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形势范文1
一、国际贸易摩擦形势的新特点
当前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呈现两个新特点:(1)正在上台阶;(2)日趋激烈化。上台阶是指正在上第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关税壁垒、行政保护措施;第二个台阶是世贸组织允许各成员国采取上到新的第三个台阶,即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是一国(地区)为维护本国(地区)公民、动植物、环境安全、防欺诈、保证产品质量和贸易秩序而采取的强制性的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将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商品、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进入该国(地区)市场产生影响。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正确使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维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权益;另一种是过度使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两种目的使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使技术性贸易摩擦形势复杂化。
使用其他贸易壁垒手段也同样存在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贸易壁垒措施,就使得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化、复杂化、尖锐化。这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个总趋势、总特点。
二、国际贸易摩擦新形势
1.与我国有关的贸易摩擦的总体情况
(1)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情况
面对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贸易救济手段也成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手段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对进口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4起,保障措施调查1起。案件涉及化工、钢铁、轻工、纺织、电子五大行业的42类产品,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工行业。国内参与案件申请的企业已近200家,遍布全国25个省(市、区)。
(2)我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措施情况
根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年~2007年,中国始终是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1979年~2007年,已有30多个国家(地区)发起了700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调查近600起,反补贴调查5起,保障措施调查50余起,特保调查10余起,涉及商品4000多种。2004年,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59起“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
2.我国三分之二的机电出口产品将受到欧盟环保双指令影响
2003年2月13日,欧盟颁布了ROHS指令和WEEE指令,并于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欧盟双指令的实施将对我国三分之二的机电出口产品造成重大影响。这是国际上首批的应对欧盟两指令的行业标准。
3.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
2003年9月,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等组织提出针对中国针织布、胸衣和袍服实施保障措施的申请。2004年8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正式受理该申请。2004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启动了贸易保障条款。尽管目前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已经落幕,但类似的事件并没有终结。
4.美国将收紧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
美国商务部透露,依照近期将出台的新出口法,美国将收紧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禁运范围,同时“出口许可证”的受限范围也将从目前占全部出口的1.5%升至10%以上。
5.中欧鞋业争端
中欧成功解决纺织品贸易纠纷后的2005年6月,欧洲各地的制鞋业者举行示威,抗议自中国进口的皮鞋数量自2005年年初起激增近7倍。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向欧盟委员会建议启动针对中国鞋的“反倾销”调查。目前,欧盟延迟对中国鞋设限,主要由于中欧双方在贸易数据上存在着较大差距。
6.中美钢铁业争端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前不久向中国钢铁企业发出美国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预警。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1~4月,中国对美钢铁出口同比增长247%。在中国等7个有“倾销”嫌疑的国家中,巴西、加拿大已经受到倾销指控。美国商务部开始就中国钢材“扰乱”美国市场搜集证据。
7.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争端
以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为主的美国“337条款”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威力,2005年上半年,已有7种中国产品被立案调查,包括DVD、拖拉机、药品、汞电池、油墨打印机等。337调查耗时短、打击面广、应诉复杂、诉讼费用高(一般都在百万美元以上),单个中国企业应诉难度较大。而不应诉就视为败诉,产品将受阻于美国市场。
8.中日纺织品争端
日本在2004年制定了《应对中国纺织品特别措施》。该措施规定,以最近1年中国对日出口纺织品的数量为基数,其增长幅度不能超过7.5%,毛制品不能超过6%。一旦中国产纤维纺织品对日出口剧增,超过此幅度,就可能扰乱日本纺织品市场,日方将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数量限制。
9.反倾销应诉不断有新成果,这将增强我国企业反摩擦的信心
最近,欧盟对我国的铸铁产品,主要是井盖类铸铁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我国河北等地有5家企业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并得到零税率。另有5家企业获得了18%~37%的单独税率。涉案企业积极应诉取得了良好效果。
10.总体贸易摩擦态势仍在加剧
2005年上半年,我国遭受的贸易救济措施已经超过了2004年同期。而且总体贸易摩擦态势仍在加剧,形势更加复杂化,花样也不断翻新。贸易摩擦除了针对产品及其价格外,已经开始涉及到中国的体制和制度,最突出的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体现出贸易摩擦有深入和升级的趋势。
三、国际贸易摩擦新对策
1.战略上冷静观察,战术上积极应对
应该看到,出现贸易摩擦是必然现象。我们应当冷静观察,研究驾驭贸易争端的规律,制定我们的贸易战略。各地、各级政府贸易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组织起来,加强应对指导,培训应对技能,提高应对策略,增强应对积极性,战术上做到知己知彼,不断打胜仗,开拓新局面。中介机构把产业界、法律界、研究界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积极应对新的贸易摩擦义不容辞。
2.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中国外贸快速发展,但是粗放型的模式必然要受到中国自身的资源条件等限制,因此,必须向“效益导向型”转变,要以质取胜、以高技术取胜。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缓解贸易摩擦的治本之策。国家应当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对外贸易总体格局和出口企业加快向效益导向型转变。
3.加强商(协)会职能,加快中介组织法制建设
在应对贸易摩擦中,加强商(协)会职能,对于搞好行业自律十分重要。一是要制定商(协)会法,确立商(协)会的法律地位。二是确立商(协)会组织的进入制度。中介组织应分两类:(1)公法中介组织,企业必须加入,为义务制;(2)私法中介组织,为自愿制。由此可以全部覆盖企业面,使之全部进入中介组织,以利于加强组织和管理,还可使公法、私法中介组织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公法中介组织强化管理,可彻底消灭多年来企业间出口“竞相压价、恶性竞争、自毁长城、损人害己、损害国家利益”的顽症。
4.善用规则,主动出击
应对贸易争端不仅要在既定的规则下解决已发生的贸易争端,而且应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改进国际贸易规则。从规则上消除对我国出口不利的根源,从源头上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变后期应对为前期预防。
5.收集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制定我国应对策略
我国应建立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主要贸易国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特别是那些正在制订中的规则。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点的窗口作用,收集相关的信息,了解各成员政府、工商及经贸团体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规则,及早得到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信息,制定我国的应对策略。
6.建立相关的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机构,为国内企业提供服务
出口贸易涉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越来越多,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机构,了解和掌握世贸组织各主要成员有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出口企业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7.尽快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
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手段合法地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已经提前到了研发期。我国是一个大国,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具有人口数量基础和国际意义,要在标准制定权上“占天时、夺地利、掌握制空权”。
8.推行认证制度,整顿认证秩序
推行认证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获得国际市场信誉。要积极推行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工作。目前,我国的认证制度和机构需要整顿。认证制度与收费制度不规范,认证流于形式,受证企业质量依旧低下。此类现象越来越多,不符合国际规则,也不符合标准本身,需要认真整顿,保证认证制度的良好前景。
9.加强我国产业安全工作
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要加强对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研究,掌握新的贸易和技术标准。加强与境外同行的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扩大思路、创新方法,制定一套能够适应我国产业安全工作并可以充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和措施。
10.积极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
加强产业损害、进出口秩序预警应对工作,设立预警协调机制。贸易救济措施主管部门要指导产业、中介组织和地方主管部门对未立案的产业受损情况定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预警工作,把产业安全工作前置化。
11.做好受损产业的跟踪工作
加强对受损产业的指导和协调,要把促进受损产业恢复发展工作作为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还要注意抓住国内重点产业(如化工等产业)和重点产品的安全工作;建立跟踪机制和统计制度,把指导行业开展产业安全的工作逐步提高和深化。
12.积极引导产业建立贸易救济联盟
联盟对企业的支持主要通过信息咨询、培训、科研支持以及贸易争端中形成合力等形式维护会员和产业利益来实现。联盟多以中小企业共同组建实体联盟为主,覆盖企业多,对产业保护力度强,及时对进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措施,保护联盟企业的利益。
13.创新市场准入制度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要在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中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落后技术产业、企业退出、转优机制,防止过度重复建设。要建立一套评估指标和技术指标,促进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有前途、有需求产品的发展。限制和不支持落后产业的进入和发展。有鉴别、有目的、有区分地保护和支持受损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14.建立受损产业扶持发展基金制度
实践证明,仅靠贸易救济措施并不能完全、快速地消除损害,而且一些受到损害的幼稚产业也需要大力扶持才能继续发展。此外,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必须拥有扶持发展基金的财力支持和引导,才能实现产业的恢复发展和提高。因此,建立受损产业扶持发展基金制度是维护我国产业安全和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必要条件。
15.建立我国的贸易保护体系
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进口限制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特定产业。对高技术产业、汽车产业、重点农产品等要协调运用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加强合法保护。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保留的补贴项目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产业。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多项补贴项目,包括地方预算可以提供给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补贴,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用于扶贫的直接拨款和贷款,科研开发基金,部分基础设施基金,减免税和退税,重要能源产品补贴,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高科技企业以及贫困地区企业等所得税减免。要运用好这些规则,适当保护国内产业。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赵瑾:应对贸易摩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4,(9)
[3]王碧峰:对外贸易摩擦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9)
[4]贾海基,李春顶: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之合理性研究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7)
国际贸易形势范文2
关键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策略;中国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
1.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表现是清晰的,更加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与更加频繁的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同时,在发生贸易摩擦的同时,全球也在积极地进行有效的经济合作,在这个资源越发紧张的时代,各个国家的资源有效合理配置是地球经济发展的的必然途径。在现今阶段的中国,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深,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引领而发展迅速,但是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加工与生产能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必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调整自身贸易策略与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的贸易战争,并且在全球资源市场整合的大环境下,提升自身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2.国际间贸易竞争更加自由
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世界分散的市场逐步整合为大的市场,以国际分工为基础,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品。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全球化将会使得世界各国内部市场的竞争逐步开放,在最终整合为一个大市场的方向下,世界的贸易竞争则变得更加直接,也变得相对更加自由化。随着人类不断的工业与技术革命,科学带来高生产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的过剩,因此国际贸易则变成了各国释放产能获取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体系与国家发展模式的特点,其贸易的发展更加成熟,并且对于市场的依赖更加强烈。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市场的获得也是极为重要的,虽然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经济规模的限制,并不能够直接的参与世界竞争,但是,这些国家的贸易企业也在积极的获取市场或是间接地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已经脱离了原始的商品与货物交易的范畴,现代的国际贸易涵盖了金融、服务、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在非物质性的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将各个国家更加紧密的联合了起来,是资源在整体上更加合理的配置,对于人类来说,地球一体化的经济模式是自身发展延续的最佳模式。如图一所示,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时期,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我国的境内贸易输出数量更加巨大,我国贸易企业竞争形势严峻。
二、 我国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贸易策略
1.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
如图2所示,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货物比重之中的国家,其大部分为发达国家,并且这些货物之中大部分都是高薪技术产品的贸易,因为这些贸易是我国发展建设的必须条件,其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竞争力是薄弱的,在国际贸易之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现状。因此,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还有后经济危机时达国家迫切需要市场支持的机会下,必须积极利用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过程中的技术溢出与资本溢出效应,实现自身技术与生产加工业的大发展。只有生产出了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够客观地在国际竞争之中获取胜利。
2.扩展服务贸易空间
我国的产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发展服务贸易对于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图3所示,我国的服务贸易整体数量上处于井喷式的增长,这是由于服务服务性贸易属于第三产业,其产业的发展的条件是国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与竞争力,并且能够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所以带来了大量的服务性需求。而全球一体化在20世纪后期带来的是世界性的货物与产品,而在新世纪的初期带来的则是全球性的服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爆发之时,我国的服务性贸易的进出口额受到影响而轻微降低,但随机强势走高,这说明了,发展国际性的服务贸易能够规避风险,同时,第三产业是利润率最高的产业,因此,发展全球的服务性贸易是我国取得世界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3.建立完善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
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造成的损害和冲击,制定应对政策和措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修改,维护我国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防止一些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解释权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参与国际性与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运行与管理,利用国际组织稳定与维持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磋商与合作关系,防止一些贸易伙伴国单方面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我国国际贸易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某些削弱贸易伙伴国在国际贸易领域、某些意识形态领域的垄断解释权与使用权,防止这些国家利用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工具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企图和可能性,同时积极主动地改善我国在这些领域的不足。(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汉林,李计广.中国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有管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J]. 国际贸易. 2005(07)
[2]赵晓,柳阳.再论中国崛起之“国际经济摩擦时代”[J]. 国际经济评论. 2005(02)
[3]丁学良.中国经济再崛起的薄弱环节[J]. 国际经济评论. 2005(02)
[4]庞中英.对“中国”采取新姿态[J]. 瞭望新闻周刊. 2005(09)
[5]罗良文,阚大学.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岭回归分析法[J]. 世界经济研究. 2011(04)
[6]张立帅,朱启荣.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进展[J]. 山东经济. 2008(01)
国际贸易形势范文3
【关键词】新形势;贸易摩擦;对策
1?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
1.1中国贸易摩擦事件数量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个角落,自此之后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现阶段,全球经济处于放缓的新形势,而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源动力,通过合理地各国、各地区的劳动力和闲置资源,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部分国家却没有意识到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性,甚至对我国实施贸易限制,我国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十分严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经济持续衰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频发,已经成为经济领域内不成文的定律,我国的贸易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乘机抬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相互叠加,中国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的数量将会继续保持高位,需要政府重视。
1.2贸易摩擦的发起国
自1979年以来,中国在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众多国家、地区构建贸易合作。不过,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之间不断发生贸易摩擦。1979―1994年、1995―2001年和2002―2015为三个阶段,根据中国商务部历年的数据资料显示,1979―1994年间,和中国发生贸易冲突或者贸易摩擦的国家、地区,美国、英国、印尼、巴西、意大利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1995―2001年内,和中国发生贸易冲突或是贸易摩擦的国家、地区,经统计主要有德国、加拿大、印度、法国、巴西、美国、英国、印尼、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数量高达31个,比上一阶段整整多出13个;2002―2015年内,这一指标高达59个,比上一时间段整整高出28个。2014年,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涉案国家总计22个,而在这些国家中,美国、印度、欧盟、阿根廷、土耳其5个国家,为中外贸易冲突中最主要的国家,这5个国家、地区与中国形成贸易摩擦事件几乎占了中国全部贸易冲突事件的半壁江山。最初,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事件,但是在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初期,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未能够妥善地处理这些冲突。这在无形中促使不少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影响,而不断地对中国贸易行业施加压力,设置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商品出口,对于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形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1.3贸易摩擦涉及的商品种类
对近年来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产业依据贸易救济调查进行分类研究,近一半以上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涉及化工、轻工及机械产业。为此,从中国商务部官网上收集数据,对中国近三年来遇到贸易摩擦事件涉及的主要商品种类进行总结,2013―2015年,中国贸易摩擦事件的产品分类中,以纺织产品、机械产品、化工产品、冶金产品、造纸这五类为主。2013―2015年间,纺织产品类的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次数依次为7起、12起、14起;机械产品类的贸易摩擦事件依次发生11起、11起、13起;化工产品类的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次数依次为5起、7起、10起;造纸类的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次数依次为3起、5起、6起;冶金产品类的贸易摩擦事件依次发生5起、7起、9起。总的来说,这五类产品年贸易摩擦事件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纺织产品最为突出。综上所述,我国机电、纺织、冶金、化工、轻工这几类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是频繁遭遇贸易摩擦事件的重灾区。
2?我国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特点
2.1表现形式多样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活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随着贸易摩擦事件数量的攀升,在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初级阶段,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技术性的专利壁垒和反保障、反倾销、反补贴这四大类。正是因为存在上述贸易摩擦,极大地制约我国贸易活动的发展,此外,也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
2.2贸易摩擦涉及产品范围广
国际贸易摩擦中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有所拓宽。根据商务部的统计结果显示,从1979年开始到现阶段,我国总计有4000多种产品被其他国家发起贸易调查,所涉及行I包括纺织、机电、轻工、医疗保健、化工等,此外,高附加值产品也被纳入贸易调查案件中。尽管中国在加入WTO后,极大地加快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程,但是,大量的贸易摩擦也接踵而至,且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典型特征。根据商务部的结果显示,在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该年是我国出口产品面临贸易壁垒最为严峻的一年,在2009年里总计有126起贸易经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约为134亿。近年来,我国遭遇贸易经济调查的产品范围有所拓展,即从原有的纺织品、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拓展到高新技术产品。同时,我国农产品、机电产品受到其他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重制约。现阶段,中国经济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并且锐不可挡,而欧美各国也基于世界性和战略性的高度对待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与矛盾将日渐突出。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与外部世界出现摩擦的多发期和逐步相互适应的磨合期。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形势范文4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4结束语
国际贸易形势范文5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
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国际贸易形势范文6
【关键词】国际经贸 发展趋势 对策
随着通讯领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化的新趋势,国际贸易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的热门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目的就是为了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获得份额。国际经济与贸易不仅仅促进了跨区域的经济交流,还极大的推动了科技的创新。深刻了解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企业在今后的全球经济中占据一定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地位
(一)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
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经济的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多样化的模式,从以往单一的体制逐渐转向多元化,从国内经济逐渐发展为全球化经济,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产生的利润是直接贡献给经济发展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为国家带来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能够极大的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并且让两国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激发国际竞争意识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也随之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全世界经济市场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全球化市场,从而也导致了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个企业想要在贸易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在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竞争意识的提高。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涌入世界市场,为了生存发展的企业不得不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这也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通过企业自身战略的调整,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和把控,利用最先进的经济贸易知识能够帮助企业最大程度的争夺市场份额。同时,我国企业为了能够尽快进入国际市场,还相应地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技术。如此的国际贸易竞争,带来的是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竞争意识提高。
二、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在同时也使得国际市场更加复杂化。随着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逐渐打破,整个世界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全球经济贸易市场。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也逐渐向自由化方面发展。国际经济业务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不再是原来的货物交换,更多的还有金融、服务以及投资的经济活动。由此可见,国际经济贸易的新趋势在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以及贸易的自由化程度提高。
(二)电子商务的崛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了近些年来国际经济贸易的新平台,这是一个崭新的贸易模式,极大的改变了现阶段国际经济贸易的模式。经不完全统计,如果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经济贸易业务都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那么每年将会多创造出10亿美元的利润。电子商务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产物。
(三)跨国企业的迅速崛起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跨国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更多的企业选择拓宽海外市场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跨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时间是在上世o九十年代,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兴起,WTO组织的成立,跨国企业的贸易总额占据了全世界的1/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势必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跨国企业的行列。
三、针在国际经新趋势下的发展建议
(一)重视培养人才
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在国际市场背景下的经济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一个企业想要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地位,就必须争取到足够多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与其说经济竞争是企业间的竞争,不如说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所以我国的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全面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改变管理制度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一个企业管理模式的好坏,也是该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强弱的表现。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市场分析,提出一套先进全面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三)树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彰显企业软实力的最直接表现,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显著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核心,也是企业竞争软实力的构成,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向外输出了大量企业,但是其中绝大部分企业都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我国企业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自身的文化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任佳,何丽萍.浅论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 商场现代化, 2014,(16).
[2]王迎,孙露璐.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 经贸实践, 2016,(16).
[3]崔红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 江苏商论, 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