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适应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适应的概念范文1
1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实施EBM的必要性
1.1药学专业临床病理诊断中需要实施
EBM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疾病的诊断,首先要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指导临床下一步如何治疗。病理诊断是否正确需要经历起时间的检验及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这就需要从事临床病理工作医生正确的诊断。在WHO(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过去对于乳腺微浸润性癌浸润病灶的大小(最大直径)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存在多种界定值共存的局面,导致在实际病理诊断工作中对微浸润性癌的诊断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经过对大量实际乳腺微浸润性癌病例分析研究,新版分类对乳腺微浸润性癌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即浸润灶最大径不超过1mm(单病灶或多病灶)。过去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大汗腺癌,在新版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统一诊断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基于大汗腺分化可见于多种乳腺浸润性癌,如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等。现有研究也证实,伴大汗腺分化的癌的化疗、预后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类似,因此不使用大汗腺癌的病理诊断名词。这将需要经过对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新的“证据”,病理诊断标准不断改进。所以说,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EBM,寻找新的可靠方法、指标,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能够为疾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提供病理学知识支持。
1.2药学专业病理诊断发展中需要实施
EBM随着病理学的发展,病理诊断已不从单纯的依靠显微镜下作出诊断,现在已运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等,从形态学发展到形态学与功能相结合,不仅对疾病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还对临床治疗、预后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例如,对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现在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ER、PR及HER-2,为临床后续化疗提供帮助。如ER、PR阳性病例,可以用内分泌药物三苯氧胺治疗;如ER、PR及HER-2/neu均阴性的患者,化疗效果不好,预后差。目前,对一些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这些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如HER-2/neu蛋白阳性病例,可以用单克隆抗体赫赛汀(herceptin)治疗HER-2/neu过表达乳腺癌患者。对于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病例,可以运用EGFR靶向抑制剂的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进行治疗。对于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可以运用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tuximab)进行治疗。但目前在临床病理实践中,由于各实验室检测基因靶点时,缺乏统一的实验室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判断标准,可能导致判断结果在不同的实验室间重复性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应用EBM总结经验,发现新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病理实践中,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信息(包括分子病理相关分析材料),指导临床正确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
2EBM结合临床病例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EBM理念下的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法,教师必须从病理学的教学实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EBM结合临床病例理念下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中,实施一般包括4个步骤:
①根据临床实践病例中患者遇到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
②通过工具书或一些网站检索相关临床资料文献;
③分析评价相关证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病理学适应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R-4;G420
病理学在医疗专业上面是一门非常主要的课程,在医学教育当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机能、形态以及新陈代谢等角度来描述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来讲述疾病的原理,在此基础上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逐渐的受到了学生的重视。它是基础和专业课之间的重要桥梁和导向。但是长期以来,病理学无论是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来说都没有突出病理学的培养模式,其不能够显示出一定的专业特色,就间接性的导致了理论和实践脱节,影响到了业务能力以及素质的提升。所以本文就病理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
一、更新教学理念
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其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是将医学领域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只有学好病理学,才能够更好的观察其生命现象,从而能够正确的、系统的、深刻的认识病理学,才能够在基础和临床工作当中运用自如。所以说只有搞好了病理学课程建设,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为培养医护人才和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就病理学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临床应用的关系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已经实习的本科学生和临床教师。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人认为传统教材的内容不符合实习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不能够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框架,其课程重复的内容较多,不能够很好的诠释病理学的概念和意义。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建议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病理学的内容,突出整体性与实用性,在学生能够吸收的原则下进行教学。
因此,首先必须从其相关的内容着手,要在讲解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概念,但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学生自己能够填补这片空白,增加对于知识的认识度。
例如,就呼吸系统这章节来说,其包含了肺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结核等疾病。对各个病因的特点可以进行粗略的讲解,重点讲述各个疾病的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改变及临床表现,剩下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收集和整理资料自己去了解,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学习的内容。在尝试着进行临床知识的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临床知识按照系统进行分类讲解,从而让学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个动态和整体的认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另外,在讲解病理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融入多学科知识,比如,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生物学的知识。分子生物学是生命学科的基础,所涉及的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涵盖了医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生命科学,就医学知识体系方面占据着很大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疾病。再比如说,在讲解肿瘤的时候,可以就肿瘤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免疫病理学、环境病理学等相关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认识病理学,更好地掌握其内容和具体含义。
在讲解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所带来的典型病例的时候,要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相对应的讨论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书中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完全的代替临床实践,要求学生要重视临床实践,要全面客观的进行分析,将客观医学成果作为保障,将书本中的临床实际和知识结合在一起,在临床工作中去进行考证。在考证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疾病加深理解和认识,掌握其治疗方法和思路。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病理学的认识和培养,能够明确自己想要担负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
在讲解病理学的时候,要尽量精简文字的描述,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其内容丰富性,要敲掉学生的直观意识,从理性认识转变到感性的认识,更深刻的记得所教授的知识点。
将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课内容与实验课相结合,通过看、听、做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效地边吸收边消化。不仅如此,还要将临床和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将病人和疾病结合在一起,通过观察疾病、讨论病因、状况,掌握相对应的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以及发病机制,改变就病论病还应该将临床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疾病和病人联想在一起,通过改变就病论病的传统理念,从而脱离临床教学的现状。将实验和教学结合在一起,每一学期都要强调其实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观察从而更好地学习病理学,通过组织课内临床并的研究,举办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一定要牢牢抓住现代科技的教学设备,例如说图像分析系统等现代化设备,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将病理学和现代化教学结合在一起,将病理、病情、病况通过文字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生动形象和病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病理学。
结语:
言而总之,为了能够适应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的需求,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及时的更新其教学观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将病理学和临床实习结合在一起,探索相对应的现代化教学内容,掌握好相应的方法和教学手段,保证其教学质量,使得病理学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病理学适应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多维度 兴趣培养 病理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99-01
1 引言
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机制、改变等都多种功能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病理学课堂在教学中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学质量的高度主要由实验教学效果来决定的。所以要保证病理学教学中的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多维度兴趣,在各个思想变化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
2 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构建
2.1多种观念的植入方式
首先,根据病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对病理学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相关的理念引入,使学生和教师在整个教学期间具有明确的定位方式。在病理学教学实验中,首先引入人文素质教育,例如:在病理学教学中,将医学中著名的名人、专家引入到病理学实验中,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启发现象[1]。还要将哲学思想因素引入实验室教学中,由于病理学教学中的内容比较复杂、概念比较多,而且,在一些疾病研究中不仅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在实践方式中也没有得到具体的创新方式。例如:研究大叶性肺炎的四个发展时期,由于这种研究是一个连续性的运动过程,所以就要对各个运动中的变化规律进行阐述。根据纤维素的变化规律,可以对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溶解过程进行研究。然后根据矛盾观点对机体的损伤、相关的病菌组织进行分析。根据病变的共性和个性,对各种疾病存在的共因、病变的变化规律以及具体化方式进行研究[2]。
2.2临床病理的讨论形式
在病理学实验中,对某个病状开展相应的讨论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病理知识的印象,还能将相关理论知识在临床实验中连接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独立思想能力。例如:教师提供出相关的病理资料和临床病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在阅读一些相关资料和讨论等方式基础上,对病理中的相关的系统、器官等方式进行归类,确定出某个系统的病变因素,对发病原因、发病效果以及发病的解决措施进行研究,找出病变中的相关因素,对临床和病理因素进行治疗等。在这种讨论方式后,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对学生在讨论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等。
2.3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方式中,首先利用P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是以问题型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主要课堂方式来建立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3]。在病理学学习中,要增加学生的互动性,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例如:学习溃疡型胃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就应引入相关的溃疡知识,对溃疡在胃癌和胃溃疡形态上进行区分,对两个之间的类别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从而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辨别性。
3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构建
3.1教学平台的设立
开放式的教学平台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的,学生在平台创建中是主要的中心组织结构。在这种教学平台中,不仅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主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例如:在病理学实验中,组织学生对尸体的解剖进行参观,对尸体的病变事故进行了解。学生在这种平台建设中,对病理工作进行参观、了解相关病理的取材、制片以及各个科室的工作程序,并能够掌握先进的病理学技术。还要开放人体形态的科技馆,对多种病理知识进行参观式学习,从而保障平台在交流和应用方式上的创新和应用性。例如,某学校引入病理学的相关学者到校进行演讲,为学生在整个学习中提供了解知识的平台,不仅能扩展知识框架,还能实现更多的交流空间。
3.2互动实验室的设立
在互动实验室建立模式下,要利用显微镜数码进行教学,不仅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吸引了学生读对实验教学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理学中的显微镜数码互动系统不仅仅在图像、动画效果中,还体现在声音变化上,实现了灵活性的互动方式[4]。这种多功能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变化,提升病理学的教学水平,显微镜互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实现了多种创新。例如:在实验室方式下进行数字切片模式。病理学中的数字切片方式是利用自动化的显微镜形式来实现的,首先,它能对玻璃片进行扫描,然后将单个的图片信息拼接成完整的、全视野的图像。在这种互动实验教学中,学生利用显微镜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理现象进行互动,对每个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和意识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进行补充、说明,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理解能力。
3.3网络教学的引入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变化,在教学中也逐渐形成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病理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实现了新的创新领域,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5]。根据病理学的基本条件,将校园网络作为主要支撑力量,对病理学建行建立相关的网站信息,学生利用相关的网址信息不仅能及时浏览出病理学知识中的相关案例、相关的课件信息,还能对存在的病理学知识进行讨论,阐述一定的意见和建议,无论在哪种时间和空间变化上,教学的在线形式都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病理学中理解尸体的解剖情况,在网站连接上,学生可以在网站上找到相关案例进行了解,对解剖程序、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解。还可以针对不同的解剖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实现网络教学的积极意义。
4 结语
多维度兴趣培养在表现方式上是一种先进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的结合方式,在实际教学期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病理教学的应用方式,从而实现病理学科的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廖鸿纯,张晓东.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优化[A].中国解剖学会科技开发和咨询工作委员会,2013:2.
[2]朱莉静,张燕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PBL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6:303-304.
[3]周璐.PBL教学法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病理学适应的概念范文4
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认为上课前大家都在进行认真准备,怕完不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讲授内容时,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说话、玩手机、思想开小差等现象都消失了。所以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和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从最初的68学时逐渐减少为32学时,面临课时少、内容多,知识点分散、难学、难记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较为系统的掌握病理学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尝试,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在上“肿瘤”这一章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优化,并在长期的教学中实践发现,将肿瘤概论与各系统的肿瘤的内容整合,让学生建构框架,只有建构了框架,复杂的知识才能条理化。让学生建构学习“肿瘤”的框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先了解肿瘤的概念、特性及异型性等,然后过渡到各系统的肿瘤,重点讲授肿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从前的教学总是先讲授总论中的肿瘤概论的基本病理过程,再按照系统讲授各系统的肿瘤,学生感觉好像前后联系不很紧密,有学后忘前的感觉,而且在讲授的内容上还存在重复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实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打破章节界限,把肿瘤概论的学习作为基础,各系统的肿瘤内容的学习就是肿瘤概论的内容的复习和应用。运用感性和具体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容易建构知识的框架,这种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授课质量。
3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往应用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死板,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在利用多媒体讲授病理学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病理学图谱相结合,将静态的、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对关键的细节部分做放大、慢动作处理,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对病理学知识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利用多媒体授课时,也会出现弊端,如学生只听不记、缺乏强化记忆,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动画、视频于一体,鲜活、形象、直观,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激发学生兴趣,但过多、过强的动画和视频刺激,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忽略了动画视频所表达的知识内容[1]。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主流,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运用、总结,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4合理设计病理学课程内容,强化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它着重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疾病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发生的本质和规律,其形象直观性和真实具体性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2]。病理学是主干医学基础课程,它研究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临床联系,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基础。为此,我们对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淡化了学科意识,增加了病例讨论及实践内容,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强化了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病理学适应的概念范文5
计算机及其软件发展之快,应用之广,大有令人头晕目眩之感.1991年香港大学病理教研室已经把思考题、考试题及其答案存储在计算机内,供学生复习和自我测验之用.1996年美国加洲大学Davis分校病理系已开始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其中有大体及显微镜图像、思考题及病例.1998年美国新津西大学口腔病理系主任Trelstad教授来我校访问,介绍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工具的病理学教学改革,基本上废除了讲大课及观察标本的实习课.用计算机或VCD盘存有数本教科书的内容、主要参考文献、供各章节教学用的典型的大体和镜下标本图像、各章节的思考题、考试题以及临床病例讨论的病例及图像;学生10人~20人1组,由教师简单介绍病理学名词和概念后,学生利用教学计算机自学,熟悉理论,认识标本,进行思考,浏览文献并进行病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独立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和识别标本能力的目的.目前在病理教员思想中总有一个问题在矛盾着,这就是计算机图像能替代真实的大体及切片标本吗?理论上及实际上两者都是视觉模拟图像,在人脑中的反映应不存在丝毫差别,所以不能让这个问题拖着我们的后腿.我校图书馆、网络中心以及计算机教研室都配备有较多数量的计算机,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潜力和作用,专业教学的设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关键的问题是要建立相应的教材.目前国内尚缺乏成套的病理多媒体教材,国外教科书的价格昂贵,目前教研室已初步制备了教学VCD光盘并已投入使用.教科书、镜下典型彩色图像及黑白的典型的大体标本图像都不难得到,但由于尸检率急剧下降,获得齐全的新鲜的典型大体标本图片是困难的,限于知识产权,要使我们制备的VCD具有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向国内外有关学者合作.
2完善国内外远程病理体系
目前在互联网上,已出现了远程教室等以资源共享为特点的网络教育.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临床病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档案管理是重要的方面.一所上千张病床的医院,活检病例及细胞学检查常超过万例,每例都有实物切片及大量文字档案,用计算机储存,通过医院网络发送报告到有关科室,既快速方便,又节约大量人力,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经之路.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瘤细胞DNA定量分析,核型分析,倍体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及分离等,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分析都是临床病理的深入发展,均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最最重要的还是远程病理体系的建立.即使一个先进的病理科,其人力及诊断水平总是有限的,必然为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所困惑;即使是诊断明确的病例,有条件的患者或其家属,为了争取更可靠的诊断意见,往往携带标本,长途跋涉去外地会诊,既浪费人力、财力,还会延误治疗.而对于边远落后地区,或者县一级医院的病理科,长期一个人工作,诊断水平及工作经验受到很大限制,以上等等都可能而且可以用计算机向远处的较先进的单位发送病理资料和图像会诊.鉴于远程病理会诊需要多幅清晰的彩色图像,因而需要更高的设备及技术基本要求.通常需要一台质量较好的显微镜,带有照相机接口,以便安装上一个摄像机,将显微镜中的影像输入计算机中.为了使计算机上图像高度清晰,严格使用Koller照明,使进入显微镜的光线按物镜的孔径进入镜筒,而不外露,以增强成像的清晰度.这样由低倍到高倍采取足够数量的图像,压缩储存在计算机内,然后将病史及手术所见写在电子邮件(E-mail)上,插入或粘贴上的图像,一起发送到远方会诊单位.我们自行设计和安装了一套远程病理会诊系统,已向美军病理研究所发去了会诊病例的清晰图像.该所有125名各专科病理专家队伍,不到10小时即可发回免费的会诊意见.所以远程病理的建立,可以借助外界力量,使医院的病理水平迅速提高到先进水平.
另外要考虑的是设备的费用.我们用还不到8万元人民币自行设计的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发出清晰的图像(反馈意见).相应的设备在美国据说要13万美元.所以研究一套廉价而性能好的标准设备以便推广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3科学研究
对于科学研究,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显得特别重要.因为科学研究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解决新问题.要了解所研究的问题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必须得到世界上的最新信息.国际互联网上(Internet)有各方面的数据库,从医学文献文库Medline上可以查阅到世界医学文献的摘要,在期刊的目录中免费或交费查到全文,甚至进一步查阅其中引用的文献.将克隆的基因序列送到基因文库,可以得知该基因是否为一个新基因.网络上还有各种文库,如蛋白文库、肽库等,都可以与研究的物质进行对比,从查到的某物质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就可以扩增出相应的基因进行研究.计算机确实能使“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站到科学研究的前沿.过去对待科研资料的统计,常用手算或辅以计算尺.有了计算器就方便多了,用计算机通过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就更方便了.为了学术交流,要把统计表格、图表及图像等制成幻灯片、磁盘应用.论文本身可直接应用计算机打印,不必书写,甚至可用电子邮件将论文及图片送往杂志发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科学研究的帮助和促进比对其它工作更加全面,更加有用,更加方便.信息科学,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到病理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迫使病理学工作者,必须适应新的形式,对病理学工作进行较彻底地改造,把病理学推上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信息病理学,这不仅是对病理学工作者的挑战,也是对新世纪医院和学校领导能否站在高瞻远瞩的地位,采取高屋建瓴措施的考验.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网络病理学
病理学适应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说课;病理学;护理;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82-03
说课与讲课不同,是对讲课过程的理论概括。说课要体现讲课者整堂课的宏观思路、教学的安排及应对突况所采取的措施。除外还要体现出讲课者如何衔接不同的内容,达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效果。因此说课是备课的深化、扩展与完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师培养、授课比赛中。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病理学教学经验,以说课的形式浅谈一下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对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章的教学思路。
一、教学内容分析
优秀的讲课者一定要熟悉、吃透教材,要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说课要讲清楚整个学科的内容方向,该学科在护理专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各章节之间有怎样的逻辑联系。
1.教材分析。《病理学基础》是高职护理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医学之本,是护理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必经之路,学好病理学将对学生的医学学习生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主要通过研究患病机体的各种形态、功能、代谢等的变化来研究疾病,从而为临床护理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在医学护理教育中属衔接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的桥梁课程。因此学习病理学要有正常人体医学基础知识,而病理学疾病的学习,又让各种临床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有理可循。病理学在内容上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
2.章节分析。(1)章节内容分析。正常局部血液循环是机体重要生理机能之一,是维持局部组织细胞正常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临床上多种疾病的发生都是血液循环障碍的直接后果,如压疮、冠心病等。还有一些疾病过程中伴随着血液循环障碍的问题,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形成的赘生物、胎盘早剥时发生的羊水栓塞等。这些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是临床重点关注的。护理工作经常要进行血管穿刺操作,操作不当也易于损伤血管,引发局部血栓形成,甚至导致病人猝死的严重后果。因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病理学教学内容中较为重要的一章。(2)章节编排分析。本章属病理解剖部分总论内容。在章节编排上较前,位于《健康与疾病》、《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内容之后,各系统疾病之前。这种编排体现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五个知识点根据难易程度、相互间逻辑关系依次介绍。出血相对简单,作为铺垫最先讲解。学生易于理解并建立学习的信心。随后,介绍充血,内容难度稍有增加,其一因为淤血这种病理过程在日常生活、临床疾病中很常见,其二为介绍血栓形成做准备。课堂讲解起伏到一定高度。血栓形成是本章的至高点,重要且难理解,与临床多种疾病等密切相关。栓塞、梗死难度有所回落,多与血栓形成有关,宜最后讲解。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路标,它使整个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护理专业的需求、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章课时安排6学时,理论4学时、实验2学时。说课时应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说明。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等;熟悉淤血的原因及病变特点、血栓形成的条件及结局、梗死的类型等;了解淤血的后果、栓塞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等。本章的重点、难点均在血栓形成。
2.能力目标。护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护理应用人才,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会观察病情,观察患者。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判断各种出血现象,识别淤血、梗死的器官组织。其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通过淤血的病理变化思考临床相应的症状、由血栓形成的条件思考血栓性疾病形成的原因、由循环通路的特点思考栓子运行途径,并探究如何去防治和护理。
3.情感目标。“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教学过程中要将人文关怀渗入学生内心,毕竟医学的作用是有限的,人终究要走向死亡,死亡的最终方式都是疾病。教学中应树立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直接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学中如何做到“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介绍。
1.语言运用。跌宕起伏的语言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理解,讲课者应予以重视。病理学作为医学课程,涉及很多陌生的专业词汇和众多抽象的机制。讲课的语言应注意两点。(1)易:尽量将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换成通俗、易理解的话去解释。如栓塞这个词,可换成“卡住了”或“堵住了”。(2)少:尽量用短句子代替长句子,如梗死的概念,可解释为“缺血性坏死”。除外,尽可能多用示意图解释。
2.温故知新。本章知识内容建立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通路、血液凝血途径等基础上,多年教学总结发现,新知识讲解前对相关旧知识回顾非常必要。如讲解血栓形成条件前,回顾内、外源性凝血途径,讲淤血原因前回顾大小循环等。复习可采用示意图、概念图、提问等形式,既利于导出新课,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3.案例教学。从近几年开始,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病例题型在逐年增加。病理课是学生疾病学习的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疾病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本章内容涉及众多临床常见疾病,非常适合采用案例教学。一方面是护士上岗证考试的需要,另一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可以使理论学习丰富起来。选择案例应侧重认识基本病变与一般临床表现,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和记忆。如左心衰竭病例中,通过主诉和体格检查来提高学生对肺淤血病理特点的认识;利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对本章内容总结提升。
4.实验教学。为更好地将理论转换为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验并重。学生通过实验课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消化。如梗死类型分为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通过对相应大体标本的形态、显微镜下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学生对这两种梗死的理解就很深刻,不易忘记。实践证明,通过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联系、配合,可以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同学们反映较好。
5.开展读书报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欲望,更为了学生禀赋和潜能充分发展,教学最后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可选择护理相关内容开展读书报告,如探讨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训练学生查阅文献,使用网络资源,了解临床动态,提高写作与表达能力。
6.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大量应用,课件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过程中。病理学学习以形态变化为主,非常适合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图片对比正常的肾与淤血的肾、正常肺与淤血肺的组织结构,能让学生迅速掌握淤血的病变特点;展示淤点、瘀斑及紫癜的图片,可帮助学生识别不同病变特点的出血;血栓形成过程的动画模拟可促进学生的理解等。丰富了的课堂内容,设计新颖的课件还可提高学生的兴趣。(2)板书设计。尽管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点,但板书仍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设计板书时要考虑板书所要达到的目的效果。①提升教学层次和条理。教学过程中依次板书大小标题,可避免单纯幻灯片教学片段化的缺点。②加强记忆,突出重点。本章中涉及概念较多,存在次重之分,依据教学目标将重要名词用彩色粉笔书写或用特殊符号标注,如血栓形成,来加强学生注意,起到课堂点睛的效果。③灵活绘制示意图。教师可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内容,机动选择绘制示意图,如讲解左心衰引起肺淤血,通过肺循环的示意图能有效说明。
四、说学法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深入理解、积极探索的三重境界。学法具体为“手、脑、口、腿”并用。
1.勤动手。课堂学习中积极运用手和笔进行勾画圈点。将有关概念、病理变化、类型等予以标注,同时注意区分重点。复习时应及时对本章内容概括总结,可绘制本章组织结构图来整理思路,理清知识脉络,如下图。
2.勤动脑。通过课堂案例,学生应从临床资料(病史、症状、体检与化验等)和不做任何提示的病理材料中独立分析,做出病理诊断,然后分析病变发展过程。本着能力培养的原则,由学生向老师汇报观察结果与理由,对培养学生病变发展的分析与综合应用知识等能力都有直接帮助。
3.勤动口。传统教学形式单调古板,氛围压抑,师生双边交流不足,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课堂上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勤动腿。为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和利用网络资源去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学术著作和科技期刊,完成读书报告、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依次由复习回顾—新课导入—温故知新—新课讲授—案例讨论—总结概括—读书报告共七个步骤展开。实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复习回顾。复习回顾可采用提问方式,如“怎样判断术后病人伤口的愈合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上堂课的掌握,帮助学生快速回顾上节重点,及时调整本次教学策略。
2.新课导入,温故知新。要创设一种富于启发性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着手,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思考问题。如由孕妇妊娠中晚期下肢水肿的现象引出淤血的知识,由常见疾病心梗、脑梗引出血栓形成的知识等。随后对本节课所需的其他学科内容进行简单回顾,以便更好地开展新课讲授。
3.新课讲授,案例引入。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重点、难点内容增大教学时间比例,并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器官感知能力来加强理解。如讲解血栓形成内容,可结合多媒体动画、绘制示意图及病理图片等手段协助学生深入理解血栓形成过程、类型及构成。对于了解内容通过图片对比,减化讲解。如讲解梗死的类型,通过相应病理图片帮助学生区分清楚即可。讲解过程中可适当穿插案例,增强知识的实际应用,加大学生理解深度。
4.总结概括,读书报告。知识内容的小结可提高学生的认识,并尽快将讲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总结可采用组织结构图、临床病例、思考题、开展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对于难点、疑点反复强调,加强学生的注意,协助学生记忆。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专业和自我成长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总结,发现生动、准确及富于节奏的语言表达,精彩案例的引入,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效结合,读书报告等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能较好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中各内容的基本理论,促进了学生临床思维的发展,同时丰富了病理学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并为后期临床护理相关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有待改进的是课件制作水平,应多制作一些医学三维演示动画,为教学提供更加形象逼真的模型。
参考文献:
[1]许三林,丁凤云,宋印利.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杨光华.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谷素华,杨国燕,张瑜.教学反思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0,4(11):42-43.
[4]商临萍,刘朝英,杨辉.研讨式教学方法在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路径》课程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2,9(8):346-347.
[5]杨晓慧,吴小玲,朱晶.参与式教学法对临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