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体系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1

运输市场在我国市场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市场体系的基础,是提高整个市场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运输市场具有重大意义。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环境,针对运输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国内运输市场发展策略的问题,本文以公路运输市场为代表,探讨了发展运输市场的对策和策略。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引言部分叙述了运输市场的基本概念。正文又包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研究公路运输市场发展策略的重要性,公路运输市场现状及问题,以及发展公路运输市场的六方面的策略。在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强调运输市场发展问题,实质上是提高运输市场素质的问题。我们要注重市场素质的培育,提高市场水平。

【关键词】:运输市场; 公路运输市场; 发展策略

目 录

引 言 ……………………………………………………………1

一、研究公路运输市场发展策略的重要性…………………………1

二、公路运输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三、公路运输市场发展策略…………………………………………5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略

(六)…………略

结 语………………………………………………………………13

参考资料……………………………………………………………14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商业模式 市场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前 言

随着清洁能源事业的蓬勃发展,新奥面对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竞争日趋加剧,客户需求也不断多样化,管理层深刻意识到要让战略深入实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完善现行市场体系,且体系要符合战略落地与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需求,而优秀企业的领先实践证明绩效管理是完善市场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通过强化市场与客户导向完善现有战略管理机制也是现实需求。基于此,新奥于2010年携手IBM启动市场体系建设项目,提出市场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这一新概念,这是新奥战略绩效管理的又一次创新。如何理解和构建市场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如何前瞻性地洞察、快速传导和响应客户需求,新奥正在积极探索,并不断取得成果。

一、新奥现行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概述

    2006年,新奥集团携手博意门咨询公司开展了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成功引入平衡计分卡,基于对平衡计分卡原理的深刻理解,新奥将其与原有的绩效体系融合,建立了特色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了从战略到绩效、从组织到个人的两个完整循环,保证了战略的快速传导和有效执行。

    1.融合原有绩效体系与平衡计分卡,搭建从战略到绩效的循环。

引入平衡计分卡前,新奥建立了一些体系,如战略编制、战略年会等,还有三一计划、绩效检讨、绩效考核,但这些过程缺少一条从上到下的贯通主线。引入半年后,新奥实现原有绩效体系与平衡计分卡体系的无缝对接,相互取长补短,通过战略图、计分卡清晰地描述战略,借助图卡实现了各层面内部及相互间的顺畅沟通;同时,衡量指标、行动方案实现了对战略实施的衡量及价值创造过程,从而形成从战略到绩效的完整循环:

①战略制定或更新阶段,即战略的沟通,明确战略路径;

②战略目标传导与分解,把集团战略沟通和传导到每一个层级予以落实;

③制定工作计划阶段,明确各层级的资源配置,包括年度计划预算和实施计划,并一直落实到季度和月份;

④执行过程监控与沟通阶段,该环节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战略回顾会,把战略图、衡量指标和行动方案当季度的完成情况用红绿灯显示出来,团队通过会议共同研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二是绩效考评与激励,红绿灯不作为考核,考核重在对衡量指标完成与行动方案里程碑达成情况予以评价。

2.创新性地开发应用个人平衡计分卡,实现从组织到个人的循环。

把组织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企业、部门后,尚未实现目标到人,以此为起点,新奥根据岗位职责和战略的要求,将战略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并将人的能力和职业发展与此配套,为此,新奥组织开发个人的三年战略图,并通过一年计分卡、绩效考核表和工作执行表落实到季度和月度工作计划,落实后开展执行回顾,包括考评和沟通两环节,重在绩效沟通。该循环与组织的战略循环过程一样,从目标的分解计划到执行的沟通,不同在于增加了考评的激励。

此外,新奥配套建立了包括整个流程、制度的保障、IT的保障和组织的保障,有效地支撑了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落地。

二、新奥现有战略绩效体系优化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支撑关系来看,为达成财务层面战略目标,首先落实到客户层面,客户层面包括客户满意度、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等目标,从支撑关系的角度,市场和客户应作为非常重要的环节看待,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诸多不足:

1.客户层面战略目标未能有效分解。

因新奥的主业是城市燃气,属垄断性经营,对客户层面的战略目标重视不够,对“提升客户满意度”目标的分解未真正落实到目标客户及客户需求的分析上;系统的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尚未建立,对“扩大市场份额”的分解未针对目标市场优化产品与服务组合。

2.战略规划与市场调研脱节。

战略规划未以系统的市场调研及市场研究作为基础,而更多地是从愿景、发展目标出发,三一计划制定前缺乏根据战略规划而进行的深入市场规划。

3.战略执行缺乏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分析与响应。

战略执行环节,战略回顾对客户层面的分析不足,缺少对前一时期客户需求响应情况、客户现实及潜在需求的系统分析,导致难以及时优化市场策略,提升响应速度。

4.绩效考核合理性有待提升。

绩效考核重财务类指标,轻管理类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占有较高的考核权重,而客户服务、品牌美誉度、员工能力等软性指标尚未落地,缺乏统一、权威、公正的测评数据,导致缺乏科学的测评与分析方法,考核流于形式。

5.战略执行过程监控不能及时纠偏。

因战略回顾是以季度为周期,战略执行监控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客户需求响应不到位的偏差,导致客户轻则抱怨、投诉,重则悄然流失,从而对市场占有率提升和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为解决现存问题,必须强调和落实市场导向、客户为中心,战略绩效管理的再一次优化就是实现与市场体系的无缝对接,战略绩效管理以市场为目标和基础。

三、市场与战略绩效体系建设策略

新奥要建立符合清洁能源战略落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市场体系,要从观念、意识改变、管理机制构建等多个角度出发,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具体策略如下:

1.强化市场服务意识。

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外部环境的变化推动新奥清洁能源业务正经历着从单一产品销售到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从资源依赖向能力驱动的转型。有鉴于此,新奥必须强化市场和服务意识,洞察、引导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真正把客户为尊理念落实到市场运作的每一个环节,提供超值服务,把品牌行为转化成客户体验,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2.构建市场绩效机制。

    提升市场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前瞻性地洞察客户需求,高效地传递客户需求至相应的组织、个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践证明,从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出发, 必须形成各事业单元自主运转且相互有效协同的机制,高效协同机制的建立包括文化、市场和绩效三种机制,其中绩效机制是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为此,要建立以市场为主线的战略绩效机制,即市场绩效机制。

    3.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通过对市场体系现状全面调研分析,并根据战略落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要求,新奥需重新规划客户覆盖、市场通路,形成规范的销售方法,统一市场管理语言,并重点推进、分步实施体系变革。同时,根据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的需求,找差距,采取有力措施,快速提升销售业务与市场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客户满意度。据研究,市场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营销、销售、服务三大功能以及策略与计划、管理与流程、组织与人员、工具与技术四大要素。

 

四、市场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想

市场与战略绩效体系(Market-led Strategic Performance System)融市场体系与战略绩效体系为一体,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追求,以绩效为手段,以市场为目标而创新的管理机制。其意义在于把企业一切经营、职能活动归根于企业的本源,即顺应市场变化,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推进战略落地与商业模式创新。由此,市场与战略绩效管理机制将成为具有新奥特色、富于创新的管理机制,市场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导向:以市场落实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战略落地及战略优化与变革;

2.客户为尊:主动洞察、引导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主张,构建客户中心型组织,快速传导和响应客户需求;

3.战略索引:战略管理与市场运营无缝对接,战略目标分解、衡量指标的设定、行动方案的确定一切以市场为依据;

4.绩效驱动:让客户考核绩效,把考核权交给客户,以绩效为手段,以市场为目标,推进市场协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5.过程监控:通过营销业务督导保证市场体系的有序运作与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通过市场信息系统监控客户服务流程;

6.信息支撑:建立市场信息系统,客户服务流程一目了然,构建信息渠道,快速传导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7.能力保障:通过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传导,明确市场对组织能力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提升员工能力。

总之,市场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主要内容是市场与战略绩效主线优化,市场活动与战略绩效管理活动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魏秀忠、、张孟怀,试析平衡计分卡在新奥集团的具体运用——从战略到绩效的完整循环,中国总会计师,2009年6期;

[2]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广东经济出版社;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3

据记者观察,参会人士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期盼。中金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陆步青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创业板的推出,无疑会影响A 股市场,并产生相应的投资机会。激活市场热情,对主板也会有一个促进作用。

创业板催生创投行情

1月7日,A 股市场受证券期货监管会议召开、进出口数据连续两个月萎缩消息的影响,早盘沪深两市指数双双低开。不过随后在2008年12 月底M2 增速强劲反弹,暗示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显现消息的影响下,金融股领涨,带领沪深股指震荡拉升。中小板块个股回调后,跟随大盘上攻,整体涨幅略高于大盘。

记者了解到,创业板开创初期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再加上静态估值偏高,机构投资者大多会在创业板初期持观望态度。香港创业板推出时,融资额远逊于主板,成交金额不到主板的1%。

中海基金王知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衰退不会很快结束,因此,随着财务报表披露季节的到来,宏观经济数据、企业盈利数据将逐一公布,市场的动荡恐难避免,股指的波动幅度也将有所加剧。而政策利好对于证券市场的刺激作用将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效应递减现象,除非有进一步超出市场预期的利好出台。

“这次证券期货监管会议,创业板成为会议热点,可以预期创投概念股(参股创业投资公司的上市公司)将成为近期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投资主题。创业投资指通过向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与增值服务,使其迅速的做大做强,而创投资金则通过多种有效的退出模式,实现资本增值,给投资人带来丰厚回报。” 德同投资经理许谦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江南证券研究员王鹏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创业板的推出一方面会使活跃资金流向创业板,因为创业板具有小市值、高换手率的特征。日本创业板推出时月换手率高达25%,是主板的5 倍之多。创业板公司对于私募和个人投资者等高风险偏好的资金更有吸引力,而这部分资金往往也是垃圾股行情的主力。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带来壳资源贬值。创业板的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及中小板,中小企业通过IPO 直接融资更加便捷,不用再通过资产置换等借壳上市的途径。ST 股、绩差垃圾股的壳资源价值大大削弱,退市风险增加,重组预期减小,也就失去其主要的炒作价值。

王鹏还认为,创业板利于主板的“创投概念”股。创投概念股是指主板市场中涉足风险创业投资的公司,他们通过先期的风险投资,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了那些可能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权,一旦后者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就将给参与投资的各方带来绝对的收益。

“加速”创新与成长

“日前,在中小盘成长股活跃的同时,大蓝筹则因为‘成长性’预期不明确,而被冷落。大蓝筹遭遇内忧外患,国内宏观调控阴影仍在,通胀势头不止,货币政策从紧;而海外,美国经济衰退的压力加剧。虽然大蓝筹股价面临着被恐慌式‘错杀’,估值优势已现,然而大行情尚须等待经济预期明朗、业绩超预期等“催化剂”出现。这样,创业板推出对A股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王鹏对记者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创业板的推出将为大量的风险投资提供资金退出渠道,并为A股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投资品种。

记者了解到,创业板推出将使创投投资资本退出渠道的日益顺畅,创司通过先期投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公司股权,做大做强后,一旦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则将给参与的投资方带来巨大的收益。目前我国创司投资能力参差不齐,业绩相差悬殊,暂时只能从创司的过往投资业绩来推断其未来的孵化能力。

许谦对记者表示,加快推出创业板,积极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力争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完善制度体系与配套规则,争取在尽快推出创业板。由于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在多种利益格局制约下,无法发挥创业板市场制度功能,蕴含着一定制度风险,且附属于主板市场框架的运行模式增加了其延伸主板市场制度缺陷的可能性。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金融支持体系;金融创新

创新型城市是指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聚集和配置各种创新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创新型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在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金融、信息、管理等为代表的现代知识产业在发达城市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发达国家城市经济中最主要的产业形式,提供知识和信息的服务经济逐渐取代工业经济,以知识、技术和服务创新的创新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创新型城市金融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

具体地包括:第一,政府的支持。政府的资金支持是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融资手段。第二,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有利于城市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 从而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金融环境。第三,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体系是重中之重。第四,金融服务配套体系。金融能否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有赖于金融服务配套体系是否跟得上。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金融支持体系的功能

健全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体现在:第一,金融具有融资功能。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高科技企业的建立和生存,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现代金融的使命就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自主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第二,金融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由于创新的不确定性,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业可以为其提供风险投资、私募、信贷、股权融资等不同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以分散和转移风险。第三,金融具有资源优化功能。金融通过整合社会的资金,引导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的举措

(一)完善政府金融支持平台,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支持平台作用,围绕城市建设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金融服务,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第一,加大政府科研扶持资金的投入,简化政府资助资金申请审批手续,从而进一步发挥财政拨款的科技三项经费对科研项目的支持作用以及对企业自筹资金的引导作用。第二,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自有资本金少、经营风险较大、信用度不高,并且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抵债质押物,在一般信贷市场上较难获得贷款,这就需要通过政府金融支持平台,采取提供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

(二)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高效的风险投资体系。

高科技企业在起步初期的经营风险较大,依靠传统的银行信贷资金来满足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可能性不大。可是,以市场化力量为主的风险投资力量则可以满足这些融资需求。当然作为政府也要为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显示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培育市场化的高效的风险投资体系的重要性。

(三)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

在高科技企业成熟起来,风险投资退出以后,高科技企业就要考虑后续融资的问题了。而在这个阶段,高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只能主要借助资本市场来募集。对于满足上市要求的高科技企业可以利用证券交易市场来达到风险资本退出和进行后续融资的目的。对于还没有上市却需要进行股权转让和股本扩大的高科技企业,可以利用产权交易市场为其服务。例如,纳斯达克市场为硅谷的高科技企业提供后续融资;我国的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块,为推动创业板市场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

(四)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加强金融创新产品开发,有利于创新型城市建设。例如,对某些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高科技企业可以多家联合捆绑在一起,共同发行“高科技企业债券”。再如,推行城市基础设施企业股票融资试点。股票融资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产权变革,一定程度上消除政企不分和行政垄断带来的弊端,有利于改进公司治理情况,促使城市基础设施企业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

(五)加强传统银行信贷体系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

一般情况下,大型高科技企业可以较为便利地从传统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但是,由于高科技投资项目的风险较大,这些高科技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所付出的代价也较高。而且,一旦项目失败,银行和企业都会面临巨额亏损,会损害双方对于高科技投资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不利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针对这些情况,应当加强传统银行信贷体系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首先,为了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政府可以尝试实施高科技贷款贴息制度。其次,为了补偿银行因贷款高科技项目而可能形成的损失,可以建立银行贷款投资高科技项目损失补偿机制。再次,在大力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担保公司的同时,建立政府担保机制,为高科技公司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增强企业信用评级,提高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最后,借鉴硅谷经验,传统商业银行给高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信贷,而部分信贷资产可以转化为高科技企业的股权,这样的话,商业银行成为了高科技企业的股东,使得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和所获得的收益相互匹配,以此增加传统银行对于高科技投资的积极性。

(六)充分利用民间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既可以拓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又可以为民间资金拓宽增值空间。例如,在遵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还可以发展设立金融中介机构,发挥民间资金的金融服务功能。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理论体系

体育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共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体育用品制造业和销售业等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居民体育消费会全方位促进体育产业向深层次发展;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会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并逐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一、相关概念理性探析

1.体育产业与体育经济的概念及其关系。体育产业不仅是指和体育运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等生产、销售业,而且还包括了体育表演、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经营、体育情报信息等行业。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实现体育的自身价值和意义而进行开发、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内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体育产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体育经纪人的管理制度;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确立和体育市场秩序等都有待规范和完善。但是,体育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除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体育活动领域的基本属性。

2.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概念及其关系。“事业”一般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那么事业的构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人、财、物构成的专业实体作为依托和稳定可靠的行为主体。二是这一主体为了发展而开展持续性的大规模的专业活动。

体育产业是现阶段我国体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工作和业务之一。根据体育产业的本质属性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的“本体产业”。例如,各类体育竞赛、各类体育健身活动、运动训练、体育休闲娱乐业、体育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和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等。只要具备了体育市场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内容,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称之为“体育本体产业”。二是“相关产业”,也就是与体育和体育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体育场馆、体育服装、一部分体育装备等。最后一个是体育派生出的“体育派生产业”。这些产业以体育的存在为生存的根基,假若没有了体育运动,他们也就失去了价值。例如,各类体育器材、体育运动装备、体育报刊,还有就是以体育业为特色而派生出的地方体育旅游等等。体育产业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丰富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运动本身的进步,体育产业所包含的内容也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变化。

3.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初探。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大有成为支柱产业之势。我国尽管没有体育产业产值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群众对健身娱乐、竞技观赏和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愈来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法人纷纷投资体育产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时,体育产业是一个上游产业,它既能带动和促进第二产业中的一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一部分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整个国民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改善都有一定作用。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体育产业结构就出现了种种的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呈现出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发展不平衡,彼此间的关联还很少,表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重复投资严重,地区项目布局雷同。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成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专家的首要问题。

二、结论和建议

1.研究的视角应放眼于经济学科。把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所有的体育经济活动、现象、问题作为整个体育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发生过作用,并且还将进一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一种特定社会存在,纳入到经济学科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视野中来进行研究。这样不仅是对体育产业问题研究更深入、更全面,而且从学科理论研究出发,可以将其列入经济学范畴,利用体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现象来揭示、阐释经济学规律和完善体育经济学教材体系。

2.推进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打破体育市场的地区性、封闭性,建立一个全国有机统一的、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创造体育产业运行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目前,体育市场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尽快建立健全各类市场。首先,体育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和人才市场是体育产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体育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离开三大市场,体育经济活动就无法存在。它们应当是体育市场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体育技术市场、体育器材市场、体育信息市场、体育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和体育产权市场则是形成上述三大体育市场的服务保证,也应及时配套。

3.加强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培养。人才问题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一个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建立起一条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体育产业日益增长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落后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将成为影响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应将体育产业教育纳入国家国民教育序列,在相关的大专院校,设置体育产业专业,开设体育产业课程。强化对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体育产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积极扩大和增进体育产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梁晓龙: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北京体育大学网站

[2]鲍明晓:体育产业.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3]彭永善:南昌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若干问题思考[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5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6

报刊需要在市场体系中建立版面设计框架的基本依据是报纸具有商品属性。广告版面中的商业信息和报刊的二次发行表明报纸同市场上流通的商品一样,要在市场体系中参与与其他同类商品或不同类商品的较量,要在对比和竞争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优势,并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经济效益是报刊完成当前市场发行份额和进行下一轮改革的物质基础,也是根本所在。无论何时何地,经济实力对报刊的限制性作用决定了报刊的版面编辑不能脱离市场经济的整体氛围而闭门造车。市场化因素对报刊版面编排与设计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内容上,即表现为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明确认识、对商品价值的清晰定位和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正确把握,这几个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割裂开来,反映在形式上,就是要对版面形式做全局考虑,对每个版面所涵盖的标题、正文、线条和留白做艺术化加工,通过报刊信息呈现的方式来增强信息本身的溢价能力,提高其在传媒市场中同其他传播介质的竞争实力。这是传媒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报刊设计要以读者为重,体现市场营销观念

从产品销售的角度看,报刊直接面向的是读者,读者面的宽窄程度决定了报刊覆盖面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报刊的生存状况。在营销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报刊的营销方式如何跟上潮流的发展,继续保持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现代传媒讨论的重要话题。关于报刊的市场生存之道,“以读者为重”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做好读者工作成为包括图书馆、杂志社、广播电视台和网络在内的各类传媒的发展选择,以此为抓手,取得市场营销的关键性突破,对报社和杂志社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这就要求报刊编辑创造和设计出方便读者阅读,能增强读者审美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版面,让读者从信息阅读中获得更好的情绪体验。

三、报刊版面设计中美学元素对市场化趋势的迎合

报刊的文化属性要求其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更新必须遵循文化产品的创作规律,叙事角度要与人们的接受习惯保持高度一致,信息的编辑风格与时下人们的信息阅读行为和阅读心理相吻合,观点的提出必须建立在“褒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基调之上。文化属性对报刊的总体要求体现在文化产品在基本路线设计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上,其中,审美元素的运用和美学价值的发挥是报刊版面设计与创新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是增加读者阅读的需要,更是报刊等特殊文化产品走向市场、迎接挑战的必然要求。市场化要求的着眼点是报刊的商品属性,作为一种承载着无形知识的特殊商品,报刊需要在传媒市场中通过内容和版面设计创新,在与其他平面媒体或者网络新媒体等的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为此,报刊视觉效果的凸显和优化是报社、期刊社和杂志社必然会考虑并运用的发展策略。报刊的美术编辑必须根据读者的社会审美意识、视觉心理需求以及文化市场趋向,设计出具有现代审美意识、掌握市场经济运畴规律、富于创新意味和与时俱进的作品。报刊设计中美学视角的呈现、美学元素的渗透和美学价值的彰显,无形中拓宽了报刊的市场升值空间,是一种占领读者市场的无形手段,体现了商品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报刊的初次设计到二次销售,均要灵活运用创意设计的各种手段,将读者的审美要求囊括其中。对报刊由外到内的高级包装,要以市场需求、市场空间、读者消费心理、社会时尚、审美情趣等的研究为前提。过去那种罔顾市场规律和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已经显示出了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特点。

四、视觉效果是彰显报刊设计中的美学价值的重要砝码

结合研究实际,对报刊设计的探讨总是围绕着媒介产品、信息传播介质、文化产品和商品这几个角度来展开的。随着传媒政策和社会环境的转变,对报刊媒介属性及其相关属性的讨论逐渐淡去,而是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报刊的商品属性及市场化发展路径的研究上。报刊类平面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提高知名度、抢占读者市场和扩大销售份额的问题,随着同类竞争者的增多,这些问题逐渐演变为难题。发展至今,国内的大多数报刊采用的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在这种主导模式之下,其自身的商品属性愈加明显,报刊编辑成本的降低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报刊像日常用品一样进入寻常百姓家。报刊普及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变革手段的出现,以报刊版面为核心的设计工作便是报刊惯用的方式,也是最能在短时间内彰显报刊内涵与品位的方式。说到底,报刊版面编辑程式的改变与创新是出于对读者“情感满足”需求的考虑。在一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只有满足更加高级的需求,才能赢得更加广泛的读者群体的青睐。视觉化效果的重塑,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美术编排上的优化升级,能彰显报纸、期刊更加丰富的美学价值,发挥文化产品更加强大的美学功能,进一步巩固报刊在传媒格局中的地位,为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报刊的视觉效果的营造,不同于非主流文化产品与艺术的个性化打造,报刊在视觉效果的设计上不应有过多的功利目的,而是要以关乎读者切身利益的社会效益为重。在认识到视觉效果是彰显报刊设计中美学价值的重要砝码的同时,要正确把握报刊视觉效果设计的度,只有张弛有度,方能制作出读者爱读、易读、乐读的报纸和杂志。

五、现代意识和现代技术手段对报刊审美价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