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范文1

学生进入微生物室工作时,实验室负责人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并签字存档。其主要内容包括:

1.1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工作要求、检测范围、工作流程等,使实习生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的概况。

1.2介绍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微生物实验室是病原菌相对集中的地方,而实验室中的一些事故、伤害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感染主要是由于人为失误、不良实验技术以及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务必做到“有菌观念、无菌操作”,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不受标本的侵袭,也确保周围环境不被污染。

1.3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标本的采集与接收、检验项目和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的室内质控等内容,要求学生们在上岗前仔细阅读并掌握实验原理、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内容,这样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1.4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系统软件,强调标本接收、编号、录入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介绍拒收标本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如何做好临床沟通及记录工作。

2强化实验技能的培训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自动化的仪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上机前的标本处理仍需要手工操作。操作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决定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工作效率。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形态学判断非常重要,需要依靠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因此必须加强实习生的基本功训练。要求实习生掌握从接收标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区划线接种,到对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这一过程。要求他们对镜下菌落进行描述,能够辨别临床常见细菌的菌落特征,并与染色结果结合起来。同时对于触酶、氧化酶、凝固酶、KIA等基础实验、K-B法药敏试验也是通过反复操作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对于全自动或半自动的微生物仪器,我们要求学生们掌握其基本原理并熟悉仪器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除了临床标本的处理,我们还要求实习生参与染液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灭菌等工作。这样经过一轮的实习,学生们不但能够熟悉自动化仪器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而且能够熟练掌握传统手工鉴定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各级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

3增强质量控制的意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核心是检验质量,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是一个连续的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这个过程只要某一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导致检测结果错误,影响到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因此,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全面的质量控制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其内容包括3个方面:

3.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来说,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包括医生检验单的申请,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识、保存和运送,如痰标本的留取好坏、血培养采集血液的时机和血量、留取尿标本的最佳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项目包括培养基、试剂、诊断血清、染液、药敏纸片等,定期用标准菌株对各种染液、培养基、试剂、诊断血清、生化反应管、药敏纸片、鉴定和药敏板条或卡片等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每天记录冰箱温度,环境、仪器的温湿度,如果超出范围立即报告老师及时处理;仪器的运转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等。

3.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检验报告的填写是否正确、检验结果发送是否及时,检验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等。

4加强与临床的沟通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范文2

关键词: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00-02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生物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是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又是一门在生命科学中及其活跃、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在高校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本科教育阶段开展双语教学。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继续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2007年,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要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作为一所农业高校,青岛农业大学定位为以教学型为主、应用型为特色的省属高校。2009年学校确定以生命科学学院作为本科双语教学的试点学院,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是最早获准开设的两门双语课程之一。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和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双语教学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内容,以促进双语教学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一、应用型特色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应用型特色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符合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内与国际在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开设分公司,同时从国外本土招聘人员加入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同一公司内部、不同国籍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流越来越普遍,仅仅掌握公共英语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其次,现代的企业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单位,很多都设有研发部门,甚至博士后流动站,通过对产品的产量、质量的不断改进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通过阅读国外期刊以便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研究成果,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外语背景。再次,微生物生产企业中很多的科研和生产设备为进口产品,操作人员为了要掌握这些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完整和准确地阅读外文说明书是必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将双语教学纳入到应用型为主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提高在未来工作实践中处理与外文有关的专业技术问题。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践

国外常用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保持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和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这三种模式均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这与特定国家实际语言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我国,由于缺少语言环境的支持,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全外型:即教材、讲义和授课均使用外文;半外型:教材、讲义使用外文,授课和板书以外文为主,对学生外语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混合型:教材、讲义和板书主要使用外文,讲授以汉语为主。

无论采取何种双语教学模式,首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双语教学要区别于专业外语教学和单纯的外语教学,既不是成为纯粹的专业外语课,也不能是单一的英语课。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以外语为手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某一门专业课为目的,对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是放在首位的。双语教学由于这些年高考大规模扩招,导致省属高校生源的质量明显下降,绝大多数二本院校的学生的共同特点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语法知识不扎实,听说水平更差。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混合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英文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控制好中英文的比例。在双语教学的前几章,如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等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将多媒体幻灯片内容中英文比例大致为1:1,教师在讲述过程中的中英文大致在6:4左右,并适当增加了图片的比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微生物双语教学有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增加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激发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在微生物营养和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和控制、微生物遗传和微生物生态这些章节的学习中,将幻灯片的中英文比例从7:3逐渐过渡到9:1,只是在一些主要的英文单词的后面用中文进行标注,教师授课的中英文比例大致为1:1,对一些课外实例的讲解用全中文,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此外,教师课堂上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英文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的解释不能拘泥于形式,比如对于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先用全部汉语将重、难点解释清楚,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完全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用英语做简要的阐述和总结。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在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专业外语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与实践

1.课堂讲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微生物学》双语教学与汉语教学的理论课课时均为40学时。双语教学过程中重、难点基本上要用中、英文重复讲解,在不减少教学互动环节的前提下,教学信息量大大降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针对下一次讲课的主要内容事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课下预习中文教材,教师在课堂正式讲解前要求同学回答之前布置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采取先中文后英文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压力。此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上传了多媒体课件、各章节的重、难点等知识要点、微生物题库以及课外知识扩展内容,同时还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增加了师生平台互动模块,学生在课下遇到问题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问和留言,教师可以选择在平台上或者课堂上答疑。通过这些措施,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2.外文教材和中文教材相结合。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语言纯正、印刷精美,可读性强,但是系统性远不如国内教材,并且语言难度远远超过二、三年级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此外,很多学生在学习微生物学的某些难点时,阅读中文都很困难,更不用说直接阅读外文了。中文教材知识体系清晰,整个编写思路及难度也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借阅或购买一本中文教材,辅助双语教学。教师将国内和国外教材的精华内容汇集整合在一起,发挥中西方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并适当补充一定的实例和案例。通过这些手段使得学生既学习到国内教材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又对国内教材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

3.将“大班上课”改为“分班上课”。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基础不理想。尽管在授课方法、授课模式上做了相应的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仍然存在学习靠后的同学“跟不上”,学习考前的同学“吃不饱”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准备采用变大班授课改为分班授课的教学方法。目前《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有三位主讲教师,可以先通过摸底调查,将学生分为快、中、慢三个档次,然后分别由三位教师分别授课,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调整中英文授课比例。

四、双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好的教材是省属高校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内高校开设《微生物学》双语课程采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有:《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全球版(Madigan M等人编著,美国Pearson公司出版)、《Microbiology》影印版以及《Instant Notes in Microbiology》导读版(Baker S等人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三种。综合性大学普遍采用的是《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该书特点是内容全,信息量大,尤其适合于研究型大学本科双语教学。其次是《Microbiology》影印版,书中有精美的图片和丰富的素材,该书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为“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特点是所涉猎的章节内容介绍比较详细,但是医学微生物学内容的介绍较多,并且价格比较昂贵。《Instant Notes in Microbiology》导读版内容紧凑,相应章节前均有中文的重、难点介绍。在双语教材选择上,我们主要从国外教材与国内教材兼容性方面、教材知识点的广度和专业外语所占比例几个方面来确定双语教材,基于以上因素考虑,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最终决定选用《Instant Notes in Microbiology》导读版(第三版)作为教材。这本教材内容新颖、图表适宜,内容包括微生物世界(相当于绪论)、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遗传、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和工业微生物等章节,与国内普遍采用的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兼容性好,便于学生对照学习。当然这一教材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于微生物遗传、生态和应用这三部分涉猎内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有关微生物基因水平转移、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应用的英文期刊综述文献以及国内教材中相关知识点上传到学校内部网路教学平台以弥补这方面内容介绍的不足。另外,在原核微生物章节中增加了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霉形体和放线菌的介绍,在真核微生物中针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对食用菌的偏好以及山东作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省的现状,增加了蕈菌(mushroom)的生活周期及食药用菌的种类及特性的介绍。

五、配套的政策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外语培训和进修。暑期有计划的组织双语课程主讲教师参加英语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优先安排双语教学主讲教师到欧美国家培训进修。

2.执行严格双语教师试讲制度,并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做出一定的要求。有欧美留学经历的优先推荐担任主讲教师,训练合格的双语教学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保障。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计算教师工作量时,双语课程工作量在普通课程工作量的基础上再增加0.5个系数,有效地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74-77.

[2]娄道凯.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16-20.

[3]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1.

[4]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生物发酵工程学;MOOC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公司和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开始从教育模式的角度出发,对以往的培训教学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MOOC模式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十分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已经成为西方先进国家居于核心位置的教育手段。本文对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一、MOOC教育模式概述

MOOC教学模式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因此,MOOC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化的远程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门槛并增加了高等院校教育机构的教学覆盖面积。如何将MOOC教育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教学机构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MOOC教学平台主要包含edX、Udacity以及Coursera三种主要形式,能够对各项数据字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精美并且高效的参考资料、课件以及教学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料。另外,也能够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考核与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MOOC教学平台与任课教学进行沟通与交流,使任课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了了解并进行实时的指导。由此可知,MOOC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在微生物发酵工程学的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需要利用MOOC系统对各项教学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微生物发酵工程学课程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微生物发酵物的纯化与分离、相关的生产设备以及抗生素与啤酒等产生的微生物发酵生产。微生物发酵工程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将微生物发酵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于微生物发酵理论对一社会生产方面的重要意义。任课教师需要对各章节中各个知识点进行划分、凝练以及整合处理,将比较复杂的内容梳理成典型案例发酵、发酵效率、发酵水平、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以及发酵工程绪论等几大板块。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提练处理后,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数字化的转换,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电子习题、参考资料以及教学课件等,并将所制作用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其中教学视频的制作是MOOC教学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所制作出来的视频长度通常在8~15分钟之间。在视频长度的选择上,任课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知识记忆规律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最大程度上用最短的时间使学生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任课教师还需要对微生物发酵工程学中主要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尤其是在师生双向交流与课堂教学情况反馈两个方面,任课教学需要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关键内容提取出来,所制作的教学视频内容需要重点体现出特殊的侧重点,对各个知识难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明确的表述。比如在生物质能源研究以及啤酒发酵方面,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要向学生们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日常的MOOC教学资源的设计过程中,对以往的积累的设计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分析,使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不断的完善与丰富。

三、开展案例教学

开展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法,在案例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体现到一种“学以致用”的感觉,使学生们觉得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是实用的并且也是有价值的,只能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具有充分的学习动力。比如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研究、园林废弃物的发氧发酵等。任课教师可以采用MOOC教学模式与分组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有关方法,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4人,在学习期间进行自由讨论,在完成课堂学习后对任课教学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们自身也可以通过MOOC教育系统对相关的科学成果进行检索,并对所检索到的论文资料进行翻译与整理,将整理出来的结果与小组成员进行共享,对论文中体现出来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分析。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由小组组长对整理工作所得到的内容制作成PPT,带着PPT资源与参与报告交流活动,将优秀的PPT作用提拔为典型教学案例,支付学生一定数额的版权费用并将其分享给班级内的其他同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全体学生的智力资源有效集中起来,既能够对以往的教学资源进行不断的丰富,也能够提升学生文献检索以及研究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范文4

关键词:院感;病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R5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31-01

病人常因发生院内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治疗、抢救的失败。经过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在构成医院感染的众多危险因素中,环境因素和诊疗护理操作中造成的污染或感染是可以改善和避免的。为了减少病人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我们进行护理干预,实施以下措施。

1开展院感知识的全员培训

1.1定期进行全员(包括护工和勤工)的院感知识的培训,让大家意识到院感的严重危害,掌握预防院感的基础知识及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正确应用隔离技术和护理管理制度。

1.2医院,科室院感监督小组,定期监督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物品干洁

2.1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呼吸道感染率的高低,其在空气中传播是因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控制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2.1.1限制探视,减少人员的流动。

2.1.2通风是减少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简单而又效的方法,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1],夏天空调房应适当增加次数或延长通 风时间。紫外线照射法,1次/d,30min/。本科室采用在通风的基础上,应用气相二氧化氯空气消毒机1-2次/周,30min/次,可选用有人模式/无人模式。定期做空气细菌检测。

2.2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2.2.1一切物品包括仪器和清洁用具必须固定专用,并用使用后消毒。

2.2.2室内地面需要消毒液湿拖2次/d,门及门把手,床头柜,椅子,床架,治疗车及各种监护仪器表面易落灰尘,应用消毒液湿抹布擦净2次/d。

2.2.3用贴有院感专用的盒子装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医疗用品置与床头柜,专人专用,避免交叉使用,病人出院时进行终末消毒;轮椅、担架等不能专用的医疗器械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2]。

2.2.4院感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装在黄色垃圾袋,按感染性废物相关规定处理,产生的医疗垃圾,按照隔离的传染病人的医疗废物相关规定处理,使用过的床上物品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

2.2.5定期对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学检测。

3手的清洁与消毒

3.1正常人的手皮肤上都是有细菌存在的,其中有部分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在正常人的皮肤上不致因起感染,一旦转移到人体易感部位,如肺部,伤口等,尤其是重症病人极易引起感染。因此,洗手的目的是为了切断通过手转播的途径,是任何医疗护理工作者接触病人前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离开病人或隔离区域前要做的最后一件事[1]。

3.2手的消毒是指化学消毒剂浸泡或快速有效易干的手消毒揉搓剂消毒双手。

3.3院感病人床头备快速有效易干的手消毒揉搓剂,指导家属、陪人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消毒。

3.4监督勤工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一床一抹布。

4执行院感病人登记报告制度

4.1根据传播途径,将院感病人床边隔离、室间隔离等。

4.2床尾插蓝色标示卡,因起全员的注意,自觉做好以上消毒隔离措施,在诊疗护理中,做好标准预防[2]。

4.3进行室内感染检测,预防感染的流行及爆发。 一总结:通过实施以上措施,本科室的院感病人感染率明显下降,从第二季度的0.37%降至第三季度的0.24%[3]。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周兰妹主编.危重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 76-77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44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09-01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通常意义上指检验科)是医院运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人员不仅是与患者直接接触,而且还要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和排泄物等接触。这些因素可能造成检验科工作人员自身感染,医院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和环境污染,所以检验科是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的科室,如2003年香港、台湾的医学实验室和2004年北京、安徽两地由CDC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SARS的有关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知识欠缺、观念陈旧、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设施不全等。医学实验室能否做到生物安全防护已成为其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关键;同时,检验科作为医院的重大传染源,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医院检验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存在较多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旨在提高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效能,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1.1 领导重视不够,人员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部分医院领导存在重诊疗、轻预防的思想。特别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后,往往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这项工作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而不予重视。尽管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院领导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了对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感染监测和管理工作。但还是在对检验科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购买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仪器和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小,例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经常可能接触结核病人,结核菌的检查按国家相关规定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但很多基层医院没有生物安全柜,据不完全统计,在遵义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近百余家在开展结核菌的检测工作,其中有生物安全柜者只有极少数,存在严重不足。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方面,科室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的相关学习班和会议,许多人员并没有得到与本科业务相适应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的岗前培训教育。

近几年来,尤其在SARS大流行后,国家各级疾控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人员的相关培训,但大多数认为,生物安全是微生物检验专业的事情,培训时重点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而目前大多数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是轮换工作,结果造成整体工作人员的认识还是不到位,正如某些技师所说“在学校和教科书上从来没有教我们采一个患者的血要洗一次手或消毒”,而多年养成的习惯使某些技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无法适应,在工作中经常不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接触感染性标本时不戴防护手套;清洗处理废弃标本时消毒处理不严格;在实验中途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工作人员穿污染的工作服进休息间,或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或吸烟等。刚毕业的医学生中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认识不足更是一种普通现象。

1.2 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制度漏洞 科室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预防感染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规范、安全的标本管理制度、消毒及清洗制度、感染后检测制度等没有具体规定,对突发事件如血液或体液的飞溅污染、细菌分离鉴定时的污染、强酸强碱配制时的损伤、玻璃器皿破碎误伤等没有明确的消毒和监测等处理制度。有的把科室消毒剂的保存和配备完全交由临时工管理;没有制定科室内大扫除的制度或制定了却没有很好地落实。另外,标本的接收、分离、处置存放等制度亟待完善。

1.3 防护意识落后,防护设施不全 有的人员只重视本科检验业务,轻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只重视自身保护,轻视对患者的隔离;有的人员甚至以操作方便为理由,既不保护自己,也不保护患者。另外还存在隔离衣、防护眼镜、洗手设备、通风设备不足;由于基层医院检验科用房比较紧张,有的工作间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卫生学上的缺陷,这也间接地增加了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和医院感染的机会。

2 管理对策

2.1 更新观念,健全规章制度 科室领导挂帅,坚决改正检验科“重检轻防”的思想。让全科人员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它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它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相关文件及管理办法,根据科室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制度,落实到人,定期监测、检查、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

2.2 强化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内容涉及到实际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并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检验人员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旧的知识层次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的认识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认识首先是提高领导的认识,领导应带头学习和遵守废物处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技术等;其次是科室要提供必要的防护条件,人的健康权是第一人权。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多用一副手套多花冤枉钱”的说法,这种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提高医疗成本、降低收入利润的认识是对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健康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医院感染工作的不了解和曲解。另外医学继续教育在我国已形成制度化,有必要借助这一平台,确保检验工作者日常实用知识点的不断更新。

2.3 增加资金投入,购置防护设备 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适当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设备,如购置生物安全柜、安装免提电话机,安装自动洗手装置等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2.4 加强对勤杂人员的管理 对卫生勤杂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讲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知识,如医院规章制度、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医用垃圾、生垃圾、正确先手方法、消毒隔离观念、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等。使他(她)们认识到保洁工作质量与科室环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做到地面无垃圾,墙壁、门窗、玻璃无灰尘,厕所清洁无异味,废品垃圾及时处理,减少污染源,做好保洁工作,使环境整洁优美。

2.5 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和医用废弃物处理 检验人员工作时,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消毒来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静肪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对使用过的注射器、采血针、吸管、加样器吸头等医疗废弃物放入消毒桶内,经高温消毒高压消毒后,再做废弃物处理。

2.6 检验器具的消毒处理 各种器具应及时清洗和用高效环保消毒剂消毒。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范文6

201O年10月10日至12日,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济南举行,本届交易会商品交易总额达201.43亿元,其中酒类成交额为128.05亿元。作为次年糖酒市场风向标的秋季糖酒会,每年都会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和2009年郑州秋季糖酒会“健康、淡雅和极限制造”的美酒文化的风向标不同的是,今年的糖酒会的风向标在于消费升级、产品高端化。

一线的五粮液借糖酒会推出了定价超千元的永福酱酒,其他一些老牌酒企则不约而同地推出各自的高端产品,“50年珍品”、“30年井藏”、“20年窖藏”的标签比比皆是,标价动辄上千元。上千元的高端酒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端酒,主要在于它有强烈的对比效应,能通过和其他中低端酒的比较让消费者获得心理满足。而这种心理满足的强度与高端酒品牌影响力密切相关,越是全国性知名品牌,高端酒效应就越强,反之就较弱。因此全国性品牌的茅台、五粮液进行高端化难度相对较低,而大多数区域性品牌酒企走高端路线首先就面临如何从区域走向全国的障碍。

在这方面,湖北酒迅速崛起,给众多区域性白酒企业从区域走向全国、从低端走向高端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从2009年销售数据来看,湖北酒中枝江酒业、稻花香酒业和白云边酒业分别达到42亿元、25亿元和16.8亿元,与国内二线白酒行业上市公司泸州老窖、洋河酒业、山西汾酒的42.17亿元、39 50亿元和20.14亿元处于一个层次。

而从销售收入区域分布来看,枝江酒业今年除在大本营湖北市场继续高歌猛进外,在华东市场也有很大进展,在安徽有可能突破1.5亿元,在北方的河北、内蒙、北京等市场,枝江今年销售额将突破1个亿。而另一家湖北酒企代表稻花香酒业目前已经打造了湖北、广东2个过6亿元的销售市场,安徽、江苏、川渝3个过亿元的市场。从销售收入和销售收入分区域数据来看,湖北酒企已经从区域走向全国,并逐渐成为全国性重要酒企之一。

湖北酒企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从区域性酒企向全国酒企迈进,其快速成长主要在于它抓住了白酒企业升级的大趋势,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不断学习、重视培训

湖北酒企的人才观不是“为我所有”,而是“为我所用”,一定要想办法把入才留在我这里。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湖北酒企在利用外脑培训强化自身素质方面投入很大。

在竞争性很强的白酒行业中生存,不断学习新方法、新模式非常重要。在湖北酒企中,不断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风气。不少湖北酒企设立了专门的技能人才培训计划,编写了相关的培训教材,并利用销售淡季对销售队伍进行企业发展史与企业文化教育,以提高销售队伍对企业的认同感,并快速融合到企业中,成为企业的一分子。为了降低销售人员对销售的恐惧感和压力,企业采取片区讲授和跨片区讲授相结合的方式,由销售精英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从产品基础知识、工作要求出发,进一步深入到名烟名酒店的操作、团购公关技巧、乡镇市场开发步骤和运作思路以及售后服务投诉处理技巧等操作技能。在培训后,销售人员直接被带到到相关渠道终端,现场讨论,学习和借鉴长处。

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宜昌和荆州,区位影响到对人才的吸引力。但湖北酒企在人才观上不是拘泥于“为我所有”,而是一定要想办法把人才留在我这里,把“为我所用”作为主要着力点。在这一基本思路指引下,湖北酒企在利用外脑培训强化自身素质方面投入很大。在生产领域,当企业引进新设备或者新机器时,企业不仅对直接操作流程的员工进行培训,而且还将相关工序以及相关维护人员列入培训范围。

作为快消品的白酒,营销理论与实战知识对产品营销非常重要,湖北酒企在这方面花了大量工夫。从促销员开始,企业聘请知名营销专家对促销员进行白酒营销基础知识、促销团队实战等方面的培训。而对片区市场主管,则主要针对白酒运营创新、新型烟酒店渠道操作营销技巧、团队管理、危机公关等知识进行培训。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则在于执行力、企业战略与营销战略模型等方面。

重视科研、鼓励创新

从整个白酒行业来看,近几年来,白酒品质提高与高端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而湖北酒企适时地调整企业战略――稻花香大力塑造“清样”为代表的高端形象产品,全面推广珍品一号,带动珍品系列等核心产品的全线突破;白云边酒业提出“推高推新”策略;枝江酒业主张“提高产品档次,推广中高端产品”。

而湖北酒能成功地实现从低端的区域性白酒向中高端的全国性白酒战略转型,主要依赖于湖北酒企重视科研、鼓励创新、强调人才队伍建设。在主要湖北酒企中,都有一个较大规模的研发技术团队,同时湖北洒企还产生了区域性白酒中不多的博士后产业基地以及省级酿酒工程技术中心,而这又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技术力量。正是由于湖北酒企在科研建设上下足了工夫,使得企业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其中枝江酒业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研究与应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而稻花香酒业的《浓香稻花香大曲白酒特征风味成分和储存过程中主要特征香味成分变化的分析技术》被列入中国白酒169计划。

除利用内部科研力量加大产品研发外,积极走出去、引进来,用外脑加快科研产出力度,也是湖北酒企的一个普遍现象。枝江酒业与湖北工业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枝江酒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白云边酒业则与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在特殊微生物分析特征、酿造微生物、发酵新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

正是湖北酒企内部加大科研投入,外部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使得企业能够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快速地推出新产品。从枝江酒业为湖南市场开发的42度、52度珍品老窖和为部队、军工企业开发的军功酒,到稻花香酒业开发高端的清样、世纪经典、活力行、原浆酒、西北市场的西北珍品系列以及白云边酒业的45度1979纪念酒都反映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