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教育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教育的优势范文1
幼儿社会教育包括:热爱幼儿园,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爱家庭,了解他人,学习有关社会知识、技能等,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人际关系的培养,即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能力,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发展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社会等。这些都需要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和强化。
一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社会教育
初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2~3岁,在家中如“众星捧月”,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应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如一楼都有哪几个班,二楼是谁的教室,让幼儿知道喝水、上厕所、上舞蹈室的地方。对新的环境有了了解,逐渐培养他们热爱幼儿园的情感。让小班幼儿参加到中、大班的活动中,鼓励他们和大家一起玩,教师运用奖励、表扬的方法,说出哪个玩得好,没有抢玩具,没有打闹。对玩得好的小朋友,给他一颗小星星贴到身上,并鼓励其他小朋友都向他学习。对整天表现都出色的小朋友,评价出每天的幸运小天使。教师教育幼儿与小朋友相处要有礼貌,要团结友爱,学习过集体生活。在游戏《玩具分享会》中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玩具?应该怎样玩?小朋友有的会说自己玩,有的会说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时教师可以说:“小朋友只玩自己的玩具,其他的小朋友都没有看到、玩到你的玩具,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交朋友,你多么孤单啊?我们把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再把玩具借给你,这样你又多玩了一个玩具,又结识了一个新朋友,多好啊!”让小朋友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分享,对不愿借出玩具的小朋友,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幼儿把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帮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技能,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礼貌交往,如教育幼儿见到老师和同伴懂得问好,离园时说“再见”等礼貌用语。学习讲卫生,可以用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认识自己的小手等,让幼儿学会怎样清洗自己的小手,教幼儿用自己的毛巾擦手,进而教他们学会自己洗脸,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让幼儿知道手上会生长出很多细菌,如果吃东西时不洗手,细菌会吃到肚子里,身体就会生病。由此教育幼儿爱清洁,爱护用具等。在教育判断真伪时,要让幼儿知道社会上有正直善良、也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教师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让幼儿明辨是非,学有榜样,学习文明行为时,教育幼儿走路轻,说话轻,做事时多为他人着想。
二 家园结合进行社会教育
家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现在的独生子女,都以“我”为中心,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如何爱父母、爱他人是许多独生子女所欠缺的。在爱家庭活动中,指导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组织幼儿分成几组拿出炊具玩具洗菜做饭,边做游戏边问爸爸妈妈:你们每天要上班,回家又要买菜,做我们爱吃的,你们辛苦吗?让幼儿了解父母的辛苦,体味父母的爱,进而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三 通过其他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优势范文2
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我们要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改变课堂教学策略着手。
一、讲授的有效性
1.成功的导入。采用乐曲、图片、谜语、故事、动漫、实例对比、热点时事分析等导入方式,课堂伊始就能深深吸引住学生。如《品格的试金石》教学中,教师课前拿出一张假币让一位同学去买东西,教室里砸开了锅:“老师怎么能用假币呢?”“还想让同学去骗人?”。上课了,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有人大声叫起来“老师不讲信用!”,但很快又有同学大声喊着“原来老师是为了教育我们……!”这时,再配合教师精心设计的口头说明,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读起课文……再如教学《诚信的回报》一课前,教师播放课件:一位电冰箱厂经理在库房里检查电冰箱质量,检查出问题冰箱76台堆积如一座小山,工人们提出便宜点处理给职工,而经理却抡起大锤砸向冰箱……情景的引入,把单纯口头语言的讲授化为多种形式、多种媒体所组合的情景,让学生能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化。
2.善于捕抓细节,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例如:在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文明的传递》的视频时,有一个学生在做记录,老师告诉学生:“边欣赏视频,边做笔记,是一种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一节课能教给学生一个好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将是终生受益的。
3.注意“留白”,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孔子举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识的生成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使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深层知识,灵活运用。
二、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回应,让学生更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有效提问首先要引发学生深刻思考。如教学《为平凡感动》,教师让学生知道受人尊敬的人不仅仅是只出现在惊心动魄的场合中,还要使学生产生自己的问题、自己学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也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如教学“算算家庭帐”教师在提升观点的阶段时提出问题:“请在小组内向你的伙伴提几个关于家庭理财的问题,问题必须能够帮助伙伴一家科学理财的”。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最后形成“开源节流、合理开支 ”的科学家庭理财观念。显然,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老师直接告诉他如何科学理财要好得多。
提问首先应注意学生学习知识学习规律,问题由浅入深,从表面到深层探讨;其次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分层提问,关注全面。
三、倾听的有效性
要了解学生的真实内心,掌握他的品德发展现状,我们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俄国一位文学家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我们要善于倾听,捕捉学生的真心话,并将其转化为教育契机。在教授“说说我的零花钱”时,老师听到一位同学说自己每月的零花钱300元,而给他姐姐的零花钱则是50元。可当着全班的面却说自己的零花钱只有20元。老师不动声色地在全班汇报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班有同学每月的零花钱是300元,你们想知道这些钱是如何支配的吗?”同学们纷纷说:“想!”于是,老师请那位同学与大家共同分享,最后还鼓励他说:钱多钱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用得其所。学生们认识到钱应该用在有需要的地方,这样“用钱”才具有最大的效益;还“意外”地收获到“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不可取。
四、活动的有效性
1.指导落实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步骤、方法,让活动的开展达到预想的效果。如《算算家庭帐》一课,让学生共同制定并明确活动目标,然后分析家庭每个月基本的开支应该有哪些项目;再指导制定调查计划,并共同设计调查表。
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体验,而生活就是学生体验的最好场所。陶行知曾指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如《爷爷奶奶讲故事》,教师指导学生寻找自己家中的老照片,并在祖辈的指导下了解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学生把老照片带回来展示并讲出故事,学生间接“体验”了当时的生活;再让学生动手调频老式收音机,亲身“体验”,真切地感受那时生活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他们产生珍惜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评价的有效性
有效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品德未必就在课堂上生成,也许要过一段时间才可以显现效果;而且每个学生个体都具有复杂性,他这方面表现好,可能另一方面表现就不尽人意或者他在学校表现好而在家庭、社会上就办不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多元性、可持续性。
(1)多元性。评价方式不应只是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可以多形式评价,如短语评价、图标符号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语言评价、竞赛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注意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的品德生成与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可以请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2)可持续性。一节课堂结束,对学生的评价并不能也到此结束。考虑到学生品德养成的长期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持续。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教师可以继续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层面、多元的评价者重新评价学生,以获得对学生全面的、动态的综合评价。
六、反思的有效性
有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也应注重课堂教学后的反思。课堂结束了,课堂教学的研究不应结束。案例、教学实录、教学随笔、心得体会、录像、录音、观摩评课、专家诊断、同伴探讨、整理学生学习成果,提升、总结等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的形式。通过反思,我们可以跳出“当局者迷”的圈子,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社会教育的优势范文3
一、选择适合的学科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从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知识指导社会生产和生活是物理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式学习,也不一定要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物理知识可探究点并不多,我们应选择那些在实际条件允许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引起学生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章节内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二、明确活动课的任务和目的
确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后,必须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和目的。即: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课学生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能证实哪些物理知识和规律,能否通过所学知识对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三、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是能否成功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和前提,也是在活动中能否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支持和配合的重要依据。作为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性、可行性分析
社会实践以安全为首,它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是在教室和校园内,而可能是在游乐场、工厂、社区、市场、农场等,因此学生的人身安全显得尤其重要。活动前必须先与实践活动目的地主管单位和个人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后,请学校和当地有关部门协助安全保卫和应急事件的处理。此外,还要分析活动的时间是否与学校重大活动及活动所在地发生冲突,活动时的天气情况等。由以上分析确定好参加活动的人员、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的活动对象及内容,若是利用寒暑假、主题夏令营等较长的活动时间,则更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以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让家长和学生一同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则更有利于活动的成功开展。
2.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分组和分工
不同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均可能不同。如若是在体验“超重与失重”活动中,让患有心脏病的学生去坐过山车就不适合。有些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很强,有些学生可能观察力强,有些学生可能活泼好动,擅于交往。每个学生都有他闪光的一面,教师在分组和分工时,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确定好活动小组长和具体任务,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相互搭配,使他们在组内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取长补短,更好地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更好地完成所布置的活动任务。
3.保持各组之间的联系和信息反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指导和处理
4.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方案
对学生活动进行合理、公正、有效的评价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肯定,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评价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活动是否符合主题
②是否有问题的提出
③准备活动(本组是否有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④实施活动计划和方案过程中表现如何
⑤根据调查内容能否得出结果
⑥对这次活动的体会
四、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心理指导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一般很高,一旦出了校门就可能是脱缰的野马,有些学生可能各方面都不错,但有些学生可能连基本工具的使用都不会。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必须言明纪律,再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基本技能指导(仪器的使用、调查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让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出本组活动计划和方案,使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和基本技能准备,以更好地去面对实际的挑战。
五、活动的实施
虽然这个阶段主要由学生完成,但教师却是最累、最紧张的时候,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原来想到和可能没有想到的问题都会随之而来。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精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及时收集学生中的各种信息,快速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直到全体学生集合归队安全返回为止。
六、创设交流合作空间,及时总结和评价
一个活动课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在活动中可能只完成其中某一方面的探究。在各小组完成本组活动计划和方案后,及时集合起来进行讨论、研究和分析,各组阐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互相交流,相互协作,让学生知道原来处理问题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争论和辨解中学会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相互学习的良好品质。
教师根据制定的评价方案对各组进行合理评价,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综合各组的研究成果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拓展。
七、活动后的反思
组织一次活动课并不容易,不管效果如何都有其成功的一面,也可能存在不足的地方。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有利于更充分地了解学生且做到因材施教,也能给自己和其他教师以后再进行类似活动提供参考和帮助。
八、活动课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社会实践活动课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首先,要求教师综合素质较高,因为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方案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实施过程中的指挥者和学生活动成果的评审专家。其次,受升学、考试评价机制的制约,社会实践活动课难于组织,活动周期长,短期内看不出成绩,让教师觉得费力不讨好。再者,社会、学校、家长的不理解也影响着社会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和开展。
社会教育的优势范文4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基础,试想,如果教师对于教材中的具体知识都不甚了解,那么进一步深入的讲解和教学活动,将会成为空中楼阁,没有任何的实效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也是利用“教材”来教,而非“教教材”。因此,教师必须对历史与社会科目的教材有一个深入、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在宏观上理清各个内容在整个教材内容编排上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在微观上,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推敲。即便是课本上的一句警示语、一幅插图等,都要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启示。只有钻研得越深,应用的时候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最后,要灵活的设计教学策略,既要预设教学内容和流程,又要为预设留白,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进行教学方式的适当调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除了深入钻研教材之外,还应关注学生,解读学生。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接受这么简单,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他们原本生活的经验、知识的背景、基础等等都是影响他们知识构建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在新知识的学习之前,他们很多人都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积累,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渠道,把握和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是有收获和提高。
社会教育的优势范文5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是幼儿交往的重要途径,社会领域的教学,不能仅局限在活动室内进行,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
【关键词】社会性;体验;角色游戏;日常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了如下教育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社会领域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但是在《纲要》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社会领域的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师的说教多,体验少
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探索、体验的机会过少,其后果必然导致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幼儿仅仅知道一些社会性的规则和知识,很难达到真正理解、内化的程度,自然难以自觉形成适宜的社会行为。社会领域的教学过程基本都是讲故事、看图片——提问:他们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道理懂,但并没有内化为行动,遇到问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处理。
二、教师较难把握目标
《纲要》对幼儿园实施社会领域教育具有导向性作用,为教师制订教育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但是在当前教师的实施过程中很难把握目标,认识不清,比如“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要落实到是哪些社会规则;再比如“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在具体的活动中需细化到做好哪件事、责任感体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培养等等,这使许多老师感到困惑。
三、受场地、时间、材料、幼儿人数等各种因素制约
受场地、时间、材料、幼儿人数等各种因素制约,很难为每个幼儿都提供参与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有些较为胆小、内向的幼儿获得表现的机会更少,在其自信心的建立方面不尽如人意。
我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对社会领域的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
(1)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精神。例如在活动《小羊过桥》中,我改编了传统故事中小黑羊和小白羊过桥互不相让,结果掉到河里的情节。而是选择了现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在羊村旁边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条独木桥。有一天,美羊羊要到河对岸吃青草,走动桥边,看到对面站着喜羊羊,原来喜羊羊吃完草正要回家呢……故事内容吸引幼儿,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很感兴趣。
(2)在活动中重视幼儿体验,在体验中完成活动目标。例如活动目标为:知道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在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准备了一座独木桥,,请幼儿站在桥两边,让幼儿思考:我们该怎么办?r让幼儿来尝试。我看到,有的孩子互不相让,都走到了桥中间,谁也过不了桥,这时,我赶紧启发幼儿该怎么办,有的孩子说;xxx退回去.,有的说一个一个的过。然后,我让每个幼儿都来参与过桥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只有互相谦让才能安全过桥,活动目标完成很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渐渐地孩子争抢的现象少了,玩玩具时懂得大家一起玩,轮着玩,互相谦让,通过体验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是幼儿交往的重要途径,幼儿在游戏中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快乐。如:《逛超市》、《邮局》等活动内容,我给孩子布置好情景,通过游戏、讨论,让孩子亲身体验,掌握了内容,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和行为规范。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幼儿,重在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并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教师都要用鼓励的语言、表情、眼神去感染孩子,给孩子以成功感,增强其自信心。
(4)社会领域的教学,不能仅局限在活动室内进行,否则孩子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激起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兴趣。因此,要为孩子提供真实的环境,去认识家乡的美丽,人们的劳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如通过带孩子到真实的环境中去认识、观察交通警察、售货员、清洁工的工作,让他们了解各行各业的人的劳动和辛苦。通过提问: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我们会怎样呢?使幼儿感受到劳动者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劳动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从而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培养了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5)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 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的社会生活经验, 因此, 社会教育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 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长期一贯的坚持,将社会性教育目标借助于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的特性,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一定要持之以恒,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成为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协调与他人关系、活泼开朗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社会教育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 社会教育 目标解读 实施策略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建立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实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期既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期,而如何对社会教育目标进行解读则直接影响着幼儿社会教育的实施方向。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目标的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社会领域的幼儿培养目标确定为两个方面,即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从人际交往来看,其目标主要有喜欢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从适应社会来讲,其目标主要有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而这些目标基本上可以从社会关系和心理素质两个层面来解读。
从社会关系层面来讲,它要求幼儿初步形成“社会人”意识,对简单的社会规范形成认识,并能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处理好与长辈、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某一地域文化形成情感认同,进而形成爱国意识;从心理素质层面来讲,就是教会幼儿正确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当生活、学习、游戏中出现困难的时候,幼儿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而这种思想品质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实施策略
(一)在社会领域课程中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落实社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幼儿的身心发展尚不健全,他们无法对单纯的理论知识形成情感认同,因此幼儿教师就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社会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以保证教学效果。例如新入园的幼儿会因为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焦虑心理,甚至出现哭闹情况,而这时教师就可以先安抚幼儿情绪,然后组织幼儿去园内“探险”,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熟悉幼儿园里吃饭、喝水、洗漱、上厕所、学习、游戏等区域,这样幼儿就会在熟悉环境的过程中逐渐适应教育目的。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B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社会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与教育的契合点,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幼儿营造一个社会教育的环境,例如生活习惯的培养是落实社会教育中“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这一目标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上学、放学的过程中规定一些与家长、教师等人的礼仪规范;在洗漱时,为幼儿制定礼貌排队、节约用水等行为规范;在用餐时,用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水稻、面粉的来历等,从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社会教育目标。
(三)在区域活动中延伸社会性教育
区域活动是幼儿参与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在区域活动的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材料的投放为幼儿营造一个建立社会关系、提升综合素质的区域环境,例如为了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放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玩具,并指导幼儿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开展游戏,从而让幼儿在合作中增进情感、融洽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区域游戏,让孩子们在情境中真实体会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如教师可以利用家庭、医院、道路交通等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让孩子们在职业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四)在其他领域课程与活动中落实文化教育
不是专门的社会课程才能落实社会教育目标,幼儿园在其他领域课程的活动中也能够对幼儿开展社会教育,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其他教育资源中的社会教育因素,以实现幼儿文化教育的目标。例如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家庭成员的关系、幼儿行为规范、交通守则等内容成儿歌,让幼儿在体会语言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接受社会教育;而在国庆节、中秋节等节日活动中,教师则可以通过文艺汇演的方式强化幼儿对我国传统风俗习惯的认识,并对其形行成初步的情感认同与情感归属,从而完成幼儿文化教育目标。
(五)在家校合作中提高社会教育效果
家校合作是保证幼儿教育一致性的关键,在家校合作中,家庭和幼儿园不仅要承担起各自对幼儿教育的责任,还应该通过沟通,消除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分歧,从而为幼儿营造一个统一、优质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在实施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整合家校资源,畅通家庭与幼儿园的沟通渠道,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校园开放日、亲子互动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认识到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进而推动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共同落实幼儿社会教育。
三、结语
总之,要想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社会教育教学经验,更新社会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使社会教育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解读与实施途径[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