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1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多、规模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给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多困难。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办法有很多种,其中把握好药理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根本。笔者将其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发现的基本教学规律列举出来,希望能给药理学教学同仁一些启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规律;质量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ubjects and large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the students backgrounds of basic science are very different,which lead to many difficulties to elevate the quality of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There are a lot of way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among of them, getting hold of the rules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is fundamental to elevate the quality of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The author enumerates several basic rules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which summarized or found in his pharmacology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give some evocation for the colleagues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and elevate the quality of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in some degre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in China.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Rule; Quality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在我国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普遍开设药理学这门课程。然而与西医药院校相比,我国的中医药院校招生专业多、规模大、数量多。如:中医学专业分七年制和五年制,有传统中医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医针灸方向、中医外科方向、中医推拿保健方向、中医运动医学方向等,此外,还有中西医结合医学七年制和五年制、对外中医方向、护理学等专业方向,中药学招生专业有传统的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栽培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有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还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卫生事业管理、检验、影像及药学、药物制剂学、制药工程、食品卫生与工程等专业。药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上不少中医、中药专业的学生除要学习中医学、中药学的主干课程外,还要学习不少的西医、西药课程,他们的西医基础知识没有西医院校西医、西药专业那么扎实,而且专业多、基础参差不齐,给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多困难。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办法有很多种,其中把握好药理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根本。因此只有认真抓好药理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以下笔者将其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发现的基本教学规律列举出来,希望能给药理学教学同仁一些启发。

1 药理学教学中的“点”和“线”

药理学教学中的“点”和“线”贯穿在整个的药理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明示,以使学生首先能抓住药理学教材的主旋律。如整本药理学教材紧紧围绕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条线展开。在总论一章中,药效学和药动学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如药物剂量与效应、不良反应、首关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等)就是主要的讲授点。大多数的药物是与受体结合后才起作用的,根据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与内在活性的不同,药物又分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阻断药或阻滞药)三类,药理学教材中的的大多数药物主要属于激动药和拮抗药范畴,属部分激动药的药物是很少的。因此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又是总论中的讲授点。在传出神经系统总论及相关的药物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胆碱能神经-乙酰胆碱-胆碱受体-胆碱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阻断药或阻滞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受体-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阻断药或阻滞药)两条线展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中大多数是中枢抑制药,如:镇静催眠药、抗癫痫和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等都是中枢抑制药,因此中枢抑制药的概念及不同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讲授点。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庞大而复杂,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常常张冠李戴,容易混淆。其中又以β受体阻断药和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最相似,β受体阻断药是通过阻断β受体起作用的,而钙拮抗药是通过阻滞钙通道起作用,因此在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中β受体阻断药和钙拮抗药的作用机制是主要的讲授点。在抗菌药物一章中涉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学生学习时感到很吃力。实际上抗菌药物针对的主要是两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四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因此哪些抗菌药物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哪些药物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哪些药物可用于四体感染是这一章的讲授重点。等等。

2 药理学教学中“温故而知新”法

教师在药理学教学课堂中有目的的给学生讲授(复习)相关内容,对要讲授的新内容大有帮助,不少教师担心教学时间不够不重视复习,学生对所教的新内容常常一知半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不利。例如很多学生反映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章不易懂、很难学。在讲授心律失常一章时,有必要先讲授(复习)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心肌动作电位和离子流、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等相关知识及β受体阻断药和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有了这些知识背景,学生学习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章就不难了。在讲授抗癫痫药物、抗惊厥药物、抗精神失常药物时首先要讲授(复习)癫痫、惊厥、精神失常等相关疾病(症状)的概念,讲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抗心绞痛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高血压药时首先要讲授(复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基本概念及相关病理生理知识,学生对所要学的新内容就能充分理解,易学易记,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β受体阻断药前先复习β受体激动时对心脏、肾脏、支气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等器官组织产生的效应,讲授钙拮抗药前先复习钙离子对心肌动作电位、心脏起搏细胞、心肌收缩性、心率、心肌传导性等的影响,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性的影响等均有助于学生对β受体阻断药和钙拮抗药的深入和透彻的理解。讲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时,最好先复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功能,尤其要让学生先明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血管紧张素II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在讲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时先简要讲授已学习过的内容如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对这几章的学习就轻而易举了。先简要讲授(复习)什么是革兰氏阳性菌、什么是革兰氏阴性菌、哪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可感染人体而致病,对于后续各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抗菌谱、临床用途等的讲授将大有帮助。等等。

3 药理学的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法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2

1.药动学和药效学

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受体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3.乙酰胆碱、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解磷定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

4.阿托品、氯化筒箭毒碱、琥珀胆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

5.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

5.立其丁、心得安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6.局麻药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临床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的用法、用量。

7.H1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代表性药物

8.解热镇痛抗炎药理作用及代表性药物;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消炎痛、双氯灭痛、布洛芬、炎痛喜康的临床用途

9.全麻药

全身乙醚、安氟醚、硫喷妥纳、氯胺酮、冯羟丁酸钠的临床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与品的区别。

10.巴比妥类药的作用原理与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的解救方法

11.安定、氯丙嗪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12.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的药理作用与副作用

13.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的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

14.强心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有关名词解释

15.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的作用与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16.利尿药

利尿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双氢氯噻嚎、速尿、利尿酸安体舒通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17.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促凝血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的作用原理;抗凝血药肝素与枸椽酸钠的药理作用。

18.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禁忌症;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激素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19.抗生素类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进展情况及代表药物;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原理;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原理及其过敏反应、防治措施;头孢菌素类药物进展情况及代表性药物;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作用原理;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氯霉素类抗菌素的作用原理、不良反应及防治;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的临床用途;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原则。

二.药剂学

1.绪论

医院药房药剂工作的任务;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药典的概念和特点;处方的概念和类型;处方常用拉丁文(包括药品及术语)及缩写法药剂学常用术语:方剂、成药、毒药、剧药、品的基本概念;毒、剧、麻药品的管理办法。

2.常用度、量、衡单位及其换算

3.浸出药剂的基本概念;浸出原理;影响浸出的因素

4.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应用;增溶的原理

5.真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乳浊液的基本概念和制备方法;影响胶体溶液和乳浊液稳定性的因素

6.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及预防措施;常用防腐剂的种类及使用原则

7.称量、溶解、过滤、浓缩、干燥、分离、灭菌等基本操作技术并熟练地选择最适宜的仪器、设备、材料与方法;近年来制剂技术的新进展

8.微囊剂的基本概念及制备方法,微囊中药物释放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9.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热压灭菌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0.注射剂

常用注射剂、大输液、中草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及制备方法;制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射剂的溶媒及其质量要求;热原的组成、性质以及去除热原的方法。

11.制备注射剂的附加剂及其使用方法;等渗溶液的意义及应用

12.滴眼剂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

13.片剂

片剂的分类、特点和质量要求;片剂的一般生产工艺和制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常用片剂的赋形剂的种类;片剂包衣的种类和目的。

14.软膏剂常用基质分类、性能及质量要求

15.气雾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

16.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应用

17.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类型;注射液的配伍变化;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PBL教学法;药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58-02

20世纪90年代,PBL教学方法被全球的医学教育者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国内教育界工作者也在慢慢重视这种教学方法,且出现了许多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果。所谓的PBL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寻找证据,分小组讨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对知识技术进行传授。本文主要论述的是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验。

一、前言

药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主要课程,它是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重桥梁学科。涉及了药学、机能学、形态学和临床等诸多学科的知识[1],一方面内容广泛,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强,而且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另一方面药理学这门学科又与实际联系紧密,临床医生要会用药、用好药,这些基本工作离不开药理学的指导,所以比较适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如今大多数院校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很容易造成授课枯燥乏味,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问题式教学法”[2]是由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指导,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将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创新联系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3]。目前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国际上很多高等院校采用,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4]。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卓越医师班药理学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对象与方法

1.实验对象。从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里的42名学生作为PBL教学法实施对象。这些学生都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招录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等通过统计对比,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并且这些学生已经学习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而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实验方法。学生每7人一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组长一名及组内分工。根据教学内容,以自学为主,选择适于PBL教学的部分章节,如“抗高血压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交代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参考资料,设计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情境和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各组,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证,解决问题。具体的内容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不适用PBL教学的内容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仍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在课外自主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手段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与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独立解决问题。其后再开展小组内部讨论、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讨论、交流、比较和修正,形成对学习内容比较一致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本组的答案,以供课堂讨论之用。之后进行课堂讨论,各组学生代表先作总结发言,并提出未解决或者学习过程中新发现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小组之间开展讨论,互相提问、解答。在此环节,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过程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一旦学生讨论出现明显错误或偏离主题,教师要适时予以提示纠正并引导学生回到主题。最后教师做出归纳总结,就课堂讨论中对学生难以理解和准确掌握的难点问题,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同时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最终使学生对问题和相关知识点吃懂吃透,进而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

三、实验结果

在教学内容讲授完成后,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PBL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显示,90%的学生在PBL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评价方面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9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课堂效率;9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6%的学生反映能够明显提高学习兴趣;结果表明该班学生在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四、问题讨论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产学研;药学综合实验;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81-02

药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药学专业的学位课程包括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理学等。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药学毕业生具备完整的药物研发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药院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良好专业技能和综合专业知识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药学实验教学上下功夫,改变以往各学科相互独立的单一学科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现场性和实战性。以模拟创新药物的研究过程为中心,将以上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完整的药物研发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一、产学研合作,构建药学综合实验

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也为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内容,为锻炼教师队伍、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地方资源,将药学实验教学、教师的科研研究、成果转化相融合,构建药学综合实验。以此促使学生综合掌握药学知识和技能,熟悉药物研发的途径和流程,提高学生完整的药物研发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1.实验选题。综合实验选题以药学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综合考虑学生前期的实验基础,依托地方资源,结合授课教师和药企合作的横向课题和科研项目,尝试药学多学科联合设计选题。综合实验以模拟新药物的研究过程为中心,包括原料药的合成、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剂型处方设计、药理活性毒性的评价等环节。

2.实验内容。将药学综合实验内容分为两大模块:通过化学合成研发新药、从天然药物中研究开发新药。通过化学合成研发新药包括:资料调研、设计合成路线、合成原料药、原料药的结构确证、工艺优化、剂型选择,处方研究、制剂质量控制,药理活性评价;从天然药物中研究开发新药实验包括从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表征、含量测定、结构改造、现代制剂技术、质量控制、药效学评价等内容的综合性实验。经过这样统筹设计可以把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较系统地训练学生完整的药物研发操作技能。

3.实验操作过程的实施。实验方案的确定:学生自助计实验方案。授课教师提前3~4周将实验题目、要求等告诉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6名学生,组内学生分工合作,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与方法、仪器试剂、预期结果、注意事项及组员分工。每组学生通过演示自己的实验设计,授课教师对实验的关键点及错误设计进行提问和纠正。学生通过答辩近一步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开展:学生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案,领取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材料,按组员分工开始试验。在实验过程中,授课教师不间断的检查,尤其注意关系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的操作,一旦发现问题,要提醒学生及时更正。同时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并总结分析。

试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结果及实验心得体会进行汇报,包括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每个组员可以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期间授课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最后由授课老师进行总结。通过以上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研作风,提高科研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设计

苯佐卡因是一种常见的局麻药,有止痒、止痛等作用。可用于粘膜溃疡、创面等的镇痛,临床用于创面、溃疡面及痔疮的镇痛。和同类药物相比,苯佐卡因具有副作用小、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因而临床广泛使用它。同时,苯佐卡因是一种重要的药用中间体,以此为原料可以合成普鲁卡因、奥索卡因可和奥索仿等同类。该综合性实验依托宜昌人福药业的横向合作项目,以对硝基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按照国内苯佐卡因生产工艺及药物研发途径设计,包括原料药苯佐卡因合成、结构确证、杂质确定、含量测定、剂型处方设计、药理活性评价实验。实验过程中贯穿药学各专业课内容,各个知识点紧密结合。学生通过实验训练,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药研究开发的整体思路,熟悉药物研发的流程,系统掌握药学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药物化学实验。学生通过文献查阅,设计的苯佐卡因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以对硝基甲苯为

原料,经过氧化还原和酯化反应合成;b.以对氨基甲苯为原料,经过酰化、氧化、水解、酯化反应合成;c.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先还原后酯化制得的苯佐卡因。文献调研显示,国内厂家生产的苯佐卡因主要是以对硝基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经酯化及还原反应制得。为了保证实验的可操作性及时效性,我们鼓励学生采取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先还原后酯化的合成方法。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合成原料、试剂及仪器,学生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在酸性介质中,与乙醇反应得到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然后将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在Fe作用下还原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即苯佐卡因。合成结束后,学生采用重结晶的方法对合成的苯佐卡因粗品进行精制,然后以苯佐卡因纯品作为对照品,采用薄层层析和测定熔点来确定合成效果。

2.药剂学实验。药剂学试验的重点是通过典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工艺操作、质量评定等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主要剂型的理论知识、处方设计原理、制备方法。由于苯佐卡因水溶性极低,不易被吸收,涂于皮肤或粘膜上可产生迅速而持久的麻醉作用,为理想的表面麻醉剂。因此国内外使用苯佐卡因的剂型主要有软膏、凝胶剂、气雾剂等。本实验以药物化学实验精制获得的苯佐卡因为原料,制备凝胶制剂。具体包括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卡波姆、丙二醇的用量及pH为考察因素,以凝胶剂的光泽度、涂展性、均匀度、离心性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筛选优化处方,制备苯佐卡因凝胶剂。获得制剂后,采用永停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佐卡因的含量进行评价。本试验可使学生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凝胶制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剂型与制剂的研究开发及药物制剂的生产、制备、质量控制等打下基础。

3.药物分析实验。药物分析实验重点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控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本实验要求学生按照药典具体项目及附录,配制所需实验试剂、准备样品并开展实验,同时对实验中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探究,找到关键点。具体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化学实验合成的纯品以及药剂学实验获得的剂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苯佐卡因杂质的检测和纯度的评价。剂型检测参考药典提供方法,包括采用红外光谱吸收法对药物进行鉴别,薄层色谱法对有关物质的检查,永停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其含量。本实验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药物分析工作的程序及要求,掌握药物分析常用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药理实验。最后对药剂学实验制成的苯佐卡因凝胶剂进行药理实验,如药效学实验、口腔粘膜刺激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等。学生采用兔角膜法、豚鼠背部皮肤擦伤法、蛙皮肤法评价凝胶剂的药效学实验;通过豚鼠口腔黏膜给药,组织病理学观察,标准评分,观察凝胶剂对豚鼠口腔粘膜刺激性。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评价凝胶剂的急性毒性。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药理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验证药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牢固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在药物发现和评价过程中,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和必要性。

三、结语

产学研合作的药学综合实验是培养药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促进药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苯佐卡因综合实验,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普遍得到了提高,其综合实验技能也有所提升。而且该实验项目在促使学生自身从整体认识药学相关知识、锻炼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产学研药学综合实验也得到了院领导的好评,促使了一批校企合作实验基地的建设,不但密切了校企合作,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但这种探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还需继续进行研究和实践来弥补不足,以期取得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沈报春,赵永娜.药学综合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8(9):216-217.

[2]王海燕.药学实验教学中合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3,16(3):158-161.

[3]刘玲,汤道权,刘毅,等.产学研合作孵化药学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143-145.

[4]郭淑英,张秀荣,冯波,等.以能力为本位――药学综合实验新体系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98.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5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共54学时,开课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所用教材为姜远英教授主编的《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共性规律;各论则以常见病为纲,对每一种疾病,依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再对应药物的作用机制,阐述药物治疗疾病的目标和切入点。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讲授临床药物治疗学基本理论,又能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在以后的临床药学工作中经常面对的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提供指导与帮助,是在教学中经常思索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这门课实用性强且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一方面没有拘泥于教材,积极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关注该学科最新的研究热点和动态,及时补充进授课内容,如欧美药学教育及药师制度概况以及我国新出台的各种药事法规和政策;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适当取舍,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解,仅要求了解的内容则给学生列出提纲,鼓励学生课下自学。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节约了时间,又使讲授内容更贴近药学服务的需要[2]。

2理论教学与病例讨论相结合

开设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目的是培养药学生制定具体临床治疗方案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与疾病相关的治疗药物,针对具体病例如何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和开展健康教育却涉及很少。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还会导致学生在实习时或者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临床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学到的理论知识也不能灵活运用。对于渴望接触医学知识的药学生来说,将理论教学与病例讨论相结合,更容易激起学生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3]。开展病例讨论教学时,教师把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临床典型病例或用药案例提供给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提出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和药学问题。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资料,分析病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疾病做出诊断,对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案作出评价,指出合理或不合理联合用药的依据。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新的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引发进一步的更深入的讨论。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归纳,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评。必须明确,开展病例讨论的目的并不是为病例找到唯一的最佳治疗方案,而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辨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3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临床药物治疗学所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了医学和药学的所有学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是授课学时不多,如果教师单一采用板书教学,不仅会大量占用课堂时间,拖慢教学进度,还会因讲授过于抽象,影响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办法。多媒体课件以文字为基础,辅以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将临床药物治疗学所涉及的大量的边缘知识,如生理病理学等医学常识(癫痫的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的结构特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等)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学生的临床印象。但是需要注意,多媒体只是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运用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较快,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4]。

4设想与建议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6

以往的中医教学以知识化、实证化的方式解释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实质上是一种与现代科学相比附的教学模式。它缩小了中医的丰富内涵,也抹杀了中医的内在精神。由此导致学生对中医的基本概念如阴阳、五行等缺乏一种深刻的把握,导致中医知识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因而教学效果不佳[1]。改变这一局面要借鉴现象学的基本观点,训练学生现象主义的思维方式,以现象学的路径来认识疾病和人体。

1 现象学现象学是认识世界的一条重要路径。

1.1 现象学概述 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所创立的一个哲学流派。它重视主体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认为科学知识是内在于人心的,人们需要仔细地揣摩和体察。它主张通过“现象学还原”和“本质直观”等方式来深刻把握科学知识的深层内涵。现象学是西方哲学继本体论、认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取向——即从人的内在意识体验的角度来探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它重视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之维,是源远流长的唯心主义哲学在面临科学主义压力下而出现的一种新形态。

现象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很大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视整体性、体验性,倾向于超越名言、表象以及符号,长于运用隐喻、象征和模型等特点是与现象学很接近的。如果说在西方是形式逻辑的传统压倒现象学的传统,那么在我国古代则是现象学的传统凌驾于形式逻辑的传统之上。只有人们运用现象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才会真正理解中国学术的内在精神,如仅以形式逻辑的方式来治国学就可能将国学的内在精神抹杀。中医是我们的国粹,应借鉴现象学的基本方法,并将之应用于中医教学,以便将这一国粹发扬光大。

1.2 现象学的特点 现象学的特点主要有三:第一,重视自识和反思。现象学主张人类在认识世界时要发挥自己的主体精神,对现象进行本质直观。第二,现象学还原需要“悬置”,即将一切附着在现象之上的名言系统、先入之见统统去掉。在现象学看来,正是这些外在的假设影响了人们对某一现象进行直观把握。经过悬置和还原后,人们才能最终认识到某一问题的实质。第三,在本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现象学寻求建立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这种哲学是联结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的纽带,是学科综合的基础。

1.3 现象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条路径之一 人类认识世界主要有两种路径,除形式逻辑外,现象学的方法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现象学的最大贡献正在于它首先是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它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正在于它的方法论意义。现象学诞生后,在其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新学科,如现象学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不过,现象学这样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古已有之。例如在宗教体验中就有大量通过现象学而认识世界的例子。哲学上的现象学只不过是对人类这一认识世界方式的系统化和哲学化。现象学的路径与形式逻辑的路径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五:第一,前者是高度个人化的,后者是社会性的。第二,前者认识真理的时间相对较短。前者在人的一生中就能完成,后者却需要几代人甚至是无限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第三,方法不一样。前者需要澄心静虑,以便进行现象学还原和本质直观;后者需要逻辑推理和语言的建构。第四,所产生的知识形态不一样。前者产生图画式的知识形态,后者产生定理、名言式的知识形态。第五,产生的社会效果不一样。前者是个人化的,因而就不容易传播,且容易被人误解;后者以逻辑和语言的方式进行传播,要相对容易一些,但人们还是需要现象学还原,才能最终把握其精神实质。

2 中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中医教学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现象学思维的训练,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对中医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学生只能知其表面意思,不能理解其精神实质,因而也就不能触类旁通,以一知十。这必然导致其临床能力的低下,在诊疗实践中不能完全贯彻中医的思维方式。

2.1 基本概念的解释模糊不清 如对阴阳、五行等基础性概念的解释只是以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而忽视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现象学的把握。这必然使学生最终不能理解这一理论,并且形成刻板思维,出现机械套用的状况。又如,在中医中有一种自然主义的情结,主张与自然和光同尘。如果在概念解释时不能通过现象学的还原,使学生真正理解“自然”的本质,学生就只能单向地接受这一理论,并机械地将之应用到实践中。这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今天将导致非常恶劣的后果。

2.2 与现代科学相比附 在中医的教学和科研中,进行中西比较是值得提倡的,但不能走向比附。比附的最大不足在于它忽视了对象各自的特色,缺乏从总体上着眼的宏观思维。因而比附总是缺乏鲜明的立场,对问题的解决无益。正如哲学家张汝伦所说“比附的特点便是不顾整个系统及个体在此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脱离整个语境,只顾求同”[1]。实际上,进行中西医比附的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中医的真谛,也不清楚西医的内在精神。如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往往将某种药材的化学成分与其药理摆出来,以增加“说服力”,其实这样做恰恰是在自毁中医的根基。因为中药学的理论基础绝不是化学或西方的药理学,而是以实践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人们现象学还原而建构出的五味说等理论。

2.3 实证的方法缩小了中医的内涵 当前在中医教学中有一不良倾向:即不但以实证的方式来研究中医,还以实证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中医思维。实际上,实证绝不仅是逻辑上的合理性、事实上的雄辩性。实证还应包括主体的“亲证”。这种“亲证”正是现象学或现象主义的理论根基。中医除可实证的部分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思想系统,其中蕴涵着当代西方医学尚不能完全解释的内容。这是先人们在临床诊疗和艰苦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医与西医相比,其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治疗效果的稳定而是这样一套类似哲学的医学观点。它将预示着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将对人们的疾病起到有益的预防作用。

2.4 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不足 这是中医过分强调与现代医学接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中医的特色正在于它的思辨性非常强。如果说西医只有在实验室中才能进步,那么中医就只有在思辨者的心中才能获得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不足、不肯在思辨上下工夫将导致中医的内在精神逐渐沦落,最后被西医排挤出医学的殿堂。

3 现象学对中医教学的启示

3.1 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当前学生的思维训练严重不足。学生们整天忙于做实验,而无暇顾及理论的沉思和自我反省。中医是一种自然疗法,而自然疗法是一种整体性的疗法。因而就需要学生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但要使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思维训练,以逐一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最后使学生明白生命的真谛,确立自己的立场。

3.2 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 与启发式教学相对的是填鸭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只能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那些记忆力好、善于反思的同学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延长了他们发现真理的时间。而对于一些记忆力差、不善于反思的同学来说,则可能因为所学的知识不能深契他们的身心,但又因记忆力差很快就忘记了,因而就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中医教学要大力发扬启发式教学,不忿不启、不悱不发。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强化学习动机。不过,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中医的真谛,还能深刻体察到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脉搏。用现象学的术语讲,即需要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去。

3.3 注意学生悟性的培养 悟性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鲜明特点。与形式逻辑思维相比,它具有整体性、模糊性的特点。在中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悟性思维,使学生能超越中医学表面的名言系统,把握中医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