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共享资源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共享资源优势范文1
[关键词]嘉善空中课堂;数字化云教学平台;资源共享;教育公平
如今,信息和资源共享逐渐成为大众频繁使用的词汇,也为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推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课堂形态和生态越来越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灵活多样。而信息化如何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育新模式等,已经成为国家、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行业学者们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浙江省嘉善县于2014年启动建设县域数字化云教学平台――嘉善空中课堂,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发展,在集聚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和惠及学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笔者就建构县域数字化云教学平台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建构县域数字化云教学平台
应坚守教育公平
所谓教育公平,最重要的是保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从本质上来说,是指教育机会起点上的公平而非结果上的公平;从教育行政的角度来说,做到教育公平就是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拥有平等的教育资源。老百姓对教育公平的期盼是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此,笔者以为,在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建设并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一路径来实现教育公平。基于此,嘉善县在论证为什么要建设空中课堂的过程中考虑了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从“互联网+教育”提出的要求看数字化云教学平台建设。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通过技术促进公平和终身学习,给每个学习者一个公平的机会,并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教师总在身边”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云教学平台――空中课堂便应运而生。
二是建构嘉善空中课堂是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力抓手。在经过反复论证后认为,建设空中课堂是以推进教育均衡和公平为价值追求,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以网络教学为基本途径,通过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提升利用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的效率和效益,让全县学生畅游空中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参与交互式学习的同时提高参与未来学习的能力。
三是嘉善空中课堂是县域公益课课前课后的微课网络教学平台。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规律,而嘉善空中课堂要给学生的课前和课后提供一些学科的“养料”,是学生课堂常态学习的一个有益补充。因此,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考虑依托空中课堂集聚全县名师教学资源,公益性地惠及嘉善学子。同时,空中课堂的学习属于移动学习的范畴。移动学习的资源在时长的构成上以聚焦学科核心知识解析为特征的微课更为合适。结合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教学资源在架构的形式上着力微课教学。既关注所有学生都能学懂核心知识即普适性,又让学生根据课程自我选择学习菜单即选择性,而且在练习的设置上体现分层。
二、建构县域数字化云教学平台
促进教育公平的着力点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本身具有交互性。交互式教学将学习建立在师生之间围绕学科核心问题质疑释疑而衍生的信息和情感交流需求的基础之上。
一是平台板块的设计应突出“多向交互”性,衍生虚拟而有“温度”的教学共同体。对照交互教学特点以及学科资源和学生学习实际建成的教学平台是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将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形式,通过微课点播、练习反馈、师生在线讨论答疑等管理子系统封装成“云服务”,同时,也可以组织教师定期推送精心准备的习题以及微课资源,让学生在家即可享受到“教师总在身边”的服务。
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设计数字化云教学平台时要对“教育”二字心存敬畏,要有做教育的情怀,即空中课堂应该多点“温度”。因此,嘉善空中课堂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名师、骨干教师和全县所有登录平台学习的学生进行虚拟而有“温度”的交互,让乡镇学校学生和城区学校学生因嘉善空中课堂的学习而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生成同一知识点下“1+n”型网络学习共同体。
二是平台建设团队应突出“融合交互”性,实现城乡教师和学校融合发展的愿景。为此,从嘉善空中课堂功能定位以及运行管理等维度进行考量,组建了先行试点应用、慕课研究以及资源建设三支队伍,队伍之间的功能定位是融合交互,既有独立分工又有合作交融。
其一,空中课堂先行试点学校的应用管理队伍。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县城4所和乡镇2所学校为空中课堂应用管理试点学校。同时,要求各校结合县域层面空中课堂实施方案的要求,制订适合本校学生的空中课堂学校实施办法,开展空中课堂应用管理工作。
其二,有志于微课、慕课先行先试的嘉善县20所学校组成的慕课试点学校(JS20),全县共34个备课组参与。试点学校的覆盖面涉及小学到高中以及职业教育,涵盖了乡镇和城区,并组建了核心研究团队,累计125名一线教师和指导<铱展慕课研究。
其三,依托县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班培训平台,提高名优教师翻转课堂设计的理论水平和微课教学资源的建设能力。这是保证优质教学资源的核心。为此,在推进工作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顶层设计慕课教学研讨及培训活动,让慕课正式走进嘉善县的课堂教学,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系列活动,通过专家理念引领、教师思想大讨论、课堂观摩研讨等形式,就微课设计与制作以及如何翻转课堂进行聚焦和研究。自嘉善空中课堂启动建设以来,嘉善县各学科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以及学科教研员累计400人次参与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形成教材序列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政五大文化学科七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册同步微课资源,初升高衔接课程资源等共1015个。
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应呈现“立体交互”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是智慧教育的核心。数字化云教学平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可以在线交流学习感受,即时分享学习心得,将“固定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灵活性”“多样性”转变,打破了学生学习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被动局面。同时,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在平台上看微课视频,然后进行作业检测,再结合平台反馈功能进行交互往复的学习。基于此,基于空中课堂的立体交互式移动学习建模应着力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学习环节设计体现交互。在学习环节的设计上,通过网站学习平台的学习流程操作示意图以及任课教师的定向辅导等举措,明确学生在学习环节上做到:课前的微课先学以及自学练习检测;师生知识点网络答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留下的问题,其他学生在学习同样内容的时候可以给予解答。同时,在设计上要求教师每隔一天进行查看,结合学生在线问题情况予以通识或个别留言指导答疑。
其二,教学内容选取便于交互。空中课堂的学习,教学内容是核心。为此,要求微课的脚本在学科内容的设计上要简明、精准地讲解核心知识点;在知识呈现的形式上力求做到任务驱动,即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思考和学习。另外,在练习作业的设计上采用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三大题型格式,并结合学科特质,要求教师渗透一些综合性讨论的试题,让学生在平台的讨论区进行交流,提高学习的交互性。
三、建构县域数字化云教学平台
在评价体系上要体现多维
首先,学生的交互交流需要哪些平台工具?为此,构建了“分享交互式”交流评价工具。通过留言功能区、语音视频交流、资源分享工具等三种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线上交流。
其次,怎样保护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为此,构建了层级式学习积分激励机制。建立从学生登录签到到微课学习、作业检测、发帖交流以及参与话题互动等有助于学习交流的一套学习积分获取激励机制。按照传统文化中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等层级设置积分激励,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空中课堂的学习。同时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w现“学为中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最后,如何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为此,通过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可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数据供教师深度了解每个学生,从而实现让“教书”更多地向“育人”转化。即借助网站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存储学生在学习微课以及参与答疑和习题解答等学习环节中的痕迹,从而能够自动分析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较为薄弱的学习内容,为每一位学生推送适合自己认知实际的学习内容和检测试题,逐步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共享资源优势范文2
一、 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创建的现实背景
青浦区地处上海市远郊,由于多种原因,优质教学资源总量不足,而且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分布不均衡。全区5794名专任教师中,各类名优教师427人,占比不到7.4%。其中,农村学校教师3077人,占全区53.15%,各类名优教师161人,仅占2.8%。区域名优教师总量不足,城乡学校名优教师比例悬殊,成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创建学科教师研修基地,有效集聚区域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让它在超越本校的、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发挥引领作用和释放辐射功能,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可行选择。
二、 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价值取向
学科教师研修基地是教师在职学习的专门场所,也是进修学院教研人员服务、指导教师开展研修活动的前沿平台。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建立,是对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一种功能性开发,即以拥有优势学科的中小学为依托,挖掘、发挥其优质教学资源的效用,同时吸纳其他学校的区、市级名优教师,必要时再从高校、科研院所引入高端智力资源,组成教师发展指导者群体,采用团队引领方式,围绕教学改进,深入开展实践探索,探索教师在职学习新模式,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价值取向是:成为区域性教师学习与教学资源中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促使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 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职责功能
(一) 课堂改进的实践研究
以构建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为目标,针对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或关键性问题,以课例为载体,深入开展课堂改进的实践与研究,创生课堂改进主题经验,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及典型案例,为一线教师改进课堂提供操作性思路与方法。
(二) 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
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依托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和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以“课”为载体,以“研”为内容,以“训”为形式,以“修”为目的,让教师在教、研、修一体化中有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形成教师在职学习新模式。
(三) 培训课程的研究开发
基于学科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区域课改推进的现实需要,以培训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主题研修,并将研究成果案例化、课程化,形成既融入本体性知识又凸显实践性知识的优质培训课程,为有效实施区域教师专业培训提供资源保障。
四、 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运作方式
(一) 团队专业引领
由学科教研员牵头,整合区内外名优教师资源,组成引领团队,运用群体智慧指导基地内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学习活动。“团队引领”是对“一对一”师徒制带教指导方式的改进,它既能有效弥补个别带教过多倚重于指导者本人素养所产生的不足,又能推动指导者优势互补,促进被指导者博采众长,从而有效发挥优质资源的集聚效应与辐射功能。
(二) 双主持人
由学科教研员与基地所在学校校长共同负责研修基地的建设。研修基地所在学校校长主要负责学校资源的统筹协调和供给保障,学科教研员主要负责区内外名优教师资源的引进、研修计划与活动方案的设计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双方通过不同功能的发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促进基地有序、有效地运行,以逐步形成科学的共同体运作范式。
(三) 临床学习
以课堂为培养场所,将教师培训导入课堂,将理论学习导入课堂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学习教学,将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充分地结合起来,形成持续的“实践—理论—再实践”螺旋式上升过程,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临床学习,既破解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理论难以与实践充分结合的难题,也解决了教师在职学习中理论向实践、课堂的转移问题,为教师在职学习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五、 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主要特色
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得到了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据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95%的青浦区中小学教师表示愿意成为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一员,92%的校长表示全力支持本校教师参加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学习。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学习之所以得到校长、教师的认可,是因为其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一) “研训一体化”设计,解决了培训难以与教研有机结合的问题
教研和培训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就像饮食和运动同样为健康所需要一样,不可缺少。培训和教研只有融为一体、优势互补,才能相得益彰。“研训一体化”是培训改进的方向,其关键要素是培训目标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学科教师研修基地以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导,统筹规划研训内容及其形式,积极构建“研训一体化”的培训课程,解决了教师培训“远离课堂”、培训课程设置脱离教学实践的问题。
(二) 名优教师资源的有效集聚及功能释放,推进了其效用最大化
依托学科教师研修基地,有效集聚名优教师资源。通过搭建展示平台,开展课例研究、专题探讨、教学论坛、案例教学等活动,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释放其辐射功能,使得名优教师的效用进一步扩大,走出了一条“优质教学资源全区共享”之路。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首批12个研修基地共举行236次研训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达14820人次,有效提升了青浦区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也培养了一批教师培训者,从而为学校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 基于学校的临床学习模式,破解了教师学习中理论难以与实践充分结合的问题
基于中小学校的临床学习,将教师的学习从“象牙塔”转向中小学校的真实课堂。其理念是:教师学习教学不是在“模拟场景”中,而是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培养教师的关键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会教学。基于中小学校的临床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智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是理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实践智慧的主动建构者。
(四) 以教师“行动教育”为指导,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培训课程
共享资源优势范文3
“当你周围的人都在工作的时候,你很容易就进入工作状态。”沃顿商学院运营和信息管理学教授马利斯・施韦泽说道。如果没有办公室,“你必须亲手构建整个工作环境”。
马利斯指出,对于个体工作者而言,重新搭建工作环境不只是购买电话机和笔记本电脑。他们还必须对其专业形象承担更大的责任,拓展人脉机会、培训及口常激励等。如果不这么做,他们就会错失重要的社会关系以及潜在的职业成长机会,公司也一样应当注意此种差距。很显然,异地办公的员工可以节省开支,除此之外,远程交互可能会导致信息传达有误,从长期来看会对生产力造成威胁。
目前有多少美国人选择“独处工作”还不清楚。据总部设在纽约的“自由职业者联盟”统计,个体工作者占到美国劳动力的30%左右,但是这个数字不包括远程办公人员,他们是公司的一部分,只是在家办公而已。此外,很多独立的工作人员,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在工作地点办公,包括自由职业者、兼职人员、咨询顾问、独立承包商、临时工以及个体工作者。
马利斯指出,从内心感受和外部环境来讲,和同事们分开工作存在着一定挑战。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在没有真正意义的办公室情况下,工作者很难找到工作和娱乐之间的平衡。这种独处情况引发了一个问题,“你该如何管理工作和业余生活之间的界限,”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弗里德曼说道,他正在研究领导者如何将工作、生活、社会及自我这四个方面整合在一起。对于那些独立思考的人而言,在家办公的效率要高于在办公室工作,因为没有让他们分心的事情,他们可以按照自已喜欢的方式工作。对于其他人而言,家庭生活会影响工作。“各种各样的活动会使你的工作分心。你该如何集中精神于重要事件?它们什么时候是重要的?你必须具备很强的意识,能够树立这些界限。”斯图尔特说道。
有些人需要的界限比别人要多,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南希・罗斯巴德指出,她研究的是人们如何将其工作和私生活结合起来或分开。“在如何管理这些界限方面,人们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偏好,”她说道,“有些人喜欢将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他们喜欢将工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有些人则强烈希望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对于后者而言,在家办公无异于“一场灾难”,罗斯巴德补充道:“他们会感到压力很大,而且很难对其加以管理。”
用全新方法来定义你的事业
沃顿商学院的领导学顾问及管理学客座教授莫妮卡・麦克戈拉斯建议,应当在家里或公共办公室的专用空间内工作,而不是在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工作,因为那里有太多东西让人分心。“如果你转而从事在家办公的工作,你所需要的只是电话和桌子而已,这是很自然就能想到的。但是其实你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定义你的事业。”麦克戈拉斯指出。在没有办公室环境的情况下,周围环境会让个体工作者分心,比如:“洗衣房、宠物、邻居、登门拜访的好友、无所事事及其他各种需求,这些事情都会让你在工作中分心,事实上,你不可能在工作时间洗衣服。”
“金钱问题”也会给工作者带来关于生活的意义等问题,因为他们完全依赖于自己。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管理学和组织学教授苏珊・J・阿什福德认为,对于没有组织的工作者而言,他们更容易思考关于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
最近,阿什福德在管理学会进行了演讲,他对“独处工作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了解他们如何进行自我激励,并且发现很多人需要为工作提供更大的意义。例如,有一位地毯制作工将她的地下室作坊比做毕加索的画室,这些故事确实很有想象力。其他人则创建了能够提升自我感受的工作环境,比如一位金融分析师就将他的办公室布置成飞机的驾驶舱。在资金紧张或压力增加的时候,这些故事能够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当你在独处工作的时候,和你在组织里相比,创造出工作的意义将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必要性,”阿什福德说道,“你在工作中有越多的自由度,你就越有必要去这么做。”
面对面更容易建立认知和进行情感沟通
管理好个人的时间、空间和积极性仅仅是第一步,独处工作者还必须让别人注意到他们,同时还要努力消除别人的误解,以为他们并没有在真正地工作。
“关于这点,有一些不合常理的观念,”克拉克大学社会学教授黛博拉・奥斯诺维茨说道。同时,她还是《自由职业者专家――新经济中的承包专业人员》一书的作者。奥斯诺维茨在采访了自由职业作家、编辑、程序员和工程师之后发现,他们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来告诉别人工作已经完成了。“由于他们不在现场办公,人们看不到他们,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是可靠的和明确的,”她说道,“你不能仅仅凭借人在那里去表示你在专注于客户的需求。”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彼得・卡普利对此表示同意。“在很多组织中,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仍然存在‘全勤奖’。我们看到你的次数越多,我们就越会认为你在工作,或者在创造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缺少明确业绩考核指标的工作而言。”
“worldatWork”是一家非营种性协会,专门研究职场问题,该机构在本月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月至少有一整天在家或异地办公的人数,从2008年的3370万人减少至2010年的2620万人。较高的失业率是主要原因,该协会报告指出:对职业保障的焦虑也是原因之一,而且人们普遍认为,对于公司而言,员工在公司出现就能建立起对员工价值的认知。虽然“远程工作人员”的数量减少,但是每个月至少远程工作一次的人数比例上升了,从2008年的72%增加至20IO年的84%。
卡普利指出,在沟通和培训机会方面,距离也会造成隔阂。“你脱离了办公室政治,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讨人喜欢的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情况依旧如此。”如果不容易获得培训和新项目的机会,技能也是会落伍的。
缺少见面的时间,也会使异地工作者更难培养职场人脉,这些关系有助于你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比起其他方式,当面交流更能让人们建立起信任,能够更加充分地进行沟通。”施韦泽说道。在建立长期工作关系的时候,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是和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比如握手、拍拍肩、说笑及办公室闲聊等,而当员工独自在远程工作时,这些沟通方式就不复存在了。“在远程工作中,非工作的沟通是会消失的,”施韦泽说道,“因此,在非工作沟通缺失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建立这种关系,无法培养这种友善,最终就无法建立起信任。”
弗莱德曼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与外界的联系会使得孤军奋战的工作人员的职场网络逐渐缩小,随之减少的还有与这个网络相关的益处。“你错失了社会交际的很多好处,和别人的偶然交往很可能会带给你资源和人脉。”随着在电梯、餐厅和例会中的偶遇机会越来越少,人们就越来越难建立起个人名声、寻求导师或指导别人,或抓住机会来帮助其他人谋取福利和取得成就。“影响社会资本的难度越来越大,”弗莱德曼说道,“如果你在脱离社会的情况下工作,你就必须做出额外的努力来建立人际关系。”
共享资源优势范文4
关键词:有机化学及实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共享;协同创新
“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从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开始[1],经过有机化学教学团队近十年的建设,顺利实现转型升级[2],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上线接受社会的评价。总结近十年的建设体会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
一、深化精品资源建设是关键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关键是结合课程的特点建设精品资源。包括深化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研究教学方法,探索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研制课程教学的新资源。
1.深化教学内容建设
(1)引入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有机化学及实验”是技术基础课,在引进学科发展新内容时要有选择,既要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又不能增加课程的教学学时数。
有机化学课程引进了下述新内容:①有机化合物旋光性的螺旋理论――结构与旋光性的关系。国内外的有机化学教材中都没有解决有机化合物产生旋光性的原因,我国化学工作者提出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螺旋结构使分子产生旋光性[3]。将这一观点引入教学,填补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旋光性的空白。②邻基参与反应――某些反应分子构型保持。邻基参与反应是1942年提出[4]、近年被有机化学工作者所共识,把这个反应引入教学,纠正了对某些反应的构型、构型保持的错误解释。③LDA低温反应――实现羰基化合物交叉缩合反应。一直认为两种羰基化合物交叉缩合是没有合成意义的,近年发现强碱LDA在低温下先与一种羰基化合物反应,然后加入第二种羰基化合物,实现了两种羰基化合物选择性地交叉缩合[5],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④科研新成果――酚羟基快速醚化。笔者科研专利成果,酚羟基在适当的溶剂中,可以在室温下,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快速地被醚化[6],增添了教学新案例。⑤室温离子液体――多用途的新化合物。室温离子液体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来,一直没有引起化学工作者的注意,近年来其合成、反应、应用都发展很快,是有机化学教学的新案例。⑥有机氟化合物――有特殊性能的卤化物。有机氟化合物是近年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7],其性能特殊,有特殊用途,引进教学拓展了卤烃的性质。⑦双氧水――绿色氧化剂。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发现双氧水能氧化多种官能团化合物,有的已实现工业应用。因此引入用双氧水替代污染严重的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的教学案例。诸如这些内容的引入保持了教学内容鲜活性,又没有增加学时数。
(2)全面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内容。有机化学一直重视石油加工及其化学,而忽视煤、生物质加工及其化学。我国煤储量多于石油,近年来,煤加工生产有机化学品发展很快;生物质是绿色化学品来源,生物质炼制工程包括生物柴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转化等。增加这两方面的内容,体现了《21世纪有机化学发展战略》所提出的有机化学的定义[8],也体现了有机化学发展方向。
(3)引入反应控制的基本概念。动力学控制/热力学控制是高等有机化学的内容,将这一概念引入有机化学,既提升了教学内容,又简化了一些繁琐的解释,如共轭二烯的1,2-加成与1,4-加成、芳烃的定位规律、迈克尔加成反应规律等的解释。
(4)数字化模拟分子模型的使用。过去用鲍林提出的抽象的共振杂化体表示离域体系,如烯醇负离子的结构和性质,学生很难理解;现在使用可视化的数字化模拟分子模型表示,很容易理解离域体系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5)简化一些叙述性的内容。如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不再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不仅加深了对物理性质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2.研究课程新体系
新体系把有机化学课程分成三部分,基础知识(或称概论)篇,主干内容篇,前沿交叉知识运用篇。
将分散在整个课程的各章节的化合物的结构与基本性质、命名、同分异构体、结构表征(四大谱)等内容集中,构成课程的基础知识篇。好处是提高了课程的基础,为后续课程内容学习做铺垫,节省学时,集成了知识模块。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构成有机化学的主干篇,主要介绍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其中通过(2n+2)个π电子规律将具有芳香性的芳烃和杂环化合物组合成一章,由加成-消除反应机理将羧酸及羧酸衍生物融合成一章,卤烃/金属有机、含氧/含硫化合物、含氮/含磷化合物分别组合成一章,天然化合物分散到相应的章节中。组合结果强化了课程内涵联系,缩减了篇幅,节省了学时。糖、氨基酸蛋白质、类脂核酸、有机合成基础为前沿交叉知识应用篇,改用反应原理为主线组织课程,知识连贯顺畅,内容容易理解,前两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得到了巩固、应用和深化。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体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科学。课程的起点提高,内容深化,学时减少,体现课程的基础性,符合认知规律,为自主学习留有空间。
3.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式教学方法起源于问题式教学的方法(PBL),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只要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课堂单一教学形式向以图书馆、实验室、科学实践多种教学形式转变,以灌输的方法向以启发、引导、研究等多种方法转变,以“一次成才”为目标向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转变的教学都属于研究式教学方法范畴。不同的课程会衍生出多种形式,有机化学教学团队探索实践了多种教学模式,其中包括:
(1)研究式讨论课。基本做法分六个步骤:教学设计、提炼问题、公布问题、集中讨论、教师总结和提炼新问题等。多数学生对研究式教学模式是积极参与和支持的,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构建的引导者。不仅训练学生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环境、与人沟通合作及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综合能力。
(2)对比迁移式教学方法。对比迁移式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在变化的情景中对比分析并加以运用,以实现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特别适合有机化学课程,例如:以反应规律为主线将烯烃的知识迁移到二烯、炔、小环烷烃,芳烃的知识迁移到杂环化合物、酚、芳胺、芳酸等,卤烃的知识迁移到醇、醚、环氧化合物,醛酮的知识迁移到羧酸及其衍生物,醇醛酮的知识迁移到糖等。每组前面的内容精讲、细学、讨论深透,后面的内容粗讲、引导讨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探索出“重点讲解-对比讨论-提高终身学习、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机化学教学新路子。
4.探索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
依据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本课程实施大课化小课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考核形式。大课化小课考核也可以期中考核50分,期末考核50分,考过的内容不再特意考核,促使学生把精力放在平时知识积累上,减轻学生的负担。闭卷考核增加主观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展示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从课程整体高度掌握知识体系。开卷式考核是一个包含所学过大部分内容的合成题目,给学生较长的时间,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写出报告,完成考核。组织集中交流典型的试卷,相互借鉴,是一次复习深化过程。
5.研制课程教学新资源
配合研究式教学,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研制出版了一批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
(1)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四套立体化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有机化学立体化教材(《有机化学》第2版、《有机化学学习指导》、《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软件》2.0版和《有机化学电子讲义》,共四部),其中《有机化学》第2版被评为2008年精品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有机化学实验立体化教材(《有机化学实验》第4版、《有机化学实验助教性课件》2.0版、《有机化学实验助学性课件》附在书后,共三部),其中《有机化学实验》第4版获得大连市优秀科技著作一等奖;双语教学示范课用书立体化教材(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共二部);校际联合编写工科基础化学系列课教材中有机化学立体化教材(《有机化学简明教程》、《有机化学简明教程学习指南》、《有机化学简明教程电子教案》,共三部)。
(2)研制新世纪“有机化学网络课程”,获国家优秀网络课程荣誉称号。这是精品课程之前的工作,“有机化学网络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也是精品课程顺利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
二、共享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点
1.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队伍是关键
有机化学及实验现有教学师资队伍包括六名教授、四名副教授、两名讲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其中一人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两人为辽宁省教学名师;一人在国外教学进修过一年,负责电子资源建设和网上传输技术处理;一人负责国家双语示范课教学;五人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授过课,直接学习的有机化学教师上千人,录制了一批授课实况。优秀的教学队伍保证了课程能够实现共享。
2.基本资源系统丰富,适合网络传播
课程介绍、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课程结构、重点难点解析、习题作业、课程总结、试卷、重要参考资料(网络链接,纸质资料目录)、讲课录像等资料齐全,网上传输流畅。除此之外,还提供了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特有的基本资源:实验教学录像,实验整体安排要求讲课录像(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授课录像),数字化模拟分子模型的制备与应用授课录像(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授课录像),有机化学双语教学部分录像(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授课录像),2005年、2008年二次出版的电子讲义(高教出版社免费赠送)和开放实验教学等资源介绍。
三、协同创新建设教学资源
协同创新是指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研制拓展资源。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研制了下述新资源。
1.研制数字化模拟分子模型库
研制了有机化学教学常用的近500个化合物的数字化模拟分子模型,每个化合物有8种分子模型,并用于教学,既是教学新内容又是教学新手段。在国外,数字化模拟分子模型用于教材编写仅限于近十年几本流行的优秀教科书,用于教学也仅是几所名校。将静电势能图模型的彩色标改成黑白色标,用于纸质教材可降低印刷成本。
2.研制模拟计算实验
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学教育发展趋势是从单纯动手实验转向动手实验和模拟计算实验两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为此,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研制了一批模拟计算实验,经少数学生试用效果较好。
3.校际联合编写工科基础化学系列教材
参考“化工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用)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草案)的要求,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浙江大学(分析化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物理化学)联合研究编写了工科基础化学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后,经过2年使用,反映很好。有机化学教学团队负责编写有机化学立体化教材(共三部)。其中《有机化学简明教程》是按精品课程研究的新课程体系编写(学时数为60左右),数字化模拟分子模型贯穿全书。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 教高[2003]1号.
[2]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 教高[2011]8号.
[3] 尹玉英,刘春蕴. 有机化合物分子旋光性的螺旋理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 S. Winstein et al. J. Amer. Chem. Soc. 1942, 64: 2780.
[5] Graham Solomons T W. Organic Chemistry,9th Ed[M].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2008.
[6] 高占先等. ZL 2007 1 0158795.9(2008),申请号201110097447.1(2011),申请号201110233332.0(2012)[Z].
共享资源优势范文5
【关键词】山西地方文献;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措施
Abstracts: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meanings,content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local-literature-resourc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which began in Shanxi in 2002 and put forward 3 measures.That is to perfect the union type of special local literature institutions and sharing mechanism,to make overall plans and the collection focuses and highlight their characteristics,and to standardize the network operation plat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Keywords:shanxi Local literature;literature resources;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measures
引言
地方文献是指记载和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及现状的信息载体,承载着这一区域社会发展的脉络,有着“存史、资政、励志”的巨大作用。当前,探索建立有效的共建共享体系的具体措施是保护和开发山有的地方文献资源,促进该资源服务社会民众的重要手段,有着重要意义。其共建共享内容将纳入我国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并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共建共享工程起源于2002年4月22日,文化部和财政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山西在实施共建共享工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了许多特色文献数据库,但由于投资分布不均衡,联盟协作不力,组织管理松散、数字化平台刚起步等原因,在建设共享平台等诸多环节上还有许多亟待解决和努力改进的地方。
1.共建共享意义、内容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共建共享意义
地方文献是地域文化的百科全书。建设和开发地方文献一是可以有效服务于教学科研,振兴地方经济,传承地域文明;二是发挥传统的“资政、励志、存史”的功能。目前,将中国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对打破区域限制,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有重大意义。
1.2 共建共享内容
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史、地方志、地方人物及其著述等几大方面,不论是现代的、古代的、平装的、线装的、纸本的、非纸本的、非凡的、常规的、单行的、连续的、图表的、实物的等等所有文献都在此列。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遗存丰富,文献浩如烟海。有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明清商人“汇通天下”等票号的相关文献与实物等,更有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习俗、特色物产、字画、照片等。进入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山西的地方文献资源更显得得天独厚、风格独具。一是阎锡山时期,一是根据地时期。这是山西建设特色资源的本钱。
1.3 共建共享遵循的基本原则
必须遵循用户利益最大化、法治、多元兼容、平等互惠等基本原则。其中用户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本原则;法治原则是确保读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得以实现的组织保障;多元兼容是收集共建内容的物质保障;平等互惠是共建共享的目的。
2.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联盟式地方文献专门工作机构和共建共享机制
2.1.1 依托我省总分馆制,以山西省图书馆和太原市图书馆为中心,建立规范、紧密的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联盟
目前,山西已经成立的专门工作机构要真正负责起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依据每个馆的地区和特色优势、资金状况、服务对象,确定其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职能与责任。联盟内各协作馆实现责、权、利相结合,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对共建共享体系内的所有用户实行“同等待遇”,科学规划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标准,对采集到的文献数据标明出处,不断寻求适合我省情况的服务模式,形成科学可行的共建共享机制。
2.1.2 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山西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高校馆、科研院所和公共图书馆的共建共享联盟
此举是要横向开发地方文献,将散落在民间的文献最大量地收集回来,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进一步整理、研究、开发。例如,山西省图书馆目前已建立了好几个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一方面需要开辟其它有价值的专题数据库,如各类村志、家谱、拓片、碑文等。另一方面要很好地宣传已有特色库的功用,深层次、多渠道开展文献传递、参考咨询、个性化服务等服务内容,使地方文献真正为民所用,体现建设地方文献的价值。
2.1.3 建立联系会议制,定期就资源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此举是要建立和保障信息上下渠道通畅,通过联盟网络、交换资源信息,逐级形成专人负责的资源保障机制。
2.1.4 建立多行业协作制度,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整理和开发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多行业参与、协作。目的是要形成公共馆、高校、科研院所、地方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个人等交互联系协作的多层次结构,使共建内容更全面、类别划分更细致。可尝试地方横向协作网模式、专业系统纵向协作网模式、地区间横向协作网模式、纵横交错的网状模式等等。最后达到资源共享工程普及广泛,形成覆盖省、县、乡村服务的网点,进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监狱等服务区,从而使“文化共享工程”向布局合理,惠及全民的方向发展。
2.2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制定收藏重点,真正突出特色
以各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为阵地,制定相应的中远期规划,以点带面,系统整理开发特色资源。为此,要加大各地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建设的投资力度和投资比例。
搜集重点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书目式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的数字资源集群。具体讲,挖掘、收集关于“根祖文化”“迁民文化”“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方面的地方文献资料,抢救某些随时可能消亡的珍贵的地方文献遗产。
2.3 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网络操作与应用平台
2.3.1 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意义
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是实现资源共建的技术基础,是进行数据信息转换、交换、兼容和不同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随着Interlib系统的启用,山西省在共建共享技术平台建设上走出了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应不断加强设施、设备的技术标准化、数据库技术标准化、地方文献标引与著录的标准化、人员专业技术要求达到一定标准,数据达到联合采购,联机编目,数据传输与检索无有障碍,电子设备达到普及县乡级的目的。总之,为地方文献资源共建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3.2 利用数字化手段,共享地方文献资源的具体措施
共建的目的是为了共享,为了利用。由于目前许多县级馆还没有能力建立大型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各馆可立足实际,在建设和维护数字化检索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免费手段和工具,建立全省的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QQ群,移动飞信网,及时在这些平台和网上信息,推送共建的特色资源。如自己的专题内容,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及时宣传有关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规、政策以及学术机构和保护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工作经验,为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知、共享创造条件。
定期召开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会议,研讨、学习业务知识,培训相关人员;定期搞宣传、办展览、出图册,共享共同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黄祖祥,愉仲英.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图书馆,2010(2):77-79.
[3]关于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OL].2010.
共享资源优势范文6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也面临较大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变革国有企业的工作内容也在发生不断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也不断被重视起来。在国有企业面临日益不断的竞争过程中,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就必须将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自身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于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内容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重要管理内容,只有不断提高二者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政治思想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较大的商业机会,为了更好的适应全新市场挑战,国有企业必须提高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联系
(一)人力Y源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通关系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采用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队员工进行合理规划,通过低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培养优秀的企业员工,使企业更好的开发人力资源,让企业在发展道路中有人可用,充分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配置结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具有互通性,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员工思想境界,提高员工素质,并通过先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思想政治文明环境影响,改善员工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对于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承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媒介,只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才能够有效促进员工的思想觉悟提高,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思想管理,能够使员工具有主人翁意识,并且更科学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更好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认真解决员工工作、生活中国遇到的问题,将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对于国企来说,所有工作的理论基础都是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能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且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有以思想政治作为管理理论依据,有效促进企业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人力资源是一门新型的管理学科,目前还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常会遇到很多难题,企业的运营情况、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等都是直接影响员工经济利益的直接关系,所以员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拥护直接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管理,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培养,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企业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并且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五)促进良好的群众基础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基础工作就是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断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促进企业内部坚实的群众基础工作,为企业创建高效的员工团推。加强对于企业人才的大力培训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并且更好的团结员工的心,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员工的协作意识,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从根本出发,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进展,促进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
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政治思想工作结合
(一)建设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企业要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要重视员工的发展和个人价值体现,创建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且有效的促进员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工作,努力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计划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
(二)优化员工配置结构
在企业日常的行政工作中,政治思想工作的认真贯彻能够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思想觉悟提高,优化员工配置结构,使员工的各方面素质的到全面发展,并且不断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高度,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短板,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只有不断促进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人员优化配置上,能够有效培养专业人才增强思想觉悟,对于员工的各方面素质都有所提高,并且能够高效落实企业不值得基本工作促进员工的不断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 林明.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J].广东科技,2010,19(13):90.
[2] 董丽宏.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J].华章,2014(7):35-35.
[3] 赵瑞贞.试论政治思想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