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免疫学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 民族
摘要:目的实验旨在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研究民族药余甘子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对小鼠S180腹水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方法余甘子采用鲜果榨汁经冷冻干燥冻干保存。小鼠随机分6组,其中时效关系研究2组,量效关系研究4组。按0.2 ml/10 g体重用余甘子溶液灌胃。灌胃后30~180 min内不同时相无菌取血,利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对实验血清作时效关系研究及量效关系研究。结果与结论时效关系研究表明,用余甘子冻干粉溶液灌胃后30~180 min内不同时相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活化作用,并在给药2 h时实验血清活化作用明显;量效关系研究表明,余甘子大剂量组实验血清对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活化作用以及小剂量组实验血清对小鼠S180腹水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均具显著差异性。
关键词:余甘子; 含药血清; 腹腔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S180腹水肿瘤细胞; 免疫调节
Study on the Immunoregulatory Effect of Phyuanthus Emblica in Mice
Abstract:ObjectiveThe experiment appli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sma Pharmacology. This experiment studies how Phyuanthus emblica Phyllanthus emblica,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motes the propagate of the spleen lymphocyte of small mice, how it influent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ouse S180 ascites tumor cell and how it activates the macrophage in the abdominal cavity.MethodsAdopt the fresh fruit juice of Phyuanthus emblica. Dry it and keep in freeze. The small mice are randomly pided in 6 groups. Among them, 2 groups are studied in time-efficacy relation, the other 4 are studied in quantity-efficacy relation. Infuse the solution of Phyuanthus emblica Phyllanthus emblica 0.2 ml per 10g weight into the stomach of the small mouse. Take the blood in sterile environments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30min but before 180min, then study the time-efficacy relation and the quantity-efficacy rel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sma Pharmacology.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study of time-efficacy relation expresses that after infusing the solution of Phyuanthus emblica Phyllanthus emblica, medicated serum in different time activates the spleen lymphocyte of small mice differently after the 30min but before 180min. During this period, on 2h the activation of the medicated serum is the most obvious. The quantity-efficacy relation research expresses that megadose promotes the propagate of the spleen lymphocyte of small mouse and activates the macrophage in the abdominal cavity more obvious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mall dosage influent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ouse S180 ascites tumor cell more obviously.
Key words:Phyuanthus emblica; Drugcontaining sera; Immunoregulation; S180 ascites tumor cell; Spleen lymphocyte
余甘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余甘子首载于《南方草木状》(为晋朝嵇含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地方植物志)。余甘子在本草中首载于唐・苏恭《新修本草》。作为民族药最早被记载的是西藏帝玛尔・丹增彭措著的《晶珠本草》。实验研究证实,余甘子具有抗氧化、抗致畸、防肿瘤、抗病原微生物、降压、抗爱滋病毒、降血糖及改善糖尿病并发症、补益及降脂减肥等作用。证明其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具有体外实验条件可控性强,药物效应易于检测,可深入揭示药物作用机理等优点,又能防止中药粗制剂本身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还可反映出药物中可吸收部分的直接作用。体现了体外和体内实验较好的结合。实验采用较先进的血清药理学方法,用小鼠服药后的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煎剂进行体外实验,对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活化作用以及对小鼠S180腹水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进行免疫功能检测,通过时-效关系及量效关系对余甘子的药理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机理作进一步阐明。
1 材料
1.1 试剂RPMI1640培养基(日本株式制药会社出品);10%新生小牛血清(美国Sigma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刀豆蛋白-Ⅳ型(ConA-Ⅳ)、二甲基亚砜(DMSO)(美国Sigma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药品余甘子为鲜果榨汁的冷冻干燥粉。
1.3 实验动物昆明种健康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6±2)g,由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动物房提供。
1.4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SHELATC2323型CO2孵育箱;日本产BIO-RED 550型酶标仪;96孔培养板;24孔培养板;数控恒温水浴箱;血球记数板(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 XB-K-25)。
2 方法
2.1 余甘子灌胃后不同时相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2.1.1 含药血清的制备参照文献[1],小鼠用余甘子大剂量组(40.0 g鲜果/kg)灌胃,为成人日剂量的20倍。按0.2 ml/10 g体量灌胃给药,于给药后30,60,90,120,180 min分别用乙醚吸入麻醉,摘眼球无菌取血,37℃促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血清呈透明、清亮、淡黄色、无沉淀、未溶血。56℃,30 min灭活(除去血清中的补体)。4℃保存备用(3 d之内有效)。
2.1.2 正常小鼠对照血清的制备小鼠用蒸馏水0.2 ml/10 g体重灌胃,30 min后摘眼球取血,37℃促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4℃保存备用(3 d之内有效)。
2.1.3 脾淋巴细胞悬液制备参照文献[2],正常小鼠脱颈椎处死,体积分数为0.75的酒精浸泡消毒,无菌取出脾脏,置盛有5~10 ml Hanks液平皿的100目铜网上,轻轻捻碎,使单个细胞经网进入Hanks液中,并移吸至刻度离心管中800 r/min离心10min,经Tris-NH4Cl除去红细胞,Hanks液洗3遍,镜下细胞记数,用RPMI1640培养液配成5×106/ml悬液。
2.1.4 余甘子不同时相含药血清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测定参照文献[3],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 μl脾淋巴细胞悬液,再加入100 μl,2 5 μg/ml ConA溶液及20 μl的实验血清,4复孔;20 μl空白血清,4复孔,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48~72 h。培养结束前4~6 h每孔加入MTT溶液10 μl,培养结束弃去上清,每孔加入DMSO溶液200 μl,充分震荡后静置20 min,酶标仪测定A490 nm值。
2.2 余甘子含药血清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
2.2.1 含药血清的制备参照文献[4],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余甘子大剂量组(40.0 g鲜果/kg)、余甘子中剂量组(20.0 g鲜果/kg)、余甘子小剂量组(10.0 g鲜果/kg)。按0.2 ml/10 g体重量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120 min后,摘眼球取血,37℃促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血清呈透明、清亮、淡黄色、无沉淀、未溶血。56℃,30 min灭活(除去血清中的补体)。4℃保存备用(3 d之内有效)。
2.2.2 正常小鼠对照血清的制备小鼠用蒸馏水0.2 ml/10 g体质量灌胃,30 min后摘眼球取血,37℃促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4℃保存备用(3 d之内有效)。
2.2.3 脾淋巴细胞悬液制备正常小鼠脱颈椎处死,75%酒精浸泡消毒,无菌取出脾脏,置盛有5~10 ml Hanks液平皿的100目铜网上,轻轻捻碎,使单个细胞经网进入Hanks液中,并移吸至刻度离心管中800 r/min离心10 min,经Tris-NH4Cl除去红细胞, Hanks液洗3遍,镜下细胞记数,用RPMI1640培养液配成5×106/ml悬液。
2.2.4 余甘子含药血清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测定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 μl脾淋巴细胞悬液,再加入100 μl,2 5 μg/ml ConA溶液及20 μl的实验血清,4复孔;20 μl空白血清,4复孔,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48~72 h。培养结束前4~6 h每孔加入MTT溶液10 μl,培养结束弃去上清,每孔加入DMSO溶液200 μl,充分震荡后静置20 min,酶标仪测定A490 nm值。
2.3 余甘子含药血清对小鼠S180腹水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3.1 含药血清的制备同上2.2.1。
2.3.2 正常小鼠对照血清的制备同上2.2.2。
2.3.3 S180腹水肿瘤细胞悬液的制备无菌条件下取S180腹水癌细胞,用基本1640液洗涤离心3次后,用完全1640液配成3×105个/ml备用。
2.3.4 S180腹水肿瘤细胞存活率的测定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 μl S180腹水癌细胞悬液,再加入100 μl,25 μg/ml ConA溶液及20 μl的试验血清,4复孔;20 μl空白血清,4复孔,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48~72h。培养结束前4~6h每孔加入MTT溶液10 μl,培养结束弃去上清,每孔加入DMSO溶液200μl,充分震荡后静置20 min,酶标仪测定A490nm值。
2.4 余甘子含药血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
2.4.1 含药血清的制备同上2.2.1。
2.4.2 正常小鼠对照血清的制备同上2.2.2。
2.4.3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离参考文献[6],小鼠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3%的巯基乙醇酸钠溶液2 ml,3 d后脱颈椎处死,腹部皮肤消毒处理,腹腔注射RPMI1640液8 ml,轻揉腹部60次,以使1640液充分洗腹腔,无菌取出腹腔液,1 000 r/min低速离心5 min,弃上清液,以RPMI1640液洗3次,调整细胞浓度为3.5×105/ml,4℃保存于完全RPMI1640培养液中备用。以上操作过程,细胞均置于0~4℃冰浴中。从杀死动物到将单个细胞悬液置入冰浴内的时间不宜超过30 min;而细胞悬液在冰浴中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 h。
2.4.4 巨噬细胞活性测定将巨噬细胞分装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 μl,分别加入含药血清20 μl,4复孔,空白血清20 μl,4复孔,轻轻震荡,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孵育2 h,每孔加入MTT溶液10 μl,轻轻震荡,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继续孵育2 h,取出,小心吸去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溶液200 μl,轻轻震荡,酶标仪测定A490 nm值。
3 结果
3.1 余甘子灌胃后不同时相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促进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余甘子溶液40.0 g鲜果/kg体重灌胃,其(60~120)min等不同时相的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P<0.01),而30 min,(150~180)min的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时相余甘子含药血清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略)
3.2 余甘子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余甘子溶液大、中、小3个剂量组灌胃,分别于末次给药120 min后摘眼球取血,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大、中剂量组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具明显促进作用(P<0.01),小剂量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促进作用不显著(P>0.05)。结果见表2。
表2 余甘子含药血清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略)
3.3 余甘子含药血清对小鼠S180腹水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余甘子溶液大、中、小3个剂量组灌胃,分别于末次给药120 min后摘眼球取血,含药血清对小鼠S180腹水肿瘤细胞存活率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小、中、大剂量组含药血清对小鼠S180腹水肿瘤细胞存活率具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果见表3。
表3 余甘子含药血清对小鼠S180腹水肿瘤细胞的影响(略)
3.4 余甘子含药血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余甘子溶液大、中、小3个剂量组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大剂量组具明显促进作用(P<0.01),中、小剂量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增殖活性促进作用不显著(P>0.05)。结果见表4。
表4 余甘子含药血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略)
4 讨论
本实验旨在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研究民族药余甘子鲜果汁冷冻干燥粉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对小鼠S180腹水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作用。在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实验前,进行余甘子时效关系研究是必要的,以便找出给药后的最佳采血时间,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药物被代谢或尚未吸收造成的假阴性结果,理想的采血时间应在血药浓度的高峰期。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余甘子对免疫功能的药效影响集中在服药后60~120,180 min后药效逐渐消失,这对临床用药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首先通过考察时-效关系以确定余甘子含药血清的最佳采血时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余甘子免疫调节作用做量-效关系研究。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中药粗制剂经口服吸收后,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代替中药粗制剂进行体外实验则可排除中药粗制剂直接加入离体反应体系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更接近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效应的真实过程,使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大大提高。另外,若能将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余甘子为民族传统习用药材,贵州又为产区之一,野生资源丰富。余甘子药物制剂及保健品的开发,必将促进余甘子药材资源开发,也将推动贵州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春敏,王贤喜,董 群,等. 玉屏风散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J]. 上海免疫学杂志,2003,23(6):385.
[2] 董子明,张义国. 树突状细胞的特性和功能[J].河南医学研究,1999,8(1):77.
[3] 许化溪,刘龚植. 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1,11(3):129.
[4] 王勇,王亚平,祝彼得. 人参总皂苷对小鼠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1995,18:153.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2
现代儿童教育明确指出: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学习的起点,在此阶段学生若缺少动脑,动口,动手及缺少思考的机会,就不是真有效的学习,而教育则是失败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兴趣”若教师能在课堂上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光,色,声,等特点以图片,音乐,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创造一个立体的教育空间,让学生能够接受到多种多样的感官刺激。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各方面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把握好课堂40分钟,让学生扎实的掌握知识,培养系统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按层次的不同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学习的对象: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信息社会的人至少应具有和信息社会接口的能力,如果你不会用计算机,不会用网络,那么你就无法和这个社会相融。中小学校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美国图书馆协会定义为“是指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简言之,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会学生如何检索、评估、利用、交换、共享、制作、保护信息,使学生能适应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2.与学科教学整合:所谓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建立新的教学结构以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问题。目前学校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从而构成稳定的教学结构形式。在这种结构中,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承载和传输的工具而存在,没有真正成为结构中的一个要素。
3.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创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网络上有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真正做到“导”, 这就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让设计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导入到知识的氛围中,自觉探索知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持续时间短,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色彩鲜艳有一定动感,且较新颖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获取新知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也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做法是:课堂上,打开屏幕出现了熊猫奶奶热闹的小商店,来买东西的人较多,但熊猫奶奶年龄大了,脑筋不大灵活。在小猫买了 8串彩色灯泡,每串25个,每个3元时,竟算不清该付多少元钱,而其他顾客都着急的在旁边等着,可熊猫奶奶越急越算不清。这时,教师抓住时机:“你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孩子,利用自己的聪明脑瓜帮帮熊猫奶奶吧,看看小猫该付多少钱?”这样,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再加以引导,就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导入到新课程当中去,让学生走进探索知识、掌握知识的殿堂里。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可以巧妙设计练习,节约时间,巩固知识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后,还要趁热打铁、及时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以往书本上的练习,学生自己独做,老师巡视,比较枯燥,且耗时长,不易发现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计算机容量大可以巧妙设计生动的习题,让学生“乐做想做”。同时,还能准确及时地发现知识掌握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学生容易犯小数点对不齐的错误。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时,就可以把错误的格式搬到荧屏上,让学生去寻找发现,这样做印象比较深刻,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中形成正确的概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它们已不再是感性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多媒体在教学中可以把声像图文并茂地表示出来,且形象生动,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同时获得丰富的知识。
五、结束语
各种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小学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空间,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工作室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J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89-02
据统计,目前为止全国80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设计系,并建立了艺术设计各个专业方向的“工作室”,常见的有:服装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工作室、装饰艺术工作室、工业设计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基本上都具有完善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各专业授课及实验所需。但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市场对设计人才提出的职业要求是“实践能力”、“实战经验”,和“项目的参与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由此看,作为高校设计艺术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应该超过“授课展示及实验”。“工作室”教学应该是实现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工作室应该不仅仅具备硬件设施,还要具备有效的运行制度和模式。怎样才能实现工作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工作室真正带领学生进入市场运作。笔者通过走访考察不同艺术设计工作室,提出关于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工作室带队导师须具有设计项目实战经验
通过对许多高校内优秀设计工作室的考察,笔者发现,充满活力的工作室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与市场结合密切,工作室经常参与一些设计项目。服装设计专业由于自身的实践学科特征,对于实际案例参与能力十分强调。因此,工作室带队教师须具有丰富的实际项目设计经验,熟悉各类服装设计开发的流程,并能够积极参与到设计项目中。工作室带队老师应该能够进行从效果图绘制到面料、辅料选择、色彩搭配、服装板型、工艺制作、时装摄影、时装广告、包装设计、服装展示等各个流程。当然,要求同一个人做到每一个设计环节都精到是有难度的,可以采用一个工作室由2-3人组成指导老师工作小组,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成熟完整的设计工作团队,下面再与学生团队衔接。由此形成以教师团队为主,学生团队为辅的工作室组织关系。工作室教师团队只有具备了全面过硬的实战素质才能根据设计项目以及学生的自身条件仔细评估并分配给学生不同设计任务,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以教师工作为向导,顺利参与到设计项目中,在实际项目中将所学的零散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而训练设计思维,提升设计实践能力。而另一方面,工作室教师团队也会在不同的设计项目中获得鲜活的设计经验,提升自己在业界中的影响力和活跃度。这些实战经验又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例证,引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动力。同时,通过不断地参与设计项目也会加大教师与市场紧密结合,便于高校教师把握最新的专业发展动向。教师参与设计项目有利于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以实际案例补充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的教、学、研互动。
二、学生与工作室导师双向选择实现归属关系
学生通过2-3年的专业课学习,之后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兴趣点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选择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室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选择意向、专业素质、人员构成需要筛选学生,组建设计团队。例如,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多个工作室:男装设计工作室、女装设计工作室、职业装设计工作室、婚纱工作室、高级定制工作室、箱包工作室、首饰工作室、时尚摄影工作室、形象造型工作室等等,这些工作室各自有自己的业务侧重点及不同的设计团队。学生在进入大学四年级的学习后,可以向某个工作室提出加入申请(附带自己的设计作),老师则根据同学们的申请及设计作 情况,筛选每年工作室的新鲜血液。通过双向选择,给教师和学生均等的机会寻找最舒适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根据对老师及工作室认同程度,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也可以根据工作室及设计团队人员构成选择学生,方便对工作室人员构成和业务范围做出适当调整,形成工作室良性发展。
另外,学生与工作室导师的双向选择还会对低年级的学生形成专业学习的凝聚力。学生会为以后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室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学习更有主动性。工作室则会因为其所参与的设计项目及工作表现,在学生群体、设计行业形成影响力,也会因为学生的选择形成不同工作室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有利于工作室不断完善业务能力,并向前发展。所以,学生与工作室双向选择对于学生和工作室成长都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保持发挥工作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 养以满足社会对于设计人才专业素质需求的桥梁作用。
三、工作室应主动进入设计市场,实现课堂教学的经济价值
“工作室”教学是实现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实现工作室的作用,就必须使工作室真正投身到市场运作过程中。毕竟“纸上谈兵终觉浅”,只有在实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工作能力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锻炼。工作室应该走出辅助课堂理论教学的现状,真正进入设计市场的实战环境,将课堂教学产生的设计方案带入实际设计项目之中,帮助学生实现设计的经济价值,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从高校教育培养目的来看,学生“实践能力”是设计艺术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工作室则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模块。培养实践能力,自然离不开真正的“实践”,对于设计艺术来说,“实践”是指作为设计师应该具有的实际案例参与和处理能力,而不仅仅是会制作一件作品。以服装设计专业来说,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件服装是远远达不到“实践能力”这一要求的。对于一个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实践能力”是指能够胜任“服装设计师”这一行业角色,这个角色需要具备:预测流行趋势的能力、服装号型制订的能力、服装造型与面料辅料配置的能力、成本预算及控制的能力、服装陈列展览策划的能力、举办订货会的能力、与公司同事协同工作的能力、与销售商沟通的能力、制订服装品牌企划的能力等等,各种能够令一个品牌生存及发展的能力。
由此看“工作室”在高校设计教育中承担的角色绝不仅仅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实验室”,它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市场生存所需要的“实践经验”相融合贯通的桥梁的作用。如何能够实现这种桥梁作用?就是工作室有能力将学生的设计带入实际设计案例,即为学生提供真正参与到市场运作中来的机会。让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市场销售中,并能迅速得到市场的反馈。教师则在这个工程中进行具体状况的指导和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工作室能够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就应该建立将在校学生和设计市场需求之间的链接关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跟随工作室导师进行设计实战,积累真正具有价值的设计经验。
工作室积极进入设计市场的另外一个渠道就是,建立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设计作 推向消费市场的传播渠道。例如:学生设计的服装经过选拔后,进入工作室正轨的服装制作流程,成衣会与订货会或者网络销售的渠道推向目标消费市场。但是目前为止,在这个方面各高校的“工作室”缺乏作为。其实学生在校期间不乏优秀的设计作品,但是这些设计作品由于没有渠道与消费者见面,最终只能是停留在了课堂上。在这方面,四川美术学院的做法非常值得参考:学校学生工作处每年会定期举行几场“文化艺术节”,这些艺术节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场地,让学生们将课堂上制作的小工艺进行自由买卖和交流。虽然规模有限,但是每次艺术节都会吸引很高的人气,买主不仅有学生群体,还有很多是慕名而来的大众消费者。能够实现作 的经济价值,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可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带入消费市场,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主要提高"实践能力"的高校工作室应该自觉担当起这个责任。一种方式,可采用定期举办小型订货会的形式,借助教师在服装行业的影响力,将学生在校或者在工作室学习期间的优秀设计作品呈现在买家面前,为学生提供进入市场的渠道。另一种方式,则可采用电商平台,例如在淘宝上开工作室形象店、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微信营销等等。一旦这些销售渠道建立并运作起来,学生的设计能够快速进入消费市场,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市场反馈信息做出正确处理,那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必定会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但不幸的是,目前国内高校设计工作室在积极投入设计市场和建立销售推广渠道方面都远远不够。由于缺少这两个方面,高校艺术教育所谓的“工作室”并没有真正发挥对于培养学生作为设计师“实践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方面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设计公司人才缺口大,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面对这样的形式,国家教育部提出了高校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也就是说要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担当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应该是各个专业的“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作用就必须让工作室进入设计市场,工作室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工作室真正承担起学生作 走出象牙塔进入消费市场的引领者和筑路者。工作室肩负着链接课堂和市场的作用,只有这个充分发挥了这个作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才会得到比较全面而迅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军.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黄永利.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建设的模式类别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07).
[3]于迎红.实践型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设计艺术[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04).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面部防护罩;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R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79-01
手术室医护人员每天都在进行有创操作,工作中直接暴露于血源性物质中,加上工作紧张、时间长,注意力高度集中手术操作,常被血源性物质污染不易发现。这样,极易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因此,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坚持配带防护用具进行手术是预防血源性感染的关键。
1 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性
1.1感染HIV的危险 我国疾病控制中心1988年检测报告已证实,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暴露易被HIV感染,我区HIV感染者人数位列新疆第三位,近年来,HIV感染者有上升趋势【1】。
1.2感染HBV的危险 据王蕾等人研究手术室医护人员乙肝感染高于内外科医护人员,感染率为30%【2】。我院手术室医师感染率为35%。
1.3感染HCV的危险 有人报道保健工作者中HCV患病率与普通人群相似,血清阳性率1.7%以下。近年来,手术室医护人员感染HCV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
2 血源性感染危险性的来源
2.1污染源 含有HBV、HCV、HIV的血液、体液。
2.2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眼结膜、口唇粘膜及破损皮肤接触。
2.3感染的危险性 被HIV、HCV、HBV污染眼结膜、口唇粘膜及破损的皮肤其危险性取决于:①眼结膜、口唇粘膜接触血液/体液量的多少;②接触时间的长短;③所接触病毒滴度的高低;④所接触的医护人员的免疫功能等【3】。
3 防护罩对血源性感染的预防
3.1提高防护意识 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物质污染最积极、最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4】。我院地处新疆偏远地区,吸毒人员多,造成血源性疾病增多。加上基层医院创伤急诊手术较多,因为HIV血清检查出结果时间较长,来不及等结果出来就需要手术,因此要树立全面的预防观念,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医护人员都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3.2隔离方法 手术操作前,常规先带好胶质透明能把面部全部遮挡的防护罩,固定在一个舒服的位置,穿好无菌手术衣、带好帽子、口罩及手套,虽然每个人都有带口罩,但是口罩易被血源性液体透过而被污染,而眼睛更是无法遮挡,暴露于带有血源性液体的手术野中,手术操作中医务人员注意力非常集中,小动脉的射血常不被注意,易射入医护人员的面部及眼睛,污染眼结膜及口唇粘膜。由于手术不能停止,常常不能及时清洗及消毒,因此带上面部防护罩可避免血源性物质污染面部,如确定为血源性传染病则带双层手套,腰部用塑料布保护好防止血液透过手术衣污染手术者。
3.3提高医护人员的免疫力 HIV、HCV目前国内尚无疫苗。我国是乙肝高发区,职业性感染机率最大,因此医务人员要积极接种乙肝疫苗。
4 面部防护罩对血源性污染的效果及作用
我院手术室一直以来各科手术医师由于没有意识做好面部防护工作,经常有医师手术中被血源性物质污染眼结膜及口唇结膜,特别是创伤外科多次为吸毒病人做手术时,被小动脉血射入眼睛及口罩而污染眼结膜和口唇粘膜。手术后医护人员要为自己抽血检查HIV、HCV、HBV及注射免疫球蛋白,这样对医务人员身体上造成了痛苦、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经济上给医院造成损失。因此从2011年开始规定手术医师一定要带面部防护罩后,无一例手术医师被血源性物质污染眼结膜及口唇粘膜,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心理压力,保障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减少了医院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是手术室预防血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培.现代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91
[2] 王蕾,张克,姜莉莉,等.手术室护理人员获得性乙型肝炎的调查[J].齐鲁医学杂志,2006;24(6):302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5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机制。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运用激光消除疣体后,治疗组(A组)用BCG-PSN穴位注射;对照1组(B组)用BCC-PSN肌肉注射;对照2组(C组)用干扰素肌肉注射;空白对照组(D组)未行其他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以后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记录其复况。结果:A组治愈率为94.3%,B组为78.0%,C组为80.4%,D组为78.2%,A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治愈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主题词] 尖锐湿疣/穴位疗法;水针;免疫性/针灸效应;卡介苗/投药和剂量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STD),以发生于生殖器、外阴及等处的赘生物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通过直接性接触传染。应用物理、药物及手术等方法去除CA局部病变后,其复发率高达40%,首次治疗后复发率高达60%以上,且CA与、宫颈等生殖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何防止CA的复发,则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事男科学临床与科研多年来,运用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CA,能显著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对CA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检测,了解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细胞免疫对CA复发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CA患者均为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来本院男科、妇科、皮肤科就诊的患者,初发病者136例,复发病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在男性患者中,皮损分布于单一部位者82例(各分布于包皮、冠状沟、、尿道口、肛周等),皮损位于多个部位者54例;女性患者中,皮损分布于单一部位者38例(各分布于小、阴道口、、等),皮损位于多个部位者26例。经统计学分析,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疣体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之间具有齐同可比性(见表1)。健康对照组40人,男30人,女10人;年龄18~60岁,平均35.1岁,均为体检健康者。
1.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2000年制定的《最新颁布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尖锐湿疣诊疗规范(试行)》。
(1)接触史:有非婚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感染史。
(2)临床表现:①男性及女性在生殖器、会阴或周围,偶见口腔、等处出现多个粉红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丘疹或状、鸡冠状或菜花状高起的赘生物,少数呈瘤样增殖的巨大型尖锐湿疣,即Busc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②自觉有痒感、异物感、压迫感或疼痛,常因皮损脆性增加而出血,女性可有白带增多;③女性患尖锐湿疣应与假性湿疣(绒毛状小)、男性应与珍珠样丘疹相区别,还要与扁平湿疣、鲍温样丘疹病、生殖器汗管瘤等相鉴别;④用5%醋酸液涂抹皮损处,3~5分钟后变白。
(3)实验室检查:①皮损活检:有HPV感染的特征性凹空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②必要时在皮损活检中用抗原或核酸检测显示有HPV。常见的是HPV 6、11型,HPV 16、18型少见。
1.3 纳入标准 具备诊断标准(1)、(2)及(3)中的任何一项指标可确诊,在接受本研究方法期间停用其他疗法。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6岁以下或60岁以上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对治疗方案有严重不良反应者,精神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免疫功能有缺陷者;③治疗前曾用过免疫调节剂者;④不符合诊断标准、未能严格执行治疗方案、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5 中止剔除临床试验标准 ①疗程未结束而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者,根据医生判断应停止者,即中止该病例临床试验,但已超过1/2疗程者应统计疗效;②试验期间有不洁史者。
1.6 试验药品
BCG-PSN(长沙九芝堂药业集团生产,规格:0.5mg/支),干扰素a-2b(上海华新药业生产,规格:100万IU/支)。
1.7 仪器与试剂
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采用美国BD公司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试剂采用美国BD pharmingen公司试剂,由本院中心实验室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先用激光治疗皮损,局部1‰新洁尔灭常规消毒,再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将激光头对准疣体,垂直于病损部位扫描,使其气化,巨大疣体则使用切割法。伤口以1/4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防止感染。待上述方法消除疣体后,再分组治疗。各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统计疗效。治疗后3~6个月复发者继续激光治疗。
2.1 A组
取穴:①曲池、三阴交;②阳陵泉、太冲。任选一侧穴位,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5号针头5mL注射器抽取BCG-PSN注射液2mL,针头对穴位捻转提插,得气后每穴注入药物1mL,每周2次,连用12周。
2.2 B组
取BCG-PSN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mL,每周2次,连用12周。
2.3 C组
取干扰素100万IU,以2mL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每周2次,连用12周。
2.4 D组
激光治疗后不作其他处理。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皮损消失,疣体脱落,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疣体缩小≥50%,无新生疣体;有效:疣体缩小
3.2 免疫学及复况观察指标
(1)所有患者治疗前及6个月以后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CD、CD、CD/CD)、NK细胞水平。
(2)复况:复发标准判断以激光去除疣体后,随访期间在原处或邻近部位出现新疣体为复发,
未出现新疣体为无复发。于3个月内、3个月后至6个月内、6个月后分别随访,观察并记录复况。
3.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在SPSS 12.0软件包上进行。其中等级计数资料、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Ridit分析检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4 治疗结果
(1)各组CA患者疗效比较。
所有病例于试验及随访期间均没有脱落。A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治愈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治疗后各组CA患者复况。
治疗期间3个月内,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访3个月到6个月期问及6个月以上各组的复发率出现明显变化,A组与B、C、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治疗前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检测。
治疗前CA患者分别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CD}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降低,而CD声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升高,CD/CD产比值降低,NK细胞活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4)治疗前后各组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检测。
A组治疗前后对比,患者接受治疗后,CD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升高,而CD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降低,CD/CD比值升高,NK细胞活性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
(5)A组6个月后复发与未复发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检测。
经治疗后,未复发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明显改善,与复发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4 讨论
CA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采用适当的外治法均可较快消除局部病变,但复发率很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治法仍是最主要的方法,可见目前临床上存在重视近期疗效、忽视远期疗效的弊端。
4.1 中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尖锐湿疣,祖国医学称之为“臊瘊”“枯筋箭”“疣目”等。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灵枢・经脉》谓之“虚则生疣”;《诸病源候论・疣目篇》谓之“此乃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也”;《薛氏医案》谓之“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气所致”。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肝肾亏损,气血失和,卫外不足,秽浊毒邪凝结于肌肤,循经内注,聚久化热酿毒,致气滞血瘀下注阴器而发。而湿毒内结、瘀阻脉络、秽浊缠绵为其主要病机特点。由于湿毒为阴邪,其性黏滞,缠绵难去,容易耗伤正气,正虚邪恋以致易复发,故难以根治。
4.2 CA反复发作与免疫调节关系的探讨
现代免疫学认为,在正常机体内各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并维持一定的平衡,以确保免疫功能的正常,CD淋巴细胞与CD淋巴细胞的比值是衡量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CD/CD下降导致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生能力降低,引起细胞免疫状态失调。通过检测正常人和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初发CA和复发CA患者外周血CD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CD/CD比值降低,而CD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升高,且复发性CA患者表现更明显。人体内NK细胞具有识别正常和异常组织细胞的能力,在体内具有重要的免疫监视功能,NK细胞活性下降可导致体内清除瘤细胞和清除病毒等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下降。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研究结果呈一致性下降,如NK细胞活性下降越明显,则尖锐湿疣损害越多。CA患者的NK细胞活性降低,特别是复发CA患者和治疗后仍复发者(病程>6个月)活性明显降低。说明CA的发病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且复发CA患者尤其明显。BCG-PSN穴位注射疗法和BCG-PSN肌肉注射、干扰素肌肉注射对CD、CD、CD/CD比值与NK细胞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P
4.3 BCG-PSN穴位注射治疗CA的穴位组方分析与作用机理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空泡化;免疫细胞化学法;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
[中图分类号] R39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007—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迄今为止,乳腺癌的病因及其恶性进展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从基因角度寻找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在新靶点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所有天然喜树碱同类物或合成喜树碱中活性最大的天然衍生物,是一种纯天然的抗癌药物[1],其可通过激活NF—κB诱导人促进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2],亦可依赖Caspase3途径促进细胞凋亡[3]。Liu W等[4]发现HCPT可促进p21WAF1/CIP1表达上调,并通过p53依赖/非依赖途径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达到杀伤癌细胞的目的。TIMP—3则作为MMP的抑制剂之一[5],故其TIMP—3表达上调有利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6]。然而,迄今有关羟基喜树碱与人乳癌细胞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实验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羟基喜树碱对乳腺癌乳腺癌MCF—7细胞的影响,探讨羟基喜树碱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在新靶点,以期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购自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HCPT注射液购自吉林省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RPMI—1640培养基、胰蛋白酶、Hepes、二甲基亚砜(DMSO)均购于Gibco公司。Transwell小室购自CORNING公司,Matrigel胶购于BD Biosciences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有限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细胞的药物处理 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由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提供。MCF—7细胞常规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含10%新生胎牛血清,20 mmol/L Hepes,2.0 g/L碳酸氢钠,100 U/mL青霉素和 100 U/mL链霉素),置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3 d传代1次。PBS空白对照组加入20 μL PBS缓冲液,HCPT诱导组施加TCPT,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40、80 mg/L细胞培养液,显微镜下显色为阴性者阴性对照组。
1.2.2 细胞组化检测TIMP—3在细胞中的表达 取MCF—7细胞经消化离心后以5×107个/L的密度接种于预置盖玻片的6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基本长满盖玻片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饥饿24 h,24 h后分别向各孔中施加TCPT,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40、80 mg/L,24 h后吸出细胞培养液,取出细胞爬片,0.01 mol/L PBS冲洗3次,每次3 min,用4 g/L多聚甲醛固定,每一浓度组制备16张标本。对细胞爬片进行TIMP—3免疫组化SP法染色,染色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
1.3 数据统计
采用SAS 8.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mRNA相对表达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免疫细胞组化结果显示,TIMP—3在MCF—7细胞内均有表达,仅从表观上看,HCPT对其诱导表达作用差异不明显,但HCPT处理组细胞呈现明显的空泡化,见图1。
3 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HCPT及其衍生物可通过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Ⅰ来抑制DNA复制、转录和有丝分裂,达到抗肿瘤作用。HCPT衍生物7—乙基羟基喜树碱可以募集S期细胞,促进吉西他滨(抗肿瘤药物)代谢物的聚集,减少关卡蛋白激酶1的合成,即7—乙基羟基喜树碱有助于肿瘤细胞敏化,促进其他化疗药物的效应[7]。HCPT的抑癌机制的研究深入将有助于进一步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和临床应用。以往的研究发现,HCPT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基因表达谱研究发现,HCPT诱导后,共获得了差异表达信号转导相关基因55个,涉及6个信号通路[8]。
本实验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了羟基喜树碱(HCPT)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空泡化作用。HCPT对TIMP—3诱导表达作用差异不明显,但HCPT处理组细胞呈现明显的空泡化,因此,HCPT可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空泡化作用,希望本研究对寻找羟基喜树碱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在新靶点有所帮助,并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