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教育培训

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范文1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道德素养 教育资源共享

一、三江源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玉树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拥有广袤的高原草甸、丰富的湿地资源,也蕴含着天然壮观的高原生态景观以及藏民族特有的生态文化内涵。而与三江源首尾呼应的是地处长江人海口的上海市,绵延六千多公里的长江像一条纽带,将两地连接起来。

三江源有着我国目前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以及当地藏民敬畏山水的原始生态文化。随着西部大开发节奏的日益加快,当地的环境和传统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例如:青海湖的面积在连年萎缩。流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明显;挖虫草致富的热潮加速了三江源地区水土的流失……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青少年,由于无法感受冰川、草原及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因而对环境恶化的趋势缺乏感受和认同。因此,三江源地区和上海,通过一系列生态环保活动的组织和推进,从情感和资源上进行互补,从而使两地的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的素质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藏族传统优秀生态文化的传承意识将得到加强。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环境教育有着多年绿色学校的实践基础,以及将环境教育向家庭和社区延伸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尝试从绿色形态教育向绿色生态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导学生完成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到自觉饯行生态文明的转变。然而城市学生对于更宽泛的环境理念没有直接的感受。没有情感上的共鸣,许多知识只能间接从书本上得来。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与大自然亲近、融合,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就成为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深化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经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等单位与青海玉树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共同发起。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区域内绿色学校联手青海玉树地区中小学校,启动了以青少年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为重点,促进长江流域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开展为基础的“同饮一江水,共护一条河”长江首尾姐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特色活动。

二、三江源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实践和探索

2008年6月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5位教师作为活动的先遣队,肩负着长江首尾地区环保、教育等跨部门合作和开拓两地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实践的重任,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实地交流和考察。活动中,以保护长江生态血脉为纽带,利用三江源自然生态和藏民族朴素的生态文化背景,融和徐汇绿色教育经验和理念,整合东西部环境教育资源,从普及生态知识、培养生态情感和树立生态观念三个方面人手,引导两地青少年直视生态环境的现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共同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1 开展两地环境教学的互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化

三江源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教育资源,其洪荒、原始甚至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们养成了敬畏自然、相濡以沫的生态情感和人际情感。在玉树孤儿学校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以爱为出发点的环境教育。他们传承着藏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把江河比作母亲。像儿女孝敬父母一样深爱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自觉地把维护当地自然环境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净化心灵的一种行动。“母亲的河流是爱的源泉。请不要往里排放脏水,把母亲心灵污染”,这是老师讲给学生最动听的环保语言。边措是孤儿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他说:“如果一个人会同情别人,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人就能看到动物眼中的泪水,也会听到动物急促的呼救声”。当老师把爱填满孩子心灵的时候,他们就能变成格林童话中自雪公主,就会听懂动物的戚语和忧声,就会读出植物的悲伤和痛楚,因而就能以一种超越人类自身情感的生态伦理良知,呵护自然,呵护生命,专注弱小,关爱他人,让地球上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存在物都享受道德关怀的阳光。这些对于在城市中生长,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们来说,无疑是最直接、最震撼心灵的生态道德教育。

由于当地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学生对环保科普知识普遍缺乏。为此,我们为孤儿学校五年级同学举行了一堂《水――我们的好朋友》的环保示范课,通过简易小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体验学习中认识水、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掌握保护水资源的知识和方法。思考青少年应该怎样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环保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深化。课后才知道因为条件有限。学生从没做过实验,老师更无法利用试验进行有效的环境生态的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示范课中将所用的实验器材完全取之日常生活,如饮料瓶改成了烧杯和漏斗、吸管代替了搅棒……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地的环境与文化。帮助和支持三江源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教材编写。让当地成学生从身边问题的探究中获取环境科学知识。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环境教育方法,是普及青少年生态环保知识,促进当地环境教育开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玉树我们还举行了面向当地环境教育老师及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的环境教育培训讲座。介绍徐汇区在绿色学校建设和青少年绿色文明教育的成功方法和经验。我们希望能通过后续更多的培训和交流,促进源头环境教育的师资建设,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实实在在的帮助三江源地区开展多元环境教育,实现青少年生态环境知识、能力、情感的同步提高。

2 推进两地绿色学校交流的互动,培植生态道德情感

田林第三小学是一所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有思考、有探索并形成教育特色的上海区级绿色学校。“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的环保互动活动使田林三小与青海玉树州孤儿学校结成对口互动学校。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和介绍,田林三小的教师指导学生走进青海、了解三江源。同学们创作了“共绘绿色西部”的环保小报、建立了“绿色流动图书馆”、捐献带有自己“环保心愿卡”的心爱玩具等。当这些玩具在2008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之日,由我们将这些上海青少年的心愿和礼物送到孤儿学校学生手中时,孩子们的喜悦溢于言表,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感动。并决心通过两地同学的交流互动。

促进了对生态环境、情感意识、环保实践活动的相互促进和提高。

从三江源高原腹地考察交流后。我们先后在徐汇区中小幼学校以及上海市众多的社会团体进行了30多场专题讲座,广泛宣传三江源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魅力,扩大活动影响范围,促进两地绿色学校进一步的互动交流,推动长江首尾姊妹学校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目前徐汇区二十多所中小学校正在策划组织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开展“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2009年2月徐汇区田林第四幼儿园开展了以“心系三江源、共享一片情”为主题的环保节活动,并同玉树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学校结成了姊妹学校。上海市华育中学是一所全市闻名的民办初级中学,今年校科技节特别以“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为主题开设专题讲座、海报设计、电子作品、校园生态摄影、现场剪纸等生态教育活动。除此之外,徐汇区长桥二小、中国中学、南洋初级中学等学校也都组织了“爱我母亲河”的主题生态环保活动在行动,以此来感受三江源自然生态和藏民族生态文化的内涵,深化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生态道德情感。

3 搭建“爱我母亲河”的网络平台,架起两地生态文明教育的“青藏铁路”

由于青海、三江源与上海路途遥远,互通信息非常不方便,而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技术则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两地的互动和交流。为推进“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长江首尾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便于两地青少年克服地域的阻隔和限制,及时开展互动和交流。我们发挥徐汇区活动中心自身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组建“网站编辑部”和“网站技术部”,开发和建成专题网站“爱我母亲河”(省略)并由志愿者专人负责网站栏目的互动、更新与维护。以图文并茂的版面,展示长江源头、流域及江尾生态之美和环境问题、长江流域青少年生态文明活动最新新闻、结对学校之间的互动活动、社会各界绿色志愿者行动等等。通过“长江生态”、“珍闻荟萃”、“长江印象”、“互动学校”、“长江论坛”五个主栏目实现两地互动交流,为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形式多样,构筑了一条生态文明教育互动的绿色通道。

我们希望能以长江源头的保护作为切入点,以“爱我母亲河”的生态情感吸引长江流域更多城市的青少年及公众认识并参加到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的活动中,以自己的自觉行动,让美好的生态环境常驻,让生态文明永存。

三、三江源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思考和行动

一年来,我们在探索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拓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途径,培养长江首尾汉藏民族青少年生态道德素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了使以三江源地区与上海“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的生态教育活动能够持久地开展下去,有效推动两地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合作互补与互动,我们计划在下阶段开展如下活动:

1 以长江生态血脉为纽带,推动长江首尾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活动是以长江生态血脉为纽带,把长江的自然生态之美和环境保护问题带到两地中小学课堂及课外活动中,培养长江首尾汉藏民族青少年对母亲河的情感和忧患意识,塑造具有生态素养的长江儿女形象,拓展了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

2 以“母亲河”保护为载体,培养长江首尾青少年生态道德素养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活动是以“母亲河”保护为载体,充分利用我国幅员辽阔的生态资源和中华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精华对青少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合作互补、互利、互惠、互动引导长江首尾青少年与大自然亲近、融合,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态道德素养。

3 以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为契机。促进东西部环境教育资源共享

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范文2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之一,环保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教育,把“创绿”工作当成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对照庐江县“绿色学校”创建测评细则,认真及时制定创建计划和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并将创建与学校品质定位、课堂教学、文娱活动、未来发展规划等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将我校创建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注重宣传力度

1.学校一贯重视环保工作,由校长亲任组长,各部门具体分工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

2.利用晨会、班会课、黑板报、宣传窗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绿色学校”的内涵,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创建工作的意义,要求全体师生参与各项有益的环保活动。

3.学校把教师参与环保教育的情况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之一。

4.注重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环境教育的有关资料,课堂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二、规范有序,开展环境教育

1.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环境教育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制订了《庐江县同大镇修德小学绿色学校创建计划》、《同大镇修德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我们开展环境教育的努力方向。

(2)各项环境教育活动有章可循。学校对各项教育活动进行详细讲解,并制定了各活动的相关评估方案,把这些活动落实到班级管理中去。

2.渗透环境教育,丰富校园生活。

(1)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班主任有计划有目的地上好环保主题班会课。

(3)每个学期进行环保主题班会课的观摩评比活动。

(4)每个班级每学期刊出1至2期环保知识的黑板报。

(5)每个班级负责刊出一期环保手抄报,并分发给其他班级阅读。

(6)每学期开展一次拟撰并设计制作绿化标语警示牌比赛。

(7)每学期进行2至3期的环保宣传图片展。

(8)每学期进行一次环境征文比赛。

(9)每学期举行一次环保知识竞赛。

3.注重学生参与,引导自我管理

环境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面比较广,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教育的成效,我校发动学生参与学校环境教育的管理。以少先队中、小队长为核心各班级班干部积极配合,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如教室卫生管理组、卫生责任区及绿化带评分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组等。学校还设立各种环保小组,如环保兴趣小组、环保小卫士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1)开展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日常活动。学校规范学生文明行为,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将校园划分为各班级的绿化区、卫生区,以班为单位实施卫生绿化监管,教室卫生定期检查,作为文明班评比的内容。 学校制定详实的“爱国卫生运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爱卫活动周”、“爱卫活动月”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让花草与我们一块成长”活动。

(2)结合环保纪念日及一些公共假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每年结合“3.12植树节”、“4.22世界地球日”、“4.30 世界无烟日”、 “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环境主题日,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专题墙报、读书活动、专题讨论、提环保建议、绘制环保宣传画、征集环保宣传语、观看宣传片、社会调查、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现代意识。

(3)结合“艺术节”、“科技节”开展特色活动。每年一次的“艺术节”和“科技节”,精心设计比赛项目和各项活动,寓环境教育于活动中。如:环保手抄报、绘画评比、生活废物再创造等等。

三、存在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在经绿色学校的创建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此不足之处:

1.在“绿色学校”档案建设上,平时对一些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不够。

2.在环境教育的研究上力度不够。

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范文3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在营造创建氛围上下功夫。创建市级文明镇,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确保各项具体创建任务如期达标,今年以来,我镇成立了创建市级文明镇领导小组,书记担任组长亲自抓,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决策、部署、指挥。同时成立了创建市级文明镇七个专项工作指导组,明确分工,明确职责。真正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我们根据宁波市级文明镇评审条件,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余起镇创建宁波市文明镇工作实施意见》,层层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各职能部门、协调机构、有关单位严格按照实施意见和指标,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分步实施,注重基础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循序、逐步、全面推进创建市级文明镇工作。

二、设计载体,抓好阵地,着力在提高镇民思想道德素质上下功夫。在文明镇创建活动中,我们将始K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精心设计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各类文化活动阵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多开展群众欢迎、便于群众参与的创建活动,营造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坚持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把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提高城镇居民素质;组织实施礼仪文明教育系列活动,评选礼仪标兵、文明镇民;我镇还针对有3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以座谈、征文、演讲、文艺宣传等形式开展慈溪市情、公民道德、安全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建立和完善镇村党校、企业职工学校、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和村落文化宫等阵地,利用这些阵地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如今年将举行村落文化宫体育文化联谊赛和镇首届文化艺术节。

三、加大投入,标本兼治,努力在构筑良好的人文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今年,我们将进一步高起点制定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开展“双整治、双建设”活动,为创建文明镇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着力塑造城镇外部新形象。首先,我镇将以环境整治为龙头,加大投入,构建道路框架、完善供给排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全面开展庭园、河道整理绿化工作,实施陈家村、洪魏两个村的旧村改造。其次要在原有漳河文化广场、梦山公园和8个村级公园基础上,继续建设树滩水上公园、梦山公园二期和2个村落公园,整合绿化资源,提高城镇公共绿化面积,营造良好城镇生态环境,并以村落文化公园为载体,积极开展戏曲、书法等民间协会创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绚丽多彩的文化氛围。再次我镇还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洞山寺、宋代石塔、灵龙宫古卧床桥等文化资源,逐步规划建设50亩古建筑历史文化区;加强车子屋景区配套建设,充实图书馆,规划打火机展览馆、工业发展展览馆、历史名人展览馆、民俗风情展览馆等8个内部展览设施;并重点规划建设“八区一带”:即一流的工业区、“H”型商贸街区、教育文化休闲区、农民别墅区、古建筑历史文化区、329国道余起段高品位形象区、以灵湖、长溪水库、洞山寺和灵龙宫为中心的沿山文化休闲区、树滩观光休闲农业区建设和沿快船江的江南水乡文化带,精心打造“文化余起”。

四、强化综合治理,规范优质服务,努力在优化城镇社会秩序上下功夫。以前阶段的社会治安大会战为契机,继续整合各类资源,优化配置治安力量,探索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强化日巡、夜巡队建设,完善和规范治安防控体系,把依法治镇和综合治理作为创建文明镇的重要内容,构建镇社会综合治理大调解中心,逐步启动镇村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城镇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结合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深化便民服务。重点抓好便民服务中心深化、优化工作,按功能需要,通过合并相关职能,把原来分散在各个办公室的审核、审批事项集中在一个大厅办理,形成7个办公室和镇工商所、国税所、地税所等3个职能部门进驻中心、8个办事窗口集中办公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并从窗口建设入手,以优质服务体现机关新风,以机关作风建设带动镇风民风。

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范文4

一、东海县农村妇女劳动力的现状

调研发现,目前东海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四大特点:

一是总量大。现有农村劳动力52.3万人,其中女性劳动力23.8万人,尚有富余劳动力30万左右,其中妇女占了65%,她们多数文化素质低、无专业技能。

二是递增快。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增长较快,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较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呈现总量逐年递增趋势。

三是岗位少。我县每年有近万名城镇结转失业和转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有7.5万名城镇新成长劳动力需要工作岗位,这无疑加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

四是要求高。劳动力市场正由单纯的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的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二、推动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主要做法

针对东海县现状,东海县妇联始终把妇女创业就业放到妇女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创业就业并举、外输内转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双学双比”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为目标,积极争取政策、协调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走出了一条适合东海农村实际的新路子。

一、坚持三个原则,在深化结合中强化农村妇女培训

一是坚持实用原则,注重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相结合。为了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县妇联深入平明、黄川、南辰、桃林、洪庄、山左口等乡镇,对广大妇女的致富意愿、需求、适宜项目、产业优势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妇女的培训需求,大力开展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提高了妇女培训的参与度。一是开展创业培训。举办了经济管理、营销、创办实体等培训班5期,为500名有创业意愿的妇女提供系列服务;二是开展技能培训。与农业、劳动等部门合作,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万余名农村妇女通过学习掌握了一技之长。我们还积极争取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券13万元,帮助520余名农村妇女免费学习实用技能;三是开展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2007年以来,邀请农业科技专家讲授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知识讲座20多场次,增强了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四是开展文明教育培训。举办文明礼仪讲座12场,不断更新农村妇女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动员其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是坚持实际原则,注重培训形式与妇女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把课堂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一方面组织农业科技下乡。邀请县农业局的农业科技专家组成农技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村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技术培训、现场咨询、技术指导服务20多场次,举办大规模的培训5次,有针对性的培训16次。另一方面,坚持开展农业科技流动大讲堂活动。自07年以来,已联合县农业局、县林牧业局组织专家深入到各种特色种养殖集中地举办奶牛饲养管理技术、优质小麦、脱毒草莓等新优品种栽培技术等十几项重点农业技术培训班30多期,发放科技资料6万余份,培训妇女2000多人(次)。

三是坚持实效原则,注重培训目的与创业增收相结合。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向培训、致富项目培训及农业新技术培训等,使妇女真正直接受益。同时,我们确立了转移也是培训的理念,努力为农村妇女内输外转提供服务,一方面,一些农村妇女通过外出务工的实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各种实用技术,带动更多的人外出务工;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妇女在外务工学到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掌握了技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办经济实体,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搭建三大平台,在拓宽渠道中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一是搭建新科技平台,挖掘传统农业增收潜力。以“三八”科技示范基地为龙头,引导农村妇女发展品种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建立了平明优质稻米、石榴蔬菜、洪庄优质桃等10个“三八”科技示范基地,其中平明镇“三八”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已获批省级“三八”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同时,我们还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优质、环保、生态、绿色的种植、养殖项目。对已有的传统产业如黄川草莓、石梁河葡萄、桃林有机食品等引导妇女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搭建强转移平台,带动农村妇女做活“打工经济”。县妇联深入平明、黄川、南辰、桃林、洪庄、山左口等乡镇,对广大妇女的致富意愿、需求、适宜项目、产业优势等进行了调研,为全面开展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了基础。2007年以来全县妇联组织和劳动部门联动,集中举办了数10场农村妇女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吸引县内外数百家用工企业参加,内输外转农村妇女6800多人。

三是搭建引项目平台,让留守妇女不出家门也赚钱。以“巾帼服务中心”为依托,发现、引进、推介、整合和扶持了20多个特色手工编织致富项目,做大做强来料加工业,提高项目的带动效果,努力形成妇联组织搭台、市场经营运作、妇女广泛参与的格局。县妇联今年将成立手工编织协会,加强组织协调、搞好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协会在招引致富项目、推广致富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县从事手工编织生产的农村妇女有5万余人,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还有部分人超过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充分发挥女能手、女经纪人、“巾帼示范岗”、“巾帼示范村”、“巾帼示范基地”、“三八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在他们中间选择带动能力强的女能人、“三八”龙头企业、“三八”经济合作组织与一批有致富愿望的妇女结成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促进先进妇女典型与广大妇女群众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更多的妇女创业增收致富,形成能人带众人,众人成能人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县已有800多名妇女与各类带头人结成帮扶对子,带动8000多名农村妇女同奔致富路。

三、强化两项举措,在提供服务中引导务工妇女返乡创业

东海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劳务经济一直走在江苏前列。在高峰时,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超过25万人。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招工难、留守儿童等一些经济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配合有关部门有效实施回归工程,积极鼓励返乡创业,逐步把“打工经济”演进为“创业经济”。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创业者,授予“创业新秀”、“优秀企业家”的光荣称号;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返乡创业的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努力开创“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全新局面。

二是强化创业服务。今年春节前夕,我们与县劳动局、东海开发区联合开展了“筑巢引凤还,致富在家园”活动,组织50多名外出务工返乡妇女代表参观了东海开发区,并进行了座谈。组织了近3000名外出务工返乡妇女参加返乡人员专场招聘会。为广大妇女繁荣家乡经济、建设美好家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目前,我县已有6000多在外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已有800多人成为民营经济的“女老板”。

三、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普及面还不够广泛。虽然妇联千方百计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但由于农村妇女人多面广,且文化层次及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教育培训条件环境差别很大,目前,其接受教育培训的普及面相对不够广泛。

2、农村妇女教育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约束。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牵涉面广,妇联、教育、科技、劳动、农业都担负着相应的教育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影响了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及合力的形成。

3、妇联工作与广大妇女的就业创业要求还不相适应。妇联作为群团部门,一无职二无权三无专门工作经费,在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上只能做些宣传、发动、引导等工作,对创业女性反映较多的资金、土地等问题还缺乏有效的帮扶措施。

四、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建议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妇联组织的义务。通过深入调研,对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有以下几点思考。

1、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来料加工业是加快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开拓农村妇女致富新门路的新探索。一是大力培育经纪人,拿到单子。依托市场、企业和能人,敏锐捕捉市场信息,经常组织一些设备依存度低、技术含量不高、具有手工劳动特征的产品单子,这类产品技术容易掌握,不需要专门投入很大的资金,特别适宜农村妇女在兼顾家庭劳动的同时增加致富门路。二是组织千家万户,拿出产品。发挥妇联群众团体优势,通过“双学双比”这一载体牵线搭桥,把妇女组织起来,教育她们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增强勤劳致富观念、履行合同观念、注重质量观念等,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接受的任务。三要加强扶持,做大产业。在重点开发来料加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同时,广辟就业渠道,大力开发适合农村妇女就业的家政、绿化、卫生等其他领域的工作岗位,发展农业加工企业、兴办“妇字号”加工点,创办“妇字号”社区服务实体,以家政服务业为龙头,发展便民服务业,发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努力推动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

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选择。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人们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人民群众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仍很局限,只是对基本概念的简单了解。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要依靠全民的参与,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全民性的循环经济思想教育。

1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就随着提高。然而中学生消费容易受虚荣、攀比心理的影响,尤其是一部分中学生消费看广告、跟名牌,盲目地攀比,而且许多商品买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和主要消费力量,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是否正确,对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学校进行循环经济思想教育,改变中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提高对再生产品的认可度,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绿色消费、科学消费。必须把循环经济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通过学校教育,让“循环经济”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付诸于学生的行动,引导广大学生节约资源,遵守社会公德,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现状

对中学生进行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研究,必须首先了解中学生的循环经济意识。为此,从淄博市临淄中学抽取高二级部12个班做了问卷调查,调查从2015年4月开始,5月结束。共发放问卷613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其中,男生274人,女生311人。调查问卷从循环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中学循环经济理念教育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侧重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状况。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中学生对循环经济理念的认知情况,在取得实际信息的基础上,直面存在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开展。循环经济知识、理念获取渠道方面调查显示,对于循环经济一词有50.9%的学生听说过,有49.1%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在这50.9%听过的学生中,又有72.6%学生是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获得了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息,有24.2%的学生是从学校其他各门课程中零星获得,仅有3.3%的学生是从专门的有关循环经济的专门课程中获悉。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教育是关键。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下,从课堂上获得的有关循环经济的知识远远不够。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循环经济知识的学习并不系统,只是零星地掌握了一些知识,甚至连循环经济这个词都有一半的人没有听说过,而听说过的人又大部分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等渠道获得的。这说明对于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培养还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卷调查显示,淄博市临淄中学学生全部都上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且详细地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但在随后对各个班级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规范,由于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问题,活动课只是根据各种教材中所自带的要求,间接地开展了本课程(各学科教材在每一个单元之后,都会提供与本专业内容相关的活动课题,以供教师及学生探讨);有的把开班会组织学生讨论等活动也看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面对于废旧物品的看法,可以直接反映出目前中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循环经济观念。对于废旧矿泉水瓶的归类问题,有4.1%的学生认为属于垃圾,60%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来兑换一点儿钱,25.1%的学生认为还具有其他的使用价值(如作为饮水瓶或制作工艺品等),10.8%的学生认为可以作为生产原料。由此看出,在实际生活中能把生活现象与循环经济理论联系起来的学生相对较少,观念仍停留在一般的生活习惯中,认为废旧物品只能用来换钱或进行简单的再利用。85.1%的学生虽然知道废旧物品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些价值体现在哪里并不清楚,还没上升到把这些废旧物品作为生产资料再利用的理念上。在垃圾分类方面,83.4%的学生做不到,15.1%的学生偶尔做到,1.5%的学生从来不进行垃圾分类。损坏物品进行维修再利用方面,46.7%的学生能做到,23.5%的学生偶尔为之,29.8%的学生从来不进行维修,都是直接换新的。75.6%的学生会因为写错几个字而撕掉整张纸,20.8%的学生偶尔会这样,仅有3.6%的学生从来不这样。12.3%的学生购物会自带购物袋,30.9%的学生偶尔会,56.8%的学生做不到。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很难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3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途径

2014年《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普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创设循环经济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创设循环经济教育校园文化环境,让师生置身其中,真切感受、体会,引导师生自觉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合理规划校园的各种设施设备、草坪和水源、宣传栏等,控制校内污染,让校内资源循环起来,保持校内环境的干净、整洁,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增强循环经济教育的效果。学校宣传部门必须充分发挥传播校园文化的主渠道作用,用多种形式来宣传与推广循环经济理念。设置宣传专栏,展示有关循环经济理念的文章;在校园网站开设专题,组织学生进行循环经济大讨论。教科书的循环利用学校应鼓励学生循环使用教科书,引导学生保持教科书的整洁,方便学弟学妹重复使用。开设跳蚤市场,引导学生将自己用不到的图书资料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销售”,让其循环利用,发挥最大效用。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又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开展循环经济教育讲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循环经济教育讲座,主讲人可以是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结合本地区践行循环经济的实践,让学生了解当地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成绩,对发展循环经济充满信心。同时也要认识到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对策,坚定地走循环经济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铺平道路。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体验教育2011年,我国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正式展开。通过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循环经济的宣传、交流平台和教育培训基地,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循环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因此要广泛开展循环经济教育,扩大公众参与度。只有消费者愿意选择循环经济产品,才能形成绿色消费市场,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为此,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加强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使广大消费者树立资源节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养成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王保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途径的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2):1-4.

[3]陆安.德国环保教育引发的思考[J].环境教育,2010(2):50-52.

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范文6

一、为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在工业强县上提速增效

一是强力推进招大引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动摇,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粗放招商向精细招商转变,力争年内完成工商项目招商引资超100亿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过100个。强化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加快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重点建设29个招商分局,着力打造一支专业招商队伍。进一步强化驻点招商,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资本富集地区开展招商。全面加强产业招商,重点围绕铝、盐、煤、电、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精心策划包装项目,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创新招商方式和招商平台。积极应对当前招商形势,加强对客商、项目、产业的研究,分析、掌握企业投资方向和意愿,主攻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项目,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精心组织好第七届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等各类招商节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推介会、投资说明会,组织开展系列产业招商活动,重点开展好煤化工、铝加工、盐化工、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系列专题招商活动。落实项目帮办责任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从签订协议、注册到帐、开工土建、设备安装、竣工投产、达产达效等环节入手,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做到县有领导包挂,镇区有人员负责,确保意向项目及时签约、签约项目顺利开工、开工项目快速达产。

二是培强做大支柱产业。围绕做大做强五大产业,策划包装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旗舰型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和项目裂变,增强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和集聚效应。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以150万吨液相甲醇、两个10万吨高精铝板带、3.6万吨高精铝箔、5万吨铝型材、4.5万吨次氯酸钙、1万吨环己胺、观茂焦化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为代表的64个工业项目,确保年内完成序时进度。同时加大铝轮毂、精密铝铸件、联碱、酸脂、醋酸、醋酐、乙二醇、聚丙烯、聚乙烯、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的招商力度,加快项目签约落地,尽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三是做强做优经济开发区。进一步落实开发区政策,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与投资者需求吻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商务成本,构筑综合优势。加强区中园、园中园建设,着力加快新型铝材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发展。全面完善水、电、路、讯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园区服务管理,为园区企业营造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严格执行入园审批制度,坚决实行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进园、总投资低于5000万元的项目不进园,塑造园区特色,提升园区品位。

四是着力激活民营经济。深入贯彻“六放”方针,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群众创业热情。进一步扩大创业主体,调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坚决落实好以放宽准入为特色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最佳环境。制定民营企业扶优扶强计划,引导民营企业向协作型、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发展,形成一大批一般纳税人和列统企业,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五是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提高服务效率,为投资者排忧解难。大力开展“一站式”、“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在项目的立项、报批、环评、安评、土地、规划及工商注册等手续上从快办理,限时办结。不断完善便利投资商的生活服务体系,为投资商提供贴身生活服务,让投资商创业放心、赚钱安心、生活舒心。

(二)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产业富民上提速增效

一是突出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锁定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围绕“七条主线、六条辅线”13条产业线路,重点建设10大设施农业工程。生态肉鸭养殖要超过1.2亿羽,创汇特菜发展到56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超过110万亩,优质稻米面积超过55万亩,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超过30万亩,高效规模农业覆盖面达到60%以上。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与全国知名龙头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引进培育2个国家级、10个省级、20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重点发挥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的作用,加快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入驻省级龙头企业新增10家以上。加快特色市场建设,全年培育年交易额超千万元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2个,改造新建产地市场33个,新增市级以上“四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家,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入股土地5万亩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加工销售的农产品占农产品销售总量达80%以上。

二是突出培育新型农民,进一步提升农民创业致富能力。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能、文明新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突出抓好农民的创业培训、就业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农民都能掌握1-2门致富技能。全年培训劳动力10万人以上,转移30万人以上,就地转移5万人以上。千方百计降低农民创业门槛,在创业政策、投资融资、信用担保、法律服务等方面为农民创业开绿灯、多服务,努力培养一批年收入超10万元的致富带头人、超100万元的创业能人,超1000万元的企业老板,以典型示范推动广大农民创业兴业、增收致富。

三是突出抓好示范带动,进一步提升新村建设水平。不断完善“政府规划、农民自建、社会共助”建设模式和“县指导、镇推动、村落实”的联动机制,坚持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抓点带面,以科学严谨的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以“五化、六通、六有”的标准规范新农村建设,以“环境整治、新村建设、农民公寓、以企带村、城镇社区”等五种类型指导新农村建设,创新长效管理方式,进一步探索具有*县特色、符合*县农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县将补贴1000万元用于重点推进的135个示范村建设,在整体按照标准和节点推进的基础上,力争建成全省有影响的新村建设典型15个,实现省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指标值的示范村30个,建设一批在全市有位次、全省有影响的新农村典型,形成层级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格局。

四是突出建设好小城镇,进一步提升城镇带动作用。坚持规划先行,把科学规划作为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龙头,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注重在完善城镇功能的基础上搞好区域规划布局,使小城镇建设按照科学的规划实施。坚持产业强镇,把发展经济、培育产业放在首位,立足自身实际,壮大主导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城镇工业化推动小城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选择一部分重点镇、中心镇进行试点,围绕完善城镇功能,加快道路、供排水、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小城镇管理,彻底整治脏乱差,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环境。学习借鉴管理城市的办法管理小城镇,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办法、先进的模式管理好小城镇。通过重点镇、中心镇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是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强主导、特色产业。加大力度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业、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水平。完善和扩大农产品市场体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探索用土地补偿费为失地农民办理社会保障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规范民间信贷,探索发展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加大对“文明信用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在城市发展上提速增效

一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魅力。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力实施好以“一桥二馆三园十路十八区”为重点的六大类66项城建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新城区加快道路、小区、管网、学校、医院、车站、商贸市场等建设,进一步完善热力、燃气、弱电、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加快四中搬迁和幼儿园建设,建设人民医院分院、新城汽车站、中心商务区、温州商贸城二期等,推进检察院等单位的搬迁,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迅速向新城区集中。老城区立足做精做美,实施*中北路、香城中路、污水处理厂二期、舞阳大厦以及江南名都城、清逸小区等重点工程,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重点实施汉城北路、城关路两侧等地块的开发,推进阳光小区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光明、新华两个安置小区建设,加快金地花园、太阳城、家和小区等精品住宅小区建设,不断改善城区面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城管执法责任制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进一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使城市管理网络逐步延伸到基层、服务到社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改革城市管理办法,加强对市民的文明教育,培养市民的城市主人翁精神,努力实现长效管理和高效管理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和谐共处。

二是着力发展城市产业,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以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城市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突出建设好中心商务区、汉城国际综合开发、美威商贸星级酒店、东北大厦、温州商贸城二期等为重点的17个城市商贸项目,带动城市产业发展。积极融入淮海经济区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生产业,积极发展信息中介、金融资讯、现代商务、科技服务、法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规范房地产二级市场,加快发展房地产业。

三是着力打造旅游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内涵。依托微山湖、大沙河、汉文化等旅游资源,打响汉文化、微山湖、休闲农业三大旅游品牌,做强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引湖入城,建设好鹿口河、京杭运河、昭阳湖三个旅游码头,畅通入湖快速通道,加快建立昭阳湖风光游、微山湖特色游*县线路。深入挖掘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刘氏宗亲会馆、樊井公园等景点建设,加快汉文化景区改造,提升文化品位,彰显汉文化特色,打造AAAA级汉文化景区品牌。加强旅游品牌宣传,积极融入“一山两汉三孔”旅游圈,把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强势,壮大旅游经济,建设全国旅游强县。进一步巩固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实施好“三园六区二十路”绿化工程,重点抓好*公园、小游园、汉城公园建设,确保年内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

(四)着力改善民生民计,全面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全面推进“三业七助六有”工程建设。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增加物业,开展助学、助医、助残、助老、助贫、助居、助岗等“七助”活动,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济”的“六有”目标。要从政策保障、组织领导、资金投入、人员安排、激励约束等方面入手,夯实工程建设基础。二是集中精力为民办好实事。各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县委县政府为民办的六大类30件78项实事的重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方面争取帮助,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办好每件实事。三是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高水平组织好第七届刘邦文化节各项活动。全方位服务煤电公司发展,积极开创地矿协调发展新局面。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大人才选拔、培训力度。加强大调解、大防控、大疏导和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筑牢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的基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各类违法犯罪,使“平安*县”成为我县的重要名片。

二、以创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招大引强中,加快“三个转变”实现产业升级、产业转型、产业集聚。把发展的着力点落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质量效益上来,推动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粗放招商向精细招商“三个”转变。大力培育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严格执行入园区项目标准,即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150万元,建设密度不低于60%。

(二)在项目投入中,全力破解土地、资金和报批“三个瓶颈”。积极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努力向废弃工矿地、塌陷地和闲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要指标、要空间,积极争取省政策扶持,力争在转化利用煤矿塌陷地建设用地指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贷款抵押以及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实现突破。多渠道缓解资金难题,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强化与投资方的沟通衔接,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项目进度。加强与金融单位的合作,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高效推进项目报批工作,加强研究、策划、论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项目顺利获批创造条件。

(三)在城市发展中,突出抓好拆迁推进、资金监管和日常管理“三个关键”。继续按照“依法动迁、和谐动迁和人性化动迁”的要求,强化属地管理、梯次安置等动迁机制,加快城市动迁与社保政策的有机对接。在动迁操作程序、推进方式和成本控制上,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坚持实行项目资金预拨付、预评审制度,加强现金流分析,减少资金沉淀滞留,实现高效利用。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施工管理和招投标管理,规范建筑市场。加快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市场化、规范化、长效化。在城市绿化、保洁等领域全面实施招投标制度,加快引进竞争、淘汰等动态管理机制;依法取缔与合理疏导相结合,大力开展各类集中整治。

(四)在协调发展中,着力解决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三大课题”。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领导体制向农村延伸、辐射和倾斜。坚持规划先行,重点搞好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村镇布局规划和专项规划,今年上半年确保完成除*城、大屯以外的13个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力推进中心镇建设。加快镇域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逐步实现“一镇一品”、“一镇一业”。高标准抓好徐*路、徐丰路、*丰路、*龙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确保6月底全面完成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