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免疫学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免疫学方向范文1

【关键词】数字图像;医学;影像

1研究对象及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中我们挑选了8例肺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5例。经过手术以及组织病理检验证实这八位患者均换有肺癌,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及PET全身影像。两项检查之间的间距不超过一周。其中,PET中采用的是PET仪,需要患者在检查之前进食六小时,注射麻醉剂,一小时后平躺呼吸进行透射扫描交替进行数据采集。CT检查所使用的是GELightspeedultraspiralCT。患者屏住呼吸之后进行胸部的扫描。数据传输过程中,PET发射扫描和所获得的三维容积数据文件格式为*.V,而CT检查的数据为连续横断面断层图像数据。可以利用计算机传入pc客户端。对于CT图像需要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利用三线性内插法来获取三维容积数据。在像素转化时也可以采用三线性内插法将两组检查的三维容积数据转化为同等像素大小的三维数组,在数据转换中可以将两组数据转化为八位字节的数据,经过ps软件处理之后来获得256个灰度级的像素灰度值,最终要进行图像的输出,获得的PET和CT融合图像,需要以容积重组技术来进行三维立体呈现。分别获得不同断层的融合图像,能够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也可形成多种文件格式进行储存。

2研究结果

如下图所示是脑部XCT的影像,左图是最初的CT图像,成像参数值密布处于低值区域,而右图是经过Ps软件处理之后的CT影像。比较两种CT影像最终要进行图像的输出,获得的PET和CT融合图像,在具体利用ps软件过程中的步骤如下所示:首先,在计算机界面运行ps软件打开最初的图片左图像,点击调整之后,打开曲线对话框,曲线是用途较广的色调调整命令,能够利用该功能来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在这个对话框中,红色标代表源图像的色调,而纵坐标代表调整之后图像的色调,在进行曲线调整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曲线上的点单击,并左键拖动即可改变曲线的形状,当曲线向左弯曲时,表示色调变亮,反之色调变暗。点击低值区域的某个点并拖动曲线可以看到图像会随着拖动范围而发生变化,清晰度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除此之外,还需要调整不同的点的调整曲线,直到最CT图像呈现最理想化,点击确定之后,就可以完成图像的调整。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八位肺癌患者所有的病灶能够CT图像上明确定位,并且影像人员可以清晰的看出病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将这种交互式的三维容积图像能够利用计算机ps软件进行处理前,对于计算机的性能要求不高,计算效果较快,所有的操作可以在十分钟之内完成。在医学影响中常用的PET和CT图像可以融合为PET图像来提供患者的解剖信息,由于这些影像空间分辨率较低,而且单从PET图像上很难看出患者的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然而,通过计算机ps软件对PET-CT图像进行计算和处理,能够提高影像人员对于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3计算机对医学影像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来说现在医学影像是利用电离辐射的性质以及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利用现代化技术来进行采集医学成像的数据,遵循一定的数学方法来重建数字图像,因而需要深入分析医学图像所隐藏的信息,并控制好图像质量。然而,对于影像人员来说,仅具备医学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有关计算机数学知识等相关理论作为保障。我们从医学影像的显示器上可以准确看出每条线,每幅图片和动态图,然而对于计算机来说,会将这些图像作为数据,进行可操作二进制数,不同数据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物信息,呈现给我们不同的视觉,也就是构成了不同的数字图像。在医院中常见的CT影像是一种体层像,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收集体层投影数据,然后通过数学算法比如滤波反投影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获得二维数据分布,根据这些分布图能够转换为灰度分布,进而能够得到CT像。由于在二维数据中相对应的每个数据都为整数,因此,在CT图像的灰度分布中,每一个区域代表一个灰标,也被称为是像素,像素矩阵构成了CT像,因此CT像也属于是一种数字图像。

4讨论

免疫学方向范文2

【关键词】 分娩方式;新生儿;脐血;抵抗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5-02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已达46.5%,远超世界卫生组织15%的警戒线[1]。有研究发现,对足月儿或近足月儿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会增加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2],并会使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本研究对208例足月新生儿进行动态观察,比较经阴产与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5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单胎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抽取每月1、6、11、16、21、26号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研究,符合以下标准者除外:①母亲有内外科疾病及其他并发症者;②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者;③新生儿有窒息、头颅血肿或产伤者。最后纳入本研究的新生儿共208例,将其分为剖宫产组和经阴产组,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制备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结扎脐带并断脐,5分钟内穿刺脐静脉抽取脐静脉血5ml,其中2ml置于血常规管中以进行血常规化验,其余脐血离心后提取血清,置于-7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用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抵抗素的检测。

1.2.2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脐血抵抗素浓度,采用速率散射法免疫浊度测定系统检测脐血IgG、IgA、IgM水平。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P

2 结果

2.1 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经阴产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均

2.2 脐血IgG含量自然分娩组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见表3。

2.3 经阴产组新生儿的脐血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

3 讨论

足月妊娠分娩时,由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使胎儿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其免疫指标是否受分娩方式的影响,分娩方式是否影响了抵抗素水平。本文共检测了足月妊娠经阴产和剖宫产分娩共208例新生儿脐血的部分免疫指标,初步讨论了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3.1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本文研究表明,经阴产组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新生儿(P

3.2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影响 新生儿对感染的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两组新生儿IgG值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余项无差异,形成这种现象的机理可能是,经阴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的挤压等生理变化明显促进了IgG的主动转运,所以剖宫产儿脐血IgG含量显著低于阴道分娩儿。IgM由于分子量太大不能通过胎盘,主要在肝脏合成,脐血中IgM的含量不会受血清中IgM含量的影响。有资料表明脐血中IgM的含量明显低于母体水平(P

3.3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抵抗素浓度的影响 本文数据显示,经阴产组新生儿的脐血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剖宫产组,有研究表明,抵抗素可能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有关[6],推测抵抗素可能是各类炎症因子的效应分子,同时高抵抗素血症又刺激了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其有正调节作用。本文经阴产组脐血抵抗素浓度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正常情况下很少有抵抗素的表达,但机体在受到外界比如宫缩和产道的挤压后,造成胎儿一过性的供血、供氧中断,同时又受到外界新环境改变的刺激,产生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抵抗素的表达也迅速增加,提示抵抗素作为早期反映分娩方式不同所造成的炎症刺激的指标具有潜在价值。

所以经阴分娩可通过提高抵抗素水平而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机会。总之,剖宫产对早期新生儿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建议准妈妈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自然分娩。

参考文献

[1] 高宝娟,陈伯薷.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及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11):1639-1641.

[2] Roberta DL,Michel B,Olivier I,et al.Incidence of early neonat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fter late-preterm and term cesarean delivery[J].Pediatrics,2009,123(6):l064-l071.

[3] Wang J,Zhang SM,He YF,et al.Xuzhou Yixueyuan Xuebao,2007,27(5):329-331.

[4] Rodriguez P,Truyens C,Alonso-Vega C,et al.[Serum levels for IgM and IgA antibodies to anti-trypanosoma cruzi in samples of blood from newborns from mothers with positive serology for Chagas disease].Rev Soc Bras Med Trop,2005,38 Suppl 2:62-64.

免疫学方向范文3

【关键字】:建筑学;教学方向;实战

Abstract: Architecture is a research buildings and their environment across engineering and unique arts and humanities disciplines, 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close ties with the community. Architecture of gener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poor,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work in the short term, less competitive.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general university teaching should face combat, in order to focus on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target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s: Architecture; teaching direction; combat

中图分类号:TU-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建筑专业人才对我国建筑业的整体面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专业建筑人才的基地,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不少国外建筑机构大量入驻国内,建筑专业人才的竞争也日趋国际化、激烈化,在此形势下,我国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方向应如何发展也成为相关领域内研究者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国内外建筑学专业教育理论研究

国外一些国家的建筑教育起步较早,公元前1世纪罗马工程师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即在其《建筑十书》中对包括建筑教育、建筑历史和建筑材料、公共、城市、家庭家住、内部装饰等一系列的建筑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完备的论述,并在本书的第一卷中着重强调了建筑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提出建筑师不仅应长于绘图技巧,还应通晓历史、哲学、几何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到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建筑师L.B.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在《论建筑》中提出数学和制图为建筑教育中必备的科目,学习者对建筑设计的鉴赏力和想象力应通过阅读、听讲、习作来获得;此后,逐渐开设建筑学院通过师生相传的授徒方式培养专业的建筑人才。

11世纪,法国克隆尼(Cluny)修道院即设有建筑专业学校,16世纪中期,法国人P. 德洛尔姆先后著有《建筑工程学》和《建筑学理论》作为建筑专业的教材;18世纪末,德国柏林艺术科学技术学院开设了建筑课程,标志着德国建筑教育的起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将魏玛(Weimar)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为公立包豪斯大学(Staatliches Bauhaus),其是世界上第一所为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建筑教育发展于18世纪中末期美国独立战争前后,其建筑师多来自于欧洲,美国早期的建筑教育多师承德国,较为偏重艺术,到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现代派不少建筑师移居美国,使其建筑教育开始转向包豪斯发展;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建筑知识,同时开始聘请国外建筑师在高校造家学科中任教,之后逐渐开办了专业的建筑学校,并由本国建筑师担任教师,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开始传入日本。

纵观国外建筑教育发展史,其不仅注重技术,同样强调人文艺术在建筑专业中的重要性,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为例,其建筑学院的研究课题包括有城市规划,当代建筑理论、形态分析等设计过程,人类工程学、建筑使用评价等环境与行为,生物学、热工、节能、计算机及建筑生物与气候学关系等建筑与环境和建筑史、建筑经济等多个方面,将更多的人文、环境融入到建筑学专业中。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将提出的广义建筑学的新建筑观即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这也应当成为当前乃至未来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外建学专业教学模式

国外的建筑专业教学方式最早多为学院派教学,随着包豪斯影响范围的扩大,其教学模式开始在世界各国盛行,至今世界上仍有不少国家的设计教育还继续遵循着这一教学模式,我国也有部分院校的教学方式为当年的包豪斯教学模式。一些欧美国家及日本则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设计课程选择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设计课题的题目设计,促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设计题目进行积极的思考。多数的建筑院校均有自己独立的师资力量和各具特色的工作室,不同的工作室有着独立的研究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题,参与到教师课题中,教师也可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开设选修课、学术讲座等,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有专业的教授分别注浆城市形态问题研究、城市形态理论、学习与社区等,同时学校还会外聘知名建筑师担任实践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日本的建筑学专业中,包括教师、助教和外聘教师在内的老师数量几乎与学生数量等同,可直接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交流,通常教师和助教对学生进行理论、技术方面的指导,外聘教师则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我国一般性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源自于前苏联,苏联的建筑教育起始于十月革命前,采用的是于包豪斯类似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早期注重工程技术,后来逐渐偏重装饰艺术。我国建筑学专业教学目前仍多侧重于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工程技术类课程,而较少注重美术和造型的训练,易忽视建筑学的创造性,影响到教学水平,不利于培养真正的建筑学人才。同时在教学中更为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学生毕业时的成绩也多只以一纸设计图作为评价依据,判定优劣时更注重表现技能,而不是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对周边环境的调研能力,导致学生过度依赖课本而忽略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国内外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欧美国家建筑学专业中,其教育均是依据建筑师执业的需求,以培养职业的建筑师为主要目标。不少欧洲国家建立了本硕连读的体系,学生经过本科学习后可转入更优秀的院校进行研究生学习,在5年内可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将学生分为职业学位和后职业学位,职业学位类学生学习分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为实践阶段,有实际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后职业学位类则招收的为已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开设必修基础课和选修设计课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英国采取的是学生读完本科后工作一年再回校继续学习两年基础理论课程的“3+1+2”教育制,毕业考试合格后,即获得硕士学位;法国、德国的建筑学专业采取的是六年制教育,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后即可获得相当于英美国家的硕士学位。

我国一般性高校的建筑学专业采取的是五年教育制,学生经五年的本科学习后,可获得学士学位,在培养学生时没有层次性,而由于录取时虽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美术知识,但实际工作中对学生美术功底的考核并不严格,一些学生可能不具备学习建筑专业的基本素质,这种一包到底的教育制度必然会影响到专业的培养质量。另外,我国的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缺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融合,课程中很少有建筑史的教材,导致学生的视野狭隘,建筑理论知识空洞。

结语:

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在校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还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知晓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体会不同的地域地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即可独立完成包括结构设计在内的工程设计。国外建筑学教学有理论方向和实践方向,培养出的建筑人才更具专业性,国内高校毕业生则实践较差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工作,对规范掌握较差,因此,一般性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方向应面向实战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走向职业化,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若华.建筑学教育改革方向的实践性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26-28.

[2]苏群,苏胜达.国内外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差异[J].商品与质量,2010,(4):1-3.

免疫学方向范文4

【关键词】 凝血四项;检测;妊娠;分娩;预防;出血

凝血四项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目前临床上特别是基层医院判断出血性疾病应用最广泛的一组检验指标。本文通过对125例临产孕妇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以及与正常育龄期非孕妇女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5例正常待产孕妇均系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年龄22岁~41岁,平均(25.0±3.5)岁,孕龄38~41周,平均(39.0±1.5)周。112例对照试验者均为在我院门诊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育龄期非孕妇女,年龄21岁~43岁,平均(25.8±3.4)岁。排除心、脑、肝、肾等疾病,两组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和试剂 采用山东省济南美医林电子血凝仪,型号MEN-N,所用试剂、定标血浆和质控品均由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Company提供,凝血四项各测试项目每日质控高、中、低值均符合要求,仪器测试结果重复性良好。

1.3 方 法 采集临产孕妇和正常育龄期非孕妇女肘静脉血1.8ml入含109mmol/L枸橼酸钠0.2ml的抗凝管中,轻轻颠倒数次混匀, 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 上机检测凝血四项(说明:所入组的受试者血浆均排除高脂、高胆红素、溶血标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用均数(x±s)标准差表示,数据用t检验进行处理。

2 结 果

125例临产孕妇(孕妇组)和112例正常育龄期非孕妇女(对照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4项指标检验结果

注:两组PT、APTT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的TT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妊娠和分娩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的生理时期,妊娠期间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均增加,使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据国内有关研究[1~3]显示:孕前纤维蛋白含量约为3g/L,孕晚期增加40%~50%,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孕妇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时间将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些改变对产后迅速止血至关重要。本文检测结果表明,待产孕妇组的TT明显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Ⅷ Ⅸ、Ⅺ、Ⅻ等的水平,APTT延长多见于因子Ⅱ、Ⅴ、Ⅶ、Ⅹ Ⅺ、Ⅻ和Fib缺乏,缩短多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PT可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Ⅱ、Ⅴ、Ⅶ Ⅹ和Fib的水平,缩短多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和血栓性疾病。TT是Fib转变成纤维蛋白所需要的时间,可反映血浆中有没有足够量的Fib,还有纤维蛋白的结构是不是符合正常凝血指标的要求,而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一种Ⅱ类血浆蛋白,为人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主要参与人体的凝血、PLT聚集及纤溶过程,从多个侧面调节血液循环,发挥止血功能[4],且有研究也显示FIB含量与凝血酶活性有关[5],因此其含量是提示机体高凝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孕产妇适度的高凝状态可以保证分娩后胎盘剥离的创面能迅速愈合,防止大出血的发生。但高凝者易发展为妊高症,甚至DIC,危及母婴生命,此外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有时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造成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继发性激活纤溶系统,引起产科DIC。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常处于高凝状态,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PT、APTT、TT及Fib)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分娩及异常出血,减少产科意外发生,有重要临产价值。

参考文献

[1] 包广杰.凝血四项检测在预防妊娠晚期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1,24(8):5392-5393.

[2] 唐淑稳.妊娠期血液高凝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1):60-61.

[3] 张春荣.临产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04,14(4):77.

免疫学方向范文5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tibody is an important embranchment of immunological technique. As the application and study of antibod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demand for talent of antibody industry is greatly increase, and it requir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Higher vocational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hould comply with the demand of antibody industry in the aspect of talent cultivation, take active measures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talent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practices in antibody production enterprise for a year to classify the skills of antibody production,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the direction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 and analyze its feasibility to produce qualified talents for antibody industry.

关键词: 高职免疫技术方向;抗体生产;课程群重构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mmunological technique direction;antibody production;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group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237-02

0 引言

在生物产业领域,免疫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伴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而获得了迅猛发展。现代免疫学技术更是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研究领域。随着现代免疫技术相关产品的逐渐增多,对掌握相关免疫技术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就逐渐成为生物技术专业高职专科生的一项基本专业要求。

免疫学研究的方向包括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及免疫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其中基础免疫学包括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性、免疫病理学等。其中免疫学广泛应用于三大方面:①传染病预防;②疾病治疗;③免疫诊断。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免疫技术方向主要是针对免疫诊断的应用里面的分支即抗体的生产及应用。

1 高职免疫技术方向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专科和高职院校主要是针对免疫技术相关教学,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药学、护理专业,如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四川、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辽东学院医学院免疫微生物教研室、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药学专业等都有关于提高免疫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相关研究。而关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免疫学相关课程的研究只有几所本科院校有研究,如江南大学、新疆大学等。

上述提及的单位只是对如何提高某些课程如《免疫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仅是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如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而没有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在专业教学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挑战。

2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免疫方向人才培养短板分析

该院生物技术专业在免疫技术方向主要针对抗体的生产,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胜任对抗体生产有较高要求的岗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该专业在当前发展契机下的快速发展。

该院在免疫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开发的欠缺有如下原因:

①该院生物技术级应用专业于2012年由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更名而得。而此前的人才培养还主要偏向于微生物技术应用,对免疫技术的要求不高,相关的免疫技术课程开设力度不大,只有《分子生物学》、《免疫技术》两门课程。基础课程的薄弱,造成该院在免疫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欠缺。

②此前该专业在已有的免疫技术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完整,与当前的免疫技术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导致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免疫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差。免疫技术相关企业招聘该校的学生后,仍要花费人力物力培训基础技术。

因此,为了提升该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免疫领域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备免疫技术相关技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该专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走出人才培养困境。

3 该院在免疫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改革的应对措施

笔者自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深入武汉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一年。该公司主要进行抗体的生产,是利用免疫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该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招聘毕业生,是该院的深入合作企业。

笔者在长达一年的实习过程中,了解了目前免疫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掌握目前免疫技术领域发展的动态。更关键的是可以深入了解免疫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点,并把这些重要信息反馈到学院,学院借鉴这些重要信息,使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免疫技术领域的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方面与现阶段的需求相结合并得到提升,从而培养出具备免疫技术相关技能的合格人才。

4 重构该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免疫方向课程群

笔者通过一年的企业实习,对抗体行业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对抗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认识深刻。并对抗体行业所需要的技术进行归类,然后重构目前免疫技术方向课程群,以期培养出抗体行业所需的人才。

4.1 抗体市场的发展亟需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掌握免疫相关技能的人才 不考虑多克隆抗体在科研应用市场的营销额,仅就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医药市场的销售来看, 2000-2013 年,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2%,历年销售额如图1所示。

抗体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这个行列。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应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以迎合市场人才需求。

4.2 积极适应行业需求,采取措施,力求改进人才培养现状 该院目前具有培养抗体行业所需人才的课程群及技能培养基础。通过以上的企业实习及行业调查,不难看出,抗体生产企业需要掌握更多技能的人才。该院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免疫方向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4.3 重新建构免疫方向课程群 抗体行业所需的技能点必须通过拓宽免疫技术理论基础并强化技能点培养才能达到。因此,需要增设相关课程。具体如表1所示。

增设课程后,现有的课程群将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

4.4 重构课程群的可行性 在原有的课程群基础上增设两门课程,重构课程群,增加的课程分别是《动物免疫学实验》、《抗原工程》、《抗体工程》。

增设三门课程,意味着该院人才培养方案里面的课程设置要发生变动。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富有弹性,可以容纳三门课程。并且目前的师资力量、实验室条件足以进行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因此,改进现有课程群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宋爱萍,吴展奎.基于行动导向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131-133.

[2]雷萍,陈殿学,韩晓伟,侯殿东,关洪全.青年教师提高免疫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012(1):72-74.

[3]陈辉芳,杨凤琼,等.《医药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工学结合教改研究[J].海峡药学,2011,23(10):225-226.

[4]闫东梅,韩笑,等.高级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的思考[J].中国免疫学,2012,28(9):852-853.

[5]吴杰连,吴照义,等.适应药学职业模式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宁夏农林科技,2013,54(1):59-60.

[6]曹利平.浅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免疫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77-79.

[7]叶敏,刘志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探索医学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免疫与病原微生物课程教学之我见[J].临床和实验医学,2007,6(2):165-167.

[8]穆春晓.高职检验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设计与构建[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112.

[9]曹素芳,王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兽医微生物及免疫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4):37-38.

[10]鲁晓娟,等.“八环节”教学方法在五年制高职学生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2010,30(6):882-884.

[11]辛瑜.免疫学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64-165.

[12]宋杰,陈维春.如何提高《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2):202-204.

免疫学方向范文6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免疫学实验;设计性实验

1绪言

设计性实验是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独立实践为主的实验课,该实验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做的模式到学生自己主动查文献、自主设计实验。为了推进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许多院校都陆续开展了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课上引入设计性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让学生充分利用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创新的思想贯穿他们以后的发展道路。此类实验有助于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抗体的提取和效价测定实验,对当前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

2目的

免疫学实验已经从单一学科的实验过渡到融合医学微生物、寄生虫、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也不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现在开设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比葫芦画瓢,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不能很好的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设计性实验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同时弄清楚做什么,为什么做,要得到什么。

3实施方法

设计题目不必过大,选择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有所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的潜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其过程为:

3.1确定设计性实验题目

密切结合免疫学检验专业实际,使课题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老师讲授与实验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并向学生提出设计性实验题目:免疫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并把学生分成七组,每组3-4人,分别制备抗人血清、抗大肠埃希菌血清、抗变形杆菌血清、抗绿脓杆菌血清、抗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清、抗伤寒沙门菌O抗原血清、抗伤寒沙门菌H抗原血清。实验动物为家兔(2-2.5kg)。实验室为学生准备大肠埃希菌菌种、变形杆菌菌种、绿脓杆菌菌种、肺炎克雷伯杆菌菌种、伤寒沙门菌O抗原、伤寒沙门菌H抗原。3.2拟定实验方案设计性实验题目确定之后,指导老师立即向学生下达实验任务书,其内容主要是强调实验目的,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前考虑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查找资料,自学相关知识,拟订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步骤。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免疫学检验实验目的和要求构思一种或多种可能的方案,然后加以整理,进一步具体化,写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所需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具体的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3.3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我们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至少两次审阅。学生拟定好实验方案后,每组学生以PPT的方式向老师汇报实验方案,经过指导教师的修改、充实后,学生重新整理实验方案。第一次审阅指导教师主要从实验方案的基本架构方面对学生实验方案初稿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审阅,肯定其正确、合理的方面,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意见供参考、改进。第二次评阅在学生实验方案经过修改、充实后,已基本成为设计的最终结果时,此时学生实验方案是否完整是指导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二次审阅的一项主要的工作。此时除了对某些违反基本操作规程及有可能造成事故的操作步骤进行纠正之外,指导教师一般不再建议学生修改实验方案。

3.4实验准备及实施

制备抗原和安置家兔,各组根据实验室准备好的菌株制备自己实验所用的抗原,安置好实验动物,观察一周,第二周开始免疫兔子,根据自己组设定的时间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注射和试血后,最后一次课在实验室进行血清的提取及抗体效价的测定。具体流程:1)抗原制备2)动物的选择与免疫3)试血、免疫血清效价测定4)采血、分离免疫血清5)保存免疫血清。

3.5实验报告

实验完成后,学生要对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写入实验报告中。

3.6实验考核办法

合理的考核办法能够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规范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设计性实验按实验态度20分,实验方案的制定30分,实验操作及完成情况30分,实验报告20分等4个方面评定,满分为100分。实验态度反映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实验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验方案的制订情况主要反映学生应用原理的正确性、合理性、独特性以及创新性;实验操作及完成情况主要反映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熟悉程度、实验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实验数据的正确性、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实验报告主要反映其撰写是否规范,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正确、完整等。

4实施效果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切身的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动手能力也明显提高,对实验课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该实验持续时间长,可以很好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学会抗体的制备,动物的实验管理、效价的测定、凝集实验、沉淀实验等重要的免疫学技术都学到了。

5问题分析

设计性实验教学取得可观的效果,但是问题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心有待强化;经费短缺,设计性实验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都大大增加,需要有坚强的后盾,需要逐步开放实验室;师资短缺,设计性实验需要老师全程指导,这不仅要求老师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老师的自身素质与理论水平还需要强化。

参考文献

[1]桂琳,周小楠,董群,等.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

[2]阳帆,曹艳华,杨志英,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医药前沿,2015,5(19):365-366.

[3]杜文胜,何应中,陈莉,等.设计性实验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265-266.

[4]罗萍,吴超,郭刚,等.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课程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96-97.

[5]江光蓉,王强,林芳,等.临床免疫学检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249-250.

[6]汤建中,刘宏鹏,段相国,等.临床免疫学检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