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信息化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信息化概述

物流信息化概述范文1

关键词:物流管理 信息化 发展策略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导致了物流管理质的变革。工业化时代,物流企业就是利用运输工具把工业品按照客户的要求准时的送达目的地,完成的是门对门的针对性的服务。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较晚,在管理环节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较少,自身硬件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重复投资,还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信息化成为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它通常由设备、程序和人员组成,可以给物流管理者制定、实施和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广义上来讲,物流信息系统是应用在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狭义上来讲,只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一企业中的应用。

二、物流管理信息的特点

1.物流信息数量大。 物流信息的每个子系统和每个环节都能够产生大量的物流信息,例如物流过程中的仓储、包装、运输、搬运、流通等,随着各个物流企业之间合作的加强,物流过程中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大。

2.物流信息更新快。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客户订单的增多等,物流信息的更新速率加快,客户对物流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3.物流信息来源种类多。 物流信息系统内部不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在物流信息管理中应当对这两部分信息全部收集并进行统筹管理。

三、信息化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

1.实现物流信息的统筹管理。 在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方式中,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运输过程中也经常发生运输物品遗失的现象,不仅会对客户造成损失,也严重损害了物流企业的信誉。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在自己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政府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获取运输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对物流信息的统筹管理。

2.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的同时也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品安全和送达速度也影响着物流企业的信誉。在信息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物流企业可以充分的了解每辆车的运输路线和运载量,选择最优的路线和方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物品的运输安全和速度。

四、信息化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企业。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包括很多的物流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保持着“大而全”的经营方式。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销售都靠企业的内部来完成,这种管理理念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的阻碍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我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我国在物流信息化管理方面技术普遍较低,物流信息技术水平、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都严重阻碍着我国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个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不能完全共享,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亟待整合。

3.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我国物流行业的人才相当缺乏,特别是物流信息管理一类的人才,其培训和人才储备远远不够,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亟待加强。

4.政策及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物流企业一般都是跨区域和跨部门经营,因此标准化、统一化的标准对于企业自身成本控制和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存在严重的区域化行政现象,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在各个地方政府的辖区内也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1.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我国的物流企业不仅要以现代的公司理念来管理公司自身,还要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物流公司要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办法,在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把所的环节在细分化的基础上作为整体来管理,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给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安全和最快捷的物流服务。

2.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 物流企业应当重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宽带水平,运用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提升信息交换平台效率。公司内部还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控制中心,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物流管理的高效益。

3.建立现代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培训和管理机制,吸引专业化的物流人才。物流企业还要加强对本公司原有员工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这样才能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专业化、现代化和科技化。

4.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物流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本地区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市场。政府要从长远利益来考虑,充分认识到物流行业信息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制定可以兼顾物流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促进和实现物流行业管理信息化,全面调动物流行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

[2]钱佳.浅议物流管理与信息化问题[J].经济师,2009

物流信息化概述范文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信息化;MIS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迅速升温,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由于很多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交通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缺乏必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整合集成,很难适应网上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这成为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运用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获得准确、及时的客户信息,而信息的及时、准确直接关系到物流工作流程的平衡。物流信息化的关键目标是要平衡物流系统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求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1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意识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物流成本有较高的控制性,其成为物流企业的重中之重。

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常被称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

1.2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含义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商品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1.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物流管理系统的建设。然而,一个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统最为关键的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于信息技术的存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互补共生、取长补短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消除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隔阂,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的业务,缩短了商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有效地弥补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天生不足,为其提供了核心的竞争力,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

1.4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优势

物流信息化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好地掌握成本的可控性及对物流信息的及时处理,物流信息化还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准确掌握物流综合管理的第一手信息资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能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应能力,加快订单处理速度,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进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送货上门,退货处理,废品回收等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系统来完成,保证物流企业为顾客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同时,物流信息化可以对大量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汇总和分析等,并快速从这些信息中获得对本企业日常管理和战略决策有价值的内容,以此保持和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物流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的内容和基于这些信息内容的分析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响应。

2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物流信息化在我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才逐步展开的,20世纪80年代进入铺垫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均衡,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条码及射频技术等物流检测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IS、GPS的应用也十分有限。对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2.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即各个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处在不同层次上。据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截至到2010年的统计,目前全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25%~30%之间,华东地区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5%,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不到20%。从不同级别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累计投入来看,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累计投入主要在100万~1 000万之间,而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累计投入主要集中在50万以下。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极少采用供应链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只有到了成熟的产品链、价值链、服务链形成后,企业和企业之间才有一种依存和战略合作的关系,它们在业务上才会产生协同的要求。一旦建立这种要求,企业之间就需要用一套管理信息系统把这一要求固定下来,以执行业务上的协同操作。其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信息化建设层次比较低,造成信息不畅、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现代物流管理意识薄弱、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以往国内物流企业重视资金流和物流,但忽视信息流。现在越来越多的货主关心的并不是物流企业有多少个仓库和多少辆车,而是关心该企业能否及时了解整个物流服务的过程,能否将所提供的信息与客户自身的信息系统实现真正对接。可以说,有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能否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而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而这些系统也并没有真正实现对物流过程和操作手段的优化。

2.3 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信息化道路。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上海圆通速递,其是目前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在2000至2010年的10年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第25次信息统计,圆通速递的年营业额已达近百亿元。该企业能保持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关键所在。可以说,上海圆通速递信息化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运营管理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道路。

2.4 物流企业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若干物流企业汇聚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和业务数据传输;平台通过网络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对物流资源进行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及个性化的服务。对于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即可加入物流信息平台,低成本地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因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利支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般包含以下功能:通过商品与车辆的跟踪提高交货的可靠性,保证商品运送的准时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总的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3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探讨

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物流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具体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以下一些问题:

3.1 对物流信息化的认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许多误区。第一,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视硬件投入,却忽略软件投入。于是物流企业动辄大量的资金去购置发展所需的眼见为实硬件设施,而对于软件的投资却觉得不值得,不能接受花上百万资金去买一张小小的安装软件。第二,在企业中存在盲目信息化和消极信息化两种对立的错误思想。前者认为信息化无所不能,而后者则认为没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还有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耐心及信心,错误地认为信息化即可以马上带来经济效益,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得到预定的经济收益,就减少或终止信息化的后续进程,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信息化进程的缓慢。

3.2 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不匹配。目前,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不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相适应,对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大多采取短视的方法,只能片面的解决某个作业环节的局部问题,致使整个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和各节点之间信息无法流通。另外,我国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揽货、装卸、运输等运作方式,面对低信息化程度的零散货主,缺乏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积极性,更没办法考虑信息化战略。

3.3 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相应的信息化人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从原来的货运或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信息化基础和实力普遍较弱,信息人才严重短缺。传统的货运仓储企业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改型之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固有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企业中缺少物流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信息人才,不能很好地完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和维护,直接影响了企业物流控制的信息化进程。

4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面提出的若干问题,相应给出以下一些解决对策和建议。

4.1 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主体信息化意识,加大企业的软硬件投入。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大多取决于企业的总体信息化意识,特别是物流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化意识。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决策者要对物流信息化问题有科学长远的认识,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科学对待其周期长、收益慢的问题,认清物流信息化的直接作用是改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要损失某些人的利益,企业的决策层要对这些方面正确对待,以保证物流信息化的持续建设。

4.2 根据物流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其信息发展的策略。物流信息化是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服务的,其信息化战略的选择要由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和业务实力来定位,必须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第三方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成为主导行业的大型企业,或者成为大型物流集团的具有少量物流资源的从业者。即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相应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于前一种发展目标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提高要求,以增强在同类竞争企业中的竞争能力。对于后一种发展目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服务为主,主要用来满足企业和客户的物流活动需要。同时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分层分步实施。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与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相关,要与企业规模及物流服务需求相一致。另外,物流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其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发挥整体可观效益,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信息统筹规划,以给各部门的信息建设提供统一的规范,使其共同发展。各部门在企业的整体规划下,要根据部门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分步骤实施建设。另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分期分层实施物流信息化,以保证人力物流的持续投入。

4.3 发展物流联盟式的信息化模式,快速吸引高素质物流信息化人才为我所用。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为了建设大规模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走企业联合的道路是一项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各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之间相互作用及影响,各企业相互合作,建立物流联盟,可以提高共同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以产生更高的效率,实现双赢。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吸纳高素质的物流信息化人才。人才的缺失,使信息化进程停滞不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快速大量吸纳构建信息化平台的人才及团队。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要加强自身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实施信息化全员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项目的认识及管理操作方法和技术。并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引入相应的竞争,以激励和约束员工,鼓励他们自觉的投入到信息化发展中去。

5 结束语

中国物流信息化是近些年才开始发展,物流企业和IT厂商都还处于一个逐步摸索的阶段。目前,很多IT厂商在物流行业的经验积累还很欠缺,对物流企业的流程及用户信息化需求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目前很多物流信息系统没有深入到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并不能为这些物流企业带来运营和管理上的真正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从增强企业主体信息化意识,完善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其信息发展策略,发展物流联盟式的信息化模式,快速吸纳高素质物流信息化人才等这几个方面来改善提高物流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欣.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物流信息化概述范文3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特别提出要将物流信息化列为重点建设工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

但是物流信息化是个新生事物,而且投资较大,这样特定物流信息系统的引入在企业的实施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发现必须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的同时,,企业物流信息化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所以,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实用、简单、有效的评价体系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进行评价。所以企业有必要对于特定物流信息系统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绩效,第一,可以帮助企业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即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第二,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帮助企业将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有利于引导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使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良好的收益;第三,可以加强企业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和过程控制,帮助企业了解信息化项目的基本情况,发现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从而降低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风险,达到收益最大化。

一、平衡计分卡简介

1.平衡计分卡概述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它是由Robert. Kaplan(美)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组织总裁David. Norton(美)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企业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可以把组织的战略与实施的过程相联系,把组织当前的业绩与未来的业绩相联系。平衡记分卡从四个方面构建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和成长,这四个方面的相关指标通过相互的因果关系密切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考核体系。通过全面的衡量框架,平衡计分卡帮助组织分析哪些是完成组织使命的关键因素,哪些是评价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指标,促使组织员工明确目标和达到目标。

2.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体系

(1)从财务维度来说,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指标能有效衡量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2)从客户维度看,现在市场多是买方市场,只有满足顾客的需求,组织才能生存获利。因此组织应该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进行经营。

(3)从内部流程维度来看,一个组织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

(4)学习与成长维度,企业应关注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的问题。这四个业务角度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为了提高财务绩效以达到出资人满意,组织必须要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所以组织要关注顾客;为了获取顾客的青睐,组织必须改善内部流程,以获得竞争优势;为了提高内部运营能力,组织的员工必须不断学习与发展。

二、通过平衡计分卡进行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通过平衡计分卡进行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1)平衡计分卡与物流信息化的战略规划。首先分析组织环境,明确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找出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具有较大影响的现实或潜在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物流信息化的战略。(2)平衡计分卡与物流信息化的实施。平衡计分卡通过物流信息化的战略的实施,把执行的“责任机制”在组织内部逐层地进行了传递,以保障组织所有员工保持高度协同与匹配。(3)平衡计分卡与企业信息化效果评估。通过建立评估标准,平衡计分卡引导出包括财务、客户、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在内的战略目标在各个结点的实施标准,实现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使得标准客观、公正、完全。并通过检查进行监控、分析,评估的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战略实施的状态。(4)平衡计分卡与战略修正。当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执行与计划出现不一致,或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制定的假设的前提发生重大变化后,就需要组织及时地修正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

2.通过平衡计分卡进行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1)平衡计分卡适应企业物流信息化目标多元化的特点。一般企业活动涉及短期经济效益,而企业物流信息化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并重,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对多元化目标管理十分困难,容易出现低效和失衡的情况。平衡计分卡强调物流信息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及企业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平衡。

(2)平衡计分卡适应企业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企业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成果具有长期性和抽象性,定量评估困难。传统的绩效评估存在着绩效评估方法定性有余、定量不足的问题。平衡计分卡通过战略分解,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制定,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分值,对各个指标值进行加权得分确定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从其具体技术层面彰显了它在科研机构绩效评估时进行定量分析的优势。

三、通过平衡计分卡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1.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财务指标。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财务指标能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直接效益本文主要选取了四个财务指标,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资金运转效率、信息化资金投入比重、库存资金占用率。

(2)客户指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业绩和持续发展。客户满意度还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客户忠诚度。本文选取的客户指标主要有客户保持率、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客户利润率。

(3)内部流程指标。内部流程对于实现企业财务方面和顾客方面的目标起了关键的作用。本文选取的内部流程主要有库存周转率、准时送达率、订单处理准确率、货物差错率。

(4)学习与成长。学习与成长指标主要评价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其衡量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的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和学习,才能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表1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模型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又称为系统层次发现法,是1970年由著名运筹学家T.L. Sat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半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将决策的问题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可以按照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叫做构造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

2.层次模型的构建

表2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层次模型的构建

3.层次模型指标的权重分析

全部数据来自于对高校专家的问卷调查。笔者将指标体系按层次结构编制成9阶度问卷(表2),对高校企业信息化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就各指标对其上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打分。

表3 9阶标度的含义

共发放问卷12张,回收11张,其中11张有效。经综合评价,得到评价矩阵。使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各指标相对于其上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即权重);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主因素层

X=(0.15,0.20,0.35,0.30)

子因素层

X1=(0.1,0.2,0.2,0.2,0.1,0.1,0.1)

X2=(0.4,0.3,0.2,0.1),

X3=(0.3,0.3,0.3,01),

X4=(0.30,0.25,0.2,0.25)

4.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进行评价

建立评语集V={很好,较好,一般,差,很差},对应分数分别为(9,7,5,3,1)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征询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相关方的意见,比如员工、客户等等,对子因素层进行打分,取调查对象打分的平均值,与之前所得权重值相乘并进行加和。这样得到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总的综合评价值,以及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各个方面的绩效评价。

五、研究总结

本文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四维的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四个方面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进行了评价。评价体系的构建从平衡的思想出发采用财务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短期与长期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进行全面合理地评价,弥补了现有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单一主体评价、偏重财务方面评价的不足。

本文通过使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的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了有关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指标的权重确定问题。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能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量化处理不确定的数据,并通过实体化的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不足和展望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而建立的,具体指标的提取上可能不够全面、准确。评价指标体系应在企业中反复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所以,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更加深入的分析、论证,不断调整和完善。

文章中所采用的AHP层次分析法虽然其脉络清晰,计算方法简单,但其主观性较强,评价结果存在客观性不足的缺陷,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这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彭禄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治理机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01)

[2]员巧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企业逆向物流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09(04)

[3]阮珂.物流中心绩效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作用[J]. 现代商业,2008(29)

[4]吴义生.一种新的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信息系统集成方法[J]. 物流技术,2007(10)

[5]龚凤美.物流信息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02)

[6]赵文箫.物流信息系统绩效评价方法[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24)

物流信息化概述范文4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and make the enterprises gain advantages in competi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an application pattern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loud computing at first. On this basis,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architecture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s proposed based on SaaS. And then,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Finally, the benefits that SaaS brings for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云计算;SaaS;SaaS物流信息系统

Key words: Third-Party Logistics;Cloud computing;SaaS;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SaaS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193-03

0 引言

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但是中小企业具有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等特点,没有能力承担高昂的信息化成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大型企业因资金雄厚能够享用各种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在竞争中更具优势。云计算作为一项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业务模式,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数据共享、高可扩展性等特点,已广泛用于各个领域。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作为一种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使中小物流企业只需支付一定的租金。企业可以从SaaS提供商那里取得相应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服务。借助云计算的蓬勃发展,本文提出基于SaaS的物流信息系统,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1 第三方物流简介

随着企业信息化不断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想要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就应该顾全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但是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使物流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中得到统一,无法达到标准化。如果每个企业都各自有一套标准,企业间物流信息根本得不到共享。但是,物流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其产生的价值占整个供应链价值的一半以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果物流不能适应供应链的需求,那整个供应链就会处于倾斜状态,无法达到平衡。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商,应处理好与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运输商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物流活动,才能进一步保证供应链平衡[5]。

第三方物流企业想要更好地为整个供应链服务,不仅要在硬件上有优势,还应在订单、存货、承运、调配车辆等方面实现最优化的网络配置。因此,第三方物流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和特征:

①物流服务个性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物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物流服务手段、服务特色和服务能力等,针对用户的各种需求,因人而异地提供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从而能够在合理的利润水平条件下,实现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②经营规模化。物流业是一个达到较大规模才能获得规模经济收益的行业。物流企业通过整合物流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与物流服务需求方,集合签约,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储存费用,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集中运输而降低运输费用。也就是说要通过提供综合服务、集中储存降低社会平均库存、规模采购和统一配送以及广布网点等来获取规模经济收益。

③管理系统化。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这是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一个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发展必须具备的。

④物流标准化。第三方物流行业现代物流标准化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是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标准体系。也就是说应该对所有的企业和组织,或特定产品的供应链各环节都采用一个标准,并应用于物流的运作和管理的全过程。

2 基于SaaS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平台架构

2.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大规模分布式的计算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服务交付和使用模式,以服务的方式所涉及的硬件以及系统软件,提供安全、快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

物流信息化概述范文5

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开放性以及自由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宽松环境。但是,与此同时,业之间竞争升级,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济贸易交流空间范围,很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产出,从而让自己能够在市场激烈竞争氛围中占据一席之地。物流环节在企业成本中占据非常大份额,是压缩企业生产成本最为关键部分,是企业提升盈利空间重要突破口。健全和完善物流管理制度、适当压缩企业产品成本以及降低企业在物流环节中资源浪费,是实现我国企业优胜劣汰,早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重要举措。

二、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探索物理管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企业物流管理概念,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物流管理指是企业在生产、宣传以及销售等环节对企业产品以及相关材料采购、运输、储存以及分配等统一活动总称;广义物理管理主要是指通过遵循就近原则,最大化缩短中间环节,保障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物流以及产品服务,进而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升企业盈利空间,在价格竞争中取得优势。物流管理要素运输、储存货物、对产品进行包装、搬运货物、加工产品以及信息搜集、处理等多个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够让企业物流管理更加高效高质。

三、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

(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亟待改善

目前不少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还在沿袭着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过于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没有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客户服务调查。缺少了科学企业物流管理理念,不少企业物流管理仅仅停留在对企业物资规划管理方面上。物流管理理念落后,使得企业物流管理严重违背了客户物流需求,致使企业失去了不少客户资源。最后企业库存急剧膨胀,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经济损失。

(二)企业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由于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导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都是分散个体。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沟通不到位,极其容易出现不少物流信息被遗漏现象,导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另外,企业不注重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造成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迟迟停留在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中。企业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使得许多中间环节被复杂化,极大增加了企业物流管理运营成本。

四、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改善对策

(一)改善服务理念

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物流管理方式,必须要转变企业物流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物流管理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生生不息源泉和动力。要想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要树立起以客户为本服务宗旨,为来自不同群体客户设计个性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员工物流服务理念教育和渗入。为了制定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理念,笔者建议企业在事先要做好市场统计、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来自不同群体客户需求,并做好实地调查和记录;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深入到客户中,最大化实现客户在物流管理中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客户资源。

(二)加强对物流信息化管理

要想推动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各项现代技术相融合是在必然趋势。21世纪是个信息高度发达时代,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倘若违背,那么物流管理则会被时展所淘汰。实现对物流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节省企业在销售、运输等环节运营成本,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助于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企业有必要建立起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大大突破了传统物流管理方式在时间、空间上局限,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加速了企业在贸易上扩展。

(三)改善企业物流组织

由于物流具备自身独特优势,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环境不断复杂,企业物流组织变得日趋复杂。各个行业基于不同物流服务理念所建立企业物流组织各有千秋,因此,企业在建立物流组织时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企业物流组织。首先要实现物流一体化以及智能化,智能化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互动;一体化是指将产品搬运、配送以及管理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注意是,现代物流管理需要摆脱效率损失,舍去冗杂组织机构,拓展物流信息传递渠道。

(四)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相关工作人员是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开展主体,对于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下,专业素质较强物流管理人才面临着亟待缺乏局面,因此,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当下改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重中之重。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一是提高物流管理人员录用门槛,相关应聘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并且要经过实地能力考察时期;二是定期对物流管理人员展开技能培训,积极主动学习国内外先机成功经验;三是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四是建立和完善对于物流管理人员奖惩机制,提升竞争力。

物流信息化概述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物流经济管理

在信息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传统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促使物流经济管理朝着多元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引发我国物流行业的变革与创新。基于物联网视角的物流经济管理研究,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现代物流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客观需要。我国物流行业在物联网的影响下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同时,物流经济管理也在不断迎合当前的时展潮流,实现自身的突破发展。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在信息网络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将网络用户的交流信息、活动内容延伸并拓展到一系列的物品交易之间,实现物品与物品及时、有效地交流与管理。由此可见,物联网通过信息交流与传感设备,实时采集需要处理、连接、互动的物品或在交易过程中需要的相应信息,与互联网形成巨大的网络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对物品的及时有效监测与控制,以便对物品或商品进行实时管理。一般情况下,物联网需要GPS、红外线感应器、传感装置等信息通讯设备,与网络进行及时连接与信息传导,进而构建智能化、管理化和信息化的网络系统[1]。物联网通常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感知层,通过专业化的信息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及读写设备,对物品进行科学化和系统化识别;第二,网络层,负责信息的处理和数据的远程传输,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及时;第三,应用层,担任管理和服务这一职能,为信息提供共享和服务平台[2]。与此同时,物联网具有智能化、先进化和互联网的综合特点,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动提供了一种全新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品的流通和交易效率。

二、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可视化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

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视化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是其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自动化数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标签技术等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货物的自动化跟踪监控。物流企业可通过物联网这一途径对物流的线路走线、运输情况及车辆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调度,进而建立全方位、可视化的管理系统,在程度上提高了物流的安全性。如在冷链物流的运输过程中,物流企业可通过远程化信息管理、监察与控制,实现物流流程的透明化和可视化管理,并与其它环节人员进行在线交流,有效保证物流管理的高效化[3]。

2.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管理中心

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管理中心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的配送效率,是基于物联网视角下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下的物流配送管理中心以传感设备、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设备等对物品或商品进行逐一扫描与分析,一般情况下,所有物品均贴上射频识别标签,当此类商品进入配送中心时可通过读写器对商品进行智能化录入,内容包括商品的生产日期、产品批号、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并准确记录于数据资料信息库之中。同时,为提高商品信息的准确性,可通过已建立好的信息数据管理库,对录入信息进行有效核实,保证配送管理过程的准确无误,此外,还可以及时有效地更新商品状态、存放地点等基本信息,实现对物流配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3.信息化的物流经济网络平台

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信息化的物流经济网络平台能够有效提供商品的各项信息,实现物流信息的资源共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商品信息、物流信息和存储信息逐渐朝着统一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并在物流经济管理平台之中不断应用和创新[4]。近几年,在政府扶持、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电子商务作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在不断迎合时展潮流,建立物流经济网络平台,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实时化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通过对物流信息的规范化采集实现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加强对物品交换的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物联网对物流经济管理的影响

1.有利于实现对货物的全方位监控

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经济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对货物的全方位监控。在传统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的运输极易受到地理位置、天气、路途等客观因素影响,物流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加之,物流的信息采集能力有限,难以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实时化检测与控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射频标签在对货物、载体甚至存储空间进行编码时,物联网可通过读写器和数据库为现代化物流管理提供全面化、综合化信息,并有效追踪物品的方位、运输情况及道路交通情况等。在物流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

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经济管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物品在配送过程中采用物联网技术,特别是射频标签技术可及时有效地对物品信息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识别,进一步提高物品在配送和存储过程中的运行效率,提高配送速度。同时,射频标签技术的应用,是物流行业的变革与创新,改变了以笔记录的传统方式,提高了配送的运行效率,并有效提升了生产力,在配送过程中简单化和便捷化的操作程序,减少了人工的使用量,降低了物流企业的配送成本。此外,物联网的应用在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为物品获得了更大的存储空间,企业通过物联网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对自身的库存进行及时有效地掌握,实现查漏补缺的运行目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3.有利于提升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

物联网集众多优势为一身,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网络处理技术、人工智能等功能,并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更加便捷地处理信息技术,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现代物流系统中,将会对传统物流流通产生较大影响。在物联网的应用下,物流业可实现对传统物流的智能化监控,并在信息管理下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最后在信息化物联平台的建立下,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更加准确地定位物流流通,及时将物流流通情况反馈给客户,防止物品流通出现遗漏丢失现象,大大提升了客户对于物流企业的好感,为物流企业奠定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基于物联网视角的物流经济管理展望分析

目前,我国物联网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并不是特别宽泛,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和信息安全的问题。第一,技术标准问题,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现代化设备,但不同设备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也不相同。特别是在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面上的技术指标要进行逐一规定,并日趋完善与健全,否则极易造成物联网设备系统的瘫痪,因此,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要重视对物联网技术指标的统一,坚持定量分析原则,实现物联网视角下的物流经济管理的优化配置。第二,信息安全问题,物流经济管理以物联网这一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动,保证了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的安全风险,物品的信息极有可能会被泄露,因此,物联网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预防及保护机制,加快预警机制的建立进程,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为物流经济管理的安全性提供政策支持。结束语基于物联网视角下的物流经济管理,是物流行业发展变革的一次全新尝试,是物流企业实现自身产业转型升级、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物联网与物流经济管理相结合,有效推动了物流行业的科学化发展,在降低物流投入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岳嘉嘉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兴志.基于物联网的物流托盘联营统一信息系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7):198—201.

[2]贺超,庄玉良.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5,(6):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