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交互式教学法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水平

[作者简介]宋春梅(1975-),女,江西宜春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法;肖学农(1971-),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学生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江西南昌330088)洪蕊(1970-),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法。(江西南昌330099)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2010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资助课题“多媒体环境下交互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XJG-10-43-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45-02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6)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求》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要求》还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然而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总体薄弱,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再者,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学时不多。为达到《要求》规定,笔者把交互式教学法融入多媒体环境英语课堂中,旨在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二、多媒体环境下交互式教学理论依据(一)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Dell 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为交互式语言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Hymes认为,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涉及语言形式和语言的运用能力。“交际法”改变了以往教学法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偏颇,强调学习语言规则的目的就是“交际”。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足够的“交互式”语言活动。“交互式”(interaction)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并且相互影响的过程。交际能力理论强调“交互”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在各种背景下使用语言的目的就是去“协商”意义,相互传递信息。由此可见,交互是交际语言教学所要体现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语言使用功能,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恰当地、得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是外语教学的核心。

(二)输入和输出假说(Input and Output Hypotheses)

Krashen的输入假说强调,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且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这有利于学习者习得语言。根据这一观点,要使课堂交互活动成为可能,交互的双方输出的语言必须是可理解的,即“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必要条件。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同样重要,Swain对输出假设进行了明确的论述,认为语言输出能够促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语言中的问题,检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假设。而且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学习者往往能够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反馈,如对方是否理解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输出是对语言输入的必要补充。学习者正是由于不断地接受语言,对输入的语言内化,最大限度地输出语言,周而复始,从而促进语言的习得。

三、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0级注册会计专业两个班。通过方差分析,选出两个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的班级(见表1、表2)作为被试,随机定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实验组学生人数70人,控制组学生人数68人,被试平均年龄20.3岁。

(二)研究问题

第一,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采用交互式教学法能否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采用交互式教学法能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三)研究工具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范文2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与互动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互动式教学又称交互式教学,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设问和提问方式、小组学习方式、讨论方式以及其他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有交流的信息传递[1]。互动式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首选方法[2]。本研究对我校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校护理专业80例学生,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中,男5例,女35例,学生年龄15~18岁,平均(15.8±0.9)岁;对照组中,男6例,女34例,年龄15~18岁,平均(16.2±0.8)岁;经比较,两组学生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在对学生进行急救护理教学中,实践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临床护理教学。

研究组,对学生在急救护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联合互动式教学方法[3]。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临床实践,由易到难制定多媒体互动式教学计划,将急救典型病例制成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其次,教师也可以搜集大量资料,可以用简单明了、且具有趣味性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最后,教师与学生在课前进行问题互动,以教师提问、讨论等形式,以便加深学生所学知识;在进行多媒体教学间,可以在每节课留有足够时间,供学生提问和交流,引导学生学习,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的交流,以便提升急救护理教学质量。最后,评价分析两组急救护理教学实践效果。

1.3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急救护理教学质量,观察分析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对其临床护理进行评估,以优、良、差进行分级,观察分析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比较两组教学质量。并考核学生专科理论知识与专科操作,考核学生教学临床小讲课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1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急救护理教学质量分析 表1显示,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研究组急救护理教学质量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5.00%VS62.50%,χ2=12.201,P

2.2两组护理学生专业技能分析 表2显示,在急救护理教学实践中,经多媒体教学联合互动式教学后,研究组在专科理论成绩、专科操作成绩、临床小讲课成绩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

3讨论

3.1多媒体教学法的优越性 多媒体教学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内容直观、清楚,形式生动活泼,有利于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相关章节题库随机抽题、配题的笔试中,虽然考点较多、内容较细、范围较广,但是该组仍能取得理想的分数,考试效果好。本研究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组专科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书面考试效果明显优于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学生。

3.2互动式教学法的优越性 互动式教学"学导互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运用小组讨论教学与情景创设教学、问题教学、病例教学等手段相结合,以探究、讨论、讲授为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来获得知识,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力,有利于培养人际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研究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组专科操作成绩与临床小讲课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喻耀华(1970-),男,江西抚州人,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浙江 宁波 315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工程学院高教研究课题(课题编号:NG130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59-02

教学需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在这方面多媒体具有较显著的效果。交互式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源以其交互性与高智能性为多媒体案例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为教师的案例教学提供了交互、协作与共享的平台,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直观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进学生、师生间的协作与互动。实践证明,基于交互式案例教学资源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案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基于交互式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要求,开展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的相关研究,对于促进多媒体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控制的、学习者作为主体参与的,依据真实的案例、围绕案情发展而展开的互动式教学方法。[1]美国学者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迅速在普通教育领域普及。[2-4]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选择真实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多种媒体展示案例的内容,为案例的发生、发展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在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方面强调多媒体的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研究成果,利用教学资源库交互性强的特点,充分满足、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的需要,立足自己的创意、经验和设计,同时筛选、整理、改造现有的案例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最后设计出了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源库。

二、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的方法是“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源库里储存着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资源,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共同构建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去建构和获得知识。

教师的课堂组织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很大,在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源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由教师给出一些明确的、具体的任务以驱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课堂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任务驱动”式组织,首先提出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利用案例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巡视,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向教师提问,还可以与同学交流。根据学习情况,请几位学生发言,要求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学习心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完成预定的任务;最后要求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总结陈述,并回答其他各小组学生的提问。

学习是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笔者尝试探索基于交互式案例教学资源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导入

由教师提出任务,构建一个任务情境,学生可以沉浸于其中。该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学生可以利用案例教学资源库自主进行探究活动。

2.探索新知识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利用案例教学资源库自主探索新知识,获得新经验,并且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抽象、概括、解释与拓展

在探索新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探索获得的新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形成一些可以与人交流的结论,达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与此同时运用新知识解释遇到的问题,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交流、评价与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评价和反思,从而保证学生在新知识建构上的方向正确,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该教学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转变,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基于案例教学资源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学习不仅能收集信息,而且还能分析、处理、加工、比较和综合这些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兴趣、态度和思想等行为表现。因为不同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采用三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是观察法、问卷法和测验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行为表现并做好相关记录,以此判断是否达到某种教学效果的方法。采用观察法评价教学效果时,首先要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逐个观察,并分别做好相关记录,然后根据这些记录来分析判断是否已达到某种教学效果。譬如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时各方面的行为表现情况,如表情、情绪、注意力、动手动脑情况等,以此判断学生是特别愿意、愿意、勉强、不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评价学生接受这种模式的程度。

2.问卷法

问卷法是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来调查所要了解的情况,以此来评价某种教学效果的方法。问卷法可一次针对较多学生进行,并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问卷法最重要的目的是调查一些情况。通常将问卷法同观察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测验法

测验法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评价方法。教师通过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根据学生书面解答或实际操作的结果评定测验分数,从而评价是否达到某种教学效果。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和编制一些试题用来评价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具有实施简捷、手续简单方便的优点。

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还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和互评。

五、结语

作为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体现案例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利用交互式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今后将进一步对其应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陆俊元.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4(28):22-24.

[2]陈枭,谭慧敏,李晋.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109-111.

[3]鲁书喜.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教改纵横,

2007,(2):56-58.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范文4

一、课件交互性不足带来的教学问题

1.直观化、定义化,限制思维,不利于拓展。

语文多媒体在存储教学资源的数量上有常规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计算机巨大的存储能力,可以存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但在实际课堂中,资源往往过于丰富,使整节课变成“视听课”,学生在众多的图像与声音中迷失了方向,缺失甚至完全丧失了自己接近文字、品味体会的机会。有时又因设计者个性化的选择带来形象的单一性,一个画面的定格取代了学生本身对问题的思考。长此以往,脱离了语文学科的“语言品读”本位,陷入了另一种“灌输教育”模式,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训练,不利于其思维发散,思维训练质量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也大受影响。

2.定向化、程式化,限制主动性,不利于深入。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学习,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现阶段课件设计中,部分老师针对单篇课文,利用多媒体翻版自己的教学过程,或大段录入自己的分析思路,或图解文段,给出现成答案,上课时只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具体问题按照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课件指导的思路走下去,不能有效地结合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大有请君入瓮之嫌。这种课件设计重程式化、定向化,只能使学生多见画面少见文,多闻乐声少辩论,匆匆而过,既不着文,又不着思,大大限制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深入品读语言,品味文意,教学效果不佳。

3.单一化、模式化,限制个性,不利于发展。

在现阶段多媒体课中,“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定式教学、定式学习,缺乏交互性,呈现出单一化、模式化倾向。漠视师生交流的必要性,忽视了学生这一接受主体的个性、情感,无形中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生动活泼的思辨面对的是呆板的机械,教师热衷于模式,学生受抑于模式,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均会消弭于长时间的“机械教学”中,热于一时而荒于一隅,不利于教学相长,对学生的习得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二、弥补课件交互性不足的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不失为可用之法。

1.问题的模块化设计。

以单篇的课件设计而言,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模块设计,例如可以分成基本字词、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分析、思考练习等多个模块,不用或少用线性设计。这样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灵活选用,而不用严格按照原有的设计顺序一贯到底。还可以提供多样性问题、多样性意见,给足讨论空间,有利于课堂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取得较佳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时,就尝试着把教学内容分为“学习目标”、“作家生平”、“作品简介”、“课文点析”、“学习参考”五个模块,其中“课文点析”又分为“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包括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环境描写”包括外观、布局、陈设、服饰、礼仪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学习参考”这一模块中,搜集了众多关于《红楼梦》文史材料、诗歌作品品读、人物的古今评说,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讨论中明确个体鉴赏,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教学中:当学生在人物分析这一部分表现出对王熙凤的浓厚兴趣时,笔者及时跳过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分析(此两部分由学生课后阅读完成),而直接进入王熙凤的人物评析阶段。当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褒贬不一时,及时利用了“学习参考”这一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时期的评价,进而提出个人见解。这样,把交互性课件的灵活性、深入性、拓展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小组学习式”的设计。

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引入,使课堂面貌得以较大改观,能够满足学生主体性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我校暂不能师生人手一机,但可以用足用好现有条件,使学生多人一机,在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同时,拥有一个学习、讨论、发表的窗口。

首先,我们可以在设计课件时考虑引入网络资源,即在课件设计时,搭起一座学生与网络沟通的桥梁。很多时候,课件设计者会引入网络中的一些素材和资源信息。它的不足还在于这些资源的收集取舍,是由设计者完成的,然后就通过这个课件平台传递给学生,不让学生参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就不会懂得如何寻找和取舍信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体现互动,就要在课件中引入网络资源,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更为开阔,并借助这一桥梁,进一步增强课件使用的交互性。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化学教学 优势互补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有效的教学理念,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中备受重视。然而传统教学中的许多教学方法经过了岁月的考验,其存在的价值性和合理性毋庸置疑。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教学是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是守着传统教学手段不放呢?以职业院校化学课程为例,笔者认为只有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一、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传统教学的优势:首先,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教师都要接受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学习;同时,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可根据现场情况临场发挥,一位优秀的老师能够随时观察课堂中每位学生的表情,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随机应变;或通过举例,或通过抽查学生回答,或通过练习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甚至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学生更崇敬更仰慕老师,进而爱屋及乌更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等等,这是多媒体教学难以替代的。

传统教学的不足有:讲授内容受到时空限制、不够形象直观、不能重复回放教学内容、信息容量偏少等。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的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对学生进行的多媒体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表明,将近90%的受访学生表示“多媒体教学很好,对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帮助很大”。

2.将化学过程由静态变动态,将物质粒子由微观变宏观

在职业院校化学教学中,有些静态生产过程不易被学生理解。例如:在硫酸工业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氨的合成塔等化工生产过程的教学中,通过动画模拟仿真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的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并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再配以播放相关的化工厂的全貌及车间内部设备的场景,使学生对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生产的流程看得清楚、理解得深刻。在讲授微观粒子时,微粒的构造和运动无法直接观察,进行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3.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课件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点,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突破空间限制,节约教学时间,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较多的优势,但是如果单一使用或使用不当也有弊端,甚至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如:教师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形式,使多媒体教学只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其自身价值。用多媒体演示替代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所以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用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导致整堂课下来,没有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师生的感情交流更无从谈起。另外也没有板书,而板书是教师用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媒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之一,它和教学语言、非语言行为或先或后或同时出现,互为补充、完善,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此外,多媒体教学还不利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全面提高和个人特长的全面展示,不便于教师的临场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

力等。

三、职业院校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互补

在职业院校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一切要以教学效果为准绳,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各自的优势,力避两种教学手段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

做到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材”施教,是指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如果采用多媒体效果好,那就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如果用传统教学法更合适,那就采用传统教学法。例如笔者认为以下情形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效果更佳:微观粒子运动、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抽象的化学问题、工艺复杂的生产流程、危险系数很高的实验(如: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等),还有错误操作导致严重后果的实验(例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受到条件限制难以实施的实验(如:液态空气的蒸发,课堂上难以演示)、瞬时发生难以观察的实验(例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多媒体的慢镜头能使全体学生看清),以及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面(如:在学习酸雨的内容时,学生通过有关资料,了解世界范围内历次较为严重的酸雨,看到了动画模拟的酸雨形成过程,目睹了酸雨过后林木受损、良田被毁、建筑物遭侵蚀的景象,不但对酸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环保意识也大为增强)等等。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应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拾遗补缺、协调发展。吸取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根据学生的思维差异,选择顾及大多数学生的授课速度,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类似“板书”的时间,有意识地控制节奏,并且通过适时地强调重点、结合具体情况即兴发挥,适当安排提问等互动活动,活跃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授课效率。

但在职业院校化学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而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形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用多媒体教学替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更不能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化学教学,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就能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功效,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杰.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大学化学,2005(20).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互动式教学法的涵义

互动式教学法的涵义被定义为“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命名上我们也可以推断出,既然被称为“互动”那肯定是两者之间也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双方都是意识的、能动的交换或传递者,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过程,从而决定了互动不是单向反馈的过程,而是呈现一种双向对话和沟通。它要求互动双方介入、沉浸于其中,它是一种活生生的过程,而非一种僵死的、无生气的、具有强制性的过程。它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

2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例如在讲授“Greeting and Introducing People”一课时,可以事先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如何问候与相互介绍,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中国与西方人问候方式的区别,为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讲“shopping and sightseeing”这课时,利用自制的课件给同学看各地的旅游景点及名牌商品,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第二,网络技术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中包含影像、动画、声音、文字,涉及到学习、商务、购物等各个方面,内容可以是应有尽有,教师可以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互联网上筛选、下载适合学生的音频、视频、文字等,还可以利用课件制作中的链接功能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的新信息、新动态、新观点、新数据等,从而极大的丰富和晚上了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不能完成的。

3 课堂教学设计

例如课文为电子邮件还有聊天室的利与弊,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都相当熟悉,教学过程的总体流程如下。

3.1导入(warm-up)

在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之前,为了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环境中,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预热课堂。传统的课前导环节通常是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再回答的模式,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老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课件,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图、文、声、像多媒体立体功效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创造生动形象的课堂环境。根据本课内容,课堂设置首先可以采用传统的讨论方式,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图片、视频等资料,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主题上来,使得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3.2课文学习(Text Learning)

课堂设计:

第一,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知识:对于课文背景知识或者背景文化的了解,多媒体是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下载或制作既有文字又有图像的课件,以此来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

第二,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设计一到两个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通常英语课文都会配有录音,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来听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正确的语音语调,又能培养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在回答问题的过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分析课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分析,学生记笔记,而互动式的课堂模式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然后教师再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文。

第四,语法讲解:教师再分析句子结构与词汇时,可以采用问答和演练的方式进行,这样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刺激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其次,在句子结构与词汇的讲解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举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举例时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所具备的一定语言储备,再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能成功完成举例,这样也增强了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