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学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学概念

动物学概念范文1

力臂概念是杠杆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苏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页直接给出力臂概念,硬性地把力臂概念强加给学生,尽管很多学生能正确说出定义,但学生不理解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教材的这种处理方式不符合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难以激活物理概念教学.力臂概念的建立并不像教材上浓缩的那么简单,本人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实验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介绍探究过程与广大同行讨论力臂概念的引入方式.为了让学生感知力臂,化解这个难点,教师在引出力臂概念时可以借助探究活动展开,活动过程如下:

活动一直棍提书包

器材:若干根约一米长的直棍(学生自备),若干个书包(学生自备),弹簧测力计,铁架台若干,细线等.

过程:将学生四人编为一小组,按下面三步完成力臂概念的建立.

第一步:暴露学生错误观点――离支点越远用力越小

让学生分别按图1所示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师问:三次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一样?学生回答:不一样F1>F2>F3.师引申: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跟力的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力的作用点越远,用力越小.学习心理学认为,一个概念的建立先要经历一个对事物感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概念形成前的准备过程.图1选取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使抽象的力臂概念引入显性化,能帮助学生认识力臂.

第二步:逆向思维探究“力的作用点越远,用力越小吗”

对学生的错误观点教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2所示操作,即力的作用点不变,改变力的方向,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学生无法解释,但内心必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感知力臂的方式,增加了探究的过程和体验,比苏科版物理课本九年级上册第三页上以用螺丝刀撬图钉为例加以说明可能要生动得多.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让学生从探究活动中得到体会,寻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逆向思维探究“力的作用点越远,用力越小吗”,为力臂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纠正错误,建立正确观点

在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以后,教师提出新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拉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实际上是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向深入.

活动二教师自制杠杆教具演示力臂

教师演示实验,如图3所示,在一个木质小黑板上固定一可以绕O点转动的杠杆,左端挂一重物,用弹簧测力计依次在右端A、B、C三个位置沿如图方向用力,分别读出在三个位置杠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三个力的大小竟然相等(F1=F2=F3).这说明“力的作用点越远,用力越小”的结论是错误的.

观察发现,刚才在A、B、C三个位置的拉力恰好都经过了以支点O为圆心的同一个圆的切线方向.那么拉力的大小是不是与这个圆的半径有关呢?

动物学概念范文2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8

1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现状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包含实践教学内容,倡导将实践过程和理论讲解相融合,注重知识、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过程树立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学成后具有有较强的财务分析和会计处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财务管理领域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企业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双方的现状是:高校方面存在课程设置背离市场、教学理论滞后甚至脱离实际、实训场地设施不健全、学生参与实践机会不多等问题;用人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没有时间等待一个新手的成长,需要毕业生能够来了就上,也就是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性质重要,又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因此企业很难让非企业的人员到相关岗位参观学习。企业复杂的审批流程,财务管理的独特运行模式,一系列新入职的问题都会在毕业生就业初期一一显现,这这就要求高校在给用人单位输送人才的同时,要争取多送一段路,多带一程,即让毕业生在就业初级阶段遇到实际工作问题有能力寻求到解决途径,并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信,缩短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磨合阶段,争取早日成为企业独挡一面的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合格职员。

在此种情况下,高校采用以往落伍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企业需求,因此高校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刻不容缓而且意义重大。

2行动导向理念及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引入该理念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行动导向理念源于20世界80年代的德国。发展至今,已被我国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学广泛采用。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意味着参与、实践、互动,在行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行动导向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即职业性,使学生将知识灵活应用于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强调学习过程中行动的合作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几个环节:计划、决策、实施、成果展示、检查、评估。该理念下包含一系列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理念和思想,行动导向更强调手、心、脑的共用、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对理论进行讲授的教学过程,注重案例和项目教学,学生和教师是行动的主体,用分解“任务”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才能并且更具有行动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作为教育模式重大改革,被高校教学应用后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而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着重于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综合素质人才,而行动导向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3行动导向理念下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3.1课程设置方面

我国高校应根据企业就业岗位,设置对应课程,制定指标流程,安排课程内容,完成所学任务,按照课程的内容和进度编制实践作业计划和进展报告。针对不同岗位,指定相关教师,合理统筹实践项目的顺序,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形成符合就业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设计授课过程。

以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项目教学法为例,教师可通过设定某情景模式的具体项目,引导学生个人或小组自学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项目教学的教师通过针对职业岗位性质设置教学内容和工作场景,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和具体案例完成学习任务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授课教师仅给予适时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在教材选择时,面对目前市场上种类繁杂众多,质量良莠不齐,财务软件五花八门,功能层出不穷的现状,要求高校依据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甄选课程所需的教材,要求所选教材应满足行动导向理念,具有案例设置的授课内容,教学以任务如何分配、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教师如何指导为思路。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习者对新事物的灵敏度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形成举一反三,善于归总结的能力,掌握学习知识技能的方法,以便提高工作中临场发挥的能力。

3.2师资建设方面

高校应树立全方位的用人机制,必要时应聘请行业与知名企业善于表达、乐于教授的一线财务人员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请他们对其日常财务工作进行梳理性讲解,在此过程中将有助于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员工,感受职业氛围和职场气息。同时,高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可以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实习与实训,让其身临其境体会员工的真实感受并及时发现在具体财务管理的中遇到的问题,丰富教师财务工作的实际经验。高校应建立考评制度,要求教师带着实习与实训的体验再回到课堂,将切身体会回传到学生心中,以促进教师的知识和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高校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新购买授课所需的相关设备,提供较好的实践教学辅助设施,实现教学设备现代化,营造符合企业的模拟场景和工作环境。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教学和学生实习场所,也可以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计划,或者高校自己成立财务管理类相关公司,为学生和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3.3教学监督评价与后续跟踪

行动导向教学在按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后,在教学与实践成果评定上应建立由学生、教师、高校、企业等多方教学效果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任务完成时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评价。其他学科的实践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这种教育理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校财务管理在引入该理念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注意欲速则不达。对于教师来说,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是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应把握好尺度,避免出现监督乏力的局面,影响行动导向教学的预期效果。

4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实践教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势的塑造力不可小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若想在实践教学方面日益完善,合理有序的改进和创新教学工作,提高实训课程的参与度与比重必不可少。由于笔者知识面及研究领域有限,简单提出以上几点策略和思路,希望抛砖引玉,以待更多学者同仁深入研究和探索,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及实践教学等方式向更深层次推进,以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既切合企业实际需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方针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许平彩.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0,(10).

动物学概念范文3

关键词:动物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07-02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物医学、动物检验、动物实验、动物营养、水产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作为21世纪的生物和农业科技人才,应当有扎实的动物学知识,应当对丰富多彩的动物界有全面认识,因此,对动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对动物学的课程特点、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提出一些展望。

1 动物学的课程特点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1]。现存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动物学教学内容涉及10个门类,其中脊索动物门又涉及6个纲,动物学课程有内容多、概念多、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东西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动物学在理论内容上的抽象和零散,没有明显的连续性,使学生们普遍感到动物学知识零散,没有系统性,看似简单又无从学起。

2 动物学的教学现状

大多数学校多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动物学的课时数已缩短为32课时,导致上课的节奏较快,而且理论教学为大班上课,教学过程中干扰的因素多,学生容易开小差,学生听课的效果不是很好。虽然现在使用多媒体上课,但还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上课往往是照本宣科,把重点放在制作和讲解PPT上,忽略了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而学生上课只是一味的记PPT课件的内容,导致当堂课内容难以消化和理解,教学效果差。

3 动物学教学的设想和展望

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动物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的设想和对未来教学的一些展望。

3.1 教学模式

采用小班上课。小班上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情况,包括上课学生的纪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由于可以及时得到教学的信息反馈,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及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应将实验教学独立出去,单独成为一门课,这样便于对学生动物学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3.2 教学手段方面

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体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不同生活环境中各类动物形态结构、功能及进化规律。此诸多信息单靠挂图、粉笔和投影等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较难形象讲述。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运用到动物学教学中,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声音、标本、模型和录像等多种媒体组合的直观教学手段,使许多深奥抽象、难以用语言表达或理解的文字信息变成形象直观和通俗易懂的图像信息,这非常适合动物学的课程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界,精细的动物身体结构,奇妙的动物发育和生长过程以及奇特的动物行为,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运用PPT课件要注意避免将上课演变成机械的读PPT课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提高了授课效果和教学效率,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因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对老师的板书技巧和各方面的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建议年轻教师上课时还要适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的讲课素质,而不是一味的照“PPT”宣科,甚至离开PPT课件就无法上课,这对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将有很好的帮助。

3.3 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手段在不断改革和优化,教学方法也应该随着教学手段的改革而改革,以顺应现代动物学的发展。教师在认真准备教学内容和制作PPT课件的同时还必须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动物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素质。

运用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对照不同的事物或事物的不同方面,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它是众多科学思维的基础[2]。在教学中使用比较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动物学各门动物的形态特征差异大,如果单独记忆每门动物的特征,必将使学生觉得动物学知识零散,前后没有联系,无从下手,难于记忆。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各门动物内在联系和区别,理解动物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例如在讲授低等无脊椎动物时,运用比较法比较出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腔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最显著的不同是它们分别为单细胞动物、侧生动物、两胚层多细胞动物、无体腔的三胚层动物、假体腔的三胚层动物、真体腔的三胚层动物,可以归纳出中胚层和体腔是动物进化上的重要特征,且这两个特征都是逐渐演化而来的。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清晰,提高了教学效果。

运用举例法。举例法可以使动物学课堂充分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物学教材是以典型动物作为代表来描述某一类动物的特征,而动物的门类众多,千奇百怪,如果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课堂会枯燥无味。在讲授某类动物基本特征时,运用举例法会使动物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效果。如在讲授“亚种”这个概念时,举例分布于中国的虎属于两个亚种:华南虎和东北虎,而且“华南虎”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但是现在濒临灭绝的危险,“全莉”女士发起了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开始在南非草原驯养“中国虎”;国宝大熊猫现在已经发现了一个新的亚种―― 秦岭亚种。在讲授鸟类时,举例明星动物“朱”,讲述1986年在陕西洋县发现了7只朱,这7只朱的后代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几千只的经历。通过举例法,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动物的门类众多,举例法在动物学的教学中是十分必须和必要的,通过举例法进一步体现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引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教学启发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4]。例如,在讲述两栖动物时,首先提出问题:“两栖的意思什么?两栖动物为什么不能完全脱离水环境?”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提醒学生以“青蛙”为例,从青蛙的皮肤结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等方面考虑,学生就会按照教师的指点顺理成章的总结出两栖动物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大大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起作用。

开展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现在大多数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性教学在于极大地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性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着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把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道德、评价能力、批判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严谨作风结合到教学中去[5]。如讲授鸟纲时,可以开展研究性教学。首先将学生分组寻找感兴趣的问题,最终确定问题:(1)系统综合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2)珍稀鸟类的现状;(3)高校校园绿化对鸟类多样性保护的贡献展望。学生根据各组分配的选题,查找相关资料,组员之间互相协商,也可以和教师进行沟通,撰写综述文章(图文并茂),最后制成PPT汇报。这样既完成了鸟纲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掌握新的知识,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基础。同时强调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与老师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仅仅“授之以鱼”。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动物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是动物学教学的重大课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补充新的知识体系,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方法,除了制作PPT课件外,还需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动物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凌云,郑光美,李兆华,等.普通动物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莫书蓉,刘英.谈药理学教学[J].中国医药导报,2007,4(4):81-82.

[3] 卢水旺.对比教学法浅议[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14(3):52-54.

动物学概念范文4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创新性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50-02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实验动物学在科学研究和相关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与促进作用不断加强,实验动物科学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支撑条件,直接影响着许多生物学、医学研究课题的确立、实施和结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它的提高和发展又把许多领域课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所医学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本文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性改革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学理念,体现创新思想

创新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三中心”(课堂、书本、教师)教学观念,将创新教育的思想渗透在教学中。学生在校时间近80%是在课堂教学中渡过的,自然而然,课堂教学就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实验动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行为,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实验动物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产生新技术,不断出现开拓性、前沿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知识,这些知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如实验动物的居住涉及建造学,空调送风系统涉及到电子信息学,动物的饮水饮食涉及营养学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更加关注本学科最新的科研动态、进展,吸纳最新科研成果,把握专业知识的前沿。或通过自身的学习、或通过进修、或通过实践环节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教师在课程教学时,才会有最新的视角、最充实的内容,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大大提高课堂的创新性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实验动物学学科特点在于专业性强、应用性强,但系统性较差,理论课的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和晦涩。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修订,对实验动物学传统理论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及压缩,围绕学习目标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兴趣和疑问,并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解惑。

我们开设本课程的专业学生在其他基础课如生理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中,都已经使用到部分实验动物。但我们的调查表明,这些学生对实验动物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对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实验大、小鼠必须在屏障环境中饲养,操作很不方便,费用也大,不就是用个老鼠做实验,需要那么复杂吗?”我们在教学中将这样的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归纳分析实验动物使用清洁级或SPF级的必要性,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现不同等级实验动物对于饲料、垫料、生活环境等的差别,最后再总结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分类。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一系列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学生均反映这种教学方法使“教条化”的理论变得生动,贴合实际,易于接受。“动物实验很残忍,是不是应该终止动物实验?”“终止动物实验医学发展会不会停滞不前?”对此开展一个实验动物伦理专题,通过实例论证动物实验的重要性、动物实验和动物福利的辩证关系,或者让同学分为正、反方,分别查阅相关资料,利用课堂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动物伦理道德教育,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需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动物环境控制这一部分,涉及空调温湿度调节系统、通风净化系统、消毒隔离系统,录像监控系统以及屏障系统中的人员流动、物品流动、动物流动等知识。纯粹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既抽象又枯燥。我们根据教学目的采取“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对屏障设施、普通设施、隔离设施进行实地观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整个环节,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材建设总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难以反映当代科技发展的现状。在基因敲除动物、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胚胎移植、ENU诱变技术等前沿知识学习过程中,我们单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会觉得既抽象又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相关内容进行文献检索和查询,慢慢过渡到由学生自主阅读医学、生物学发展史中与实验动物相关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或最新文献的方式,真正把学生带到实验动物学发展的前沿,加强对学习本学科意义的认识,了解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概念和最新进展。

三、转变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书面成绩优秀,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传统的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多采用注入式,大部分实验是遵循传统的教师实验前准备、讲解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学生实验、形成实验报告的模式。因此学生仅需机械性、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进行模仿,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动物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2],需要学生不断动手操作积累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出于恐惧心理或觉得动物实验很残忍,只是在旁边观察同组另外同学的操作,自己却不动手;甚至还有学生听完老师讲解不做实验就开始急于写实验报告了。而对于一些大动物,只能在老师和几个学生的操作下完成,大部分同学只能是旁观者,只记下实验数据,这完全是实验的“大锅饭”,学生做这种实验自然无趣。机械、呆板、不够贴近真实过程的实验教学就不能与理论教学很好地结合互动,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通过对学校的办学定位、本科生教学目标、毕业生就业方向等问题的系统性分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基础验证型实验进行“示范式教学”,如大、小鼠、豚鼠、兔、犬等常用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雌雄鉴别、编号标记、常用给药及取血方法等,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强调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操作要点,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适用范围、影响因素等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触觉”、“视觉”,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此部分实验内容不仅要考虑到其经典性,更应注重科学的设计和周密的组织,在实验开始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对今后综合设计实验及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逐步形成。

2.针对综合设计型实验进行“开放式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的实施,使得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通过小论文的方式总结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筛选、思考,寻找研究的创新点,设计出有效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将自己的设想及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变主动学习为创造性学习。

3.针对研究创新型实验进行“自主式教学”,借助本中心江苏省开放性动物实验中心及南通市动物实验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有利条件,为学生搭建参与创新型实验的平台。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支持其参与课外科研训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个人兴趣、发展方向、今后从事专业等),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时间主动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反哺”教师科研,促进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相关课题。

以上综述了本教研室近年来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内容与取得的效果,供同行评议、参考。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不断完善理论知识和创新实验技能,发挥好医学实验动物学支撑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学科职能,使学生深入领会实验动物学在生命科学、医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更多具有较高动手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当然,我们的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什么途径、方式、策略进一步完善实验动物学创新教育内容和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还有待实验动物科学教育者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动物学概念范文5

【关键词】

医学生;实验动物福利;教育

作者单位: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通讯作者:顾为望 E-mail:

1 实验动物福利的提出与发展

19世纪末,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动物越来越多地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实验中,实验动物的福利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实验动物的福利就是在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实验动物的生产和使用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动物健康、安乐、舒适,从而获得客观、科学、准确的科研数据[1]。

近几年实验动物福利问题受到了国际关注,2008年11月,欧洲实验动物科学协会联盟称,它希望更新法规以更好地保护整个欧洲的实验动物;2010年4月,新闻报道称,欧盟将实施动物实验新法规,新的欧盟条约中有条款提到,“联盟国应该给足动物应有的福利,因为动物是有感知的生物[2]。”

落实和贯彻实验动物福利已成为国际趋势,是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未来建立一个国际通用的实验动物福利标准已成为共识。

2 我国实验动物福利的现状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起步很晚,基础很差,但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前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主席罗塞尔曾感慨道:“我亲眼看到中国的实验动物科技事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走完了西方国家半个世纪的路程。”尽管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突飞猛进,有关政策及标准不断完善,实验动物福利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维护实验动物福利方面,我国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实验动物福利只有相关的管理办法和部分条款,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明确具体的处罚规定,导致人们普遍漠视实验动物福利;在教学中,由于施教者动物福利意识的淡漠,并不会在涉及到动物实验的实际操作和演示中向学生传达有关维护动物福利的信息,而给学生造成实验动物只是一种资源和工具的印象:动物在清醒的状态下或未麻醉彻底就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不给予人道处死使动物在巨大的痛苦中逐渐死亡、在垃圾堆中也时常会看到奄奄一息的实验动物,这些场面令人极为难受;只有少数实验性专业和研究生教学中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导致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缺乏认识,甚至毫无概念,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切实维护实验动物福利,其中有些人甚至无视实验动物的痛苦,戏弄甚至伤害它们。目前情况,因为没有受到正规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大部分医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时根本不会顾及到实验动物的感受。

3 重视医学生实验动物福利教育的意义

3.1 培养术德兼备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大医精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所谓“大医”,除了高超精湛的医术,还要仁慈博爱,悲天悯人。仁慈博爱方能做到“以天地之心为己心,视人之子犹己之子,勿以势利之心易之”,悲天悯人方能做到深切同情,感同身受,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医学生在学习阶段,生理、病理、毒理、解剖、外科手术等多门课程都要涉及实验动物,毕业后无论从事科研还是临床,依然离不开实验动物,如果对动物的痛苦和福利漠视,纵使可以“精术”,却很难“立德”,更难以确保对病患“一视同仁,贵义贱利”、“一心赴救,视病犹亲”、“廉洁淳良,不唯名利”、“宽厚仁和,倾诚无忌”,有“术”无“德”是教育的失败,更是社会的损失。

3.2 有助于医学生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残忍的对待实验动物会使人堕落。同情和怜悯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人类如果对动物残忍,就会钝化和减弱他们对动物的痛苦的恻隐之情,进而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弱化甚至泯灭自身可以助人的本性。对动物残忍实际上是“恃强凌弱”,长期如此,这种心理和行为会投射到人类内部,演变成强势个体虐待弱势个体,丧失良知、爱心和同情心。

3.3 提高医学生的思辨能力

加强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还有助于他们学会辩证地、科学地思考问题。动物福利和动物利用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提倡动物福利,不等于人类不能利用动物,不能做任何的动物实验,重要的是应该怎么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怎样科学地设计实验使实现研究目的所使用的实验动物数量降低到最少,怎样改善条件使饲养和使用过程中实验动物受到的损伤和痛苦最小,著名的“3R”原则就是在平衡科研欲求与动物痛苦的基础上产生的。

3.4 获得准确、真实、可靠的实验结果的需要

动物实验能够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提是必须选择符合标准的、健康的、遗传背景清楚的实验动物,同时还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消除不利影响。受污染、受虐待以及发育不良、营养欠佳的实验动物用于实验,其结果必然失去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此外,实验实施之前,如果对动物进行温柔地抚慰,动物会显得比较平和、温顺,有的甚至能配合操作者进行实验;反之,如果操作者态度恶劣、动作野蛮粗暴,动物也会产生反抗情绪,有时动物会有意与人作对,拒不配合,实验很难继续进行,即使勉强进行下去,也得不到真实、准确的实验结果[3]。

3.5 发表学术文章的角度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符合一定的社会伦理原则,严谨的科学刊物在接受和发表涉及实验动物的文章时,都要求动物的来源、饲养和操作等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条例[3],比如《CELL》的投稿规定,当实验动物是脊椎动物或更高级的动物时,在实验操作部分中要有明确的实验方案得到专门委员会认可的陈述;《NATURE》杂志对作者的要求与《CELL》的基本一致;《Biology of Reproduction》的投稿须知更详细,其中提及了美国三个部门对受试动物管理和爱护等方面的规章。因此,从发表学术文章的角度也应该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

3.6 打破贸易壁垒的制约

目前中国的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成为新药研发中心的必备因素都已具备[4],需要大量的医学生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承接生物医药合同外包服务,而药品的检定中实验动物的质量以及福利状况都会影响对外贸易。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必须重视实验动物福利,加强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否则这将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技术壁垒[5]。

3.7 人类有善待实验动物的责任

实验动物作为特殊的动物群体是生物医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实验动物以及较早的普通动物对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1901年到2006年总共1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70年的获奖直接涉及25种动物,其中常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兔、犬、豚鼠、地鼠、猫、猪、猴、鸡、蛙的使用频率是91次,非常规实验动物如鸟类、马、鱼、蛇、果蝇、蜜蜂、线虫等是27次。过去半个世纪的医学与兽医学的进步大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假如没有进行涉及动物的实验工作,这种进步是不可能的[3]。

3.8 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和潜能的生命,但人类也归属于动物大家庭,与其他动物共享这个星球,而没有“主宰”其他动物的权利。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应当扩大关怀的范围,设身处地考虑动物的处境,善待动物,尤其应善待对人类有着巨大贡献的实验动物,尊重生命,尽量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痛苦。爱因斯坦说:“我们的任务是一定要解放我们自己,这需要扩大我们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灵,拥抱美妙的大自然。”加强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求。

4 如何加强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

4.1 普遍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加大实验动物福利教学比例

实验动物福利的内容作为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贯穿实验动物学的各个方面予以强调突出,生物学、医学、药学、护理学专业以及其他有关生命科学的在校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都应把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动物福利的内容作为必修的课程;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凡涉及到动物实验部分,始终贯彻“3R”原则:即替代、减少、优化,将科学发展的需要与实验动物福利相结合,阐明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实验动物。

4.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实验动物福利教学

切实保障实验动物福利,要做到知行合一。这要求培训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师资队伍比较稳定,身教胜于言教,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对动物福利内涵的认识,定期接受以实验动物福利规章制度、相关技术为主的培训,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影响,潜移默化中使动物福利的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涉及到动物实验时,在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动物的使用上做到最大程度的科学、合理并兼顾仁爱,同时依据自身条件并参照相关法规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实验动物福利制度,遵照执行。

4.3 定期开展讲座,广泛宣传教育

医学院校成立实验动物保护协会,定期宣讲实验动物福利理念,对本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民众普及实验动物福利知识,举行祭奠实验动物的仪式等,以促进培养医学生、科研工作者和全体教职员工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观念,同时近一步敦促全社会推动实验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6]。

综上,重视并保障实验动物福利是科学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医学生进行实验动物福利教育意义重大,无论是从高校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角度,还是为了医学生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加强实验动物福利教育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参 考 文 献

[1] 贺争鸣,李根平,李冠民,等.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

[2] 王宁,王萧,王金林.基于动物福利的实验动物管理.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2010:522.

[3] 秦川.医学实验动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153,13,8.

[4] 卢胜明,赵德明.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 实验动物科学,2008,25(4):33-44.

动物学概念范文6

关键词:中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GIS;地理分布;物种丰富度

Abstract:Available geographical data of glireswere collected to build their digital distributionmap in the humid regionof China based on habitat analysis supported by GIS. Using the equal-area grids of 6 470 km2as geographical units,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glires in the humid and semi-humid and semi-humid region of China were studied. Thereare 156 glires species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are classified under 62 genera 12 families and 2 orders, accounting for71.23% of the total glires species in whole China. Two areas harbor a high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study area, i.eQinlingMountain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mountains in the south of Gansu Province, and HengduanMountains inthe Yunnan and Sichuan Province. Relatively, the areaswith lowspecies richness locates in south ofHebei Province,Shandong, Henan and Jiangsu Province, the part of Anhui Province in the north side of Yangtze River and delta ofYangtze River, the areas of Hunan and Hubei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s well as the Sichuan basin. All thegeographical units are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glires species component by hierarchical clusteranalysis, i.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monsoon region piding by the line from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to theling Mountain, and the semi-humid zon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Key words:The humid and semi-humid region of China; Glires; GI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Speciesrichness

啮齿动物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采用的啮类动物(Glires)这个概念既不同于林奈时期的啮类(Glires),也与原来的啮齿动物(Rodentia)不同,它是兔形目和啮齿目动物的合称[1]。啮类动物是一类重要的小哺乳动物,因其种类多,分布广,适应多种生境,成为动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类群。一些种类与人类关系密切,有的还是疫病的传播者,其区系分布一直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区系调查工作,并对不同区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2~11],这些工作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大尺度的啮类动物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我国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理跨度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景观异质性程度高,气候由热带、亚热带一直过渡到寒温带,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复杂多样。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该地区跨东洋和古北两界,区系成分复杂。此外,该区域是我国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深广。因此,研究该地区啮类动物地理分布的规律对鼠害防控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的分布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从物种组成、丰富度格局和物种组成的地区分异几个方面探讨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的分布格局。

1 地理分区与自然概况中国湿润半湿润地区位于我国的东部和北部。

本文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部分中的东部季风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及青藏高原区的半湿润地区作为本研究的工作范围,大致位于东经92°~135°,北纬4°15′~53°31′范围内;因资料所限,台湾岛和海南岛以外的中国海洋岛屿未包括在内。本地区以低海拔地形为主,大部分地面在海拔1 000 m以下,包括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地处东亚及东南亚季风区,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或较湿润,在东北和华北,湿润程度随距海洋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气温随纬度变化呈带状分布;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有一部分森林草原;为我国主要的农垦地区,目前除极少数地方外,大部分天然森林已不复存在,可以开垦的地方几乎全部开辟为农田。人类活动成为影响物种分布和分布区演化的重要因素。周立志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南坡、大兴安岭西南麓、阿尔泰山地和祁连山东段在啮齿动物物种成分和生态型组成上,都明显有别于我国其他干旱地区,尤为突出的是寒湿型所占比例最高。从动物地理学角度来看,这些地区应归属于湿润区[9]。鉴于这些地区啮类动物的分布特征已有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本文不再赘述。

2 研究方法

2·1 分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物种分布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动物志、各地方动物志、已公开发表的记录有啮类动物物种分布信息的论文[2~8, 12~33],以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馆藏啮类动物标本的采集记录。参考《啮齿动物学》中的分类系统[1]制订出本地区啮类动物系统分类名录,对这些物种的分布信息和适宜生境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2·2 物种分布图的绘制 对收集到的啮类动物分布地点进行了校对和分析,利用MapInfo软件,将分布地名转化为地理坐标,并进一步形成物种分布点的数字化地图。根据Scott[34]和周立志[35]预测动物分布的方法,结合物种地理分布数据及其适宜生境的分布范围,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物种分布范围:有分布记录有适宜生境的,以适宜生境的范围为其分布范围;相邻的无分布记录的县,但有连续的适宜生境分布到该县,且没有明显地理阻隔的,作为该物种的潜在分布范围;无分布记录的孤立适宜生境,不作为该种的分布范围;有历史分布记录,无适宜生境的,不作为该种分布范围。根据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1∶4 000 000比例尺)中的地形地貌等其他生境要素,对分布图进一步修订和核准。2·3 啮类动物分布格局的研究 为了便于与干旱区啮类动物分布格局的比较,我们参考周立志等研究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啮类动物分布规律的方法[9,10],采用6 470 km2等面积栅格作为基本地理单元,将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划分为939个地理单元。在MapInfo软件中,将各个物种的分布图进行叠加,利用查询功能,计算了939个地理单元中的物种数,以揭示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提取地理单元中的物种分布数据(二元数据,有分布为1,无分布为0),采用Jaccard系数计算相似性矩阵[36],采用组间平均链锁法(Between-groups)[37],对地理单元进行层次聚类分析(SPSS 10·0软件),以揭示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分异状况。

3 结 果

3·1 啮类动物的物种组成 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共有啮类动物156种,隶属于2目、12科、62属(表1),占我国啮类动物物种总数219种[1]的71·23%,占世界啮类动物所有种类的6·59%。在我国,仅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啮类动物84种,占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物种数的53·85%,占全国啮类动物物种数的38·36%。

啮类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在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地理单元中,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及邻近地区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超过50种;其次是云南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四川省中部的横断山地、甘肃南部至陕西秦岭等地区,物种数40~49种;再次是云南省东部、广西省的西部和北部、贵州省及其邻近地区的山地,以及鄂西、陕南、重庆的大巴山地区,地理单元中啮类动物的物种数在30~39种之间;西藏东部、四川西北部和四川盆地、湖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南、广东北部、海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的皖南山地、河南西部、陕西东北、山西、河北的北部、北京、天津,以及东北湿润区与干旱区的交界地区,物种丰富度一般,在20~29种之间;而江苏北部沿海、山东半岛到河北东南部的物种丰富度最低,局部地区物种数不到10种;其余地区丰富度也较低,在10~19种之间(图1)。

3·3 啮类动物分布的地区分异 依据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在各地理单元中有无分布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距离系数为0·364时,939个地理单元被聚为10组;当距离系数为0·290时,进一步被聚为5组;当距离系数为0·217时,聚为3组;当距离系数为0·143时,聚为2组(图2)。由于进行聚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划分地理单元组,并显示各单元组之间物种组成的亲疏关系,反映在聚类树状图上即为各“支”的合并步骤。因此,本文仅给出939个栅格单元被聚为10组之后的聚类结果。

当地理单元聚成10组时,这10个地理区域分别是,ⅠA: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ⅠBa:冀热山地、河南中部山地、黄土高原、河套平原到贺兰山和陇西山地;ⅠBb:华北平原;ⅡAa1:甘肃兰州以南以西的甘、青、川三省临界地区经四川西北部到西藏昌都地区的察雅、八宿一带;ⅡAa2:西藏东部山地、拉萨市及其以北地区和青海南部山地;ⅡAb1: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ⅡAb2: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和察隅地区;ⅡBa1:北到大巴山、大别山一线,南到海南岛,西到横断山脉,东到东南沿海的广大区域;ⅡBa2:秦岭、大巴山地向西到甘肃东南部和四川北部的山地;ⅡBb:台湾(图3)。

图2 基于啮类动物物种组成的我国润湿半湿润区地理单元聚类分析树状图Fig·2 Cluster dendrogram based on the speciesdistribution of glires in humid andsemi-humid regions of China采用Jaccard系数计算相似性矩阵,组间平均链锁法进行聚类;图中的编号所代表的地理单元组见正文;标尺显示距离系数。Distance index: Jaccard index; Cluster analysis method:Between-groups. See the text for the meanings of the groupcodes, distance index was given under the figure. 当聚为5组时,分别是Ⅰ:华北平原南端和秦岭一线以北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ⅡAa:甘肃兰州以南以西的甘、青、川三省临界地区经四川西北部到西藏东部山地、拉萨市及其以北地区和青海南部山地;ⅡAb: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以及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和察隅地区;ⅡBa:北到大巴山、大别山一线,南到海南岛,西到甘肃东南部和四川的横断山地,东到东南沿海的广大区域;ⅡBb:台湾。聚为3组时,我国北部为一组(Ⅰ),甘肃·58·

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Zoology43卷图3 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地理单元组区划分示意图Fig. 3 Division of geographical unit groups of the humid and semi-humid region of China本图显示地理单元分成10组时的情况;地理单元组编码对应图2中的编码。This map showed 10 groups by Cluster Analysis, the codes here as same as those in fig. 2. The legend as same as those in fig. 1. 兰州以南以西地区经青海南部、四川西北部到西藏东部的山地为一组(ⅡA),南部包括海南和台湾为一组(ⅡB)。当聚为2组时,ⅡA和ⅡB聚为一组,形成将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分为南北两大片的格局。

4 讨 论

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占我国啮类动物种数的71·23%。其中,在我国仅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干旱地区无分布的啮类动物84种,占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物种数的53·85%,占全国啮类种数的38·36%。据周立志等[38]的统计,我国干旱地区的啮类动物共有119种,占全国总数的58·3%。其中67种为我国干旱地区特有。与干旱区相比,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物种资源更为丰富。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物种丰富度高的区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陕西秦岭向南·59·5期邢雅俊等:中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啮类动物的分布格局

南部到四川盆地西缘山地。这是我国湿润地区向干旱地区过渡的区域。从干旱地区啮类动物的多样性分布状况来看,在祁连山、贺兰山等干旱区的边缘地带,同样出现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的情况[10]。并且,从该区域往北,湿润区与干旱区交界地区,啮类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远离交界地区的核心区。这些景观过渡区中物种多样性高的现象印证了生态学上的边缘效应;另一个是占云南省西部和四川省中南部的横断山区。横断山区属于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并具有多种垂直带状分布特征的地区,小型兽类的物种较为丰富[11]。该区还是连接中南半岛和大陆的桥梁,是动物自中南半岛分布至我国的通道,物种丰富度较高[39]。一般来说,高的景观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有利[40]。无论是湿润区-干旱区的过渡区域,还是山地-平原的景观交错地带,或是高山-低谷相间的垂直性地带,都可以归结为较高的景观异质性,这些地区出现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再次印证了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有利这一观点。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为我国主要的农耕区,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本研究的结果中河北东南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三角洲、湖南湖北的沿江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等地,啮类动物物种丰富度均较低。而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均超过300人/km2,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41]。因此可以推测,较高的人口密度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可能对这些地区啮类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造成重要影响。根据啮类动物物种组成的地区分异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大区:东部季风区沿长江下游-秦岭一线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另一区域为青藏高原的半湿润区。季风区北部的物种组成在区系上属古北界,其南部则属于东洋界,而青藏高原东部半湿润区的物种组成带有独特的高寒和高原特色。物种组成的地区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和动物区系的历史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 1 ] 马勇,杨奇森,周立志.啮齿动物分类学与地理分布.见:郑智民,姜志宽,陈安国主编.啮齿动物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4~139.

[ 2 ] 陈鹏,金岚.吉林省陆栖脊椎动物的生态地理分布.动物学报,1981,12(3):281~286.

[ 3 ] 周开亚,钱伟娟,杨光平等.江苏省啮齿类的调查.动物学杂志,1981,(3):38~42.

[ 4 ] 卢浩泉.山东省哺乳动物区系初步研究.兽类学报,1984,4(2):155~158.

[ 5 ] 叶正襄,龙丘陵,汪笃栋.江西啮齿动物初步调查.中国鼠类防治杂志,1989,5(4):230~231.

[ 6 ] 杨光荣,王应祥.云南省啮齿动物名录及与疾病的关系.中国鼠类防治杂志,1989,5(4):222~229.

[ 7 ] 秦耀亮.广东省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区划及其防治.动物学杂志,1979,(4):30~34.

[ 8 ] 洪朝长.福建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和地理区划.动物学报,1981,28(1):87~98.

[ 9 ] 周立志,马勇,叶晓堤.中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的区域分异.动物学报,2002,48(2):183~194.

[10] 周立志,马勇.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生物多样性,2002,10(1):44~48.

[11] 龚正达,吴厚永,段兴德等.云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趋势.生物多样性,2001,9(1):73~79.

[12] 寿振黄.东北兽类调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13] 寿振黄.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