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合作用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合作用含义

光合作用含义范文1

作者:薛婉豫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题是最重要的高考压轴题之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且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学生在作答时对这样的习题觉得很熟悉,能得高分,但对过答案后却往往是很苦恼,为什么会的内容得不住分呢?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谈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主要的命题角度:①多以坐标曲线、生理过程图解为背景切入,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②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核心的实验设计题;③相关计算题。

二、应对策略:

(一)对于曲线、图解试题,首先,要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有彻底、全面的掌握,要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主线,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其次要注意题干和问题的表述,正确提取解题信息:要辨析清楚相关概念,一般“生产量”、“合成量”、 “制造量”、“实际值”、“叶绿体O2释放量”等词表示总光合作用量;“积累量”、“增加量”、“测得值”、“产量”、“叶片O2释放量”等词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再次要读懂曲线表示的含义,包括曲线的起点、交叉点、最高点的含义,并能根据题意正确处理坐标系中横纵坐标所示数值。最后要注意呼吸速率的大小及变化。一般认为在实验条件下,如果温度不变,呼吸速率在光下和黑暗处相等。事实上,相同温度下,光下与暗处呼吸速率相差很大,有时要专门考虑,做题时需具体分析。

(二)关于实验设计试题的类型: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或释放的气体的定性验证,定量测定和呼吸商的定量测定②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的验证等。其解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测定时选取的方法是:酸碱指示剂或观叶片沉浮法或半叶法或黑白瓶法,其次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类题,再次,要了解相关方法容易产生的误区及原因,最后,多练习同类试题,掌握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三)对于相关计算题,此类题的解题程序可归纳如下:确定是净光合作用量还是总光合作用量列方程求出第三个量根据需要求出其他物质的量根据需要求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光合作用含义范文2

关键词: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曲线 表格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和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更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并常综合图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本文结合典型例题就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曲线表格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

一、曲线题解题策略

坐标曲线题能将大量的信息隐藏在图像之中,较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处理和用运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二看曲线的特殊点(起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终点)所示的含义;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如上升、平衡、转折等。

例题:图中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

(2)图甲中的“b”点表示 。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的含量 ;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C中的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解析:本题以曲线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学生的识图、分析推理能力。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点时完全没有光照,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为零,此点对应的值为呼吸速率;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该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c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即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曲线a到c段,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这时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限制光合速率;c点以后光合速率不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将是CO等。

(1)A和B两条曲线相比较,B植物适宜在弱光下生长,长时间连续阴雨A植物生长受影响。

(2)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3)考查叶绿体中ATP的合成与水解,即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场所。ADP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膜合成ATP。

(4)分析图乙可知,d点与e点比较,CO浓度相同,而光照强度d点低于e点,影响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足,C的还原受阻,因此叶肉细胞中C的含量d点高于e点;e点与f点相比,光照强度相同,是CO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f点CO的浓度低,暗反应中CO的固定受限制,而e点不受影响,因此叶肉细胞中C的含量e点较高。

二、表格题及解题策略

表格数据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通过数据的变化及关系反映生物学现象及规律之间的联系,具有文字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的特点,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题: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新鲜菠菜叶的CO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请据表分析回答: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

(2)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0.1%上升到3.0%时,CO释放量下降,其原因是O含量上升,抑制了 呼吸的 阶段;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是 。其原因 。

(3)就图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CO的产生场所是 。

解析:解答表格题首先要完整提取表中的信息,读表的方法有:一看(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纵列所示的统计内容和指标),二比(纵横比较找出数据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三找(找出表格中的特殊数据,如最大、最小、关键数据或某数据处出现拐点的独特数据等)。做到这三点,表中信息就不会有遗漏,然后挖掘表中的隐含信息,联系相关知识点,将表中数据的进行处理和转换。

光合作用含义范文3

这类题型,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大量的信息,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对某些生理过程的认识。另外,理科综合生物部分,高考中还未出现过画图作答的题型,因此,不但要加强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画图作答能力的训练。

一、关于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思路

1、单一变量问题

坐标曲线图中,常见的是二维坐标,X轴表示自变量,Y轴表示因变量,如果图形中没有其它的变量出现,我们把这类图形归纳为单一变量问题,通常只有一条曲线。如图一,研究的是其它条件(温度等)不变的情况下,植物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这类曲线的解答常分三步:

①读图:

识标:读懂坐标X、Y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定量时注意数值和单位),理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如图,CO2吸收量是随光照强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找点:读懂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终点,顶点,低点,交点等)的含义。如图一, A点体现了一定条件下植物的呼吸强度; B点为光补偿点;C点为光饱和点。

走线:读懂曲线的走势及线形,即从全局上把握曲线的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或者稳定,线形是“S”形、“J”形或者其它。

②.析图:

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为什么曲线有这样的趋势?分析过程中,要分点、分段地研究,要把图中曲线体现出来的知识与课本内的有关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建立起联系。

如图一,CO2的吸收量体现了净光合速率,考查的内容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等。图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有呼吸作用,CO2放出量(吸收量为负值)就是呼吸量;AB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放出量逐渐减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植物需要吸收更多的CO2。C点以后,由于CO2浓度、温度等的制约,影响了暗反应的强度,从而制约了整个光合作用的强度,所以C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

③作答:

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结合以上的分析,用曲线帮助思考,理清头绪,挖掘信息,抓住曲线的本质,确定解题思路。

总之,解题时,基础是读图,关键是分析,目的是将图中信息与课本知识建立起联系,强调的是收集图中的信息。如果出现画曲线图的试题,在解题思路上,首先要对材料和题意进行分析,确定X轴和Y轴,建立坐标系,标上数值和单位。关键找出因果关系:X轴是原因,Y轴是结果。第二,确定一些特殊点的位置,包括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交点、拐点等。第三,将这些特殊的点连起来后,确定曲线的变化趋势和整体形状是否正确。

2、多变量问题

如图二,共有三个变量:光照强度、CO2浓度、光合速率。该图是反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我们把图中有三个或更多个变量的题型归纳为多变量问题。图中常出现多条曲线。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其中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

(1)造成A、B两点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由于A、B两点位于同一曲线上,即同一CO2浓度下,因此就转化成了单一变量的问题了,答案是:光照强度。(2)造成B、C两点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由于B、C两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相同,同样也转化成了单一变量的问题,答案是:CO2浓度。(3)几个因素综合,这类曲线图的分析有这样的规律:P点以前,影响纵坐标(光合速率)的因素是横坐标所示的变量(光照强度);Q点以后,横坐标所示的变量,不再是影响纵坐标的因素,要改变光合速率,就要适当改变图中其他的变量(CO2浓度);而在PQ之间,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共同影响到光合速率。

二、坐标曲线图与其他形式的转换

曲线图与其他图形之间,与表格数据之间,都可以进行转换,这是命题的热点,复习的重点。现在以曲线图与直方图的转换为例进行讨论。直方图的特点是在坐标中,使数据更加直观化。解题的关键不仅要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而且更强调所示数据的本质。

如图三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变化。根据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 O2的吸收量等于有氧呼吸中CO2的释放量。因此,P点以前,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该器官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同时进行,且阴影部分就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P点以后,两线重合,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P点是无氧呼吸的消失点。

图三也可转换成图四所示的直方图形式。对照两图,a点就是氧浓度为0时的情况; c点就是CO2总释放量为最低时的情况;d点就是图三中P点的情况。

三、典型例题

例1.如图可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A.如X表示蔗糖溶液浓度,Y可表示溶液中萝卜块质量的变化。

B.如X表示光照强度,Y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C.如X表示环境温度,Y可表示变温动物的耗氧量。

D.如X表示氧浓度,Y可表示酵母菌产生酒精的量。

【解析】当蔗糖溶液浓度增加,萝卜细胞渗透作用失去水分增多,溶液中萝卜块质量减小。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一定范围内温度增强,变温动物体温增高,耗氧量增加。随氧浓度增加,酵母菌无氧呼吸减弱,酒精量减少,直至完全停止。

这是一种下降趋势曲线,其它还有上升趋势、上升后下降、下降后上升等等。建议复习中,将一些动态的生理过程按趋势归纳到对应的曲线中。

答案是A。

例2.某植物种子在适宜条件下,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休眠或死亡的种子。据图判断,种子萌发时干重发生的变化是

A.在第Ⅰ阶段显著增加,第Ⅱ阶段相对不变。

B.在第Ⅰ阶段显著减少,第Ⅲ阶段显著增加。

C.在第Ⅰ、Ⅱ阶段变化很小,第Ⅲ阶段显著减少。

D.在第Ⅰ、Ⅲ阶段显著增加,第Ⅱ阶段变化很小。

【解析】除了对图中两条曲线分析外,还要从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特别要注意萌发种子形态变化,第Ⅲ阶段是胚根突破种皮长成根,并非长出幼叶。第Ⅰ阶段通过吸胀吸水、第Ⅲ阶段主要通过渗透吸水,鲜重显著增加。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光合作用,反而在第Ⅰ、Ⅱ阶段通过无氧呼吸,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进入第Ⅲ阶段,有氧呼吸增加,有机物大量消耗。

答案是C

例3.细胞增殖过程中,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例3-1所示。据图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根据横坐标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有丝分裂。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组细胞分别对应细胞周期的哪个时期,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对照图例3-2。甲组包含间期末复制的细胞(包括子细胞,因为子细胞进入了下一细胞周期的间期),如果细胞周期阻断在复制前,甲组细胞会增多;乙组指的是间期正在复制的细胞;丙组包括了复制完成后,一直到子细胞形成前的各个时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在后期细胞着丝点分裂以后,才出现染色体加倍。

答案是D。

例4.如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其鲜重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②表示______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走势?

(2)能否确定幼苗的光合作用是从时间B开始的?

(3)综合图中信息,设计和绘出植物在此过程中CO2吸入量变化的曲线。

光合作用含义范文4

关键词 分析模式 光合作用 曲线题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章君果在“中美生物学教材中‘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分析’的比较与评析”一文中,提到美国教材对曲线图注重分析过程的模式化构建。美国教材中提出曲线分析按照一定的分析模式,从“坐标――曲线――运用”的顺序展开,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到分析切入点,让学生掌握曲线图分析的大致步骤及需要关注的关键信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避免学生拿到曲线图无从下手。

1 “坐标――曲线――运用”模式(图1)分析

对坐标分析,要先要建立坐标指数和生物学过程之间的联系。坐标中y轴通常是观测指标,x轴通常是自变量,自变量的变化和生物学过程的变化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推理进行构建。

曲线分析包括某一曲线的分析及不同曲线的对比。某一曲线分析主要从曲线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趋势、规律及变化幅度,比较同一曲线不同点之间的关系。不同曲线的对比,可从趋势、规律和变化幅度上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一些特殊点进行比较,如起点、转折点等。

运用这一部分主要是运用题干中的信息或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对现象进行解释及推断。

2 典例分析

图2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① 由图2中甲图可知,光合作用速率和光照强度的关系是: 。

② 图2中乙图的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是植物生长的 ,出现CD段的原因是 。

③ 请在图2甲图中绘制50℃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

④ 根据图2甲图,在图乙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曲线。

解析:(1) 坐标分析。甲乙两图中因变量均是光合作用速率,自变量分别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2) 曲线分析。甲图出现了3条曲线,单独看每一条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即表示在各自温度下,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增强,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下(光饱和点),继续增强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变。三条曲线对比来看,如以10℃曲线为例,当达到光饱和点后,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而当提高温度后,如20℃,光合速率可继续增强,直至达到该温度下的光饱和点。依次类推可分析另外两条曲线。

在此分析中有两个特殊点A点和B点,A点表示此时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点表示此时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而与光照强度无关。乙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增强,光合速率增强,达到C点光合速率达最大,C点之后随温度继续增强,光合速率下降。

(3) 运用。本题难点在③、④问中。第③问中要在甲图中绘制50℃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此时仅分析图甲学生是无法下手找出突破口,而要把图2中的甲、乙两图结合起来分析。图甲中的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际就在图乙中体现,由此进行推论图乙中温度变化也可在图甲中体现。由图乙中要50℃温度下的光合速率,介于20℃和30℃,可推知图甲中50℃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介于20℃和30℃。第④问在图乙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由图乙曲线体现了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推测此时光照强度应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即可看成图甲中的B点时,再参考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时,三个不同温度下光合速率均相同,故推测此时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与温度无关。故推测该曲线是一条直线,而此时图甲中A点时的光合速率低于10℃光饱和点时的光合速率,因此图乙中作图的起点在低于10℃任何位置都行。

答案:①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②最适温度 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③如图3 ④如图4

3 反思

在解答曲线题时,既要读懂曲线,更应注重曲线分析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处理和转化能力及依据信息去做出推论的能力。通过对“坐标――曲线――运用”分析模式的具体运用,可见如果只是从简单的识标(横、纵坐标的含义、因果关系)、明点(特殊点:起点、顶点、转折点、终点、交叉点、平衡点的生物学意义)、述线(通顺表述曲线升、平、降变化趋势)的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理解上,而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的分析过程。当出现新的图形或新的研究数据,学生往往无从作答。因此对曲线的分析,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点、线、面的表面现象的分析,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转化和逻辑推论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构建模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会总结知识点的联系和规律,学会从表面推论本质,深挖潜在的知识点,使学生学习习惯从“不会”到“学会”到“会学”完成学习思维模式转变。

然而,模型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教师在平常教学工作中,关注教材中潜在的模型资源,并有目的地渗透和引导学生,从而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过程转变成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实现学习共同体角色的互换。

参考文献:

[1] 章君果,张海银.中美生物学教材中“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分析”的比较与评析[J]中学生物学,2015,31(6):60-62.

光合作用含义范文5

【关键词】生物学 概念性知识 学习方法

在近年来的高考生物学科评卷中,常常发现很多同学由于审题和表达不当而痛失分数,那么原因在哪里?如何避免此类失分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解不透,下面结合例子谈谈生物学概念学习的几种方法。

一、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丰富感性认识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演示、实验、模型、标本、挂图、动画的观察和联系实际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掌握概念。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任何思维,不管它多么抽象多么理论,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的。”这里所说的经验材料就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感性材料。因为它比较直观,这样做也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而且我们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也是由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到实验生物学阶段再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这也说明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观察。

二、分清事物现象,抓住本质属性

在获取了一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要要求学生对已经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对材料要进行“由外到内,由此及彼”的加工处理,达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目的。也就是说要通过分析比较,搞清楚材料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并且对具体的现象进行概括、归纳,最后得到完整的概念。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思考:细胞两两结合形成合子的有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必然是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之和,从而引发出问题,以人为例,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如果是有丝分裂得到的细胞结合,则下一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是92,以此类推,我们就会发现问题。因此在形成合子的时候,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比必须是减半的。在讲解减数分裂过程时,我们又可以和有丝分裂进行比较,明确两者在间期染色体都只是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的关键是联会,分离,减半,从而保证了染色体均等的分成两组(由2n到n),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最后归纳总结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成熟之前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后所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细胞减少了一半。这一部分的知识必须要求学生有深刻的记忆,它对后面学习遗传的两大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三、咬住关键字词,深入咀嚼推敲

面对一个概念,在总体上理解其文句意义的基础上,先从语法上分析其句子结构,找出并明确中心词和修饰成分,因为概念的关键字、关键词通常存在于中心词和修饰成分之中,然后再深入地推敲咀嚼、分析理解这些关键字词在概念中的确切含义。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概念。例如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这样叙述的:“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通过句子结构的分析,明显可以看出:“两条染色体”是概念的中心词,“配对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是中心词的修饰成分,其中“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来自・・・”是概念的关键词。

四、联系相关知识,广泛延伸拓展

有些概念的理解,单纯理解其文句叙述和关键词的含义还不够,还要联系相关的结构生理,才能领会其深刻含义。因此,在学习概念时,广泛联系拓展延伸,对概念的学习也是重要的。例如“分化”是这样定义的:“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理解这一概念时,如果单从这一叙述和有关的关键字词理解,是很难弄清其深层次的含义的,我们应联系相关的生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从“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一句,可联想到这实质上是指通过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即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但分化后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那么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概功能上从“相同走向不同”是如何产生的?引起细胞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环境还是内部因素,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为什么差异性变化是稳定的?在什么条件下能解除这种稳定性?通过深入的拓展延伸,刨根问底的分析,才能充分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

五、注重异同比较,力求融会贯通

光合作用含义范文6

1 阅读整理曲线中的知识点,把握知识背景

曲线是知识的载体,理解曲线信息的知识背景,是处理曲线信息并作答的第一步。每当我们在解答曲线有关的问题时,应首先回忆、思考并迁移曲线相应的内容,沟通文字与图形的联系。

【例1】如图1所示,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与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内的总叶面积)的关系。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吸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增大

B.阴影部分为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

C.叶面积指数为4时,光合产物最多

D.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最强

解答此题的策略是,首先要求学生思考两组概念:何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何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其次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量分别处决于哪些因素?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指标有哪些?再想一想叶面积指数越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值如何变化?最后理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一对矛盾概念,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有机物(同时消耗氧气),两者的差距决定了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等。当把曲线中相关的知识点一个个思考明了了以后,学生就把握住了曲线与文字之间的联系,再来解答这道题,答案就自然浮出水面了。

2 分析曲线中的数据。抓住数和量的变化

在定量性描述的曲线中,发现并抓住数和量的变化,是解决这类曲线信息题的关键。识别曲线时,要点有五看:一看横坐标;二看纵坐标;三看计量单位;四看曲线的起点、拐点和终点;五看曲线的变化规律。

【例2】一学生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五分钟开始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请据图回答:

(1)在0-5 min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5-20 min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_____;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________mol的氧气。

解答此题的策略是,首先在理清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出题干中的已知文字信息有:小球藻放在气密状态、实验在暗室中进行,证明一开始小球藻并不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容器内氧气减少。从第五分钟开始给予光照后进行光合作用,容器内氧气量是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之差。做完这个工作,接下来的重点就要来看图形了。一看横坐标,表示实验时间,单位是分,每小格表示5 min,在曲线中横坐标一般表示的是自变量;二看纵坐标,表示容器内的氧气量,单位为10-7摩尔,每格表示1x10-7mol,纵坐标常表示因变量;三看计量单位,与题干一致,不需转化;四看曲线的起点、拐点和终点,找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发生变化的关键。第一段起点是实验前,氧气量为5x10-7mol,终点第五分钟氧气量为4x10-7mol。第二段起点是第五分钟,氧气量为4x10-7mol,终点第20min氧气量为7×10-7tool。第三段起点是第20 rain氧气量为7×10-7tool,终点第30min氧气量为112x10-7mol。三段曲线之间的点即拐点,是外界条件发生改变的时间点,由此即要五看曲线的变化规律。主要有三个变化:第一段从实验开始~第五分钟,曲线下降即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小球藻在暗室中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氧气量减少。第二段从第五分钟一第二十分钟,曲线上升而后由急变缓,即氧气量增加且逐渐缓慢增加的原因是:给予光照后,光合作用开始并放出大量氧气,所以氧气量增加。增加缓漫的原因是密闭容器,CO2原料在光合作用中因消耗而减少,最终阻碍光合作用速率。第三段,从第二十分钟.第三十分钟,曲线直线上升即氧气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加入NaHCO3可以产生CO2,补充了光合作用的原料。

由此可见,当理解了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了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并抓住了重要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且弄清楚了这些特殊点各自的生物学涵义,最后再来分析曲线何时开始上升,为什么上升;何时趋向平缓,为什么趋向平缓;何时发生转折,为什么发生转折。如此应对,再复杂的题目,也不用害怕了。

3 剖析曲线的变化规律,理清曲线间的区别与联系

对有多条曲线的信息题,题中给予的信息量大大增加,难度也就随之升级。针对这样的题目,首先要运用前两点策略,把每条曲线的知识点和知识背景先整理出来。分析曲线中的数据,抓住数量关系。明确了每条曲线所蕴含的生物学涵义,再来剖析各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寻找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属于因果关系呢还是条件与产物的关系;是直接产生关系呢,还是由某些原因发生的间接关系?

【例3】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人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3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2)A、B两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解答此题的策略是:先运用策略1、2阅读整理出两种草履虫都以枯草杆菌为食,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是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因种的不同是竞争关系。然后研究每条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C曲线上升时,A曲线则下降,说明二者属于因果关系,即捕食关系。A曲线的种群数量大于C曲线,则A曲线代表枯草杆菌(营养级低的生物数量多),C曲线则是以枯草杆菌为食的大草履虫。B曲线从中途出现,表示双小核草履虫是后来才加入的,该草履虫一旦加入,C曲线即急剧下降直至为零,说明B与C之间是另一种因果关系即竞争关系。在两种草履虫的生存斗争中,大草履虫因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因此曲线B开始迅速上升,直至与食物A达到捕食的动态平衡。

4 挖掘不同曲线信息题中的相同信息点,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

在复习进行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学生接触到的坐标曲线题越来越多,慢慢地学生会发现在不同的题目中常常会遇见差不多的或看上去似曾相识的曲线。经常有“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小,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这时就应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他们挖掘不同题目中的相同信息点,进行归类总结,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

【例4】图4不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是( )

A.光合速度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B.细胞质壁分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C.发生渗透失水的细胞质量与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