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科学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科学基础范文1
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势在必行的。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进入了多媒体网络化交互式教学阶段,这也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多媒体网络化交互式教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为此,对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网络化教学,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常规课堂教学
网络化课程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CAI主要是教师实施传统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而网络化课程注重的是学习环境要素的提供,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学习者将处于某种情景,通过与他人交流协商,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表达,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习能力,建构学习思想。这种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外界提供的信息主动的建构知识。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环境下的常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教师精心设置学习内容。设置的原则是在包含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概念、人物、事件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等外延性知识。
第二,通过超文本的方式,使目标知识(新知识)和相关问题的预备性知识(旧知识)以及伴生性知识(学生随机产生的多种问题)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制成网页。网页的设计应当体现知识体系的有效性和关联性。最好设计成多套的学习路线,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第三,学生浏览网页,完成自主学习。在这种以网页浏览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行操控电脑,浏览经过精心设计的关联性知识体系,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通过讨论及接受个别辅导,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共同探究各种关联性很强的问题,为深层次的理解创造空间。
第四,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而本网页不能解决的时候,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浏览互联网的其他网站,查询资料,解决问题。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讨论层次达到一定水平后,可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深化,把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网页,向其他学生展示,让大家对自己的言论、观点进行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最关键的是问题的设置。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什么,并且这个学习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最重要的是资源的搜集与处理。资源是指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有关信息或网页清单,这些资源都是指导者(教师)预先选定的,以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主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漫游。这样学生才会通过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和网页中提供的相关资料,由浅入深的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等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引发思维定向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良性发展。
在上述整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策划者,包括前期探索环境的建立和探索过程中的适时引导。在后者中,教师处于一种同时兼顾整体和个体的状态,需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做出引导。
如在讲《文艺复兴运动》时,我采用单机版与网络版交互运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单机投影上主要进行课堂的组织活动,而学生通过我的网络版课件,一方面运用查询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单机版上提出的问题。如: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文艺复兴时期各国的代表人物及其他们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你如何理解人文主义精神?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式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欣赏到了很多绘画作品,阅读了不少课外资料,既得到了美的熏陶,又拓展了知识面。通过这种课堂探究,我发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够相互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课题或任务驱动为核心,利用网络手段获取和交流资料,或运用网络手段进行远程交流,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方式。历史学科以其内容丰富、涉猎领域广泛的特点,有很多让学生感兴趣的选题。
现代科学基础范文2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 MATLAB编程 机械工程 本科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2-02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目的是切实增强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实践教育,特别是创新性实践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关键举措[1]。长期以来,我国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比重始终居于前列,这与社会渴求机械类人才的现状相适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因此,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决定了高校培养的机械专门人才能否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设计能力、基础扎实、适应面广的机械专门人才,我国工科院校普遍开设了现代设计方法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可以直接用于创新性实践教育,一般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由于各个高校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色,因此这门课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如何针对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现代设计方法”已经成为摆在相关授课教师面前的紧要问题。本文对现代设计方法的课程内容、教学困难做出分析,在借鉴其他高校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方法。
1.现代设计方法课程的内容
现代设计方法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融合了当代科技的各种先进理念,适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机械设计,例如:优化设计可以用于各行各业,有限元方法可以用于流场、电磁场等多种连续域物理问题。实际上现代设计方法要求学生既要理解通用的数学模型,又要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会使用专门的软件工具。下面从机械工程专业的角度,列举现代设计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
1.1设计方法学
设计方法学是从全局的视角帮助设计人员开发出高价值的创新产品。它将设计对象视为一个技术系统,将技术系统的总功能分解至功能元,为功能元求解就是寻找实体结构。这样可以得到多种整体方案,然后从中找到最优解。这个过程需要创新思维方法和技法,如头脑风暴法、组合创新法等。近年来,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设计方法开始引入教学。TRIZ又称萃智,试图将发明创造过程流程化,让人们以查表的方法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它确实可以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以得到高质量的产品。
1.2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Optimization Design)能帮助设计者从所有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普通设计中,设计人员凭借经验和规范提出多种设计方案,然后按照一定的评价准则选出得分最高的方案。优化设计中,设计者首先需要将工程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成优化模型,然后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最后在计算机上搜索设计空间以找到最佳方案。根据问题的不同复杂程度,有时候只能得到局部最优的方案。
如何将工程实际问题用优化数学模型描述出来是教学要点。求解数学模型可以用MATLAB编程实现。
1.3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reliability design)认为任何产品都存在失效的可能,设计人员应该保证产品有足够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给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这需要学生建立新的观念:产品的物理属性不是定值,而是服从某个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学生还要学会将概率统计理论知识用于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
1.4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也称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它将连续域问题用多个互联的子域问题代替,每个子域问题用节点变量描述出单元数学方程,接着组装成整体数学方程,最后进行数值求解。一般要求学生会用ANSYS软件对零部件的强度进行校核。
1.5其它现代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这要求学生至少会用一种三维造型软件,如Pro/E, SolidWorks, CATIA,UG等。机械结构的动力学仿真也是与机械设计紧密相关的内容,这需要掌握ADAMS等动力学分析软件。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代设计方法这门学科发展迅速,内容繁多,这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困难,也引发了诸多教学改革尝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权威定义
一个明确的定义有利于让学生准确地区分传统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现有教材将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的集合统称现代设计方法[2, 3]。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设计方法将不断出现,同时一些以前视为先进的方法逐渐变成常规方法。这种动态变化使得现代设计方法目前没有权威的定义。针对这个问题,有学者提出将“当今时代为产品制造或工程项目完成达成实体化全过程而制定的技术上的方案、图样与程序”作为定义[4];还有学者使用比较教学法从九个方面展现出现代设计方法和传统设计方法之间的差异。这些工作有益于人们明确对现代设计方法的认识。
2.2 难以全面讲解
现代设计方法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内容庞杂的理论和方法的体系。有学者列举了50多种已经研究和应用的现代设计方法;有的教材提出八种不同设计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但是有限的课时是教学内容的最大限制;如果以创新实践教育为目标,那么学生只能掌握很少的设计方法。因此,授课教师只能选择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普遍认为:创新设计思想,优化设计,有限元方法,可靠性设计等内容是不可或缺的模块内容。
2.3 难以深入讲解
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教学模块内容十分丰富,大多可以独立成专门的课程。在有限学时的约束下,教师很难将每个模块深入讲解到学生能够运用自如的程度。据称国外著名大学一般不设立此课程而是分别设置诸如“优化设计”、“有限元法”等课程。国内有的教学团队也尝试建立相关课程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5]。该团队提出“注重专业必修课,深化专业选修课,扩展公共选修课”的思路,着力构建和完善现代设计方法课程体系。具体地说,将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作为专业必修课作为基础课程,同时开设“优化设计”、“有限单元法”等专业选修课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还设立“ANSYS有限元分析”、“ADAMS动力学分析”等多种公共选修课供学生学习设计工具的使用;此外,还将其它先进的设计方法如“反求工程设计”、“并行设计”等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拓展知识。
3.教学方法初探
本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40学时用于现代设计方法课程。如果以实践教育为导向,有限的学时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笔者经过初步探索做出如下教学安排:
a)教学内容:TRIZ创新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可靠性分析,计算机仿真工具原理;
b)教学重点:各种设计方法的基本数学模型和MATLAB求解。
在这个安排中,实践教育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针对简单工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然后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对于各种仿真软件的具体使用不做介绍,但是集中介绍各种仿真软件原理,并将它们的操作流程与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联系起来。
4.结束语
如果以实践教育为导向,那么教师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内容,同时还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实践中。这个探索过程是必要的也将是长期存在的。
参考文献:
[1]顾秉林,王大中等.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
[2]赵松年,佟杰新,卢秀春. 现代设计方法[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孙靖民.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现代科学基础范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数学思维
现代教育手段可以高度改善现有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不管是多媒体演示,还是互联网远程交流,都可以具体直观地展现知识点,让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创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数据变化对数学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由于小学到初中知识内容的巨大转变,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适应,觉得初中数学非常难,从而引发恐惧心态,产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再加上初中数学庞大的知识量和知识点的抽象性,为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了巨大阻力。这一系列的原因就要求必须改革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科学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奥妙,为学生直观具体地展示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探究数学的渴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模型观,增强学生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所教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施行,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敏锐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的提高作用也是不可忽视,在不断分析和改进中,教师将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2.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包括教师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两个方面。我们必须从传达和吸收这两方面着重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首先,教师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点时,要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内容。教师要想办法利用多种方式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枯燥意识,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深入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程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合理的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复习
很多学生不重视数学知识的复习,即使在复习课上也不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因为他们认为复习课上讲的都是自己学过的内容,没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学。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会变得很繁重,同时也是考验教师能力的时候。教师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复习教学,是能否把复习课上得精彩的关键。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产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敏锐的数学意识,所以在复习中教师应该着重锻炼学生的这两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知识,并且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在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局限于某个知识点,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整体意识。
2.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利用数学解决各种科学或者生活中的问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学建模。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如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就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把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具体的数学问题,这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非常具体直观地展示抽象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渠道,使学生能够迅速构建科学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学精数学,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
3.结语
现代科学基础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化学 优势 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经历了投影、录音、录像等过程,如今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 初中化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1 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
演示性教学,就指把主要的教学内容、示例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帮助教师进行讲解。初中化学课程包括了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验动手操作,其中实验操作是初中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通过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技巧。而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际操作不当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化学实验虚拟化,通过演示实验过程,能够让学生详细了解实验步骤、注意要点、实验规范等细节,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同时,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省去了大量板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教学效率。
1.2 多媒体技术增强了初中生物课堂互动性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教师讲述的课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处在相对统一的环境中,通过富有生趣的展现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转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同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新知识,还能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增强学生信心。
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2.1 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而初中化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崭新地进入到学生的学习客场中,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化学单调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让学生难以适应和接受,因此,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相比于传统初中化学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灵活根据课程安排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化学内在联系和规律,将所要传递的信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需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传授氮气转化为二氧化氮知识点的时候,可以结合谚语“雷雨发庄稼”,在学生面前展现雷雨过后,植物快速生长的画面,而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雷雨天气过后,植物会快速生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而后再根据教学内容展示氮气在雷击作用下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融入水后成为植物生长的重要肥料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运用小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此将化学课程从沉闷的说教式转化为“动”起来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 展现多彩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动手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针对课本中的化学实验过程进行讲解,将化学条件、化学结果和现象苍白地让学生强行记忆,这一过程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失去对实验课程的参与热情。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实验课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还省出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实验课堂的知识密度。在开展化学实验课程之前,教师可以从各方面收集素材,对实验中的知识重点、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整理,将这些重要的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视频、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放大和模拟,加以旁白解说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学习的体验感,进而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避免犯错误而保护自身,同时还能对化学知识进行再次强化、巩固。
3 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
3.1 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展示途径,但是如果使用频率过高,内容丰富,图片花哨,动画五花八门,这种完全依靠多媒体技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造成学生过多注视花花绿绿的图片而缺少了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上最需要展现的东西在屏幕上呈现出来,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提高学生的记忆程度。
3.2 没有取舍地展示多媒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利用教师对教科书的解读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部分化学教师将课本中的化学方程式、图例等大量搬到屏幕上,缺少创新,多媒体成为化学老师展示的“黑板”和省去板书的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实际又回归到传统教学的“灌输”模式之中,增加了学生负担。
3.3 多媒体展示过于花哨
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将展示设计得色彩艳丽、丰富,而将实际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放在其次。这种教学展示必然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关注,而缺少对知识的思考、记忆。因此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应尽量简洁、明了,方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龙运海.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5).
现代科学基础范文5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教学模式;现代师徒制
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同年8月教育部据此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由此,现代学徒制被迫切地提上高职教育发展的议事日程。
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局限于传授技能,是一种传帮带式的、低级的培训模式,师傅满足于被动传授,甚至会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旧观念,从师徒感情上又有那种“师徒如父子”的传统遵从关系。笔者理解的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即都有师傅(也即教师)和徒弟(也即学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但现代学徒制是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进行高度融合,它既有现代职业教育的模式,又有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影子。在这种模式下的师徒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他们之间就是尊重和不完全的服从,学生可以创新学习。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于一体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基础会计学或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在踏进会计这门专业学科的门槛时,对会计这个专业是不了解的,对将来要从事的会计工作认知是肤浅的,所以,一个有过较长会计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师傅,在学生刚入门这个节点上对其进行专业的启蒙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今年,“工匠精神”是年度热词。工匠,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笔者认为,有较长和深厚会计工作背景的前辈就是有会计专长的广义上的匠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执业精神和娴熟专业技能,以及学习这个学科的一套方法。对于会计这个传统的学科和职业来说,没有从业过的普通专业教师讲这门课时,他只是从专业基础理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授,学生对会计这门课和今后要从事的会计工作都是雾里看花,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往往只有到了实训课才会有做过会计工作的专业教师参与授课。如果尝试在入门的基础课教育阶段引入师徒制教学,由这样的师傅引领学生进行专业启蒙学习,可以说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是现代学徒制的体现,可以让会计教育“返璞归真”。总的来说,会计基础课教学中引入现代师徒制教学,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对学生今后职业学习和认知的影响
在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第一章“总论”开篇之前,几乎每个教师都会讲到会计专业和会计职业,以及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会计和怎样学习会计这类问题,每位教师讲课的角度不同,没做过会计工作的教师往往会从学术的角度、社会上的普遍看法,以及以往教学的经验几个角度去分析。但师傅会从自身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和工作历程,以及过往工作的趣事和工作带来的成绩和满足感等方面来进行实践性讲解。大学培养人才是有种使命感的,通过基础课教学,让学生在入门的第一堂课就通过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心得的分享喜欢会计课程、想学好会计、能以会计工作作为终生事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筹划学习、考试计划,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切实的努力。
二、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养成教育
目前,北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的是《北京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京财会〔1996〕353号),基础会计学所讲的内容大部分与这份文件相关,就要让学生知道今后的实际工作要以制度和文件为依据。所以在讲到凭证、账簿、报表、会计档案和会计工作的组织等章节,师傅都是用文件的规定作为讲课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规范意识。比如会计工作的组织章节,也要结合当前国家的内部控制要求,强化风险防范,梳理各条线、各个业务环节的重要风险点,结合一些单位岗位设置暴露出的问题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对业务操作中的红线、高压线心存畏惧,加深学生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同时要求学生作为一个基层财务人员,必须在传承和延续基础工作规范的前提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三、对学生今后参加各类会计专业证书考试的指导作用
大多数院校把会计考证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由于师傅有过企业工作经历,又具备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以前都是久经各类会计考试沙场的老将,知道会计类考试应该什么时间报名,买什么样的复习书目,哪里卖的教材和大纲是权威的,到哪里去听课既省钱培训效果还好,怎样复习效果事半功倍等都比较熟悉,还有自己独特的考试复习的秘籍和技巧,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分享自己的复习考试心得。尤其是新入门的学生,对会计考试一无所知,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激情,如果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能结合课程内容教给学生复习技巧,能使学生对今后的考试不畏惧,增强学习的信心。师傅起到引路和提点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充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四、对认识会计工作服务理念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学习会计这门课程中,都会讲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学生在初学会计课程时,师傅可以以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职业人作为育人目标,从会计服务理念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岗位,明白今后的工作定位。现在务人员比的就是综合素质,比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工作既要让每一个服务对象认可,又要能帮助管理者或服务对象解决一些棘手的财务的问题。现代的会计不再像账房先生那样只顾埋头做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要开始思考更有价值的东西,目光放得更长远。比如,要了解公司的第一手信息,并能做到善于沟通,随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实际和预算之间出现差距,应该怎么改进;再比如将手头的工作做精、做好、做透等。如果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这些常识性的问题是无法给学生讲清楚的。
教育是一粒种子,它轻轻浅浅地埋藏在泥土之下,而后又在“润物细无声”中发芽、长大。师徒制是一种传统、有效、便捷的学习模式,是以能力养成规律为依据的教学形式。在一线工作过的教师讲课确实跟只在学校教学的教师讲的不一样,这种师资的特色使他们具备四种角色,即讲师、会计师、培训师与咨询师,他们讲课通俗易懂,案例也多,比较贴合实际,学生的职业品质可以被师傅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因此师徒制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深厚的感情。笔者希望自己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可以带领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自己今后所要为之付出和努力的事业。
参考文献:
[1]何家林.校园中现代师徒制的探索――以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5(1).
[2]黄利非.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师徒制教育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8).
[3]张福荣,章勇.高职“师徒制”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9).
现代科学基础范文6
[关键词] 现代教学技术;高中音乐;应用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对现行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实现音乐素质教育提供了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对于深化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训练,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使音乐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既使课堂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对新课程标准顺利实施的有利促进。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高中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环境,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师可以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或者是活泼的音乐,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融为一体。为提高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如在课前学生欣赏“天鹅湖”时,让学生们一边欣赏妙曼的芭蕾舞,一边聆听动听优美活泼的舞曲,这样想象、技能、音乐的完美结合,便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生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画,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为音乐课堂创设了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若教音乐仅仅让学生依赖于课本上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的学习,那只能把学生带入枯燥无味的文字怪圈中,使学生逐渐失去想象中音乐对他们心灵的启迪和感情的抒发。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鲜艳的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突出的文字说明,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利用计算机对音乐的声音进行数码采集、编辑处理,使所看的和所听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处于一种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表现音乐
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离开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其中,活动形式的趣味性是直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最大动力。所以,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清晰地了解歌曲或乐曲,是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充分地欣赏了音乐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使之极大地调动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表现歌曲的欲望。并通过对歌曲的深入理解,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
例如:在演唱“天堂”时,播放视频片段生动地展示出内蒙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风景,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学生在观赏视频并学习歌曲后,他们会准确领悟歌曲中在深悠的曲调下蕴藏着浓烈的感情,抓住歌曲表达对家乡强烈的热爱,从而掌握表达强烈感情的演唱技巧。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音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创造能力是蕴含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的。因为,无论是音乐鉴赏活动也好,音乐表演活动也好,它们都需要音乐想象力为基础。既然需要音乐想象力为基础,那么,其中也就包含着音乐创造的成分。所以在上述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就不能忽视音乐创造的启发性工作,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使他们具有上乘的表现。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启发学生做充分的想象。比如,在学生想象模仿动物时,可以展示动物的各种活动照片、视频,展示动物的各种卡通形象,播放动物在不同场合的叫声和活动的声音,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动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从而创造出优美的音乐形象。
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通过音乐感受相关文化是高中音乐课程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到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各个方面,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针对课程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网络对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帮助学生实现音乐的拓展是行之有效的一个途径。在广阔的信息技术网络中,有着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如体育,根据韵律操动作配合的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如语文,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