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质量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质量的内涵

生活质量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工作生活质量 工作生活质量结构体系 维度分析

一、工作生活质量结构体系的研究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作生活质量运动对当今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知识型员工这类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其工作生活质量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对工作生活质量内涵的理解,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从员工、工作、组织和社会四个维度阐述了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内涵。由于对工作生活质量内涵的分歧,各学者之间对其结构体系也未取得共识。因此,研究者多会以个人经验、研究文献或经实证研究等方式,提出一些标准来衡量工作生活质量。

Delomotte和Takezawa(1984)提出的QWL的结构包括实现传统目标的新途径,公平的工作待遇,影响决定和工作内容的挑战以及工作与生活周期等。Kalra和Ghosh(1984)对QWL的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并且归纳为以下15点:到位的经济报酬、受雇者对工作的投入、受雇者对工作的参与和影响、绩优升迁、与主管的关系、与工作群体的关系、工作硬环境、工作保障、安全与健康的工作条件、工作与管理部门间的关系、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和身份、受雇者的心理状态、受雇者的福利和无过度的压力等。Efraty和Sirgy(1990)以四种需求满足当作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层面:生存需求,包括安全与经济资源的需求;社会需求,包括人际间的互动及归属;自我需求,自尊、自主;自我实现需求。国内学者蔡蕙如(1994)把QWL的内容结构分为生存品质、社会品质和成长品质三个维度。其中员工的生存品质包含薪资、福利、工作安全和工作保障等内容;社会品质包含与上司的关系、与工作伙伴的关系和与顾客的关系;成长品质包括员工参与、升迁、自我成长、自尊与工作特征(如自主性、回馈性、变化性、重要性及完整性)。陈家声和樊景立(2000)把QWL结构划分为工作环境、薪资与奖金、福利、升迁、工作性质、训练与发展、上司的领导方式、同仁的合作、企业形象、沟通、组织制度、组织气候与文化以及工时与工作量等13个维度。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各学者对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构成看法不一,侧重点也不同。有些侧重工作本身的特性,有些强调工作中的成长机会、成就感、满足感、工作环境、薪资福利、内部沟通等,有些则包含员工的生活状况。

二、工作生活质量的定义

“工作生活质量”(简称QWL)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新命题,关于“工作生活质量”的具体概念,各派学者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给出了具有各自研究倾向的定义,有些学者认为工作生活质量是一种主观经验和感受:工作生活质量主要指工作及其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或是强调个人在组织工作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满足感;有些学者认为工作生活质量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比较重视和关心工作对员工和组织效能的影响,以及员工参与组织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一些学者则通过用一系列改善方案与措施来说明工作生活质量。但没有最终形成具有权威性的统一定义与说明。

本文认为将组织目标和各利益群体的期望协调统一起来,组织才能运行良好。在此,本文引用美国职业培训与开发委员会的定义:“工作生活质量对于工作组织来讲是一个过程,它使该组织能让处在各个级别的成员积极地参与营造组织环境,塑造组织模式,产生组织成果。这个基本过程基于两个孪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率,改善雇员工作生活质量。”

三、工作生活质量维度分析

经济、文化、主观、客观等许多因素的变化和相互影响、工作生活质量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缺乏对其统一的定义,这些给客观、准确、及时、全面地评价工作生活质量带来了困难。

1、员工维度

这个层面的内容主要包含员工生理和心理安全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具体确定为3项指标:(1)竞争性的薪酬水平。员工工作的目的之一便是获取报酬与谋生,丰厚的报酬能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其工作生活质量。报酬更能体现公平,要与员工绩效、技术要求等相关因素挂钩。(2)福利待遇。特色的福利计划成为吸引和留住员工的重要手段,包括提供弹利计划、补充保险计划、补充性住房计划等等。(3)工作的物理环境。企业有责任提供安全而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健康不被损害。

2、工作维度

工作维度主要表示工作内在的所有方面,比如:工作本身的特性、工作的意义、工作压力、工作成长以及由工作带来的尊重等等。(1)工作本身的特性。包括工作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工作中,工作本身的特性对员工所从事工作的满意感有很大影响。(2)工作的意义。员工看重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可以发挥自己专长,更注重事业的发展,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员工对工作意义的认同是实现组织实现高绩效的前提。(3)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工作负荷过重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折磨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担、角色职责、失业风险等等。研究表明,72%的员工因为工作压力而经常患病,34%的员工由于压力而想到过辞职,27%的员工认为工作是他们生活压力的唯一原因。(4)工作成长。员工需要能在工作中学习新事物,新技能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来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5)工作带来的尊重。尊重是人更高层次的一种需求,工作中同事和上级的尊重,以及因为这份工作而带来的工作之外其他人的尊重,都会影响知识型员工对工作的肯定和投入。

3、组织维度

员工不仅对工作的特性和意义有很高的期望,更希望组织给他们带来的是民主的领导风格、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谐的组织文化以及组织公平。(1)领导风格。谢晋宇、翁涛(1995)在分析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中提到优秀的领导者和民主的管理风格可以引起整个企业员工士气的良性循环。优秀的领导者知识广博,阅历丰富,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实施民主管理让员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参与权;激发员工主人翁精神。(2)人际关系。包括与同事间的友谊和相互交往,与上级之间关系的和谐与融洽。组织不仅是员工工作的场所,也是进行社会交往,满足人际关系需要的场所。(3)组织结构。员工需要畅通的沟通渠道,充分的工作授权,他们更倾向于在扁平化的组织中工作。(4)组织文化。加拿大最大的信用联盟温哥华储蓄信用联盟在调查中发现组织文化是员工遵守承诺和承担义务的主要动力之一。以诚信友爱为特征的和谐的组织文化,提倡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是员工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5)组织公平。当一个组织的雇用决策(包括招聘、支付和升迁等)是以和工作相关的标准为基础,而不是以亚人口群体(比如性别、种族和年龄)的个人为基础,那么这个组织的行为是公平的。

4、社会维度

社会维度是决定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企业的社会形象、工作家庭平衡、企业的社会价值等等。(1)社会支持。大量的研究证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损害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应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并进一步通过情绪影响工作绩效。(2)企业的社会形象。一个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不仅对内在员工产生凝聚力,而且对外部潜在员工产生了吸引力。(3)工作家庭平衡。如何管理工作和家庭生活,是对雇主和员工提出的一项重大挑战。21世纪要求人们处理好本职工作、活跃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4)企业的社会价值。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了企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一个企业的好坏不能仅由其本身来评价,又要考虑到它对社会的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效果。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致性提高了企业形象,员工也会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和自豪感。

四、结论

本文基于对工作生活质量内涵的理解、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从员工、工作、组织和社会四个维度分析了工作生活质量。并认为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在市场全球化、竞争加剧、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未来环境下,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如何及时、有效地描述其内容结构是进行评价的前提;开发有效的测评方法和工具,对工作生活质量进行定量的评价;在分析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结构、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以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提升工作生活质量的措施,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卿涛、罗键:工作生活质量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2).

[2] Delamotte、Y.&Takezawa,S.:Quality of Working Life in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Labour Organization,1984(1).

[3] Boisot Mand Child.J.:Organizations as adaptive system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The cases of China[J].Organization Science,1999(2).

[4] Efraty.D and Sirgy.M.J.:The Effect of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Employee Behavioral Response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0(1).

[5] 刘海玲:企业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及其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

[6] 谭春华: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及管理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0).

[7] 杜立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员工主动离职率[J].人力资源,2006(2).

[8] 惠青山、何花:基于工作生活质量(QWL)结构的激励策略研究[J].企业管理,2005(7).

[9] 贾海薇、王文生、朱正威: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

生活质量的内涵范文2

一、结果

(一)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分析从表2中可见:第一,从总分看,家庭与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机构养老模式,家庭、社区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家庭和社区养老模式得分无差异(P>0.05);第二,从自评分看,家庭、社区养老模式下自评分得分均高于机构养老模式,且机构养老模式得分与家庭、社区养老模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和社区养老模式得分无差异(P>0.05);第三,从生活质量各领域看,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得分家庭、社区均高于机构养老模式,其中家庭、社区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和社区养老模式得分无差异(P>0.05)。

(二)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自评分、四个领域的相关性分析从表3看出,第一,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与自评分、四个领域得分呈正相关,即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四个领域或自评分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的得分也越高;第二,从同一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自评分及四个领域相关性可见:家庭养老模式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自评分;社区养老模式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自评分;机构养老模式为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自评分。

二、结论及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总体较低。其中家庭、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均较机构高(P<0.05),且家庭和社区养老模式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何俐等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可能与地区差异或者采用的量表不同有关。从西部地区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可见,参加本次调查的家庭、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相比,拥有平均年龄小、受教育程度较高、丧偶率低、健康状况较好等优势,可见,生活质量受年龄、文化、婚姻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这与李小平等研究结果一致。除此之外,机构养老模式下老人与家人的交流较少,得到的社会支持也相对较少,因此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为环境领域最低,故改善居住环境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的生活质量量表中环境领域的内涵可见,环境领域包括了生活环境的安全性、便易性、舒适性等,因此政府应根据各种养老模式的特点,加大各种养老模式的环境建设力度,尤其是机构养老。从研究结果可看出,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主观幸福感均呈强相关,即主观幸福感越强,生活质量越高。而生活质量与其各领域的相关性呈非常强相关,各种养老模式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家庭养老模式下以生理领域影响最大,社区养老模式下为生理和心理相关程度高,而机构则为心理领域最为相关。因此,无论是哪种养老模式,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均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改善各种养老模式的生活环境及加大社会的支持力度,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生活质量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微血管并发症

中D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8-0040-03

Effect of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n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HI Yun, SHENG Fei, SHEN Lian, FU Ying

(Jiad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From Jan. 2014 to Sept. 2015, 400 case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selected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assessed with the health survey simple scale (SF-36) and the selfmade life quality scale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sults: 81.5%(326/400)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had different degree nephropathy or retinopathy.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F-36 scale and the life quality scale for the elderly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greater the degree of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e lower the scores of the two scales(P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quality of life;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流行病学数据证实,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常发生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原因之一。本文旨在了解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嘉定区嘉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05±5.42)岁,其中男性197人,女性203人。

1.2 研究方法

生活质量量表由患者自填,共发放400份,有效回收率100%。生活质量量表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SF-36量表)和自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量表内容包括躯体、社会、躯体角色功能、机体疼痛、心理健康、情感角色功能、生命力以及总体健康状况等8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自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结合普适性量表和特异性量表的特性,内容包括生理功能影响、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一般情况、血糖控制、并发症等7个维度,共31个条目,总分15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判断是根据400例糖尿病患者病史中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功能和眼底照相等结果,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1]中的慢性肾脏病的肾功能分期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的自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结合了普适性量表及特异性量表的特性,除了治疗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低于0.7,其余自制量表中的维度都提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说明量表有^好的可信度。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的内容均参照传统标准量表所确定,与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比较,自制量表中除社会关系维度外的其余各维度均有较高的关联性(P

2.2 生活质量评估

由表2可知,81.5%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微血管并发症的程度越重,SF-36量表和自制老年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的得分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量表的性能进行科学性分析,国际通用的量表资料评价标准是信度系数(即Cronbach α系数)。Cronbach α系数能反映量表的四个特性:内部一致性、关联性、同构性和可靠性。克朗巴赫幌凳越接近1,则信度越好,一般而言,Cronbach α系数大于0.7就提示该量表的信度是足够的[2-4]。本研究自制量表中,除治疗维度外的其余维度系数均大于0.7,提示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说明量表有较好的可信度。除社会关系维度外,其余维度均与传统标准量表有较高的关联性。

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状态直接相关[5]。本次研究发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可明显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早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发生,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生物医学模式对糖尿病治疗效果判定常依据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加强调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的体现,在对健康内涵的解释上还包括人对生命质量的追求[6]。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心理适应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与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处于同等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7): 467-468.

[2]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165-186.

[3] 王文娟. SF-36量表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7): 932-934.

[4] 王乐山, 孙振球, 蔡太生, 等.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及进展[J]. 实用预防医学, 2003, 2(10): 120-123.

生活质量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自我管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都有一定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2]。并且疾病自身可受气流受限,患者自身能力与知识缺陷,影响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也可能由于他们自身对于疾病认知不足,造成很多心理障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不强,加重了社会及医疗负担[3,4]。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转变,精神、心理、行为因素受到学者普遍关注,认为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持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巨大[5~7]。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也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社会与家庭投入巨大,鼓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动参与的自我管理项目已经得到健康专家的认可[8]。本文为此具体综述了自我管理干预在COPD患者的应用情况。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情况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主要呈进行性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4000多万人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人数在500万左右,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大约千万患者长期受到生活的制约,生活质量不好[9]。研究表明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导致低情绪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

2 自我管理干预

2.1 自我管理干预的定义 自我管理为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生理、社会变化、管理症状与治疗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自我管理干预为个体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评估、强化以实现某种目标,并在实现相关目标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效能感。

2.2 自我管理干预的形式 到目前为止,现有的治疗手段仅能延缓其病程进展,总体效果不好,也还没有明确的药物能够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与进程,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佳。干预方式主要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的自我管理效能信息,包括小组和个人教育,辅以现代影像学等教育材料。也可以进行家庭式个体教育项目,教育完成后每月1次电话随访,由健康专家对患者进行1次/w的个体教育[11]。此外运动训练因其对呼吸功能的益处也越来越多,在自我管理项目内容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固定自行车训练、步行、登楼梯等。同时也可以使用教育小册子进行干预,其不仅方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还为干预人员提供了参考教材。

3 自我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模式与价值

3.1 自我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模式 帮助患者建立正性的认知模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焦虑、抑郁引起的相关应激作用;告知患者干预流程,使其认知、情感、行为三者和谐,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要结合患者年龄、性别、既往手术史等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积极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预,使其以放松心情的心态来缓解焦虑和恐慌情绪,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由患者评价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的能力。尊重患者,对其隐私及相关资料进行保密,消除其顾虑,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及时告知患者恢复及愈后预测等情况[12]。也需要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的循环过程不断修订和改进,使得临床护理标准逐步完善,最终达到积极的预后效果,才能将防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

3.2 自我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自社区医务人员可组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团体的形式举行各种活动,增强家属对患者的关心、支持、理解和鼓励,从而减少患者疾病的加重次数,进而减轻了社会医疗负担。有学者也评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项目对患者住院率的远期影响,为他们搭建相互学习,让患者在活动中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对他人的观察学习,结果显示干预2年后仍可降低住院率[13]。还有学者用普适生活质量量表与疾病特异性的生活质量量表检测1年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健康状况[14],也表明提高自患者我管理及相关疾病知识和技能,改善身体功能和情绪功能及生活质量[15~17]。

总之,COPD具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等特点,自我管理干预在COPD患者的应用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花兰.老年呼吸感染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分析及护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1,7(6):112-114.

[2] 何宁宁,崔恒,黎国萍,陈璐.护理干预对减轻肝移植术后精神症状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99-101.

[3] Ahn SH,Park BW,Noh DY,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disease-free survivors of breast cancer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nn Oncol,2007,18(12):173-182.

[4] 陈建英,唐仕平,魏文慧.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4):173-175.

[5] Grov EK,Dahl AA,Moum T,et al.Anxiety,depression,and quality of life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late palliative phase[J].Ann Oncol,2005,16(4):1185-1191.

[6] 刘雪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6(11):89-90.

[7] 刘贤亮,谭景予,刘芳,等.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110-112.

[8] Storey DJ,Waters RA,Hibberd CJ,et al.Clinically relevant fatigue in cancer outpatients:the Edinburgh Cancer Centre symptom study[J].Ann Oncol,2007(2),18:1861-1869.

[9] 仝慧娟,吴涛.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3,15(4):89-91.

[10] 魏素华,任中华,朱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6例自我护理能力培养[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45-47.

[11]陆永秀,陈细定,胡晓岚.多维度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住院病人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3(11):98-100.

[12]于书慧,郭爱敏,张香娟.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22-23.

[13]于书慧,郭爱敏,张香娟.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78-79.

[14]李丽蓉,崔妙玲,赵琳.自我管理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9):22-24.

[15]陈晔,邓燕青,陈捷,等.自我管理干预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9):112-114.

生活质量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 生活质量; 阿片类药物依赖者; 信度; 效度;心理测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6-00386-03

在医学领域,生活质量作为一个评价治疗结果终点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新药的筛选以及康复医学之中。目前针对吸毒人员的生活质量研究仍较少,更缺乏用于评价干预项目对吸毒人员生活质量影响的测量工具。本研究编制适用于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社区干预效果评价的测量工具。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利用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调查四川省西昌和乐山两地525名阿片类药物依赖者。调查结束,由调查员检查问卷完整性,保证问卷回答无缺失。5天后,448名调查对象参加了重测。

本研究通过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评审。样本包括社区吸毒人员、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及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入选标准:年龄≥20岁;经ICD-10诊断为海洛因依赖者;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独立填写调查问卷;无严重精神疾患。其中社区吸毒人员143名,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211名,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171名;男性384名,女性141名;平均年龄32.7±6.44岁;小学19.2%,初中46.9%,高中/中专29.7%,大专及以上4.2%;未婚38.3%,已婚33.3%,同居10.1%,离异17.3%,丧偶1%;累计使用平均为6.7年,其中最短1个月,最长17年;使用方式,口吸41.3%,注射38.5%,混用20.2%;被强戒及劳教的次数平均2.9次,最多11次,无此经历者42名;HIV感染者69名。

1.2建立吸毒人员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内容框架和条目库

根据对贵州省、浙江省和四川省社区吸毒人员、强制戒毒以及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共90名吸毒人员的定性访谈结果,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以及药物依赖研究专家的意见,将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生活质量的定义操作化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依赖、满意度六个方面。

根据对三类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定性访谈结果,以及曾经用于吸毒人员生活质量研究及干预评估工具的有关条目,从强度、频度、能力和评价四个角度,拟定了186个条目的量表。广泛征求社会学家、药物依赖研究专家、公共卫生、心理测量学专家的意见,形成106条目,并确定除“工作状况”采用两点评分法外,其他条目均采用5点评分法。

采取自填问卷的形式,使用量表对120 名美沙酮治疗的门诊患者进行预调查。调查员采用认知方法[1],请研究对象对每个题目的内容做出解释,验证研究对象对题目的理解是否与研究者预期的内容一致。对问卷做出相应修改,再次征求专家意见,形成由86条目构成的初始量表。

1.3 统计方法 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

2结果

2.1条目筛选

五个选项中被选中率低于10%的选项多于3个的条目有4条,分别是:56、57、63、72。

根据各条目与初始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以及其与各维度的相关,结合反应度分析结果,考虑删除的条目有:44、56、57、58、63;删除与其他所有条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3的条目51;此外,r40,41=0.827,r72,73=0.892。结合条目内涵,删除41和72条。

因子分析显示所有条目的MSAi都大于0.8。采用Principal axis factoring 旋转法提取公因子,结构矩阵中,各条目在其所在维度载荷小于0.4的条目有23、37、44、51、52、56、57、63、65、71。条目同时在多个因子上的载荷大于0.4,并结合其对量表内容结构的重要性和解释性,考虑删除条目16、21、22、23、24、31、35、37、47、52、53、60、63、64、65、70、71、72。

研究对象往往认为条目19是两个问题,故删除该条目。由于专家组普遍认为工作是反映研究对象社会功能最重要的指标,因此,考虑保留条目58。部分阿片类药物依赖者认为条目57、60不能反映生活质量的高低,考虑删除。另外,调查中发现很多研究对象对于条目25的选项设置理解有困难,因此删除该条目。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从86个条目构成的量表中删除25个条目:16、19、21、22、23、24、25、31、35、37、41、44、47、51、52、53、56、57、60、63、64、65、70、71、72。最后形成了包含61个条目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正式版。

2.2 信度分析

总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58,其中身体健康0.905, 心理健康0.911,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0.901,依赖0.899,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0.831,满意度0.852;两次测量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917, P

2.3 效度分析

2.3.1 内容效度 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和认知预试验的结果,量表各条目能反映预期测量的内容,研究对象对条目涵义的理解与预期测量的内容一致。

2.3.2 结构效度

2.3.2.1 探索性因素分析[2]

采用Principal axis factoring法提取公因子,Promax模糊旋转法,得到特征根散点图,该图拐点处对应的因子数为6,与量表内容框架一致。六个因子的命名分别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依赖、满意度。六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53.38%。各条目的因子载荷见表1。

表1 量表各条目的因子载荷

身体健康条目载荷

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条目载荷

心理健康条目载荷

依赖条目载荷

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条目载荷

满意度条目载荷

10.536390.834150.582730.738540.824800.629

20.473400.798170.596740.714550.720810.698

30.481420.785180.676750.853580.458820.550

40.402430.776200.698760.757590.454830.65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0.612450.848260.602770.621610.655840.572

60.609460.584270.675780.761620.438850.433

70.536480.655280.650790.836660.464860.661

80.742490.489290.737670.488

90.758500.834300.708680.433

100.712320.609690.672

110.755330.656

120.651340.622

130.718360.735

140.720380.504

2.3.2.2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LISREL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六因子模型所有条目的标准因素载荷在0.45-0.84之间,模型的拟合指标χ2/df=3.61(P=0.000),NNFI=0.96,CFI=0.95,IFI=0.96,RMSEA=0.07,SRMR=0.07,GFI=0.72。

2.3.3 区分效度 社区吸毒组、强制戒毒组、美沙酮治疗组生活质量总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57.1±11.7,64.6±10.9,70.9±12.5,F=57.13,P

2.3.4 同时效度 本研究使用国外吸毒人员生活质量评价中较常用的MOS SF-36,与自行编制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同时测量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两者得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2(P=0.000)。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量表有良好的信度[1];各条目的归属基本符合预期的内容框架, 且六个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53.38%,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虽然GFI 0.08 时, 认为模型拟合得不好 (即拒绝所拟合的理论模型) , 否则就认为模型可以接受,说明本量表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量表能区分三组人群的生活质量差异,提示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另外,与SF-36得分的相关分析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同时效度。

生活质量的内涵范文6

1.调查方法及样本

本文研究采用医院病人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执行,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共收集15054份有效问卷,其中7471份来自于医院调查(共24题),7580份来自网络调查。在7471份来自医院的调查中,男性受调查者为64%,女性受调查者为36%。在共收集15053份有效问卷中,所有受调查者均为正在接受或曾经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病人(非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90.68%的病人有超过1年乙肝确诊史;66.98%的受调查者已经有6个月以上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史。

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家庭人均月收入、体育锻炼、生活习惯、乙型肝炎家族史等。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本次发病已持续时间、并发症、营养状况、纳差、肝脏炎症程度、乏力、发热、黄疸、厌油、腹胀、腹泻、肝掌、蜘蛛痣、乙肝标志物、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转氨酶、肌酐、血尿素氮、血小板、血白细胞。

2.病人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研究资料显示,乙肝病人在生理、心理等承受能力方面比普通人差,承受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病人生存质量的降低虽然与疾病的恶化程度有关,但主要表现不是生理方面,而是在心理社会方面。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情长短、经济状况、并发症、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等。

3.结果

3.1 调查显示,合计近七成(66.82%)慢性乙肝病人对抗病毒治疗能否使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持消极或怀疑态度(认为不可能、不确定),仅33.18%的病人抱以积极态度。

3.2 调查显示,超过九成(93.24%)病人对经过半年到一年抗病毒治疗后,如果乙肝病毒指标没有回到正常值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心(很担心、有些担心)。

3.3 调查显示,超八成(84.22%)病人认为包括强效低耐药的多个抗病毒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可使他们生活更轻松。

4.讨论

4.1 病人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慢性疾病病人更好地适应疾病治疗过程,进而改善生存质量。心理研究发现,CHB病人的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朋友支持、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家庭支持呈显著负相关,抑郁倾向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呈负相关。科学研究认为对病人采取的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激发重症病人的生存欲望、求生欲望、解除其抑郁、焦虑和敌对情绪,从而增加治疗依赖性,提高其生存质量。多数慢性乙肝病人对抗病毒治疗能否使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持消极或怀疑态度。因此,在如何帮助病人改变观念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一方面,需引起全面重视。

4.2 生活质量是衡量疾病及治疗措施对躯体、心理和社会活动的综合指标,是从传统的临床结果扩大到健康结局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的定义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和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其内容包括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与精神寄托。它与病死率、发病率相比,更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具体内涵。从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来看,临床症状的表现、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机体功能的下降,以及病人患病后出现的抑郁、焦虑、心理障碍等诸多因素均导致了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的病程、转氨酶的水平、纳差、并发症、肝区不适、乏力、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血清白蛋白等因素均为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表明病人患病的时间越长、病情越重、症状越多,并发症越复杂,其生活质量的下降越明显。

4.3 对于乙肝疾病的科普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仍应致力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观念的传播和推广。提高乙肝病人对抗病毒治疗的正确认知,加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4.4 消除乙肝病人歧视现象,让他们重归正常生活、实现“轻松生活”。

4.5 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改善病人身体状况、提高病人生理功能的同时,还应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心理障碍,从而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国信,王芝花,杨小兰.病毒性肝炎病人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

[2] DERSTINE JB,HARGROVE 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M].Philadelphia:WB Saunder,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