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天然气;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应用;发展
Abstract: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energy structure face significant adjustments in the background, natural gas as a kind of important fuel and chemical raw materials, because of its low rate of emissions, pollution, the use of high efficiency, strong adaptability advantages such as widely used in electric power, metallurgy, transportation and residents every aspect of life,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career smoothly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his article from natural ga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two aspects, etc,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gas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spects.
Keywords: natural ga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凸显出利用效率低下、排污量高等弊端,尽管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提高煤炭能源利用率的新举措,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为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社会不断向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高效、清洁的新能源的开发就成为了决定我国节能减排事业成败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因其具有的排放率、污染率低,利用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交通以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具有含水率低、硫化物少等特性,天然气也常被用于甲醛、氨等其他工业原料的合成。
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和可供开发的资源基础,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04万亿立方米,其中陆上为29.9万亿立方米,近海为8.14万亿立方米,并具有着相当大的勘探潜力。而随着勘测、开采技术的成熟,政府也加大了天然气开发、管道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从政策上鼓励燃气领域的民营化及城镇居民对天然气的使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政策法规,以促进天然气应用的健康发展,天然气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
2 天然气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由于煤炭中灰分与硫分的含量较高,且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长期高达70%以上,因此,工业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多面临着主要成分为CO2、NOX、以及SO2等的烟雾污染。其中CO2将导致促使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给环境保护和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SO2则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而形成酸雨,给土地、水体等造成不利影响。我国每年的CO2排放量都在7亿t以上,SO2则在2000万t以上,且排放量的90%均来自燃煤,这些烟尘的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天然气由于氢碳原子比高而具有较大的CO2减排能力。在SO2方面,国家标准规定二类天然气中的H2S含量不得>20mg/m3,一类天然气不得>6mg/m3。按照煤中硫含量1%计算,1MJ的煤炭硫含量为340mg,而1MJ的二类天然气硫含量仅为0.54mg,因此天然气在SO2减排上同样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与含氮量较高的煤炭相比,天然气基本不含氮化物,因此燃烧产生的NOX仅为67g/GJ~267g/GJ,大大低于煤炭燃烧产生的NOX值(255g/GJ~857g/GJ)。实践表明,将天然气作为煤炭或石油的替代燃料,可以消除绝大部分的烟尘,在净化大气的同时,缓解了全球气候的暖化现象,并减少了NOX等大量排放所造成的光化学污染。此外,天然气驱动的吸收式冷凝器不含HCFCs或CFCs等制冷剂,而采用溴化锂或氨与水相配合的液体,杜绝了制冷剂对臭氧层的影响和破坏。
3 天然气在节约能源方面的作用
天然气的节能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的较高的利用效率。以目前主要行业的平均能耗水平和利用效率来看,2010年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平均热效率在70%~80%之间,民用热效率仅30%左右,而天然气工业锅炉的热效率一般可达90%~95%,民用热效率可达55%~65%,同时天然气的化工能耗通常也比煤炭低30%~45%,明显高于各行业目前的基本水平。
目前,我国能源统计部门主要是针对耗能企业计算节能减排量。其中节能量是通过企业的单位GDP能耗来衡量的,并以此制定了《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与《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减排量计算中所指的主要污染物,则是指化学需氧量(COD)和SO2。为了规范各地的节能减排工作,国家还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方法》。因此,可根据上述方案、方法中规定的手段和参数,在生产出相同有效产物(电、热能等)的条件下,计算煤炭和天然气的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计算表明,与煤炭相比,天然气无论应用于哪个行业都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1m3天然气与相应可替代的煤炭相比,可节约能量11%~73%,减排CO247%~84%,NOX44%~95%,SO2和烟尘近100%。另外,由于我国民用燃煤效率低,因此天然气在城市燃气行业的节能潜力最大,节能量可达天然气用于各行业平均值的1.9~2.8倍,CO2和SO2的减排量则是平均值的1.65~3.6倍。可见,要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综合目标,必须加快产业升级与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发展过快的煤炭高污染行业,逐渐向着清洁的天然气生产转化,在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电石、平板玻璃等高能耗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的同时,提高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技术,并通过耗能行业的余热余压利用、水污染治理、燃煤电厂SO2处理、重点行业的节水改造、大宗工业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及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发展循环经济。
4 天然气的发展趋势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储量丰富的新型燃料,天然气在我国工业、民用能源事业中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目前天然气在开发中仍面临着探明率较低,大规模加工处理难度高等现实问题,加之天然气的运输存储要求复杂,配套管网的建设维护成本较高,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因此,为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政府应对天然气的推广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在调节好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增长间平衡的基础上,拓展天然气的应用空间。而天然气的开发也应结合其燃烧稳定,发热量大、残渣遗留少等优点,通过深化技术奠定其在民用燃料、发电燃料、电动机燃料等产业中的优势地位,并积极探索新的用气领域,向着诸如天然气空调、天然气热泵、天然气电,甚至陶瓷、玻璃、纸张及食品加工等制造领域发展,不断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汪朝阳, 陈曼升, 章伟光, 钱扬义, 俞英. 天然气的组成与应用[J]. 化学教育, 2007, (04).
[2] 高冀, 刘强. 天然气的开发与应用对环境的影响[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 (03).
[3] 朱成章. 天然气的利用与中国的节能减排[J]. 国际石油经济, 2007, (06).
[4] 李华启, 李东旭, 游佳, 关辉. 中国天然气资源开发与利用[J]. 天然气工业, 2005, (08).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范文2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同时,优质能源之间的竞争也必将日益激烈。本文选取了一种可行的终端能源价格竞争力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做了比较和分析,研究了能源储备量、能源政策对价格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目前,北京市几种主要的终端能源的价格竞争力排名是煤炭、天然气、电力、石油 ,但从次能源的稀缺性可以得出作为 二次能源的电能有 日益发展的趋势;国家能源政策和北 京市能源政策决定了终端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不断提高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例。
一、终端能源及其竞争力的概述
(一 )终端能源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相互关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目标的核心。终端能源是指用户直接利用的能源。按照国际通行 的能源平衡表的定义 ,终端能源消费是一次能源扣除能源工业自用能源以及加工、转换和输配损失后,供终端用户使用的能源量。终端能源包括煤炭 、石油、天然气 、电力 、热力等,使用部门有工业、运输、民用、服务、农业和非能源应用等等。
近些年 ,北京地区终端能源消费增长较快,“十五”期间平均增 长 5.5%,增长呈加快趋势 ,属于以煤炭和油 品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天然气 、电力等清 洁 能源 比重 不高 ,环 境 污染 严 重。但 在2006年的终端能源消费总量 中,原煤 和焦炭合计占到 27.1%,油品占20.9%,天然气占6.65%,电力占 33.1%,由此看到北京 的天然气 和电力 消费比重正在不断提高 ,但离发达 国家还有一定 的差距 。
(二)终端能源竞争力
要想研究电能终端能源竞争力,首先 得理解竞争力的涵 义。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由于竞争力的复杂性使得对竞争力的定义难 以形成一致的看法。同时竞争力的概念也是一个综合 的概念 ,它涉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经济主体与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按照竞争主体的不同层次可 以将竞争力划分 为国家竞 争力 、产业 或行业竞争力 、地区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 。
目前 ,针对终端能源竞 争力的研究还 未见端倪 ,但是对终端能源竞 争力的研究有很 重大的现实意 义。国家 “十一 五”规划 纲要 明 确提 出,到2010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 能源消耗 和主要 污染排放物总量 分别 比 2005年降低 20%和 10%,因此加强能源结构调整 ,逐步转变为以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消费结构是十分必要的。更为重要 的是 ,北京是 2008年奥运会 的主办城 市,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环境条件,能使北京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以优美的环境迎接世界各国人民,提升首都北京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终端能源竞争力评价 ,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因为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有外部 因素 、内部因素等。这里面既包括经济效益 ,又包括环保 、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考虑问题时需要有个全面、整体的思想,并对各种因素的权重赋值,加权得出总分
二、北京市终端能源价格竞争力比较
国际能源署 (IEA)对 世界能源 进行 了展 望。在所有终端能源 中 ,预计电力需求在世界范 围内增长 最 快 ,从 2000年 到 2030年 将 年 均 增 长2.4%。在这个 时期 ,电力 消费量将 翻番,而 它在最终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也 将从 18%增 加到24%。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使用将增加最快,每年可达 4.1%,这是 由于用 电人 口数量 以及 人均 消费量都将增 加。转型经济国家和 OECD国家 的电力需求年增长率将分别为 2%和 1.5%。煤炭在世界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从 9%下降到 7%但它在工业部门的使用将继续增 加,不过这只限于非 OECD国家 。煤炭在 民用和服务部 门的使用将停止增加。预测 2000年到 2030年 ,石油 和天然气在世界终端 能源消费 中的 比例 几乎没有变化。石油产品几乎要 占终端 能源 消费量 的一半,而天然气要占 18%。石油需求将以每年 1.8%的速度增长,其 中运输部门约 占需求增 长量 的四分之三。在 OECD国家,运输部 门在 石油需求增加量中的比例要 占9O%以上 。
终端能源竞争力评价,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 ,因为影响其竞争力 的因素有很多 ,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既然是终端能源,对于终端用户而言 ,能源的经济性是相当重要的因素。目前 ,人们对于各种能源消耗的经济对比,还缺乏一种 比较科学的方法。仅仅依据费用直接进行对 比是不科学的,这里把各 种燃料 的燃烧值转化为等效电能值 ,再把能源价格都换算成 电价 ,以电价为基准,进行能源价格 的竞争力比较 。 计算方法如下 :设某可燃性能源的燃烧值为A×10 焦耳 ,热 效益 为 k,那 么 等效 电能值 为千瓦时。
表 1列出了常见燃料的等效电能参考值,各种燃料的燃烧值摘 自现行的教科 书 ,计算过程 中考虑 了能源消费的实际热效益。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类的燃料都可能存在若干个等级,表中所列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如柴油又有重柴油 、柴油之分 ,前者燃烧值为 33×106焦耳,后者为 42.9×10 焦耳,等效电能值 自然也就不一样 。
表 2列出了目前北京市几种主要燃料的费用对比情况 ,其中“折算 电价”表示各种燃料的燃烧值转换 成等效电能后 的价格 。其具体计算过程为:设某种燃料的等效电能值为 B,该燃料 的单价为 c,则该燃料的“折算电价”即为 元/千瓦时。然后,将各种燃料 的“折算 电价”与现在 的电价进行 比较,就可得出各种燃料的价格竞争力排名。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华北电网电价文件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居民生活用电不满 1千伏到户价格每千瓦时 0.4883元 ;1千伏及以上 到户 价格每 千瓦时 0.4783元 。城镇居民合表用户及城镇高压自管户供居 民生活用电,供电企业总表结算价为每千瓦时 0.4513元(不满 1KV)和 0.4413元 (1—10KV、35—110KV);对农村地区尚未实现抄表到户的农村居民用 电,供电企业与乡(镇)供电所或村结算价为每千瓦时0.4213元 (不满 1KV)和 0.4113元 (1—10KV、35— 110KV)。居民峰谷试点电价采用两段制,峰时段为 6:00—22:00,电价标准为0.4883元/千瓦时;谷时段为 22:O0—6:O0,电价标 准 为 0.30元/千瓦时。在此,我们就选取 峰时电价 0.4883元/千瓦时和谷时电价 0.30元/千瓦时为基准 ,与其他 能源进行价格竞争力的比较 ,结果如表 3。
从表中可见,煤炭、天然气的价格 比电能低 ,石油价格高于电价。在几种煤炭 中,又以焦炭最贵;居 民使用的液化气比天然气价格略低 ;谷时电价略高于天然气 的价格 ;峰时电价 略低于汽油价格;柴油的价格最高。由于数据来源和各种能源价格计量标准不一致 等原 因,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竞争力排名情况存在一定误差,这里仅用于学术探讨。
三、北京市终端能源价格竞争力分析
从上面的能源价格来看,石油是最贵的,其次是电力 、天然气 ,而煤炭最低 ,因此单从 目前的价格来看,煤炭竞争力最强 ,其次是 电力 、天然气 ,石油竞争力最 弱。但未来 的竞 争力走势就未必如此,如最近北京市天然气 、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而煤炭、石油 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 ,还应结合能源储备量及未来能源政策等因素 ,对能源价格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 )全球能源储备
石油 、煤炭、天然气都属于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而电力属于二次能源,新能源发电都是可再 生 的 。
2006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 (数据来源 :环球能源网)为 1645亿吨 ,世界各地 区石油探 明储量分别为 :北美 7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 5.0%),中南美 148亿吨(占世界的 8.6%),欧洲和欧亚大陆197亿吨(占世界 的 l2%),中东 1012亿吨 (占世界的61.5%),非洲 152亿吨(占世界的9.5%)。亚太地区54亿吨(占世界的3.4%)。
2006年全球 天然气探明储 量 (数据来源 :环球能源网)为 181.46万亿立方米 ,世界各地 区石油探明储量分别为:北美 7.89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总量的 4.4%),中南美 6.88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 3.8%),欧洲和欧亚大陆 64.1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 35.3%),中东 73.47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 40.5%),非洲 l4.18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7.8%),亚太地区 l4.82万亿立 方米 (占世 界 的8.2%)。
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数据来源:环球能源网)为 909064百万吨,世界 各地区石油探明储量分别 为:北美 254432百万吨 (占世界总量的28%),中南美 19893百万吨(占世界 的 2.2%),欧洲和欧亚大陆 287095百万吨(占世界 的 31.6%)非洲和中东 50755百万吨(占世界的 5.6%),亚太地区 296889百万吨(占世界的 32.7%)。 《BP世界能源统计 2006))的数据表明 ,以 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 ,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 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 分别 可 以供应 65年 和 162年全球 能源储备对能源价格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这些不可再生能源 的价格有上涨趋势。
与这些一次能源相比,电能有 以下特点 :(1)电能是清洁能源 ,污染小,使用效率高。(2)电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符合人们的消费偏好和使用习惯。而且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许多电气设备 ,这 些设 备具有专 用性 ,难 以用其他 能源替代。(3)电能来源之广是其他能源所望尘莫及的化学能 、水能、风能 、太阳能 、原子能等都能转化为电能,而水能、风能 、太阳能等发电都是可再生的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电能将来的价格竞争力将越来越强 。但 目前 由于技术 和设备上 的限制 ,生活中所用的电还是 以火力发 电为主,所 以电煤价格仍对电价有着重大影响。
(二)能源政策与未来发展趋势
能源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终端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 间单位 国民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 20%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约束性指标 ,这些指标 具有法律效力 ,必 须确保实现 。
进入“十一五”发展阶段 ,在全球化条件下 ,中国新的能源发展 目标和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确保全体人 口享有基本能源供给 的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和可及性 ;加快城乡居民电网改造和建设 ,在边远地区和山区发展太阳能 、风能 、生物能等新型能源 。第二,对东部 中晚期油 田和新疆石油实行保护性开发 ;根据 国际市场情况 ,进一步提高石油净进口率 ,石油净 进 口率 由 1997年 的l3.7%提高 到远期的 40%以上 ;充分利用 国内石油加工能力 ,开展“石油加工贸易”,扩大较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的出口;大力鼓励天然气消费,天然气用量 占全部资源消费比重由目前的2%提高到5%,提高到 2010年的 10%,2015年提高到 15%以上 ,即消费比重每年提高 1个 百分点 。第三 ,对石油及成品油、天然气进口实行零关税政策;打破石油进口垄断 ,逐步取消石油进 口配额限制 ,允许用油大户全球直接采购 ;鼓励 国内能源企业与跨国公司多种形式的战略结盟 、相互持股 ,鼓励能源企业海外投资 、建立基地、海外上市 ,参与 国际竞争 。第 四,大力发展石油 、天然气 管道基础设施。
中国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但输油管道长度仅为美国的 3.5%,输气 管道长度仅 为美 国的 2.8%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滞 后成为制约瓶颈 ,今后将进入一个大 的发展时期。第五,“西气东送”等管网基础设施工程实行“管网分开”的新原则。油气管道属于公共物品,但油气的生产 、输送和销售属于竞争性产 品。中央负责干线 ,地方负责支线 ,城市负责配套管线,国网、地 网和市网统 一联 网、区域联 网;管网工程的施工 、运营应按企业化商业化方式运作 ;天然气和石油从勘探 、开采到生产和销售一律放开市场 ,引入国际竞争,积极利用外资。第六,大的天然气管道沿线实施煤改气工程 ;沿线用煤大户 、发电厂和主要城市,限期实施煤改气工程;天然气应优先送往沿线大采 暖锅炉和 主要用能大户;鼓励沿线建立天然气发电厂。第七,积极利用全球节能和环保技术 ,实行技术与设备进 口低关税或零关税,促进对这些技术吸收 、消化 、扩散和应用;重点扶持具有 战略意义和环保效益巨大的清洁煤及其气液化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继续大力推广清洁煤技术和优质能源的使用技术 一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针对北京市能源消费水平高,优质能源比重较高,节能取得一定成就、但仍有较大潜力 ,能源严重依赖外部 、供应体系存在安全隐患 ,能源保障 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但运行调控难度较大等能源现状特点 ,制定 出“十一五”期 间能源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能力建设 、大力推进能源节约、继续调整能源结构、统筹城 乡能源发展 、建立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 、加强管理和法制建设 等六 个方 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力和天然气等 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总量控制,分区发展,全程管理,清洁高效”的举措,改善燃煤利用结构 ,控制燃煤 的污染物排放 总量。到 2010年 ,电力、天然气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8%和 11% 。
从上述的国家能源政策和北京市能源政策可见,终端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不断提高电力、天然气的使用 比例 ,煤炭使用 则重点扶持清洁煤技术,对石油实行保护性开发 ,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技术是今后发展的重 中之重 ,这跟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完全吻合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北京市 的几种 主要 的终端能源的价格竞争力排名是煤炭 、天然气 、电力 、石油目前来 看 ,煤 炭是最便宜 的能源 ,而石油价格 最高,天然气和 电力居 中。煤炭、天然气 、石 油都是一次能源 ,根据 其储 备量 分别 还能 用 162年 、6年和 4O年 ,而电力是 二次能源 ,发 电形式多 。同时 ,天然气 、电力又是清洁能源,根据 国家和北京市的能源政策 ,电力 、天然气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不断提高 。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 论 、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
[2]国际能源署编.世界能源展望·2002[M].朱起煌,译.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3]戴平生 .能源替代工程 与电价[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4).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范文3
1发展天然气产业的必要性
福能集团在现有煤炭、电力、建材、民爆化工、港口物流、建筑房地产与财务、期货证券、融资租赁、股权管理等金融性主业产业板块,以及旅游酒店业相关辅业产业中,目前的煤炭这一老牌主业,正在遭遇全行业经济发展周期性的困境,生产经营尤其是价格与效益,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煤炭企业整体很难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加上受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政策影响(在“十二•五”福建省能源发展主要目标中,2015年煤炭消费量为10000万t,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57.5%下降到52.2%,而清洁能源比重则提高到47.8%),短时间内辉煌难再。现有煤炭主产企业中资源枯竭矿井、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矿井面临转产难、大量职工安置难等问题,随着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推进力度的加大,煤炭行业可能面临的发展困境更大。因此,寻找新的产业接替,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福能集团的当务之急。根据福能集团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福能集团”的企业宏伟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福能集团新产业、壮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营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福能集团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天然气是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也是新兴产业,这一行业被普遍看好,认为是“朝阳产业”,而与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以下简称“西三线”)入闽天然气工程项目对接,由福能集团与中石油集团共同合资合作、成立由福能集团控股的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统一投资建设、经营、管理、销售西三线在福建境内的天然气管网与相关业务,对于福能集团实现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人员分流安置、尽快做强做大、加快发展主业、尽早实现“再造一个福能集团”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强力发展引擎。
2发展天然气产业的措施与途径
目前,西三线入闽工程已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从福建省境内长汀至福州的主干线工程的全部隧道,已于2013年10月全线贯通,部分地段的管道已完成焊接。该项目工程原计划2014年底建成通气,现因施工工程计划调整,预计要延至2015年底方能通气。鉴于上述主干线管网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福能集团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锣密鼓地加快与中石油合资合作项目的会谈、协商进程,争取尽快形成项目合资合作的高度共识,加快合资合作项目的相关前期工作,成立由福能集团控股经营的省级管网合资公司,开展全省天然气省级及其以下相关支线管网的规划、布局、设计及相关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由合资公司作为承接西三线入闽天然气项目的唯一主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配、统一价格”的原则,统一负责、协调省内支线管网、站场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和天然气销售业务。与此同时,福能集团还要依托合资公司加快延伸天然气下游产业链:一是开展省内大型工业用户专供管道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二是开展省内各地市、县、区工业园区直供管道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三是在省内各地市及平潭综合区的城市、新区、投资区及省内重点道路、干线、大型码头、重要港口等区域,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CNG汽车(船舶)加气母站、子站等天然气项目及其他相关业务。在发展天然气汽车、船舶加气业务中,还可采取与地方交通、运输、港务、港口、物流、旅游等部门和企业合作的灵活方式,共同投资建设汽车、船舶加气站点,既节省投资,又可快速、有效地占领和控制交通繁华密积区域,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另外,还可利用福能集团下属汽车运输量较大、较集中的产煤矿区与非煤矿区、厂矿、车间等集中区域,设点布局,独资建设汽车加气站。此外,福能集团还要致力于开发和经营合资公司未涉及领域的天然气下游终端业务,及时成立福能集团天然气投资公司,并采取与各地市政府、各相关燃气经营企业合资合作的办法,采用收购、兼并、控股和参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市、区、县与乡镇的城市燃气业务;利用天然气发电的成熟经验,挺进天然气发电产业领域;利用我国和福建省推广建设分布式能源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加紧进入分布式能源领域,努力扩大天然气下游产业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天然气上下游并举、产业链联动的良好格局,早日形成福能集团新的主业和产业板块。
3发展天然气产业的重要意义
福能集团发展天然气产业,并尽快形成新的主业和产业板块,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要意义。一是发展天然气产业,是福能集团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实现“5年再造一个福能集团”宏伟战略目标的需要。据江西、广西、浙江、宁夏、陕西等地发展天然气产业的经验,进入天然气领域后,善于抢抓机遇,措施得力,出击果断,快速开发和占领市场,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目标者,均能早日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提升企业效益与竞争力。如浙江省能源集团,近年将单纯经营全省支线管网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业务,扩大到天然气下游终端利用市场后,采取超常规办法,抢占各类市场,从偏远山区县、乡镇市场做起,至2012年,当年天然气销售量高达47.23亿m3,占全省总量的94%;同时,仅用2年多时间,就将下游4家控、参股城市燃气经营企业发到20家,其中仅2012年就新设成立了9家专业公司,年销售量达1.5亿m3;浙能集团当年油气板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4.5亿元,利润总额5.68亿元,净利润达4亿多元。二是发展天然气产业,是福能集团落实政策措施,优化产业,调整结构,推进节能减排,走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洁净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逐步替代与全国、全省煤炭行业一样,当前陷入周期性发展困境的煤炭企业部分资源枯竭矿井、部分生产经营困难且濒于关闭矿井的需要,也是这些矿井转产和安置部分富余人员的迫切需要。据对浙江、江西等省份发展天然气产业的调研了解,下游终端产业链的利润高于上游省级管网公司,下游项目更能安排消化职工,作为集团全资子公司级的城市燃气经营公司,总部用人按业务大小配备50~100人,其包括每一个市场不太成熟的设区市公司在内,一般用人在500~800人之间不等,下属每个县级公司的人员编制都在100人左右,而在市场成熟且开发较完整的设区市,用人更多,目前最多的单个市级公司用人最多的可达近1000人。三是发展天然气产业,是福能集团作为能源集团企业的题中应有之意,是省政府支持、指定的与中石油集团对接西三线入闽天然气项目的唯一主体,也是控股经营未来的合资公司、全力发展天然气下游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一体化、提高福能集团在全省天然气行业中的“话语权”、促进气源的相关调度、协调与调剂,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为全省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的迫切需要。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 石油企业 经济战略转型
1.低碳经济概述
近年来,低碳这个词已经变成了世界的热门词汇,这个概念的产生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低碳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提出的,包括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不只局限于低碳经济,还包括低碳社会、低碳消费、低碳城市、低碳旅游和低碳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低碳经济,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所有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要求低碳化,发展经济时要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的降低限度直至零排放为止,经济的发展要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低碳经济,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所有能源消耗的生态化,要建立低碳能源或者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清洁绿色发展。
2.我国的石油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正处于新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如何保持经济的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社会面临的重大考验与挑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的能源消费国家,在能源消费量上仅次于美国,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上半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从去年的55%上涨至55.2%。数据显示说明:2011年上半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环比上涨10.3个百分点,至1.98亿吨,在此期间,石油进口量上涨11.3个百分点,至1.07亿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学会表示:2011年到2015年期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及减少排放量的目标,中国表面石油消费量(相当于产量+净进口量)的增长速度预计下滑至5%。与2006年-2010年期间的7.7%的年增长幅度形成明显对比。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预测: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到202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60%,到2030年达到65%。有专家提出: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严重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石油消费量增长速度已经超出了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这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耗能工业。政府应该加强能源管理确保未来的供应,应该为石油消费量设置上限,并采取措施把消费量控制在上限范围内。
3.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经济战略转型分析
在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应当紧跟国家的形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布局,不断的努力改变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石油应尽快向经济形势低碳经济战略模式转变。
第一,我国石油企业在低碳经济战略转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我国石油企业主要的低碳能源就是天然气和化石能源中的石油,石油企业由于多年生产油气的经验,已经又有了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和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近年来,石油企业更加重视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油气勘探和开发,节能减排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对于石油利用效率也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升高,为低碳经济良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同时,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很多帮助鼓励石油企业加大油气资源勘查的投入和优惠税收与信贷政策,为石油企业大力在发展扩大油气业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天然气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石油行业在天然气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极大的推动了石油企业经济低碳战略转型。
第二,我国石油企业在低碳经济战略转型还存在着某些劣势。首先,石油产品自身具有高碳性质这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煤炭、石油这些能源在燃烧时必然会产生二氧化碳的高排放量,二氧化碳的排放直接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要求石油企业在高耗能的情况下,要长期进行减排和环境保护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次,为了实施低碳发展的战略要求,政府会制定一些限制传统石化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这对传统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有巨大影响的。最后,石油企业的低碳技术相对发达国家而言相对落后,在很多环节的低碳开发与利用是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而存在差距,缺少技术优势。
第三,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主要途径,首先,要石油企业要具有低碳发展的意识,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教育,熟练节能减排的发展意识,宣传和倡导低碳消费,提高人们的低碳热情。其次,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不断创新石油企业的低碳技术应用等。第三,积极的开拓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业务,提高新能源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的推动石油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第三,学习和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将其成功的与我国石油企业的低碳发展情况相结合,从而有效的推动中国石油企业的低碳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企业正处于低碳经济下的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唯有高效科学合理的进行经济战略转型,才能适应当今低碳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星,张运东,杨艳.国际大石油公司低碳发展实践及其启示[J].可持续发展,2001,(7):12-15.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制度 途径
随着世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能源的持续紧张,低碳经济被提到了各国经济的发展日程上来,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应采取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改变现有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思路。
一、低碳经济简介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都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些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其实就是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问题,其核心方法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创新,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当前碳密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它主要通过降低碳排放,加强碳捕捉,碳存储降低人们能源消费中的碳强度,有效遏制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其次,实现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新能源,通过在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新能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碳消耗的脱钩,既能实现经济增长,又能实现碳排放的低增长、零增长或者负增长。最后低碳经济是面向个人的,因为碳平衡是全球性的碳平衡,只有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养成良好的低碳消费倾向,才能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当前在我国实施低碳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我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等使得我国的碳排放量持续不断增长。据推测,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其次,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重接近70%,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相比,我国的能源结构极不合理,按照当前能源结构和发展趋势趋势来看,我国的煤炭能源使用量在2020年仍将占到能源结构的60%以上。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相当于煤炭的80%和60%,因此,我国的能源消费呈现明显的高碳特征。另外,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阶段,第二产业仍是我国的主体产业,据统计中国的能源强度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让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最后,由于我国低碳经济的起步相对较晚,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存在许多法律空白。目前,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给予了低碳经济以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在低碳经济上,可许多政策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各项财政政策尚处于变动之中,这种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创新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创新,首先应进行制度创新,笔者以为在制度创新中应做好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创新,财政政策创新和税制税种创新三个方面。第一,法律制度创新是将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层面,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明确各项产业政策的目的,基于低碳企业的实际需要,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促进居民、企业、政府低碳意识的形成,以采取低碳行为。第二,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创新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建立健全低碳经济财政补贴或补助制度,引导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2.要建立财政预算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为节能设立专项经费,并规定经费的增长额度和幅度。3.要完善政府的低碳采购制度,在政府采购政策中应优先采购清单中的低碳产品和节能产品。同时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认证标准、采购标准,每年动态调整采购清单和指南,加大强制性的购买规定。第三,对当前税制税种进行完善,对于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征收较高的增值税,对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征收较低的增值税,对于使用清洁能源生产的无污染产品尽量少征税或者不征税,推动社会更多使用清洁能源。
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方法创新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能源使用效率是指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一个国家内部能源消耗总量与国家GDP的比值,主要与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能源种类以及能源效率具有较大关系。我国可以通过减少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数量,调整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例如,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关闭小火电、地炼企业,就是对国家的产业机构进行调整,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最根本的办法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例如,近年来钢铁行业采用大型先进焦炉、高炉气、转炉、电炉等设备,实现联合技术供电和发热,比传统的连铸连轧节能75%,大幅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其他高耗能行业有着相同的效果,在合成氨的生产中采用一些新技术之后,能够节能40%。可见,通过技术研究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实现降低碳排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的进步都伴随着新能源的产生或者利用方式的巨大改变,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扩大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所占比重,降低目前煤在我国能源机构中的比例,由于风能和太阳能不产生温室气体,因此能够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当前大幅增加其他无碳能源仍不太现实,可以扩大天然气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实现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向着低碳富氢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减少地下富碳能源的开发力度。
(三)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建设低碳技术体系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推广,以及对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他们对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低碳技术,而且需要将各种低碳技术应用到各种实际生活中去,以促使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四)积极利用市场化机制,建立完善中国的碳交易市场
自2006年以来,世界低碳交易市场得到了高速发展,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为国内的碳减排量和相关衍生产品搭建交易平台。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完善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积极引入各种国际力量,参与到我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中来,积极利用、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使企业能够通过交易碳排放权利获利,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建立以省级为单位的“碳源-碳汇”交易制度,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调查研究当前我国各省级的碳平衡状况。将外部溢出效益作为生态保护基金,通过碳交易使得生态保护由无偿走向有偿。另外,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国际规则的制定,建立低碳领域的创新机制和发展机制,创造国际竞争优势
结束语
要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创新低碳经济的模式不可缺失,只有我国从低碳经济制度和低碳经济方法途径两个方面同时抓,才能有效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低碳经济论[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9
[2]李丽平等.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8.3
[3]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4]庄贵阳.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0.8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范文6
摘要: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当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正面临着其他能源形式的挑战。化石类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转变虽是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但目前还仍处在化石类能源与非化石类能源并重、能源使用由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转变的转型期,因此,煤炭利用在工业化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04-0136-0
Future of Coal in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WANG Zheng1, MA Jianxi2
(1.Ji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Jinan 250099, China; 2.Shandong Economic Research Magazine, Jinan 250002, China)
Key words: energy structure; traditional energy; fossil fuels; resources endowment;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new energy
Abstract: Coal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source of energy in China. At present, coal in energy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other forms of energy.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ssil fuels to renewable and new energy i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e ar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which both fossil and nonfossil energy are being used. From traditional energy to the new one, the use of coal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has very big development space. But we should also be prepared in advanc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coal into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and oil (gas) substitutes, and facilit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al industry.
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拥有着富饶的煤炭资源,仅就目前探明的保有储量就在10000亿吨以上,“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讲“煤炭是我国工业的粮食”,而近年来随着“调结构、转方式”和节能减排的进行,引发了人们对煤炭使用前景的担忧。在能源革命的情势下,煤炭是否马上就要退出历史舞台?笔者认为,虽然从长远观点来看,煤炭以及其他化石类的使用将逐渐减少,进而被更为清洁环保、更便于再生利用的新能源所取代;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能源需求尤其是燃料,仍然要依靠煤炭,而且通过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等油气替代技术,我国煤炭工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1〕。着眼于能源发展战略,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同时要以包容性的心态,迎接能源多元化的时代到来。
一、煤炭在当前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了解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回顾和探索煤炭这种传统能源形式的发展过程,将大大地有利于我们把握煤炭利用和能源发展的规律性走向。人类发现并学会使用煤的历史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要说真正有意识地将煤炭当作一种主要的能源,则还是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之后的事。蒸汽机的大规模运用,不仅大大地促进了工业革命,也催发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内燃机的运用,使得石油这一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重视,但煤炭借助火力发电的优势,依然备受青睐。电力的运用使煤炭事业发展如虎添翼。至今为止电力在二次能源的运用中仍然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其他能源形式仍难以匹敌。而煤电是发电的主要形式,这乃是煤炭仍扮演着重要能源角色的主要原因。在19世纪中叶,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使用中只占大约不到四分之一,到20世纪20年代则占比超过了“半壁江山”,之后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和火电的大发展,煤炭的能源霸主地位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2〕。从本质上说,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利用程度的进步。每逢能源利用产生飞跃,都能给生产技术乃至于社会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在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煤炭消费结构方面有很大不同,后者对于煤炭的使用大多都用于发电,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高能耗产业都已经不再唱主角,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于传统能源需求相对较少,能源消费日渐饱和,欧美国家对于煤炭的使用都在不同程度地减少,煤炭需求总体上趋于下降;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都离不开重工业,离不开大量传统产业,总之一句话,不但离不开煤炭的间接消耗,也离不开煤炭的直接消耗。历史上的煤炭消费重点区域和重要产区是亚洲和欧美,随着欧美地区用煤的衰减,下一步用煤的大户将会是经济发展强劲的亚洲地区。新世纪以来,亚洲煤炭需求的增量明显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龙头中国和印度煤炭需求净增量就占世界的95%,而仅中国就占84%,快速增长的经济和蓬勃发展的工业化,使对能源的需求还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以新兴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仍然离不开对煤炭的大量需求〔3〕。
智能电网正处于试验阶段,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小规模地试行这类项目,北欧的丹麦已经完整地试运行了一个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可以自动地调节人们的生活用电,使电能的利用得到最合理的安排,还可以自行调剂电能余缺,并且能集发、输、用电为一体。可以想象,智能电网的成功运用,将大大有利于新能源的发展,因为它有利于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和电能的储存问题。这样,煤电等传统形式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对此应当有所前瞻。
我们还应当关注一些能源开发前沿的动态,比如可燃冰就可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能源形式。一旦它能够被开采利用,不仅能够取代现有的化石能源,储量可用千年,而且比传统能源更加符合环保的要求。下一个可行的选项就是太阳能,从理论上推算,只须合理利用全球所接受的万分之一的太阳能,便能够使全世界的能源需求得以满足。再就是风能,它其实就是转换的太阳能,地表接受的阳光照射约有五分之一左右变成了风能。照目前态势看,倘若地球上的风能有百分之一拿来发电,则举世能源来源无忧。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候选对象,那就是我们脚下的地热。目前探明的全球蕴含的地热能约是煤炭所含热能或石油所含热能的几亿倍到几十亿倍,几近用之不竭。而且用地热发电比其他新能源的取得成本都要低,开发潜力巨大。接下来就是海洋能,包括太阳、月亮引力作用所产生的潮汐能和波浪能以及温差能甚至盐度差能。还有一种最理想的燃料就是氢,其燃烧后产生的热能为油、气的三倍,并且它燃烧后的遗留物是水,不但不会污染环境,还能为人所用,继续造福于人类。因其安全性以及可移动性也很好,液态氢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航天事业。此外,像垃圾发电、污水发电以及生物发电等一些兼具节能和环保双重效应的能源利用形式也大有可为。但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能源形式由于受发展条件的限制,一时还难以占据我国能源发展的主流地位,传统能源尤其是煤炭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当抓住时机,有所作为,在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同时,主动开拓空间,采用先进技术,搞好煤炭工业的转型〔8〕。
五、煤炭代替其他能源在我国前程远大
从总体上看,中国能源构成的总体格局是油气短缺而煤炭富裕,所以以煤代油或者以煤代气将是一条可行的能源发展路径。另外,我国油气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按照目前势头,煤炭资源的可用时间仍将长于油气。无论从目前还是从长远的需求来看,中国发展以煤代油或者是以煤代气都是可行的。目前,石油和天然气浅层开发潜力渐小、深层开发难度增大、成本上升,而同时煤转油、煤转气的技术条件日渐提高,煤炭储量雄厚、市场广阔,转化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9〕。
从国际经验看,石油这种能源之所以能够成为各国的首选,是由于内燃机被当成了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动力机械。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交通运输业仍是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石油仍有很大的需求,根据目前的供求关系,估计相当一段时间里国内石油价格还会在高位运行。按照相同的道理,天然气在国内也有很大需求,存在供求缺口,并且从价格上看也会气随油涨。仅是煤炭的价格基于储量及经济转型的因素,估计今后不会大幅度上涨。因此从成本角度比较,把煤炭资源向油气资源转化从理论上讲也将是今后一个可行的选项。
西方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石化工业都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目前从生产到生活,发达国家化学工业占该行业世界总量的六成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尚不足四成,中国占比也较小,随着“调结构、转方式”的进程,中国高附加值的化工业前程远大。鉴于国内外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今后新发展的煤基化工产业可能会产生出更多的石油替代品。又由于煤富氧,也便于制造含氧化合物,能够填补含氧石化产品的短缺。此外,煤化工产品较之于油、气,还有一种难以比拟的优势,就是煤具有独有的特殊芳香结构。譬如对煤炭进行深度加工之后,便可以获得碳纤维,它作为一种高强度的新型材料,在包括许多新兴尖端领域在内的行业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煤还可以提炼出诸多化工产品,随着煤基化工业的发展,化工行业也将成为煤炭的消费大户,煤炭将会由一种主要的燃料向工业原料转型〔10〕。
曾几何时,我们对“节流”抓得很紧,对“开源”却做得很不够。在改革开放以前,有关部门总是从节约的角度告诉群众,地球上的这种能源面临枯竭,那种能源还只能开采几十年,却极少听到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管那时的科教片电影(大多数主题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很少见到关于基础科学的)片头总是带有伴随着激昂朗诵的片头字幕“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实际上我们前面谈到的任何一项技术突破,都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现有的能源格局。从长远的观点看,煤炭等化石类能源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应当未雨绸缪,积极开发新能源,使煤炭等石化类产品及早向化工原料方向转化,积极推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这样也符合环境保护和储备生产原料的要求。技术创新永远是生产发展的推动力,它被生产需求所推动,反过来又会大大地作用于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因此我们现在一方面要抓好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而实现环境不断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1〕
齐晓燕,郭丕斌,周喜君.国内外煤炭消费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述评〔J〕.科技和产业,2014,(5):136-138.
〔2〕耿殿明.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8-26.
〔3〕王迪.中国煤炭产能综合评价与调控政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2013:23-25.
〔4〕张金锁,冯雪,邹绍辉.基于趋势组合的我国煤炭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14,(3):51-56.
〔5〕张洪潮,王泽江,李晓利,蒲光华.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规律及成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94-101.
〔6〕王妍,李京文.我国煤炭消费现状与未来煤炭需求预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52-155.
〔7〕于立,孟韬,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38-42.
〔8〕段治平,温华琴,商爱梅.中国煤炭需求长期弹性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