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社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社会教育范文1
摘 要:社会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区别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种促进青少年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活动。而在大学期间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调查研究青少年接受的社会教育,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其青少年个体素质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关键词:大学教育;社会教育;青少年社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形式。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场所,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而随着国家大学生扩招政策,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学校园,成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但是,大学教育更多的注重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却忽视了学生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忽视社会教育的持续发展。同时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社会知识总量的激增,使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的现实性问题摆在了大学生的面前,比如像就业、考研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大学开展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全面的发展以及应对之后个人的发展之路。因此对于大学社会教育的发展与功能要进一步的进行积极探讨与研究,以更好的促进大学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
一、社会教育与青少年社会教育
教育,它是以培养人为目的,是人类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1]。可以说最早的社会教育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的,而教育的内容是生产、生活的经验与技能的总和。但社会教育是早于学校教育而进行的,社会教育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实用性,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意义。因为在教育的诸多属性中,最根本、最永恒的属性就是社会性。[2]因此更能看出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终身性。
社会教育:社会学习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群体社会化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等构成的。[3]社会教育不仅能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也能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社会教育在个体的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青少年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使三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我们所说的社会教育一般是从广义的角度来阐述的。[4]
在1912年民国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使社会教育成了人们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虽然对社会教育的理解,在后来出现了多种认识,但共同认为,社会教育是学制系统以外的,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的,社会团体和私人推动为辅助的,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对全体国民所实施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5]
关于社会教育的定义,国外学者探讨的相对比较充分和细致。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835年德国社会教育学家狄斯特威格在《德国教师陶冶的引路者》一书中。 --!>
青少年社会教育: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步入成人的过渡阶段,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与一般社会教育不同,青少年社会教育是指青少年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性经验的总和,是社会提供给青少年的所有教育性经验的总和。本文中所指的社会教育是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的,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提供给青少年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灌输与提升青少年心智活动等所有教育性经验的总和。
现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得到迅猛的发展,创新的意识更加的强烈,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过渡。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教育是每个人自出生后必须要接受的一种教育的形式,所以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而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更具为广泛性。
如果研究大学对社会的影响和服务,会发现大学除了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用于社会以外,大学对社会的作用,还表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大学社会教育活动,即大学把自己的教育事业推向社会,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和优势来影响和服务社会。在我国,现代大学起步较晚,由大学所实施的推广教育主要表现在兼办社会教育上。大学开展的社会教育的形式也是很多的,包括组织类、家教类、社会实践类、设施类等等。 --!>
1、大学开展的组织类社会教育
在现今的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组织性团体,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团的相关的活动,以此帮助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
2、大学开展的家教类的社会教育
现今的大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也会进行家教类的活动,属于兼职性质的。而此类的家教活动多是师范类的大学生所从事的。
3、大学开展的社会实践类的社会教育
社会实践也是大学进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是理论知识学习的进一步升华与提高,是更深一层次的实践性活动。一些高校在暑期都会有社会实践类项目或在平时承办一些社会性机构的实践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大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参与其中,通过自己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使其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得以展现。形式是展开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走基层,体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积累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大学生的暑期生活,同时也以此为下学期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也会承办一些社会机构的活动。比如像辽宁省民心网的电话调研活动、各种考研机构的校园等等,都是属于这种性质的社会活动,在增加大学生社会经验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进一步为进入社会提高相关方面的能力。 --!>
4、大学里各种设施所体现的社会教育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学校里的各项设施也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像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等。这些设施在学校里都发挥着重大的教育。因为每个大学都会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具有巨大的图书资源供学生们进行阅读和参考。而在一些的学校也会有博物馆的设置,我校就有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目的是增加学校的文化氛围。 可以说,通过这些设施的开放,不仅使学生们感受愉悦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让学生们在利用学校资源的同时感受到教育性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在精神上提高大学学生的教育境界。但是大学设施开放的程度也是让社会质疑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大学里的设施都是为本学校学生进行服务的,这些设施的开放只是对本校学生进行免费开放,甚至有些设施根本就没有进行开放。进而不能对社会人士进行相关开放,在一定的程度上浪费了教育的资源,会出现教育资源的结构趋于不合理的现象,不能达到资源的共享。 --!>
二、大学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发展社会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终身教育理想,建设学习化社会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从国外发展社会教育和大学实施开放教育的经验以及我国历史与国情的实践情况来看,王雷教授认为我国发展社会教育的起始期,应该发挥大学的积极参与推动作用。利用大学的推广教育和社会服务,来参与办理社会教育。因此社会教育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社会来进行努力,也需要学校教育发挥作用。近日,广东省中山市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教育的一个发展的现状。针对现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要立足现今的社会实际,发掘合理性建议,以更好的促进社会教育健全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1、学校提高的教育不能满足青少年的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青少年在成长中的需求是多元的,不仅要求有更好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精神的力量作为支撑。2、学校自身的社会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更多考虑学生的知识教育。3、没有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发展的机制。4、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发展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分析原因:1、社会教育的发展速度缓慢。例如:青少年社会教育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严重缺乏。2、人们的思维观念没有转变:全社会对社会组织服务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应试教育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地位没有动摇:家长、学校、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导致青少年社会教育严重不足
三、加强大学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对策
(一)政策、法规的支持
1、逐步实现大学兼办社会教育的政策法规
社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即必须有相应的政策予以保障。这样才能使社会教育的工作法律化,以便学校和社会进行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
(二)学校自身的社会教育建设
1、树立开放的大学教育资源观,逐步实现资源的共享
现在学校里很多设施资源只是对本校学生进行开放或者是部分的设施是收费开放。使得校外人员对于学校的资源不能共享,因为学校的设施资源在假期会出现闲置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源不断的浪费,不利于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加强学校资源的开放,建立“开放学习”、“开放教育”的教育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
2、逐步探索大学兼办社会教育的体制
社会教育是进行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社会教育的发展有其重大作用。在发展大学教育的同时,应该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建立社会教育的体制,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三)社会方面对于社会教育发展的作用
1、社会实践的宣传
大学开展社会实践的活动,进行社会教育,必须加大对着其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们认识到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以逐步树立从事和发展社会教育的意识,以便社会教育更好的开展。
2、建立社会实践的平台
无论是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有自己的方式进行与发展,因此社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就必须为想要进行社会教育的大学生建立一个能够实践的平台。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三)学生自身的实践与努力
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使得自身的素质不断的提高,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有了更深理解,这就需要学生主观、主动的去认识、去实践。
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场所,承载着更多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式也逐步的多样化、科学化、系统化。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接受的教育性经验,就必须不断的开展社会性的教育,以更好的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不断的为构建学习化社会而努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3
[2]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荣华.关于社会教育的一般理论[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4] 陆士桢,蔡鲁南,徐选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青少年研究,2013,年第1期
[5] 王雷著.社会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5
青少年社会教育范文2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社会化;家庭环境
[作者简介]袁霞,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副教授,贵州遵义563002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110-03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有赖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它要受到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环境和人们进行社会化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
1.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言谈举止,随时随地都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模仿父母的言行,接受父母和社会对其行为规范的要求,并且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动。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2.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阅历的拓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困难,这时父母的关爱,优良的家庭环境则为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有资料显示,在民主型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活泼开朗,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大多数都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具有自尊心、同情心和自信心,能为他人着想,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能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
3.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
游戏、学习和劳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三种主要形式,在青少年时期人们一般主要从事游戏和学习,而家庭则是人们游戏和学习的最初场所。在游戏中,孩子们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学会怎样与人交往,同时家长把参加家务劳动和孩子的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
二、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进行社会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家庭观和教育观都发生了变化,在家庭教育中也产生了一些观念和行为的误区,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阻碍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智力教育轻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延续学校教育的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拥有丰富的知识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出来,为了孩子以后能立足社会,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过上比父辈们更好的生活,家长们不惜为孩子请家教、购书籍,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子女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认为只要孩子考试有好分数,能够考上重点大学就是好孩子,却忽略了对孩子品行的教育,如在很多家庭中诚信、平等和友爱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品行是先天习得的,不教而会,有的干脆把它推到学校,认为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就会具有良好的品德,与家长无关。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轻视家庭中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影响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实施家庭教育,首先应全面地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子女成长的规律,这样才能把儿童教好、养好。”目前,很多家长都很注重家庭教育,但是由于家长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溺爱,事事顺从,或者在物质上无条件地满足;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与孩子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没有共同的语言,时间可以让孩子淡忘不愉快,于是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家长则简单粗暴,对孩子讥讽、打骂等。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形成依赖性强,过分自尊,任性自私,缺乏自理能力,胆小和怯懦,心理闭塞,抑郁,甚至冷酷或暴躁、反抗等不良行为,影响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
3.重言教。轻身教
有人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长的自身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因素,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只注重言教,忽视以身作则。他们不断教育孩子要认真读书,好好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等,而自己却工作不努力,牢骚满腹,得过且过,待人粗俗,满口脏话,生活作风不检点,遇事见风转舵,有的家长甚至不务正业,赌博、打麻将,夜不归家等,这些不良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孩子言行不一,而且也给学校和社会教育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4.“包办代替”。使青少年缺乏独立生存的意识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家庭的所有成员都为他们服务,为了让他们能够吃好、穿好、学习好,大多数父母在生活、学习上实行“全包全替”,使孩子们从小到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甚至有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做过一次家务,自己没有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导致孩子事事依赖父母,对父母、长辈缺少关爱之心,遇到事情没有主张,经受不起挫折和失败,独立生存的能力较差。
三、优化家庭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在人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社会化的完成。针对以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能力,而且还需要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等。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培养孩子优良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不管他怎样聪明,拥有多高的学历,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是不会成为社会栋梁的。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首先就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孩子要有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
度,教育孩子要懂得关爱他人等,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健康地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作为家长要明确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只有考上大学才能算是人才,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人格,学会用脑,就一定对社会有用。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自身发展,不要想当然地设计孩子的未来,盲目确定孩子的成才目标,这样反而欲速不达,事与愿违。
2.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可以缓解青少年学习的压力,提高青少年学习的热情,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呢?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理解、相互关心,遇到问题尽量采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有不同的意见,家长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冲突,而是尽可能保持一致,孩子不在场时父母再进行观点上的互相协商。同时更不能够把工作中的压力和不愉快带到家庭中来,甚至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其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改掉不良行为,从各个方面来完善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再次,尊重孩子意见,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随着身心的发展,青少年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许多事情,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威性去否定他,而是要尊重他们和他们的一些看法,平等地与之进行交流,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错误的观点及时耐心地纠正,在平等、民主、亲切的氛围中实施家庭教育。
3.重视青少年生活技能的培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赢得竞争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有必要对孩子实行磨难和挫折教育,如一家人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意地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困难,以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同时,家长要放开手让孩子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要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又能够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做准备。
4.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青少年社会教育范文3
关键词:青少年社区教育 学校社会工作 介入
【中图分类号】G640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the school and the family activities, most of Teenagers spare time and holidays are spent in the community. Good organization of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annulus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mong teenagers. School social work is a professional service of social work provid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t is a great supplement and improvement for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idea and method,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needs the participation of school social work.
Keywords: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School social work;Intervention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仅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远远不够,而双休日、节假日,青少年在校外的时间较多,如何引导学生在校外继续快乐学习是当务之急。东莞市位于广东珠三角,是广东省外来人口比例最高、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市外来人口的规模急剧增长,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很多,其中东莞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外来务工父母亲都是打工者,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家如何健康成才,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及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外来务工子女大部分在条件较差的私立学校上学,学校教育以外的时间既无熟悉的同伴交流,也无家长的指导和监督。鉴于此,推进与完善青少年社区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以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为切入点,充分依托社区优势,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载体,积极引导社区青少年来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活动,探索新时期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新方法、新经验。
一、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可行性
青少年社区教育是指把青少年教育放到社会发展与社会教育大背景中去进行,运用青少年学生放学后及寒暑假等非教学时间,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智能培养、德育培养、儿童心理辅导、家长教育、综合活动等一系列方式,为广大青少年学子提供及时优质的课后辅导、心理关怀、价值观教育等。而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于学校中,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和方法2。
(一)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
学校社会工作在性质与理念上与青少年社区教育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它们在学科性质和研究特点上具有共同点--同属于社会教育、都是横跨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第二是它们在彼此影响、互相推动中产生、发展3。学校社会工作以专业化的形式,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运用系统的专业化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术,探究受教育者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实施的社会服务,其性质同社区教育一样,也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正因为如此,学校社会工作是青少年社区教育发展的新视角。
(二)在理念与方法上对青少年社区教育是一个极大的补充与提升
当前青少年社区教育理念上主要以思想品德教育控制为主,强调向青少年灌输社会传统或主流价值观,在方法上也以讲座、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为主,很难符合新时期青少年群体的需要,而学校社会工作始终坚持将人放在第一位,尊重青少年的尊严、情感与个人价值,充分站在青少年的立场上考虑他们遇到的问题与需求,这样的理念下学校社工与青少年是一种合作朋友式的关系,青少年更易接受学校社工的服务。其次,在方法上,学校社会工作可采取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内容进行专业化服务。总而言之,学校社会工作不仅在理念上对青少年社区教育是一个提升,而且在方法上极大的补充了当前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工作形式。
二、 当前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东莞为例
虽然目前青少年社区教育,尤其是大中城市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总体看仍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一)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载体不充分
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建设和各种社区资源的调配与整合, 必然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社区青少年教育的载体,特别是青少年活动场地仍远远不足, 适应不了青少年的需求。不少社区现有场地也大多属于兼职型,一场多用,制约了青少年自主、自由地使用, 制约了青少年教育活动长期性、经常性地开展4。
(二)青少年社区教育服务创新不够
社区青少年教育是青少年工作中一个新的着力点,要求我们在已有的工作方法、方式上要不断创新,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街道社区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在形式上仍比较单调,缺乏创新,以原有的集中性、突击性活动居多,发动受限,力度不足,总体上滞后于社区青少年的需求。
(三)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专业性缺失
青少年社区教育这种专业性的缺失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工作人员及专业工作方法的缺失上:专业理念上,虽然社区教育已经强调"把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结合起来,把社区教育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社区参与结合起来",5但在实际发展中却未将其理念化、专业化,在个体教育理念上也缺乏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教育理念。专业工作人员上,一方面,目前社区教育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社区学院(校)的专职教师一般为各区县教育局从普通中小学调派的,其余以外聘为主,还有一大部分是兼职人员及志愿者。另一方面,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社区学校的教职人员平均工龄不长,大多数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专业工作人员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区教育的服务质量。专业工作方法上,源于社区教育理念上的一种误区, 即认为社区教育作为非正规教育, 难以形成甚至无须专业化的方法和技术系统。青少年社区教育一直都没有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专业化方法、技术手段,且缺乏专业的工作方法体系。
三、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主要策略
社区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在本质与发展源泉等诸多方面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专业化的学校社会工作给青少年社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具体而言,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构建多层次的青少年发展空间,强化载体功能
1、 整合资源,建立社区青少年学校
社区青少年学校是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所辖青少年为主体对象,整合辖区社会资源,立足青少年事务管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成长服务的场所。社区青少年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它起到了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平台。社区青少年学校的建立,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学校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联结人一方面可以向政府及社区申请开办资金;另一方面可以联络社会教育资源,为社区青少年学校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社区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做好课程安排。
2、以拓展场所为前提,完善青少年教育阵地
学校社会工作要整合资源,加强社区内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教育基地的建设。青少年社区教育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域优势和社会环境,建立各种类型的活动基地、教育基地、文化基地、实践基地。如在街道、新村、楼群建立老少乐园、青少年教育活动室、校外德育基地、少年法律学校、少年军校、家长学校、青少年帮教协会等多项社区教育服务设施,以丰富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内容,拓宽青少年社区教育领域。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学校、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宫、体育场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向青少年开放,形成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局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青少年活动阵地,做好社区青少年教育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二)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充实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人才队伍
针对青少年社区教育专业性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原有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基础之上,鼓励社区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如社区社工、司法领域社工、青少年社工,还有学校社工本身等,充实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人才队伍。他们不仅专业知识背景过硬、工作理念专业,而且实务经验丰富,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社区教育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组织作用,扩大青少年教育队伍的范围。社会团体和自愿者组织介入社区青少年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社会化或者再社会化,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社区青少年教育者人才队伍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6。
(三)丰富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项目,创新服务形式
1、 开展多元、综合、互动的活动项目
应对青少年多元化的主体需求,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协助社区积极开展具有特色的多元、综合、互动的创新服务项目,如"撑起一片蓝天 架起爱的虹桥"- 某某社区"心心桥"活动;"探讨心理帮教全新模式"的"心语室-架起心灵之桥"活动;"开展社会实践 拓展自护训练-充分利用校外活动阵地活动";"小手拉大手,承诺创文明"活动;"四点半学校"以及"青少年成长档案"活动等,学校社工开展的服务项目要各具特色,主题鲜明,要强调活动的多元综合性以及青少年的主体参与性,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活跃"的良好局面。社区活动的多样化、综合化、互动化一方面可以调动社区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他们适应未来发展的综合能力。
2、 建立各类创新性社区青少年辅导计划
除了多元、互动的活动项目以外,要培养社区青少年的参与意识,还要共建有创新性的辅导计划,如:课余作业辅导服务划,即学校社工鼓励社区青少年自发组织课余作业辅导;特色厨艺展示计划,即针对现在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的弱点,开展相关的厨艺训练,教孩子如何制作一些简单的面点或是菜肴,提高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志愿者训练及服务计划,即学校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一方面邀请社区成年人组成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训练服务,另一方面鼓励社区青少年组成志愿者队伍为社区提供服务等。
参考文献
[1]宣兆凯.学校社会工作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玄兆凯.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2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厉以贤.社区教育的推行[J].教育研究,1999年第11期.
[4]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5]谢春红.学习型社区: 社区教育发展的新视野[J].广西社会科学, 2003,(12) :163.
[6]陈爱如,舒曙光.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队伍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阈[J].邢台学院学报,2012年第16卷4期.
[7]李细香、赵荣枝.武汉市社区青少年学校服务模式初探[J].中国青年研究(增刊),2007年第12月版.
[8]史柏年.社会工作实务[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第396页.
1 张燕婷,女,1977.12,满族,讲师,研究方向:社区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志愿者研究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东莞市普惠社会服务中心社工专业督导。
2 李晓凤.学校社会工作[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5.
3 宣兆凯,学校社会工作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8页.
4 方成智,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几点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5期.
青少年社会教育范文4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话题。我认为集团公司团委今天举办的这场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座谈会,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尤其重要。我来自学校,就简要谈谈如何加强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价值判断日益呈现多元倾向。环顾身边人们忧虑的是非感日益模糊的道德现实,认真学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论述,深深感受到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由于多元价值观而日益模糊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道德判断力和荣辱观的当下,以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让青少年知道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已经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现实课题。
长期分管教育的安徽金寨县副县长司敏代表提出:“现在有孩子比吃、比穿、比谁的父母官大,却对父母、对周围的小朋友漠不关心,这样怎么谈得上爱祖国?”的确,在我们矿区,这些现象并不少见,出口就是脏话,随处乱丢垃圾,破坏学校公物、上网、抽烟、喝酒、打架、早恋等现象也确实存在,特别是在企业中小学移交地方的过渡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小学移交地方,大多数老师心里没有底,表现出浮躁、迷茫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同时社会上不良风气、不良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青少年的荣辱观,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失去了辨别美丑的标杆。
在这种背景下,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论述,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对多元化模糊的主流价值的一种重申,也是对多元化的一种价值整合。“八荣八耻”是一种最基本的价值共识,应以“八荣八耻”区分最基本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道德观,对我们这个国家与时代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与迫切。
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其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进行,是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校团组织要按照集团公司团委的具体部署,积极开展“知荣辱、树新风、当先锋”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按照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重要论述的总要求,在广大团员青少年中采取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征文、书法绘画、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强化教育宣传,加深认识理解。按照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要求,找出差距,锐意进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使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成为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追求和生活方式。
二、形成合力,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网络
周济部长强调:要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中凸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做到分层次推进。学校各科室、各部门,加强合作,形成合力,营造良好氛围,让荣辱观教育无处不在。其次,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加强联系和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三、充分发挥广大团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广大团干部要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青少年做出榜样。带头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掌握精神实质,努力把握基本要求,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规范思想行为,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加强和改进团的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于青少年,努力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
四、选树典型,营造氛围,推广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
青少年社会教育范文5
关键词:和谐社会 青少年 法制宣传教育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表现
1.缺乏理智,感情冲动,不计后果。当前,在社会上有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往往是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不计后果酿成的。发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青少年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一旦在青少年之间因为某种利害关系而发生冲突时,总是缺乏理智,靠一时的感情冲动,就习惯于“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酿成大祸后又追悔莫及。可是,、事已造成,无法挽回了。有些青少年犯罪,进了监狱,才如梦方醒,顿足击首,痛哭流涕,悔之晚矣。
2.讲情面,不讲原则,哥们儿意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有些青少年受旧的“侠”、“义”之类影视片的影响,江湖义气十足,遇事不动脑思考、不讲原则,往往习惯于从义气出发,帮助“朋友”打“抱不平”,并美其名日“为朋友两肋插刀”。这种江湖义气十分容易使人感情冲动,不该出手也出手,重拳出击致人重伤或致死,酿成大祸。
3.由于失业、失学等,游手好闲,被犯罪团伙胁迫。有的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缺乏家教;有的由于学业不佳,被学校推向社会;有的由于经常出入赌场、网吧、舞厅,受到不良熏染,逐渐养成了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恶习。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犯罪团伙所收买、利用,去做一些抢劫、盗窃等不法活动。时间长了,想脱身都很难,死死地被团伙所控制,犯罪活动愈演愈烈,所犯罪行也日益加深,难以自拔。
4.视钱如命,铤而走险,图财害命。青少年犯罪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一步一步地走向犯罪道路的。最初往往是从掏人腰包开始;进而撬门别锁,闯入民宅行窃;再发展下去,就可能去抢出租车、抢银行,甚至为了抢以出租车而致出租车司机死命,为了抢得银行现金而打死银行守卫人员等等,从而犯下弥天大罪。
5.长期屡教不改,一犯再犯,不能自拔。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把刑满释放人员再次进入监狱,称为“二进宫”。其实,有些青少年何止是“二进宫”,有的是“三进宫”、“四进宫”,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违法犯罪青少年个人的原因。即其缺乏翻然悔悟,痛改痛非的决心和毅力。
二、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分析
其一是家庭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社会上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娇惯、溺爱是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总是“要星星不敢摘月亮”,百依百顺,致使某些青少年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的不良习惯,讲吃、讲穿、赶时髦。久而久之,很容易浪荡下去,成为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浪荡公子,为违法犯罪埋下“种子”。二是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应有的正常家教。一些离异后的父母,所迷恋的新婚的甜蜜生活,一心关注的是建设各自的新家,无心照料原有子女的生活和进行应有的教育,致使本来很好的孩子,由于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教育而误入歧途。
其二是学校原因。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虽然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但实际上目前的学校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点改变也多半是表层的东西,实质性的改变微乎其微。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主宰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追求考试成绩,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并无根本性的转变。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党和国家规定公民都要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即达到初中毕业。可是,有些学校一到初中二年,看到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升高中无望,就把这些学生动员回家,并答应毕业时发给毕业证书。就这样不负责任地把一些初中生没等到毕业就被推向了社会。这些被推向社会的学生,一时找不到工作,加之自控能力差,就很容易在各种不良的社会熏染下走上邪路。
其三是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就业不够充分,致使一些初、高中毕业生考不上上级学校,又无适当的职业可做,只好在社会上流浪。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状况十分复杂,对青少年进行精神污染的因素比比皆是,使青少年很难自控。二是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体系尚未形成,帮教无力。尤其是对那些解除劳教或刑满释放的青少年,既无一定的就业安置,又无日常的帮教管理,这是一些青少年“二进宫”的主要原因。三是法制宣传教育滞后。虽然近年来国家进行了几个五年普法教育,但给人的感觉是上级号召的多,采取的实际措施少;形式的东西多,实质性的东西少;对成年人的教育活动多,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少。这是造成青少年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致使个别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本做法
首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形成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大环境。党和国家要在前一段对全民进行普法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全民的普法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更应进一步加强,要有一些特殊的宣传教育的活动安排。比如,在中、小学适当开设法制教育课;请政法部门有关领导同志到学校作法制报告;适当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一些司法机关组织的庭审活动,使青少年受到实际的法制教育;还应当抓住一些有违法犯罪行为,但经过教育改造,翻然悔悟、弃旧图新的典型,对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意识。
其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众所周知,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淘汰主义的“精英教育”,为了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少数尖子学生,而不惜淘汰绝大多数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群众和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面向绝大多数学一,它所体现的是教育公平的原则。如果所有的学校都能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都能关爱每一个学生,就不会再出现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不等到毕业就过早地把学生推向社会的现象了,也就相应地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再次,加快社会的经济发展,为充分就业创造条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与我国目前社会就业不充分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青少年学生毕业以后,由于找不到适当的工作,就只能在社会上闲逛,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可能浪荡坏了。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扩大青少年就业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青少年社会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长效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12-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内容简明、内涵丰富的“三个倡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国家、社会、公民等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容纳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鲜明时代精神和未来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行动引导力,是凝聚社会共识、规范全民行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
一、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1.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同志于2014年五四青年节出席了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只有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才能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少年寄予的殷切希望,也是青少年学生自身需要确立的成才和发展目标。
2.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是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需要
根据时展变化,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以各种载体和有效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领域、各环节,落实同志提出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要求,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既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3.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同志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因此,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广大青少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新时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客观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伟大的“中国梦”,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理想。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建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能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
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和思路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和资源,从教育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建立起比较完善、系统的长效机制。
1. 建立立体的教育机制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建设,必须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校园网络和社会实践等课内课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主要渠道和方式。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战斗力。同时,充分发挥各专业课和各学科的育人作用,引导各学科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要认真做好育人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和渗透到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延伸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渠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载体,对青少年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各类文化的熏陶引领作用。要积极开展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并有机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中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净化学生成长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注意利用重大节庆日和重要仪式,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要积极开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文体活动,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着力打造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优秀文化品牌。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校内媒体和校史馆、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强化社会正能量传播,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3)校园网络。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知识,以及进行人际交流、感情沟通不可或缺的生活空间。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的积极作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正如同志所指出的,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为此,我们要创新学生思想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沟通传播的快捷性、多样性和便利性等特征,采用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青少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加以形象化,提高其生动性、趣味性,在学生可触及的网站、博客、手机微信等网络平台扩大网络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4)社会实践。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教育。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体验生活,积极参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三下乡”、青年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思想,锻炼品格,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能力,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要把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要认真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建立一批设施比较完善、富有文化内涵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整合和扩大教育资源,推动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之间的相互协同和有机衔接。
2.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有机的系统工程,涉及大、中、小学的教育及其评价工作。教育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大中小学合理分工、有机衔接的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具体细化为青少年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体系,有机融入到大中小学各专业各学科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之中,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与评价体系。
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督导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更好地推进工作。我们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等各种形式,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给予表彰。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领来促进广大青少年向各种先进榜样学习,形成人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氛围。
4. 建立可靠的保障机制
建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就是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等方面入手,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组织保障。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当前形势变化错综复杂,随着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难度大,影响广,单靠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协调和沟通,整合有效资源,避免各自为政,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2)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说,制度建设更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要能够持久开展,长效推进,只有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做保障。为此,我们要建立健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类制度,完善各种运行机制,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力量的教育协同作用。
(3)物质保障。要动员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各方筹集资金,加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经费投入力度,争取建立起专项基金和奖励基金,保证各类教育活动的经费支出和教师参观调研、进修培训的经费,为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经费来源。此外,还要结合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建立具有人文含量的各类场馆和活动设施,为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供有效载体和阵地。
三、结束语
总之,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才能动员各方面力量,整合各有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准则,从而不断提高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