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消耗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消耗现状

能源消耗现状范文1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5-0107-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满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正面临巨大挑战,能源的紧张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及规律特征,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现状

1.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基本呈线性模式增长(见表1)。2002年以前,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从2003年开始,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003年和2004年能源消费增长均超过15%,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这表明中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在发生变化,工业化初期及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的强度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在提高,即能源贡献度在提高。

2.经济增长带动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变化

每一个国家的人均能耗水平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最终都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人均能耗的稳定值主要与该国所采用的能源消费模式有关。目前,各国的能源消费模式可分为高度耗能型、一般耗能型和节能型三种。从较长时间来看,世界人均能源消费在经历快速增长期(1950―1973年)后,逐渐趋于缓慢增长。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从1990年的915千克标准煤/人,增长到2006年的1 733千克标准煤/人,年均增长51.125千克标准煤/人,能源消费模式属于高度耗能型,因此在一定阶段内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将呈上升趋势,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

3.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煤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天然气比重逐渐上升。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见表2),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逐渐下降,石油比重比较平稳,天然气与水、核、风电比重逐渐上升。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依然占绝对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基本在70%左右。

4.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

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投入的能源量。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化阶段初期和中期能源消费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当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能源消费强度开始下降。尽管从1990年至今,中国的能源消费强度一直以很快的速度在下降(见表1),但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重化工业的比重较大,高耗能工业占比例较高,以及中国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原因导致的。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中国的能源消费强度将在一定时期以后呈下降趋势。

5.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弹性的变化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的比值,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同,能源弹性系数出现起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下降。目前世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总体上在0.5以下的水平上,相比之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2003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19,自2004年后逐渐有所下降,但与世界水平仍然相差较大,这表明中国仍处于工业发展中期。

二、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

1.确定合理的能源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2―2020)》(草案)指出:“必须坚持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在各个方面加强对新型能源产业的投入(尤其是资金投入),同时鼓励传统的能源产业自觉利用新技术进行产业改造。

2.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平均能耗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尽管经济普查之后,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较大上升,但还是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且中国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40%左右,能源消耗几乎占到70%,明显偏高,主要是因为工业内部重化工业比重较大。因此,若要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就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限制资源耗大、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低能耗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依靠技术进步带动经济规模与能源消费的增长

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是由技术进步带动经济规模扩张而带来的能源消费的增加与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效率提高而带来的能源消费密度的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总体上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基数都比较大,而同期内能源消费密度的降低相对不可能太大,因此,技术进步在降低能源消费密度的同时,会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加。尽管如此,解决能源问题仍必须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因为尽管技术进步对能源总量的要求增加,但依靠技术进步可以降低能源消费密度,节约能源,且可以发现更多的能源,发明更多的新能源,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文培.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5,(1):20-21.

[2] 张明慧,李永峰.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消费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2): 91-98.

[3] 马建明,崔荣国.中国能源和资源效率低下的原因浅析[J].国土资源情报,2008,(4):30-33.

Analysis on the Presen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CHANG Zhong-fu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mpany of Tongchuan Mining Bureau, Tongchuan 727000,China)

能源消耗现状范文2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能源消耗 能源弹性系数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对于未来能源消费预测,明确能源开发方向,节约能源,以及优化产业结构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广西的产业结构及能源现状

1、广西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广西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24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80年的7.16倍,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2001-2005年广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1.25%的速度增长,超过了我国GDP年均9%的增长速度。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第一次产业占30%、第二次产业占35.8%、第三产业占34.2%,改变为2001年的第一产业占25.2%、第二产业占35.5%,第三产业占39.3%,以及2002年的第一产业占24.3%,第二产业占35.2%,第三产业占40.5%(见表1)。虽然广西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但是却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其中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大,2000年与中等收入国家在1990年所占的比重仍然高出12.3%,同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仍然高出很大,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虽然相对趋于合理,但是第二产业的生产效率低下,能源消耗量,效益太低,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可是比重与发达国家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见表2)。

2、广西的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在获得不断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也在不断的增长,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广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随着经济的发展频频出现大于1的时候,特是在2000年及以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很高,在200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1.10,在2004年、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高达2.49和2.18,以就是说明了广西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广西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见图1)。

其次是广西人均能源拥有量严重不足,虽然我国能源总量在世界排列在前面,但是人均能源拥有量却相当不足,排列在世界后面,而广西的人均能源拥有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再次,能源消费结构及其不合理,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总量比重偏高,而煤炭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性极大。最后,广西的能源利用率很低,一般却低于30%,另外,广西农村的能源利用问题很严重,农民大部分靠的是生态能,对农村能源投入量太低,所以农业的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广西的能源消耗问题突出,而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具有不同的影响,为了解决广西的能源消耗问题,本文从能源消耗的角度分析广西的产业结构问题,以便能够采取更优化的产业结构来发展广西经济,更好的解决能源的消耗问题。

二、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为了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nE=C+β11Ln1+β2Lnl2+β.3I3 (1)

其中被解释变量E表示的是广西能源消费总量,解释变量I1表示广西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I2表示广西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I3表示广西第三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本文运用1995年到2005年的广西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06年)》。本文通过eviews3.1对(1)式进行了回归:

LnE=3.26-0.385LnI1+1.3392LnI2-0.26Lnl3(6.526)(-1.90)(5.419)(-1.858)

R2=0.991 F=259.4178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括号中的数字为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统计tt检验,得出第二产业的系数在统计上显著的,也就是广西第二大产业的产值的变化对广西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拟和优度检验,也即R2的值为0.991,表明广西能源消耗的变化有99.1%的变化是由于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所解释的,总体检验F的值为259.4178,明显通过了统计学中的F检验,也就是表明这个回归方程的整体回归效果比较精确。

可以看出,广西的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从第一产业I1的系数-0.385表明,由于t值在统计上也是不显著的,表明第一产业的增长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其他学者所做的全国的能源消耗与全国的产业结构所做的实证分析结果不同,根据路正南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十二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不同,他得出的结论是全国三大产业的产值增长都与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之间是呈正向关系,这说明广西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耗水平非常低,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广西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的能源消耗都是用的生态能。所以就算广西农业产值的水平增加,可是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水平不大,甚至是零的影响。第二产业I2的系数为1.339表明,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增长关系,而且系数的t值为5.419,说明第二产业产值的变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二产业平均产值增长1%,广西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增长1.339%,也即广西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都受到第二产业的影响,而广西第二产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是工业,也即广西的工业生产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第三产业I3的系数为-0.26,但是系数-0.26的t值为-1.858,在统计上无法通过检验,说明广西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不显著,也即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较小,在统计上无法显示。建立第二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nE/GDP=c+β1lnR1+β2InR2+β3lnR3 (2)

其中,被解释变量E/GDP表示单位GDP能耗量也即为能源消耗强度,解释变量R1表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R2表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R3表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也即民表示的各产业的比重,即产业结构,运用1995年到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模型为:

lnE/GDP=-23.52+1.90lnR1+2.75lnR2+2.13lnR3

(-0.909)(0.95)(1.028)(0.779)

R2=0.544 F=2.78

该模型给出了广西能源消耗强度与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之间的关系,由于单位GDP能耗对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弹性为1.90:2.75:2.13都是正的,但是从计量实证的结果显示,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的模型系数1.90和2.13,它们的t值分为0.95和0.775,在显著水平取5%时,这两个系数显著为0,也就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所占比重的调整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在次模型中无法反应出来,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系数为2.75,其t值为1.028通过t检验,表明第二产业的比重的变化对广西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很大。

能源消耗现状范文3

关键词 :能源消耗;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分析;典型资源型地区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12-0164-07

能源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能量输入要素,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在未来10―20年,能源供给与生态环境污染将成为制约中国社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1]。中国资源型地区凭借资源禀赋优势,经济发展多依赖资源开采与初级加工产业,如果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仍然维持这种粗放式的能源消耗模式,那么必将会对地区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而直接降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厘清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背后的能源消耗现状,能够帮助我们直面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与能消的脱钩发展,为中国资源型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Kraft J和Kraft A开创性的对美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GNP对能源消耗存在单向因果关系[2]。此后,对于能耗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认识自身实际发展,调整产业的能源利用结构,调控经济与能源脱钩发展的有效手段。Hhan Ozturk,Alper Aslan和Huseyin Kalyoncu[3]对全球51个国家1965―2005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对低收入国家而言,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存在GDP与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Chontanawat[4]等人通过对世界上125个国家(其中30个OECD国家和95个非OECD国家)的能源消耗和GDP数据进行研究,发现20个OECD国家和36个非OECD国家存在从能源消耗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Henryk Gurgul和Lukasz Lach[5]利用2000―2009年的季度数据分析波兰总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波兰存在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我国关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丰硕。王崇梅[6]利用脱钩指数(Decoupling Index)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发展情况,认为1990―2007年间中国经济与能源消耗基本实现相对脱钩。杨宜勇[7]等人采用VECM对中国1952―2008年能源消耗与GDP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能源消耗与GDP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Qiang Hou[8]利用Hsiao’s因果关系对中国1953―2006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龙少波[9]等人利用双变量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基于扩展的新古典生产函数的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我国1953―2013年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存在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非线性关系。肖涛[10]等人认为从长期来看,东北、北部沿海与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长江中游、西北和西南地区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庞家辛[11]等人利用脱钩指数对甘肃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甘肃省近20年两者之间已经实现相对脱钩。

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对于资源型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探讨几乎空白。资源型地区作为能源的提供者与消费者,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在长期相互影响下形成了怎样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这些问题都成为国家与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事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研究意义重大。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典型资源型地区选择依据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提出中国拥有资源型城市262座,涵盖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化石能源、矿产资源、林木资源等各种类型。本文以山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为例,分析其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期为中国其他资源型城市未来的经济转型提供路径参考。选择依据如下:

(1)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山西省与东北三省分别拥有资源型城市13座与37座,占据中国资源型城市的19%。山西省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主导产业为煤炭、化工等资源导向型产业,原煤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99%左右[12]。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煤炭和石油储备丰富,是能源输出重要地区[13],但是能源消费问题同样严重,辽宁省历年能源消费总量均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5%以上,且能源消费总量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逐年增加[14]。

(2)能源与煤炭消耗持续加重。图1反映了山西省以及东北三省1985―2014年近30年的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山西省与东北三省的能源与煤炭消耗均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从不同阶段来看,四个资源型省份的能源与煤炭消耗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85―1991年的缓慢上升期;二是1992―2000年的平稳上升期;三是2001―2014年的剧烈上升期。以能源消耗量为例,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在2014年的消耗量分别为1985年的4.8倍、2.1倍、3.2倍、3.3倍。

(3)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巨大。随着国际资源价格的下跌与中国能源利用结构的调整,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由图1可以看出研究区的能源消耗与煤炭消耗在2012年之后均出现放缓的节奏,但另一方面2014年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与辽宁省的GDP增速也分别下降为4.9%、5.6%、6.5%与5.8%,GDP增速在中国31个省市排名分列后5位[15],这一现象说明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与能源消耗关系密切。经济变化与能源消耗联系的紧密也成为笔者将山西省与东北三省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主要依据。

2.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1985―2014年GDP总量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采用1985―2014年各地区能源与煤炭利用总量作为研究区能源消耗的指标,变量及符号见表1。其中,GDP指标数据来自《山西省统计年鉴》(1986―2015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1986―2015年)、《辽宁省统计年鉴》(1986―2015年)、《吉林省统计年鉴》(1986―2015年),2项能源指标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89―2015年)。

为进一步减小数据的波动性,对上述指标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变量取对数是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现象,可以将可能的非线性关系转化为线性关系,减少变量的极端值、非正态分布以及异方差性[16]。

2.3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根据研究对象,建立生产总值(GDP)与能源消耗(NYXH)、生产总值(GDP)与煤炭消耗(MTXH)、能源消耗(NYXH) 与煤炭消耗(MTXH)三组变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EG两步法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16-17],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test)[18],分析1985―2014年间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存在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优化中国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路径,为实现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脱钩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3 研究结果

3.1 平稳性检验

当两组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时,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容易得出伪结果,影响判断准确率,因此首先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以排除“伪回归”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扩展迪基――富勒检验(ADF)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的具体方法参照文献[19]。本文分别对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lnGDP、lnNYXH、lnMTXH进行平稳性检验。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得出的检验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序列lnGDP、lnNYXH、lnMTXH为非平稳序列,辽宁省的lnGDP、lnNYXH为非平稳序列。进而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区的ΔlnGDP、ΔlnNYXH、ΔlnMTXH在ADF值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是一阶单整序列,说明山西省、东北三省的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的原始数列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3.2 协整检验

如果两个序列是非平稳序列,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要需要对其进行差分处理,但是差分存在导致两个序列之间关系信息损失的可能性,所以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协整理论,目的是消除对非平稳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而造成错误的情况[17]。笔者在此采用EG两步法对生产总值(GDP)与能源消耗(NYXH)、生产总值(GDP)与煤炭消耗(MTXH)、能源消耗(NYXH) 与煤炭消耗(MTXH)三组变量关系进行协整检验。EG两步法的具体检验模型与步骤参照文献[16]。检验上述模型的三组变量的残差序列et是否为平稳序列,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不同变量组的残差序列ADF检验统计值均小于相对应的临界值,可认为各省的三组变量估计残差序列et为平稳序列。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的GDP与能源消耗、GDP与煤炭消耗、能源消耗与煤炭消耗存在协整关系,即GDP与能源消耗、GDP与煤炭消耗、能源消耗与煤炭消耗存在长期的相互影响,使两者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

3.3 因果关系检验

因果关系是用来形容变量之间存在的依赖性,若某一变量的变化能引起另一变量的变化,那么这个变量就称为受影响变量的原因变量。格兰杰(Granger)从预测角度给出了因果关系的一种定义,并将这种定义下的因果关系称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其基本原理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的过去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我们就认为X是Y的格兰杰原因,类似结果则定义Y是X的格兰杰原因。格兰杰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若在非协整的情况下,格兰杰检验无效[20]。具体检验模型与步骤参照文献[20]。对山西省及东北三省的3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对于山西省而言,能源消耗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不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对于黑龙江省而言,能源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m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对于吉林省而言,能源消耗与GDP互为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与GDP互为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对于辽宁省而言,能源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

4 Y果分析

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山西省的能源消耗仍然在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源的削减可以影响经济的增速,这是由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过于依赖第二产业造成的。对于此类资源型地区应首先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产业发展路径应向集约化、低载能的新兴产业转变。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已经出现了经济增长与能源脱钩发展的情况,但经济增长仍然会造成能源消耗的增长,说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只是相对脱钩。这种相对脱钩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坚持节能减排政策,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此外产业应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转型,争取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绝对脱钩。吉林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联系紧密,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对其它一方产生影响,反映出吉林省经济增长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深,转型难度大。此类资源型城市在未来的经济转型中需要在逐渐降低产业能耗的同时加速培养一批较为成熟的替代产业,短期通过依靠投资、消费与对外出口,长期依靠技术进步与人均资本的增加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21],以防止因为控制能源利用而造成经济加速下滑的情况。

从煤炭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山西省、黑龙江省与辽宁省的煤炭消耗已经不能促进经济增长,一是表明资源型地区不能再通过单纯的资源开采与初级加工发展经济;二是以煤炭作为能源消耗的产业缺乏经济增长优势。对于这类资源型城市必须有效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首先需要提高煤炭转化率,大力推进煤转电、煤转化等高煤炭使用率的产业发展,通过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延伸资源产业链条,增加煤炭资源产品附加值;其次需要引进与开发以油气资源、新能源为能源消耗的产业替代煤炭能源。吉林省的煤炭消耗与经济增长联系紧密说明吉 林省产业发展的能源结构中仍以煤炭消耗为主。这类城市的经济转型需要以产业的能源转型为主,今后的重工业产业选择要以油气能源替代煤炭资源,其次大力开发新能源等环保能源产业。

从能源消耗与煤炭消耗的关系出发,煤炭作为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结构中占比最大的能源[22],本次研究的所有资源型省份都表现出能源消耗的增减会直接影响煤炭消耗的增减,因此可见煤炭资源仍然是资源型地区的主要能源消耗物,直接反映出中国资源型地区在未来能源结构转变中任务艰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制定专项规划调整地区产业发展,以自身资源优势为依托,结合国内外现实背景,逐渐调整三产占比;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要以产业的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为原则落实不同企业布局,建立高效、节约、低碳、绿色的能源结构;作为企业,要在能源利用技术层面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油气资源以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5 结论及展望

本文以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为例,利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探讨其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深层关系,以期合理优化中国其它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路径,现得出以下结论:

(1)山西省表现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选择集约化、低载能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与辽宁省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应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产业应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吉林省表现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产业转型在降低产业能耗的同时应加速扶持已经相对成熟的替代产业,尽量减少产业转型对于地区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2)山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都表现出从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产业转型需要提高煤炭转化率,引进与开发以油气资源、新能源为能源消耗的替代产业。吉林省表现出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产业转型应以能源结构转型为主,产业选择要以油气能源替代煤炭资源,同时大力开发环保能源产业。

(3)山西省以及东北三省都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煤炭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作为政府应制定专项规划调整地区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要以产业的资源与能源的循环为原则落实不同企业布局;企业要在能源利用技术层面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油气资源以及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本研究在变量选取方面,单纯用能源与煤炭利用量只能从整体反应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加入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变量以明确不同变量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产生的不同影响,除此之外应该考虑到资源型地区环境损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薛进军,赵忠秀.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XUE Jinjun, ZHAO Zhongxiu.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2) [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2.]

[2]KRAFT J, KRAFT 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 [J].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41(3):401-403.

[3]HNA O, ALPERl A, HUESYIN K.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2010,38:4422-4428.

[4]JARUWAN C, LESTER C, RICHARD P. Does energy consumption cause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a systematic study of over 100 countries[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8,30:209-220.

[5]HENRYK G,LUKASZ L.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versus economic growth of the polish economy[J]. Energy economics,2012,34(2):500-510.

[6]王崇梅.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35-37. [WANG Chongmei. Decoupling analysis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20(3):35-37.]

[7]钜擞拢池振合.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9):39-45.[YANG Yiyong, CHI Zhen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VECM[J].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9(9):39-45.]

[8]HOU Qia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finance,2014,1(2):232-237.

[9]龙少波,陈璋,黄林.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研究――基于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36-44,69. [LONG Shaobo, CHEN Zhang, HUANG L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 reexamination based on liner and nonliner granger causality test[J].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14(1):36-44,69.]

[10]肖涛,张宗益,呙小明.经济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4):139-146. [XIAO Tao, ZHANG Zongyi, GUO Xiao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n the eight economic regions of China[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12,33(4):139-146.]

[11]庞家幸,陈兴鹏,王惠榆.甘肃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及能源消耗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2):31-36.[PANG Jiaxing, CHEN Xingpeng, WANG Huiyu. Relationship of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Gan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14,28(2):31-36.]

[12]陈桂月,李海涛,梁涛.山西省工业废弃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J].资源科学,2013,35(6):1184-1193.[CHEN Guiyue, LI Haitao, LIANG Ta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ste dischar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xi [J]. Resources science,2013, 35(6):1184-1193.]

[13]徐明圣,朱天星,张雪丽.我国东北三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3):44-49. [XU Mingsheng, ZHU Tianxing, ZHANG Xuel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n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in China[J].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1(3):44-49.]

[14]王丽,郗凤明,王娇月.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3):920-926. [WANG Li, XI Fengming, WANG Jiaoyue. Analysis of gre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6,27(3):920-926.]

[1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2015 [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5.]

[16]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YI Danhui.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eviews [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8.]

[17]ENGLE R, GRANGER C W 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 Econometrica, 1987,55:251-276.

[18]GRANGER C W J.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 by econometric and crosssectional method[J]. Econometrica, 1969,37:424-438.

[19]孔凡文,才旭,于淼.格m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分析与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2):405-408.[KONG Fanjie, CAI Xu, YU Miao.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mode[J].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26(2):405-408.]

[20]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15-319.[SUN Jingshui. Econometr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4:315-319.]

[21]吴翔,刘漩,宁华光.吉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3):74-77.[WU Xiang, LIU Xuan, NING Huaguang. Jil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based analysis of error correction model[J].Journal of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2013,33(3):74-77.]

[22]钱鸣高.煤炭的科学开采[J].煤炭学报,2010,35(4):529-534.[QIAN Minggao. On sustainable coal mining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0,35(4):529-534.]

能源消耗现状范文4

关键词: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063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企业,石油企业决定着能源生产和消耗,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所以,了解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质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

1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1.1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比较落后

与国外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相比,我国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逐渐形成了炼化污水回用、生态环境保护、稠油污水回用锅炉等减排技术、油气管道能源消耗数据采集与应用调控中心以及井下作业及钻井作业清洁生产等的能耗水平分析和解释技术逐渐完善,并且我国石化也研发了和使用了一些提高能源利用率、处理污染排放物的节能减排技术,使得我国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节能减排技术在我国石油企业中的研究时间较短,在早期只重视产量,忽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从而使得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我国的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量大,增加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1]。

1.2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近年来,根据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和要求,国内的石油企业加大了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已经大量降低,但是,从客观上来说,石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仍然在不断增加。

1.3油田开发条件改变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与过去相比,虽然石油企业的一些项目的消耗指标出现下降,但是,大体而言其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高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油田开采能耗的增长指标逐渐放缓,但是,总体上的开采耗能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一些老油田的地下油田的含水量逐渐增加,使得生产用水增多,增加了开发成本,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一些老油田在中新技术的应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能源消耗增加,而新油田中通常会产生丰度低、品味低、含有密度低等缺点,造成油田开发难度增加,开发成本增加的问题。

1.4石油企业缺少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较低

许多石油企业内部没有制定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机制,管理者缺乏石油开发技术的掌握和管理经验,没有引进和培养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缺少强大的节能减排管理队伍,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再加上少数石油企业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当作浪费资金,没有效益的工作,只是敷衍和应付国家的检查工作,致使节能减排工作疏于管理,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2]。

2解决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对策

2.1规划生产规模和总体产量

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石油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规划生产规模和产量,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节能减排标准,控制石油企业的规模和数目。同时,石油企业需要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方面的改革,贯彻和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2.2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为了满足新时期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取得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石油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和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石油的生产水平,优化石油企业的资源配置,处理好污染工作,以增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质量。石油企业应该加大对石油生产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设置专门的部门,采用先进的设备,提高石油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石油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另外,在石油生产过程中,石油企业要大力开发新的石油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充分利用温室气体捕捉技术或者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提升石油生产的水平,以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大对石油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目前,一些石油企业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够、违法操作、弄虚作假的现象,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和审核机制,严格处理不符合规定的现象,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该认真执行各项管理条例,杜绝徇私枉法、等问题,充分发挥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监管作用,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2.4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方案

节能减排工作是石油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石油企业应该节能减排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方案,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企业应该综合考虑经济、行政、科技等方面,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保证措施,协调有关方面,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3]。

3总结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是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监督和管理,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改变油田开发条件,提高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英存,张敏霞.中国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3(08):61-62+119.

[2]付玉.中国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化改革与发展之机遇——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中国标准化协会,2015:4.

能源消耗现状范文5

关键词:山西省 能源 消费 经济增长 回归分析

能源的消费模型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山西省能源的消耗进行分析和预测,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建立缺口模型,可以发现山西省的能源还是存在短缺的问题,其受到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双重制约。山西省在未来段时间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能源缺口的,所以,在山西省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完善能源消费的结构,对能源的消耗进行预测,从而能够合理的使用能源,使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提高,在定程度上改善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一、山西省能源消费现状

(一)增长迅速的能源消费量

在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经济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量也在增加。在2010年,山西省的能源消耗量达到了2.4亿吨煤,煤炭的使用量增加了近10%,原油的消耗量增加了2%。在2012年以来,山西省的能源消耗进入了新轮的增长,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多,导致了山西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所以消耗了大量的钢铁、建材等。其能源的消耗甚至比经济增长的速度还要快。

(二)山西省能源的消费主要是以煤为主的

山西省的煤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而且,在能源的消耗中主要是以煤为主的。在刚刚建国的时候,山西省的煤炭消费量占所有能源消耗量的90%以上。而且,随着天然气和水电行业的进步完善,煤炭的消耗量出现了降低的局面。山西省2010年的煤炭消耗量与往年比增加了10%,天然气的使用量增加了20.4%。

(三)山西省的能源进口依存度在上升

山西省的能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同时也消耗了大部分能源,其工业生产主要是以重工业为主的。从山西省能源的总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基本上是持平的。山西省在2010年的能源使用基本上还是能够实现自给的,能源的进口依存度只有8%。但是,该省的能源生产是很不平均的,导致该省的成品油能源不足,该雀的成品油几乎都是进口的,而且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而且,山西省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也比较高,这导致了能源的安全形势越来越紧迫。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山西省的石油生产量还是不能跟上使用量。

二、山西省能源的储量和分布

(一)煤炭资源的储量相对丰富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通过对近几年的煤田的预测来看,山西省的1000米以下的煤炭资源总量能够达到0.6万亿吨,在2000米以下的地壳的表层范围中,煤炭的总量能够达到1.2万亿吨。通过对2010年的煤炭储蓄量的分析,山西省的煤炭储蓄量能够达到1000亿吨,而且其探明率也在上升。在2012年,山西省的煤炭探明率能够达到21%,有100多亿吨的煤炭可以直接使用。山西省现有的煤炭经济的开发剩余可采储量能够达到上百亿吨。

(二)石油资源以陆相为主

山西省的石油资源是非常得丰富的,但是,同我国的石油资源的情况样,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是极低的。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在2010年,山西省已经探明的石油资源只有24.5亿吨,累计采出率只有4.5亿吨。山西省的石油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石油的分布还是比较广泛的,而且主要是以陆相为主的。

(三)山西省的天然气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山西省,有大量的沉积岩的分布,而且在陆相上分布着大量的盆地,所以,能够为天然气的形成奠定良好的自然条件。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山西省的天然气的资源储量能够达到4.5万-5.5万亿立方米。通过对2013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山西省的天然气的存储量能够达到0.5万亿立方米,其可探明的程度为20%以上。但是,天然气的探明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天然气需要被探明,所以,山西省的天然气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根据山西省的天然气的分布情况,分析天然气一般还是分布在东部地区,尤其是在省内发达的地区分布比较多,几乎能够占据全省天然气含量的60%以上,在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天然气的含量只占到了不到8%。

(四)山西省的水能资源分析

山西省内有较多的河流和湖泊,水资源比较丰富。通过对2011年-2014年山西省的水能资源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的水能资源为1.25亿千瓦,在全国中还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已经开发了很多水电装机,然而,山西省的水能资源还是存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在湖泊分布较多的地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

(五)山西省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山西省能够受到夏季季风的影响,而且当地有很多的山脉,地形也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其气压的分布和大气环流也会受到海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风能。

(六)山西雀的太阳能和地热资源比较丰富

山西省处于温带地区,所以,具有较为丰富的太阳能,其太阳辐射在夏季是比较强的。地热能源是种在地球的内部形成的资源,需要人类去开发。山西省的地热资源分布范围比较广,而且是比较丰富的,在距离地表2000米内都会存在地热能。

三、山西省能源需求预测与缺口的分析

能源是个地域赖以发展的根基,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如果一个地区能源出现了短缺问题,那么,就会导致该地的经济指标的下滑。能源的合理生产与使用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所以,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山西省,人口比较多,人均能源占有量不足,这就导致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定的制约,所以,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进行预测是十分必要的。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人口的增加会使能源的消费增大,所以,必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改变能源的开发方式,从而使能源的开发效率提高,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运用科学技术节约能源,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相对来说,一个地区在进行工业生产时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工业生产是能源消耗的最直接的原因,所以,应该通过对山西省能源消耗数据的分析,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分析山西省能源消耗的具体问题。

在经济学理念下,能源的消耗量是可以直接获取的,然后设定参数和变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山西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关系。通过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缺口总量的分析,参数运用时间序列的数据,然后分析样本的空间,建立excel软件,从而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回归性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的显著性水平比较低,而且各个回归方程都是通过了显著性实验的,回归性方程的拟合度也是比较高的。

能源消耗现状范文6

关键词: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即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注重技术创新与产业调整,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在符合低污染、低能耗和低排放标准的同时,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并形成强大的产业带动力。

1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1.1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现状

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巨大,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每年的能源消耗战全国总能源消耗量的一半以上,并且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可见我国制造行业发展仍然过度依赖能源资源,发展优势不明显,很难实现突破性发展。

1.2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现状

我国制造业数量巨大,但是生产效率普遍不高,整体国际竞争力较低。近年来,随着国内物价水平明显提高,原有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导致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日渐明显,能源资源消耗量较大,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管理水平落后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造成了生产率低下、能源资源消耗巨大等问题,行业经济利润微薄,最终制约了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2我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2.1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随之增加,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低碳能源应用效率较低,最终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相关部门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改变原有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以此践行低碳经济理念,推动我国制造业快速持续发展。在制造业以能源消耗为主体的地区,政府应充分意识到低碳经济理念的重要性,在制造业发展中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并实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发收稿日期:2017-05-02作者简介:杜世培(1988-),讲师,现在广东科技学院任教。展策略:①短期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提升生产效率;②长期目标为有效改善能源结构,首先相关部门注重控制源头,再生产环节初期引入碳密度较低的能源;其次在生产中间环节合理控制碳排放量,改变原有碳排放量较高的工艺和技术,研究并引入新的技术,以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缓解能源紧张局势;最后在合理控制末尾环节,科学有效地处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技术上主要依托碳封存转化和碳捕捉技术,政策方面则应予以鼓励支持,并通过价格补偿和碳税等手段合理控制,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法律干预手段。

2.2创建绿色供应链,实现协调发展

制造业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主要包括能源废弃物、报废产品和原料废弃物,并且受技术限制或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对上述废弃物并未进行及时有效处理,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在低碳经济理念影响下,相关部门及单位必须创建绿色供应链,实现协调发展。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各个环节,以此确保制造生产的环保性。计划环节作为供应链的起点,必须进行系统规划,设计绿色供应链发展方案,并形成具体规划书,以此保证供应链建设环节的整体有效性;采购环节主要包括设备、原材料和使用资源的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要秉持环保低碳理念,尽量选择对环境破坏较小的服务或者产品,同时对于碳排放量较大的材料可寻找其替代品,以此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在生产环节中,应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创新制造工艺和手段,以此实现绿色生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3创新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产业集群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低碳经济理念下,为了实现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产业集群的创新。其中在产业集群创新过程中,应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将品牌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为发展主要内容,以商业模式和组织网络为发展重心,进而形成先进的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实现升级。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以当地原有的产业与设施为基础,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进而形成先进的产业集群。同时将发展重点设置为新型的产业集群,对外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相应的配套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与龙头企业合作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经过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2.4搭建产学研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现阶段,低碳经济理念的落实需要技术的有效支持,我国制造业在传统发展进程中单纯看中经济产出,缺少对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及技术成果转化率的关注,从而导致制造业经济效益不尽理想,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新形势下,制造业发展应注重技术创新,以此技术带动产能,并在生产效率提升的过程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取得低碳经济发展成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制造行业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但是必须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新契机,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创建绿色供应链,实现制造行业协调发展。并且在原有制造业发展基础上,创新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注重校企联合,搭建产学研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此提升技术转化率,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切实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婷婷,唐晓华.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6,32(5):58-62.

[2]王钰,张连城.中国制造业向低碳经济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对制造业28个行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4):35-41.

[3]王婷.基于低碳经济的制造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5,(19):89-93.

[4]周飞雪.低碳经济下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扩散机理及活跃度研究[D].东南大学,2015:11-14.

[5]陈晓荣.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