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范文1

(临沂市节能监察支队,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叙述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含文,分析了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即:促进用能单位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用能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与促进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最后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识别用能环节和用能机会;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综合节能方案;充分识别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及做好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

关键词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3-0047-02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宋笑笑(1983-),女,山东临沂人,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能源管理工作。

能源管理体系是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成功体系模式,为用能单位进行能源管理提供的一种优化模式,其目的是带动和促进用能单位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能源管理体系的含义

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使能源利用过程和能源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能源管理持续有效。

能源管理体系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使能源管理融入用能单位的日常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主要能源使用的信息来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根据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特点,对能源利用全系列相互关联的管理控制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策划结果文件化,规范并确保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和利用过程有效实施运行,使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用能单位的能源方针、目标。

2 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用能单位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还有利于用能单位完善组织、规范管理、转变理念、提高形象。

2.1 促进用能单位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解决了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中“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可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结构;可以帮助用能单位采用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管理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使用能单位有效地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用能单位产品和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和经验等,促进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将用能单位管理能源的视角从单一的产品或者用能单位单元的效率转向整个用能单位的能源效率,从而拓宽了视野,有利于促进用能单位整体能源效率的提高。

2.2 是提高用能单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能源价格上涨时保持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通过实施能源管理工作降低能源成本,对提升用能单位竞争力尤为重要。

2.3 是用能单位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能单位在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用能单位标准化管理体系,对于改善用能单位经营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用能单位技术进步、增加用能单位经济效益、促进用能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能够使用能单位收集、落实能源管理相关标准,将用能单位日常的管理工作和操作规范沉淀为自身的管理、工作、技术标准,并可促进用能单位其它相关标准的实施,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为措施、工作标准为保障的用能单位标准化体系。

2.4 能够促进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既可以促使用能单位形成现代化科学管理氛围,建立透明、公开的管理机制,增强用能单位凝聚力,又能够增强职工节能意识,提高员工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使用能单位通过宣传其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和环境压力所遵循的管理承诺及制定的能源方针,体现用能单位的社会责任,增进用能单位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增强政府和社会对用能单位的认可,提供用能单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使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1 充分识别用能环节和节能机会

识别重要能源使用的区域和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按照生产系统、辅助系统、附属系统的划分,组织相关技术和专业人员对各工序环节进行评估识别,然后再以整个用能过程为对象,统筹评估各环节情况,充分寻找节能空间。对组织的用能系统和动力供给系统进行匹配评估分析,探讨生产与动力平衡最佳调度方案寻找节能机会。

在节能机会的识别中可采用能量平衡测试、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及清洁生产评估结果、专家诊断、经验总结、员工合理化建议、参考行业节能技术信息等方式方法。要考虑能源转化效率、能源损耗、能源浪费、系统匹配情况、余热余压循环梯次利用、耗能设备效率、设备运行效率及节能指标、生产工艺节能参数、能源质量、生产原料和人员能力等因素。

3.2 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综合节能方案

节能方案是实现组织节能目标的具体节能措施。节能方案包括:节能先进技术应用与节能技术改造(如改进工艺设计和产品设计);运行方式优化(如参数控制范围调整);生产组织优化(如提升生产效率以及动力与生产配合度)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

企业应当根据识别的节能机会开展方案研究,结合实际,充分应用国家的节能技术。方案要明确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的时间表;方案实施后要进行节能量验证,确认其节能绩效,并将成熟的运行方法纳入运行规程。

3.3 充分识别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做好合规性评价

我国已经了多项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标准、规程等企业要结合本组织的产品、服务和实际情况,识别这些要求,并运用到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中。在确定方针、识别节能改进机会、制定目标和方案、运行控制、监视测量和分析、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充分考虑并遵守这些要求,定期依据监视测量的结果做好合规性评价,特别是强制性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3.4 做好数据统计分析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建议

1 当前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

1.1 现状

我省是全国最先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研究和实践的省份。2007年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制订标准入手,沿着试点、示范、总结、推广的路径,研究和实践能源管理体系。2008年,《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地方标准,组织开展试点工作;2009年,出台《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及《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等标准;2010年,出版《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范围;“十二五”以来,按照《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引导企业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目前,部分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其中31家通过认证,占全国的21.4%。我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1.1 持续改进的节能机制初步形成,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已经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普遍形成了四个机制:一是,节能遵法贯标机制,实现了主动收集并自觉贯彻节能法规、政策标准;二是,能源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机制,实现了对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全过程、即时化、系统化控制,能源计量、统计更加完善,能源利用过程监视、测量不断强化;三是,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实现了主动追踪、获取、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四是,节能文化促进机制,节能制度不断完善,员工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节能习惯逐步养成。

1.1.2 单位能耗普遍降低,企业节能效果明显提高。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产品能耗指标均有下降,节能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济钢能源管理体系已经运行四年,2012年吨钢综合能耗580公斤标准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累计节能60万吨标准煤,利用余热余能发电123亿千瓦时,减排氧化硫12万吨、二氧化碳725万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1.1.3 产生联动效应,“三能”建设形成合力。我省在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同时,开展了能源管理师制度建设,培养能源管理师5849人;以钢铁、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能耗数据采集、实时监测、分析调控为一体的能源管理中心。“三能”建设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机制、人才和管理平台三个层面形成节能合力,推动企业节能工作全面提升。

1.1.4 影响广泛而深远,能源管理体系上升为高层决策。国务院和省政府多次要求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我省在实践中凝练的“四个机制”、“三个持续”等经验,写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还举办两次能源管理体系国际研讨会,参加中日节能环保论坛,积极参与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订工作,为在全国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存在的问题

我省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有1188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根据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这些企业要完成节能量2530万吨标准煤,节能量目标列全国第一。“十一五”以来,这些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能效水平都有较大提升,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节能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节能目标责任不明确、能源计量统计薄弱、能源管理不系统、过程控制不规范等普遍性问题,对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建立节能工作长效机制构成突出障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2 全面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十精神的重要措施。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做出具体部署,明确了目标和措施,要求万家企业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2.1 加强组织领导

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省里的推进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要按照全面启动、逐步推进的原则。要抓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国家注册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和能源管理师的作用,把审核员熟悉认证业务的优势和能源管理师掌握节能专业知识、熟悉企业情况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培育能源管理体系咨询专家队伍和评价专家队伍,提高为企业开展咨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抓好示范引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培育示范企业,组织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向企业推荐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方法和节能技术,宣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先进案例、经验和成果。淄博市和德州市要加大工作措施,率先开展培训、咨询、认证等各项工作,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创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市。

2.3 搞好认证评价

充分发挥认证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评价促进作用,鼓励企业自愿开展认证。认证机构要在《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和各市实施计划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山东省节能信息系统进行认证信息网上登记,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认证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认证质量。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按照《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组织专家对不选择认证的企业进行现场评价,确认效果,出具评价报告并报省经信委(省政府节能办)备案。

2.4 实施激励约束

要认真进行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健全项目申报、表彰奖励、目标考核等制度在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全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认证结果的采信度,在组织申报国家和省节能项目等工作中,优先支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的企业。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先进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把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2.5 强化监督检查

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和质监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咨询、认证机构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和指导企业加快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确保有效运行;依法查处咨询、认证工作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省节能监察总队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专项监察和抽查,验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性。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物资管理;服务体系;核心竞争力

一、国有能源企业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1.国有能源企业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在进入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的中国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其中,能源企业一直处于领跑位置。为此,本文以国有大型综合能源企业为例,研究其实施物资供应链全周期管理中,建立配套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的实践更具研究价值。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加强了对物资供应链的管理,从ERP管理系统的引入到RFID技术的应用,这些企业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2012年,国资委提出管理提升的工作要求后,大型国企在管理挖潜方面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调查研究发现,除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软件管理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的新型管理平台外,大型能源企业专注于管理流程的变革同样值得关注,具体在物资供应领域表现为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引入,以及配套服务体系的建立,为企业降低成本及管理风险,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做出有益的新尝试。

2.神华物资集团开展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国资委决定在中央企业中全面开展为期两年的管理提升活动,其目的是加快中央企业推进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神华物资集团将管理提升活动作为促进企业管理打基础上台阶的有利契机,率先在能源企业中提出了建设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的构想并付诸实践。这一体系涵盖了从计划、招标、采购、仓储、配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全流程,覆盖了物资设备从采购、加工、使用、调剂到废旧物资处置的物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并对这一供应链物流活动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管理,以此提升物资保供的客观(设备和设施)能力和主观(员工)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物资管理服务的能力,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创造价值的目的。

神华集团是目前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在第234位的国有大型能源企业,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神华集团努力提升管控能力,不断加快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推进“专业化分工、集约化运营、精细化管理”的改革进程中,神华物资集团认识到,必须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寻找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把挖潜的重点转向物流以及整个供应链环节的管理,实施物资体系管理创新,为神华集团的发展提供一流的物资供应和管理的支撑。

二、神华物资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

(一)神华物资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为神华集团建设一套与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相配套,提供一流的物资供应和管理支撑,实现“主动服务、贴身定制、从门到门、反应迅捷、保障给力”的“五星级”物资服务标准,具体表现为“专心、贴心、爱心、尽心、用心”的“五心服务”。

1.主动服务。“五星级”物资服务标准的灵魂是“主动服务”。一切工作以做好服务为中心,服务质量是物资集团的生命线,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保障,提升“主动服务”能力是企业的立足根基。通过在全体职工中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提高物资集团整体工作质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神华集团成员企业物资供应提供增值的服务,实现物资服务质量一流的标准。

2.贴身定制。“五星级”物资服务标准的特点是“贴身定制”。物资集团结合神华集团各业务板块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特点,针对神华集团各二级单位提供量身定制的物资供应工作整体服务方案,涵盖国内外物资采购、物流仓储配送、物资调度调剂、物资设备加工利用、电子商务、应急物资服务等方面,在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内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贴身定制”物资服务。

3.从门到门。“五星级”物资服务标准的核心是“从门到门”。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目的就是对服务的内容是周到细致“面对面”,对服务的响应是“路径短”,也就物资服务“从门到门”,物资集团设立“驻企一站式服务中心”,在神华集团二级企业所在地设立综合办公机构,由物资集团相关专业、职能单位做支撑保障,高度协调沟通,确保流程顺畅,完整配套服务,强力高效执行,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最完善的服务。

4.反应迅捷。“五星级”物资服务标准的要求是“反应迅捷”。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在服务反馈渠道上力求畅通,在服务反馈时间上力争最短。通过采用设立“董事长信息直通车”、“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物资采购信箱”、“电子商务平台”、“专题业务协调会”、“采购动态通报”、“高层管理者定期互访”等等有效沟通机制,保障了物资集团服务的迅捷反应,提升服务工作效率。

5.保障有力。“五星级”物资服务标准的原则是“保障有力”。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以服从服务于集团生产经营为中心,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和组织整合,建立起高效、统一、完整的业务体系和业务流程,构建并依托现代化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完整的标准化服务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完善风险预控体系,确保物资服务保障及采购供应链安全、顺畅、高效。

(二)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的措施

1.树立一流服务理念:物资集团以服从与服务神华“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为目标,通过物资体系的优化与服务体系的推进,实现物资生命周期综合成本最低和物资服务质量最优的目标,采取持续不断地创新服务方式,着力提升服务满意度,以服务创造物资管理价值,用服务创造第三利润源泉。

2.及时把握服务需求:在确定服务需求方面,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要在广泛收集神华集团成员企业物资服务需求的情况下,把现场服务、个性化服务、VIP服务、应急需求服务与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相融合,实现点与面、上游与下游、计划与应急的集合,制定个性化的服务策略与服务方式,确保服务与需求相一致。

3.科学完整体系设计: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在体系设计上覆盖了神华物资集团“负责子分公司之间物资的调配与调拨;负责物资集中采购业务;负责物资的仓储与配送业务;负责相关物资、设备的回收与修复再利用;负责相关物资报废的审核;负责物资信息化管理”职能相关全部领域,在标准与内容上科学、先进,是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设计的具有物资集团管理特点特色的服务体系。

4.全员服务管理到位: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的是“全员服务”理念,需要全部门、各单位齐心合力的配合,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资源共享的优势、协同作战的优势,通过服务体系贯标,让管理服务的观念深入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对服务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激发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发自内心、热情周到地做好服务工作。

5.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在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上,通过科学的服务体系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积极、稳进、周密的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实现物资集团建设世界一流物资管理企业质的飞跃。

6.实现服务满意度提高:服务满意度是检验神华集团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变革和业务整合成果的重要指标,要通过不断的服务体系创新,科学的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服务体系,用以贴近神华集团成员企业的服务内容设计、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监督以及现代化的服务网络、设备和行为规范、语言规范,持续不断地实现与保持神华集团成员企业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三)神华管理服务体系架构设计

1.战略层。神华物资集团的使命责任、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发展战略、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服务理念、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五星级”物资服务标准。

2.机构层。神华物资集团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办公室、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及现场服务系统。

3.运营层。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服务内容、神华物资集团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业务流程、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现场服务系统。

4.支持层。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服务沟通交流机制、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服务规范标准、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质量管理方法及绩效考核持续改进机制。

三、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改进

(一)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

在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服务体系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结合管理提升活动,采取公司领导层、管理层、普通员工层同步实施、上下联动的形式,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物资管理企业”的目标,通过方案设计论证、学习讨论动员、建设运行调试、全面立体展开、总结验收提升五个阶段,组织完成并持续改进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1.方案设计论证阶段:主要开展对方案进行完善设计及充分论证工作,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走访、专题会议研讨的方式,从神华集团成员企业、物资供应链合作伙伴、物资集团内部各部室、单位三个层次进行方案设计的论证工作。

2.学习讨论动员阶段:主要采取召开专题业务工作会、现场对接走访调研、体系建设问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对方案进行讨论,搞好全员发动,广泛听取意见,凝聚集体智慧,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

3.建设运行调试阶段:针对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工作特点与神华集团成员企业服务需求,按照“双向试点,复制推广”的原则,在物资集团神华物资管理服务系统试点运行企业中,建设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沟通机制,推行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服务规范,完善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质量管理。同时选择神华集团各业务板块重点内部成员作为试点单位,设立服务中心,建设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现场服务系统。

4.全面立体展开阶段: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试点运行阶段结束后,在全物资集团推行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按照“主动服务、贴身定制、从门到门、反应迅捷、保障给力”的“五星级”物资服务标准,实现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的顺利流转。

5.总结验收提升阶段:对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的运转情况组织全面检查验收,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将体系建设成果认真总结并应用于向纵深开展,实现物资集团服务工作的全面跃升,为将物资集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物资管理企业奠定基础。

(二)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践

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在物资集团是一种创新和变革,更是一种探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探索、丰富和提升管理服务体系内涵、标准和实施效果。

1.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为不断推进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办公室,通过多方调研,探索服务管理创新的新途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访谈,积极与神华集团各业务板块代表单位进行业务对接,同时还对物资供应链的重点合作伙伴开展座谈,充分借鉴与吸收国际一流企业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与经验,进一步完善与充实了管理服务体系服务内容。

2.管理服务理念成为行动指南:在神华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物资集团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对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围绕建设方案多次组织专题研讨,在管理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沟通机制、服务系统、服务规范、质量管理和推进计划等方面群策群力,在进一步丰富与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内容的同时,也使得“主动服务、贴身定制、从门到门、反应迅捷、保障给力”的“五星级”服务标准、“专心、贴心、精心、尽心、用心”的“五心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了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的进一步转变与提高,极大的强化了主动服务意识,管理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 管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119-02

1 管理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军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的“合训分流”模式日趋成熟,毕业学员任职去向集中到指挥、管理、工程等应用性工作岗位,“合训”阶段对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自然也随之日益提高。管理工程专业作为“合训”阶段的专业教育之一,经历了多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上走过了模仿地方同类专业、强调军事管理工程、突出专业基础特色等三个阶段,但在管理工程专业作为工程实验内容偏“软”的领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健全。

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输出方,如何围绕部队岗位需求,实现“院校向部队靠拢”的基本指向,在重视专业学员“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学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应用能力的培养,便成为了其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提高管理工程专业学员实践创新能力,需要着力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通过实践训练平台解决学员分析和规划管理系统能力偏弱的问题,挖掘学员认识和掌握部队管理系统运行规律的潜力;

二是要解决学员把专业理论和技术转变为现实管理工具或技术手段能力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学员做到学用一致的水平。

2 构建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点突出管理科学领域军事特色

着眼部队管理信息化需求,管理工程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受到基础科学实验和管理科学研究训练,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具备从事军事信息管理、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等实际能力。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要突出以部队管理工作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践创新内涵 着眼部队任职以及管理工程人才需求,从专业教学训练出发,重点需要突出培养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专业基础训练中,紧紧围绕工程实验、系统操作、调查技能和定量与定性分析内容模块,从顶层设计上建立符合管理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内涵和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训练科目体系,在教学训练的全过程中强化学员科学思维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养成;积极提倡启发为主的教学和探索为本的学习,引导学员在思考和探索中掌握知识,在课外活动和管理实践中锻炼本领,四年内完成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和指挥军官军政基础训练,达到总部规定的“合训”阶段培养质量标准,掌握学科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体系设置要强化以部队管理工作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知识掌握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学员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员全面素质的提高。构建工程技术基础加专业业务基础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注重理论性和技术性的统一,重点培养学员系统性思维创新能力。要让这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需要在精讲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启发研讨和工程训练。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以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牵引,鼓励学员着眼管理工作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案例驱动法”,选择一个适当的部队管理系统,以帮助理解课程内容为主,此系统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作为案例展现系统构建和开发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员将所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管理创新实践过程中的基本能力。

课外教学活动开展要紧扣以部队管理工作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技术为中心的实践能力训练 为了切实锻炼和有效提高“合训”阶段管理工程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员更好地贴近和满足部队第一任职岗位的现实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院校教育过程中蕴藏的教学潜力,不仅要突出课程内实践性教学环节,更要以课外活动为平台,突出部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和管理信息化手段开发能力的培养。在课外教学训练中重视引导学员发现管理与决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部队管理系统模型,运用课堂教学知识开发和构建精细化管理系统,使课外教学训练成果作为课内教学的实践补充。

课外教学训练内容还要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员能够构建起适应终身教育和军队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3 搭建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着力培养工程领域实践创新能力

依托工程实验建设条件,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切实解决专业建设中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建立和运行“管理工程实验俱乐部”是个有效途径。针对当前管理工程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和部队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实矛盾,结合管理工程专业学员自身特点,科学确立管理工程实验俱乐部的建设目标,重点以教学资源集成与共享为基础,以专业课程设计实验、专业兴趣实验、专题创新实践等创新项目开发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管理工程专业学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支持和激励学员进行管理工程领域应用创新,将管理工程实践俱乐部建设成为学员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开放式平台,不断承担课外创新与工程训练、军内外专业能力竞赛、军事信息系统建设等自主设定实践选题、自主实施系统综合设计,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学员独立思考、协同工作的素质和攻坚克难的能力。

加强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选题上紧密结合部队管理实际和学科专业承担科研任务,通过学员参与指导教员研究课题或自主拟题,开阔学员的思路,活跃其思维,促进学员提出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和新见解;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系统分析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和把关,提高学员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部队管理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毕业设计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高学历指导教员知识引领和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和新方法、新思路提高研究开发质量,使学员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增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毕业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即针对设计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也就是确定一个系统,并以此系统为任务,来完成其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施与测试、运行与维护各个阶段的制作及文档的编写,在实践中去体会信息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从而培养学员将所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创新能力。

结合重大活动运行管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一是结合重大活动开展联合性教学。发挥学历教育院校多学科专业的优势,借助专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演练)等重要时机,开展专业训练互补、毕业综合演练互动,提高学员多专业交叉及重大活动组织管理和协调控制能力。

二是结合重大活动扩展实践性平台。借助重大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平台,增设管理案例分析和系统设计项目;利用新学员入学入伍强化训练时机,选派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年级学员担任教练班长;利用部队实习参与基层管理,切实把管理知识与能力教学训练带进部队客观环境,让学员自主提出管理实践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选题,推进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三是结合重大活动拓展模拟性训练。教学过程重点防止理论讲授偏多、过程训练偏少、实践性教学中技能训练不充分等问题。要在开展教员指导、案例分析、系统开发、技术培训等系统环节基础上,积极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管理能力训练模拟平台和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库,拓宽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训练途径,从而增加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建设;后续管理;问题;对策;北京;农村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正在逐步推进的一个长久战略,而农村地区的新能源建设更是“三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北京市紧抓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有利时机,投资数十亿元到“三起来”(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中,引进、开发、推广了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多种适合北京地区的新能源技术。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是全国新能源建设的工作典范。但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新能源建设的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认识到完善新能源项目的后续管理,对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状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确保政府投入实施的各项新能源项目充分发挥长久效益的关键所在。

1新能源项目的后期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新能源建设,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利用情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普及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到2007年年底,远郊区县约有823个村安装了太阳能灯,占村庄总数的20.7%,累计约8万盏。每年可节电1 317万MJ,节约电费近200万元;同时还有大中型沼气工程53处,总池容达到l.5万m3,供气1.4万户;即将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约60处,可满足l.8万户村民炊事用气。

然而,随着各类新能源项目在北京市农村地区的推广,其后续管理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了解,大部分项目仍然是“重开发,轻管理”,工程方只关注项目的开况,而在设施修建完成之后,忽略了其后续维护工作。很多项目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因缺乏维护、无人看管而效率降低甚至荒废,进一步可能造成整体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实际上违背了使用新能源的根本目的。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北京市农村地区的新能源项目后期维护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后期管理维护的服务网络不健全

目前,北京市农村地区新能源建设的后期管理维护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部分地区的新能源工程设备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出现技术问题时出现了权责不明的情况。是由政府负责,村委会负责,还是设备的建造厂商负责,或者由农户自己解决,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少区县也组织了一些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维护的工作,但全市范围内仍没有形成完整的、分层分级的维护体系和合理的服务网络,各项后期管理所需要的配套设备准备不够充足。在新能源设备设施发生了问题之后,没有合理的机制确保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问题上报并解决。

例如,在“亮起来”工程中,北京市近郊大部分地区都引进了太阳能路灯项目。这个项目耗资很大,每个路灯的价值在1.1万元左右(包括了灯杆、太阳能板、蓄电池)。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造的工程,仅因为缺乏合理的后期管理,当开关或者其他零部件损坏就放弃使用,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1.2缺乏有关新能源后期管理维护资金的支持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在新能源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大多是用在技术引进、项目开发上,对项目的后期管理维护很少重视。笔者从村委会基层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的乡镇,政府都没有投入专门的、定向的后期维护资金。正因为如此,当很多地方的新能源设施出现故障问题后,村委会没有资金去组织维修,而农户也不愿意自筹资金修缮,部分项目就出现了“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垮”的局面。

对于后期管理的资金问题,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管理不充分。政府没有对后期维护资金的配置、使用方式、负责部门做出规定,从而使得基层工作人员无奈于没有合适的方式和可依据的政策对新能源进行后期管理。

1.3缺少专职的技术人员

一是缺乏日常的看管、维护员工。很多大型的新能源项目,例如沼气池,需要固定的人员负责看管和定期清扫,才能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设施出现不必要的故障。而目前北京地区很多沼气设备都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二是缺少相关的专业维修人员。新能源设施设备的很多问题比一般设备复杂,需要专业的维修技术。而北京市农村地区配备的相关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很多区县存在几个村才有一个沼气技术员。同时,农民普遍欠缺相关知识,不能及时解决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大量沼气池及其他新能源设备“因病报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4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新能源设施设备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受益者和最重要的工作支持者都是农户本身。对于北京地区的农户而言,新能源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物,农户对新能源的绿色环保性、科技性等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农户对使用新能源、维护新能源设备设施的主动性却不高,大多数仍处于如果政府提供就接受,而不会自主去购买的状态。农户对“花钱买环保”的态度并不积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培养,解除其可能存在的误区,以加深其对新能源的认识[1]。

2新能源建设后续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建立完备的后期管理与维护体系

政府应该牵头,针对现有的各种新能源项目,根据各区县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尽快建立完善的后期管理与维护服务体系,实现包含新能源项目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管理、维修在内的整体服务网络,以推进农村能源的管理标准化、服务专业化,改变项目覆盖面小、组织化程度低的局面。

就此,国家在2007年推出了《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其中提到了建立乡村服务网点的建设内容、标准和补助标准等等。关于这一点,房山区政府率先做出了创新,到2010年,共建设1个区级服务中心、2个镇级区域服务站、120个村级服务队,形成一个3级实时监控服务网络,实现“管理维护一条线”,同时运用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典型示范模式,而这样的服务网络尚未普及到全市的范围内。

2.2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项目多在各区县农村地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北京市政府每年在新能源整体上的政策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例如,自2010年1月《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实施后,政府每年用于支持太阳能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不低于2亿元[2]。然而,到目前为止,北京市政府对于新能源后期管理与维护的资金投入的重视仍不足,支持力度较小。因此,各级财政应该制定长期规划,合理利用资金,加大对新能源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维护的重视,做到“重开发、重维护”,这样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范文6

1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EnMS)是用以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集合。[3]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国家政府部门在2005年组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式立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写工作,于2009年3月正式推出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2010年4月开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并于2012年12月31日GB/T23331-2012版(等同采用ISO50001:2011),自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而对于造纸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制浆造纸企业认证要求》(RB/T118-2014)进一步明确了造纸行业的能源管理要求。对企业来说,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8)、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2007)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为了达到顾客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4];而能源管理体系(ISO50001:2011)则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是为了达到企业满意。能源管理体系同样遵循PDCA的原则,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目的。这既是国家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的需求。当前很多企业对节能管理尚存在误区,如认为节能管理就是节能技改,节能管理就是动力部门的事,节能省下来的都是老板的,与员工无关等。[5]而能源管理体系的推进表明,只有在保证安全、环保、质量和生产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节能,这是需要全员参与的一项重要生产活动,是推进企业“眼睛向内看”而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管理方向。因为实施能源管理,有利于推进量化管理和系统化管理,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管理和促进部门协助等。

2怎样在造纸企业推行能源管理体系

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应发展要求,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体系,于2015年8月份顺利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推进了公司管理工作的精益化运营,有效提升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节能减排意识。下面结合景兴纸业能源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同行进行分享。

2.1营造节能宣传氛围

在企业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人人在意识上要形成统一。“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的价值,都是企业效益的根本所在。而能源管理体系的推进正是将平时生产运行推进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制度化。为了让新的管理体系深入每位员工的工作行为中,车间处处悬挂起“能源管理”的宣传资料,更是在员工间开展了签名活动,同时对能源体系推进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学习。

2.2全员参与节能识别

节能管理涉及“节能机会管理”、“法律法规符合性”、“持续节能管理能力”。而“节能机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纵观制造企业,综合能源浪费存在四个层次(图1)。而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的识别、评价正是基于这四个层次,从而实现对本部门能源绩效改进机会进行控制和管理。尽管制浆造纸企业在项目招投标时特别要求必须标明生产线或具体的主要设备的单位产品耗电量的保证值,如单位产品耗电量与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纸张定量、生产规模、运行方式、公共设施(例如水源、废水处理等)等有关条件。可实际运行或受产能、品种的限制,或受工艺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设备的效率低、耗能高的现象总会存在。制浆造纸企业运行控制的耗能设备设施和系统,通常包括:(1)变配电系统;(2)蒸汽供应系统;(3)空压机的运行;(4)电动机的运行;(5)风机的运行;(6)泵的运行;(7)制冷机的运行;(8)工序生产设备的运行;(9)办公后勤活动的能源管理等。这就需要通过“节能机会清单”(表1),为后续实施提供依据,起到降低运行费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目的。接下来以“节能机会清单”中“空压机”和“工艺设计”进行能源管理的进一步剖析。对单体设备进行节能机会识别时,更需要我们关注与之相关的变量来识别改进机会,下面为一张“空压机”相关变量的表格(表2)。表2中的气电比、温度、压差等参数是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这就需要技术人员记录和分析这些数据的经济以及合理性,结合生产工艺要求进行优化,寻求改善的空间。就“工艺设计”而言,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蒸汽、电力,有时也会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现有的工艺流程是否随着原材料的变化对产品适应性已经产生影响;现有的工艺或设备技术是否符合“四新技术”的升级运用;现有的浆泵配置和蒸汽损耗是否对产品来说是最科学和合理等,这就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对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工艺环节进行关注,去寻求改善点。另外,节能管理中关于“法律法规符合性”,就是响应“高耗能落后设备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应用“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等;而“持续节能管理能力”就是通过“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等手段,采用节能改进工具,促进能源管理标准化,真正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服务。这些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

3能源管理体系给企业产生的影响

“能源管理体系”的推进进一步升华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景兴纸业公司内部成立的自上而下的“双增双节”活动,就是“能源管理体系”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具体实践。在外部市场无法左右的情况下,只有眼睛向内,在岗位上增收节支、增产节约,运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手段为企业生产运营助力。2015年度一个个项目成功落地,如化工成本节约奖、节能节电奖,让企业员工切身体会到能源管理体系带来的益处。

4结论

管理无止境。除了质量、环保、安全之外,能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不容置疑。而尚处于寒冬之中的造纸业更需要通过能源管理,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融合,来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时刻以标准为基点,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推进公司健康发展,为企业在市场洪流中前行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顾兴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造纸企业——造纸行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J].浙江造纸,2012,36(1).

[3]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S].2012-12-31.

[4]曹海兵.浅谈三大管理体系对造纸企业运行的影响[J].中华纸业,2014,35(12).

[5]节能减碳能力提升系列课程——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改进(万泰认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