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方面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证券方面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证券方面的知识

证券方面的知识范文1

(一)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它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二)实践教学是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特色的必然要求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有证券基本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证券基本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分析、产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以及公司价值分析等;证券技术分析,包括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等;证券组合管理,包括风险资产定价和证券组合管理的应用、投资组合管理业务评价等知识。它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以及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多方面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如模拟交易、参加炒股大赛、实习基地见习等,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更充分掌握相应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手段。

2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很多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仅把证券投资学课程当作一门普通的理论课程来讲授,在课程考核上也按照理论课程的要求来考核学生,案例教学、模拟交易、实习基地实习等方面的教学或严重不足,或流于形式,导致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差。

(二)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证券投资学在很多高校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但学过这门课程后却往往很失望,对证券交易的基本规则、交易技巧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知之甚少。学生学了证券投资这门课程后,照样看不懂市场行情,照样不知如何去选股操作,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所学的证券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证券投资严重脱节,甚至不符。

(三)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紧缺证券投资学的教师往往是从高校到课堂,他们往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却并无证券实际操作和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对证券公司的实际运作流程也不懂,因而不能满足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有时,即使学校有了证券模拟实训软件,可以进行证券模拟交易,教师由于经验欠缺,也并不能给学生在模拟交易上给予正确的指导。

3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加强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主要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立证券模拟实训室购置相关的金融软件,建立证券模拟交易实训室。证券模拟实训室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提供全方位的证券模拟交易系统,使学生通过运用该模拟交易系统,亲身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运作,体验金融投资风险,掌握金融投资技巧,从而达到积累金融投资经验、培养优秀金融投资人才的目的。实验项目可包括证券市场行情解读、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以及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

(二)举行模拟炒股大赛目前,学生对金融理财有着极大的兴趣,股票投资也日益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实践经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虽然有着较大的兴趣,却缺少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更多的积累一些实际操作经验。模拟炒股大赛将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虚拟资金,学生可以虚拟开户,交易股票,并与同校好友交流炒股经验,在实践中体验掌握有关股票投资的知识。例如,目前我们已经同镇江华泰证券连续举办了多届"华泰证券杯"模拟炒股大赛,较好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炒股热情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在建设校内证券模拟交易实训室的同时,还要加强同当地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单位的合作,共同努力建设好校外实习基地,这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证券交易操作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开展实习实践教学层面的合作,即我们为证券公司输送实习生,而证券公司为我们提供实践岗位等方面开展合作,而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实习基地层次的提升,形成了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多赢"格局。如学校可以为证券公司提供员工培训、智力支持,而证券公司可以为学生讲解证券市场基本知识、实战技巧、职业生涯等。双方共同致力于产学研的高层次合作的研究,立足基地服务社会。例如,目前我们已经同镇江的华泰证券、银河证券以及中信证券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信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色在于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以及重视双向交流等。证券投资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典型证券投资的案例进行讨论和研究,来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复杂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在讲到证券投资学某些章节内容的时候,可结合当前证券领域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基本分析时,可探讨次贷危机对股市的影响;在讲到股票交易制度时,可联系2013年8月16日的光大证券乌龙事件进行分析;在讲到证券发行市场时,可联系阿里巴巴于美国时间2014年9月19日在纽交所正式进行IPO等进行分析。

证券方面的知识范文2

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个小失误可能会引起一场金融风波。1995年初,英国巴林银行由于交易员的失误,使得亏损近10亿美元而濒临破产。1996年10月,纽约一家银行因为工作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对美国债券进行投资,造成亏损达数10亿美元。通过这些失败的投资事件,人们应当重视如何去防范投资风险。然而,相对来说我国国内证券公司开始发展起来的时间是较晚的,故证券公司自身的控制方式及建设环境都存在不足的现象。从1987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至今,快接近30年左右的时间。从第一家证券公司注册那年起,在接下来的10年里,证券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在快速增长的阶段中,证券公司的数量达到了成倍增长,证券中的资产也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在进行扩张,但证券业务类型并没有进行更好的发展还是亦如以前单一。并且,政府部门对执行监督证券业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而且内部人员可能存在道德风险,这样是十分难以发现的,所以单位就选择回避内部风险防范的问题。但若不想办法对内部风险进行防范,那么可能会产生无法预知的危害。随着我国的证券市场快速发展,证券业务类型越来越多,证券品种也琳琅满目,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同的风险。为了我国证券行业能够健康发展,应该找到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法,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证券市场中,风险与收益就像人与心脏一样永远是同时存在的。而能够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的因素不尽其数。这其中的大致原因可能是由证券投资的运作过程十分复杂引起的,还或许是因为投资者盲目进行投资并没有去考虑风险问题。不过,无论是哪些因素引起的,只要是引起原由的因素都会相互影响,这样就造成了证券市场的高风险。

(一)增多的投机行为使得市场十分不稳定

目前,证券投资行业存在着许多的投机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得到短期的差价,从而获得差额利润不管会遇到多大的风险。这种投机行为的本质就是根据证券价格的波动性来进行的,所以这样肯定会让证券价格的波动愈发强烈,从而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虽然,投机者可能会因此得到一定的收益。但一直存在这种过度的投机行为的话,就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证券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风险

在证券市场里面,我国的证券经纪人和持有人仅仅是法律上的关系,经纪人的道德风险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来防范。证券经纪人没有履行义务时,持有人不可避免会损失利益。而且,我国证券从业人员还不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投资技巧,在防范风险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这些都对投资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三)个人投资者盲目投资扰乱环境

很多个人投资者连基本的政策都不了解,并且没有学习过专业的证券投资知识,进而只能够盲目地跟随其他投资者进行投资。而且,个人投资者分散广,想法多,这样就会被利用其特点,制造出使个人投资者产生冲动情绪的市场氛围,致使个人投资者全体蜂拥而上。或者被一些负面的消息所影响,跟随大众群体抛之。证券市场环境就被弄得一片混乱,投资者也深受其害。

(四)部门执行监督和管制的力度不够

从开始制定与颁布证券法律法规以来,我国为维护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已经颁布的法律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执行方面力度不够。这样不仅会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同时也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建议措施

证券投资过程中,防范与管理投资风险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在防范的同时如何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是本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下面的几点措施,是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加以总结,在对其结构优化后提出的,因此可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抑制过度投机,控制价格风险

过度投机会破坏证券市场的环境,使得中国经济不能稳定增长。防范投机行为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应该建立严密的宏观监管体系,并对所违规的处罚措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强化客户管理,对投机者行为加以规范。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

招揽人才是证券公司的重大目标之一,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证券行业中。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道德操守,这样才能培养出好的证券经纪人。专业水准高的证券经纪人,能够使投资者获取更多的利益。而遵守职业道德才能推动证券市场良性发展。

(三)加强证券投资者的防范意识

证券投资者应当树立政策与法制观念、市场与信息观念、风险观念。证券投资者的观念是主观方面的要求,在这一些方面如果能够很好地执行,将起到更加惊人的效果。并且,投资者应该具备许多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投资者根据有效信息,提炼充分材料,并进行分析,之后做出决策。最重要的是投资者应该拥有好的心态和强大的承受力,冷静的头脑和良好的自我约束力都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忌冲动投资,赌气选择股票,只有拥有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当今市场中占据优势。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证券方面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证券营业部 财务管理 策略探析

从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之时到2005年8月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1390家,与银行和保险业相比,证券业仍然处于的是正在发展中的尚未成熟行业。在2007年3月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时,实现了中国会计的审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大致相同。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有很多问题存在着。本篇文章主要研究证券财务管理上的策略,给我国财务管理方面的迅速发展提供经验。

一、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证券财务管理人员是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招聘以及培训也就成为了证券营业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强化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是做好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招聘环节,证券公司应该加强对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为证券公司的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证券公司财务工作科学性。其次,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环节,对于那些低素质低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包括财务基本知识、财务法律法规及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财务工作的热情以及科学性。

二、加快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早已进入到信息社会,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极大,早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证券行业财务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的提高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为此,证券营业部应该建立起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增强对于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证券营业部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国家有关证券信息以及市场信息,针对出现的市场信息以及国家政策进行有效解剖,进而做好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工作。

三、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国家对于证券行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很多漏洞都存在。另外,证券行业在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上存在着众多的问题,甚至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上严重不足,严重影响着证券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证券营业部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要加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对于制定好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证券营业部还应该做好相应的执行力,增强对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四、加强证券营业部文化建设

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工作是动态中的管理工作,要想使财务管理工作时时刻刻面对着不断发生变化的行业与变化的外部环境,就必须在企业文化上进行投入,增强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相关的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文化决定着证券营业企业到底能够走多远,也是衡量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准。因此,证券营业部要重视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文化知识学习与灌输,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培养,增强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专业能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五、加强证券营业部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证券营业部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由于缺乏对于证券营业部预算管理的有效监督,导致证券营业部预算管理很容易出现预算审计错误。加上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手续以及程序,导致证券营业部预算计划与实际的脱节。加强证券营业部财务预算管理,也就成为了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的关键,为此,证券营业部对于自身的每一笔预算都做好相应的计划,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和管理,促进证券营业部预算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以及有效化。

六、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为企业的财务方面的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原有的面向过去到现今的关注未来,企业财务人员有着越来越多的任务,根据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判断,提供全方面的、具有前瞻性的方法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创新能力,并参与企业管理与经营,能很好的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服务。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给证券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了发展空间。为我国的财政管理方面提供了经验,在实际财务管理的同时,出现了狠多问题,严重影响着证券营业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证券营业部应该深入研究自身财务管理问题,创新并改革营业部财务管理的策略与措施,给我国证券的营业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是我国的证券营业部门在管理方面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凤英.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的关键问题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2]贾凯建.证券公司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1

证券方面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经过20余年改革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已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据报道,中国证券业2006年上半年收入231亿元,纯利123亿元,中国证券业在近年将会实现盈利,扭转前几年的亏损局面。但中国的证券业还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尚未形成完善的、稳定的运营机制。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重视对证券公司的审计监管,而证券公司更要加强内部审计,以保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与持续地高效运行。

一、加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经济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证券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近几年,中国证券公司已出现透支挪用资金、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炒股、编报虚假申报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2002年以前,我国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还属于个案,2002年8月以后,由于市场低迷,证券公司连续几年出现全行业亏损,多年积累起来的风险集中爆发,因重大违规行为受到处置的证券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到2006年7月,不足4年时间就有34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证券公司面临行业建立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性危机。在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中,证券经营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超过半数,显示在证券公司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自身的内部控制有待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签发国务院522、523号令,《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1世纪国内证券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重新“洗牌”中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既是监管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证券公司不能回避的责任。《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133条规定,“证券公司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或岗位,独立履行合规检查、财务稽核、业务稽核、风险控制等监督检查职能;负责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建议并敦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改进。”约束、自律作为证券公司获得良好信誉的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法宝。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督,目的是防范风险,纠正违规,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健康发展。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公司的规范经营负有重要责任,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长期生存与稳健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已成证券公司当务之急。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

目前,证券公司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与其重要性并不相适应,内部审计还远没发挥其应有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有限,未覆盖到各部门、各环节。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实施全方位审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范围并没有覆盖各部门、各环节。例如,有的证券公司只注重对营业部和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而未涉及到对公司总部的重点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审计,如投资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等。有的证券公司虽然开展了针对这些部门的审计,但在审计实施及出具审计报告时有所顾忌,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总体来说,内部审计部门代表公司对下属营业部的稽核审计工作比较容易开展,对总部其他同级部门或投资部等重要部门实施审计则有一定难度。

(二)内部审计重视财务、淡化管理。证券公司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运转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风险,近年以来被处置的高风险证券公司数量之多史无前例。而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内部审计的职责集中在“查错防弊”上,很少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事实上,证券公司发生或产生错误与舞弊等问题不限于财务部门,更多的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也并不仅限于“查错防弊”。把审计重点局限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三)重事后检查,轻事前、事中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事后监督检查,主要是财务数据的检查方面比较到位,而在事前和事中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事后检查只能发现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如何防微杜渐、亡羊补牢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严格来说,制定、执行制度并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关系,可以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有机会了解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重在事后发现问题,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对于事前、事中控制的关注远远不够。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效率不高。综合治理后,证券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部分证券公司审计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采用现场审计方式。证券公司规模扩大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财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甚至会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现有审计手段远不能适应业务活动的节奏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审计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提供增值服务的作用。

三、影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少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客观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评价。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核心内容有3条: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较高层次,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向组织内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报告工作,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同时,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董事会负责,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对公司所有部门、所有环节实施监督。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名义上归董事会领导,与内部其他部门处于基本平级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晋升等还要受制于公司其他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二)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急需深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中突出内部审计的“咨询”、“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这种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而被称之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从现实来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多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成长起来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监督评价,轻控制和服务。主要审计力量集中在财务数据的事后检查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不够重视。在为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发挥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够充分。证券公司目前内部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基本上采用现场稽核方式。综合治理完成后,证券公司数量减少,规模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传统审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证券公司逐渐建立了集中的交易监控系统和集中的财务监控系统,通过将交易监控和财务监控连通运作,实现了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核对。环境的改变为非现场稽核审计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充分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非现场稽核成为了证券公司在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复合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不明确,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会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当前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当繁忙,缺乏专业培训,专业能力下降,不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改进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有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在证券公司内部位于比较高的层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意见、结论和建议的公正、客观、权威和有效,真正发挥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保证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是名义上,实质上内部审计机构也要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任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评价与考核,要直接由董事会或监会事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工作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及财务预算要提交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备案。内部审计机构每年一次或在必要时多次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

(二)全面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作为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反馈系统的核心,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如果内部审计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就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当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三)充分利用非现场稽核审计手段。限于现场审计的成本、人力等方面的制约,现场审计和检查的频率不可能很高,一般一年一次或者更长,这种频率目前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随着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柜台系统、财务系统、日常监控系统以及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借助内部网络查询、筛选、记录、分析等,对被审单位实施非现场稽核审计。覆盖全面的公司内部网络,可为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证券公司营业部开展非现场稽核审计创造条件。

利用信息系统手段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非现场稽核。首先,可以利用各种监控系统作为现场审计的辅助手段。在实施审计之前,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事先分析,确定审计重点,这将大大节约现场审计的时间,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可以利用内部网络以及各监控系统进行专项稽核审计,对于业务和财务的一些专项检查,不必亲自到现场审计,通过各内部系统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另外,根据内部审计需要,一切可以在非现场审计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都可以根据需要纳入非现场审计系统。

(四)建设德能兼优的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首先,要制订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在专业上,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证券知识和公司开展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掌握金融法规政策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熟练运用电脑的基本技能。在能力上,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于跟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其次,要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务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不仅需要财务会计专门人才,也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要配备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企业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再次,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重视和加强包括会计、审计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其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为实施非现场稽核以及远程审计的需要,尤其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的业务审计水平,又掌握计算机审计等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丽榕,试论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原因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08,(10)

[2]杨婧,现代内部审计主要方法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3]李学柔内部审计转型浅析[J],财会通讯,2007,(5)

证券方面的知识范文5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一般来说,《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完成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以及财政、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进而培养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样一个课程设计顺序是符合逻辑要求的。而对非金融专业来说,由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导课程学习不足,可能会造成逻辑链条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解知识难度加大。

    (一)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适用的教材。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关键意义。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授课的依据;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而言,一本符合其专业知识结构,能看得懂、喜欢看、看得进去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既能拓宽视野,又能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当前,以《证券投资学》或《证券投资分析》等为名称的教材琳琅满目,从教育部重点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编教材,版本繁多。据统计,在亚马逊网站上“大学教材教辅及参考书”中搜索,《证券投资学》有127种,在当当网的“财经类教材”中有204种。但是,这些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大多数重理论、轻实践,重公式推导、轻案例探讨,相互传抄现象严重,而对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生们使用这些教材学习后,仍然停留于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层面,无法与我国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第二,课程设置不科学。《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有效地把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同时又需要多门先修课程做支撑,如证券投资价值分析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之提供支持。但不同专业对这些先修课程的开设与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专业选修或任选课,有的甚至不安排开课。学生普遍缺乏数理基础,数据处理技术薄弱,相关软件应用能力不高,从而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有,投资课设置存在“多而全”的问题,内容重复严重,如《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与《投资学》部分内容重复,由于课时有限,课程多必然会导致每门课程课时量的减少。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大局限,如在处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涉及的大量图表时就很难操作,而目前大量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虽然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画面包含的大量信息也加大了学生短时间内理解的困难。金融实验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专业教师缺失,课时受限,没有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实验操作、模拟交易多流于形式,学生听课效率低。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证券投资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观摩。第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习惯,学生只要能够背出基本原理、经典理论即能够通过考试,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而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所在。因此,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与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

    (二)面临的挑战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1]最近几十年来,金融学在微观层面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微观金融学已经成为金融学的两大分支之一,解决个人、企业、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动态问题,和几乎所有金融实践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应用到市场第一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带动“微观金融”渗透到了证券投资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证券投资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体现出这种趋势。第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挑战同样紧迫。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创新涉及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方方面面,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各种含权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实经济的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还没有充分体现这种趋势和内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学等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或仅仅作前沿理论介绍,这就造成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困难。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和内容迫切需要更新,应适当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加大衍生产品内容所占比重,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达到学生对综合性知识能贯通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进行深入改革,至少应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进行改进:

    (一)优化课程设置,选用恰当的教材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恰当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第一,课程设置需要考虑每个专业的特点而有所侧重。适当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选修课,增加基础课(如统计学、金融学)的课时量,适当增加对公司金融、金融组织学、资产定价、家庭理财等选修课程的开设,有条件的还需加强金融计量学方面的课程,如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金融工程学、行为金融学等,作为任选课程开设。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基础性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第二,恰当教材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方面:教材是否能够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否体现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是否与学生的兴趣、专业知识背景、学习规律相一致。内容必须与学生培养目标一致,内容设计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的课外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选用国外成熟的教科书,辅之以生动案例尤其是国内的案例分析教材,充实案例分析和实践模拟课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证券方面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 证券公司 核心竞争力 研究 对策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金融机构受到重创,以高盛为首的美国五大投行或破产或被收购或被迫转型,这使得以往美国投行界无上的光环泡沫迅速破灭,也使得全世界金融行业集体反思什么是投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中国的证券行业是将美国同行作为自身学习的榜样,这一次金融危机也使得中国的证券行业集体反思,到底什么是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目前有关企业竞争力的理论观点

1.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观的研究主要是用来解释企业如何通过专有的资源获取竞争优势。资源基础观认为,专有的公司资源是获取竞争优势从而高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强调从公司内部的资源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和租金,而且特别强调公司的独特性与异质性,认为异质性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企业的超额利润来源于企业的异质性资源的租金。

2.企业能力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企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替代。企业能力观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力。由于企业资源基础观或能力论把研究重点放在企业内生的竞争优势上,因此有效地解释了在相同外部条件下企业竞争优势存在差异的原因,即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对企业异质性资源的进一步分析就导致企业知识基础论的产生。

3.企业知识基础理论。

企业知识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系统;一切组织实质上都是知识的吸收、选取、传播、共享和创造的过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的独特性知识。公司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进行积累,这是公司成长的基础。

从上述理论的发展看,经济学对企业竞争力的认识走过了一个从均质到异质、从外部到内部、从关注短期竞争优势到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逐步接近企业的核心和本质。

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形成方面来看,对国内的目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但也有其不适合中国金融企业的地方。我们认为,解释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主要强调“资源观”和“能力观”。这是由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所决定的。根据波特(2002)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经济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为“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为“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为“财富驱动阶段”。在前两个阶段,资源的重要性最重要,而在第三个和第四个阶段,能力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增强。目前国内的整体发展阶段还处于一种“要素投入驱动和投资驱动阶段的末端,创新驱动的开始时期”,而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竞争力的因素是资源和能力,而不是知识,尤其是当存在“外生的”知识可以引进的时候,知识被转化成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表现为知识的生产和运用的竞争,而表现为能力和资源的竞争。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到了财富驱动的时候,知识的竞争力才开始显示出其重要性,因为这个时候,资源的重要性随着资本的积累已经相对下降,而创造基于知识的竞争力才开始显示出来。

二、国内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根据前面的理论研究与回顾,我们认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证券公司内在的一种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能力或资产,国内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资源观+能力观”。

首先讲“资源观”。券商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要素是资源的多少,这表现为资本的多少和社会资源的优劣。证券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周期性的行业,抗风险的能力是第一位重要的,所以资源(资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力的体现。

其次讲“能力观”。这里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经营方面的能力,即盈利能力;其次是建立均衡的业务发展模式方面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用市场地位来衡量(即各业务的排名情况);最后是个效率综合项,包括管理效率、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

总而言之,券商的核心竞争力有四方面要素:良好的资源基础、持续的盈利能力、较高的市场地位和管理效率。

三、国内证券公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为了能够在实证上得出效率综合项,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将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市场地位和效率综合项作为券商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对我们所选择的样本券商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价,得出竞争能力的高低。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可以将问题系统化,将数据通过量化的判断加以评估的科学方法。应用AHP处理问题时,有6个步骤,分别是:

(1)界定问题。对于研究的相关文献应尽量扩大涉猎,将可能重要影响问题的要素都放入问题中。

(2)定义决策目标与建立目标层级架构。将影响系统的要素组合成许多层级(群体),每一层级只影响另一个层级,同时仅受另一层级的影响。

(3)建立成对比较矩阵。AHP的评估尺度基本上划分为五项,分别为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很重要、绝对重要,并赋予1、3、5、7、9的衡量值。另有四项介于五个基本尺度的间者,依序赋予2、4、6、8的衡量值。

假设某一层级的评估要素为A、A、…A,以上一层某一要素为评估基准,其权重分别为W、W、…W,接着建立成对比较矩阵(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层级内若有n个因素时,则需要进行n(n-1)/2个成对比较。而要素准则A、A、…A,的成对比较矩阵为A=[a],若W、W、…W为已知时,则成对比较矩阵A可表示如式(1):

A=[a]=1?摇?摇 a?摇 … ?摇a1/a?摇1?摇 … ?摇a…?摇 …?摇 ?埙?摇 …1/a?摇 1/a?摇…?摇1=w/w?摇w/w ?摇…?摇 w/ww/w?摇 w/w?摇 …?摇 w/w?摇 …?摇 …?摇?埙?摇…w/w?摇 w/w ?摇…?摇 w/w

(4)求矩阵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

求出成对矩阵后,使用数据分析中的特征值(eigenvalue)解法,找出特征向量(eigenvector)。根据矩阵分析理论,若成对比较矩阵A为一个n×n的一致性矩阵时,将成对比较矩阵A乘上权重W可得到AW=λW,其中W为(W、W、…W),将行列式解开后,即可求得矩阵A的n个特征值λ,maxλ为最大特征值,而W则是A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特征值的数值计算公式如下:

λ=a

(5)进行一致性检定。

由于正倒值矩阵中的值只要有些微变动,将会使maxλ亦随的微量变动。因此,maxλ和n两者的间的差异程度可作为判断一致性高低的评量标准。一致性指标的定义公式如下:

C.I.=

(6)计算各评估属性权重。

若整个层级结构通过一致性的要求,则可用加权原理计算每一方案的加权分数,进而决定方案的优先级。

2.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券商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根据前面的研究,券商的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几个决定因素分别是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市场能力、效率综合项等。为此,我们选取了经纪业务排名在前的28名券商进行比较。

在各项衡量准则的具体数据输入上,除了国际业务和研发业务外,我们均使用阶梯函数进行排序,评估的尺度基本上都划分为5项,即5个档次,各档次的最低标准详细如下,表中凡是规模数据单位都是亿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下面我们给出各要素的重要性判断:基于我们的企业资源观和能力观,我们认为,在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中,盈利能力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资本实力和市场地位,最后是效率综合项。

在各项业务中,我们认为经纪业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最重要的地位,自营业务其次,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同等重要,并列第三,而研究业务第四,国际业务第五。

我们使用最主流的层次分析法软件Expert Choice进行分析,首先进行模型的层次架构的设计,然后结合我们对券商核心竞争力各组成要素的重要性判断,以及对各业务模块重要性的判断,Expert Choice会自动给出整个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及各因素的权重,如下图所示:

整个模型的结果如下:

表二 券商竞争力排名表

从整个模型的评分结果来看,基本上验证了我们的理论,即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资源和能力,尤其是能力方面。

从经验上看,该结果也比较符合客观情况。中信证券在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强,资本规模第一、盈利能力第一,所以排名第一,而国泰君安、国信、广发则因为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和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突出位居第2、3、4位,海通虽然资本势力强大,但业务发展并不均衡,所以位于第5位。中国银河则因为没有了以前的包袱,轻装上阵,加上投行业务突出而位居第6位,申银万国则因近年来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下降、盈利有所下降而从原来的大券商下降到第7位,华泰则是因为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大幅度的上升而名次排名靠前,位居第8,招商的资本实力不足造成其排名位于第9位,光大的资本势力虽好于招商,但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薄弱造成其名次位于第10,而中金公司是以能力和社会资源见称,但资本不足、经营模式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排名第11。整个模式基本上验证了人们对证券行业的看法。

四、证券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尽快推进优质券商的上市,扩大券商的融资渠道。

证券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证券行业的竞争力;提高证券行业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鼓励国内券商通过各种方式扩充资本,包括上市、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等等。

2.证券公司应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提高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

证券公司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改革管理制度、完善组织体系、改进业务流程、创新管理方法,不断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3.证券公司应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实行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管理策略。

目前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大致相同,同质化竞争的行业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券商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确定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实行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只有这样,各公司才能在市场上逐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证券公司应强化从长远利益出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券商自身的经营应当追求长期的利益,这包括对股东和客户长期利益的承诺,不能片面追求短期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从公司、行业和市场的实际出发,统筹需要和可能,兼顾收益与风险、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这是证券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赵芳,黄惠青.波特竞争战略的实践性探讨[J].管理观察,2009,(5).

[3]李玉,代新蕾.证券公司五力竞争模型分析[J].金融视线,2010,(8).

[4]何学松.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