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理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药理学;案例教学法;合理应用;注意事项
1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选用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判断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知识庞杂,琐碎难记,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用药环节的真实场景,在此情境下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理论知识探索、研究和解决既定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达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课前准备
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大纲,对课程中的难点及重点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病例教学方法,并将其与临床病例有机结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规划课堂讨论范围和具体实施步骤。课堂使用的教学案例可课前打印并对学生进行分发,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知识,并进行语言组织,做好课堂发言准备。教师要根据药理学特点、单元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临床知识和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情况,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合理设计相关典型案例。为避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选择的案例不得太难、太复杂或太简单,以免影响到学生自主探索资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还可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以便课堂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2]。
2.2病例展示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收集到与本节课有关的案例以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教师应先讲基本概念和理论,然后分析典型的临床案例。在展示案例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评判性思维,最后分小组进行公开讨论。如在讲解有机磷酸酯类药物时,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一位农村妇女因琐事与丈夫吵架,一气之下喝了一瓶乐果。家人发现时,该患者已经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涎、瞳孔缩小、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等临床表现,立即送至最近的医院进行就诊。此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患者为什么出现这些临床表现?应采取那些急救措施?应使用何种特效解毒剂?其用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引导和解释,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药理学基本知识。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心和求知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3处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每章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临床病例,安排学生根据所学药理学知识对已经做出诊断的病例提出“疾病一药物治疗”问题,以小组为单元,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写出处方,强调处方用药,同时包括处方格式、内容、书写规范等。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处方格式及其内容的正误等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再相互模拟患者和医生开出相对正确的处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参与,但要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甚至展开辩论[3]。
2.4转换角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学习阵地,让学生维持饱满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理论联系实际,能较快掌握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如在讲授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身边的药物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等例子,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课程中,加强学生可以掌握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如讲解抗高血压药物分类时,可以分组设置为模拟药房,给出一个案例:某76岁男性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此时教师让学生找到抗高血压的药物。学生找到合理药物后,再出示医师处方:常规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硝苯地平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此时,教师根据处方提出以下问题:硝苯地平为什么可以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其基本原理是什么?该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最后教师从头至尾做一点评,加深学生的理解。
3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3.1案例的合理选择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但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合理的典型案例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符合预期[5]。相反,如果随意选择案例或无目的的讨论,有时会明显偏离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学生不必要讨论可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再者,并非教材章章都用案例教学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难点或重点,仍需传统系统讲授,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一是确保选择案例的真实、客观性,不可胡乱捏造;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考虑教学任务和学生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常见临床典型病例,但不能过于简单,以免降低学生的思维兴趣。再者,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还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时代性要强,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案例的选择最好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还可为下节课程的讲解奠定基础。随着不断深入学习,为充分激发学生探索思维能力,可适当选择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潜在联系。
3.2收集和设计典型案例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能真正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师提前设计好典型案例。完善的案例库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典型案例。对于典型的案例,教师应对临床相关知识有所掌握,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案例教学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有充分的考虑。加之各类新药层出不强,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如果仅仅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则难以满足当前临床用药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加强综合教学能力。
3.3案例导入的方法
合理选择案例后,应选取适时、适当的案例导入方法。根据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的不同,可应用以下三种案例导入方法,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课前导入法。如在讲解“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时,教师可将当地常见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其喘息、咳嗽、咳痰等典型的体征及临床症状,案例的导入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进行分类,研究其作用机制。通过应用此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6]。课中导入法。案例导入时机选择在讲解药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之后,这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课中适时导入案例,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药理基础知识,可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药物药理的研究及认识分析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和机体异常反应,印象逐渐加深,学生不但能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更能提高学习成就感,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导入法。该种案例导入方法通常适用于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如在学习“有机磷酸酯类药物”后,可列举常见的急性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中毒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给出一个典型病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已学知识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由此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急救治疗?应选用何种特效解毒剂?其解毒机制如何?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学生通过对临床病案进行分析,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对临床知识的认识。
3.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已学理论知识,使之与当前问题之间进行有机联系,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讨论能够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生观点发生冲突时,能够相互反思和评价,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成员可以合理分担解决问题的认知负担,进而以团队协作形式分析和解决每个问题,体现团队精神。小组团队协作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和生生人际关系,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使学生能融入到正常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之中。
3.5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1)在呈现案例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资源,以便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适时加入帮助学生学习重要概念、原理和技能的中期基础课,使学生能运用已学和在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3)教师应适时通过示范、质疑、监控和鼓励等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案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基础知识,灵活性较强。该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独立学习和团队协作的方式,强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案例,注重案例的导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对病例教学的认知,不断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小冰,邹剑莹,陈小华.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5):84-87.
[2]高雪梅,张轩萍.临床案例在提高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20-421
[3]唐慧勤.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3):97-99.
[4]郑书国,王宏婷,杨解人.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92-594.
[5]曾碧映,陈畅乾,唐元兢,等.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2):91-92.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生理学; 医学生; 高度重视; 学习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35-02
【摘要】 生理学是医学生学习较早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由于该学科的理论性强、内容深奥而广泛,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消极情绪,为了阐明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对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本科2009级4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生理学与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进行探讨及分析,旨在呼吁医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给予高度重视,为更好地、更出色地完成医学生誓言赋予的神圣使命做出努力。
【关键词】 生理学; 医学生; 高度重视; 学习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3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1991年宣布在全国医学院校实施《中国医学生誓言》宣誓,所以医学生步入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医学生誓言赋予了未来医生神圣的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如何能肩负起这一使命?其前提条件是要求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期间,能掌握和运用各学科的知识。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是先学基础学科,后学临床学科,在基础学科的学习先后顺序为: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医学生往往反映基础学科的学习枯燥乏味,尤其是生理学既抽象又难学[1],加上有轻视基础学科的思想存在,容易出现学习的兴趣降低、信心减弱和对学习不够重视等现象,造成消极学习情绪。为了阐明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对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本科2009级4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生理学与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进行探讨及分析,旨在呼吁医学生应对生理学的学习给予高度重视。
1 生理学与解剖学和组织学的联系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解剖学和组织学是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正常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特征和结构间的毗邻及其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生理学与解剖学和组织学有联系的学生占92.37%,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机体的生理功能与结构存在紧密关联。例如,心血管系统内的血液能沿着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此功能的产生是由于有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的结构存在;肾小球不能将红细胞和蛋白质滤过,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孔较小及滤过膜各层表面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因此,生理学是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础上探讨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不同的组织结构有着不一样的功能。
2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联系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学习病理生理学之前必须先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占80.85%,认为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有联系的学生占83.74%,认为学好生理学能降低病理生理学学习难度的学生占83.30%,认为生理学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有帮助的学生占78.84%,提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对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病理生理所阐述的血栓形成条件和机制与生理学的血小板生理特性和功能、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和过程、血流特点等知识不可分割;水肿产生的机制与生理学的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物质和作用、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肾小球滤过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等知识有关。所以,病理生理学所探讨的疾病发生、发展及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都是在生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
3 生理学与药理学的联系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学习药理学之前必须先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占76.17%,认为生理学与药理学有联系的学生占79.96%,认为学好生理学能降低药理学学习难度的学生占78.62%,认为生理学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有帮助的学生占77.95%,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与生理学知识密切相关,药物可通过调节和改变正常机体生理功能活动而达成。例如,麻醉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涉及到生理学的神经细胞兴奋性、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细胞膜对物质的跨膜转运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等知识;甘露醇、高渗葡萄糖治疗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涉及到生理学的晶体渗透压和渗透性利尿的作用原理。可见,生理学知识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4 生理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学习临床学科之前必须先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占75.50%、认为生理学能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的学生占72.61%,表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理学与临床学科有一定的内在联系。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尔纳(Claude Bernard)指出:“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说生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一个医师要研究生病的人,要用生理学来阐明和发展关于疾病的科学。”说明生理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常机体的功能活动发生异常变化、内环境不能保持稳态所致;换句话说,机体各种功能和现象的表现在生理范围内的便属于正常,超出生理范围的就是异常,异常的机体就会引发疾病。例如,生理学中血浆的pH值范围为7.35~7.45,如果超过7.45说明机体发生了碱中毒,低于7.35就能说明机体发生了酸中毒,而碱中毒比酸中毒的患者更容易缺O2的原因需要用生理学中氧离解曲线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才能加以解释;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患者的呼吸表现为浅而慢的原因需要用生理学中肺牵张反射才能加以解释;色盲、夜盲症的发生原因分别与生理学中视锥细胞的类型及其功能和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合成及其功能有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与生理学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数量和功能有关;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可应用生理学中所学习的心电图P-R段的时限来判断,心肌缺血与否可应用生理学中所学习的心电图S-T段和T波的表现来区分;对治疗心绞痛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应选用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而不能选用普萘洛尔,在抢救心力衰竭患者时应选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而不应选用去甲肾上腺素,这些药物的选择与生理学中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类型及其生理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紧密相关;对呼吸衰竭的患者出现缺O2伴明显CO2潴留时,应给予低浓度(
因此,生理学与临床各学科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生理学的正常现象、正常表现、正常范围、正常功能可作为判断疾病的标准,同时生理学对认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有指导作用。
5 生理学与老龄保健联系
由于科学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人类的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社会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老年学。老年学是研究人类的老龄化和延长寿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生理角度看,老年人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会出现退行性的变化,使相应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下降;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利用生理学的知识给老年人提供保健帮助。例如,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引起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了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老龄人要注意少吃多餐并在烹调食物时以细、软、炖为主;老年人的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出现反应缓慢、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为了减缓大脑皮层功能的衰退,老龄人要注意多看书或影片、多读书或报、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语言交往;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引起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出现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致病,为了增强体质、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老年人要注意适当的锻炼、休息、加强营养。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水平、整体水平研究衰老的机理和延缓衰老的方法[2-4],这些研究都建立在生理学中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各器官和系统功能、机体功能调节等生理知识之上的。所以,利用生理学知识来指导老年人自身保健并提高生活质量,给老龄人提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帮助。
综上所述,生理学的知识渗透在后续基础学科和临床各学科之中,这就决定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生理学是医学生学习较早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医学生还不能认识到所学的生理学知识与后续的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相关性,加上学习生理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相隔时间较长,且生理学的理论性强、内容深奥而广泛,往往影响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有赖于生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知识加以分析,让医学生在学习正常功能的同时能够早些接触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治疗、预防和保健等知识;引导医学生深刻认识生理学知识对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学习的正相关影响作用,灌输重视生理学在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概念,让医学生刻苦学好生理学,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和力量。
生理学之所以成为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由于它以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又是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乃至临床各学科和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基础,它与各医学学科之间有着紧密而广泛的联系,并起到承前启后的功效,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发挥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它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康复和保健、研究等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类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因此,医学生必须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生理学的学习,为后续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的学习和医学临床及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好地、更出色地完成医学生誓言赋予的神圣使命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彩冰.课堂讨论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34(3):405-406.
[2]C Sti,Péter Csermely.Protein stress and stress proteins: implications in aging and disease[J].Journal of Biosciences,2007,32(3):511-515.
[3]许冬青,江励华,李育.山茱萸水煎液对老年小鼠免疫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1864-1865.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3
1.1药学心理学的定义
药学心理学这一概念在近几年才出现在临床医学中,我们所述的药学心理学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在使用同样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不同心理诱导将会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药学心理学是一门与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以及药理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的目的是通过药学服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诱导,从而激发患者对疾病抵抗的潜在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药物治疗效果。
1.2药学心理学的功效
在药学心理学领域心理因素是医务人员需要研究的重中之重。因为药学心理学发生作用的基础就是病人,接着通过药师、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等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对患者进行心理诱导作用,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好,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可以证明,药学心理学的作用就是“安慰剂效应”。但是,因为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性格,所以同样的药物对不同的患者将会产生不同的疗效。通常情况下,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患者在使用药学心理学治疗之后产生的治疗比那些悲观,消极的病人在使用了药学心理学之后的效果要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鼓励患者以热情、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使患者建立起打败疾病的信心,最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相关药学心理学学者曾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药学保健过程中心理药效学的“安慰剂效应”是最为有效的表现。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数据结果显示,在对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安慰剂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率通常可以达到30%~50%左右,曾有专家对237例慢性肝炎、溃疡病、精神衰弱以及高血压等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进行药学心理学方面的心理因素治疗而使得病情好转的患者超过一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甚至高达81%左右。
2药学心理学的应用
2.1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
若是患者受到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他就可能出现过激的不良情绪,消极的情绪可能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所以,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消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因素,强化治疗效果,给患者提供最贴心、最人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这就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与疑虑,临床医药护需要为患者提供耐心、详细且专业化的解答。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用心理学的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尽可能减少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产生的消极影响。利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疏导与安慰,从而树立其战胜病魔的决心。
2.2药学服务中药学心理学的应用
近些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逐步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药学心理学和药物心理学领域。药师工作者的工作意义在于,他能够从侧面反映整个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医疗工作的好坏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临床医药者来说,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切实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体会患者的痛苦与需求,不断学习新的心理学知识,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在关注药物疗效的同时,也不能懈怠对心理方面的治疗。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缓解焦躁不安的情绪,将药物治疗程序尽可能简化。同时,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营造轻松良好的治疗氛围,需要注意自身的语气与态度,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感。
2.3药物治疗中心理学的实践价值
对于部分有典型自觉症状的心因性疾病患者,其心理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到生理性症状的发生,而药物心理学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精神进行调节,使其逐步缓解自己的疾病,最终达到完全痊愈的目的。药学心理学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再通过心理暗示方法巩固治疗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上,尽可能避免心理因素以及不良精神状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协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指导性的干预,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行治疗。
2.4药学心理学能够为门诊药房窗口提供辅助
一般情况下医院门诊的就医程序比较繁琐复杂,患者数量较多且流动性大,大多数患者在门诊部取药时,由于对药物的使用方法不熟悉从而需要向药师咨询,这就需要药师为患者提供耐心、专业、全方位的讲解,使患者熟悉药物的治疗方式、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对于不同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在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时,绝对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因为由于药师的某些不经意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都有可能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对其治疗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药学心理学药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于不同个性特质、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从实际需要的角度入手,向其说明药物的禁忌症、服用方法、剂量、常见副作用、剂型等知识,从而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3总结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治疗方案;药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11-0014-02
药物经济学是以卫生经济学基础而发展建立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一门将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其作用贯穿于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为产品的开发提供决策,将为新形势下的药品监督立法及管理的更加科学合理,促进药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有利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有四种: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方面:
1 优化临床用药方案
根据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过程。目前情况下其主要任务是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医疗和社会服务项目斫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比值,其目的不仅是节约药品费用更重要的是使药品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选择药品价格的“高”与“低”,并不标志着治疗方案的“优”与“劣”,因为药物经济学不光注重治疗成本,同时还注重治疗效果,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得。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问题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在多个治疗方案中,一个治疗方案即便成本较高,但临床效果显著,仍不失为较佳的治疗方案。
2 指导临床药学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对医疗保健健需求的日益增加,卫生保健费用(其中相当一部分药物费用)的逐年上涨己成为妨碍各国卫生事业向前发展的沉重负担。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医疗制度的经济改革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药物经济学为此尽微薄之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指导,其中包括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干预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其注意事项等。②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由于个体差异,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患者疗效甚微乃至无效,而对另医学患者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时标准给药剂量对一些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药效,以致被认为该药无效。而另一些病人在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又被认为是剂量过高所致。因此,进行药物血液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价倔效应,这样既可调节相关费用,又可使药物治疗的价值效应、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服务。
3 应用于药品的采购与贮存
我国医药市场中普遍存在一种药物多家生产的现象。同时其价格差异也很大。为此,国家纠正药品流通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广大患者的医疗负担,推出了“招标采购”的新举措,既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在获得同样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要去考虑药品的经济性,将真正具有良好成本效果的药品奉献给广大的医患者。这也是药物经济学在药品流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另外,药品是人们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药品的质量除了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外,与其贮存方法也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规定在冷库中贮存的药品,如在常温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药品质量,还会降低药品的疗效乃至失败,同时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如果使用了这种药品,即便临床医师已经拟定了成本―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案,也达不到预期的疗效,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还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由此可见,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采购与贮存药品,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4 指导医院制剂的研制和生产
医院制剂是医药市场的重要补充,能应临床之所急,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经济的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是保障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其研制和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是首要任务,即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制剂研制过程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评价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生产过程中,除严格按GPP标准执行外,还应将药物经济学分析法应用到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根据不同制剂品种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改变以往生产设备、技术落后、工艺粗放的局面,优选工艺,进一步提高制剂产品的质量,例如可用吸附澄清技术替代传统的醇沉技术,可节约大量成本。
5 应用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根据医药学的最新学术水平,从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包括疗效评价,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价,药物经济学从社会角度出发,动用药物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成本和相应效益方面进行鉴别、比较,决定出最佳医疗服务方案,以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现有的药物资源,让人们以最小的代价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因此,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上市后药物的经济性进行科学评价,是目前医疗费用已成为社会负担形式下的急迫任务之一,也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法对一个药品的实况进行调研与分析评价,使得该药在临床上得以合理的应用,使患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6 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
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拟开发的新药进行评审,从治疗作用、经济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可以避免新药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可以使新药开发更加科学合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利用药物经济学加强新药研究经济管理和评审,以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和卫生资源的浪费。通过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对开,发疗效高,副作用小,价格合理的新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今后我国新药开发和评审应该重视的内容之一。
7 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科研能力 中药学 课程研究
医学的发展必须以科研的提高为基础,对医学生加强科研素质和科研实践的培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1]。尤其对中药学这一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学科而言,必须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科最新的研究结果和动态,为学生的科研思维奠定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着科研不是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而是研究生主攻方向的思想,因而在中药专业教学中忽视了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这种现状,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在中药本科专业中开展了以提高其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多学科渗透与融合,培养科研素质,注重创新能力
对于中药专业学生而言,必须系统、全面地掌握中药学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品开发研究、医院药房、药厂生产、产品营销等工作,教学内容虽然侧重在药而不在医,但医学与药学知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2]。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临床,为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问题和思路。因此,中药学教学与中医临床、中药药理、中药制剂等学科是密切相关的。
1.注重药理、生化、微免等基础医学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中药学研究的深入,多学科交叉渗透,兼收并蓄,大大拓宽了传统中药学的学科内涵,中药学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性学科。实验中药学、临床中药学、分子中药学等次级学科的分化已日益明显[3]。为顺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立足于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中药学教学中引入现代科学研究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些科研的开展又必须根植于药理、生化、微免等基础医学研究,并以基础医学研究作为手段。多学科合作是创新发现的有效途径[4]。中药教学与基础医学在教学与科研中,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现在大多数医学院的中药学教育重视化学基础教育而轻视基础医学教育。这是因为在中药学专业创办之初,主要是为药厂生产一线培养技术人才。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药厂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已不再大规模需要技术人才,而中药学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马上进行适应性的改变,这使得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化学、分析等知识与能力较强,而药理、生化、微免与临床知识相对不足[5]。为此,我们教学团队一直在进行探索性的改革,将中药学与中药药理学教学融合。在对药物功能主治介绍的同时,试图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加以解释,启发学生进一步总结、探讨与思索。例如:在讲解清热解毒药时,我们重点介绍其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在讲解活血化瘀药时,我们介绍其改变血液流变学、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动力学的机理。这样学生就不再觉得中医药术语的抽象,而更直观地理解中药知识。
2.淡化临床治疗,注重与中药化学、中药制剂炮制等专业知识的衔接
中药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是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中医学专业研究中药的目的是以临床知识为本,以潜方用药为目的,然而中药学专业更应突出以药物为主体[6]。为此,对中药专业而言,中药学教学的详略、主次、重点、方法是不等同于中医学专业的。中药学应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调整教学的结构和程序,淡化应用临床各科病症的病因病机和症候特点的相关内容,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药物功用特性上,鼓励学生了解药物作用的实质,为衔接后续中药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近年来,中药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已从过去单纯的临床用药观察,发展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中药的化学组分、药理作用、疗效机制等内容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更好地诠释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起到积极的作用[7]。因此,在讲授时,教师不仅要介绍中药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学的来源、加工、药性、功能、主治,而且要介绍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种植炮制等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在这些与其他专业课衔接的知识点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3.结合中药资源学,注重各地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当前国家十分注重中药、天然药物创新与产品开发。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用药存在着一定差异,各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分配在本省工作,故对本省常用药必须掌握或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8]。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几乎各论每一章都收载有各地的药用植物。因此,笔者建议在修改统编教材时,应将现在的重点药、熟悉药的数量适当缩小。增加各地药用植物的介绍,增加的分量由各院校依据当地具体情况补充。制订大纲、质量标准以及举行统考都可以根据培养目标适当调整。
比如,在我省秦巴山区就有很多珍贵的药用植物[9],“太白七药”就是其中的代表。但因为没有收载在统编教材中,在中药学课程讲授中,并没有相关的内容。但实际上,在科研领域,大批的学生在参与其种植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工作。同时我省大批的制药企业也在研发生产这样的优秀产品,比如“盘龙七片”。对此学生反映迫切需要对本省珍贵药用资源知识的介绍与了解。
结合中成药学知识,中药研究新成果的及时补充
近年来,中成药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新统计可供药用的中成药数目已达一万多种[10]。近年来中药新药的研发态势良好,如丹参滴丸、络欣通、康莱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拓展了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疗效[11]。这些中成药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虽是基于中药学知识,但却是中药学知识的进展与突破。在教学中适时地予以补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目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还没有专门开设《中成药学》课程。当前《中成药学》课程则主要针对许多药学各专业和西医临床等专业的学生开设选修课[12]。我们教学团队建议,统编《中成药学》教材,开设36学时的《中成药学》必修课。此课程的开设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正确选择使用中成药,掌握中成药的基本知识,研究开发中成药的基本素质、能力、实用技术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介绍方剂学科的发展动态
中药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科研实践活动。科研是获得知识的最直接、有效、迅速的途径。教师通过科研不断吸收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同时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方向,熟悉本学科的最新成果,才能在教学上得心应手。相反,缺乏科研背景,只能照本宣科。枯燥的教学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科研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好的自主性学习模式[13]。
以一定的学术研究为背景,有创意和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14]。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学术研究中。近年来,我院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都参与带教本科学生的工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科的发展动态,讲解科研中的热点和空白点,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打破陈规,逆向思维,开展文献研究。同时方法上给予指导,为他们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大胆放手地让他们独立参与科研全过程。明显发现学生在科研方案设计、实验动手能力、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意识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将科研理论融汇于教学中,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药教学亮点。
著名教育学家钱伟长院士在论述教学与科研关系时,曾指出: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15]。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成果可以更新教学内容、科研思维创新教学模式、科研资源可以改善教学条件、科研实践促进学生创新。随着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中药学教学改革将会更加全面与深入,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的中医药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岩,李治淮,刘孟安等.提高西医院校中药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3074-3075.
[2]袁颖,何世民,金素安等.导入与启发相结合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医教育,2011,30(5):43-44.
[3]陈立军.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22-242.
[4]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5]史志超,钱桂敏.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探索[J].药学教育,2007,23(1):23-25.
[6]翟华强,张冰,闫永红等.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8-888.
[7]吴嘉瑞,张冰.基于BB平台的中药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5):8-10.
[8]李海燕,王倩.对中药学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5):324-326.
[9]欧莉. CAI课件在中药学教学中应用的探析[J].中医教育,2011,30(4):35-36.
[10]周蓓.运用纲目法优化临床中药学教学[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98-99.
[11]李杨.中药饮片识记课的设置对中药学教学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21-122.
[12]赵宇昊,刘仁慧,王秀娟等.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9,28(5):76-77.
[13]王君明,贾玉梅,崔瑛.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11,27(4):48-50.
[14]常丽虹.浅探中药标本在中药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91-92.
[15]李越兰,洪寅,宋捷民等.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72-73.
作者单位:张彦 黄英 冯永辉 张寒 孙艳平
汪兴军 魏彩霞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开展药学服务;合理用药;处方;意义
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已经逐渐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我国卫生管理部门颁布的《处方管理方法》中明确规定,在进行临床配药的过程中,临床药师有责任对处方中用药的适宜性进行审核,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药学服务是指临床药师通过与临床医师等医务人员进行合作,为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对其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测。为了进一步探讨开展药学服务对促进临床上合理用药的意义,笔者对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7700张处方的审核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7700张处方。
1.2研究方法
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药学服务。将此时间段内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3850张处方纳入研究组,并将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未开展药学服务)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3850张处方纳入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
1.3进行药学服务的方法
(1)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处方的点评管理规范》等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对各科室临床医师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管,并对其开具的处方进行逐个审核。每个月都要将审核的结果上报医务科,并联合医务科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临床医师进行批评和处罚。(2)在药房设立临床用药咨询窗口,安排专职的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3)向各科室派驻临床药师,并要求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会诊和制定用药方案。在临床医师开具处方后,临床药师要及时对处方进行审核,并重点关注处方中的用药剂量和用药途径、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和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等情况。对于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临床药师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并要求其立即修改。(4)临床药师是进行药学服务的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其对药理学、毒理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效果。因此,临床药师应不断积累用药经验,加强对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医院应定期对临床药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其接受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与绩效挂钩,以提高临床药师工作的积极性。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研究组3850张处方中,有102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65%(102/3850)。其中,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情况的处方有43张(占42.16%),存在重复用药情况的处方有12张(占11.76%),存在药物用法和用量不当情况的处方有39张(占38.24%),存在药物配伍不当情况的处方有8张(占7.84%)。在对照组3850张处方中,有98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5.45%(980/3850)。其中,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情况的处方有432张(占44.08%),存在重复用药情况的处方有138张(占14.08%),存在药物用法和用量不当情况的处方有355张(占36.22%),存在药物配伍不当情况的处方有55张(占5.62%)。与对照组处方相比,研究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临床上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已经逐渐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药学服务是指临床药师通过与临床医师等医务人员进行合作,为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对其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测。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药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因此,构建有效的用药监管机制、提高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专业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开展药学服务对促进临床上合理用药的意义,笔者对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7700张处方的审核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研究组3850张处方中,有102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65%(102/3850)。在对照组3850张处方中,有98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5.45%(980/3850)。与对照组处方相比,研究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更低。综上所述,开展药学服务能够显著降低临床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各医院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作者:师耀美 张书琴 李会琴 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谭森,易多奇.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2):259-260.
[2]唐晓红.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06):137-138.
[3]王尧,潘永辉.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中外医疗,2014,(0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