT)升高35例。CRP正常128例,升高(≥8mg/L)70例(35.18%)。血清IgA检查112例,低于正常同龄儿水平(x±s)以下37例(30.03%),汉族与少数民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376,P>0.05)见表7。(3)病原学检查痰培养164例,其中阳性36例(21.95%),汉族20例,少数民族16例。培养结果: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9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例,大肠埃希菌3例,阴沟杆菌、鲍特菌、奈瑟菌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黏质沙雷菌各1例。血清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19例(9.55%,19/199),其中肺炎支原体8例,呼吸道腺病毒3例,合胞病毒2例,巨细胞病毒2例,乙肝病毒2例,柯萨奇病毒、弓形体各1例。表6麻疹患儿辅助检查结果例注: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发生贫血方面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5.756,P<0.05表7麻疹患儿血清IgA结果

3讨论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自1984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230/10万,下降至近年来的21/10万左右,病死率从2%~4%降至0.3%~0.5%。但今年新疆麻疹发病率较往年明显升高,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自1月1日~3月5日,全区已累计报告麻疹病例12553例,死亡27例。乌鲁木齐市以汉族人口为主,作为首府卫生资源配置在全疆占优势,此次疫情也较为严重。从289例发病年龄与民族分布上看,小于9个月患儿127例,占43.94%,以汉族为主,≥9个月年龄162例,以少数民族为主,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0498,P<0.01),而在出生≥9个月以上的162例麻疹病例中,137例(84.57%)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其中以少数民族为主76例(55.47%),说明少数民族家长对疫苗接种的意义及理解存在缺陷,需要卫生工作者在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

在≥9个月以上的162例麻疹病例中,25例(15.43%)接种过麻疹疫苗,其中2例分别在接种疫苗后12天、16天发病。说明这些患儿在首次麻疹疫苗接种时,有可能疫苗存在过期或冷藏、保管不善情况,也与疫苗接种人员操作不正规有关。此外有可能一些患儿没接种麻疹疫苗,而监护人回答时把接种其他疫苗误当接种了麻疹疫苗,估计已接种疫苗的真实人数比统计数少。在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137例中,汉族以流动人口为主,少数民族中以常住人口为主,两者有统计学差别,χ2=5.915,P<0.05,说明该市对流动人员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疫苗接种的管理存在缺陷,疫苗漏种普遍存在较严重的情况,与其他报道一致[1]。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儿童初种麻疹疫苗管理工作,更值得有关部门考虑,这是防止全市麻疹流行的关键所在。

从疾病的接触方式上看,以发病前1~3周在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居多,140例(48.44%),其次为接触不详76例(26.30%)和密切接触73例(25.26%)。汉族与少数民族比较存在明显不同(χ2=10.1873,P<0.01)。少数民族患儿以密切接触发病居多,主要是≥9个月儿童,并且对患儿发病前接触方式上不详居多,与少数民族多子女及居住环境有关,以及对传染病的认识程度低、语言交流、理解上困难等因素有关;汉族儿童以发病前1~3周在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居多,主要为<9个月婴儿,说明汉族家长带患儿在医院及诊所就诊的机会,增加了在院内感染的机会。此外,新疆冬季寒冷,室内窗门紧闭,空气不流通,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机会。所以,医院及诊所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必须做好发热门诊的预检、就诊环境的消毒、传染病的隔离工作。

有关麻疹疫苗接种的起始月龄,国内外专家意见不一,国外一般主张12个月龄左右开始接种,而我国在婴儿出生后满8个月开始接种麻疹疫苗。但近几年8个月内婴儿麻疹常有报道[2~4]。本组289例麻疹患儿中,127(43.99%)是出生9个月内的婴儿,其中3例为新生儿(母婴同患),婴儿母亲年龄多在20~30岁(56.35%),考虑<9个月婴儿的母亲未感染自然的麻疹或未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未加强注射,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较弱或抗体水平低,因而通过胎盘的抗体免疫力不足,不能很好地保护婴儿,因此发病增多[5],进一步提示我国现行的麻疹疫苗接种程序已不适合麻疹发病的实际,影响了预防效果。有学者提出[2],麻疹流行期间,可考虑将麻疹初免时间提前至6个月来减少8个月以下婴儿麻疹的发病率。但黄铭华等[6]认为:8个月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均可超过6个月接种。笔者以为,可采取对育龄妇女在怀孕前某一合适时期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婴儿胎传获得的麻疹抗体水平,入伍、入学时加强麻疹疫苗补种来减少成人麻疹的发生。

从住院的202例麻疹临床病例资料中显示: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比例较大(96.53%),与其他报道一致[7],可能与新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室内通风不良有关。6例多脏器衰竭中,少数民族4例,汉族2例,分析原因:(1)少数民族麻疹患儿贫血比例多于汉族儿童,导致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低下。(2)少数民族家长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延误了诊疗时间。从麻疹合并各种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中看出:细菌感染所占比例不大,血常规白细胞升高23例(11.39%),CRP升高70例(35.18%),痰培养阳性36例(21.95%),可能与院前使用抗生素、取痰操作不正规有关,但可以看出CRP阳性率高于血常规检查,临床上应以CRP结果来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指导是否应用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199例心电图中T波及ST段改变仅8例,而心肌酶各项指标升高者155例(77.89%),与小儿心肌结构特点以及肺炎导致机体缺氧、心肌损害有关。血清IgA检查112例,低于正常同龄儿水平2个标准差以下37例,占30.03%,与麻疹患儿非特异免疫功能受抑制有关,少数民族儿童和汉族儿童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向红,林茹姝,曹建伟.小儿麻疹199例临床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2(5):216-217.

2胡家瑜,张金芳,李秀珠.6月龄于8月龄婴儿届中麻疹疫苗后的血清学效果.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9):425-426.

3刘东磊,孙梅平,杨洁,等.北京市2003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30-32.

4郝国蓉.凉山州民族地区麻疹154例临床分析.临床和实践医学杂志,2007,3(6):173-174.

5王联君,孙丽瑛,姜忠林,等.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控制对策探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49.

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范文5

关键字:细菌性痢疾;报告发病资料;分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是本区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具有分布广、季节性明显、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为探索菌痢在我区的流行特点与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相关的依据,现将我区2002~2009年菌痢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疾病资料

由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组提供2002~2009年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诊断报告现住地为上海市嘉定区的所有菌痢病例资料。

1.2 人口资料

2002~2009年嘉定区人数资料,由嘉定区公安局收集统计,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3 统计分析

资料经Excel软件整理,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趋势

2002~2009年共报告发生菌痢病人1624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1.0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42.44/10万,2009年达到最低水平,为4.43/10万。几年来,发病率与其他地区一致,呈明显下降趋势[1,2,3],报告发病率趋势见图1。

2.2 季节分布

2002~2009年全年均有菌痢发病,1~4月处于发病的低谷,5月病例数开始明显上升,7~10月为发病高峰期,10月病例数开始下降,其中9月发病数最多。 7~10月病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67.30%。发病月份分布见图2。在发病高峰的时段,部分年份分布存在有双峰。与有关文献所述的季节分布基本一致[4]。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

男性病人856例,女性病人768例,性别比为1.11:1。男女发病数无差异(x2=4.21,P=0.7556,无统计学意义)。

2.3.2 年龄

菌痢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有发病,以0~4岁婴幼儿组发病率最高,占全职业总病例数的37.75%,其次是5~14岁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

2.3.3 职业

菌痢在各职业人群中均有发病,尤以小年龄组如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中小学生较多,占全区菌痢发病总数的51.60%,其次为工人、农民、民工,占全区菌痢发病总数的36.45%。

2.3.4 户籍

2002~2009年报告发病病人中,本市人口896例,发病率为21.33/10万,流动人口728例,发病率为16.34/10万,本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发病比率为1.31:1。本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发病数不同,(x2=19.73,P=0.0062,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结果显示,2005年以来,菌痢发病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09年发病率下降到最低水平。近年来,随着依法防制措施的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日益提高,同时对于重点人群、集体单位的管理,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日趋加强,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了群众的健康和防病意识,加强了医院对菌痢病人的规范诊治与及时报告,对菌痢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肠道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菌痢发病率呈明显下降。

菌痢发病季节分布表明,7~1O月为菌痢发病高峰期,这与此期气温较高,适宜痢疾杆菌的繁殖,加之天热人们喜爱吃冷食、凉拌菜、冷饮、瓜果等。年份分布图上显示在发病高峰的时段,存在有双峰,夏初气温渐高和秋初气温渐低之时,人们防病意识不足,8月份气温最高时,人们的防病意识反而增高,故发病数略低。

年龄分布以0~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及中小学生居多。提示菌痢发病与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卫生有关,散居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尚未形成,主要受到看护人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卫生习惯等的影响。

本市人口报告发病高于流动人口,由于文化水平及经济水平较低的原因,流动人口就医意识较本市人口差,大部分的外来务工者出现腹泻症状后,自服药或者简便就医,报告发病数相对较少。

菌痢的高危人群为儿童、学生,因此这部分人群应作为防治的重点,由于影响菌痢发生的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很多,要全面控制其发生和流行,应采取综合性防治对策[5]:1、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以管水、管粪、管饮食为中心内容的卫生基本建设,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运作。2、卫生防病和监督执法部门必须加强对集体性食堂和饮食行业的监测和监督执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堂卫生设施、布局及管理制度验收,做好饮食从业人员的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3、建立和健全医院肠道专科门诊,对菌痢病人要早期诊断和全程治疗并做好及时报告。4、健全疫情报告网络,及时处理疫情,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5、切实开展菌痢防治等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

我区位于上海市西北,属于城郊,特别是南部几个镇,外来流动人员较多,生活环境和卫生意识相对较差,增加了菌痢爆发的危险程度和流行的可能。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对菌痢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还须加强,做到常抓不懈。

4 参考文献

1、张清慧,眷雅丽,朱佩芬,黄中敏.上海市松江区2004-2007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2):66-67.

2、薛黎坚,王文明.昆山市1986-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趋势.职业与健康,2007.12,23(23):2193-2194.

3、罗朝晨,谢一俊,李海丹,章灿明.福建省2000-2006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8,9(8):712-715.

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范文6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顺义区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北京市顺义区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20世界90年代以来,其发病率始终位居全区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1],对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为探索菌痢的流行因素,掌握其流行规律,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将2005~2015年菌痢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现住址为北京市顺义区2005~2015年菌痢的发病资料,当年人口学资料来源于顺义区统计局。

1.2方法 根据菌痢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及职业不同,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流行概况 顺义区2005~2015年菌痢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198.75/10万;2015年发病率最低,为14.74/10万。累计报告菌痢发病83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2.08/10万。2007~2015年顺义区菌痢发病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数据做回归分析,得出y=344.13e-0.363x(x表示自2007年开始的年份数,y表示菌痢发病率),R2= 0.9805。预测2016年菌痢发病率为9.13/10万。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 全区25个乡镇街道中,均有病例报告。2005~2015年报告病例居前5位的地区依次是:光明街道、天竺镇、仁和镇、胜利街道、后沙峪镇,共报告病例3534例,占总例数42.28%。2015年报告病例居前5位的地区依次是:杨镇、后沙峪镇、仁和镇、光明街道、张镇,占2015年报告例数的47.30%。

2.2.2时间分布 全年各个月均有菌痢病例报告,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夏秋季节发病高峰。5月份开始发病率开始上升,5~9月为发病高峰期,报告病例数6124,占总病例数73.26%,其中8月份为最高发病月份,占总病例数的20.89%,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发病规律(图2)。

2.2.3人群分布

2.2.3.1性别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性为4854例,女性为3505例,男女比为1.38:1。男性发病率为103.76/10万,女性发病率为79.66/10万。

2.2.3.2年龄分布 菌痢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有发病,但在0~4岁组为最高,报告2526人,占总例数30.22%;其次是20~29岁组,报告1514人,占总例数18.11%(见表1)。

2.2.3.3职业分布 各个职业人群,除渔(船)民外,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散居儿童,为2457人,占29.39%,其次是学生,为1412人,占16.89%,第三位是农民,为1002人,占11.99%,第四位是工人,为923人,占11.04%。

3 讨论

细菌性痢疾仍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从顺义区2005~2015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自2007年开始,顺义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顺义区细菌性痢疾病例在各个乡镇街道均有报告,但报告例数多集中于流动人口的聚集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原因可能与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较差,防病意识不强有关。本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期[2],为5~9月,建议卫生部门在发病高峰期有针对性的在流动大力开展细菌性痢疾等传染性疾病的卫生防病宣传工作,特别是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区,例如学校、建筑工地等。

年龄方面,0~4岁和20~30岁两组人群为细菌性痢疾高发人群,职业方面,散居儿童、学生、农民和工人为高发人群,综合年龄和职业分布情况分析,一方面儿童免疫系统尚不成熟,且缺乏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主要受到看护人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卫生习惯等影响;而青壮年发病主要集中在农民和工人,可能与该人群集体聚餐、生活条件较差、暴露感染机会较多有关[3]。

综上所述,顺义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流行形式仍为散发,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季节和人群流行特征,提示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树立群众防病意识及良好的卫生习惯[4];加强对食品加工、餐饮行业的卫生监管,不断改善卫生条件,避免出现疫情爆发;健全医疗肠道门诊,提高卫生机构肠道传染病的检查和诊疗水平。只有切实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各项预防措施,才能长期有效的控制细菌性痢疾的流行。

参考文献:

[1]朱美娟,焦丽辉,邵占涛.2006年~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痢疾监测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疫杂志,2013,23(7):1800.

[2]隋吉林,张静,孙军玲.2009年中国细菌性痢疾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