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划经济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划经济表现范文1
一、布局追求“奇而安”
山水画创作的过程是变自然之实景为心中之意境,再变心中之意境为画内之意境的过程。营造画面意境首先要解决布局问题。“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画面布局的好坏关系着意境表现的成败。
龚贤的“积墨”山水画常用“三远法”或“截取法”进行布局。其布局“三远法”对郭熙的布局“三远法”进行了创新,指出:“画有三远,曰平远,曰深远,曰高远。平远小景,深远烟云,高远大幅。画手卷要平远,画中幅要深远”。龚贤遵循“三远法”布局原则营造出了各个不同的美妙境界。他画平远小景,提高了视平线的高度,用俯视的方式安排画面,画面视野变得开阔,明秀且疏朗:画深远中幅,往往画烟树云峰,浑郁缥缈;画高远大幅常常是高山大壑,雄厚豪壮。其布局“截取法"是根据南京一带地形地貌特征而创新设计的一种画面构成方法。布局时龚贤截取山地一截,写其形态,注其精神,使画面意境平中见奇,令人神往。
龚贤进行“积墨”山水画创作时,特别注重画面布局的“奇而安”。他把山水画的艺术技巧概括为笔法、墨法、丘壑、气韵等四个方面,其中以“丘壑"为最重要,强调“丘壑者,位置之总名,位置宜安,然必奇而安”。“奇"是山水画艺术形象的安置有别于现实,能引人入胜,呈现意趣的意思。“安”是山水画艺术形象位置妥当,且合乎常理的意思。龚贤进行“积墨”山水画布局时往往稳健中求奇特,于险绝中见平整,视野开阔,气象万千。如:《山水图》(8开册页,作于1676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各选自然景观一段,“满”布局,以留自来透气,浓密中显空灵,“满"而不塞,小中见大却不欠真实感,布局奇绝。《溪山无尽图卷》(手卷,作于1680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取山之近景,写山脉第三四层的内容,画材组织给人以真实感,画面布局颇为新颖。布局“奇而安”是龚贤“积墨”山水画的一大特色,也是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二、借层次幻化出空间
营造山水画意境以布局确立“势”,借层次幻化空间。层次需艺术处理,首先要对画材进行有秩序地前后编排,其次要对已编排好的画材进行主观表现。
在二维平面上,龚贤对画材进行前后编排时借位置的上下来意指层次的前后。画面中对树的编排讲求:二株一丛、三株一丛、四株一丛等等组合变化,主丛树根在下,客丛树根在上,客丛树头高于主丛树头;树头树根有参差变化,树根低的,其树头一般不高于远树,借以表现近远关系。对石头的编排讲求:一丛数块里大小相间,或聚小石在下,大石立于其上;或小石在下,大石在上,大石之上又有小石,石头一层叠一层,大小顾盼,互有联系。对山的编排多以云气作间隔显其前后距离。此外,树木、山石及其它以“三远法”或“截取法”布局法则为依托被编排在了近、中、远不同层次之内,画面秩序井然且有变化。画面中画材前后的编排为层次的艺术表现做好了铺垫。
为表现层次,龚贤还合理地利用了黑与白、虚与实、疏与密、浓与淡、主与次、藏与露等对比因素,表现手法颇具独创性。比如:表现树常常叶黑干白,表现石常常上白下黑,小石黑大石白,“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三潘天寿美术集》)黑和白对比分明;表现茅舍寥寥数笔,虚出不染,点缀于黑密而厚重的千岩万壑之间,实处变成虚处,虚处变成实处,虚实反常处理,“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同上) 虚实相生;树丛和山石,树丛有攒聚疏散且常近浓远淡,树丛浓则山石淡,树丛淡则山石浓,疏密、浓淡各有对比,变化丰富。龚贤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对比因素才使他的“积墨”山水画富有了层次感,幻化出了空间感。
三、用笔墨表现出光感
“作画先定位置,次讲笔墨。”(清・王昱《东庄论画》)进行山水画创作,笔墨是手段。如果没有成熟的笔墨,就不会形成气韵生动的意境画面。龚贤在中晚期运用“积墨法"独创出了具有自家面目的笔墨韵味――呈现光感的笔墨韵味。
对于笔墨,龚贤强调“笔法要健,墨气要活”。(《龚贤研究》) 他认为“笔法易道劲。道者柔而不弱,劲者刚而不脆。一笔是则千笔万笔皆是,一笔不是则千笔万笔皆不是。”(《同上》)“墨气中见笔法,则墨气始灵。笔法中有墨气,则笔法始活。笔墨非二事也”。(同上)在中晚期,龚贤运用笔墨迹化心中之“境”淡化了线的功用,强化了墨的表现力,画线中锋用笔,线条浑厚圆润,在画面中只起轮廓立形作用。用墨用润墨、干墨,不用湿墨,认为“润墨鲜,湿墨死”。有评论说:“半山之所以千古更在墨”,用墨在其“积墨”山水画意境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龚贤中晚期进行山水画创作擅用“积墨法”,通过笔与笔留空,墨层层积染,使墨色呈现浓郁苍厚感。他的“积墨法”是对传统“积墨法”的创新,是墨的一种极限运用。比如,画树点浓叶墨虽经“一遍点,二遍皴,三遍染,四、五、六仍之。”然却不死不板、润而不湿,前人无有此例。“积墨法”的运用使龚贤的山水画具有鲜活的灵动感和旷达的厚重感。
在观察大自然过程中,龚贤感受到了光作用下物象表面所发生的黑、灰、白明暗变化,创造性地将中国画传统的黑白关系与视觉经验成功结合,用“积墨法”表现出了这种黑、灰、白光感变化。创作中,龚贤常常在人面积灰色的石块旁堆积一些小的黑石块以产生对比,与空白处形成有节奏的黑、灰、白关系,石块上端的白在整个黑重的画面中闪耀,画面因此而有了一种神秘感;常常将石头下端多次积染,墨色浓黑,越往上积染的次数越少,渐渐变白,在黑白之间出现灰色变化,借以增强体积感,真实的光感;常常使空白(也许是天空、云雾、汀河、光照地面)与具有黑、灰变化的实写画材形成画面大的黑、灰、白变化。“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清・笪重光《画筌》)画面局部的与整体的黑、灰、白明暗变化层次的和谐交融使龚贤的山水画营造出了一种令世人叹服的呈现光感的“境”世界。
计划经济表现范文2
NEPT计划旨在鼓励那些已经达到了法律要求的企业,进一步采取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的行为,以取得更好的环保业绩。参加了该计划且在环境方面有优异表现的企业和团体,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所谓优异表现,就是他们的环境表现及采用的环境管理措施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超过了现有种种常规性的环境标准。
EPA为NEPT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规定了如下原则:①公平、有效、及时地对申请进行评估;②对参与者和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③EPA官员与州政府及地方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④以持续改善环境为目标对NEPT计划进行经常性评估;⑤在达到计划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这五项原则指导着NEPT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
2NEPT计划的实施
2.1如何加入NEPT计划?
企业通过递交申请表的方式提出正式申请。随后,EPA依据申请表中的信息、企业历年来遵守法规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从EPA地方机构和州环境部门了解到信息,对申请企业的资格进行评估。
被接受进入该计划的企业会收到EPA的书面通知,EPA通过NEPT计划的网站向外界公布这一情况。企业参与该计划每期均为3年。一旦某企业被NEPT计划接受,就可以享受计划的奖励机制。事实上,这正是鼓励企业提出申请的动力所在,这种奖励机制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具体办法及条件将在下文作详细介绍。
2.2企业加入NEPT计划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企业能否进入NEPT计划是由EPA评估决定的。EPA给出了加入该计划的企业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2.2.1环境管理体系(EMS)
企业必须采用并执行了一套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EMS)。因为EPA认为,EMS代表了一个企业为满足环境规定所做的系统性努力。对于NEPT计划来说,企业应当至少完成一个完整的EMS运作循环,即工作方针、制定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EMS的范围和规范程度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而专门设计。EPA从不同计划中得来的经验表明,小企业有能力满足EMS的各种因素,并且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达到目标。为了帮助小企业实施EMS,EPA会向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及辅助材料。
2.2.2证明环境业绩,承诺持续改善环境
企业应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要证明其在环境表现方面已取得的业绩并承诺继续进步。有关环境表现报告的框架以全球报告指南(GlobalReportingInitiative,GRI)为基础。环境表现分为两个层次:环境表现类别(category)和环境表现因子(aspect)。环境表现类别指某一类别的环境损害,如污水排放;环境表现因子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因子,如环境污染物或产品。为了证明过去的环境表现,EPA要求企业必须在环境表现类别里至少选择两种因子,以描述在过去的一年里企业所取得的进步。NEPT计划的申请表填写指南中列出了具体的环境表现类别和因子,这些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2.2.3公众参与和环境表现报告
企业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应把其承诺向公众说明并定期就其环境表现提交报告。企业向社会报告情况的方式也比较灵活,除了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的要求外,这种公众参与活动没有其他标准。当然,EPA希望每个申请者都制订出公众参与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社会顾问小组、新闻函、NEPT计划的环境表现报告、赞助社会活动以及其他类似活动。许多小企业可更多地选择低成本且有效的公众参与计划。
2.2.4持续遵守环境法规的记录
这是加入NEPT计划的最后一个标准。企业需要有遵守环境法规以及所有现行环境标准的良好记录。在NEPT计划的整个期限内,企业都要遵守所有法律规定。在评估申请企业的记录时,EPA将依据调查范围和准则与各州的代表一起参考各种可使用的数据库及信息资源。如果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有以下违反联邦或各州法律的行为,企业将很难加入NEPT计划。
刊事行为:①过去5年中有涉及到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在环境方面的法人刑事犯罪行为;②过去5年中企业内员工在环境方面的刑事犯罪行为;③正在进行的对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员工违反环境法规的调查或诉讼。
民事行为:①过去3年中三起或三起以上的重大民事犯罪行为;②企业尚未解决的重大违法行为;③针对企业正在计划但并未实施的司法或行政行为;④正在进行的EPA或州政府发起的诉讼;⑤企业未按时完成某制度或法令的规定。
2.3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及措施
对于申请企业来说,被NEPT计划接受为成员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在计划实施的三年期内,企业还必须遵守一些计划期内的规定,EPA也会对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执行情况不理想的企业,还会面临被计划开除的危险。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与措施有:
2.3.1持续遵守法规
NEPT计划认可并鼓励企业不断改善其环境表现,但这是以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为基础的。计划设计了几种机制来帮助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例如需实施的EMS、自我审核,以及每年就最初的加入标准对企业进行年度资格审查。除了以上几种检查机制外,企业不会仅仅因为加入了NEPT计划而被迫接受更加严格的审查。
加入NEPT计划的企业,也会不时遇到遵守法规不力的问题。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EPA希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实现环境表现的EMS,能够迅速发现并修正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利因素。一般来说,企业如果能通过自身审核,迅速发现并纠正问题,可以受到EPA审核政策所规定的减轻罚款的奖励。而且,在某些政策所限定的具体情况下,计划参与者还可以享受遵守法规所带来的奖励。另外,EPA也认识到,这种违反法规行为可以在NEPT计划的现场考察过程中被发现;即使企业不能在现场考察前发现违法的情况,EPA也仍然会类似地将审核政策适用于在此种情况下发现的问题。如果最终该计划的成员企业需受到强制性处罚(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NEPA也会把企业对计划的忠实参与作为企业所付出努力的标志,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加以考虑。
2.3.2现场考察协议
为了评估NEPT计划的实施效果,EPA每年都要对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在现场考察过程中,企业必须提供有力的材料来支持其作为NEPT计划成员的资格,包括EMS、在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有关公众参与方面的情况。EPA在安排并进行这种现场考察时,将会遵循一定的协议,其内容如下:①企业会在现场考察前接到EPA的通知,并且可以与EPA一起议定考察时间表及期限,以便与企业的生产周期相协调;②考察的范围是评估企业对NEPT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EMS执行报告和在实现其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公众参与计划的效果;③考察团的成员包括EPA总部及其地方机构的代表、州环境部门的代表,有时还会有当地公众代表以及其他NEPT计划成员企业的代表(但这需要征得受访企业的同意);④现场考察将按照考察前制定并提供给企业的书面协议的安排进行,EPA希望考察能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还要视受访企业的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⑤每年EPA都会考察20%的计划中成员,企业也可以主动要求EPA进行现场考察。
2.3.3年度表现报告
为了确保在NEPT计划中的资格,成员企业每年都必须向EPA及公众提交一份年度环境表现报告。提交这份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NEPT计划实施效果的信息、证明企业对其环境表现承诺所取得的进步、确保企业在该计划中的资格。这份报告可以以书面的或电子版的形式提交。EPA在相关的网站上给出了报告的格式草本,公众可以在格式草本生效之前提出修改意见。总的来说,年度表现报告应包括以下四类信息:①企业EMS的执行报告,包括EMS的摘要、遵守法规情况的审核报告以及所有已采取的修正行动;②企业在环境表现上的简要进展报告;③公众参与计划的摘要;④企业遵守该计划最初加入标准情况的自我鉴定。
2.4NEPT计划的开除机制
当一个成员企业在环境表现方面发生重大问题时,NEPT计划可能会据此将其开除。按EPA的规定,发生如下情况会使一个成员企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在申请表或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无法完成年度环境表现报告、在广告及市场宣传中没有诚实地描述其环境表现,以及在遵守法规方面没有持续符合计划的加入标准。另外,如果企业在环境表现上一直无法取得进步,甚或出现退步现象,NEPT计划将会作出开除该企业的决定。
如果EPA认为有必要将某成员企业开除,它会先行将此意见通知企业,企业可以有30天的时间来采取修正措施。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了存在的问题,EPA会收回自己的意见。另外,企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书面形式通知EPA退出NEPT计划。一旦企业脱离了该计划,无论是自愿还是因为EPA的强制命令,它都不再享有计划内成员所拥有的一切特权(指奖励性的措施)。
2.5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的奖励性措施
为了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从而体现该计划所带来的环境及其他方面的效益,EPA已提出了几种奖励性措施,并正在研究一些新手段,这正是NEPT计划中的关键部分。具体的奖励性措施有:(1)减少对成员企业的环境执法例行检查次数;(2)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EPA会考虑企业在NEPT计划中的表现,作为企业遵守现行环境法规所做努力的标志;(3)在与外部团体联系时,或者其他场合,成员企业可以使用NEPT计划的标识(但不可以标于产品上)。目前已有成员企业在其活动中使用了美国NEPT计划的标识;(4)企业会在以下场合被宣传:NEPT计划的网页和NEPA的其他网页、与计划相关的支持性材料、宣传文章等;(5)参加NEPT计划成员特别认定仪式;(6)EPA将组织计划成员之间的交流,包括特邀会议、研讨会、网络资源分享等,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共享成功经验并得到公众认可;(7)企业有机会在EPA正在建设的“环境表现实践数据库”中得到特别介绍;(8)与EPA的高级官员举办交流会以共享经验,帮助设计第二阶段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跟踪(NEST)计划并改进NEPT计划。
除了上述已经落实的奖励性措施外,还有一些EPA正在研究的奖励措施需要政府采取行动,对现行的指导文件和管理程度进行修改。EPA还会制订并评估其他一些奖励性措施以提供给成员企业。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NEPT计划,还适用于计划成熟以后NEST计划。这都需要经过一个行政过程,包括在适当的时候公告和制订规则。
2.6关于小企业的参与
EPA努力使NEPT计划适合于各种规模的企业,所以考虑了小企业、小团体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这种目的体现在计划的设计中。例如,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范围不同,小企业的EMS要比大型企业的简单,小企业也具有较少的环境问题。另外,小企业并不需要做出与其他参与者一样多的环境表现承诺。
EPA鼓励优秀的小企业或团体的积极参与。为了提高小企业及小团体的能力,从而能参与NEPT计划及随后的NEST计划,EPA还为他们制订了一个目的明确的发展计划。该计划以现有的EPA的各种计划活动为基础,比如适合小企业的可持续工业计划(SustainableIndustryProgram)、环境设计,以及帮助其遵守环境法规的支持性计划等。
目前,在NEPT计划的228个成员企业中,小企业(雇员人数少于100人)占到了17%,与大型企业(雇员人数超过1000人)30%的比例相比并不算低。
计划经济表现范文3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常见问题
第一,管理人才流动性大。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完善和落实离不开相应的管理人才的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但结合目前国内的管理人才流动性来看,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并不充足,流动性较大。一方面,企业并没有对管理型人才加大投入,相关福利机制尚缺乏,另一方面,管理型人才倾向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找寻自我价值的实现,跳槽现象较常见。第二,管理理念落实力度较小。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并没有将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其经营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和相应的战略管理意识都没有进行较好的融合,而基于其对经济管理模式正确认识的缺失,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大多处于滞缓状态。第三,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度制定尚存在问题。制度制定在目前企业的发展中大多得到了重视,但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度还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并未开展针对经济管理工作落实的监督,其后期工作反馈和工作质量得不到控制,二是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不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有较大的出入。第四,管理措施并未得到较好的完善。企业在落实经济管理决策时,上下级之间的执行力度并不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也较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管理体系并不完善,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工作落实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二)推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举措
第一,加强制度完善,明确部门责任。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措施的落实需要有较为完善的制度支撑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综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内部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内部运行的顺畅,减少因管理模式的缺失带来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其内部部门之间的责任进行明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问责制和绩效考核制对于推动管理措施落实十分有效,企业需要加大奖惩力度,推动该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企业需要整合其内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培养。管理型人才储备需要企业管理者从其内部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和工作模式两方面实施相关工作。转变企业用人中的任人唯亲和以学历为杠杆的模式,加强对人才的全面考核,确保人才具有较好的新理论接受能力和较好的自我规划。在人才培养中,企业需要定期开展管理工作培训,规范管理团队的工作,确保其科学性。针对企业内部的相关福利制度,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减少人才的流动。第三,加强管理工作反馈和监督。企业管理者需要对经济管理开展适当的监督,强化其管理模式的作用。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和目前的市场条件进行比对,根据比较的结果制定出有市场前景的业务项目和年度规划,确定其基本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反馈,确保其后期重大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以考评体系为依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发展的整体状态。
二、结束语
计划经济表现范文4
NEPT计划旨在鼓励那些已经达到了法律要求的企业,进一步采取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的行为,以取得更好的环保业绩。参加了该计划且在环境方面有优异表现的企业和团体,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所谓优异表现,就是他们的环境表现及采用的环境管理措施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超过了现有种种常规性的环境标准。
EPA为NEPT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规定了如下原则:①公平、有效、及时地对申请进行评估;②对参与者和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③EPA官员与州政府及地方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④以持续改善环境为目标对NEPT计划进行经常性评估;⑤在达到计划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这五项原则指导着NEPT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
2 NEPT计划的实施
2.1 如何加入NEPT计划?
企业通过递交申请表的方式提出正式申请。随后,EPA依据申请表中的信息、企业历年来遵守法规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从EPA地方机构和州环境部门了解到信息,对申请企业的资格进行评估。
被接受进入该计划的企业会收到EPA的书面通知,EPA通过NEPT计划的网站向外界公布这一情况。企业参与该计划每期均为3年。一旦某企业被NEPT计划接受,就可以享受计划的奖励机制。事实上,这正是鼓励企业提出申请的动力所在,这种奖励机制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具体办法及条件将在下文作详细介绍。
2.2 企业加入NEPT计划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企业能否进入NEPT计划是由EPA评估决定的。EPA给出了加入该计划的企业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2.2.1 环境管理体系(EMS)
企业必须采用并执行了一套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因为EPA认为,EMS代表了一个企业为满足环境规定所做的系统性努力。对于NEPT计划来说,企业应当至少完成一个完整的EMS运作循环,即工作方针、制定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EMS的范围和规范程度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而专门设计。EPA从不同计划中得来的经验表明,小企业有能力满足EMS的各种因素,并且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达到目标。为了帮助小企业实施EMS,EPA会向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及辅助材料。
2.2.2 证明环境业绩,承诺持续改善环境
企业应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要证明其在环境表现方面已取得的业绩并承诺继续进步。有关环境表现报告的框架以全球报告指南(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为基础。环境表现分为两个层次:环境表现类别(category)和环境表现因子(aspect)。环境表现类别指某一类别的环境损害,如污水排放;环境表现因子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因子,如环境污染物或产品。为了证明过去的环境表现,EPA要求企业必须在环境表现类别里至少选择两种因子,以描述在过去的一年里企业所取得的进步。NEPT计划的申请表填写指南中列出了具体的环境表现类别和因子,这些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2.2.3 公众参与和环境表现报告
企业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应把其承诺向公众说明并定期就其环境表现提交报告。企业向社会报告情况的方式也比较灵活,除了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的要求外,这种公众参与活动没有其他标准。当然,EPA希望每个申请者都制订出公众参与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社会顾问小组、新闻函、NEPT计划的环境表现报告、赞助社会活动以及其他类似活动。许多小企业可更多地选择低成本且有效的公众参与计划。
2.2.4 持续遵守环境法规的记录
这是加入NEPT计划的最后一个标准。企业需要有遵守环境法规以及所有现行环境标准的良好记录。在NEPT计划的整个期限内,企业都要遵守所有法律规定。在评估申请企业的记录时,EPA将依据调查范围和准则与各州的代表一起参考各种可使用的数据库及信息资源。如果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有以下违反联邦或各州法律的行为,企业将很难加入NEPT计划。
刊事行为:①过去5年中有涉及到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在环境方面的法人刑事犯罪行为;②过去5年中企业内员工在环境方面的刑事犯罪行为;③正在进行的对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员工违反环境法规的调查或诉讼。
民事行为:①过去3年中三起或三起以上的重大民事犯罪行为;②企业尚未解决的重大违法行为;③针对企业正在计划但并未实施的司法或行政行为;④正在进行的EPA或州政府发起的诉讼;⑤企业未按时完成某制度或法令的规定。
2.3 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及措施
对于申请企业来说,被NEPT计划接受为成员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在计划实施的三年期内,企业还必须遵守一些计划期内的规定,EPA也会对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执行情况不理想的企业,还会面临被计划开除的危险。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与措施有:
2.3.1 持续遵守法规
NEPT计划认可并鼓励企业不断改善其环境表现,但这是以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为基础的。计划设计了几种机制来帮助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例如需实施的EMS、自我审核,以及每年就最初的加入标准对企业进行年度资格审查。除了以上几种检查机制外,企业不会仅仅因为加入了NEPT计划而被迫接受更加严格的审查。
加入NEPT计划的企业,也会不时遇到遵守法规不力的问题。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EPA希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实现环境表现的EMS,能够迅速发现并修正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利因素。一般来说,企业如果能通过自身审核,迅速发现并纠正问题,可以受到EPA审核政策所规定的减轻罚款的奖励。而且,在某些政策所限定的具体情况下,计划参与者还可以享受遵守法规所带来的奖励。另外,EPA也认识到,这种违反法规行为可以在NEPT计划的现场考察过程中被发现;即使企业不能在现场考察前发现违法的情况,EPA也仍然会类似地将审核政策适用于在此种情况下发现的问题。如果最终该计划的成员企业需受到强制性处罚(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NEPA也会把企业对计划的忠实参与作为企业所付出努力的标志,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加以考虑。
2.3.2 现场考察协议
为了评估NEPT计划的实施效果,EPA每年都要对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在现场考察过程中,企业必须提供有力的材料来支持其作为NEPT计划成员的资格,包括EMS、在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有关公众参与方面的情况。EPA在安排并进行这种现场考察时,将会遵循一定的协议,其内容如下:①企业会在现场考察前接到EPA的通知,并且可以与EPA一起议定考察时间表及期限,以便与企业的生产周期相协调;②考察的范围是评估企业对NEPT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EMS执行报告和在实现其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公众参与计划的效果;③考察团的成员包括EPA总部及其地方机构的代表、州环境部门的代表,有时还会有当地公众代表以及其他NEPT计划成员企业的代表(但这需要征得受访企业的同意);④现场考察将按照考察前制定并提供给企业的书面协议的安排进行,EPA希望考察能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还要视受访企业的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⑤每年EPA都会考察20%的计划中成员,企业也可以主动要求EPA进行现场考察。
2.3.3 年度表现报告
为了确保在NEPT计划中的资格,成员企业每年都必须向EPA及公众提交一份年度环境表现报告。提交这份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NEPT计划实施效果的信息、证明企业对其环境表现承诺所取得的进步、确保企业在该计划中的资格。这份报告可以以书面的或电子版的形式提交。EPA在相关的网站上给出了报告的格式草本,公众可以在格式草本生效之前提出修改意见。总的来说,年度表现报告应包括以下四类信息:①企业EMS的执行报告,包括EMS的摘要、遵守法规情况的审核报告以及所有已采取的修正行动;②企业在环境表现上的简要进展报告;③公众参与计划的摘要;④企业遵守该计划最初加入标准情况的自我鉴定。
2.4 NEPT计划的开除机制
当一个成员企业在环境表现方面发生重大问题时,NEPT计划可能会据此将其开除。按EPA的规定,发生如下情况会使一个成员企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在申请表或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无法完成年度环境表现报告、在广告及市场宣传中没有诚实地描述其环境表现,以及在遵守法规方面没有持续符合计划的加入标准。另外,如果企业在环境表现上一直无法取得进步,甚或出现退步现象,NEPT计划将会作出开除该企业的决定。
如果EPA认为有必要将某成员企业开除,它会先行将此意见通知企业,企业可以有30天的时间来采取修正措施。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了存在的问题,EPA会收回自己的意见。另外,企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书面形式通知EPA退出NEPT计划。一旦企业脱离了该计划,无论是自愿还是因为EPA的强制命令,它都不再享有计划内成员所拥有的一切特权(指奖励性的措施)。
2.5 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的奖励性措施
为了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从而体现该计划所带来的环境及其他方面的效益,EPA已提出了几种奖励性措施,并正在研究一些新手段,这正是NEPT计划中的关键部分。具体的奖励性措施有:(1)减少对成员企业的环境执法例行检查次数;(2)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EPA会考虑企业在NEPT计划中的表现,作为企业遵守现行环境法规所做努力的标志;(3)在与外部团体联系时,或者其他场合,成员企业可以使用NEPT计划的标识(但不可以标于产品上)。目前已有成员企业在其活动中使用了美国NEPT计划的标识;(4)企业会在以下场合被宣传:NEPT计划的网页和NEPA的其他网页、与计划相关的支持性材料、宣传文章等;(5)参加NEPT计划成员特别认定仪式;(6)EPA将组织计划成员之间的交流,包括特邀会议、研讨会、网络资源分享等,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共享成功经验并得到公众认可;(7)企业有机会在EPA正在建设的“环境表现实践数据库”中得到特别介绍;(8)与EPA的高级官员举办交流会以共享经验,帮助设计第二阶段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跟踪(NEST)计划并改进NEPT计划。
除了上述已经落实的奖励性措施外,还有一些EPA正在研究的奖励措施需要政府采取行动,对现行的指导文件和管理程度进行修改。EPA还会制订并评估其他一些奖励性措施以提供给成员企业。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NEPT计划,还适用于计划成熟以后NEST计划。这都需要经过一个行政过程,包括在适当的时候公告和制订规则。
2.6 关于小企业的参与
EPA努力使NEPT计划适合于各种规模的企业,所以考虑了小企业、小团体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这种目的体现在计划的设计中。例如,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范围不同,小企业的EMS要比大型企业的简单,小企业也具有较少的环境问题。另外,小企业并不需要做出与其他参与者一样多的环境表现承诺。
EPA鼓励优秀的小企业或团体的积极参与。为了提高小企业及小团体的能力,从而能参与NEPT计划及随后的NEST计划,EPA还为他们制订了一个目的明确的发展计划。该计划以现有的EPA的各种计划活动为基础,比如适合小企业的可持续工业计划(Sustainable Industry Program)、环境设计,以及帮助其遵守环境法规的支持性计划等。
目前,在NEPT计划的228个成员企业中,小企业(雇员人数少于100人)占到了17%,与大型企业(雇员人数超过1000人)30%的比例相比并不算低。
计划经济表现范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表达与呈现
中图分类号:B845.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8-(页码)-页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的技术、材料、信息以及涌现的各种思潮使现代生活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特性,环境艺术设计在使用功能上也产生了更为广阔的内涵和外延。针对现代社会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满足其使用功能仅仅是人们最基本的要求,而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人文气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追求。
1.人性化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
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它是在特定环境下,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对设计对象所做的有目的、有意识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任何设计都有自己的专业属性,环境艺术设计就是以不断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任务,为不同国家、民族、地域、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令人满意、舒适的环境空间。人性化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旨在满足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增进人生的意义。人性化的设计呈现要求设计者把更多的目光从环境艺术设计本身转移到其使用者——人的身上。现代设计不再仅仅是对于使用功能的设计,它正迅速地向审美功能、文化功能靠拢。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和疏远,所以人们不仅需要一个舒适方便、功能齐全的生活空间,更渴望摒除工业社会的冷漠、呆板。设计于是承载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灵予以慰藉的重任,这体现在设计应以人为尺度,达到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安全、舒适、个性化的需求。如在设计建筑物时,首先预测和评估建筑物对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努力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能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并在尊重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物的布置、外形和色彩等。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表达与呈现
环境的使用主体是人,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要素中,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创造更方便,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体现人文关怀。
2.1适应人的生理特点与行为特征及其规律
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最大限度地适应人的生理特点与行为特征及其规律,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需要的生存生活环境空间。环境设计首先要符合人体尺度的基本要求。特定地域的物质空间为人类提供了建筑室内与室外、城市与自然等相互渗透的硬质环境,建筑内外的空气、声、光、热等的传递与变换构成软质环境。“软”、“硬”环境因人的参与而产生场所意境。这样在场所中就包含了景观的自然美和人工美、人文美和意境美,意境美因人存在、因人而异。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师在营造环境氛围时的使命并不在于完全满足人的视觉心理享受,而在于营造一个令人心动的超越视觉审美的体验:环境中造型、色彩、空间宜人的比例尺度,材质肌理、家具、绿化、陈设等给人的良好感受,都体现了人性化关怀。此外,环境设计还要适应特定空间特定人群的行为特征和规律。我们生活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称为“原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在“原空间”的基础上, 把构成空间的各种要素进行组合和排列,创造出适合特定群体参与、使用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环境空间。例如设计中要考虑老年人这一特殊的人群,根据其特定的行为特征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为老年人夜间活动而设置的感应灯;卫生间里设置扶手与急救电话;用防滑地板代替光滑大理石;房间里设置双极开关等等,对人性的关怀要体现在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2.2关注人的心理感受及情感要求
人的行为和环境心理决定空间尺度的大小。尺度是主观度量的,即空间场所带给人的精神感觉。无论空间尺度大小,其使用者都是人,都是以人为基本模数的。一般情况下,建筑空间的体量大小主要是根据其使用功能的要求来确定的,而使用功能却是依使用它的人而确定的,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了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对环境空间的影响。空间的整体感与进入或居住在这个空间人们的心理定势产生积极的情感融合,人们就会感到此空间是令人亲近和愉快的;如果与人们的心理定势相违逆或格格不入,那么它就会引起人们消极的情感反应,人们就会感到它是压抑的或令人讨厌的。例如在室内设计中空间大小对于人的心理效应的影响:空间大,有气魄、自由、舒展、开朗的感受;但过大则空旷,令人产生自身的渺小与孤独感。空间小,有亲切、私密性优越、围护感强的感受;但过小则令人感到局促、急躁、惊慌的感受。因此,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把工作生活在期间的“人”的精神需要作为依据,把特定环境空间中的人的情绪或感情要求纳入到整体设计构思中,重视人的心理感受满足人的心理要求,满足个性化的情感与价值意义要求,从而真正呈现其人性化。
2.3突出与尊重主体的审美价值取向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目标主体由对低级的生理、安全需要到高级的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应于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与主体(特定环境中的人)的审美趣味相和谐,与主体(特定环境中的人)的审美需要、审美心境相融合。设计的复杂性在于它要在限定条件下达到主体(特定环境中的人)某种目的,同时还要处理、协调内部因素(材料、技术、原理、工艺等)与外部因素(人、时间、空间、环境等)之间的种种关系,而这些所谓的目的、关系自身又都是模糊的、混沌的、变化的、不明确的。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异性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被转译为物的差异。个人(群体)的丰富性被转化为物的丰富性。人群的分类体系被映射于物质的分类体系。人们追求着新奇、异性或自我的外化,物是这些需求最好的载体。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目标主体追求个性化的手段动因不断得到发展,但如果不知道目标用户的需求,那么现代技术也就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深层次的探寻目标用户的审美、价值、情感需求,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肤浅的设计上。
3.结语
总而言之,在设计思潮自由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只有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方面面,重视人性的发展,充分挖掘人的个、环境心理,使其指导并适应环境,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和环境相协调,才能不断创造出满足使用者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和谐、安全、舒适、艺术化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佳.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人文精神[J].内蒙古艺术,2009(01).
[2]陈明尚.浅谈环境艺术设计[J].山西建筑. 2009(14).
[3]余力.对现代环境艺术中人文关怀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21).
计划经济表现范文6
关键词:产业组织;竞争;目标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2)05-0019-03
一、有效竞争目标的模式特征
(一)从市场结构上看,它是规模经济与竞争兼容的垄断竞争型和寡占型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按其垄断与竞争的程度分类,大致可分为完全竞争型,垄断竞争型,寡占型和完全垄断型四种。完全竞争型市场的主体是为数众多的企业,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企业在“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相互竞争,这是在理论上能达到极大程度的资源配置优化的市场。然而这种严格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在现实中是很难得到满足的,而且市场本身的复杂性和任何政策都难以建立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完全垄断型市场的主体只有一个,价格完全由该垄断者决定,它虽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但排斥竞争,市场缺乏活力。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中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基准落实到现实中却往往是些含糊不清的规则。并且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同一产业垄断与竞争的程度也会有所改变,市场结构也会随之变化。从现实的角度而言,有效竞争的产业市场一般属于垄断竞争型和寡占型市场结构,这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数成熟产业的市场结构类型。虽然这两种垄断与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结构,其产业市场在新企业进入、产品差异性、市场行为与绩效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明显具备规模经济与竞争兼容的特征。这样的市场主要是由一些产品彼此有别,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为数不多的股份公司或企业集团构成,各自带动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展开规模竞争即集团竞争。这些集团各个企业系列的组合或集合,表现为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孙公司等。在规模上,大、中、小型企业按一定的分工协作关系聚合而成或是大、中、小企业依据各自的优势占据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类市场结构既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和专业化分工效益,又利于形成分层竞争的企业规模、组织结构,保持竞争活力,使规模经济与竞争兼容,而且产业内所容纳的MES(最优最小经济规模)企业数目保持在与市场容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二)从企业组织结构上看,它是一种分层的企业组织结构。有效竞争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以大企业为核心,与众多中小企业实行专业化协作的分层竞争的企业组织形态。这在加工制造业中尤为明显,处于核心层的装配大企业,将其产品的零部件、专项工艺向与之协作的专业化厂扩散,一级承包企业将其零部件向二级承包企业乃至多级承包企业扩散,形成分层竞争的企业组织结构。这样,一方面承包体系的垂直分工大体上界定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不同层次的竞争空间,避免了全面过度竞争,获得了专业化分工协作效益和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最终产品的竞争价格所要求的成本与承包企业制定承包单价,这就在避免越界竞争的同时,又把高层次竞争和压力传递到中小企业。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分层协作既能一致对外,形成“生死与共”的强大的集团竞争合力,又能在承包各层次上构成相互竞争的压力与动力,形成有效竞争态势。
(三)从市场行为看,它是一种在政府产业组织干预下的企业集团或股份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协调有机结合的市场行为。产业市场竞争的手段和行为方式主要是非价格竞争,即在产品质量、批量、品种、包装、商标、广告和服务等方面凭实力和效率进行竞争。价格竞争仍存在,但已降到次要地位。而且价格并非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往往是由企业在竞争中采用价格卡特尔等形式的协议价格来限制同行业产品的市场最高价或最低价。
(四)从市场效果看,产业集团间的竞争活力促使市场机制能有效配置资源。产业内不同规模的企业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竞争,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而在集团内企业之间,由于充分利用了规模效益与组织效益,因此生产成本得以降低,节省了交易费用,生产利润率和资源利用率比较高。总之,从市场绩效而言,产业组织的有效竞争态势,既可维持竞争活力,有效地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促进劳动生产率,又能充分利用和获得规模经济。当然,将有效竞争作为中国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模式,并不排斥在经济命脉部门存在着国家垄断的产业组织形式,也不排斥在小商品生产经营及某些服务行业中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产业组织形式存在的合理性。但对大多数工业产业而言,应在不断提高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程度基础上,形成以大企业、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产业组织结构,兼容竞争活力与规模效益,形成有效竞争态势,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组织形式的最佳选择。
二、有效竞争目标模式的选择依据
(一)有效竞争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有效组织形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确立中国产业组织优化目标的首要依据,经济体制直接决定产业组织形式,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会有什么样的产业组织形式。中国的产业组织现状体现了中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欠发达,宏观调控体系欠完善的过渡经济体制特征。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形态,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政府调节形成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为谋求最大利润,要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来调节投资方向和生产规模,尽可能在边际成本接近价格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从而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同行业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不断兼并、联合,推动了生产集中,规模经济和寡占市场的形成。从产业组织角度看,现实的市场常常会出现阻碍资源配置的两方面问题:一是在市场竞争中,一些处于优势地位的大企业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这样就扼杀了竞争活力,阻滞了资源的合理流动,使“市场自调节功能”失败。这时就需要政府采取反垄断政策。二是在一些大量存在小规模企业集中度很低的产业中,往往出现导致资源配置状况恶化的过度竞争,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这时,也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合理化合并,迅速提高规模经济的利用水平。由此可见,使产业内企业间既保持竞争活力,又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是与以政府调节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二)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是化“二元结构”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推动产业进步的有效组织形式。中国的工业企业规模呈现典型的“二元化”特征,其突出表现是既有技术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大企业,又有占企业数98%的以上的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大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中小企业则是主要的就业场所。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也就是由现在的“二元经济”走向“同质经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农业人口向工业转移,加之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大量涌现是不可避免的。这样沉重的就业负担和众多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成为中国产业进步的制约因素。政府面临两难问题:既然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主导作用,有限的财力物力必然要投向技术高、效益好的大企业,可是又不能置众多中小企业于不顾。曾与中国有着类似情况的日本经验表明:以优势大企业为核心带动一批中小企业的产业组织形式,企业集团、企业系列和下包制(又译承包制),是一条把“二元结构”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的现实路径。以下包制为例:(1)发包大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上绕开了资金短缺的障碍,充分利用下承包中小企业资本存量的生产能力来扩大生产规模,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2)发包大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帮助了下承包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3)不同技术装备水平,不同固定资产更新率,不同规模企业间分工协作,还构造出不同规模企业分层竞争模式,即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围绕争取大企业的定货展开,而不是全面的过度竞争。(4)技术设备现代化的大企业通过下包制,与中小企业间形成技术传递,有效推进中小企业的现代化。(5)下包制在支撑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同时,也为农业人口向工业转移提供了条件。同时下包制也是充满竞争活力的产业组织形式:核心的优势大企业在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作为下承包企业在内的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展开的。
(三)以大企业、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形式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有效“中介”。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必须通过政府与企业间的一些“中介”组织来迅速传递,并使之作用于千千万万个企业而得以有效实施。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组织,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有效中介,如股份公司,企业集团等。它们在产业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通过少数大企业既可较全面地了解产业内的情况和存在问题,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较为切合实际的调控政策与措施,又可以通过这些“中介”,把政策迅速传递到相关产业的各企业中去,使其发挥作用。
三、实现有效竞争目标的路径选择
(一)现实路径选择的依据及中国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借鉴日本经验,对利用中国现有的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状况构建“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产业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产业组织状况存在三个相应的不足之处:(1)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点。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的大企业不仅不大而且相距甚远,尤其是宜大规模生产的中下游产业中,生产集中度、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企业为数较少,难以形成寡占型市场结构。由于中国工业大企业自身体制欠缺,使得不同规模企业的协同普遍缺乏有力的支撑点。(2)不同规模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市场的行政分割成为整合、协同不同规模企业利益关系的障碍,社会化的分工协作难以突破市场的多元行政分割给定的边界,产业的高度离散性成为一种组织常态。同时,不同规模企业之间也缺乏协同、整合的动力和压力。就中小企业而言,有地方政府行政庇护的国有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无法对其构成现实威胁,缺乏一种在联合中求生存的状态;而对于那些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非国有小企业而言,与国有大企业的协同、整合存在无法忽视的所有制障碍。并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现象,大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协作对象,要它们放弃全能型生产,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因而大、中、小企业往往自我封闭、各自为战,缺乏形成重点突出、层次递进、协调配合的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的客观条件。而中日两国从企业规模结构上看有相似之处,但两国之间产业关联度却有很大差距的原因就在于此。(3)缺乏协同大、中、小企业关系的稳固有效的组织形式。改革中出现的整合协同大、中、小企业关系的横向经济联合、企业集团等组织形式,由于受行业与地方行政壁垒的阻隔,难以跨部门、跨地区发展。而由政府出面的“拉郎配”方式组建的企业集团,由于缺乏真正的内在整合机制,有的连外在整合条件都不具备,即使勉强成立,也不具备整合效果。
(二)现实路径的思路及选择。依据现实基础及国际经验,要实现中国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应该放开竞争又不放任,走产业组织的政府政策干预和市场重组相结合的道路。这条路径的主要思路是在原有组织系统不停止运行的条件下,采取平缓撤并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措施(原行业主管部门的非行政职能应逐渐转向行业团体等部门),将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行政垄断市场向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性市场并轨,促进全国竞争性市场的形成。一方面使市场竞争机制在推动企业兼并联合,促进生产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以及实行产业组织自我调整和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破除了行政壁垒,为不同规模企业的整合、协调机制发挥作用扫清障碍。依据以上思路,针对日本经验中的三个主要环节对实现中国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即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形式作如下选择。(1)要培育有效竞争产业组织形式的支撑点―大企业。从中国企业“大企业不大”的现实状况出发,以企业本身内在扩张的要求为基础,同时为避免竞争的盲目性,市场放开又不放任,通过运用政府强有力的产业组织政策进行干预。对宜大规模、大批量生产的产业,尤其是在中、下游新兴产业中,积极推动企业兼并、合并与重组,来催育大企业体制的发育,造就“支撑点”。但是这必须保证以市场机制作用为前提,且产业组织政策的干预应以经济干预为主,杜绝行政干预的可能。(2)要塑造不同规模企业的利益协同机制。一方面,拆除整合、协同不同规模企业的行政壁垒,以利于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股份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从而塑造大、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相互协同的利益机制,同时这也是催育大企业的前提。(3)要构建有效竞争产业组织的具体组织形式。在企业行政隶属关系尚未完全破除,条块利益主体多重格局尚存的情况下,从目前普遍实行的工业企业的承包、租赁起步,以大企业承包、租赁中小企业的形式,作为协同大、中、小企业的利益关系的初级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股权为纽带的资本形式,即通过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控股、参股形成的企业集团,企业系列,或是以大企业为核心对中小企业多次发包的协作合同集团(下包制),作为协同大、中、小企业间关系的高级形式。使核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不但通过契约形式,而且通过资本形式,有效而稳定地协同相互关系,形成既有科层、又有市场的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彭杰,徐旭珊.现阶段我国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0,(5).
[3]孙天琦.合作竞争型准市场组织的发展与产业组织结构的演进[J].经济评论,2001,(4).
[4]贺俊.论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评论,2001,(5).
[5]臧旭恒,裴春霞.中国产业结构分析上及展望[J].财经研究,2001,(2).
On the Objective Pattern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WANG Xiao-yan(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05, China)
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China‘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should be “effective competition”. Through an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ock will be optimized, and an effective competition system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will take shape when industrial centralization rises, scale economy appears and a moderate competition among intra-industrial companies remains.
Key word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ompetition; objective pattern
(责任编辑:玉德 责任校对: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