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气象服务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气象服务发展趋势范文1
而2009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内需市场的开拓,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市场企稳回升。
内需市场的巨大机会
外包服务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发展至今并没有像当年一些人所预言的那样如流星般消失。相反的是,在近20年中,外包规模日益扩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在去年,国家提出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一系列财政、税收等政策推动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此外,经过国家认定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园区等将获得财政税收政策、灵活的用工政策等若干优惠,这些都有利于软件外包企业。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年来自政府以及国内大中型企业的发包量将在短时间内激增,有助于服务外包企业获得稳定的订单。
出于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考虑,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部分内部业务环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专业化第三方服务商,从而有效控制成本,规范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提升内部员工生产力,增加对新业务领域的投资。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IT服务外包企业在与众多世界领先企业的合作中积累了先进的服务经验,而且这种积累还在持续。相信到中国IT服务市场需求出现井喷式发展的那天,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一定会分到足够多的蛋糕。”
此外,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内企业主动向中国软件外包企业了解国外的企业如何发包、国外的企业如何选择接包企业、国外的企业如何管理外包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来说,这就是一个进入国内市场的好时机。
大鱼吃小鱼的并购
外包一直以来都是IT领域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对于其他企业,外包企业规模大不仅意味着整体的运营成本可以降低,还代表着企业营运大项目能力的提高,而合并则是企业规模扩大的一个必然手段。
此前三年,借助资本的力量,中国的软件外包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呈现出一片兴旺之景:2005年全国软件外包企业有300多家;到了2008年,数量一下膨胀到2500多家。目前,中国的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再加上目前客户选择外包企业时没有一个明晰的标准,这些都容易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化。同时,企业规模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相对较弱。比如花旗银行,一个外包项目可能就需要5万人来完成,但中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企业,所以这种项目一般都是印度外包巨头的囊中之物。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受国际经济环境、文化、管理模式、客户群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外包企业不断优胜劣汰,企业间大量并购重组,一些小企业,尤其是进入行业时间不长、目前尚处于初建期的企业,由于整个市场的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很可能退出这个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步趋向稳定,优秀企业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并占据稳定的市场地位,行业也将进入稳步上行的发展阶段。
整合外包的趋势
气象服务发展趋势范文2
对于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公共气象服务与预报预测、综合观测是有差别的。我国当前的气象服务体系主要包含决策气象、大众气象、专业气象和科技气象四部分。该服务体系体现出了气象服务的公众性,它是为政府、社会各个行业以及社会公众服务的。在我国的气象大会上曾明确指出,公共气象服务代表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
2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
2.1气象部门的实际能力难以满足需求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政府以及一些行业对气象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使气象服务在内容和范围等方面不断拓展,比如风险评估、灾情收集、对气候资源的预报和评估、预警、农业气象服务等。由于我国一直将气象部门定义为公共服务部门,所以,社会各界对公共气象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我国对气象部门这一事业单位的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是有限的,气象部门在人力、财力和技术方面无法获得更多的支持,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明显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因此,大众需求与实际能力间的矛盾会随着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而更加突出。
2.2大众需求与服务缺位的矛盾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各企业及个人对公共气象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力、交通等领域,对气象部门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面对用户的需求,气象部门难以找到专业人员来执行,导致用户的需求得不到响应。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队伍,且已有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较低,一直无法有效解决气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不专业、气象科技服务缺乏科技含量等问题。
2.3公共气象服务与科技服务的矛盾
目前,保证气象部门的稳定发展和提高气象单位职工待遇仍然是气象科技服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公共气象服务在发展中面临着气象服务行业公益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对于气象科技服务行业而言,保障和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气象科技服务所创造的收益。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互联网上的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覆盖面越来越广,这些都会使我国当前的有偿气象服务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很多气象部门面临着提高本行业的公益性与保证气象科技服务收入这两方面的矛盾,这也会对公共气象服务股票的走势造成影响。
3公共气象服务的创新发展方向
3.1制订公共气象服务政策
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永远无法满足大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因此,气象部门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订公共气象服务政策。此外,还要根据气象服务行业的特征,确立公共气象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下,根据现有的服务需求,分类气象服务,将面向政府决策、面向公众需求作为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目标和宗旨,将国家改革事业单位的总体趋势作为参考,明确公共气象服务的任务和责任,从而规范气象部门的行为。
3.2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体制建设
公共气象服务的体制改革应与我国改革的总趋势一致,体制环境也应与我国的整体环境相适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必须明确公共气象服务的理想体制;从可操作性方面看,要保证公共气象服务的体制模式与事业单位的改革相符合。
3.3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运行机制建设
公共气象服务的运行机制要以过渡体制模式为导向,与公共气象服务的目标模式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并根据不同的运行管理机制区分公共气象服务的类型。气象单位要将公益性的气象服务作为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任务,将气象服务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和大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作为有效发展的评判标准,不可将气象部门的收益作为发展目标。此外,针对一些专业的气象服务,要加强市场激励体制的建设,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4结束语
气象服务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气象短信;数据库;气象灾害预警;应用;发展
短信模块作为一种无线通讯技术,在信息、信息监控、双向互动等领域,有着传输稳定、成本低廉、易于扩展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应用短信模块(短信猫)、数据库技术和XML技术等,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互动系统主要功能。以下就气象预警互动系统中短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短信模块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气象预警领域的应用,旨在提高短信数据库在气象预警互动系统中的现实功能,为人们提供气象服务。
一、气象短信业务优势
短信是手机终端服务中除语音通话外最基本、最常用的服务,气象部门服务中心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展基于手机短消息的气象预报信息服务,已成为当前气象信息服务中最主要、最快捷、覆盖面最广的传播方式之一,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威性和时效性。气象短信内容由气象部门直接提供,并直接面对客户,保证了气象信息的权威性,避免出现延时、错误的转述预报而失去气象信息真实性;遇到突发性灾害天气发生,气象短信可迅速高效地进行传递,时间可提前至前1小时甚至几分钟,确保用户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外地都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气象信息,充分发挥了手机短信的时效性。
2、专业性和实用性。气象短信内容丰富多彩,可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短期天气预报及中长期天气预报预测、天气实况等专业,还可在基本天气信息基础上增添生活指数预报,如紫外线指数、晨练指数、舒适度、出行及穿衣指南等实用性气象信息;气象短信定制方便、费用低,适应人群广,还可免费获得节假日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及防范建议等。
3、灵活性和多样性。气象短信的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可采取定时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紧急,用户接收信息同样不受时间和地点影响,且信息覆盖面广;作为预警信号的重要渠道,成为突发事件的有效传递手段,是领导及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指挥调度和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保证,可实现群组及用户转发的多样性,方便、快捷,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二、气象短信系统的概述
1、气象信息员信息数据库。按应急联系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类别,对气象灾害预警对象进行分区域、分级别管理。支持指定格式的Excel信息表的导入功能,实现录入、查询、统计和信息维护、日志管理等功能。
2、信息。利用短信模块实现气象信息快速和传递,为气象信息员及时提供气象预警信息,对下行信息进行查询、统计。
3、信息上报。气象信息员通过手机短信规定格式上报灾情。气象部门对信息员上报的灾情调查信息,可进行统计、查询,完成上报信息审核、转发、审签、导出等操作。
4、信息交互。以手机短信形式气象信息员工作动态、气象科普、灾害防御、政策法规等工作信息。通过定期下发短信对气象信息员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知识培训。
三、短信模块技术应用及编码
1、短信通讯接口。短信模块俗称短信猫,是一种内嵌GSM无线通信模块的工业级MODEM,插入移动运营商的手机SIM卡,可以与移动运营商的短信中心建立无线连接[3]。在该系统开发中,短信模块通过串口RS232与计算机连接,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采用底层API串口通讯技术与标准 的GSM AT指令集,达到当前信号检测、短信单发或群发以及新信息的接收、通讯录操作等功能。开发语言采用C/C++、开发环境VC++,系统数据库采用Access 2003。建立一个以短信模块收发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气象部门和气象信息员的双向互动。
2、GSM AT指令支持。首先连接设备,将设备接入电脑,安装设备驱动。运行该系统,打开指定串口。向串口发送AT指令,判断串口是否可以正常操作。如果设备连接成功,程序将自动检测SIM卡及当前信号强度,自动下载SIM卡信息。初始化设备,使用AT+CPIN指令检测SIM卡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系统继续下一步操作,否则提示无SIM卡,并自动关闭串口。信号检测,通过发送AT+CSQ来检测当前设备的信号强度。设备信号强度范围为:1-31,如果返回99表示无信号,31表示信号最好。下载SIM卡信息,同样需要设置短信存储类型,指令为AT+CPMS=“SM”。设置成功后,将自动下载SIM卡信息并同时保存至该系统“收件箱”(SMS_Inbox)表中。
3、短信操作。发送短信AT指令:在发送短信之前,确定使用PDU模式发送,设置指令为:AT+CMGF=0。设置成功之后再发送短信,指令为:AT+CMGS。信息接收:开启一个线程,在设备初始化成功之后,线程将启动。并时时向串口发送AT+CMGL=0来检测串口是否有新信息到达。信息群发:定义一个存储当前要发送短信的联系人的Vector容器。使用FOR循环发送:如果一条信息发送成功则自动保存在“已发件箱”(SMS_Sendbox)表中。如果发送失败则保存至“未发件箱”(SMS_Outbox)表中。信息删除:支持对短信的删除,使用AT+CMGD=信息索引;如果发送成功,则返回OK。
4、XML语言应用。系统开发中,大量使用了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对天气预报、工作动态、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知识等短信息模板进行结构性的数据标记和定义。
四、气象短信应用的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该系统通过短信模块技术、数据库技术和XML技术的共同使用,为气象部门和气象信息员搭建了畅通、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满足了气象预警短信全网发送的需求,提高了发送能力。气象信息员信息数据库结构完整、数据管理规范。短信下发、上报、转发、审核等功能非常实用,在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丰富了气象服务内容,扩充了气象信息员管理职能,便于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及时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果,采取防灾抗灾对策,促进气象应急管理工作向基层延伸。
通过对该系统开展业务应用检验,在暴雨、干旱、雷电冰雹大风等灾害过程中,为气象信息员免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基层气象信息员通过手机短信向预警互动平台报告灾情及时,受灾情况描述正确,为指导抗灾救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今后,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发送速率,引进第三方短信平台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可视化的预警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精准”,全面发挥气象信息员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结束语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接收信息的方式也相应增多,气象服务中心应加强短信新形式的研究开发,如彩信功能、语音短信功能、添加图片、铃声、背景音乐等形式,从而增强气象短信内容的可观赏性、趣味性及时尚气息,发展更多的用户参与使用手机短信业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孙健.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2]李良序.陕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读本[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3]赵大成,贾海燕.手机短信收发的AT指令控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4
气象服务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207
1 设施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设施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当地设施农业的规划、布局进行精细化的气候划分,并加强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划分,将气象服务辅助农业生产决策的功能发挥出来。在进行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时,能够根据环境气象因子设计墙体厚度、仰角、覆盖物透光性等建设参数;气象服务要能够提供设施内外实时环境气象因素监测信息,针对设施农业提供大风、冰雹、暴雪等防灾减灾气象预报警报;针对设施农业环境调控进行精细化的气象预报,包括灌溉、通风、加热、揭席帘等等,还可对气象预报的内容做进一步延伸,包括观光旅游天气信息、采摘或适宜播种天气信息、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等等。
2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施农业在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也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了重要作用。但是设施农业的气象服务水平却比较滞后,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人员、组织,均无法满足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地方政府对气象服务不够重视。相比气象灾害防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仅没有专门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机构,而且其所涉及到的技术推广单位,也未对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意义形成深刻认识,管理方面有所疏忽,导致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未较好的融合于产业园区的日常管理与生产中。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这一问题在基层气象部门尤为突出,基层气象部门不仅要承担气象站的基本业务,还要承担一些政府工作,导致农业气象服务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一些农业气象观测人员是由其它岗位转岗而来,其理论知识水平及服务水平均无法满足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不精细化、针对性不强。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月、旬天气预报的信息需求越来越高,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且气象要素预报能够更加精确、气象服务产品更加精细化、针对性更强。但是基层气象服务水平远远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方法单一。现在基层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形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材料、农村大喇叭的层面,而一些新型媒体的作用未充分体现出来,比如网络、智能移动终端等,直通式服务覆盖面小,导致气象服务无法满足设施农业的发展。
3 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措施
针对上述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
对气象服务产品进行细化。根据现阶段设施农业的研究理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制定出与当地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产品,深入研究设施环境中作物与其它环境因子交互作用的一般规模,分析气象因子与作物的关系,研究设施作物各生长阶段与环境的关系等等,对气象服务体系中的数据采集、远程监测、自动调控等各个环节进行完善,有效的预警信息,使农户可以提前安排各种防护措施,降低气候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损失;还要提高农业灾害性、转折性天气的气象专题服务水平,对寒流、强降温、大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天气进行分析、评估,提前做好预报预警,为当地的设施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加强与农业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其实现代农业是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而气象与农业科技的联系十分密切。气象部门要与农技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结合气象要素预报采取对应的农业技术措施,一改传统单一分散的气象服务模式,实现与农技部门的联合服务。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定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指导,联合起来研究设施农业小气候及农作物的栽培试验等,共同促进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
促进气象部门与农民的信息沟通。农业气象信息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只有为农民所有,农业气象服务的真正意义才能体现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将气象信息发送至农民群众中。具体办法可以开通免费手机短信,主要发送日常天气信息、突发性灾害天气等;利用电视媒体介绍气象信息及农产品信息;还可以安装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开通网络等,扩大气象信息与农事相关知识的普及度等。
气象服务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气象预报;作用;趋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77-02
前言
气象预报是对于一个给定的位置,应用科学和技术来预测大气状态。天气预报是通过当前大气状态的收集定量数据的一种科学认识。气象预报有很多种最终的用途。对天气的预测和警告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是用来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农业根据气温来预测降水是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天气预报来决定在某一天穿什么衣服。由于大雨,雪,风的影响,寒冷的户外活动就会受到严重限制。本文将对气象预报的作用进行探讨,阐述如何做好气象预报工作,最后将对气象预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气象预报的作用
1.1 气象预报在抗旱中的作用
旱灾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一直以来都严重影响世界各地的农业、种植业等。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在有些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农作物大量的枯死,甚至绝收,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如果发生严重的干旱,还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尽量减轻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呢?大量的实践表明,根据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情报预先采取有效措施来做好防灾准备,可以取得很好的抗旱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例如:某市2011年35月期间出现了连续80多天的大旱。该市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气象预报,每次都预报了有旱情,建议政府部门和群众一定要做好抗旱的准备工作,积极采取抗旱保收的有效措施,更好的应对旱情。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根据气象预报,制订了全市应对旱情的解决方案,严格要求水利部门、抗旱部门落实好方案要求,恪尽职守,动员广大的群众做好抗旱准备;派驻领导干部深入到农村的田间地头知道抗旱工作,充分利用水库、沟、塘的蓄水功能和电灌站的作用。在多项措施的结合下,该市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抢插水稻50000公顷;抢种经济作物33000公顷,使全市抗旱保丰收粮食作物23000公顷,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保证了居民用水和畜禽的用水。
1.2 气象预报在水库调度中的作用
气象预报在水库调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水库的建设是为了灌溉和防洪,对保障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水库的调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积极有效的开展水库的调度工作,水文气象预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利用气象预报的成果进行洪水预报调度,可以确保水库的调度安全,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和安全利用,有效的调节水量和水位,为农业灌溉、发电、防洪等保驾护航,并且提高水库的综合利用率。
1.3 气象预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气象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农作物需要气象条件为其提供生存的能量和物质,所以,一个地区保持何种耕作制度、当地种植何种作物以及会发生何种病虫害,这些都是当地的气象、气候条件所决定的。科学而精确的天气预报能对农业地区的光、热、水、气等条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预报,这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精细气象预报以当地主要农业生产生活为基础,结合气象预报,向农村用户提供专业的农业气象预报服务,方便农民生活,助农增产,促农增收。另外,农家气象还将及时高温、干旱、暴风、大雾、暴雨、急剧降温等突发灾害预警信息,结合当地农业况增加防御指南措施、防灾减灾生产建议等,增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成效。
2 做好气象预报工作的措施
2.1 科学预测与有效宣传
在进行气象预报时,要认真分析大气云图,一定要提高科学预测的水平,增加预测的准确性。在预测之后要进行有效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有关地方的气象预报部门,要严格执行关于气象预报预警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等进行有效的宣传,确保灾害性的天气不会影响到大众的生活,减少经济损失。
2.2 抓好科学的人才制度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气象预报专业人才
气象预报工作具有技术性、专业性强等特征,一般的人员是不可能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因此,必须抓好科学的人才制度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气象预报人才,同时还要对这些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使得这些人员的才能发挥好,在气象预报方面有所创新,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好。
2.3 重视气候及环境预报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臭氧不断减少,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非常之大,并且呈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增加了25%左右,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也十分严峻,海平面不断地升高,由18,19世纪的湿润气候转为20世纪的干燥气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还需要由天气预报延伸制作的其他要素预报,进行气象变化和气象灾害预测的后效评估;要重视气候及环境预报的重要性,加大对环境方面的服务,如城市气象服务、大气污染预报、水资源、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沙漠化问题及紧急污染事故发生时有害物质的传输有关的专项预报;加大力度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有重大影响的突发性、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监测;重大政治、社会、军事科学实验等大型活动对气象预报的需求日益扩大和提高。
2.4 继续完善好气象预报业务体系
在天气预报方面,通过了很多年的努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预报业务体系,建立了适应我国天气特点有限区域台风、暴雨预报业务系统,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如在2006年全年有7个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登陆时间早,时段集中,移动路径复杂,而且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灾情重,为历史罕见。面对极为复杂的台风,中央气象台和有关气象部门严密监视、精心预报、强化服务,对台风移动路径、登陆地点和时间、影响范围及强度都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预警。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科学组织防灾减灾,有效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取得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效益。为更好的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需要继续完善好气象预报业务体系。
2.5 加强和国外研究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借鉴其先进的研究成果
在气象预报研究方面,很多发达国家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在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我国的气象预报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实现高水平的气象预报目标,在防灾减灾方面有所创新,就需要我们的气象预报研究人员和这些国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借鉴其先进的研究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一些实际的合作,主要是不断的完善和总结经验,扎实有效的做好气象预报工作。
气象服务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气象行业,自动化,交叉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1引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是以气象行业为依托的学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于我国气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气象行业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而气象服务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动化技术在气象领域的综合应用。
国外气象业务自动化起步较早,并且从起步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以美国为例,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的气象部门用于数值预报和模拟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比而言,我国气象业务自动化起步较晚,自动气象站建设时间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并且目前气象自动化水平还不高,迫切需要加快气象业务自动化的发展步伐。气象业务的高度自动化,不但减少人工资本投入,还将显著提高气象业务的工作效率。
气象业务高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发挥行业优势,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更好地满足气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为此,笔者提出在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结合一些气象行业的实际应用开展教学,使自动化专业与气象相关专业融合发展。这对于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自身的发展以及气象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气象行业特色下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目标
在未来的气象业务发展过程中,气象业务的自动化将会快速发展,自动观测站将逐步取代人工观测站,并且形成以雷达、卫星、接收系统以及观测站为一体系的气象预报系统。它们在整个气象观测中即可相互独立的进行观测工作,又可以相互传递信息数据,并且整个观测过程都是全自动进行,基本不需要人为的干预。
在上述趋势引领下,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应为:将自动化与气象专业有机结合,在气象行业特色下促进自动化专业的快速发展,为气象业务自动化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条件,为气象业务自动化的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从而逐步实现我国气象业务自动化的广泛应用,有效带动我国气象自动化产业的发展。
3 气象行业特色下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思路
1) 参考国外的成功范例,探索学科间的交叉
气象业务服务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和大气科学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一些国家已发展和建立了某些单项气象业务服务的自动化系统,有的已投入业务使用。将这些科学成果运用于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使学生能够较早的认识目前气象业务自动化的发展程度,并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2) 改善自动化与气象类专业的课程搭配与设置
目前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方式相对独立,缺乏与气象相关专业融合教学方式的实践,从而也就导致了专业间的“隔阂”现象。因此,为了促进气象业务自动化的发展,可以在通过对专业交叉性的分析与探索,实现气象与自动化的进一步融合,如:将气象业务中信息的传输与处理与微型单片机相结合,将人工操控环节与自动传送系统相结合。此外,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方面的强化,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气象业务自动化综合应用的目标。
3) 成立气象自动化研究兴趣小组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研究效率,有必要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成立院级以及校级的研究小组,参加省级甚至国家级的研究项目,提高学生在该领域的认识深度,激发他们的研究潜能,一方面巩固了学校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对国家未来气象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成立研究小组,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
4) 提供气象类专业学生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互动平台
搭建学科网络交流平台,使自动化专业学生更了解气象学科,也使气象类专业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动化给气象研究带来的新方向。与此同时,建立学生与老师跨专业交流平台,解决在学习非本专业知识时遇到的问题,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达成专业互通的目标。
4结语
未来的气象行业需要气象专业知识和自动化专业知识兼备的人才,对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气象行业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探索和建设迫在眉睫,应把自动化人才的综合培养作为未来气象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大人才培养的实效性,突出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接轨,进一步提高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菊生. 美国气象业务自动化现状及公元2000年展望[DB].
[2] 张建敏,罗昶,王建森,张晓冬,包炳生,杨安良. 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自动化系统[J],应用气象学报,2012(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