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1

【关键词】智能技术 电气自动化 控制系统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智能技术,智能技术的实现是依托计算机系统,通过模拟人工智能,促使机器做出智能化反应。目前,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极大提高。鉴于此,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行智能技术,加大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力度,加快我国电气行业的发展进程。

1 智能技术运用效益的评价

智能技术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远程监控,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在线监测。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自动化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大大降低,运营效率也会显著提高,并且可以接受并且完成更多不同的任务,目前,已经得到各行业的实践认可。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受到计算机技术的直接影响,原因在于自动化系统主要依赖智能技术完成生产过程和电气运行的在线监测。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且提交给管理部门,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进而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由此可见,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2.1 架构设计

在电气设计的角度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较为复杂,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程序员在掌握过硬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要扎实掌握专业的电气知识,设计人员工作过程中要经常与编程人员共同深入实践进行操作实验,熟练掌握操作过程,分析操作要点,预防操作不当,并且针对易引起操作不当的部分予以改进。对于电气编程,编程人员首先要学习计算机理论,掌握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才能够编写出科学的智能化控制程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控制程序息息相关,自动控制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控制时间,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更是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2.2 功能设计及应用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数据采集技术,让人们告别了人工数据控制,数据的采集可以方便利用终端设备和控制平台实现,并且第一时间记录下采集的数据,输入到自动化设备中执行动作,自动化控制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智能监控技术和预警技术是核心技术,由于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巡查,智能技术则成为电气设备运行期间的唯一安全保障。电气自动化设备借助于智能监控技术能够实现自动预警,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的另外一项重要技术是智能故障录波技术,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以对设备故障录波和记录,并且能够智能捕捉波形,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科学性,省去了繁琐的人工故障记录,提高了维护效率。

3 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智能技术,有效提高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针对当前智能技术进行评价分析,然后以工业电气为研究对象,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及功能应用进行分析,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实践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新型的技术将会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典友.浅析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中的运用[J].信息通信,2015(01).

[2]王海杰.论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重要作用及趋势展望[J].科技展望,2015(03).

[3]任铭.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

[4]潘正昊.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

[5]徐建俊.基于“双证融通”的高职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的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

作者简介

马逸然(1996-),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山东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控制系统

1 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浅析智能技术的运用依据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完成远程监控,这样能够让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关注。智能技术的出现及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动化控制体系的资金投入,当然还能够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接受并尝试完成不同的任务,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的生产管理工作中。除此之外,由于自动化控制主要受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因此智能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自动化控制的水平,当前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智能技术完成控制及检测工作,如果再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都能够及时上传给上级管理部门,还能自动维护监控系统的正常与否,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自身的经济损失,提升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提升人工控制质量,进而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运用智能技术的优势分析

2.1 设计思路简明便捷

在实际设计智能技术过程中并不会牵扯到太多的控制理论知识,只是在生产活动对管理需求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将此技术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首先要在总控制程序中对工作设备进行编制,还可以深入分析使用时出现的问题,并依此为基础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方法,不管是在设计过程中还是在程序的创建过程中都要有可行性控制程序。尤其是在计算机的软件程序中更离不开编写程序的支持,所以智能技术出现后能够提升控制工作水平,还能进一步优化设计水平。

2.2 增强了设备控制器的性能

要想提升设备的远程监控质量就需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支持,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电气设备供电稳定性受到影响而到最后电流变换、在收集可用信息时易出现将干扰电流计算其中的现象。而智能控制技术则不会出现这样问题,此技术能够依据电气设备使用状况作出相应调整,模糊逻辑控制器可以在干扰环境中准确发出监控指令,分析运算环节允许出现模糊内容,这样在时间上会有明显减少,而PID控制器会将反馈数据中存在的偏差做出调节,从信息采集,分析运算直至最终的调节控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相比于智能技术中应用的处理器工作效率会减慢1.5倍左右。

2.3 操作流程便捷简单

电气设备控制程序在全面编写完成后通过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运行,相关人员只要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操作开关和功能切换按钮便可实施生产。智能技术通过对设备各种工作原理的掌握进行控制区域的划分,并通过信号传递到计算机设备中发出相关控制指令信号,不用进行信息波动的分析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程序,并且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较低,只要拥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本领,然后参加相应的培训后就能够上岗工作。

3 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通过相应的调查可以得知,尽管智能技术引进我国的时间较短,但是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较为可观,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合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结合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控制成本,还能把信息收集与分析、计算功能融入到系统中,然后认真计算出设备运行的误差,及时准确的调整工作方向,有效降低经济损失,进而提升电气设备的工作质量,要想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首先需要科学利用计算机的储存空间,这是因为电气设备的运行信息会直接储存在计算机当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上传的数据及时了解设备零件的使用状况。

3.1 提升电气设备的设计水平

对于电气设备来说,自动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工作,以往的设计工作人员为了提升设备使用流程的正确性,大都需要设计几个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有了智能技术之后,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就相对简单一些,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步骤,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的相关软件进行设备的优化设计,还可以把控制系统融入进来,工作强度大大减少。不同工作内容的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协同合作才能有效落实每一项工作,大都是由程序员来负责控制系统的操作,这样的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电气行业,智能技术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难度,还能相应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利用计算机就能轻松完成设计工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及设计方法的准确程度。

3.2 有效增强了电气设备自身故障诊断功能

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而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广泛运用智能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带来的困扰。在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时会普遍运用到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等技术。比如:在进行配电保护故障诊断过程中,我们大都会使用专家系统,进而对生产规则体系进行相应的故障诊断,这种方法的主要工作依据就是采用较为规矩的方法,把相应的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井眼以及保护断路器的相关经验融入到专家系统中,进而形成一个丰富的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数据库,然后经过报警设备的相关信息深入分析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最后才能得出准确的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结果。一般情况下,专家系统在故障诊断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专家系统本身的特征直接关系着系统的故障诊断水平和生产要求,其中一些关于生产的要求也能够选择性的进行删减和修改,利用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故障诊断系统的及时有效性、准确性,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一些突发问题,缩短了维修时间,最终提升了工作效率。

3.3 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合理完善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各项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创新改革,当前智能化技术已经遍布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智能化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形成的全新技术,如今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此技术不但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同时还深入优化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种标志,在人们生活、生产和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智能技术也得到了广泛普及,通过利用此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手工设计的操作问题,全面改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提升了设备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数量,为企业赢取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典友.浅析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中的运用[J].信息通信,2015(1):127.

[2]任铭.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152.

作者简介:申伟(1983-),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智能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目前应用效果最佳的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对于电气工程来说,自动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控制方式弊端明显,工作效率低,对电气工程行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智能化技术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借助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完成人工智能,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更加精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让我国电气工程行业拥有更良好的发展环境,给其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

智能化技术在具体应用上具有很大价值,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所以智能化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运用成效。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智能设备的开发上,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设备独立完成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在进行智能技术研发的时候,工作重点一直放在电子电气技术中。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智能研究来说,研究电子电气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必须完成的内容,这样能够让最终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安全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作为高端技术的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得到应用。

2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发展,已经达到智能化水平,电气工程控制实现智能化是最显著的表现,和传统意义上的控制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2.1无人化控制

智能化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在具体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得到广泛认可。在进行电气设备调节时候使用智能化技术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只需要调节具体技术就能够实现无人操控。

2.2智能化控制器无需控制模型

与传统使用的控制器相比,智能化控制器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对自动化控制器的精密系数进行提高。在实际操作中,传统的控制器如果要控制的对象动态方程相对复杂,那么控制器就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导致被控对象的模型设计受到阻碍。工作中运用智能化技术,模型设计不需要进行,这样就排除了不能对模型设计进行预测的情况。

2.3智能化控制器处理数据具有一致性

所有输入的数据都能够利用智能化控制器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工作预估结果。通常来说,控制对象具有可变性,所以需要控制的对象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控制器表现出不同的控制效果。面对具有多样性的控制对象,智能化技术也不能达到全面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这就为日后的智能化控制器指引了研究方向,让智能化控制器能够根据具体被控对象的特征进行分类控制。

2.4提高了电气工程系统控制水平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使用能够提高对系统的控制水平,首先能够对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数据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能排查出电气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其进行预警并实施反馈调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减少电气工程运行中的故障发生率。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3.1神经网络系统

现如今,神经网络系统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有较广泛的应用,这一系统包含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利用电气动态参数而使用在定子电流的辨别控制上,另一个利用机电系统参数而使用在转子速度的辨别控制上。神经网络系统的构造具有多层的前馈性,在控制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反向学习算法。智能神经网络函数估计器抗噪音干扰能力较好,同时又拥有很好的一致性,不用借助控制模型,这一系列优势决定了智能神经网络的应用范围,最常用的是模式识别和信号处理,对于电气传动来说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诊断系统以及条件监控决策时候,智能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主要是因为它能够使用并行结构进行控制。

3.2智能控制

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使得电气工程的操作得到改善。首先,在控制上实现了无人操作技术,电气工程操作更加高效、自主,无人操作技术的实现使得人工投入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其良好的使用效果也给智能化技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其性能优越性予以了肯定,这就为智能化技术拓展应用领域打下基础。

3.3优化设计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融入电气设备的设计,通常来说设计是一项繁杂的工作,要对所有涉及到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还要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除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充足的工作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实验和经验有机结合手工完成设计是传统上最常用的方法,所以得到的方案要想达标较难,修改起来费时费力。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出现,方案设计都利用计算机完成,在节省设计时间的基础上,提升设计方案的质量,同时使得设计方案具有更佳的使用性能。在对设计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智能化设计中的遗传算法,这一方法的实用性非常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得到合理优化。

3.4故障诊断

在电气工程系统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设备故障的情况发生,通常情况下,故障的发生不会是突然的,都会有不同的征兆存在,在电气工程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就能对故障进行有力的诊断。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中,变压器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技术人员对变压器的监测十分重视,这就需要对变压器进行不定时的检测,通过这一工作环节能够减小故障率但是不能杜绝故障发生。对于变压器监测工作来说使用智能化技术就能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诊断,最大程度降低电气故障的发生。在变压器的智能化技术诊断工作中,针对变压器渗漏出油体的分解气做出相应的分析,是对变压器进行诊断的主要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对变压器的故障范围进行确定,最终找到准确的故障发生点之后完成检修工作。通过智能化技术,首先对故障诊断及检修速度进行提升,其次还杜绝了故障损害电气设备的情况发生,有效延长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4结束语

综上,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上有助于电气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电气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够让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变成现实,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力投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决定了在电气工程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控制、设计,故障诊断等方面都得到有效运用。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就需要技术研究人员不断探索,让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耿英会.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2):123-125.

[2]林集武.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19):441-443.

[3]莫家宁.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3,12(06):261-262.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4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智能家居系统将成为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的主流之一。智能家居系统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不但克服了有线系统的高成本、不方便等缺点,而且使用方便,能够快捷地管理家务、监测家居环境、遥控家用电器等。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传感技术

物联网家电为代表的家电智能化发展将给我国家电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物联网家电已经一步步走进消费者的家庭,并在逐步被消费者接受。从家电企业来看,物联网已经成为家电企业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焦点所在,如果企业不进行前瞻性研发,等到物联网产品时代真正来临时,必将处于落后地位甚至被淘汰。整个中国的家电制造业,应该消除浮躁并不断创新,扎扎实实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性能好的物联网家电产品,满足消费需求,引领市场的发展。

一、总体方案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括:主控模块、人机界面模块、GPRS通信模块、感知终端模块,整体方案设计如下图1.1所示:

图2.1 整体方案设计

在远端的移动智能终端或电脑通过Internet 访问到无线传感器网络,而嵌入式WEB 服务器提供了交互式的页面访问。在物联网框架下的智能家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方合作完成,如Internet 数据库服务器的设计、建立感知层网络。

二、 硬件设计

1.控制主机采用 ARM 32位的Cortex?-M3内核STM32F103VB作为主控芯片,配有7寸显示屏,用户可以在主控机上设置或查询各个家电的工作状态。电路设计如图3.1所示。

图3.1 控制主机 图3.2 控制主机 图3.3 控制主机

2.GSM模块选用Siemens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无线通信GPRS模块MC35i,该模块主要由GSM基带处理器、GSM射频模块供电模块(ASIC)、 FLASH、ZIF连接器天线接口六部分组成,通过独特的40引脚的ZIF连接器实现电源、连接指令、数据、语音信号及控制信号的双向传输。其实物如图3.2所示。

3.物联网智能家居感知终端RF无线的设计采用UHF_4432_MDL100模块,此模块是一款组网型无线串口, 模块采用稳定的四层板半孔表贴工艺,生产时只需采用表面贴片安装到PCB板上就行了,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减少接插件,增加了板与板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PCB图如3.3所示。

4.人机界面部分设计,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们用触摸屏来代替鼠标或键盘。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然后将相关信息传送至触摸屏控制器;而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传送给CPU。它同时能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三、 软件设计

1.感知终端无线网络通信软件设计

无线网络采用一主多从的方式进行组网,由主机轮询从机收集信息的形式,从机处于被动方式,由主机分配网络。当获得网络的从机在发送完一包数据后必须释放网络,从机之间不能相互传递数据。在软件上,通过自主定义通信协议,有效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安全性。

2.GSM模块通讯软件设计

控制主机通过GPRS短信形式发信息给用户的手机,可以绑定多个号码,信息的内容包括家里的电器有多少正在使用,门窗是否关闭,是否有人拜访,是否有险情发生(如火灾发生,煤气泄漏,有人非法闯入)等;用户可以编辑简单命令来控制电器的使用,打开或关闭门窗等。通信流程如4.1所示:

图4.1 GSM模块通信流程图

四、结论

本文介绍物联网智能家居关键性技术,结合家庭自动化进行应用设计。在硬件方面,按照嵌入式板级硬件设计流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RM 处理器的低成本网关硬件。软件设计上采用自顶向下和分层的设计方法,结合网关硬件,利用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 和协议栈LwIP,搭建了一个物联网智能家居平台。家居智能化管理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物联网则是实现家居智能化管理的必要载体,因此,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稳定性,物联网智能家居管理系统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

[2]智能家居技术趋势扫描[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800)

[3]吕莉.智能家居及其发展趋势[J].计算机及现代化,2007(11)

作者简介:林显其,男(1988.11-),汉族,广东廉江人,工业中心研发员,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物联网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5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已经作为电气工程领域信息化的基础,对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电工电子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并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之中。通过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工程行业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电工电子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情况相对较差,因此,加强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对我国电气工程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的工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

2电子电工技术简介

2.1电子电工技术的基本特点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电子器件的使用和研究也步入了新的阶段,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2.1.1高频化高频化是指电子器件在集成化的前提下也提高了器件的工作速度。

2.1.2集成化集成化是指全控型器件通过并联多个单元器件,并将其全部集成在一个基片上的技术。

2.1.3高效率化高效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器件和变换技术。通过降低器件的压降,能够实现降低损耗的目的。

2.1.4全控化全控化表现在将有自断电功能的器件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从而取代了半控型的晶闸管,这是一项电子器件的重大突破。全控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电路设计的精简化。

2.2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2.2.1优化电能的使用以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前提,通过合理整合和配置电能资源,电子电工技术能够对电能进行广泛的优化。

2.2.2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设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通过改造加工传统产业,逐渐实现了新型机电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

2.2.3促进了电子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电子电工技术的智能化,首先保障了功率和信息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电子电工技术的一体化进程。

2.2.4指明了系统工频的研究方向以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为背景,为了在小型化发展的过程中使机电设备加快响应速度,就需要进行系统高频和变频化的研究,这样才能支持和保证电气工程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3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研究

电工电子技术在交通运输、电气工程、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电工电子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下面,我们对电工电子技术的新研究领域进行了探讨。

3.1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技术风能和太阳能是两种存储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提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厂的投资成本下降了很多,装机容量也不断地扩大,电工电子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目前,建设规模更大、容量更高的新能源电厂,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已经成为该领域电工电子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3.2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新型太阳能技术将光伏电池镶嵌到塑料薄膜的外表面,进而形成太阳能薄膜,这样不仅降低了投资成本,也显著提高了发电厂的发电效率。

3.3磁流体发电技术磁流体发电是指通过加热燃料使其成为易电离的状态,然后在磁场中高速运动切割磁力线,进而产生电能的技术。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能量的转换效率。目前,该技术的原理实验已获得成功,电工电子技术方面还需要在功率调节、超导磁体和发电通道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3.4受控核聚变技术受控核聚变是一种性价比高、安全无污染、原料充足、运行可靠的新型能源技术。与氢弹爆炸类似,受控核聚变的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并且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需要通过电工电子技术中的辅助加热、强磁场、等离子体和大能量脉冲等技术为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使核聚变的反应条件、启动和停止都在可控范围内。

3.5微型光芯片技术微型光芯片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光缆的入户成本,从而让家庭用户方便地享用真正的高速宽带技术。微型光芯片通过把不同类型的光路集中在同一个芯片上,使光缆体积大大减小,同时还不会影响数据的传输,在节约成本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6磁悬浮技术磁悬浮列车的高速度甚至超过了飞机,使乘客真正享受到了出行的方便,其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事实上,磁悬浮列车使用的磁悬浮技术也是一种电工电子技术,它通过减少行车的阻力,提高了行驶的速度,同时还具有能耗低、运行安全、噪声低、运力强的特点。磁悬浮技术是一种集合了供电系统、电机驱动、磁悬浮和列车检测等多种电工电子技术的高新科技。

3.7超导电工技术高温超导技术对超导的应用不再局限在实验室中,超导储能、超导输电都在超导技术领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目前,超导电工技术已经成了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超导体的使用将会更加普遍。

4结论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15-03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实用的实践教学过程和仿真的职业技能训练。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素养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教学培训、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的重要场所,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保证,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特色所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和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辅助作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完成岗位或职业所要求的岗前培训和训练,毕业时具备“顶岗操作”职业技能水平,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为了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训练,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按专业大类组建功能较为齐全的、能满足实践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现代工业生产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教学性、真实性、先进性、技术性和开放性的实训中心,做到既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又能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真刀实枪”的职业技能训练。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应按照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统筹安排,加以全面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本位,以强化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开展技能竞赛为推动,以实现充分就业为导向,“院校主导、校企合作、引资援建、开放共享”的建设模式,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实践工学结合、产教结合。

院校主导,自筹自建自管 这种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较为常见的。学校作为投资主体,自筹资金,自主规划,校内师资,校内管理。这种方式是当前基地建设的主要类型,既有利于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又易于依托专业实现教学培训、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相结合。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院校的可控性和自主性较好,缺点是一次性投入较大,学校资源配置比较困难,后续管理成本较高。

校企合作,互惠互助互补 院校提供场地、房屋、理论教学和运作管理,企业注入资金、设备、原料耗材和技术技能,校企双方签订共建协议,共同进行建设规划,共同开发项目,既贴近岗位实际应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院校以较少投入赢得丰富资源,企业保障资金投入、设备更新和实训指导,有利于提升基地水平。缺点是院校的可控性不强,协调管理比较复杂。

引资援建,区域开放共享 这种模式建设的主体是国外资助方、外资机构或政府部门。在建设投入上,既可以是传统的资金、设备、技术投入,也可以投入土地建设、先进设备或优惠政策。在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是学院管理,也可以授权管理,还可以区域内几所院校共同负责公共实训基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面向社会,区域共享,水平较高,优势互补。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设备折旧较快,纵向横向间协调难度较大。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既具有职业技术的属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培养目标决定的,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学生应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05年开始创建工程实训中心,以工程实训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集教学培训、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技能竞赛于一体,在“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和培养“双师型”职教人才方面大胆尝试与创新,2008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实训基地的多元化建设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组建于2005年,是集实训实验教学、职教师资培训、技术研究与开发、社会服务、技能竞赛于一体的校级实践教学中心。2007年,逸夫工程实训教学楼落成启用。本着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宗旨,形成了“合理配置资源、跟踪技术发展、营造企业环境”的建设思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投资总额180万美元,重点建设了“自动化实训基地”;通过日本国政府提供的18亿日元的无偿援助资金,购置了8000余台先进设备,成立4个实习车间,建立28个实验室,涉及生产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汽车技术5个领域;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后续援助288万元人民币更新改善、调试维修设备121台(套)。实训中心还得到了天津市高校“十五”、“十一五”综合投资项目和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大力支持,并与日本NEC公司、西班牙AMC 公司、中航工业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中外企业技术专家指导实训教学,建立联合实训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在数控、汽车、自动化、电子等领域的实训条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实训基地的多功能建设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是在原有的汽车系实验实训中心、电子系实验实训中心、自动化系实验实训中心、机械系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等工程实训实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而成。设有办公室、教学管理部、质量监控部、市场开发部四个管理部门;数控、机电、电工电子、汽车维修、金工五个实训教研室;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一个产学研基地。现已拥有发动机实验、数控机床维修、PLC技术应用、现代电子制造技术、数字制造技术、EDA技术、液压气动、单片机应用、智能楼宇、机电气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工程等50个实训实验室。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1.17亿元,生均设备值居全国高校前列。实训教师还自主开发自制了几十种实训实验仪器设备,研制的“模块化多功能实训装置”、“大众AJR”及“丰田8A-FE”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实验台等装置,已形成系列产品,被国内众多院校及科研单位购买使用;自行研制的最新“柴油电控发动机故障检测实验台”,“大屏幕彩电示教系统”等填补了国内此类教学仪器设备的空白。先后装备了北京信息技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二十余所院校的实验、实训室,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肯定。创建了以本科生工程实训教学为主体,本科实验教学为辅助,同时兼顾青年教师、研究生、高职生的实训教学基地。

实训基地突出“一体化双师型”教学特色 “一体化双师型”师资是指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的实训教师中78%的人员是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师和技师,在机械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一体化双师型”特色教师的比例已达到56%。本着“重技强能,致学致用”的教学理念,将“实行双证书制度、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教学方案中,形成了“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三层次五阶段”的特色工程实训教学模式,包括基础、核心、拓展三个层次和工业系统认识实习、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核心技能训练、高新复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活动五个阶段,在国内高等院校中率先培养出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高级工、技师)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已被全国多所院校借鉴。在为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师、企业培训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还承担着中国西部教师及埃塞俄比亚、埃及、也门、越南等国家的师资和留学生培养和培训任务。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构想

注重合理布局,做好发展规划 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性质特点和发展前景,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地做好建设发展规划。既要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又要考虑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建设的同时,尽快建立起自我运作、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硬件建设应坚持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

注重内涵建设,树立品牌观念 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内涵建设,科学定位,明确特色,形成文化,树立品牌,并加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科学化管理,注重细节管理,强化工作执行力,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加大实践教学软件开发,形成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经历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加大自身教师队伍企业锻炼的培养,形成一支符合教学要求、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树立品牌观念,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注重区域开放,发挥共享作用 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和特点,科学规划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指导学校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中科学组织技能训练,提高设备的先进性,种类和数量合理配备,发挥区域龙头院校作用,联合兄弟院校开放共享,完善校企合作科学模式,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发挥区域共享作用。以实用、通用、共享为原则,建设一批具有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的省部级重点共享型实训基地,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真正实现、发挥共享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庆国,等.动手动脑并举,培养“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

[2]郑江华,等.中日产学合作培养职教人才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3]马连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0).

[4]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5]王召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素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

[6]张志华.试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及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

[7]张小建.创新思路,明确目标,推进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培训,2009(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