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环境评价问题
开展生态系统管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互,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价,研究环境中各要素的生态关系并发现问题,为保护环境提出科学依据[1]。但是在开展生态环境评价工作时也要考虑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数据及评价结果4项关键问题。
1评价目的问题
生态评价是一项有助于后期开展生态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为决策者与公众提供具有可读可用的信息。有目的地开展环境评价有利于评价工作指明研究方向,保障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环境评价的目的不同,评价的内容与使用的评价方法也就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就有所不同。因此确定环境评价的目的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尤为重要。环境评价的目的应以服务生态系统管理服务为主。此外,生态评价也是一项需要生态系统管理者参与的工作,需要管理者认可根据区域内存在的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的评价目的。如较为常见的湿地问题,在评价目的确定环节需湿地生态系统问题,湿地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是在早期,人们割裂性地认识湿地生态,导致其评价的不科学性。因此,将可将环境评价的目的确定为提高对湿地的保护程度与利用率,优化湿地的资源配置,管理者根据评价目的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环境评价也才会具有意义[2]。因此,对于评价目的而言能够服务生态系统管理、管理者的认可二者缺一不可,是生态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评价方法问题
有了目的也就有了方向,而接下来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完成目的。因此,也就需要环境保护者考虑用何种方法获取数据、构建生态评价模型。评价方法对于评价数据与评价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并间接对生态系统管理带来影响[3]。环境评价需要获取数据并利用指标进行评价,但是当前生态环境的指标相对较多,体系庞大,如何选择评价指标也成为建模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刘建军在建立荒漠景观生态指标体系时提出要保证全体指标的科学性。科学性是国内外生态环境评价建模时首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原则。环境评价指标需要有具有科学原理的支持,能够如实、准确的反映出评价主体的特征、现状、变化规律等;同时能够获取科学、准确的数据。方法要具有可行性是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建立中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可行性要求评价指标具备以下4项要求: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方便广泛应用;②体系简单明了,评价指标能够反映生态环境特征,定义明确、无歧义;③要求在现有的检测水平、统计手段基础上能够获取准确、真实的数据;④能够获取持续不断的新数据,保证管理者能够根据生态环境评价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具备上述4项要求的方法即为可行性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环境数据的获取工作中。如遥感、GIS等技术,应用方便且能够获取持续不断的新数据,有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与评估,从而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评价数据问题
评价数据是开展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重要保障。除了方法、技术给当前生态系统评价带来制约之外,当前评价数据的不足也是制约当前评价工作的主要原因。选择符合决策要求的数据也成为当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而通常需要较多的、全面的数据进行评价。此外,由于生态系统是不断演变的,固定的数据是无法如实地反映其演变过程。因此,生态环境的评价选取的评价数据要能够持续不断地获取,能够如实、准确地反映出评价主体的变化过程[4]。同时还要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具有较为广阔的覆盖性。如对地区、国家生态系统的数据,要保证数据能够覆盖整个地区、国家生态评价区域,能够反映出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如在美国生态系统评价报告《美国生态系统的状态》中,管理者选择的103个指标时中,只有58个指标有足够的数据支持,但是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的指标有31个。然而就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目前美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仍无法安全、有效的报道,降低生态系统评价报告的实际价值。这也就给当前环境评价数据的选取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要求数据要具有一定的广度。
4评价结果问题
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有两个主要的作用,一是为生态系统管理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向公众公布生态环境环境的状况,从而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因此,生态评价结果要具有真实性与可读性。真实性要求对客观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真实,符合客观实际;可读性要求评价结果具有可读价值,能够指导环境保护工作。评价结果要能反映出当前的生态环境的状况,表现出经济开发活动、生态保护政策等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下生态系统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及恢复能力之间的关系等,因而也就具有可读价值。利用真实的数据真实地反应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从而提高决策科学性。而公众也能从真实的评价结果中,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当中。
5结语
在生态保护工作中,管理者需要确定以服务生态系统管理的的目的,运用科学性的评价方法获取真实的数据与评价结果,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号召全民行动,依据生态环境评价结果与系统管理要求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杨.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能源与节能,2015(10):90-91.
[2]田薇,张晓梅,朱小龙.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环境评价的关键问题[J].科技风,2014(06):252.
[3]石峰.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环境评价的关键问题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2):145.
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099-02
1 保护区概况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的榆中县境内,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东南约40 km处,座落在榆中县西南隅,总面积29583.6 hm2,是甘肃省距省会城市兰州市最近的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一个“绿色岩岛”,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1986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88年批复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原始云杉林、马麝等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类型复杂多样,种类十分丰富。已知有野生植物982种,其中:苔藓植物49种,蕨类植物25种,裸子植物9种,被子植物789种。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4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兴隆山有国家保护植物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保护植物有21种。区内不仅植物种类繁多,而且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有1295种,其中:森林昆虫1048种,鱼类2种,两栖类4种,爬行类6种,鸟类123种,兽类25种,蜘蛛类87种。在1295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15种,其中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有1种、附录Ⅱ有15种、附录Ⅲ有3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的有27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名录的有6种。由此可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基因等方面所具有的多样性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域中不可多得的,而保护区完整的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3 原始代表性保护价值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古陆,在大地构造上是介于秦岭地槽系和祁连山地槽系之间的秦祁台块上的孤岛状的石质山地。本山地自寒武纪前隆起,经过加里东、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运动的影响,到了第四纪初,形成了现在的山脉水系。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山体因受造山运动的显著抬升和切割作用,山地多成“V”型的陡壁深谷,山脊多成峻峭顶峰,形成高山峡谷地貌和阴凉、多雨、湿润的气候环境,伴山脉河流而生长的植物几经演化才成为现在的区系。由于本区成陆历史悠久,致使这里保存着一些古老的野生动植物种类。这里没有生态环境的污染,局部地区还能反映其原始古老的自然状态。
兴隆山是黄土高原最西部少有的G色岩岛,处于东亚大陆深处,属东部季风区,大陆性高寒湿润半湿润气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在植被方面具有高山草甸草原、寒温性灌木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及半干旱灌木林,又是珍稀树种云杉、青e、青海云杉等分布的北限;动物方面是省内主要药源动物马麝分布的最东端,数量集中,天敌又少,在全省麝资源普遍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极富代表性;境内马ド街鞣甯叽3671 m,是黄土高原唯一超过3600 m的高峰,有着特殊的代表性。
从种子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看,保护区的植物区系中科、属、种的分布类型多样,在国内15个分布型和31个变型中,兴隆山有15个分布型、13个变型,地理成分很复杂,联系相当广泛,但在分布型类型中以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确定了兴隆山植物区系典型的温带性质。
4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保护价值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示了该生态系统抗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它反映了群落、生境和物种对环境改变的敏感程度,脆弱的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兴隆山是西北黄土高原最西端的绿色孤岛,处于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干旱的高原生态系统的交界面,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如果遭受较为剧烈的环境因素变化和人为破坏,生态系统很难重新恢复。兴隆山紧邻省会兰州市,经济发展对动植物资源的需求、社会发展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破坏等都可能造成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
保护区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历史上经历了三次较大的破坏。一是秦、汉时期统一以后为巩固后方而进行了大规模的屯边移民;二是唐宋时期经济发展造成了对土地、草场资源的需求,大量开辟荒闲坡地,甚至毁林造田,大部分森林资源被破坏;三是元、明、清至民国末年,人口大量激增,迫于生计,刀耕火种和对能源的大量需求,使森林屡遭破坏甚至达到完全摧毁的地步。保护区目前森林主要以原生次生林和人工恢复森林为主,具有很高保护和研究价值的近于原始状态的云杉林、青e林保存有一定面积。因此,必须马上对其加强保护,以阻止森林生态系统继续遭受破坏。
5 生态区位重要性保护价值
兴隆山是耸立在我国西北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的石质山地,是黄土高原上唯一高度超过3600 m的山峰。由于高大山体对东南季风的阻挡和茂密的森林形成的小气候环境的影响,保护区内的降水明显高于区外,全区有大小河流、溪流30余条,年径流总量5000多万m3。由于保护区海拔高和封闭的环境,无工农业污染,似黄土高原上的一座绿色水库,为榆中县县城和社区10个乡镇10余万人的工农业和生活水源。因此,保护好区内的资源,将促进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和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实现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与生态
6 科学研究价值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因地域纬度和经度的跨度小,热量纬向变化和经向水分变化不明显,植被的水平带分布没有明显表现。但是,本区系黄土高原上孤岛状的石质山地,地势高耸,气候条件呈明显垂直变化,对于植被的形成及植物种类的分布有着深刻影响,导致植被垂直带状分布十分显著。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从海拔1800 m到海拔3670 m,相对高差1870 m。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变化悬殊,呈现出明显的山地垂直分布带谱。由下至上,依次分为草原带、山地灌丛带、亚高山针叶林带、亚高山矮林带、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包罗了从温带到寒温带的景色,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温带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因此,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香亭.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地调查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
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自然生态系统和在它所涵盖的多种生物为人类提供的有益的生态服务就是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条件,环境的净化作用;生物
多样性的保育维持作用;对土壤的保土育肥作用;自然灾害的削减作用;有害物质的讲解作用以及为人类提供的科研价值。科学估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为维持人类与森林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它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为寻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系统损失的短视行为。1 保护森林资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植树造林,是我们一直以来所传扬的口号,森林、自然,也是我们一直所向往的绿色家园。所以,造林、护林成为了我国保护森林资源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工作的进行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与阻碍。以下是在保护森林资源工作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 1.1 造林质量差 造林,不仅仅是挖坑、栽树苗那么简单的体力劳动,有很多人都只看重了形式,投入的时间和劳力不少,取得的效果却不差强人意。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缺少科学造林的意识,不注重选种、检查验收、抚育的过程,受到人类和动物的破坏,造成''植林不出林、在树不见树,树苗成活率低、造林质量差的现象。 1.2 乱砍滥伐 近年来,人类为了个人、单位、当前的经济利益,不惜乱砍滥伐、破坏植被,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在偏远山村,一些村干部法律意识薄弱,带头破坏森林资源,为了一己之利,将以后产生危害的影响抛之脑后,毁林开垦、乱占林地、偷砍滥伐、乱采滥挖,渐渐的,我国的森林资源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起来。 1.3 火灾和病虫害危害严重 危害森林资源最强大的杀手应非火灾莫属,森林火灾的发生可谓是防不胜防,有可能是人为火,也有可能是天然火,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火势凶猛,涉及面积大,扑救起来非常困难。另外,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森林病虫害繁殖快、种类多、分布广,再加上有关部门在监测、预报和防治上的技术落后,危害十分严重。 1.4 森林经营水平低 科学的经营管理,林木的生长率才能够提高,管林要明显高于造林,反之,森林资源则会增长缓慢。我国森林普遍经营水平偏低,致使造林难以成林,森林只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虽然植树的数量多,造林面积大,但森林覆盖率增长却甚微。 2. 案例分析
(1.樟子松生产效能
樟子松林分的生产效能主要是从樟子松生产力占气候生产力的比例来表示,各年
的生产效能。
近 25 年来樟子松林分的生产效能
(2. 净化大气功能价值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的功能表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森林吸收 CO2
制造CO2,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第二,森林可以吸收放射性物质,起到阻挡过滤作用;第三,森林可以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吸附粉尘,降低大气的粉尘含量;第四,森林有杀菌抑菌功能,降低森林植物和人类的病害发生率。近年来,为追逐更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生态环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空气污染越发严重。森林作为净化大气的使者,其作用越来越被人类重视。本文从森林生态系统吸收 SO2价值和阻滞粉尘价值两个主要方面研究,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净化大气价值。
(3.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物种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基础决定作用,是该系统的稳定性的代表。森林的这种现存的生命有机体和遗传变异的组合很有规律,且与森林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活提供原材料、食物、水源,净化大气,美化人类的周边环境,甚至土壤、微生物等,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中不同林分的等级和价值,与林分面积相乘,便可得出研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价值。如图:
指数等级划分及其价值量
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范文4
1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环境评价的关键问题
1.1评价目的生态系统管理服务是生态系统评价的目的,要求生态环境评价要在管理者的允许之下进行,并且要获得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在生态环境的评价中,生态管理管理者纷纷参与到其中,对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生态环境的信息,然后制定科学的评价目标。在制定的生态环境评价目标的前提下,必须要获取管理者的大力支持,若是生态环境管理者不给予支持,生态环境评价目标制定工作则无法良好的展开,即便完成目标制定工作,也无法在实际当中展开。而生态环境评价完全为生态系统而服务,只有在管理者的支持之下,生态系统管理工作才可顺利展开。生态系统环境的评价目的就是生态系统管理服,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务必要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只有这样,生态系统评价工作的作用才得到良好的发挥。1.2评价的方法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对生态环境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求生态环境评价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尤其是可行性,或是没有可行性,即便制定好生态环境的评价目标,也无法实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生态环境评价模式上,都存在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指标过多,而且指标当中的系数庞大,结构多样复杂,使用时存在很大的难度,严重阻碍了评价模式的使用。生态环境评价模式的可行性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价值指标中存在的数据,必须能够采用现有的设备收集以及监测得到;其次,生态环境评价系的数据方便更新,达到管理的要求;再者,评价指标的目的、体系以及意义,都必须一一明确,而且都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特点;最后,指标体系要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方便推广使用。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最主要就是具有可行性,采用评价方法来提高生态环境的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1.3评价目标生态环境系统管理工作,在开展管理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掌握生态环境的基本信息,生态环境所收集到一些信息与数据存在问题,在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但是,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价工作,主要就是进行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让管理者可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生态环境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可快速掌握到所推出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了解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知道导致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进行生态环境评价,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将所收集到的生态环境情况,向外界公布,这样人们可了解到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因此,要求生态环境的评价结果要具有真实性,所公布的信息内容要丰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生态评价结果的要求,最主要的就是评价结果必须要真实,这样人们才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变化情况,从而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当中。
2结语
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环境评价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评价目的、一个是评价的方法,还有一个是评价的结果,从这三方面出发,完善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石峰 单位: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永续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历史性转变;林业建设方针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1、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呼兰河口湿地;资源;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03302
1引言
湿地位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1]。湿地除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外,还有控制污染、调节气候、蓄洪防灾、提供动植物栖息地p维护生态平衡等功能,同时因其强大的生态净化能力,被誉为“地球之肾”[2],因此,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湿地资源萎缩,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湿地面积减小和湿地功能退化等问题[3]。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的建立有效的保护了湿地资源和生物性,充分发挥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p旅游休闲功能和教育科研文化功能,促进了呼兰区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开发等对湿地不利因素的出现造成了呼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遭到污染和破坏,为了湿地公园更好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2哈尔滨呼兰河口国家湿地公园
2.1区位概况
目前,哈尔滨市主要湿地公园共有5处,包括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白鱼泡湿地公园和呼兰河口湿地公园[4]。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作为五大湿地公园之一为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东经126°38′29″~127°14′22″,北纬45°5′4″~45°51′48″,属于纯自然的河川湿地,由呼兰河与松花江交汇而形成,沿松花江北岸呈带状延伸,东西长约64 km,南北宽约21 km,周长约180 km,总面积约为1.9×104 hm2,是迄今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生物类型多样且土地资源丰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天鹅、白枕鹤、鸳鸯等。还有狼p针尾鸭p花脸鸭p白眉鸭p黄鼬等列入CITES附录的物种,以及白琵鹭等48种濒危物种[5]。由于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受第三纪末期构造运动抬升的影响,遭到强烈侵蚀,因此形成松花江冲积平原地貌。土壤主要为草甸土、沼泽土、黑土等,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3.3℃,年平均降水量500 mm,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湿地以大顶子山水利枢纽工程为主体、地表多为森林及大面积的河流湿地,蓄水能力极强。同时,哈尔滨呼兰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了“百里生态长廊”景观大道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三点一线、水陆空湿地观光”等旅游项目的推出带动了呼兰区的经济发展。
2.2建设意义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保存了本区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而且随着湿地大面积的恢复,生态系统更加完整,为珍稀鸟类提供最佳的栖息生态环境,对周边农业区域的局部气候也会产生调节作用,与周边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地表径流和空气,对哈尔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松花江流域环境保护和恢复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哈尔滨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是松花江中游干流重要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松花江水质及堤岸安全的功能。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是哈尔滨市“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城市湿地和哈尔滨市重点打造的近郊城市湿地旅游目的地。
3湿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土地资源的破坏
土地资源的破坏是呼兰河口湿地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包括城市的扩建及工农业生产的需要都导致了湿地面积的大幅萎缩,湿地功能日益下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湿地被开垦的面积达80%以上,湿地水位下降,部分沼泽植被向草甸演替[6],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松花江上游森林的过度砍伐也是造成湿地面积减小的原因,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下降。这些盲目开垦等不合理行为出现使呼兰河口湿地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幅降低。
3.2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呼兰河口湿地面临的又一问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湿地,使湿地大面积污染,水质下降。另外,湿地周边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氧气含量减少,藻类大量繁殖,鱼类因缺氧死亡。水体污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由于水质的下降,动物和植物无法在湿地继续生存繁衍,种群的数量减少甚至是灭绝,最后造成物种多样性减少,生物遗传性丧失。
4合理保护哈尔滨呼兰河口国家湿地公
园的对策(1) 湿地公园不应该或尽量避免开发、开垦,放牧和捕捞。不合理的开发和开垦会造成湿地面积减小,盲目的开垦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放牧和捕捞会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呼兰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禁止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和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会使湿地水资源减少,湿地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地下水难以补充,水质下降,对松花江水资源的保护不利。工农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和人们生活产生的污水向呼兰河口湿地的排放会使湿地水质污染,造成鱼类和鸟类的死亡,物种多样性减少。
(3) 禁止挖砂、取土、开矿;挖砂造成松花江沿岸滩涂地大面积垮塌,取土、开矿直接造成湿地面积减小,对湿地环境造呈破坏。
(4) 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鱼类洄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猎捕野生动物。以上行为都会造成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减少,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禁止引进外来物种;对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如果突然引进外来物种,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因此,一定禁止引进外来物种。
(6) 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
2016年1月绿色科技第2期
5结语
应根据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的现状因地制宜的加强和完善地方法律法规来保护湿地公园,使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的建成给地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湿地公园不仅是政府方面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保护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哈尔滨呼兰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科研教育文化功能等。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鲁奇.中国湿地消失的因素及保护对策[J].环境保护,2011(10):21~23.
[3]扬旭,李文哲,王继富,王保健.哈尔滨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湿地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5):91~94.
[4]谢冰涵,苑泽宁.哈尔滨市主要湿地公园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5):96~101.
[5]佚名.呼兰河口将成湿地生物物种库和基因库[EB/OL].http://.cn/environment/2008/05/08/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