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的基本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范文1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出生时间0~8d,平均年龄(4.6±0.5)d;体重2.3~4.1kg,平均体重(3.3±0.4)kg。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给予所有新生儿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给予添加辅食、喂养及预防注射等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主要为母乳,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同时也可给在辅食中添加适量葡萄胎,防止新生儿缺少母乳而发生低血糖;(2)创造一个优质护理的环境,按照新生儿的需求,挑选护理操作熟练、责任心强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并按照弹性排班制度,严密观察新生儿的情况,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而发生差错;(3)在新生儿进食1h后,护理人员需给予新生儿抚摸护理,通常以指揉法对新生儿的头部及背部进行按摩,再以挤捏法对新生儿四肢进行按摩。在给予新生儿抚摸护理时,可让家长从旁学习,护理人员需指导家长熟练掌握手法,便于以后自行给予新生儿护理;(4)新生儿的病房及沐浴室等每天要进行清洁及消毒操作,并将湿度及温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防止发生感染。
1.2.2研究方法
仔细观察并记录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将新生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按照调查结果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1.3观察指标
选择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价新生儿护理质量,按照评分的高低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四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78例新生儿护理工作,家属非常满意26例,基本满意28例,比较满意2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7.4%。新生儿中出现啼哭不止2例,发热2例,喂食延误1例,护理出错率为6.4%。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医疗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同时广泛开展的医疗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使在医院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但临床病区不够集中,提高了管理难度,导致发生很多严重医疗事故,如丢失新生儿等。院内感染:(1)新生儿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尤其是早产儿及体征过低的新生儿,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免疫力较低。而感染的发生主要是人为的侵入性操作,若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会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2)医院内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若护理人员不重视洗手及对手进行清洁和消毒,也会增加感染机会。执行护理制度不到位:护理人员仅在巡视病房时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面色及精神状态,若在夜间家属休息时新生儿发生异常情况,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家属便会推卸责任,造成严重医患纠纷。
3.2防护对策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61例为研究对象,31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平均胎龄为(37.5±1.2)周,其中早产儿15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30例,新生儿窒息16例。
1.2方法
1.2.1评估护理风险,强化风险意识
在风险管理中,应该根据新生儿病房护理的情况和要求,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改变传统护理观念,运用优质的整体护理模式,并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护理的过程中,尽量降低护理风险。同时,还需要评估护理风险,并运用告知制度,由于新生儿是比较特殊的一类群体,存在较多的高风险因素,不可预知性大。所以,为了降低风险,护理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多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将新生儿的病情告知家属,获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使较高的护理风险因素透明化和公开化,调整患儿家属的期待,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2监控护理质量
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应该将新生儿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建立一个质量控制小组,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宣教制度以及查对制度,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同时,护理人员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丰富自身的综合水平,找出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改进方法。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护理时,应该将新生儿的衣服逐件脱去,不能将全部衣服一次性脱去,沐浴后,要包裹好新生儿,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此外,还应该对新生儿的体温、大小便以及吸允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迅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杜绝安全隐患,降低护理风险。
1.2.3坚持人性化管理
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新生儿的个体差异性,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且运用人性化管理方案,工作核心为新生儿健康,不断改进和创新护理观念,满足新生儿护理要求。同时,还需要全面评估新生儿护理风险,并且将可能出现在护理中的风险写下来,制定成专门的护理小册子,给每个护理人员发放一本,让护理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使护理风险降低,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风险管理运用前后出现护患纠纷的几率和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风险管理手段后出现护患纠纷的几率和家长满意度优于应用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范文3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又称为新生儿黄疽,指新生儿生后3~7d内,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累积或者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及巩膜发生黄染现象的医学临床症状[1],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疾病。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1min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婴43例,女婴41例,出生时间1~7d,平均出生时间(3.6±1.4)d。所有患者的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新生儿Apgar评分>8分,均经检查排除病理性黄疸以及溶血性黄疸,产妇均健康,均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疾病。随机将其平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出生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此次研究资料的基本要求,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一般常规新生儿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早吸吮、早接触、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以及母乳喂养等。鼓励母亲及家属将新生儿适当的接触阳光照射[2]。
给予对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新生儿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尽量使新生儿喂养充足,每次在新生儿充分吸吮母乳后,若母乳不足新生儿还不能吃饱,则可以适当的按需喂养规格的配方奶,直至母亲的母乳量能够充足为止,同时对此组新生儿增加游泳护理以及抚触护理干预:①游泳护理干预措施:新生儿进行游泳能加强胃肠蠕动,游泳时水的导热性大于空气,会消耗更多的人体能量,能有效增加肠胃蠕动,能够促进新生儿胎粪的早期排出,使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作用减少[3]。一般在新生儿出生4h后即可对其进行游泳指导护理,游泳护理首要步骤为在新生儿脐部贴好一次性的防水脐贴,并将室温调节并控制在26℃~28℃,将游泳的水温调节并控制在38℃~40℃,防止温度过低新生儿受凉。游泳最佳时间为10min/次,进行1次/d。此后可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身体状况变化逐渐增加游泳时间,最长可增加至30min左右。在新生儿游泳结束后,应该用手轻轻将新生儿抱出泳池,然后取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将其放置在干净的浴巾上,并给予脐部护理,主要使用0.02%的安尔碘进行消毒脐带;②抚触护理干预措施: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措施,当完成新生的沐浴后,抚触前的护理人员应在手上淡抹一层婴儿专用的润肤油,对新生儿的每一寸肌肤进行轻柔,抚触的最佳时间为15~20min,特别是抚触新生儿的背部,能有效刺激背部皮肤神经,从而带动脊髓排便中枢神经的兴奋,有助于加速新生儿粪便的快速排出;③院后指导: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新生儿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初筛和复筛通过率和血清胆红素的水平的关系呈负相关。因此对于层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初筛时未通过的患儿,应知道患儿在30~42d时间内需到院再次就诊复查,并告知患者家属患儿在6个月~1岁早期的干预对患者疾病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患儿家属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1.3效果评价 对于两组的新生儿进行检测第一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为正常的时间以及新生儿黄疸指数评定。对于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测定是采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进行测量,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胆红素测定,一次有效测量是3次,取3次的平均值。
1.4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30软件包完成,P
2 结果
2.1新生儿的第一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进行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的新生儿黄疸指数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后l~5d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的变化情况,见表2,可明显观察到新生儿除第1d两组的经皮黄疸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由生后第2d开始测量进行比较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主要是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征相关。新生儿由于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机体对于胆红素的转运能力较差,加之新生儿肠道内菌群较少,尿胆原不存在等特点共同为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创造了先天的条件。新生儿肠腔内胎粪一般含有80~l00mg的胆红素,基本等于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的5~10倍,若新生儿的胎粪排泄时间延长,导致肠肝循环负荷加重[4];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时可以引发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刺激机体内的胃泌素及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胆红素的消化吸收并能够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第一次胎便的排出。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和游泳不仅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而且能够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进行比较: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以外,由生后第2d开始测量进行比较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本组资料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新生儿早期进行游泳和抚触护理干预以及增加新生儿早期进食量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新生儿黄疸症状,加快黄疸消退时间。
参考文献:
[1]孙淑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2):55-56.
[2]杨志群,刘广丽,周军.新生儿黄疸3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5(28):67-69.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范文4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内涵上秉承了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综合考虑新生儿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和精神各方面的状态和相互关系,通过其父母的全程参与照护新生儿,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该模式可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促使父母的情绪和育儿行为改善,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我们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为主要干预内容,观察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家庭分布于都匀市市区内的2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男 104例,女152 例,出生天数7~27d。随机抽取126例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从产科出院时均排除其他躯体疾病。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天数、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操作方法
①干预组新生儿出院后3d,有专业护士按预约时间上门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沐浴、脐、眼、皮肤、口腔等护理技术现场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纠正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每户15min左右,并设立咨询电话,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专业授课内容包括:新生儿特点,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采用一对一操作示范,然后调查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情况。②对照组新生儿出院后采用传统的育儿方法,未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从沐浴、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4个方面观察家庭护理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情况;②从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和脐炎4种疾病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的发病情况。③发育指标、体格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测量者为经过培训的护士。④智能测量标准,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检查过程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测量资格证书的护士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比较
由表1可见,126例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比例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表1 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护理知识与干预前比较,*P<0. 01
2.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脐炎发病率除结膜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表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质量增长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 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 01
2.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
由表4可见,两组新生儿行为能力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水平。表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 01
3 讨 论
由专业护士上门示范新生儿护理操作,用一种直观的、手把手的指导方法把知识传授给产妇,易被产妇接受和掌握,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是产妇难以掌握的操作,通过专业护士的示范和讲解,使产妇明白沐浴能更好地清洁皮肤污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行新生儿抚触等,纠正了以往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皮炎、红臀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另外,传统的坐月子房间紧闭门窗,喂奶后不拍背,也得到了纠正。从表1可见,干预后126例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
现在多数产妇虽然知识层次较以往有所提高,但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教条地沿用书本上或传统的育儿方法,常因喂养或护理不当而导致疾病。因此,适时开展新生儿护理干预,因人而异地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有关产后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满足产妇的求知欲,确保母婴健康。如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处理不当继发其他疾病。专业护士入户向产妇、家属宣教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知识,让他们主动参与、配合脐部皮肤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从表2可见,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范文5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管理对于预防产科新生儿风险的体会。方法:将我院产科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管理。观察2组新生儿护理后意外发生情况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新生儿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意外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新生儿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风险的机率,提高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临床应给予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风险;优质护理管理
新生儿期一般指出生至出生后满28d的婴儿,由于现代的医疗体制改革,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国家卫生部门提出优质护理管理服务示范工程已成为最为主要的新型护理模式,此种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临床实践工作中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关于新生儿的护理中取得理想效果[1]。笔者就对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产科新生儿30例给予优质的护理管理,效果理想,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数字奇偶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产科新生儿60例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新生儿男16例,女14例,年龄10d~28d,平均年龄(9.55±0.33)天d,观察组新生儿男13例,女17例,年龄11d~32d,平均年龄(11.50±0.59)天d。2组新生儿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管理:①协助母亲转换角色;因初为人母,多数目前对于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匮乏,护士应帮助临产产妇,进行角色的转换及思想准备。②为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应定期为其进行胆红素检测。于新生儿降生后第2d每日经皮胆红素检测、并每次对其额头跟前胸处采样,记录平均值。操作时,注意将其双眼遮盖,防止双眼受红外线的刺激,当检测时读数高出高胆红素的标准时,需及时抽取静脉血样并送至生化室确诊检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实行早期治疗,严密观察其精神及健康情况。③合理的喂养:新生儿最主要的营养来自于其母亲的母乳喂养,能有效的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由于新生儿的快速生长发育本身需较多的营养,仅仅是依靠母亲的母乳往往不够的,需要一定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新生儿护理后意外发生情况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取本院自制量表,分值100,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n×1000%。
2结果
2.12组新生儿护理后意外发生情况比较
2组新生儿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意外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2组婴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降低其发病机率,汪秀华,宋立弟,刘恋等学者研究显示,护理的质量直接对患者的安全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在护理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并且也是对与护理工作人员护理水平的衡量、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跟此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新生儿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意外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观察组护理后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并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优质的护理管理,能使母亲提高对新生儿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为其提供了较好的宣教平台,增强了护理工作人员跟新生儿与家属的接触,有效的避免了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新生儿家庭的经济负担相对减轻,并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新生儿的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面对的全是代表着整个家庭希望但不会言语的小生命,且肩负着其健康安全与家庭幸福和谐责任,将优质的护理管理应用于产科新生儿的护理中去,可充分的体现在母婴保健之中,护理人员所发挥的作用,应给与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剑莉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产科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范文6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护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92-01
新生儿通常是指足月正常体重的新生儿。胎龄38~42周。体重约3000g(2500g以上),身长约50cm(47cm以上)。新生儿抵抗力低,容易受感染且反应不明显,经常需要行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及肠道外营养的重要途径,由于新生儿静脉非常细小,可穿刺部位较成人少,行常规静脉穿刺很难一次性穿刺成功。再者,新生儿容易哭闹,这些都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大了难度,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若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则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及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减少其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有利于临床用药及紧急抢救。
1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范围
静脉穿刺是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临床上常用的穿刺工具有头皮钢针和静脉留置针,显然,静脉留置针可以为输液的患儿减轻多次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1静脉输血、输液:新生儿免疫能力低下,患病几率较常人高,而且其进食能力基本为零.临床治疗期间,经常涉及到输血及输液,显然,对于好哭闹的患儿来说,静脉留置针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1.2动脉、静脉采血:在临床诊疗常规中,疾病的诊断首先需依赖一定的生化检查,需要动脉采血,若采用普通的一次性静脉穿刺,很难得到患儿的配合.留置针置管期间、血液标本随时可取,能够较方便地间断、多次留取血液标本,从而减少血管损伤,减少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3用于腰麻:与常规腰穿刺针比较,静脉留置针芯比腰穿针要细。小儿患脑膜炎等疾病期间,可将其用于腰麻,其对皮肤及组织损伤小,疼痛轻,不用局部浸润麻醉,患儿能忍受,同时,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器材消耗。
1.4用于引流:若婴幼儿不小心致外伤性双额部硬膜下积液可用静脉留置针行硬脑膜下积液前卤穿刺持续外引流,临床引流疗效极好且安全可靠等优点,另外,其促进肺复张并发症也少。也可用于张力性气胸患儿的院前抢救。
2 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好处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其有点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赞同。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1、静脉留置针采用先进的高分子材料,质地柔软,有较强的韧性,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2、.静脉留置针对血管损伤小,能较好的保护血管,拔管后血管壁恢复快。3、.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对新生儿血管的穿刺次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意外扎伤和感染机会。由于新生儿血管小,要花长时间找到,采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减少了对新生儿的疼痛,而且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4、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保留时间长,随时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当新生儿出现危急情况时,可以做到随时静脉输液及时抢救,保证治疗。5、静脉留置针保证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落实,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的死亡率,进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6、采用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而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
3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严格无菌操作: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属于有创操作,毫无疑问,有创操作最重要的是无菌原则。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其后期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需贯穿始终。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护理静脉留置针需保持其干燥,保持其通畅,并且需正确使用抗凝剂封管。在每次治疗或需要时,要更换干净且干燥的无菌穿刺口敷料。倘若导管口有液体渗出,需要采集这些液体标本进行相关培养,在新生儿治疗结束后需用一定浓度的肝素封管,只有做到以上这几点,才能确保整个过程的无菌。
3.2 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新生儿体质较弱,在医院这种病原微生物较多的区域,若新生儿行静脉留置针较久,容易发生感染。所以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若发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等生命体征改变,应该及时处理。
3.3 注意置管处的情况:新生儿好哭闹,尤其是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中,一旦其哭闹,静脉留置针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要密切注意导管有无脱出,有无液体的渗漏和局部炎症的发生。若发现这些情况,需要新生儿护理工作者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
4 小结
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加强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完善输液体系,牢记输液注意事项,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既可以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又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保证静脉留置针在血管中的保留时间,最大程度上发挥静脉留置针持续留置优点,对新生儿及新生儿护理人员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李东,刘晓芬.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和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4):82.
[2]徐亚丽.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01):54.
[3]陈英.腋静脉留置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