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范文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借助技术的约束,可以实现更加有效的使用体验感。而借助NFC创意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移动支付的实际效果,从而能够提升技术层面带来的方便和便捷。
【关键词】移动支付 NFC技术 创意技术
随着近期,Apple Pay进入我国,逐渐引起移动支付的使用浪潮,而有更多相关技术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Samsung Pay进行公测;小米了新款小米5,再度支持NFC支付,根据相关市场调查显示,经过5年的发展之后,具备NFC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2亿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由此带来的实际效果也逐渐呈现出更多实际效果,这都必然带来更多的市场契机,从而为NFC技术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前景和空间。
1 移动支付发展历程
进入到21世纪,移动网络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让移动支付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始终停滞不前。而我国接触移动支付时间较早,但也与世界各国一样,发展时常是不温不火的状态,从其发展历程看,主要是因为:
1.1 缺少应用基础
要实现点对点支付,需要借助两个终端:具有移动终端微型移动终端以及具备移动支付技术的商家终端。
1.2 技术标准缺乏一致性
从实际情况看,商家个人为站意识强烈,采用的移动支付技术殊途同归,直接导致出现更多的限制和制约性。
1.3 消费者移动支付观念尚未形成
2010年之前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覆盖基础稍弱,限制了用户使用近场支付的思维。
2 NFC支付市场启动条件具备,未来两年或迎来爆发期
目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在终端以及合作框架内进行,按照市场需求情况进行整体布局和安排,从而为NFC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2.1 手机终端输入NFC技术,为手机提档升级做好准备
在国际上享有更多声誉的手机厂商,都在着力将NFC技术在其中进行广为使用,为NFC技术的普及铺垫更为有效的渠道。
根据官方数据表明,仅在2012年,搭乘NFC技术的手机出货量就超过1.2亿台,而这样的数据到了2015年已经翻了一番,这样的速度已经可以看出目前NFC技术的使用,将在未来得到有效的持续。
2013年国内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是3.5亿部,到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9亿部。虽然目前看,国内手机生产商搭乘NFC功能的产品依然较少,但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增长,将为NFC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地契机。
随着NFC功能正在逐渐适应着手机市场的高端化需求,逐渐在手机上成为常见配置,但目前看,苹果手机还尚未与之交织。随着NFC技术的普遍施用,在未来的3-5年中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将得到显著提升,在2020年左右,搭乘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将达到60以上。
2.2 POS终端基础:共享金融IC卡“闪付”POS机
NFC支付能够与金融IC的“闪付”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借助金融IC卡的“闪付”功能,在POS机上实现更为全面的体现,这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得到显著应用,并且在未来几年间得到显著释放。随着银联系统的外放,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目前已经完成30%左右非终端系统的改造升级,而在未来的3-5年间,这样的比例将增加到70%以上,借助NFC技术打造的“闪付”终端将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快速便捷的服务。
2.3 技术标准统一,银行和运营商共同推动
移动支付的发展以及突破了互联网自身的发展定位,更是促进了互联行业与金融行业的一次有机融合,逐渐为二者寻找到更加有效地结合点和利益发展点。借助NFC技术的处理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运营商、银联终端销售商以及银行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发展良机,为市场定位提供更多有益地帮助和支持。无论是线上操作,还是线下营销,都是基于市场、基于用户和消费者的出发点而进行的,因此,移动支付都成为产业链各方整体发展的战略性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移动客户端、SIM卡、移动终端、接受环境、金融应用逐渐对NFC技术的关注度提升,借助互联技术与金融技术的融合发展,有效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将成为银行业务布局的新起点。从银行自身发展而言,借助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支付环节的工作效率,更能为衍生业务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3 结论
随着支持“闪付”终端POS机的逐步布局,动支付市场已经进入启动的前夕,随着金融IC卡在硬件和银行后台改造完成升级后,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占有率,有助于NFC技术的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姚钢.NFC技术将经由Android平台走向普及[J].电子设计技术,2012(03).
[2]刘浩.基于NFC技术的近场通信应用探索[J].中国无线电,2014(12).
[3]刘岩,董雪莲,傅坚.基于USB Key技术的手机支付应用方案与市场前景分析[J].电信技术,2016(07).
作者简介
郑秀莲(1985-),女,江苏省姜堰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三维动画。
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范文2
关键词: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环境特点;难点分析;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TN929.5
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步拓展和手机销售量的大增,如今手机已经向着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纵向发展,逐渐开始涵盖了公交卡、预付卡、银行卡、社保卡等多方面的功能。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移动金融服务的一项内容,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的日益普遍极大的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虽然,目前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尝试接受移动支付业务,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处于停滞状态,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1 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环境特点和优势
在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与传统的银行服务相比,移动支付在有效保证提供可靠、可持续的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能够帮助银行降低多网点的建立成本以及小额交易的护理成本,使居住在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农村人群接受金融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手机功能的增多,手机支付点对点的交易形式与网络支付相比其安全性有所提高。再加上,手机支付不用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有手机就可以享受移动支付业务,这为不少在外打工的农民缴纳家中的水电费等各种费用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推广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移动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环境来说,在政策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实力以及消费水平等都与城市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金融服务机构更是处于严重匮乏的状态,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支付体系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1]。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银行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渠道更为广阔和畅通;在经济方面,随着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也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城乡差距也在逐步的缩小,农村地区人群中手机的使用也基本得到普及,这就为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 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推广的难点分析
2.1 移动支付业务的使用成本制约了该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
移动支付业务虽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但是移动运营商通常都会在其使用调价中附加部分其他业务条件,比如手机品牌绑定或者手机卡使用套餐等,一般来说,客户只要开通移动支付业务,只要没有注销该业务,无论是否使用,都会产生每个月1~6元不等的服务费,这种推广方式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使用成本的增加[2]。另一方面容易使用户产生抵触心理。当然,目前也有部分银行支持免费开通移动支付业务,比如交通银行,但是该银行在农村地区还没有开设分支机构,因此,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工作前途堪忧。
2.2 农村地区人群消费习惯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
农村地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其发展也比城市来说要落后的多。农村地区的居民更习惯于现金消费,银行卡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也只是用于现金的存取以及转账等业务的办理,他们对于移动支付业务并不了解,他们不知道这种业务具体的操作流程是什么,怎么去进行支付和结算,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利用它的便捷性[3]。这种知识上的无知和思想上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另外,现在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大部分都是在对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进行大量的宣传,而忽略了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和发展。
2.3 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方式制约了该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
就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来说,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是通过WAP、BREW、SMS以及STK等途径实现的。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WAP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方式,大多数商业银行通过它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移动支付业务。除了这些银行以外,还有一小部分银行采用的是其他实现方式,往往由于实现方式的繁琐而使成本提高。比如工商银行采用的是STK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就要求客户将手机的SIM卡更换成STK卡(此种卡具有指定银行业务程序),STK卡不仅通用性比较差,其换卡的成本也很高,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4]。
3 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业务的意见和建议
3.1 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先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通过之前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移动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是非常具有先天市场条件的,它能够在保证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突破金融服务增加银行建设点和增加移动运营商运作成本的发展瓶颈。再加上,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已经初具规模,手机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90%以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发展出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商业模式,使移动支付业务能够得到长远健康的发展[5]。
3.2 加大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基本知识以及优势的宣传,转变农村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加强移动支付业务的宣传工作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是政府部门要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的支付观念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官方媒介将该业务介绍给他们,以增强业务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运营商以及其他与移动支付业务链相关的企业,如银行等,也应该将用户的需求与一共支付技术的特点有效的联系起来,将移动支付业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作为重点宣传内容,并向他们讲解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以及操作程序,使广大用户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舒心、放心,同时扩大宣传范围。
3.3 加强移动支付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统一移动支付的标准和规范
人民银行作为金通服务监督和管理工作的主体,应该在维护金融稳定和确保金融安全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人民银行要负责各项技术参数和标准的制定,减少不统一的支付标准为移动支付业务带来的风险,进而提高产业的总体效率。同时人民银行还要采取与证券交易相类似的监管要求以保证银行专户存放和定向流动[6]。另外,要积极探索移动支付保险机构建立的可行性,对利用新型支付工具犯罪的行为采取合理的防范和严厉的打击。
4 总结语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要想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需要通过政府部门以及移动运营商、银行等各方面的参与和合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克服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各种难题,使移动支付业务逐步成为农村地区现代金融服务和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超毅.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5):74-76.
[2]贺学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基于ING与中国某银行的比较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48-50.
[3]中国民生银行课题组.移动支付的挑战与银行的对策[J].中国金融,2011(04):32-33.
[4]李琪.电子商务交易中新移动支付模式案例分析——以某移动公司为例进行移动支付模式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8):109-111.
[5]杨琳.基于13.56MHz贴片不换SIM卡并关联运营商近场支付方案[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10-12.
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范文3
关键词:云闪付;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37
1移动支付方式概述
移动支付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将用户手机SIM卡与用户本人的资金账户(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手机与收款设备之间的通信或感应完成支付。现在,我国主流移动支付方式有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以及“云闪付”等。
2“云闪付”概述
2.1“云闪付”的定义
“云闪付”是中国银联推出的,以智能手机为基础,基于NFC(近场通讯)、HCE(基于主卡的卡模拟)、TSM(可信服务管理)和Token(令牌)等技术,在银行客户端内模拟一张实体银行卡,让手机替换银行卡直接在非接触POS机进行消费的一种支付创新方式。
2.2“云闪付”的支付方式
在使用“云闪付”结账支付前,用户只需拥有一部支持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在手机银行APP中开通“云闪付”功能或将银联卡绑定自己的手机支付功能后,即可使用“云闪付”消费。使用“云闪付”支付时,用户在按亮手机屏幕后,把手机放在带闪付功能的POS机前就能成功支付,无需联网或者打开相关APP。
以使用Apple Pay支付为例,收银员在POS机上输入支付信息后,消费者只需把手机放近POS机,再按住手机HOME键指纹支付,听到提示音后即支付成功。
3支付宝概述
3.1“支付宝”的定义
支付宝是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巨头之一。除提供便捷的支付、转账、收款等基础功能外,还能快速完成各类还款、充话费、缴水电煤费等,是一个集支付、理财、便民服务、公益为一体的开放平台。
3.2“支付宝”的支付方式
(1)在手机联网状态下使用支付宝,注册登录支付宝账号。
(2)支付宝首页有两个图标,一个是“付款码”,一个是“扫一扫”。使用“付款码”结账时,顾客需向收银员出示付款码,收银员用扫码枪扫一下付款码即可。使用“扫一扫”结账时,顾客通过手机扫描收款方的二维码即可。
4“云闪付”与支付宝之争
在“云闪付”未推出前,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扫码派”早已占领移动支付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显示,扫码支付已占据移动支付市场90%以上的份额,近乎形成垄断。那么,扫码支付和云闪付究竟有何不同?消费者对云闪付与支付宝的选择又是什么样的呢?
4.1“云闪付”与支付宝的比较
4.2“云闪付”与支付宝的使用情况
为了比较“云闪付”与支付宝的使用情况,本人设置了调查问卷,在日常移动支付中,以多选的形式调查用户使用的移动支付工具,从343份有效问卷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97.38%的人在日常移动支付中选择支付宝,只有13.99%的人使用“云闪付”。在使用过“云闪付”的用户中,93%的使用者更喜欢支付宝支付。
在谈及为何使用该种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中,8805%的人选择该种移动支付是因为方便快捷,功能服务齐全,50.44%的人是因为习惯,不了解其他支付方式,46.06%的人是因为该种移动支付方式线下商户多,其他的原因则占较少比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种移动支付方式想要进入市场,首先是要方便快捷,这就要在支付过程中减少相应手续,扩大自身的适用范围。第二点,支付宝较先进入市场,人们已经习惯了其程序和使用过程,这使其他支付方式难以有一席之地,“云闪付”想要发展,必须想出更好、更适合消费者并更能让消费者习惯的使用方法和支付方式。“云闪付”还需与更多的商家合作,吸引更多消费者。
在调查中,79.3%的被调查者更关注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实力,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4.3“云闪付”的优势
与支付宝相对比,银联“云闪付”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4.3.1“云闪付”支付更具安全性
以“扫码派”的微信支付和“闪付派”的Apple Pay为例,微信将持卡人信息储存在APP内,而仅在用户接受条款中表明其不会泄露用户隐私。但若持卡人手机遭到黑客入侵,用户信息泄露甚至被盗用的风险依旧存在。与微信支付相对比,Apple Pay不将持卡人信息储存在手机上。使用者将银行卡与Apple Pay相关联时,会生成一个“替身卡”,即便信息泄露,也会因识别不了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得到一堆乱码。“云闪付”通过动态密钥、云端验证等多重安全保障,真实银行卡号在支付时被隐藏,持卡人隐私得到有效保护。另外,银联现有“失卡保障计划”,如果客户将手机丢失,客户可在银行挂失虚拟卡,因丢失手机发生的盗刷损失可获得与中国银联合作的保险公司的赔付。
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范文4
【 关键词 】 支付标记化技术;令牌;Apple Pay;HCE
【 中图分类号 】 TN409 【 文献标识码 】 A
【 Abstract 】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apid developing and widely discussed mobile payment security issue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payment tokenization technology, studies payment application mode and key technology of Apple Pay, and demonstrates the HCE (Host-based Card Emulation) technology of Android platform and the token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e mobile payment security control process on Android devices, which indicates mobile payment security solution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near future.
【 Keywords 】 tokenization; token; apple pay; hce
1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进入了千万人的生活,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支付标记化技术(Payment Tokenization)的推出为支付业务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且便捷的解决方案,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在IOS和Android平台下都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将针对基于支付标记化技术的移动支付安全方案进行探讨。
2 支付标记化技术(Payment Tokenization)
支付标记化技术是由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EMV Co于2014年正式的一项最新技术,原理在于通过支付标记(Token)代替银行卡号进行交易验证,从而避免卡号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支付标记化使用唯一数值替代传统的银行卡主账号,同时确保该值的应用被限定在特定的商户、渠道或设备上。支付标记可以运用在银行卡交易的各个环节,与现有基于银行卡号的交易一样,可以跨行使用,具有通用性。简单地说,支付标记就是银行卡卡号的别名,这个别名可以在一个开放的支付环境中使用,机构和银行间的网络是安全和可信的,使用时由银行信任的机构与银行间进行银行卡卡号和别名的交互,来完成支付操作。
长期以来,在使用贷记卡(信用卡)进行支付操作时,POS机与银联之间所传递的交易信息主要是银行卡卡号,所生成的标记即是手工签名。当然,近年来国内的信用卡可以设置个人密码来保障交易安全,但这仅限于在国内的交易,在网上支付时,所采用的保障主要是信用卡背面的CVV码。
目前针对银行卡的交易风险主要是银行卡卡号的盗取,但随着国内金融IC卡的推广和普及,银行卡的复制、盗刷将会大大减少,而针对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由国内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基于SIM卡的NFC支付方案因其复杂的应用模式及众多的参与方,至今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而EMV组织推出的标记化技术在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则具有一定优势。
3 苹果支付(Apple Pay)应用模式
2014年9月9日,苹果公司在加州库比蒂诺德安萨学院的弗林特艺术中心正式新一代产品 iPhone 6/6 Plus,最引人注目的是苹果公司在会上提出了新的支付方式Apple Pay。Apple Pay由NFC近场通信技术、Touch ID指纹识别、安全控件以及Passbook(电子票券管理工具)组成,使用时只须手指按在home键的指纹识别上,手机靠近支付POS终端,即可完成支付。Apple Pay目前已与美国运通、万事达以及Visa合作,支持包括赛百味、麦当劳等22000家商店进行支付。2014年10月20日,苹果公司的“苹果支付”服务正式在美国上线,使用者需要先将设备的操作系统升级到最新的iOS8版本,支持该功能的手机只有 iPhone6和 iPhone6 Plus,仅限于美国境内使用。
一直以来,苹果公司推出的产品以极致的用户体验而著称,Apple Pay更是如此。可以说Apple Pay集成了苹果公司的多项尖端的产品应用技术和其对移动支付领域极其深入的理解。简单地说,Apple Pay就是用iPhone代替了信用卡实体卡片,并且省去了手动签名。
深入地理解Apple Pay,会发现实质并不像表现那样简单。想使用Apple Pay,首先要绑定信用卡,在iPhone输入信用卡信息,Apple Pay把信用卡信息发送到卡组织处验证,卡组织验证通过后,会为这张信用卡生成一个Token,并将Token发送到Apple Pay,Apple Pay再把这个加密的Token发送到iPhone。iPhone上不直接存储信用卡信息,而是将Token存放在iPhone中的独立安全芯片中(SE芯片),用它代替信用卡的卡号,可以理解为Token和信用卡的卡号等价,但即使Token泄漏,也无法逆向还原出信用卡信息。这个Token的存储和管理也不容小看,它是由苹果公司早在2012年推出的一个电子票证、登机牌、积分、优惠券等的管理工具PassBook来管理的。Token的格式其实是一个16位字符串,它与传统POS机协议里的格式是兼容的,这意味着Apple Pay兼容整个传统信用卡支付网络。无论是刷信用卡,还是用Apple Pay,在整个传统支付体系中都是透明的。在使用时,还有关键一环“Touch ID”,只有指纹认证通过的时候,iPhone才允许利用NFC读取Token出来。
可以看到,Apple Pay中有几个关键因素。NFC:全终端的方案,摆脱了电信运营商的羁绊;SE(Secure Element):苹果公司自家芯片的硬件解决方案;Touch ID:指纹保存在Secure Enclave中;PassBook:之前采用蓝牙技术(iBeacon),目前配合NFC管理Token;Token:标记化支付应用。
通过以上解决方案,Apple Pay为用户带来了极致的体验,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减少传统支付体系中的任何一方,但是给了这个支付行业最便捷和安全的支付体验。Apple Pay可以看作是基于Token技术的典型应用,在这个新型的支付模式中有几个新的参与方使得这种模式的推广充满新的机遇。
传统的支付方式中参与方包括:顾客――刷卡方;商户――提供商品,接收刷卡方式;支付通道――POS终端及通讯网络;收单方――一般为卡组织,如Visa、Master等,在国内主要是银联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卡行――信用卡发行银行。
Apple Pay中应用了Token技术,所以较上述流程又增加了两个环节:TR(Token Requestor):Token申请方,即Apple Pay;TSP(Token Service Provider):Token 服务方,在Apple Pay体系中,为EMV组织。
TSP根据TR提供的用户主账号(PAN)与发卡行协商生成Token后,将Token作为PAN的替代值,流转在支付的各个环节,使得在支付流程中独一无二的PAN只在TSP、转接方、发卡方之间传递,由于三者专线连接且彼此互信,且当Token被检测到风险或到期时,将再次生成新Token替代,从而大幅降低支付过程中PAN泄漏的可能性,极大地提高了PAN的安全性。
由此可以得出,Apple Pay本质上还是一种联机刷卡的解决方案,没有改变传统的支付模式,虽然支付过程参与方增加,但增加的参与方仍是之前的各方,所做的改变是增加了安全保障和提升了用户体验,利益方并没有大的改变,对于使用者来说,这种改变是安全和高科技带来的便捷。
4 Android平台的HCE技术与Token应用
谈到苹果公司的IOS系统,就不能不提及目前在智能手机行业占据大部分市场的Android平台。谷歌公司于2011年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较早地提出了基于NFC技术的虚拟信用卡支付的概念,但当时仅有使用Sprint运营商网络的三星Nexus S 4G手机能使用此项功能。由于Android平台采用了基于SWP协议的NFC模式,因此无法摆脱对电信运营商的依赖,该模式下的NFC移动技术在国内始终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在2013年Google公司了Android 4.4 KitKat版本,新增一种系统服务HCE技术,即基于主机的卡仿真(Host-based Card Emulation),这是一种以App或云端实现安全认证的NFC接口,可以取代基于SWP协议的NFC应用,改变了必须使用电信运营商SIM卡作为SE的模式。
HCE架构由NFC主控芯片收集数据,直接经手机CPU传送到App,HCE使得NFC手机可以在没有硬件SE的情况下采用卡模拟模式进行NFC支付,任意App都可以模拟一张SE直接和Reader进行通信。HCE架构的安全模式为APP内部认证或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云端认证,App内部认证的安全保障主要靠Android内部的安全域(SandBox),云端则是依靠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
在国内智能手机领域,Android平台是首屈一指的,Token技术是否适用Android平台呢?接下来我们以高安全度的HCE云端认证方式来探讨Token技术的应用。
HCE模式的支付系统由手机端App、TSP(Token Service Provider,Token服务方)、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可信服务管理)、发卡行、商户等几部分组成,核心是手机端App和TSP、TSM间的安全通讯。这个过程可以由非对称密钥体系来保护。非对称密钥体系可以采用国密算法SM9,手机端和TSP端采用指定公钥的方式生成密钥对,其中公钥包含了三个部分:用户密码、随机数和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移动设备国际识别码)。
用户密码和IMEI不需App保存,IMEI在使用时从手机内读取即可,而用户密码则是每次使用时用户主动输入,App内保存的只有一个随机数,随机数的加入是为了防止中间人攻击。这种方式的安全性在于密钥的分散保存和用户的自主性,极大地降低了对手机安全性的要求。手机端App将上述三个部分经计算后的数据发送到TSP或TSM,由系统根据此来计算生成对应的密钥对并用于通过程中的数据加密。
交易过程中的数据采用加密通讯,加密密钥由TSP端每次随机生成,使用公钥加密后传递给手机App,由手机App解密后在内存中暂存。Token由私钥加密后保存在App的安全域(SandBox)中,在交易过程中,手机App不解密,直接经由通讯加密密钥加密后传输给TSP。TSP使用通讯加密密钥解密后,再使用公钥解密获取Token原文,再将Token转换为用户信用卡卡号,由TSP通过专用网络与发卡行进行通讯,完成交易。
TSP获取到交易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后,再将此信息经由加密通讯密钥加密传送给手机端,从而完成全部交易流程。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NFC的安全脱离了电信运营商的SIM提供的SE,APP的安全认证由HCE在云端采用非对称密钥体系完成,Token保存在APP中,Token的交换过程与Apple Pay相同,差别在于从手机中Token的获取过程,Apple Pay通过Touch ID来实现,而Android的HCE则由非对称密钥体系保护在云端完成,从使用的安全性来说相差不多,但从国内的金融环境和智能手机形态来说,这种方式即摆脱了电信运营商的限制,又极大的减化了安装部署的工作,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5 结束语
从目前Apple Pay的使用情况来看,Token化的信用卡交易确有其便利性和安全性,结合国内的情况,基于Android平台的HCE接口采用Token化的信用卡交易也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交易的便捷性,结合非对称国有算法以及在运算过程中增加了随机数的参与,也极大的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Token将会演化出更多的形式走进每个人的移动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谢云,张文安.浅析Apple Pay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影响[J].广东通讯技术,2014,12:2-5,37.
[2] 苏晓燕.基于NFC技术的Android移动支付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3] 李庆艳,张文安,张涛. NFC产业分析及应用前景展望[J].电信技术,2012,05:47-49.
作者简介:
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范文5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模式;选择;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4-0057-03
以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为载体发展起来的移动电子商务是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热点,移动支付则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支持条件。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由于其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商务活动,因而也是移动电子商务优势得以体现的重要基础。
移动支付是一个涉及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金融机构、商家以及消费者等诸多参与主体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因素的组合及协作关系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其中各方的利益分配原则及合作关系形成了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成功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应当是在充分考虑到移动支付产业链中所有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共享和利益平衡的模式。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关键资源分析
移动支付的本质就是在客户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应用移动终端完成资金从客户账户向商户账户转移的过程,因此,客户、商户、账户、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就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关键资源。对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参与主体来说,占据主导优势的关键就是部分或全部掌握或控制这些关键资源。
(一)客户与商户资源
客户是移动支付的使用者。根据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1亿户,手机网民用户达3.18亿户,这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客户资源。对于使用移动支付的客户来说,通信服务是其使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的首要需求,其次才是金融服务、商务活动和娱乐等需求,因此,客户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为移动运营商。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客户关注最多的是支付操作是否方便、支付是否安全等。
商户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由于直接面对客户,其是否参与移动支付和参与的领域将会直接影响客户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选择。各类商家一般都对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需求,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支付服务商的价格水平、支付产品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资金的到账速度等。由于商户群体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商户资源较为分散。目前,中国银联拥有的商户资源相对集中,截至2009年底,境内联网商户达157万户,联网POS机达241万台。
(二)账户资源
移动支付账户包括手机话费账户、银行账户和专有账户三类。其中,手机话费账户是客户以手机号码作为账号,在移动运营商处建立的账户。此类账户的建立、管理及资金的使用均无银行参与,但其应用范围也多局限于移动运营商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其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级别较低。银行账户是客户在银行开立的资金账户,利用移动终端登录银行进行账户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资金通过开户行、中国银联、移动运营商和支付服务商等进行流转。此类账户的资金调动操作相对复杂,但安全性较高。专有账户是客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平台上建立的资金账户,用以支付交易费用。此类账户的资金流转可以与银行、中国银联相关联,也可以不经过银行、中国银联以及移动运营商,这使得拥有较大规模客户资源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三)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资源
在移动支付中,支付渠道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在远程支付中,客户应用移动终端,登陆银行网站或者登陆手机银行,调动银行账户的资金,来购买商品或服务;在近场支付中,客户需要应用手机和专用的非接触卡,借助射频、红外、蓝牙等技术,实现手机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终端等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讯。无论远程支付还是近场支付,移动支付渠道需要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因而支付渠道资源主要为移动运营商所控制。
支付终端主要是客户使用的各类移动终端设备,支付终端需要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支持,为了适应客户对移动电子商务的需求,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投人了大量资源来从事移动支付相关设备、软件的开发与推广。与此同时,为了使客户更加简便快捷地使用移动支付,移动运营商大力推广定制手机,使其对客户资源的控制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支付终端资源的控制主要由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共同完成。
二、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主体对关键资源的掌控能力分析
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银行、中国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几个主要参与主体的实力是不同的,对关键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各参与主体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地位上的差异,由此引起产业链利益分配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
(一)移动运营商
拥有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运营商首先具备开展支付活动的技术基础,同时,其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手机话费账户资源,能够直接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而不需要银行的参与,因而能够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获得显著的优势。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由其负责搭建支付平台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并管理资金流,形成了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以客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客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以小额支付为主。由于移动运营商不具备开展金融业务的资质,在支付过程中需要承担金融机构的责任与风险,由于存在巨大的沉淀资金及其利息收入,基于预付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受到金融监管。同时,移动运营商在经营移动支付业务时,为用户提供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此外,客户主要以短信确认、话费扣除等形式完成支付,账户的安全级别较低。因此在这种模式下,难以推广大规模、大额度的移动支付活动。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具有在个人、企业账户管理和支付领域的丰富经验,并拥有客户的银行账户资源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支付用户群对银行的信任。在移动支付活动中,银行可以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客户利用移动终端登陆个人银行账户实现移动支付,或者客户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完成移动支付。这种由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客户提供信息通道而不参与支付过程的模式,就是商业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都已建立了移动支付平
台。这种支付模式的安全性较好,因而能够获得客户对其较高的信任度。但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移动支付业务的兼容性较低,从而提高了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成本;同时,由于银行不具备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通信网络方面的技术优势,而且移动支付并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很难成为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具有掌控能力的参与主体。
(三)中国银联
在移动支付产业中,中国银联不同于商业银行那样只拥有各自的支付网关,其最大优势在于拥有连接各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换网络,并具备多样化的支付渠道,可以向行业客户和重要商户提供一揽子的支付解决方案,从而增强银联对商户资源的掌控能力。但是,中国银联的产业定位使其无法直接掌握客户这一关键资源,也无法直接控制客户的账户资源,这就决定了银联很难直接地、大规模地将服务和商户资源导入到其所掌握的统一支付平台上。此外,中国银联主要由银行参与组成,其资本实力、独立运营能力、创新能力等相比商业银行更低,因此,中国银联必须通过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合作间接地介入移动支付产业。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是移动支付的中间环节。客户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登陆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运营的统一支付接口,进入个人的银行账户,完成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由于其集成了多家银行的内部网关,能够使不同银行之间的手机支付业务实现兼容,因而成为连接客户、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桥梁及纽带。由于这种方式对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资金运转能力、市场管制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要求比较高,因此,目前我国移动支付行业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因而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掌控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由于移动运营商掌握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并具备资本实力、网点和渠道等多方面的优势,因而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和最主要的驱动力量。但是,这种核心地位并不能决定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中掌握完全的支配权,其优势是相对的,银行处于金融业务的起点和归宿的地位,中国银联拥有统一支付平台的优势等,也都不容忽视。因此,要实现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提高移动支付产业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必须构建起一个开放与合作的平台,探索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各参与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实现资源互补。
三、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移动支付是移动通信、金融以及电子商务三大领域的结合体。由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所掌握的关键资源最多且最为核心,目前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模式已经得到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普遍认可。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众多,而且接口标准不同,这增加了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成本。因此,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应当是构建起由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组成的战略联盟,即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紧密合作为基础,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协助支持为推动的整合运营模式,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一)创新商业模式
在移动支付产业战略联盟中,三方的合作建立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之上,三方应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通过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产业链价值增值。移动运营商负责维护移动通信网络,在移动终端上增大定制终端的份额,引导客户形成新的消费习惯;银行负责解决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问题和信用问题,在技术上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级别,同时,利用自身在风险管理的信用体系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推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业务进行互通,协调各个银行之间的不同标准,推动跨行支付在技术上的实现,既可以是银联,也可以是其他具备较好的业务创新能力、市场反应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移动支付平台。
(二)推动竞争合作
这种整合运营模式,一方面,需要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保持积极的竞争合作关系。移动运营商拥有良好的网络基础和手机用户群,银行则拥有庞大的银行卡用户群,在实行手机实名制后,能够实现客户的手机账户和银行账户绑定进行支付,不仅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更能够推动移动支付由小额支付向大额支付发展。针对双方掌握的数据库,移动运营商拥有客户的位置信息、业务使用习惯等数据,而银行能够对客户的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等跟踪分析,双方应将数据进行共享,据此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移动支付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移动运营商与第三方在技术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开发移动支付系统,并研发具有快捷移动支付功能的终端和各类应用软件,增加业务内容,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产生影响。
(三)提升客户体验
客户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接受与使用是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受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相比电子化支付,客户更青睐现金交易的支付方式,对于移动支付,其认知和接受程度则更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采取多项措施。首先,移动运营商应选取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客户作为目标群体,向其推广移动支付应用服务,鼓励客户了解并尝试使用移动支付,逐渐培养客户的支付习惯。其次,运营商也可以通过推行以较低的资费或赠送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使用机会,增加客户体验,鼓励他们了解并使用移动支付。再次,移动运营商可以在适宜小额支付的行业或场所进行试点推广,宣传移动支付的知识,提升客户对移动支付的认知程度。最后,移动运营商应积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开发更为先进的移动支付技术,如RFID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为客户提供更加简单便捷的操作体验,以进一步巩固客户对于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
(四)拓展应用服务
移动支付业务的扩展离不开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大。目前,受人们消费习惯的影响,客户应用移动支付大多限于小额购买,以短信支付为主要形式,以购买电子化的商品,以电信运营商代收费为主。要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培育客户的支付习惯,更要大力开发各类移动支付应用服务。网上支付、网上缴费等可以作为移动运营商向客户提供移动支付应用服务的起点。当客户对移动支付有所了解之后,可以向其推广手机钱包业务;当客户逐渐形成支付习惯之后,移动运营商可以在餐饮店、加油站、自动售货机等适宜进行小额支付的场所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再逐渐向其他传统行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充分拓展移动支付的业务领域,促进移动支付向传统市场的深度渗透。
[参考文献]
[1]李林,陈吉慧.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0,(30):39-40.
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范文6
自腾讯推出微信5.0 微支付功能以来,其开始通过与打车软件公司、传统零售商以及大型购物中心等合作的方式,砸下重金,大力推广移动支付产品微支付。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无论用户还是企业,对微支付的接受度和依赖度持续上升。
从用户角度看,在打车补贴、微信红包等“利益”驱动下,用户银行卡绑定从信用卡覆盖到储蓄卡,且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渐接受、习惯并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据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首轮合作成绩单显示,在2014年1月10日至2月9日期间,嘀嘀打车中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总微信支付订单数约为2100万,嘀嘀打车开通服务的58个城市均有成功使用微信支付来支付打车费的记录,其中33个城市日均微信支付订单数超过1万。
从企业角度看,从打车软件公司到传统零售企业、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微支付正逐步渗透,并成为企业营销和转型的有效手段。如嘀嘀打车引入微支付实行双向补贴后,活动首轮一个月内,嘀嘀打车用户数突破4000万,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在奖金的激励下成为了微支付有力的线下推销员。近期,王府井宣布与腾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项目“微信购物”于2月14日在王府井旗舰店“北京市百货大楼”试运行,王府井希望藉由引入微信支付实现向电子商务转型。
腾讯重金部署移动支付取得成效显著。但微支付的成功推广,仅是开始。未来,随着微支付用户粘性增强,微支付平台上积累的数据增多,以微支付为突破口,加速构建电子商务O2O生态圈,是腾讯“烧钱”部署移动支付目的所在。首先以微信支付为平台,吸引线下商户集聚,整合用户消费数据,帮助线下商户精准营销,以缓解电商冲击,进行将业务从线下往线上延伸,打造O2O闭环;其次,面向线下商户,布局小额信贷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促进O2O生态圈持续发展;最后,依托微支付平台汇聚的数据,建立囊括所有与消费相关的数据平台,积累、挖掘并分享海量的实体类商品消费数据、服务类商品消费数据、以及金融相关数据,发展大数据服务。
由此可见,腾讯重金布局移动支付,目的是将阿里巴巴的“平台+金融+数据”战略线下复制,动的就是阿里巴巴的“奶酪”。试问用户天天离不开,时时要打开查阅的是微信还是支付宝?相信未来,互联网巨头们在电子商务O2O领域竞争将愈发激烈,电子商务O2O生态圈将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