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6-03-02

Effects of Two Drugs Together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n the Nerve Function and Blood Rheology

WANG Hongbo WANG Hong HU Zhixia

Ningbo City Beilun District TCM Hospital,Ningbo 315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daravone joint fasudil hydrochloride treatmen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ll 50 case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i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were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Observe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iven on the basis of edaravone and co-treatment of fasudil hydrochloride,an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after 14d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two groups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Edaravone joint fasudil hydrochloride treatmen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 good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Acute stroke; Fasudil hydrochloride;Edaravone; Hemorheology

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之一。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脂质可产生许多高度反应性的氧自由基,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细胞膜破坏。另外,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脑梗死发病及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可作为临床上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可以降低氧自由基的浓度,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神经细胞膜 [1],而奥扎格雷钠是一种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使血栓形成过程受到抑制 [2]。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5例,效果较好,且二者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主要伴随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脑蛋白水解物和维生素C以促进脑代谢,同时补充能量及支持疗法。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有高血压者同时合用降压药,糖尿病患者所有液体改为0.9%氯化钠,并加用降糖药。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南京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每日2次静滴,并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点,每日2次静滴。

1.3 疗效标准[4]

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及无变化、恶化或死亡为无效。

1.4 检测方法

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脑梗死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计量资料以(χ±s) 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对于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25例患者根据疗效标准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仅2例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2.0%,而对照组25例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的无效病例数共6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7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且两组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由表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2.2 不良反应

两组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脑梗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上述伴随疾病可导致脑血管内皮受损,进一步激活凝血因子,使血小板聚集,全血黏度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进一步导致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增加,血液流变性异常,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因此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4]。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抑制由水溶性以及脂溶性基团触发的磷脂酰胆碱脂质体膜的过氧化,抑制细胞死亡和阻止缺血区再灌注损伤,延长脑梗死发作后的使用纤溶蛋白溶解疗法的治疗时间窗,清除大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或者出血时间[5]。奥扎格雷钠通过抑制 TXA2的合成,促进 PGI 的产生和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使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达到血栓溶解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

本研究中,我们将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以上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通过抑制血栓扩大,改善侧支循环而起到抢救半暗带,从而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7]。

综上,二者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致残率,安全可靠,对脑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功能,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8-9]。

[参考文献]

[1]林峰,陈芳,曾祥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67.

[2]张弘娟,范波胜,赵樱桃.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5:53.

[3]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宁燕,刘学源.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上海医学,2007,30 (2):91-93 .

[6]曹琳,费娜.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6):562-563.

[7] 岳阳,陈光荣,朱常勤.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17(7):45-46.

[8] 张明智,朱海丽. 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评价[J].医学综述,2010,16(22):3519-3520.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2

一、《计量经济学》课程简介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用定量方法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R. Frish(弗里希)模仿生物计量学(Biometric)第一个提出了计量经济学概念。1930年12月29日世界计量经济学会的成立和1933年学术刊物Econometrics的创办,正式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将计量经济学列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现在,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已将计量经济学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 Klein(克莱因)所指出的:“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为权威的一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P. Samuelson(萨缪尔森)甚至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随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

通过这门课程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模拟评价。具体来说,一是具有扎实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功底,为经济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经济计量分析能力和水平,为将来进行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问题

(一)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据统计,从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至2008年,一共有62位经济学家获得此荣誉,直接对计量经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达10余人。当前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经济学院在其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去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的能力。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认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数学的广泛应用,学生必须学会用数学工具描述和发展经济学理论。而与国外相比,国内高校对学生的数量分析方法不够重视,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为例,很多老师和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无非就是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提不出什么创新的思想和成果,轻视定量分析。

(二)对计量软件学习不重视。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该课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能熟练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预测,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相关问题。计量经济学课程涉及大量的数学理论的推导和证明,如果用手工去推导和证明,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非常复杂。如多元线性回归中,运用最小二乘法去估计参数,很难解出各参数具体的表达式。使用计量软件则可大大减少复杂的计算过程,将搜集到的数据输入软件,输入程序或点击就能力建立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习的计量软件种类不必多,一种就足够,比如EVIEWS,这是一个专业的计量统计软件,操作非常方便,不需要编辑复杂的程序,只需点击按钮就能完成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的预测,比较适宜于本科生。

(三)计量经济学课程学时偏少。

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被并列为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课程,然而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却少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课时。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计量经济学仅为32学时(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48学时)。在这短短的32课时内,即使只是向学生讲授经典的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另外辟出时间供学生上机实习软件操作了。

(四)基础课程知识缺乏。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学生必须学习宏微观经济学、数学(主要是线性代数)、统计学和电脑技术等课程。实际上,大部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高中是文科生(以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有近60%左右的学生在高中是文科生),上大学之前的数学基础较弱,对数学学习有厌烦心理。虽然进入高校后学习了数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很难掌握好。特别是统计学中关于现价与不变价的转换,环比指数与定基指数,以及定基指数之间的变换,很多同学没有掌握好。由于缺乏这些课程知识,学习计量经济学失去了一定的基础,这是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

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有两种现象,一是偏重理论和方法,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二是偏重实际应用,忽略对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讲解。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经济学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强调理论与应用并重,既强调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又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以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只有理论课时,没有实验或实践课时。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不少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只是一门理论课程,与实践几乎没有关系,从而在思想上轻视实验教学;其次,纯粹的理论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导致学生表面上听懂了老师讲授的理论,一旦自己通过建立模型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无从下手,从而对该课程产生厌倦情绪。通过增加合理的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及时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且能发现问题和加深对理论理解,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计量经济学在实践中的用处,能够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对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认识不明确。

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要远远低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认识不明确。如,不少人认为计量经济学仅仅是经济学实证研究的技术分析工具,没有意识到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定量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特别是很多人不清楚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之间的关系,由于大部分计量经济学教材涉及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侧重于数学证明和推导,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数学或统计学。如果老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说明,那些对数学厌烦的学生也会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三、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率的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以适应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要求,应当从多方面探索“计量经济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计量经济学。

实际上,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电脑技术和统计学的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经济学为计量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和经验,数学和电脑技术是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统计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是数据的调查、整理、汇总和分析及其变量的统计显著性检验。计量经济学学会的创始人Fisher(1993)在《计量经济学》期刊的创刊号中指出:“计量经济学学会的目标是促进各界实现对经济问题定性与定量研究和实证与定量研究的统一,促使计量经济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使用严谨的思考方式从事研究,……只有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个要素互相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威力,才构成了计量经济学。”在对计量软件如EVIEWS、SPSS、SAS、STATA等的结果分析中,要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检验,判断所建立的计量模型是否符合经济学理论。

(二)注重EDP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

EDP(Exploration-Discussion-Practice)教学模式是指利用“探究―讨论―实践”三环节有机组织教学的一套教学模式,其教育理念为着眼于学生对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深刻掌握和灵活应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学过程变得富有活力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动性和过程的互动性,老师适时转化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授课者转变为引导者和问题咨询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EDP教学模式各环节中,教师与学生不断进行教学信息和知识的交流与反馈,形成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适当增加课程时间。

由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应适当地增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时间,可以将现在的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课时安排上: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为3∶1,即理论课时32学时,实验课时16学时。这样既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又能进行实验操作。

(四)加强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

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三开设,而作为基础知识的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课程往往都是在大一、大二开设。由于时间上的间断,很多学生早就忘记了这些理论知识。而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造成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应加强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首先,老师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地对基础课程进行复习,对基本的理论和原理有所了解。其次,老师在上课期间,应对线性代数、微积分、统计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做系统复习。特别是针对学生数学基本薄弱的特点,加强对线性回归分析的复习,使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第三,应选择优秀责任心强的教师来讲授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是衔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一个有效的中介环节,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典型案例,如上学期某班级某门课程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CPI上涨对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等等。案例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为实验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可以根据典型案例进行上机操作,触类旁通,掌握计量经济模型建立和预测的方法和技巧,强化学习的效果。最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加强实验课教学,建立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制度,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与计量软件紧密结合。

计量经济学课程既强调理论知识,又重视实验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论知识是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础,而实验教学又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延伸,反过来有利于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衔接理论和实验,在时间安排上,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安排教学实验,每章结束后要安排一次上机实验课。首先,由老师结合实际案例运用计量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对环节、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解释。其次,老师演示结束后,由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地完成实验内容,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结果和实验心得,或实验存在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等。通过建立撰写实验报告制度,老师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139-153.

[2]孙文杰.我国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1):46-47.

[3]董美双.注重应用能力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及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27-129.

[4]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6):15-18.

[5]方雯.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159-160.

[6]苏方林.浅析西部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实验过程中的若干典型问题――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77,79.

[7]高春玲.浅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统计与咨询,2010,(1):32-33.

[8]石仁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165-166.

[9]冉丛波.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与学[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05.

[10]孙建.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135-136.

[11]曾海舰.经管类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统计与咨询,2010,(4):24-25.

[12]张长青.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4):148-150.

[13]宋圣学.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9):90,92.

[14]魏下海.关于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3):15.

[15]梁云芳.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58,60.

[16]黄建锋.本科《计量经济学》:浅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J].科技经济市场,2007,(10):139-140.

[17]张兵.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7):25.

[18]刘明广.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J].统计与咨询,2008,(2):76-77.

[19]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20-22.

[20]胡新艳,陈文艺.EDP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6,(4):58-60.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创新;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4—0092—03

0 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建立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使用软件估计模型参数,并能够对估计结果进行检验,且正确解释模型的经济意义。在本科阶段参数估计的方法为普通最小二乘法,为了使得其估计参数有良好的统计性质,需要使计量经济学模型满足经典假设。在对参数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之外,需要考察模型是否满足经典假设及不满足经典假设的修正方法。授课内容主要围绕参数估计与检验展开,教师需要深入浅出的讲解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经典假设,经典假设是理解课程后续内容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法》指明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且市场更需要应用型、创新型的高层次经济学人才,由此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经济类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的知识构建及授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改方案。

1 计量经济学教改的探索

经济类教师和学生已普遍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但是该课程涉及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讲授难度较大。很多学者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角度,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李子奈指出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上没有体现出经济学科特点,应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数据的分析作为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被许多学者认识到。李芝倩提出计量经济学在教学中应以应用为导向,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张长青认识到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等问题,忽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建议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库,使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合理衔接。也有学者比较研究国内外计量经济学课程体系设置,如谭砚文等,比较了中美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发现美国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衔接紧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教学理念、课程设置都明显落后。

2 课程的衔接问题

2.1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问题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之后开设,一般设置在大三第一学期。大多数高校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由于我国经济类专业同时向文科和理科招生,学生数理基础差异较大,不适合按照统一的教学目标来授课。国外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不同基础及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有关课程。例如,麻省理工分别开设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非线性计量分析、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等近10门课,构成了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体系。

而国内大多数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课时安排较少,不能很好体现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含上机实验课在内计量经济学仅有48课时左右,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讲解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二元选择离散模型没有时间讲授。学生在工作或论文写作中,若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后续学习。

计量经济学软件为学生理解计量经济学方法提供了一个视窗,是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桥梁。教师在上机实验授课环节讲授软件的使用,可使学生认识到繁琐的计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大多数高校上机实验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仅有4至10课时。计量经济学软件多为国外开发,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践环节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2.2 数学基础课程衔接问题

现代经济学已经从思辨哲学转向数理实证,经济理论均要经过严格的数理逻辑证明及经验检验,经济学研究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已经超过物理等自然学科。我国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仅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门,其教学授课难度较低。且这些课程由理学院数学专业教师讲授,他们对经济学了解较少,不知道经济学中会用到哪些知识,授课内容与经济学专业需要脱节,学生在这些课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计量经济学建模中涉及到微分方程、动态最优方法、拓扑学、实变函数等知识,在高等数学中均没有讲授;多元回归分析中需要对矩阵求偏微,需要学生有空间思维能力,而这些知识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却没有涉及;统计量的构建及统计性质的证明的相关基础知识,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往往是一笔带过,并没有作为重点讲授。没有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支撑,经济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普遍注重数理模型的推导、统计量的构建及统计性质的证明等基本原理的讲授,学生在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课程中若存在知识缺陷,均会影响到该课程的学习。由于大多数经济类学生数理基础较弱,不能很好地理解枯燥抽象的证明及公式的推导,课堂往往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案例;实践

一、引言

1998年7月,计量经济学课程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它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出来,现已被用于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1]。但从教学角度来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唱“独角戏”,形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因此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素质拓展教育是体验式教育的一种,它是让参训者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人们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和动手做三种方式记住信息的比例,其中眼睛看到的能够被记住30%,耳朵听到的信息能够被记住50%,而亲身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90%以上。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方向应在素质拓展教育启示下努力通过实践教学的合理组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素质拓展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单一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关系,它的课程性质是一门应用经济学,但涉及到较多的数学与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结合。浓厚的数学味使得本来数学基础并不扎实的学生望而却步。同时计量经济学建立模型的步骤通常包括理论模型的设定、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及模型的应用,教师过分强调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的原理和方法,但对于怎样从实际的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具体问题却讲授得较少。教学几乎以课堂讲授为主,对这些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涉及较少,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形成填鸭式的教学形式[2]。教师们均比较强调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但学生听起课来感觉比较枯燥,缺乏兴趣,反应也比较慢,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容易和教师形成互动,造成一种教师“自问自答”、学生“不问不答”的课堂氛围。有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照本宣科,课程内容单一。

2.缺乏经典案例的教学

目前,案例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新方法,已经成为素质拓展的重要手段。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工具课,也是一门非常枯燥和难度较大的经济学课,只有通过实际的案例去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知识点和分析方法,否则空洞的理论往往显得枯燥而难易让学生明白。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先会讲解基本理论,然后会列举一些实际例题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运用,但多数仅限于对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并没有对模型的构造、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等进行深入分析。而且,比较成熟和简明的可用于教学的实际案例也相当欠缺。现有计量经济学所提供的案例都是与章节内容紧密相连的,但多数案例仍然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挖掘的计划,而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失去兴趣,许多学生甚至在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不知道使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去写毕业论文,更难以运用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忽视实践操作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而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学校实验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笔者所在学校一直没有开展大范围的实验教学。如果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学,即使教师讲授了足够的案例,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学生学了不少估计和检验的方法,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用,不熟悉在实际中如何进行数据处理,或者对计算的结果还是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据统计,在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中,能够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的学生不足2%。由于课时短、课程之间相互衔接不顺畅,导致目前我国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操作。

三、素质拓展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改革措施

计量经济学作为方法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三者的有机结合。为了突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认识,使得课程教学达到预定的目标,能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笔者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文科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应当以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由浅入深为线索,将各个单元串接起来,适当复习和补充相关知识。计量经济学需要以西方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为先期课程,在讲授计量经济学内容并牵涉到相关知识时,应作适当补充,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及如何运用,不能以曾经学过为由而跳过,那样学生就理不顺关系、摸不着头脑。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重原理及结果,轻推论及证明过程,使学生明白是什么及怎样去解决问题即可,不可过分强调数学的推理及论证,否则变成应用数学课程[3]。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量经济学由于牵涉到较多的数学知识,而文科生大多数基础不好;内容不生动;课程设计不合理和教学方式不灵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初生畏惧,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诸如诺贝尔经济学的获奖成果以及目前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应用等,让学生领悟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学习精神,从心理上战胜自己。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5

高等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

1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存在对计量经济学的不合理认识

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经济学教师不能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产生偏差。很多高校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介绍理论方法,除了一些课后习题和文中例题外,几乎没有关于结合理论进行应用的专门章节,即使有也特别老旧。有很多经典著名的国外教材也是如此设计。然而国内的很多高校教师仍然是不加修改的照搬国外的经典教材。此外,这些教材中很多例子适用于欧美的经济情况,很多教师上课的时候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补充。而且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看不到它与经济学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就更加难以理解它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甚至会觉得它是一门应用数学类课程,这种想法无形中会影响到学生,致使部分学生反感这门课程。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数学、统计学、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数学推理,使得学生将计量经济学当作一门数学课进行学习,因此达不到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和目的,无法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过多的强调理论公式的推导,使得计量经济学很难被经济学类的学生接受,陷入理论推导的怪圈,降低了经济现象方面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的理论部分的理解又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生属于经济学类专业,此专业中的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文科生。而对于文科生而言,数学基础会稍微差一些,对数学敏感性较差,逻辑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也较低。因此,当接触到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时,若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难很难理解到理论计量的精髓而且也很难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证研究。大部分学生就会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学或者数学,对其自身经济学科而言是不需要的。这种负面思想也会影响到下届学生。

1.2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计量经济学每学期54学时,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着重理论课程方法的介绍,而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当前,我校计量经济学在授课过程中以基础课程为主,而对于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涉及较少。原因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介绍理论及其推导;第二,如果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则需要如下过程:首先建立或选择需要的模型;然后收集相应的数据;其次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进行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等计量经济学检验,然后使用学到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估计模型中的待估参数;估计参数后,利用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例如,经济现象的分析,政策建议,经济预测等。而计量经济学设定的课程学时较少,课时有限,故不能完成此种程度的教学任务。Eviews等相关计量经济学软件是在实际应用分析常用的统计软件,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学生上机进行实际软件操作的机会少,训练不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后出现不会应用的问题。实验环节在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部分,经济管理类的实验环节比理工类要薄弱很多。另外,为了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近年各高校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由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副,这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思考负担和思维强度,使得学生对必要的需要数理推导的理论部分无法理解深刻。

1.3教材内容分布不合理

现阶段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介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介绍的较少。学生在刚接触计量经济学时,就会看到大量的公式和数学符号,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学完计量经济学后,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大量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的符号并没有统一,同一术语不同的教材用不同的符号,使学生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入手。

2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具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计量经济学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三者的有机结合。为了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了解,知道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达到预定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笔者根据自己数年的教学经验,有下面几点建议。

2.1教师应正确理解计量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应用并重

首先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位置及重要性。挪威的经济学家RagnarFrisch作为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33年曾经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中对于经济学数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即使部分经济理论有数量特征的,但经济统计学、一般的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也不能将计量经济学简单地看作是数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只有真正的清楚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将其结合着理解,我们才能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涵及本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由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计量经济学看作是经济学、统计学、或者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上的一种应用,而应将其看作一门在经济学科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次,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计量经济学笼统的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部分。理论计量是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为主,以数学推理为基础,强调理论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应用计量侧重理论的应用,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尤其应侧重结合我国国情,设计相关的实例分析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应用模型,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应用理解和训练。教师应当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作为经济学人才所需掌握的基本方法论来设计。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的方法论原理,就具备了解决经济学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应当坚持应用和理论并重,着重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案例,加深对计量理论的理解程度。再次,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思路是优于数学过程而更加需要重视的部分。描述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离不开抽象的数学语言叙述过程,但让本科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数学过程,一方面是具有难度的,另一方面,也是不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从而掌握详尽的数学推导过程。而有限的时间内,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整个学科的发展脉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建立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思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思路。例如,某一种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其思路的关键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壮大的学科。在冗繁的模型和方法中,能够建立整体的框架和思路尤为重要。是学生能够提纲挈领的感受到淘汰旧的理论方法的原因以及发展新的理论方法的驱动力,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灌输。比如新产生的方法怎样突破旧的理论框架,解决了原来没有考虑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框架和思路,因为思路不仅反映了方法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更主要的是学生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这些,才可能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所以,在整个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应该秉承这一思想,给学生介绍整个计量经济学体系的脉络。掌握好这个总的脉络,就能够提纲挈领,提高对计量经济学的整体认识。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改革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软件,积极挖掘学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从而安排相应的结合其专业的案例和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将计量理论应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中去,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计量的理解和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在课堂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且切身体会到计量经济学在其相应专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学校应该在原54课时的基础上增加课时,增加的课时用于是学生掌握必要的经济和统计学软件的使用。使得同学不仅学完统计检验、参数估计等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由于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是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际的经济例子、软件操作,经济理论分离,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时应选用一种软件,比如Eviews,在讲授完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后,结合具体的经济实例,首先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来实现相应的理论结果,不需要解释为什么使用软件,只是让同学知道软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简单的工具。比如,在学完前几章的参数估计和检验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然后使用Eviews软件完成参数的估计和检验,最后让学生对所得到的估计和检验结果做合理的解释,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掌握了所学习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能力。

2.3教材内容存在问题的合理改善

首先市面上不同的教材应该进行符号和内容统一,对于一些内容不同的理解应该给于详尽的解释。;其次,教材的编写应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分,对于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建议删除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结论所需要的数学推导过程,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而对于研究生教材,不仅要着重详尽数学推导过程,也要注重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内涵的理解,同时也不能放弃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最后,无论本科生教材,还是研究生教材都要引进最前沿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高等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二:高校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计量经济学的考核方式还是比较陈旧的,灵活性也不强。有的高校完全依据期末考试成绩,而有的高校则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一定占比的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的给出主要是以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表现和平时的课堂、课后作业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只是简单考核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和计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不能体现计量经济学实践性强和工具性强的特点。计量经济学应该注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靠短时间临考前的死记硬背蒙混过关,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为了突出本学科的特点及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其课程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建设成为一门真正的经济学课程。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真正实现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结合,教学内容应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全过程。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应该包含如何设定计量经济学模型、如何分析和诊断数据,这应成为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具体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

①注重教学内容的精选和层次划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不同教学层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形成具有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教研室需要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进行反复讨论和界定,比如对于本科层次尤其是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要做到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的原则;而对于研究生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要做到重探索、重科研、重理论的原则。

②紧跟学科的前沿发展,适时更新教学内容,计量经济学学科本身在不断发展,除了一些经典的著作,国外一些新教材不断涌现。国内高校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也要紧跟国际上的新发展,注重教学内容及教材上的适时更新。

2.实验教学的进一步重视深化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即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指引和工具支持。针对目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弱的情况,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首先是强化基础性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保证实验教学的课时,不能因为理论教学内容的博大精深有失偏颇,然后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精选实验项目,先是教师的演示讲解,而后是学生观摩学习,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所有操作流程,教师则从旁予以适时纠偏,从而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其次是大力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是指教师结合不同专业学生自身专业理论特点,引导学生借助于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对本专业的某一理论或现实问题,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并以课题申报形式组团完成项目研究的全过程。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国际贸易相关数据深入探讨某一问题。通过基础性和探索性实验教学双管齐下,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解,掌握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以达到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教学 软件

引 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学科在本科阶段的传统教育中往往偏重于模型的推导、检验等数理环节,忽视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因而,造成学生在理论学习完成以后却不知该如何运用,进而为了应付考试死记公式,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本文拟首先分析本科阶段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特点,其次通过对Excel、Eviews、SPSS三款软件的比较分析,对现有教学模式展开探讨,最终得出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

一、本科阶段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愈来愈迫切要求用定量分析工具去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研究经济运行中具体数量规律的科学,把经济理论分析和对经济现象的经验观测方法结合起来,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其实用性却并未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这与本科阶段学生计量经济学的特点有着密切联系。

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学为基础,以统计学为资料依据、数学为研究工具的交叉学科。对它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微积分等课程的良好基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具备这些基础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究其根源,首先,在于我国现行的高中文理分科制度。我国多数高校经管类专业在招生时面向的是以文科课程学习为主的文科生,这类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弱,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对模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差;其次,作为前期基础的统计学、线性代数、概率等课程的连贯性不强,且缺乏与经济学理论相关的案例分析,使得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停留在传统的数学学习方法上,对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缺乏了解。

2.教材过于偏重对模型的推导

现行计量经济学教材在相当程度上跟数理统计学教科书相差无几,“形而上”的倾向比较严重。且大多对理论模型的推导、证明较为重视,而对模型经济理论含义的解释流于形式。例如,多数计量经济学教材均蕴含《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模型》、《生产函数》、《投资函数》等基本模型内容,这些本应是与现实经济情况以及学生前期学习过的宏观经济学等课程联系最为密切的章节,但在多数教材中往往只注重模型推导过程的演绎,实际案例过少或根本没有,在课后练习题中模型的证明也占了绝大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体会到模型的复杂性,而不了解其可操作性。

3.实验课学时过少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际联系密切的交叉学科,其应用性应当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应用计量经济学在现阶段来说,指的就是计量经济学相关软件的操作与运用,主要包括Excel、EViews、SPSs等。多数现行教材都将实验课作为单独章节予以讲解,其余各章中只是在案例分析时会交代一下简单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也习惯于将计量经济学理论与计量经济学实验分成独立的两个部分。其结果是,理论与实验教学在时间衔接上出现了问题:往往是要求学生强化记忆理论部分,待数周以后,甚至是学期即将结束时才安排上机操作,破坏了整个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在本科阶段的教学重点,应当是经济学理论的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而最能体现这两者的就是对相关计量经济学软件的运用。因此,笔者拟通过对Excel、Eviews、SPSS三款软件的对比分析来阐述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Excel、Eviews.SPSS对比分析

Microsoft Excc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l office的组件之一,是由Microsoft为windows和AppI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而编写和运行的一款试算表软件。Excel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在多数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中对Excel的操作都有着侧重点不同的讲解,但对其数据分析功能的运用相对较少。换而言之,大学阶段对Excel功能的使用程度不及其总功能的十分之一。

Eviews是Econometrics Views的缩写,直译为计量经济学观察,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它的本意是对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技术进行“观察”。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设计模型、收集资料、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Eviews是完成上述任务比较得力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正是由于Eviews等计量经济学软件包的出现,使计量经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成为一门较为实用与严谨的经济学科。

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同时成立了SPSS公司,并于1975年在芝加哥组建了SPSS,总部。1984年SPSS,总部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统计分析软件微机版本SPSS/PC+.开创了SPSS微机系列产品的开发方向,极大地扩充了它的应用范围,并使其能很快地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纷纷就SPSS的自动统计绘图、数据的深入分析、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称赞。

这三款软件在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就其难易程度及学生掌握程度来看却有着明显区别。因此,笔者以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06、075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详尽分析三款软件的优劣性。

首先,对三款软件的难易程度做概况分析(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及非经典模型的修正为例),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Excel在前三项调查中具有明显优势,而在“非经典线性模型的修正”一项中三款软件基本保持平均水平。对这一现象起因的调查结果如下列图1、图2所示。

由上述两图可以看出,在三款软件中Excel在“软件界面语言易懂”项中为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原因在于.1.Excel为中文操作界面,学生可以从“工具”一“数据分析”中便捷地找出所需运算工具,如“相关系数分析”、

“回归分析”等,相对于Eviews和SPSS的全英文操作界面更易接受;2.Excel在“一元、多元线性回归”章节中,操作步骤相对较少(三款软件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比例为1:2.5:3.1)。从这两方面原因来看,Excel的主要优势还是在于其中文的操作界面更易于掌握和记忆,且学生在统计学的学习中已经广泛使用过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属于轻车熟路易于上手。

在非经典线性模型的修正中,Excel的优势不如前两项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Eviews、SPSS在计算例如权重序列、运用广义差分法、杜宾(Durbin)两步法、逐步回归法、Reset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Excel则显得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非经典线性模型的修正中Eviews:~SPSS的受欢迎程度明显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学生愿意在自备电脑或网络机房学习使用统计软件的比率高达56.74%,可以看出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统计软件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本科阶段加大相关软件的应用教学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相对于复杂的公式推导及证明,通过软件计算计量经济学模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加强、巩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加大对软件教学的重视程度;其次,增加实际案例分析的数量,通过对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真实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增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模型重要性的理解,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便能够更好的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

笔者以为要达到上述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按照章节不同将软件区分应用

针对Excel、Eviews、SPSS三款软件各自的特点,可根据不同章节安排软件,如下表所示。

Excel在界面语言、可操作性及学生熟悉程度上来说,都优于其他两款软件。因此,在入门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章中可使用Excel为主要案例软件。具体包括,利用“图标导向”功能做一元散点图,利用“数据分析”功能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及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能够顺利找出可决系数、函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回归系数、t统计量、F统计量等主要指标,并且能够利用这些指标完成一元置信区间预测等计算。

在多元线性回归一章中,应使用Excel与Eview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元案例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运用Excel得出相关结果,使学生对多元与一元的区别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Eviews软件中再次进行同一案例的回归分析,并将两次分析结果加以比较,了解Excel与Eviews在操作过程中的异同点,为进一步掌握Eviews打下基础。

在非经典线性方程修正中,应尽量使用SPSS作为主要应用软件,利用其完备的计算功能对异方差、自相关、共线性等违背经典假定的模型进行修正。在联立方程等后续章节中,应使用以Eviews、SPSS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法,但在宏观计量模型中应当首先使用Excel。

2.在前期增加对统计学.线性代数等相关知识的复习

由于现阶段高校经管类学生多为文、理混编,且文科生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开始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应对线性代数、微积分、统计学、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做出系统复习。特别是针对学生数学基本薄弱的特点,加强对线性回归分析的复习,使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建立计量经济学案例数据库

建立计量经济学案例数据库,是因为现行教材中的案例数据普遍较为陈旧,很多教材中充斥着数年以前的数据,且很多数据已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迫切需要更新。一个适应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案例数据库,需要满足来源广泛性、方便性的要求,同时,案例要能够尽量浓缩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应包含有复杂、模糊和有待解决地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为此,笔者建议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各高校应当联网建立完善的案例数据库,对现实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其次,应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或通过调研搜集数据。这样以来,能够使学生掌握搜集数据的方法、工具,为日后独立运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提供宝贵经验。

四、结 语

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本科阶段的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在本科阶段为经管类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才能使其在更高一级的学习中去掌握高级计量经济学。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唯有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与软件应用相结合,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形成对经济问题分析、理解的逻辑性。

参考文献

[1]于俊年,计量经济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走学出版社,2000

[2]刘明广,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J]统计与咨询,2008(2)

[3]张兵,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4]baike baidu.corn/view/28127 htm?fr=-alaO_1_1

[5]baike.省略/view/207806.htm

[6]baike.baidu.eom/view/130328.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