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1
(一)研究的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疾病预防方式受到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简易而有效的计划免疫使发病率急剧下降。其他的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下降。另外,医学模式也在改变,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被目前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所替代,引起疾病的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因此,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的医生长期与患心理问题的儿童接触,对那些身患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心理行为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这是家庭、幼儿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邀请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医生对教师和家长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对于整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 大学校园;社区健康教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1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幅提升;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主要职责之一;因此,必须在高校内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以调动学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社区护理技能素质。很多高校内部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进行综述。
1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原因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且成为大学公共课程、护理临床专业课程,这为护理学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过程中偏重社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性操作教学较少,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掌握社区健康护理技能相当不利,且不利于后期社区护理服务。因此,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社区服务能力,落实社区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特征,教学中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计划与活动。
2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践途径
2.1 制定教学计划 社区护理学是专业必修课程,要求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参照《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同期平行课程,制定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方案。其教学目标在于实现教学目标与社区需求相结合,学生技能掌握与能力提升、素质提升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展开前,教学研究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基础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实现教材与学生相统一、教师力量与教学需求相统一,编写实践方案,保证方案可行、可靠。向学生简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目的、方法,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分,以促使学生参与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
2.2 落实教学内容
2.2.1 社区健康教育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行为相结合,主要内容有:大学生的饮食习惯、睡眠情况;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如肺炎、乙肝、结石、牙痛、感冒等;对大学生减肥的认识;大学生的就医认识,其包括对校内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方式等评价;女大学生对女性疾病的认识,且关注女大学生保健、个人卫生等。
2.2.2 教学实施方法 ①展开小组教学,确定实践主体。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关注实践教学,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因此,以小组方式,让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普查,了解大学生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②进行问卷调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专业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对样本中对社区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统计,并根据样本人群特点、健康问题特点,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经老师指导后确定计划实施。③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全面评价实践结果。对特定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干预,一方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护理知识教育与培训,以全面提升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发放社区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提升样本人群的社区健康认识,并以演示操作传授样本人群日常护理技能。经社区健康知识、技能宣传培训后,各个护理专业小组对健康教育进行综合性评价,并调查、统计、分析社区健康教育效果,与初期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并总结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注意事项、技能要求、服务要求等。④形成总结报告,反馈实践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在《社区护理学》课程结课前做好社区健康教育报告总结,其内容包括社区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结果分析与总结、个人发展分析等方面,此后提交书面报告。待收集完小组报告后,由任课教师对报告进行批改、评定,将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
3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社区健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且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且对学生后期生活、工作起到积极性的指导作用。
3.1 激发学生兴趣 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转变了传统以知识教学为根本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发挥教学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将原来的“讲台授课”变为“学生实践”,直接要求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并在其中发挥个人力量,相对于枯燥、死板的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设置的调查问题较多,且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减肥、保健等,可直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3.2 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且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人文素养等,尤其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护理的目的在于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因此,教学实践必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校园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要求学生将理论运用实践,并通过调查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实现调查结果,必须以小组内部合作为前提,以与外界沟通为保障,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3.3 其他作用 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群体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知识、医学知识,且利于提升大学生人群、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认识等,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条件: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护理专业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探索,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获得了一定社会经验,可为后期工作提供准备。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提升,因此,护理专业教学中,必须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利用大学校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帮助大学生和社区群体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年,由旭,郭岩.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设置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02):24-26.
[2] 彭静媛,毛昌银.城市社区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03):60-60.
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3
>> 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新探 外来人口肺结核的特点分析 广州外来人口分析与优化 城市外来人口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现状及对策探讨 简述转型期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社会认同 外来人口空间集聚与问题思考 关于外来人口犯罪的几点思考 新特区的外来人口管理试验 外来人口参加村委会选举的法律分析 北京外来人口犯罪心理动态分析 后城乡分割时期北京外来人口收入分析 城乡户籍身份对外来人口收入的影响分析 后城乡分割时期北京外来人口就业分析 上海市外来人口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普陀区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分析 外来人口对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继续教育是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催化剂 72例外来人口成人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亟需重视外来人口管理工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
[2]王萍,周闻燕.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研究:基于宁波市的问卷调查[J].中国市场,2011(5):120-121.
[3]绍兴市发改委.2012年绍兴市1-3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EB/OL].[2013-1-7].,2013-1-4.
[4]浙江绍兴:浙江省绍兴市经济概况[EB/OL].[2013-1-20]..
[5]米庆成.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问题探析[J].青年研究,2004(3):25-32.
[6]郭蓉.外来流动人口与社区道德建设[J].西北人口,2003(4):7-9.
[7]才国伟,张学志.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定居决策[J].经济管理,2011(2):158-168.
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学生;素质教育;体育素质;终身体育
一、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的以传授体育技术为主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偏重于学校体育近期效果,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素质的提高,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体育游离于社会体育之外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这个大教育工程的发展,也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要通过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中,不仅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健身的意识,掌握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即终身体育能力以及坚持从事体育健身锻炼的意志品质等的体育素质。
二、体育素质教育的含义
体育素质包括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和抵御疾病素质。体育素质是发展整体素质的物质基础,提高体育素质有助于发展品德素质和才智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体育素质教育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标,以体育锻炼为手段,促进人的生理、心理、体育文化等素质形成的教育。根据体育素质的结构和作用,体育素质教育可分为三大类: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文化素质教育。
三、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1.确立符合体育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新型的素质教育是把人的身体、情感、思想、品德、意志和行为看成统一体,通过可以调动、拓展和发挥其全部能力的活动机制,对人全面培养,旨在实现人的最高生活价值。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体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克服以往普遍存在的“重育体、轻育心”和“重技术、轻思想品德”的弊端。体育教育要从“育体”向“育人”方向转变,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转变到全面追求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上。
2.完善以培养体育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新体系
体育教学是通过动作技术学习,传授运动技能,体育教学的质量就体现于动作术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的多寡。有效的体育教学是以技能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兴趣为先导,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应该突出体育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把“三育”教学放在为培养能力服务与基础教育的方法途径层面上,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将教育质量和效益推向纵深。教材内容要体现“四性”,即实用性、多样性、时代性、实效性,使学生既要发展身体,又要掌握那些现代生活最必需、最实用、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要求去选择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全面的基础。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个性化教育
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适合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强调的个性化教育,正是从学习者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教育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我们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教育,具体到体育教学中,从体育学科动作技术学习的特点出发,应强调体育学习的体验。尽管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体验不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应提倡“快乐体育”的理念。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说得最多、最关心的是“传授”,“教技术、教动作”,生硬僵化的技能教学一直占上风。体育教师应着重于设计与所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兴趣浓厚的练习。在练习中贯穿较多的思维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即时学习积极性,以利于提高课中的运动强度。为了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应加强将情景兴趣转化为固有兴趣,以有利于提高长期从事体育活动和健身的积极性。
4.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教育的终身化是时代的客观要求。终身体育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思潮,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未来人才的优势,学生以后能否为祖国健康地工作都与终身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体育培育学生的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
体育能力是指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及机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指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即学生毕业后,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根据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独立地从事科学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身体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健康水平、体态状态、身体姿势及体育动作能做出判断,具备调整改进锻炼方法的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
5.加强学校、社会社区、家庭一体化建设
学校体育教育要实现对学生体育素质培育的目标,还要与家庭、社会(社区)相联系,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这也是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时间增多,家庭和社会也要分担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责任,形成以学校体育为主,以家庭、社会体育为辅的一体化模式。就如有人用数学等式“100+0=50”来说明这一问题一样,学校教育若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生活化、社会化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必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强身效果好,生理负荷适中,欢悦和谐,自由度大,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内容,必将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白莉.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刘汉生.学校体育改革之我见.
3.张维理.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简论.
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受教育途径变得多样化,在促进他们发展的同时,各方面的竞争和心理压力也随之而来。不同环境成长下的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是各有差异的。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与现实和谐一致,心理内容与现实相统一,人格相对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良好心理状态的特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客观与开放、自爱与爱他、欣赏和审美、以责任感为基础的和谐、幽默感、人格内在和谐[1]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不同于社会环境的另一个概念,自然环境是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气候与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的性格也不相同,例如,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南方人的精致、细腻;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说话比较直率。
(二)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狭义上是指家庭的氛围,包括家庭的生活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家庭氛围的好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2]
父母是学生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学历,性格,价值观,教育方式和家庭的富裕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都有大的影响。父母有“威信型”“专制型”“宽容型”等类型,威信型父母为孩子制定的规范,合情合理,父母也会以身作则,对孩子行为规范的要求、对价值标准的解释,前后一致。[3]专制型父母的特征是:子女的一切活动都由父母安排决定。宽容型父母的教育方式的特征是:既不放任孩子也不过分要求孩子,让孩子随其自由和个性自由发展。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名叫做周婷婷的双耳全聋的女孩,在其父周弘的教育下16岁就成为大学生,并被加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周弘还提出了全新的“赏识教育”理论。周婷婷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心理健康。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健康的性格形成,反之亦然。
(三)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人生的关键场所,良好的学校环境学生会受益终身。学校对学生影响非常大,教师的素质,班级的氛围都对学生至关重要。每个学校的文化都不同,就像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校章和校训一样。因此,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学习,影响也不同。教师的素养和学生的榜样作用,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教师的角色行为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品质与行为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4]教师的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的状态影响很大。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妙处。
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构建生态型师生关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一个高中班,有一位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老师,他总是给学习差的同学轻蔑的眼神,即便有些差生们很努力也会受到如此待遇,这些学生中有的很在乎老师的看法,他总问自己为什么老师要那样看他,后来这个学生得了忧郁症,最后退学了。如果当初老师给他一点肯定,教他一些学习方法,也许会有很好的效果。相反,我们听到的另一个故事是一位不太聪慧的学生得到鼓励后一步步努力最终走向清华的故事。
(四)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相联系,包括社会主流价值观、大众媒体等。社会整体的价值观,社会舆论氛围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更加紧密,我们浏览网页了解最新动态,出现了一些流行词语,如“MM”代表美女,“恐龙”代表丑女,还有“给力”,“表情包”等,这些年,很多网络现象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关注,一些社会现象和明星事件也会调动广大网民的评论热情,有的也会出现在电视节目上,比如我们看的《金星秀》中的有话问金姐的环节,这些问题大多是一些社会现象,把这些问题拿出来进行评论这恰恰说明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
国外有很多国家非常注重学生的隐私。比如,美国学生的成绩是隐私的,他们也有办法知道自己是否通过或者进步了没有。因为美国与中国公示成绩方式不一样。在中国,自古以来,我们的前辈们就看告示来确定是否金榜题名,现在我们学校大多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排名。如果美国家长咨询孩子的成绩,老师会告诉他们。但是,不会把在班里的名次告诉他们。美国的家长们也不会过问自己的孩子的名次,因为每一位家长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三、建设各种健康环境的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学生心理的环境因素,我们要制定具体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发展。
(一)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家庭中应该洋溢积极向上的气氛,父母最好不要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中。父母关系要好,尽量不要争吵、离婚,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定期带孩子去旅游或去郊外做一些集体活动;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有重要意义。
(二)学校应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程
学校应聘请给学生做心理疏导的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的团体活动。学科教师可以适当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让学生做一些心理问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
(三)社区、大众媒体应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
社区可以在过节时开设一些亲子节目,要求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一年中至少要有两次聘请一些知名的教育或心理专家为全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们讲授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媒体应该拍摄一些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公益广告在黄金时间播出,让学生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四)家长、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家长课堂,向学生家长普及教育心理知识,加强学生家长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呼吁全社会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重视,国家应加大相关方面的投资,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
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乡土文化;主题活动;雷州石狗
一、简述
1.雷州文化简述
雷州文化是雷州半岛文化的简称,在地域上包括现在湛江的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东海区、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并称岭南四大区域文化。主要有七大历史脉络――古图腾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古代建筑文化、古代陶瓷文化、南珠文化、古代书院文化、自然景观文化。
丰富的乡土文化能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提供大量资源,使其更能体现地方特色,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张涛在《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水文化为例》(2012)中研究了幼儿园课程融入地方文化的可行性及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李凤英在《红土节日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初探》(2009)中提出了将本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选取了节日文化开发作为园本课程。
2.雷州石狗文化简述
雷州石狗是雷州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雷州先民视它为神明,至今拥有“南方兵马俑”的美称。雷州石狗文化中可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很丰富。比如,神话传说――盘瓠传说讲述石狗崇拜源起;雷祖传说讲述石狗崇拜的快速发展;石狗报恩等记录石狗与人之间的故事。功能:雷州先民将其视为图腾来敬畏;雷祖诞生让它成为呈祥报喜的灵物;宋代闵人南迁和中原文化引入让石狗成为守护神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石狗也逐渐变成了与人亲近的司仪宠物。雷州石狗的造型纹饰丰富,有的雕凿手法极尽写实,透出生命的迹象;有的极尽抽象,令人浮想联翩。石狗身上的纹饰有云雷纹、凤尾纹、雷鼓、渔网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云雷纹表示驱凶避邪;凤尾纹寓意石狗是呈祥灵物;脚踏雷鼓寓意呼风唤雨……
二、以雷州石狗文化为中心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
1.幼儿园主题活动
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包括中心议题本身和它蕴涵的或与其相关的问题、现象及事件等。我国幼儿园主题活动最早可追溯到陈鹤琴的“整个教学法”,主张课程应当相互联结,不应割裂。何媛在《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基本视角:儿童的经验》一文中提出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构建主题活动,让儿童充分接触主题对象后产生欣赏的态度和经验性的知识。真正的主题网络是事后的总结,但这不否定它的计划性,只是更具弹性和过程性。
2.以雷州石狗为核心构建的主题网络
(1)雷州地方志中有关于石狗故事的整理和收录,教师可以查阅资料,收集、筛选合适的故事,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另一方面,幼儿能通过长辈收集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分享。在幼儿充分了解这些故事后,又能以图画、歌谣等形式保存下来――制成画册、编成歌谣,进一步熟悉的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
(2)石狗的雕塑是幼儿了解它最直观的方式。通过观察、欣赏石狗雕塑,幼儿能快速形成对石狗的初步了解,生动有趣的造型和纹饰能让幼儿产生更大的兴趣。经调查了解,在幼儿掌握了石狗的造型特点和纹饰时进入绘画或手工制作环节,就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一尊独特的石狗。幼儿还可以想象自己与石狗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赋予作品生命和活力。
(3)石狗的功能及造型都是不同社会背景的产物。古代雷州先民崇尚天神和图腾,这一时期的石狗是抽象的,体现人对神灵、图腾的敬畏。海边的石狗多刻着叶网纹、踩着渔网,体现了人们对平安丰收的希冀。宋时闵人南迁以及中原文化的引进,使石狗也具有了驱魔辟邪的寓意,幼儿从“门神”等经验迁移到石狗功能,在巩固已有的经验的同时也对石狗的功能产生了探索的欲望。
(4)雷州石狗也蕴含科学知识。了解雕塑比例、雕刻的岩石种类、年代久远的石狗面目模糊的原因,还有雕塑材料的种类、石狗雕塑与狗的姿态间的联系,可从“狗”切入。首先,狗是比较常见的动物,教师可从狗的姿态引出石狗的造型,幼儿直接的经验体会也更有助于接受新的经验。石狗的材质是雷州半岛最常见的玄武岩或红砂岩,质地坚硬粗糙,颜色是阴沉的暗灰或黛青。幼儿可以了解玄武岩雕琢成为石狗的过程。活动还可以延伸到能用什么材料雕塑石狗(陶土、橡皮泥、木头等)。
三、讨论
1.雷州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的现状
调查发现,雷州当地少有幼儿园将石狗文化与课程活动相结合,但有将当地节日、特色食物等民俗文化带进了幼儿园的活动实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相关政策的支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政策的支持使幼儿园有更大的动力开发乡土文化资源。社会对文化认同度的提高,无形中也促进幼儿园开展与乡土文化相关的课程。
(2)石狗文化本身有待开发。雷州处于欠l达地区,一些农村还存在“学写字算数才是正经事”的观念,老百姓不了解石狗的文化价值,不注重保护石狗文化,无形中遗失了很多资源。另一方面,关于石狗文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缺失,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石狗的艺术价值,在其文化意义等方面还存在空白,加上大量的石狗雕塑被窃、破坏,相关研究难度也在加大。
(3)园长、教师等对雷州石狗文化不了解。通过调查访谈,发现雷州地区对石狗文化有所了解的园长或教师都很少,年龄较大的园长、教师表示儿时曾在村中见过石狗,但也从没了解过石狗的传说。园长、教师对石狗文化的不了解直接导致幼儿园很难将雷州石狗文化引进。
2.雷州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的价值
(1)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学前儿童主要是感受身边的环境、生成经验性知识,直接灌输学科知识对幼儿的发展不利。幼儿更需要使用感官去感受事物,逐渐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幼儿对生活中的文化背景有自然的亲切感,而民俗文化直观、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挖掘石狗文化中有教育价值的部分,结合游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将其联结成一个整体,在帮助幼儿构建完整的石狗文化经验体系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奠定了幼儿热爱家乡的基础。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调查发现很多教师都是中大专学历或转岗教师,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面对丰富的资源却没有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但是经过具体的指导实践,教师已经能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组织有效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对石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证明了将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做法是能让教师获益的,教师通过活动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3)丰富幼儿园课程体系。优秀的幼儿园除硬件设施外,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科学的课程体系必不可少。将雷州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一方面丰富了幼儿园原有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更有整合性地将不同领域的教育内容构建成一个整体,更有益幼儿的学习。石狗文化贴近幼儿实际生活,能改善当前幼儿园部分课程与实际脱离的现象。
(4)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承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石狗文化是组成地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需要保护并传承的传统文化。充分的了解是保护和传承的前提,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能让幼儿、家长更加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认同感,唤起人们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3.反思
(1)要深入研究雷州石狗文化。充分的资源是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基础,要想更好地利用雷州石狗文化开展特色主题活动,首先就要充分了解石狗文化。
(2)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和完善理论。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理论是否科学也需要实践的验证。利用石狗文化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在理论上有很大的可行性,初步的实践也表明它是行得通的,但能否完满地进行还有待调查。
(3)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高水平的教师是主题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主题活动在提升幼儿自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参与的难度。如瑞吉欧的教师所说,“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要不停地调整,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或是确定的。这真的不容易”。要想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提升幼儿的学习体验、完善课程,高水平的教师力量不可忽视。幼儿园应增加教师在职培训机会,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路玉萍.岭南文化一朵奇葩:雷州文化[N].湛江日报,2011-12-28.
[2]巨云和.雷州石狗雕刻的文化特|与造型方法[J].美术研究,2008(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