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范文1

病源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学科。当代免疫学的发展现状是其广泛地渗透到医学、生物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其惊人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理论和实践的 不断开拓和深入,使得人们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诸多环节正在形 成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因此,如何围绕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自然成为免疫学教学的关键。下面,将就免疫学的教学体会,略谈一二。

1 把握要点和难点

免疫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名词概念新颖繁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觉得初次接触免疫 学知识,学习较为困难。因此,如何在学时少课程内容多的情况下,既能使学生弄懂免疫 学知识,又能使学生提高对免疫学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为 此,除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免疫学中的要点和难点,特别要把免疫学的名词概念讲述清楚,并在 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全面阅读教材内容。例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章中的要点 是MHC和MHC分子等基本概念、HLA基因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产物、HLA-I、II 类分 子的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HLA的医学意义;作为难点是MHC分子的两重性。在异体内 MHC 分子作为表达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能够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在自体内MH C分子在免疫应答中所必需:正是MHC分子以复合物的形式参与了抗原肽的递呈,以此供T细 胞识别;调控各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由此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机制。同时,各细胞因 子的作用以及有别于APC递呈外源性抗原,靶细胞 活化T细胞的第二信号产生均是应当讲清的 难点内容。由此,有利于学生弄懂所学的内容,便于记忆,提高课堂吸收率;有利于学生掌 握最基本知识,获取更多的有关知识信息;有利于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余地,培养自学能 力,提高学习兴趣。

2 注重知识的整体性

免疫学理论浓重的特色之一是人体中不论免疫系统还是免疫效应分子 (如细胞因子等) 都是以网络形式存在的。各章节知识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学生了解、掌握基本概念、观点、理论、原理等抽象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与学生采取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围绕主线,展开横向、纵向知识的关 联性,分析各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使知识结构整体呈现。例如:关于 “肿瘤免疫”一章,与学生共同从肿瘤抗原的种类和特点,免疫应答效应机制――细胞免疫和 体液 免疫的发生和部位,某些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作用以及参与对肿瘤细胞有杀伤功能的免疫 细胞及其作用机制等不同层次和水平加以分析和认识,由此,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一个免疫现 象,一种免疫机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可以进 一步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强化对基本理论的系统、全面认识,又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习方法,同时,通过营造一种良好活跃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发展锻炼,培养分析综合的逻辑性、多维性、独创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对免疫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还要有正确认识,避免片面的不加分析的去理解以防止 误导学生陷入教条思维境地。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 一些免疫效应分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十分复杂。 例如, 细胞因子在正常机体内有生理平 衡 调控作用,并可增强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免疫力, 但是如果大剂量长时间外源性投入,就 会对机体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运用免疫学知识的能力,应体现在 免疫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3 着眼新发展信息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方法;综合实验;探索

免疫学是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带动性、支柱性的前沿学科,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人类及动物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生物制药及肿瘤的生物治疗等领域。目前,在全球已经批准上市的生物类药品中80%以上是免疫工程类制剂。免疫学对现代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百年来,因为免疫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学者就有20余位之多。免疫相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以及现代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免疫学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仍然日新月异,免疫学相关理论本身存在着较多的重点和难点,而与免疫相关疾病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在医学和生物学相关本科专业中,《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一直存在着众多的困难。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同时,简单的示教式实验也无法让学生接触和掌握更多的免疫学相关技术。因此,我们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免疫学教学团队从2011年起,就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其中的教学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大小班授课;②模块式教学;③研讨型教学;④参与科研实践。

1大小班结合的研讨型理论课教学

传统的教学都是大班教学,从头到尾由老师灌输式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那种模式下,大学的学习跟中学阶段几乎没有本质区别。为此,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一贯式讲授方式,采用了大小班结合的模式。

首先,我们将《医学免疫学》分为了四个学习模块:①免疫系统;②固有免疫;③适应性免疫;④临床免疫。每个模块设置8个学时。前两次课(4个学时),由具有丰富免疫学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进行大班讲授(学生总人数40人左右)。主要讲授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免疫学相关基本概念、各模块的基本框架内容。而后两次课的教学则有年轻老师分小班进行。40人分为四个小班,每班10人,然后分成3~4个学习小组。每个模块的大课结束以后,根据相关模块的内容,我们分发了10个左右的思考题。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这10个思考题进行自学和资料搜集。学生分组准备思考题的答案。我们要求每组学生准备两道左右的思考题,用PPT、板书、视频等手段来准备答案。在小班研讨课上,各组学生对思考题进行讲述,小班老师则参与讨论,对学生讲授的材料进行点评和补充。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平时成绩优秀的奖励(学生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比例)。

以"免疫系统"模块为例。大班课上,教授主要以传染病与疫苗的故事来展开免疫学发展的历史。进而讲授免疫学主要的相关概念,概要介绍了机体的免疫相关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并概括了免疫学的基本功能。基于这一模块的具体内容,给小班研讨课留下了以下思考题:①近20年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爆发了或者正在流行哪些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②现有的婴幼儿计划内免疫接种所涉及的疫苗有哪些?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疫苗?目前还有哪些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尚未有人用的疫苗?③讨论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功能失调的后果;④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相互关系;⑤抗原的定义及抗原的特性;⑥抗原表位的概念,以及抗原表位的类型;⑦趋化因子的概念和功能;⑧粘膜免疫系统及其与疫苗剂型的关系;⑨几类重要的免疫细胞;⑩抗体的网络学说及其意义;

以上这些思考题,涵盖了免疫学发展历史、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免疫相关细胞和分子等。学生通过一到两周时间的课余自学,寻找相关资料,分组准备PPT、板书和视频资料。小班研讨课上,每个班的同学都准备了较充分的答案。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轮流担任某个思考题的主讲,其他组员进行补充。而小班老师则在学生陈述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学生有错误的地方,老师会着重进行讲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加强了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课堂讨论,相关知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很多教科书没有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老师也能通过互联网资料得到,并在研讨课上进行讨论和分享。这样的研讨型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两个教学周期后,我们对相关学生进行了教学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两个教学年度80名学生,有68人(85%)给与好评,8人(10%)给与中评,只有6人(7.5%)提出了改进意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参与授课的资深教授和年轻老师打了5分或者4分的高分(满分5分)。其中代表性的学生反馈意见如下:"大课概论,小课细讲与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是创新的,能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讨论表达能力。支持!";"大课概论和小课细讲与问题讨论这一模式很实用,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很好。";"大课以老师讲课为主,小课学生讨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今后的科研也有一定的作用。" 而学生提出的改进意见主要集中在大课授课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完善;还有建议学生也参与思考题的设置等等。这些意见,我们教学团队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一并予以考虑。

2免疫学综合实验的实施

实验教学是免疫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传统的免疫学教学实验仅仅涵盖了免疫细胞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制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简单几个教学示教试验,不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免疫学相关技术和实验技能。我们在40人教学班里进行了免疫学综合实验的改革。①延长实验课总课时,我们的免疫学综合实验总课时设置了126学时,每周一整天,7学时,共18 w。②学生分4人一组,进入到本研究院的各科研实验室(10个独立PI(首席研究员)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教学实践。每组学生会分到一个免疫学相关的小课题,在科研实验室的讲师和技术员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相关实验组成的小课题,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21-01

医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1]。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与其他基础医学内容及临床各学科联系密切。特别是近年来,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疾病的研究、预防、诊断、治疗等应用中不断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医学免疫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而连贯性强,初次接触免疫的医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常常感到听不懂,是历届学生反映较难的课程,所以要提高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就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求知欲,那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讲好免疫学开篇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免疫学绪论的讲解尤其关键,当给学生们介绍免疫学发展史及现状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虽然免疫学的发展只有三个半世纪,但是发展是很迅速的,世界上已有二十多位科学家因在这方面作出重大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同时可从网上搜索下载相关的内容和图片,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及其研究工作。还可以给学生看看典型的天花患者的图片,使学生知道天花的危害性,而后告诉他们这种病已经在这世界上消失了,并告诉他们Jenner是如何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免疫学是一门非常实用、非常重要的学科,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对免疫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1运用启迪式、讨论式、比喻式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启迪式”教学法,循循善诱,不让学生吃“现成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比如在基础免疫内容结束时,留下一道综合讨论题:“机体是如何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让学生去思考、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针对学生的答案,一一讲解,指出优缺点。这种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免疫学教学要多采用形象贴切的比喻,例如:在讲到抗原的概念时,把抗原比喻成一把没有钥匙的锁,而把抗体比喻成钥匙,然后让学生们讨论:如果我们只有锁,而没有钥匙,要文明地开门,应该怎么办?可以得出结论:先配钥匙,然后将钥匙插到锁孔中开锁。这样,学生们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抗原这个概念,而且容易记住,并能提高学习兴趣。

2.2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免疫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内容比较抽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较多,在教学上历来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就会造成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得到的越少;教师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的印象模糊不清,结果事倍功半的问题。反之,讲课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学生不但会理解透彻,而且可以增加学习的信心,是事半功倍。

2.3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达到的。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3]。例如,在讲授ADCC效应、抗原提呈等时,教师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描述免疫反应过程,配合动画加以讲解。这种讲解方式可使原本抽象难懂的反应原理变为生动的画面,学生能很快理解讲授内容,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益。

2.4 理论与临床的结合的教学方法。免疫学是一门与临床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医学学科。许多临床现象都是学生已感知到的,但并没有清楚地理解:为什么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为什么器官移植时会发生排斥反应?为什么输错了血会发生溶血反应?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使学生从“不识庐山真面目”一跃为“一览众山小”的境地。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3 注重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特点,有效地运用实验教学,不仅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计划所做的实验应遵守几个要点:一是要能涉及到主要的知识点。二是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三是在条件的允许下安排前沿实验技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验仪器和方法。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可以使原来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极大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学习兴趣,而且为以后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不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自身的教学素养显著提高,即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范文4

框架式教学法是根据欧共体的支架式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在遵循于学科知识整体-局部-整体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重构和延展骨干知识网络框架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框架式教学法已经在各学科教育中广泛采用,在医学教育中也正在逐步开展。目前传统的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都是按照课本章节逐个知识点的讲解,教师主观上希望学生掌握全部免疫学知识,但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知识抽象性与复杂性,导致学生不可能一下记住这些大量零散的、具有交互作用的知识,这就会让学生心力疲惫,从而产生畏惧与退缩感。而框架式教学如同串在珍珠上的红绳子,将零散的免疫学知识贯穿起来,对知识点建立起框架,克服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杂乱无序。

2框架式教学法的实施

将框架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免疫学教学,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应对医学免疫学知识建立起整体框架。对于学生而言,最想知道的是这门学科到底讲授了什么?和其他相关学科之间是什么联系?在医学中有哪些应用价值?这些都是刚开始接触医学免疫学知识的学生急需了解的问题。只有把握了该门学科的整体框架,才不至于在学习中因对局部知识的不了解感到困惑。同时也会对知识学习充满兴趣,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全书内容以免疫学简介的模式建立起全书的框架,重点介绍医学免疫学的内容、学习重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情况。类似绪论,但是比绪论更加突出重点。然后针对所有医学免疫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类并制作成知识树即本章内容的脉络图,章节脉络图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本章书的教学内容和各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使学习目标明确清晰。例如抗原一章,先列出围绕抗原学习需要掌握的几个方面:概念、类型、抗原两大特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几个因素、特异性等,将一个大的章节知识划分成几个知识点,然后重新组合,最后达到掌握整章内容的目的。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上第一次医学免疫学课程时,结合绪论知识概括医学免疫学的知识树。而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应用的时机在本章节理论课授课之前,或者是上次理论课结束前十分钟,对下次理论课的内容给出章节脉络图,教师对其进行简明扼要的串讲,目的仅仅是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住此章节的脉络,明确章节学习目标,要记忆整章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但是要记忆一个由十几到几十个字组成的知识点脉络图,并非难事。这极大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同时在知识点明确的情况下更清楚了学习目标。第三阶段为课后预习知识填充阶段。学生根据知识点脉络图,以浏览的方式逐点进行预习,每个知识点就是一个问题,重点是在预习的同时随手记录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第四阶段为教师知识填充答疑阶段。在没有开始讲解课程内容之前,教师通过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了解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倾向和问题倾向,针对学生普遍不理解的问题,进行逐个知识点的授课。

3框架式教学法的作用

通过框架模式在教与学之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而又相对轻松的针对免疫学特点的学习方法,通过脉络图将问题抛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预习。这种方式比较符合和顺应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心理。每一届学生在与教师交流学习方法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提到希望教师推荐相应的练习题给自己帮助复习,这反映了普通人掌握新信息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即以能否解决问题判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框架式教学法顺应这个规律一开始就抛出整体框架,因为初学者毫无基础,所以知识不应该隐晦、抽象、复杂,相反应该直接、明确。如此一来,学生对知识就有大概的了解,对学科就会产生兴趣,自主学习的热情也会得到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没有开始讲解内容之前,教师已经知悉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倾向与问题倾向,教师就对针对性地讲解时的重点难点、时间的分派以及推荐拓展阅读做到了然于胸,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比较实施框架式教学法的班级和传统教学法的班级的考试成绩发现,实施了框架式教学法的班级考试成绩比传统教学法班级平均分要高5-10分;而问卷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

4框架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4.1扎实的专业基础与相关知识

只有扎扎实实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基础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才能高屋建瓴,站在更高的高度对免疫学知识有更好的认识,才能搭建既让学生掌握整体、又让学生深入思考的框架。同时让学生提出举一反三的问题。

4.2出色的教学技能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PBL教学;教学方法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科学之一,其不但已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诊断不可缺少的工具,且已渗透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医学免疫学已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1]。

1. 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现状

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主要为知识点繁杂琐碎、内容系统性极强,同时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早,学生尚未系统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医学免疫学与相关临床疾病的联系知之甚少。最后,现代免疫学理论及技术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快,内容抽象而繁杂,学生理解难度大。如仍沿用传统 “以课堂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势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引起其厌学情绪,最终造成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机械记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如何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及求知欲是医学免疫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2. PBL教学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首先创立的,其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较之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不同之处: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②注意将问题引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③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中分析及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知识,培养其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综合而言,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恰恰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欠缺与亟需的,因此,我们结合了PBL教学及传统教学法,进而引入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收效良好。

3.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学生对象为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由于我校医学免疫学教学为大班教学,因此,选择了1,3大班为实验组,学生人数为192人;对照组选择2,4大班,人数为195人;两组对象总体往期综合成绩相当;两组学生使用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医学免疫学》(第6版);学习内容为超敏反应;学时总数为6个学时。

3.2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与PBL教学结合的方法。先进行2学时传统教学授课,将相关基本概念与原理进行介绍,而后进入PBL教学阶段。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贯穿整个6学时教学过程。

3.3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

3.3.1. 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教学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目的收集并整理临床病例及问题,制定教学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3.3.2. 小组自主学习 每个大班所辖小班分为3~4组,每小组人数约为10~15人,小组的成立为随机组合,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组长需组织组员收集材料、讨论及汇报。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一周,预先将问题发放给每个小组组长,要求每位组员就所得问题进行资料搜集、文献查阅、整理及分析资料等,时间为一周。

3.3.3. 组内讨论 各组组长在一周查阅、整理文献时间到达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资料汇总;同时,就所给问题及病例从发病机制、疾病类型、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讨论;要求讨论过程中各组要进行详尽记录。

3.3.4. 总结与汇报 经过小组讨论后,组长应就组内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制作相应汇报PPT,在最后一节课时对小组的学习结论等进行全班汇报。最后,教师对各组进行点评与总结,并根据各组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给予评价。

4. 教学效果评价

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考试评价,两组均采用同一试卷考核,比较两组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成绩采用t检验分析;此外,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学习兴趣、学生能力等方面。

5. 结果

5.1 考试成绩

两组学生全部参加期末考核,缺考人数为0。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5.2 调查问卷结果

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192份,收回192份,调查问卷结果发现90%以上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表示赞同(见表二)。说明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行的。

6. 讨论

6.1 PBL教学体会

近年来,大量教学同行的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更能接受PBL教学,教学效果较好,与我们的发现是一致的[4]。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氛围活跃,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能力。此外,由于PBL教学采用了学生分组的形式,在资料查阅、组内讨论等过程中均需较强团队协作意识,因此,通过PBL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相关知识,并且需要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联系,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启发者”或“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及综合水平均有较高地要求,促使教师需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同时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6.2 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需要较好地控制能力,才能使教学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实际过程中,往往由于讨论或汇报等内容较多导致时间的延长,从而使得课时安排较为紧张;第二,由于教师数量有限且工作量大,导致不能很好地顾及全面,势必造成有个别学生积极性受到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总而言之,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综合,取两者之所长,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也能更好地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PBL教学值得深入研究、改进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亮,陈丽华,金伯泉. 医学免疫学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机遇与困境 [J]. 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10): 724-726.

[2]韩超峰,陆元修,李天亮,等.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5):456-457.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范文6

一、基础医学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习了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才能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思维开发,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下面就对基础课进行分析:

(一)人体解剖学该学科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医者不知脏腑,无异于盲者夜行”就形象的比喻了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了。例如护士在做肌肉注射时,就需要解剖学的知识了,只有找到准确的位置,才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胚胎学该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关系,是病理学的基础,不了解正常形态,便无法辨别异常。

(三)生理学该学科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主要任务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各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命现象、发生过程、产生条件、基本活动规律、形成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其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适应性调节。例如护士在护理哮喘病人时,观察病人是什么样的呼吸异常,为何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困难呢?这就用到生理学里面的知识了:在吸气时,呼吸道口径是扩张的,在呼气时呼吸道口径是收缩的,所以哮喘病人会出现呼气比吸气困难这样的情况。

(四)生物化学该学科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它不仅为护理学生以后的临床课程打好基础,而且也与临床工作息息相关,比如血液生化、肝胆生化、维生素等的正常代谢是生命所必需的,如果代谢异常,就会直接造成临床多种疾病。

(五)药理学该学科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一门学科,包括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作为护理人员,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执行者,也是给药护理的实施者,所以必须熟悉临床各类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与医药人员一道,共同承担起合理用药指导、健康咨询、卫生保健等职责。比如在用药过程中,病人服用了利福平,那他的分泌物、尿液会出现橘红色的现象,所以作为护理人员来说,就应该非常清楚,事先告诉患者。

(六)病理学该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学科。它被喻为“桥梁学科”和“权威诊断”,在临床医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为护理人员,只有知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对功能、代谢的影响,才能够更好的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等。

(七)微生物免疫学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课程的合并,微生物学的学习主要是认识不同微生物的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用药治疗微生物做以铺垫。免疫学的学习,为现在的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护理做基础,没有免疫学基本的知识,就很难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用药情况等。

二、影响

(一)高职护生特点分析高职护生是护士的主要来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扩招,就面临着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下降的问题,这样的生源在学习基础课时就比较费力了,学生的理解力、努力程度等都需要提高,所以在教师授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程度灵活的调整上课方式与课时的安排等工作。

(二)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高级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基础医学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必备内容。

(三)对工作的影响假如忽视基础医学,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护士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病情,执行医嘱等,倘若片面的加强护理操作,忽视基础医学的学习,会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思维比较局限,对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阻碍作用。

三、对于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提升授课水平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复杂抽象,记忆知识点多,面对高职学生,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完整性的把握,因为基础课是为临床课的学习服务的。比如讲《人体解剖学》时,神经系统是学生很头疼的一章内容,作为护理学生而言,主要涉及这部分相关疾病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深度可以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