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理学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药理学的认识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住院药师;药学服务;护理人员

药学服务是在临床药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服务,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提出了“药学服务”,于1990年正式为其定义—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向社会公众包括医护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其他关心用药的群体等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药房是整个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医院对外的窗口,也是展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精神面貌的平台〔1〕。作为住院药房的药师,主要负责全院1000多位患者的口服,针剂,出院带药等工作,但是住院药师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护理人员,而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直接面对患者,是各种药物治疗的执行者,所以药师对护理人员开展药学服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院2012年住院药师走出药房,深入临床,对护理人员开展药学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我院近年来对护理人员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及体会归纳、总结如下。

1规范临床基数药品的管理

临床基数药品是病区配备的常用治疗药品,由科室根据医疗需要而定。临床基数药品作为医院药品的一个贮存环节,如果疏于管理,容易出现药品质量问题而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危及病人生命。我院共有45个临床科室,开放床位1800张,从2012年起,住院药房每月对整个医院的临床基数药品进行1次定期的检查,药剂科每季度再进行1次定期检查。药师将自己掌握的药品知识,应用于病区基数药品管理中,为护理人员普及基数药品的储存及使用方面的药学知识,指导和监督护理人员做好药品储存和保管,使临床基数药品的使用与管理逐步规范化。临床基数药品传统的管理模式重在强调药品的数量,而忽视了药品的质量对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的影响。现将药师参与临床基数药品管理后每年最后一季度的情况进行比较,具体情况(见表1)。2012年检查中药品未按要求分类保存;帐物不符,药品标签字迹模糊、包装破损;近效期药品无标识;特殊药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出错科室较多。我院住院药师深入临床后,针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并在次月的质量检查中重复复查,落实整改,3年来上述问题渐渐得到改善,护理人员大多都能按照要求存储药品,也会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近效期药品及时用黄色标识,逐渐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几乎都不存在过期药品。原本存在问题的科室数量都呈现出明显减少趋势。特别是在特殊药品管理方面,效果很是明显。护理人员一般未系统学习过药品知识,药品管理知识欠缺,所以为了提升临床科室药品管理的整体水平〔2〕,需要药师直接参与临床基数药品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才能确保临床科室为患者提供的都是合格药品。目前我院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了药品的质量,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有效。

2实行药品配送,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

我院住院药房2012年起改变传统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去住院药房取药的程序,实行药品集中统一配送,住院药师经过审核、打印、配方、核对无误后签字发给药品配送人员,药品配送人员再核对药品数量,审核无误后签字送到护士站,使药品及时、准确的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由于药品配送过程中有二次移交,并严格遵守打钩、签字制度,减少了药品发放的差错率,间接的减少临床护士间接护理的工作时间,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3〕

3帮助护理人员正确指导

患者用药对护理人员提供用药指导是药学服务的主要环节,住院药房对患者的口服药品都实行了单剂量摆药制度,药师摆药送至病区后,一般都是由护理人员送至患者床边,并指导其服药。因此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时间正确与否,直接可以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是成败的关键,要想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就要依靠护理人员严格、科学地执行给药方案。但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缺乏,对药品说明书的使用率低,也就制约了临床的合理用药。我院住院药师充分利用药学专业知识,采用电话咨询和现场指导方式,帮助护理人员正确指导患者用药,比如:药品常规服用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有相互影响的药物服用,特殊剂型药物的使用等注意事项。药师摆药时采用不同颜色的药杯来区分患者早中晚的药物;对一些安全范围比较小的药物,如地高辛、阿托品、地西泮等,采用包药纸单独包裹,引起护理人员的充分注视,也对患者负责;对于饭前口服的药品保留其原铝塑包装,以便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用药时辨别。只有做好合理用药的指导工作,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4纠正护理人员在临床给药方面的盲点

护理人员是医嘱的执行者,服务临床第一线,与患者密切接触,但是她们毕竟不是药学专业人员,在临床给药、输液过程会有盲点、误区。护理人员临床用药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下:①药品混淆:药品剂型、外包装相似造成药品混淆和查对困难,如进口药和国产药、一药多名、药品相似造成混淆等等;②配制时间不合理:如静脉用药不现配先用,放置时间如果过长造成污染和药物效价降低等。③操作过程不规范:如需要避光使用的药物(如尼莫地平、硝普钠等)中途把包装拆掉,未加避光纸包裹,造成药物失效或产生毒副反应。④给药时间不合理:如药物用法1日3次是指每8h用药1次,1日2次是指每12h用药1次,但有些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此原则,无法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疗效。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药理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配伍禁忌、毒副作用、正确的给药方法等了解不够,为此我院住院药师搜集现有的药品说明书供护理人员查阅,同时对于药品说明书中不能理解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解答,使护理人员对本科室的常规用药全部理解并记忆,避免盲目执行医嘱。住院药师对于药名和剂量有变动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且每月下临床咨询关于药物使用过程中最想了解的问题,对其进行服务指导,尤其是新药的使用。因此纠正用药差错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和改进医疗服务的基础〔4〕。

5增强护理人员药学服务理念

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一线,是临床治疗方案的最终执行者,但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护理人员往往对药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这也成为制约临床合理用药的一项瓶颈〔5〕。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自己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患者的用药安全、准确只跟医生有关,缺少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宣教的整体护理意识。我院住院药师对临床护理人员开展药学服务以来,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积极利用药学服务来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作者本人随机抽取了我院101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工具为在翻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问卷,发放问卷101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100%。目的在于了解我院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后护理人员对药学服务的认知情况及药学服务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增强护理人员药学服务理念和水平。由调查结果可知,了解药学服务的护理人员占57.4%,知晓率过半,说明我院药学服务工作目前在临床上还需深入开展,药师下临床时应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使护理人员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86.1%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说明我院大部分护理人员已具备一定药学服务的意识,愿意通过详细的用药指导,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表2中可知,89.1%的护理人员在遇到问题时会咨询药师,95.0%的护理人员认为药师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帮助,92.1%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药学服务,以上三点表明,我院护理人员对药学服务的开展很是支持,愿意接受住院药师的指导,表明她们对药学服务有比较大的需求。关于需要药师提供哪些服务,该问题是多选题,每一项的选择都超过了70%,其中“配伍禁忌”、“不良反应”、“药物配制”的比率最高,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的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服务水平。只有护理人员较全面的掌握药学知识,才能树立起对患者药学服务的理念,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有效地增强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

6促进药师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

药师和护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合作,药师在药物治疗中按照循证药学的一般原则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知情的合理用药目的。随着医药研发的进步,药品的品种、剂型、名称、形状及理化性质呈多样化,药师通过当面解答疑问的形式向护理人员介绍新的药学知识,帮助护理人员从基础知识入手,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6〕。住院药师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了药师与护理人员的交流,这种密切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护理人员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应用药物,逐步强化用药知识,增强临床观察主动性,进而提高药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7〕。只有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7结语

药学服务的开展,对住院药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师工作从传统意义上的以药品为中心的简单劳动向富含药学专业知识的复杂劳动转变,从药房走向病房的转变,从普通用药向个体化用药的转变,满足了当今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8〕。我院住院药房药师顺应形势变化,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开展药学服务,紧密结合临床,提供其切实需要的服务,这是提升住院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的关键。住院药师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还能提高药师的社会地位,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

作者:卓莹 崔国通 单位: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药房

参考文献:

〔1〕屈悦.住院药房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347-375.

〔2〕李林,张晓芬,等.临床药师参与病房药柜管理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药业,2011,20(22):72-73.

〔3〕常玉杰,刘金英,等.秦皇岛市海港医院临床药品配送方法改进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271-4272.

〔4〕史勇.临床用药差错原因分析及药师的干预效果〔J〕.中国药房,2012,23(22):2093-2094.

〔5〕朱静,程珺.护理工作中的合理用药〔J〕.淮海医药〔J〕.2012,30(03):264.

〔6〕王敏,倪静玉,等.护理人员对药学服务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02):401-403.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医学院校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在医学院校教学中实验室所占比重达到三分之一,而实验教学的进行一定是要发生在实验室的。故实验室建设的好坏和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因为实际操作才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最终目的,而能够让学生在学校里理论联系实际的唯一场所。但是无论建设还是管理都无法离开实验室使用的主体人。因此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建设管理实验室。

一、目前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状况

实验室建设是要配合学科相关知识内容建设的一项需要通过日常积累的长期性工作。医学院校原本的实验室是以学科为基础建设单位,建设相对独立的实验室。而实验室的管理当然也是由学科带头人担当,事实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

(一) 缺乏远见和全局观

原有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由于以科室为单位,仪器上报计划缺乏整合都是以自己科室的角度出发,所选设备档次偏低,缺乏先进设备和高精设备,影响实验室整体档次,无法把实验室建设和研究水平推上更高水平。此外,由于缺乏远见,导致在规划时把有限的资金分散投入,不但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各学科实验室之间重复购买,建设的现象较多。由于资金有限也导致实验室设备能够承载的实验人数受限,工作效率不高,这些缺陷最终都体现出实验室建设重点不突出,科研条件不够完善。

(二) 忽视科研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的管理内容包括实验室所属人力资源和财物的全面管理,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多年来,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上已经形成重物轻人的模式,一味的注重仪器设备更新,忽视实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实验室科研队伍一般由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师和科研人员在高校所获得的重视远远超过实验技术人员所获得的重视。实验员在高校通常被列为教辅人员,在医疗单位被列为医技人员,待遇普遍偏低,从而导致实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容易造成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因此,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除了要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研究人员外,还应积极培养实验员,在管理上积极改进让这些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起来。共同为既定的科研目标服务,打造具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这也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点项目之一。

(三)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使用率低

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是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单独建设。实验仪器购置后,安放在哪个实验室所有权就归哪个实验室,由实验室管理者无偿占有、无偿使用,谁都不愿与其他教研组协作和服务,没有一套完备的共享的机制,造成仪器利用效率低。这就造成了实验仪器的大量重复购置。

二、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医学院校实验室除了承载着科研任务外,还是教学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他的管理十分重要。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下让我们结合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具体分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 应具有协调能力从全局出发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在建设和管理上不能在只局限于自己学科上来进行建设管理。从所有学科的角度上出发来合理制定实验设备和仪器的采购,避免多学科都涉及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以及分散购置。重复购置浪费学校资金,分散购置导致单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有限可能造成教学和科研中无法满足学生或者科研人员的使用,利用率大打折扣。医学院中有很多学科都有交叉,这意味着部分实验项目是相同的,因此多个学科实验室负责人应从全局出发,协调配置可共同使用的仪器设备,将这些设备集中起来统一建设一个专门实验室,例如,药学院的常见的分析化学实验室,制剂分析实验室,药物合成等实验室都会使用到精密的分析天平,如每个实验室只配备几台这种昂贵的天平,当学生实验课和多个科研人员进行试验需要用到分析天平时,难免出现排队现象,这样大大的延长了试验时间。当把多个实验室的分析天平集中到一起建设一个分析天平室,由于设备集中数量大大增多,不但使分析天平课能够承载的学生数量,同时也减少了科研人员等待他人使用分析天平的几率。除此之外一些使用率比较低的实验设备且多个实验室需要时,通过协调无需多个实验室全部购买,只需单个实验室购买,多个实验室使用,既节省资源、资金又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率。

(二) 管理上不应过于保守,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

管理上不能过于保守,应将实验室适当开放,不能因为担心设备损耗或者便于管理就在没有教学任务和规定的科研任务时,就将实验室关闭。还有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精密仪器越来越多,实验时需要学生和科研人员过硬的技术,而过硬的技术是要靠多次练习和操作才能磨练出来的。这都是需要实验室在一些业余时间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是需要管理者有破除过去保守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为了顺应潮流,同时满足科研是需要部分自由空间来发挥的前提,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都需要管理者在思维和模式上进行改革,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实验室的功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兵.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3

摘 要:目的:探讨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兔视交叉注血法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分别测量注血前至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PP)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失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参数。 结果:注血第2~14天治疗组的平均IC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PP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2天的CBF、第2~12天的CBV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第4~12天的TPP均小于对照组(P

关键词:人参皂苷;药囊电极;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631-04

Effects of Epidural Electrodes with Ginsenoside Capsules on Bloodstream

Dynamics Phenomenon in Rabbits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It’s Significience

XU Zhen,HUANG Li-fa,ZHANG X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ollege,Hangzhou 310006,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pidural electrode with ginsenoside capsule on bloodstream dynamics phenomenon in rabbits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it’s significience. Methods: 32 health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lectrod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uprachiasmatic blood injection technique was used for produc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odel.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cerebral blood flow (CBF)、 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 、 peak time (TPP) and diameters of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basilar artery, superior sinus, straight sinus and great cerebral vein were measured with 64-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CT perfusion, CTP)technique before blood injection to 14th day after injection and compare the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mean IC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CP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t 2th to 14th day after injection.The CBF and CB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erspectively at 4th and 2th day until 12th day after injection while the TPP i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electrodes with ginsenoside capsule;subarachnoid hemorrhage;bloodstream dynamics phenomenon

收稿日期:2010-09-30

作者简介:徐震(1978-),男,浙江温州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脑血管的临床与基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space hemorrhage ,SAH)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 ,DCVS) ,常严重影响脑正常血流动力学并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神经元缺血缺氧是导致脑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SAH 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临床治疗不能对其起持续的效果,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药物干预仅部分取得成功[1]。目前常用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以扩张脑动脉及微血管为主,对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动脉及微血管扩张带来的高灌注亦不利于脑水肿的控制,最终影响脑血流量。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和药物干预。我们以人类脑血管痉挛的病理进程为依据,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 研究了硬膜外埋置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14天内新西兰大白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意义,为中医药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迟发性血管痉挛模型的制作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雌雄不限,体重2.4~3.0kg,平均2.8kg。将动物随机分为两大组,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每组16只。实验组动物采用开颅视交叉池按1.5mL/kg体重注入自体非肝素化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1.2 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的埋置及颅压监测探针的置入 第一次注血后即在神庭、百汇、头维、太阳、脑户五穴位处切开头皮,微颅钻钻直径7mm骨孔至硬脑膜,置入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照组钻孔后置入骨蜡,缝合头皮。药囊电极连接于电针治疗仪的电极上,频率2 Hz,电压一般3~5 V,电流1~2 mA,疏密波, 1次/天, 30 min /次。对照组予尼莫地平0.3~0.8mg/h维持,以不明显降低股动脉血压为准调节剂量,治疗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维持。

1.3 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监测 用Cardiocap监护仪监测股动脉血压;将探针插入第四脑室与压力监测仪(华瑞传感器同时将探针插器研究所制作)连接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等于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 pressure,MAP)减去颅内压。

1.4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在注血完毕和注血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第14天选择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MCA 及基底动脉作为输入参考动脉,上矢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作为输出静脉。选取一边测定额叶、颞叶、枕叶、顶叶、丘脑、基底节的感兴趣区,并测定对侧镜像区的灌注参数。本研究所采用的参数包括:①ACA、MCA和基底动脉的直径;②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的血流量[mL/(min・mL)];③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存在于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内的血容量(mL/g);④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⑤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等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减去颅内压;⑥上矢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的直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采用Logistic单、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对临床各因素与CTP参数改变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MAP、ICP、CPP、CBF、 CBV、TPP 比较,见表1、表2。尼莫地平对照组与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蛛网膜下腔出血第2~14天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的平均ICP明显低于尼莫地平治疗组,而脑灌注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2天的CBF、第2~12天的CBV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第4~12天的TPP均小于对照组(P

表1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MAP ICP CPP比较(±s)

注:MAP、ICP、CPP单位:mmHg;*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

表2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CBF CBV TPP 比较(±s)

注:CBF单位:mL・min-1・100mg-1;CBV单位:mL・100mg-1;TPP单位:s;*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上失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平均直径比较,见表3、表4。

人参皂苷药囊电极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两组间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管径无明显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第4~14天:治疗组上失状窦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第2~14天:治疗组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

表3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平均直径比较(mm,±s)

表4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上矢状窦 直窦和大脑大静脉平均直径比较(mm,±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SAH中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主要机制在于其神经保护效应和血管扩张效应[2]。它主要作用于脑动脉及微循环,抑制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达到解除血管痉挛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为尼莫地平,其易通过血脑屏障,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

此外中药及单体、复方在SAH中的应用亦不断取得新的进展[3],褚晓凡[4]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人参茎叶总甙具有抗缺氧、抗自由基损伤、及钙拮抗功能,对SAH 动物脑组织和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且能缩短SAH急性期脑电波的抑制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动物死亡率。其机制可能由于人参皂苷增强了内皮细胞的耐缺氧能力,保护了BBB的完整性而发挥作用。电针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亦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证明,电针可使大脑对机体有调节的功能,可能通过代偿性互补作用达到功能平衡[5]。早期应用针刺治疗,可以及时地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促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电针对脑血管的收缩作用,增强血管阻力,减少血流量,降低血管通透性,打断缺血-脑水肿-代谢障碍的恶性循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本研究采用在头维、太阳、脑户、神庭、百汇5个穴位处直接在硬膜外埋置人参皂苷药囊电极,使人参皂苷直接渗透硬膜层作用于脑组织,并联合应用电针刺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大白兔,显示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脑动脉的影响与尼莫地平相似,但治疗组引流静脉的直径、CBF、CBV明显大于对照组,TPP和CPP明显小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可能是通过静脉系统调节CPP,从而影响CBF CBV和TPP,其可能机制为静脉血管直径的增加,加快静脉引流,加快CBF和TPP,减轻微循环血液瘀滞而降低CPP。静脉血管是可塌陷管道,体外实验已经证实当跨壁压力为轻度正性时,静脉保持圆形的输送管道,但当跨静脉壁的压力接近零或轻度负性时,静脉血管就会出现管道横截面积的显著减少、塌陷甚至完全闭塞[6]。但处于颅腔内的脑静脉却能够一直保持管道的通畅而不至于被外在的颅内压压瘪,即使在颅内压升高状态下仍然能够维持通畅。这说明随着颅内压力升高,静脉跨壁压一定也随之升高[7]。

虽然静脉内压力随颅内压升高的反馈机制并未明了,但是脑内的静脉循环系统作为颅内最大的液体体积,参与颅内压调节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8]。实验已经证实静脉压力一直等于或者高于其所处颅内环境的压力水平,也正是这一压力差维持了静脉管道不至于被增高的颅内压压瘪。研究还证实通过腰穿释放脑脊液后颅内压力随之降低,静脉压力也会相应降低[9], Niesen等人利用彩色多普勒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静脉血液流出颅外的速度减慢[10],目前有关静脉调节颅内压的研究报道较少,脑静脉系统的血容量改变机制、静脉血液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等许多方面尚未阐释清楚。尽管如此,脑静脉系统参与颅内压调节仍有明显的优势。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脑静脉血管床的颅内血容量约占整个颅腔容量的6% ,占全脑血容量的70%~80%,由于静脉血体积占相当高的比例,可用于容量调节的体积更大,所能发挥的调节作用显然会更明显。针对脑静脉系统降低颅内压的策略还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不会影响动脉系统的供血,不会降低脑灌注压而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能量代谢[11]。另外,根据跨毛细血管的液体流动原理,静脉流出量的增加可以减少血管内的静水压,进而增加液体经毛细血管的重吸收,因此由脑静脉系统始动的颅内血容量减少可更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力水平。

因此,人参皂苷药囊电极与尼莫地平地比较,明显的降低了SAH大白兔颅内压和达峰时间并增加了引流静脉直径、脑灌注压、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参考途径。但是在我们的实验中对于静脉循环和颅内压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能明确,对于是否有微循环系统及其他调节机制参与使颅内压降低,进而增加脑静脉跨壁压引起脑静脉扩张可能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Dietrich HH,Dacey RG Jr. Molecular keys to the problems of cerebral vasospasm[J].J Neurosurgery ,2000 ,46:517-530.

[2] Linfante I, Delgado-Mederos R, Andreone V,et al.Angiographic and hemodynamic effect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intra-arterial nicardipine in cerebral vasospasm[J].J Neurosurgery, 2008, 63:1086-1087.

[3] 熊录,张学文,范吉平. 近二十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医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70.

[4] 褚晓凡,林世和,刘多三. 人参茎叶总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组织及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1,24 (5) :314.

[5] 李霁,左传涛,董竞成,等. 表里经穴电针时脑葡萄糖代谢PET对照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 (8) : 40.

[6] Moreno AH, KatzA I, Gold LD, et al. Mechanics of distension of dog veins and other very thin-walled tubular structures[J]. Circ Res,1970,27(6):1069-80.

[7] Nemoto EM. Dynamics of cerebral venous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s[J]. Acta Neurochir Suppl,2006,96: 435-437.

[8] 庞琦. 脑静脉系统参与颅内压调节的现状及展望[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4):289.

[9] Bateman GA. Arterial inflow and venous outflow in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venous outflow stenoses[J]. J Clin Neurosci,2008,15(4):402-408.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教学改革;护理专业

一、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药理学教师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但没经过护理专业的正规培训,特别对现代护理如系统化整体护理缺乏充分的了解。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护理专业进行教学,存在注重医疗和处方,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等现象。导致有的学生认为药理学与护理专业联系少,护士只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传统的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科意识;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全,而忽视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疗效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造成与临床护理用药联系少。教师教学用心良苦,学生学得辛苦而能力得不到提高。

2.教材内容缺乏护理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护理药理学教材多为本科教材的压缩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繁多。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理论知识体系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实践技能体系相脱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所实施的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是全方位和有求必应的服务[1]。用药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针、发药只是用药护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大量的用药注意事项、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掌握应对措施以及给患者和陪护进行药物知识的教育,肩负起用药咨询的职责。而教材存在护理药理学知识医疗化现象,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相关知识缺乏。

3.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用药护理的实践技能训练

目前 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2]。

二、改革设想

1.转变药理学教师的护理观念

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其中药理学教师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药理学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观念,尽快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充电,不断更新知识,更改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护理专业的新计划和新大纲的精神实质。经常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临床护理全职教学的学习和培训,树立临床护理观念,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药物学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创新药理学教材

药理学教材应强化护理专业特色,满足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材要根据现代化护理专业特色进行调整,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教材中,强化临床护理需求的内容。删去和削减药物化学结构,药物作用机制和体内过程等,在每章节后增加相关的用药评估、用药计划、用药知识等内容。使药理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有了相应联系。我校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材已将《药理学》更名为《护理药理学》,这将凸显教材的高职护理特色,更为实用,使其不再是本科药理学的缩版。教研室教师在编写教材及确定教学内容时,积极与临床教师、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对于一些基本药理学经典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严重脱节的内容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力求简单易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和进一步完善还需继续深入探讨。

3.药理学理论教学与护理程序保持一致

①教师在教学中应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充分考虑如何按照整体护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来进行用药护理。使药理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药理学有机结合起来。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按照护理程序的模式,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讲述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在每章节的内容后,可把刚学的内容按护理程序从给药前评估、给药、促进治疗效果的措施、不断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教学。②护理专业教学要正确处理好药理学与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关系,找出教学上的衔接点,体现护理专业药理学的特点,在药理学教学中突出"三基"内容。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融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转化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实用性",以"够用"为度,重点突出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护。不但要重视学生智力培养,同时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学习态度、敬业精神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药物学知识,还要有整体观念,注重病人用药心理及药物的社会化影响,按照护理程序主动为病人服务。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采用小组研讨、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处方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如讲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临床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应如何处理?我们给患者用药时应向患者交代哪些注意事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发现、获取知识的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取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④理论教学中,应将处方的内容提到重要的地位上。除了对处方基本知识概括性介绍外,还应将处方内容贯穿到每个具体的药物中讲授,以不断刺激并增强学生对处方和医嘱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三、实验教学改革

药理学的实验课是整个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加大直观教学力度,验证课堂教学理论,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和深刻的印象,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新的护理观念要求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应适应整体护理,必须改革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加强药物知识训练,让学生口述常用药物的制剂、药品质量的外观检查,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特殊药品的管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换算、浓度的稀释,熟悉药物配伍用药、配伍禁忌及临床意义,规范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正确执行医嘱处方训练;以动物为模型来模拟临床用药进行整体护理训练,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实施计划及疗效评价训练,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增加学生对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的兴趣。

总之,我们应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高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能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5

一、以药理学知识为基础,突出临床药理学特色

临床药理学处于基础药理学与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界面,由于药物治疗在现代治疗中的优势,临床药理学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在很多内容上存在交叉部分又有很多不同,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临床药理学前,已经系统地完成对药理学课程的学习,那么如何对待临床药理学中的已学内容,如何安排内容的侧重点,对于学生在有限学时间内掌握临床药理学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过多重复药理学内容,会使课程乏味同时也失去了临床药理学的特色,但如果没有药理学基础,对于临床药理学知识的理解也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反复探讨,精选出符合药学方向的教学内容,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临床药理学的总论部分,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药物不良反应及监测、特殊群体的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用药,由于药理学已经学习过,主要以各系统药物为单位,采用病例讨论或专题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内容就会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心血管系统临床用药,可以以高血压患者合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这样通过对病例中诊断、用药、疗效评价、药物相互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整个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并且从临床用药、选药的角度使学生将分散的药理学知识系统起来,有的放矢,更加明确如何正确用药。例如,休克临床用药、水肿的临床用药等,则以专题的形式来讲解,使学生对疾病的症状、病因、如何治疗、如何选药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方法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教学改革的提出与深化,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高等医药学教学中,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PBL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中,教研室通过不断的探索,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PBL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药物的临床研究一章,老师先设计问题:

1.何为GLP,中国GLP有哪些内容及要求?

2.如何设计药物耐受性实验?

3.如何设计药动学实验?

4.如何设计生物等效性实验?

5.如何设计Ⅱ期临床实验?

6.Ⅱ期临床实验与Ⅲ期临床实验有何异同?

7.根据学习情况请设计一个药物临床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习。课堂上老师根据学习情况,分组进行PPT汇报,老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总结,再提出新的问题,根据新的问题学生再分组进行学习补充知识。通过PBL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紧密联系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使药理学抽象内容感性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被广泛应用。成功的案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架起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综合素质,促进教学中师生互动。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性、形象性、高效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被逐渐应用到多种学科的教学中,临床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更会使本来枯燥、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老年人合理用药、儿童合理用药、妊娠期合理用药时,结合一些图片、录像来学习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学特点,进而学习其药效学、药动学特点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因此,多媒体的应用,会使临床药理学知识变得更生动,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临床药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实践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办法有:

1.开展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求学生自选研究药物,根据GCP的原理及规范,自行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使学生学会应用临床药理学的基本原理、知识指导新药临床试验和进行药品临床科研设计,以及新药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作出科学的评价。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药理 高职护理 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73

随着社会发展,当今的护理工作正从“以治疗为中心” 的功能性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并进一步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也不仅仅是患者,而且包括健康人[1]。因此,在高职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中,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教学重点应突出明确,并且与护理专业有机融合

药理学原有的教学目标是力求让医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作用于人体各系统的药物知识,包括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并熟悉与临床用药有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

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护理专业进行教学,存在注重医疗和处方,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等现象。

因此,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一定要以临床护理为目的,以能用、够用为基本准则,重点放在用药的基本知识上,透彻理解药理学精髓,让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还要能够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医嘱,运用所掌握的药理学知识和原理去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地作出初步的应急处理,配合医生在用药环节中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改革药理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以适应临床护理岗位的需要

高职院校护理药理学教材多为本、专科教材的压缩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繁多。理论知识体系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实践技能体系相脱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所实施的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是全方位和有求必应的服务[2]。

用药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针、发药只是用药护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大量的用药注意事项、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掌握应对措施以及给患者和陪护进行药物知识的教育,肩负起用药咨询的职责。

而教材存在护理药理学知识医疗化现象,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相关知识缺乏。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自我完善教材,关注医药科技的发展动态,力争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将医药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吸收、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基本思路是以临床护理应用的药理学知识为主线,穿插讲授与之相关的新开发研制出的药物,介绍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用药须知等。教学内容力求简单易懂。

药理学理论教学与护理程序保持一致

教师在教学中应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充分考虑如何按照整体护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来进行用药护理。使药理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药理学有机结合起来。

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按照护理程序的模式,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讲述药理学的基本知识。

在每章节的内容后,可把刚学的内容按护理程序从给药前评估、给药、促进治疗效果的措施、不断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教学。体现护理专业药理学的特点,在药理学教学中突出“三基”内容。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融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转化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实用性”,以“够用”为度,重点突出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护。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采用小组研讨、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处方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

如讲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临床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应如何处理?我们给患者用药时应向患者交代哪些注意事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发现获取知识的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取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理论教学中。

应将处方的内容提到重要的地位上。除了对处方基本知识概括性介绍外,还应将处方内容贯穿到每个具体的药物中讲授,以不断刺激并增强学生对处方和医嘱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改进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护理职业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课程。药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对护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药理学实践教学内容在正确给药、合理监护、及时处理及用药咨询等技能方面的培训比较欠缺。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未来的职业定位不是从事高等医学科研工作,教学内容不应求深、求全,而应讲究实用。

要根据护理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需要改革现行的药理学实验教程,加强与临床相关的药理学知识与实践技

能的培养训练,以适应护理职业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小 结

总之,我们应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高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能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临床护理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