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土资源科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土资源科技范文1
由于受资源稀缺性的影响,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经济发展有三种选择(或结果):一是静止的观点,即经济不发展,也就不消费资源,环境也不会遭到破坏。二是悲观论,认为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三是可持续发展,主张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人类希望的结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由收集整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国土资源科技进步是指与国土资源调查、勘探、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科技进步(以下简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必然受到资源、生态环境的支撑和制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有限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有一定限度。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影响生态环境,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保障,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也影响和制约着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发展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函数关系,如果把资源和环境代价看作投入,可用公式1—1表示: f=φ(z,h) (1-1)
式中,f-经济发展;z-资源因素;h-生态环境因素
科技进步能够扩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减少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如果考虑科技进步因素,式1-1将变为式1-2: f=[φ(z,h),a] (1-2)
式中,a-科技进步因素
可持续发展就是寻求式1-2中各因素的一种理想组合状态,即在科技水平可能条件下,保证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科技进步导致资源、环境、发展三者之间矛盾运动呈螺旋式上升,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态体系。由于技术水平决定了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以该体系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保持平衡,随着科技进步,这种平衡不断被打破,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正是这种螺旋式动态平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从发展的实践看,科技进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加工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该资源及其相关资源的需求,这些资源便成为该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导致钢铁和煤的大规模需求,但是炼铁技术制约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实现了以煤炭炼铁代替木炭炼铁的一系列技术革新,使英国的生铁产量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而且大量出口,出现了英国制铁工业的黄金时代。十九世纪后期冶金技术出现了重大革新,人类才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二是由于传统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大规模、长时期开发利用必然导致资源短缺甚至枯竭。所以科技进步表现在通过开源与节流、资源替代等途径,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加之环保技术进步,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科技水平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限度的客观尺度,非理性地利用资源,必然造成资源、环境、发展三者失衡,给人类带来灾难
科技水平限定了资源利用的范围和强度,也决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只有在二者允许限度内资源才具备再生(或资源替代)能力和正常发挥其环境服务功能。如果超限度、非理性地利用资源,要么造成资源匮乏,要么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亦或兼而有之。综合表现为资源利用的外在不经济性,从而影响可持续发展,甚至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工业化之前,由于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革命的到来,人类对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极大提高,加之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环保科技进步滞后,片面强调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经济,结果
大量污染物不加处理地排放于大自然,于是出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衍生了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跨越时空的环境问题。这一事实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
(三)从人类社会发展长河看,科技进步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但具体某一阶段,资源和环境严重制约经济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缓解矛盾
马克思的土地肥力说认为,土地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肥力的运动总趋势是递增的,如果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或衰退。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土地利用上的广泛应用,土地增产潜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在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处于稳定状态,土地肥力递减现象,特别是在集约利用土地条件下是大量存在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也存在同样规律性:长时期从宏观上看,国土资源是能够可持续利用的,但在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大规模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必然导致资源短缺,尤其是在不同地域上,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在注重科技进步的同时,要强调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资源在不同地域上的互补性。
二、科技进步实现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
科技进步主要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是通过资源替代、发现和探明更多矿产资源、改变矿产资源品种、质量要求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开源;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收水平以及减少资源消耗等方式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在土地资源方面,科技进步通过造田、复垦、资源替代、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及土地的综合治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海洋资源方面,科技进步突出表现在对海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以及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和产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1.资源替代
资源替代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矿产资源之间的相互替代,如铝代替铜、铁等;二是非矿资源替代矿产资源,如塑料替代钢铁。资源替代改变了矿产的内涵,使资源由有限向无限转化。从材料科学的发展过程看,一些重大相关技术的突破,往往导致资源的大规模替代,进而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世纪60-70年代由于高分子合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促成了高分子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在70年代初期,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合成高分子的总产量按体积计算已大大超过金属的总产量,高分子材料在更多的场合中取代了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发现和探明新的矿产资源
如果假定科技水平保持不变,找矿难度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提供可持续利用的矿产资源,人类不断拓宽找矿活动的空间:从人口密集区扩展到边远地区、从地表转向地下深部、从陆地走向海洋,甚至走向太空。当然,这些活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持。
国土资源科技范文2
[关键字] 土地资源 现状 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26-1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个国家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相对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再者,土地资源有其不可替代性及稀缺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必须朝着持续、高效利用的方向发展下去。
1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征
1.1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面积的30.2%。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3/1。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由此可见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1.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且效率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4.0%,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
2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呈急剧下降趋势。我国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再者,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尽完善, 乱搭、乱建、乱占或占而不用现象较为普遍, 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2.2 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由于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长期是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人的掠夺式利用方式, 导致土壤中大量元素缺乏,所以耕地质量迅速下降, 从而造成土地生产能力变弱。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各种污染源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威胁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又一主要原因。
2.3 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在我国土地资源中, 约2/ 3 是丘陵山地, 中低产田占耕地的60%以上, 耕地障碍因素多, 分布不均匀, 造成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而未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同样大, 占全国总土地的25.3%, 达2.43×hm2。
2.4 土壤的水蚀和风蚀现象严重。目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为191万平方千米。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措施。
3.1 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
3.2 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实行较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利用村庄闲置地安置不占用耕地,对土地实行生态、人文保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同时要注意有选择地保留民族、民俗等文化遗产和建筑,做到土地整理与文化建设相统一。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耕地保护立法。②划定耕地保护区。③强化全民保护耕地意识。
3.3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调整布局。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面急待进行的工作有: ①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②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③乡镇企业用地清理。
3.4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农田基本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农田水利建设。②改造中低产田。③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
国土资源科技范文3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中药资源调查;可持续利用
[收稿日期] 2013-11-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3880,31170307);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SB2007FY020)
[通信作者] 魏胜利,副教授,Tel:(010)84738334,Fax:(010)84738611,E-mail:
[作者简介] 李莉,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材质量评价与资源开发研究,Tel:(010)84738334,E-mail:
大黄为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和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干燥根与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1]。唐古特大黄是大黄药材的重要基原,有报道表明在《中国药典》收录的3种大黄基原中以唐古特大黄质量最优[2]。此外,笔者前期调研发现,目前市场流通的掌叶大黄多为栽培品,而唐古特大黄则是当今大黄野生药材的主要来源,这可能与其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和四川等人烟稀少地区有关。然而,近年来,由于对优质大黄野生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唐古特大黄野生资源遭到连年采挖,资源日趋枯竭[3-4]。因此,开展唐古特大黄资源调查并估算其野生资源与栽培资源的蕴藏量,同时发现影响唐古特大黄资源量消长变化的关键因素,并制定唐古特大黄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课题组选择青海、甘肃和四川3 个主要的唐古特大黄分布区,于2011年7月开展了资源调查工作,旨在明确当前唐古特大黄野生与栽培资源情况,为唐古特大黄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样点
通过查阅《神农本草经》、《中国植物志》、《中国中药材地图集》等[5-6]有关文献记载唐古特大黄的分布状况并结合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作为唐古特大黄野外调查的参考依据。本着侧重于大黄道地产区并照顾主产区的原则,本次调查选择野生资源调查样点为青海省同德县、贵德县、泽库县、玛沁县、久治县、达日县,四川省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马尔康县、理塘县和甘肃省卓尼县、迭部县、碌曲县、夏河县15个样点;唐古特大黄栽培资源调查点包括:四川阿坝县、红原县、松潘县、若尔盖县和青海省祁连县5个样点。
1.2 走访调查
通过访问县级或镇级的人民政府、农牧业局、农业科技局、林业局、草原站等国家机构以及地方的医药公司、中药材交易市场、药材收购商、野生药材采挖人员,了解到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资源分布范围、资源利用、社会环境等情况;同时,对栽培唐古特大黄种苗来源、种植方式、种植面积、管理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访问。
1.3 样方调查
1.3.1 野生资源调查 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每个县随机设置6个样方,样方间距离至少为500 m。样方的面积根据唐古特大黄分布的疏密程度确定,其中分布密集的选用4 m×4 m样方,中密度的采用8 m×8 m,较稀疏的采用10 m×10 m样方,对于特别稀疏的(零星分布)则用GPS划定更大的样方。样方确定后根据生态学群落命名法进行群落命名[7-8],同时重点测定样方内唐古特大黄的株数、株高、地径、盖度等指标。根据样方测定结果,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样方采挖地下全部药材带回实验室干燥后称量其干重,作为样方药材产量数据用于推断药材蕴藏量。同时,从上述样品中抽取部分作为含量测定的样品。此外,作为保留凭证每个样地压制3份标本。
1.3.2 人工资源调查 首先选择调查点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置3个样方,面积为2 m×2 m,测量实际栽培的株行距、株高、地径,每个样方挖取3株作为蕴藏量估测样品。
1.4 蕴藏量计算
采用公式“蕴藏量=单位面积产量×总分布面积”来计算唐古特大黄资源蕴藏量。但是在蕴藏量估算中,如何准确估算单位面积蕴藏量和资源分布的总体面积一直是资源调查中的难题。为了提高估算精度,针对上述问题在提出用线路样方法估测单位面积蕴藏量,基于植被和土壤类型图资料,采用称重法估测总体分布面积。具体方法如下。
1.4.1 单位面积产量估算方法——线路样方法 对于零星分布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很难找到连片的植物种群。以往的方法是根据找到的药用植物密度布置样方(S1…S6),并且单位面积蕴藏量就按照“各样方药材产量/(S1+S2…+S6)”来估算,而这种估算方法势必导致估算值过高(图1)。这主要是因为除(S1+S2…+S6)外,在调查过程中未发现目标药用植物的路途也应视为调查样方范畴,因而提出了线路样方面积(S线路)的概念,其计算方法为S线路=寻找资源过程中走过的路途长度×线路两边视野宽度。综合上述,更为精确的单位面积蕴藏量估算方法为:单位面积蕴藏量=各样方药材总产量/(S1+S2…+S6+S线路)。
1.4.2 总分布面积估算方法——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法 由于估算总分布面积困难,在以往部分资源调查过程中常将所调查县的全部行政面积作为总面积。然而,根据生态学原理,特定的植物种类必定分布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类型中,很显然上述将总的行政区面积作为资源总分布面积的计算方法势必导致估算总面积过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查以各调查县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图为依据[9-10],其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总结各调查样点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进一步以此为依据,计算各县相应土壤和植被类型的分布面积,并以此作为该县的资源总分布面积。由于各县相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分布呈不规则图形,为了计算简便精确,采用了称重法:具体是以厚薄均匀的A4纸为材料,首先将长宽确定的矩形纸片在电子天平上称重,换算得到单位面积纸重W单位面积纸重。然后再将打印到纸上的各县的相应植被和土壤区域剪下,称重后得到W(植被+土壤),则依据上述2个数据即可换算得到不规则图形面积,S总= W(植被+土壤)/W单位面积纸重,最后根据植被和土壤类型图比例尺可换算得到最终的实际面积,即为资源总体分布面积。除此之外,作为验证资料,还参考了各地方药材收购部、药商的统计数据,以及农业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官方统计数据。
2 调查结果
2.1 唐古特大黄野生群落状况及药材蕴藏量估算
2.1.1 唐古特大黄野生种群生态环境及种群特征 本次调查发现,与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相比,现有唐古特大黄的分布范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种群的密集程度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很多原有的大黄主产区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野生唐古特大黄群落(表1)。
唐古特大黄为高海拔植物[4],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分布有唐古特大黄的样方海拔均在2 500 m以上,高海拔样方甚至达到4 000 m。与唐古特大黄伴生的乔树种主要为云杉;灌木主要有茶藨子、银露梅、高山柳、悬钩子、匍匐栒子等;草本植株主要是嵩草,此外珠芽蓼、露蕊乌头、高山勿忘草、柳兰等也较为常见。从唐古特大黄生长的环境看可以分3种,第1种为乔灌草齐全的群落,生长于这样环境中的唐古特大黄多表现为植株矮小,多数没有花亭,叶片的复羽状裂片较深,叶背面呈现红色。第2种是由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群落。第3种为全部由草本植物组成的群落。生长于后2种群落中的唐古特大黄表现为植株高大粗壮,花亭发达,种子多,叶片裂片较浅,叶背绿色。从药用部位生长情况看,生长于林下的大黄根茎细长,主根明显,但是根相对较细(当地药农称其为马蹄黄);而生长于草原上的大黄则根茎粗而短,下面分生很多侧根(当地药农称其为牛头黄)。
从种群盖度来看,青海省的唐古特大黄的密度盖度大且长势良好。由于遭到过度采挖,在四川唐古特大黄基本上都是以点状分布存在;在青海虽然同样遭到过度采挖,但分布面积广,密集程度高,因此大部分地方仍能够呈现片状分布;在甘肃人为干扰较少的产区,基本上都是片状分布。
2.1.2 唐古特大黄野生资源蕴藏量估算 根据蕴藏量计算方法,统计各调查样点唐古特大黄蕴藏量,最后估算三省区唐古特大黄资源总蕴藏量(表2)。
估算结果表明,上述三省区15个县的唐古特大黄的分布面积大约37 764.2 km2,总蕴藏量4 809 t。其中,唐古特大黄在四川5县的分布面积约为7 227.8 km2,蕴藏量约为127.2 t;青海省的分布面积约为29 397.7 km2,蕴藏量约为4 656.4 t;甘肃省的分布面积约为1 138.7 km2,蕴藏量约为25.4 t。在各县中以青海玛沁县分布面积最广,达日县单位面积蕴藏量最大。
2.2 人工资源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目前栽培大黄主产区在甘肃,栽培品种多为掌叶大黄,据各县相关部门提高的统计资料显示栽培总面积可达13 334 km2以上,年产量5 000多t。相比较而言,栽培唐古特大黄的产区则相对较少。本次调查仅在四川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松潘县以及青海的祁连县发现了实地栽培的唐古特大黄,其中以四川若尔盖县和青海祁连县的栽培面积最大,在600~866.71 km2左右,而其他调查点则只是农户的小面积零星种植(表3)。
此外,据称本草考证结果,甘肃掌叶大黄栽培历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本次调查发现,唐古特大黄的栽培技术十分不完善。目前栽培上尚无栽培良种,并且也没有精细的土肥水管理规范。种植方式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栽培的管理模式也分精细和粗放2种。本次调查的唐古特大黄一般栽培4~6年采收,药材产量在450~1 500 g·m-2不等,精细管理和粗放管理栽培的大黄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很大。 统计本次调查各栽培地的蕴藏量,总计为1 607 t。
3 结论与讨论
3.1 唐古特大黄的适生生境
本次调查发现,唐古特大黄一般分布于海拔2 500 m以上的高原草甸或云杉林中,土壤一般为高原草甸土,地势上一般分布于坡中和坡顶位置。此外,还发现多数大黄生长于乱石滩中,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2点:①相对于其他平地而言,乱石滩中的大黄比较难以采挖,所以才幸免残存下来;②上述分布地可避免大黄发生根腐病。大黄非常怕积水,课题组曾将大黄移栽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中,春天大黄出苗尚好,但是到了雨季发生了水淹,导致全部大黄发生根腐病而亡。因此,唐古特大黄的栽培适宜在高海拔、高原草甸土并且排水良好的地段开展。
3.2 唐古特大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
本地调查发现,由于长期过度采挖,野生唐古特大黄资源正日趋枯竭。据当地群众反映,原本房前屋后就有很多野生唐古特大黄,而现在必须要深入到100 km以上的深山中才能偶然发现。现在所收购的野生唐古特大黄很多都是长期驻扎在深山中放牧的牧民顺便采集而获得的。因此,当前收集和保存唐古特大黄种质资源并进行保护已经是当务之急。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宜将其列入濒危植物名录中,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则应当加大管控力度。另一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唐古特大黄的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研究[11]。
3.3 关于大黄野生资源蕴藏量的估算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已经全面启动[12],调查工作中如何以最大精度估算药材资源的蕴藏量是重点中的重点,目前基于3S技术估测资源总分布面积是资源调查的技术热点,但是由于购买数据价格昂贵,加之对于分布在林下的药材估算困难,一时难以大面积推行。本次调查首次提出了线路样方法估算单位面积蕴藏量,并依据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法估算资源总分布面积,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可有效提高零星分布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估算的精度,可以作为中药资源调查蕴藏量估算方法学的参考。
[致谢] 在本次资源调查中,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药专业的刘凯、刘思秦、周正、魏长玲、李鹤、郭尧、吴立斌等参与了大量外业工作,各地方政府和林政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22.
[2] Komatsu K, Nagayama Y, Tanaka K,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hubarb from different origins[J]. Chem Pharm Bul, 2006, 54(11):1491.
[3] 魏胜利,朱姝,屠鹏飞,等. Rheum 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4)——基因型的特异区域[C]. 名古屋:日本生药学会第54年会,2007.
[4] 谢宗强. 国产大黄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C]. 北京: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1998:230.
[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25卷. 第1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4.
[6]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材地图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71.
[7]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等. 基础生态学 [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8.
[7] 董鸣.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1.
[8] 陈士林,张本刚,杨智,等.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1229.
[9] 周应群,陈士林,张本刚,等. 中药资源调查方法研究[J]. 世界医学技术,2005(6):130.
[10] 梅智胜,张文生,王永炎. 我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亟待加强[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0):4.
[11] 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等.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5):625.
Resource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bout Rheum tanguticum and
it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alysis in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China
LI Li, LIU Kai, WEI Sheng-li, CHENG Xiao-li, LIU Juan,
REN Guang-xi, WANG Wen-quan
(1.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2.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inal Sciences &
Chines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94, China;
3.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17, China;
4.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
Ministry of Educational,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wild and cultivated resource situation of Rheum tanguticum in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China, estimate its reserves, and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approach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 tanguticum.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data about R. tanguticum, conbined with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investigation, the total reserve of resources is estimated using the route-quadrat method and the vegetation and soil-type map area method proposed by our research group.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change between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ranges of the wild R. tanguticum and its historical records, but its population density has changed clearly. The reserve of the wild R. tanguticum has seriously declined in lots of place, even faced the exhaustion in some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 resource reserve of the wild R. tanguticum is no more than 5 000 t, and the cultivated is about 1 607 t. The resource reserve of the wild R. tanguticum is nearly depleted, an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wild R. tanguticum should be enrolled in the protection plant list, and the cultivated will become the main resource of Rhubarb in the future. So it is extremely neccessary to collect and protect the germplasm resource of R. tanguticum, establish the germplasm nursery and repository, and conduct breeding research on those bases.
国土资源科技范文4
为推进强县扩权工作,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苏办发〔*8〕17号)要求,现就扩大县(市)国土资源管理权限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根据“依法合规、能放则放、责权统一、规范管理”的原则,赋予县(市)更大的国土资源管理权限;凡属于县(市)国土资源管理事项,省下达资源利用计划、分配资金、部署任务,除特殊情况外,均直接安排到县(市);国土资源管理审批事项,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逐级上报外,均由县(市)直接报省审批;加强协调,创新管理,落实责任,保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二、调整用地计划、资金管理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符合条件的县(市)重大投资项目用地点供指标,由省直接向县(市)下达。
按规定应当分配给县(市)的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国土资源科技项目资金、信息化建设资金等,由省直接向县(市)拨付。
三、精简审批环节和程序
矿产资源规划审批和调整、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申报事项,由县(市)政府直接报省厅审核审批,同时抄报省辖市政府、国土资源局备案。
土地开发整理、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资源科技、信息化建设等项目申报,由县(市)国土资源局直接报省厅审批,同时抄报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由省厅委托县(市)国土资源局初审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企业改制土地资产处置事项,县(市)国土资源局初审后,直接报省厅审批。
四、改进日常管理
全省国土资源管理综合性会议原则上开到县(市),各类专业性会议视情开到县(市),有关业务培训组织市、县(市)人员一起参加。
县(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业务和政策问题的请示文件可以直接报送省厅,省厅面向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各类文件和对县(市)的批复、答复文件直接发至县(市)。
国土资源科技范文5
【关键词】国土资源监;监督管理;问题;建议
国土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而又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国土资源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充分保障一定经济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国土资源的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国土资源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但从当前的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行加强管理和进行应对解决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国土资源监督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也将从国土资源的基本概述出发,对于加强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1 国土资源概述
广义上讲,国土资源指的是一国在领土范围内辖有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总和。其中自然资源指的是一定时间和地点下可以创造经济价值、提升人类福利的自然因素,比如矿藏、土地、水利、海洋和生物资源等,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自然资源包涵的范围势必不断扩增,一些人们过去没有意识到的物质也很有可能成为新的资源,比如某种矿物质可广泛应用于某一领域,原本深埋于地下不为人所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此种矿物质就会成为新的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具有一定特质,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数量上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有些资源如太阳能、风、水力、潮汐能、地热等属于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而有些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全部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于这些资源应该合理使用;二是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和开发利用上的可变性。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在地理分布上是极不平衡的,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另外有些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 其开发利用程度差异也比较大。
2 加强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国土资源总量大、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非常少,这是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的显著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以及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作为国土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资源,也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人地矛盾也变得非常尖锐而又突出,在这个时候,如果还不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的话,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矛盾必将得不到很好的缓解而是在不断加剧,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说,只有加强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才是最好的出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国外对于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视和取得成就的同时,为了更好的缩短这方面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除了科技竞争影响外,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再不借鉴其他国家的成果经验进行监督管理,仍旧采取资源过度开采和粗放的管理方式,不仅会使得我国的资源和发展需求的矛盾更加尖锐,还会影响到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进程。因此加强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十分重要。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矛盾和发展特点使得强化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成为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从当前的经济改革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改革正处于一个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也有很多,因此国土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而要想处理好发展和保护资源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我们不容忽视。
3 进一步加强当前的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
3.1 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加强监督管理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为加强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创造着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新时期的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可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并把一些监测技术、信息技术作为其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国土资源。目前我们应该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和先进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一个专门的国土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做出来重要的保障。举个例子,在充分贯彻“十二五”规划方针的同时,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也逐步进入到了一个“国家管土地, 要靠一张图”的新时期,通过“电子眼”监测可以切实增加监管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3.2 加强制度的管理与思路的创新
从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的现状来看,在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的制度法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仅使得国土资源管理缺乏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对于一些关键性资源和领域应该作为突破点,比如其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应该将土地管理的制度建设与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快改革步伐。领不断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创新我们的工作思路,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在新的时期更好的把控好国土资源管理的方向,进而努力提高我国的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水平。
3.3 加强综合执法的效力
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除了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还应该政府的强有力的执法效力作为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国土资源管理成效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执法力度和效力联系在一起的,而制度条例的落实程度才是关键。比如在对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执法力度不严或是惩罚措施不能得到落实等现象,这使得法律、法规固有的强制力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所以,为了更好的加强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的综合执法的效力,对于那些不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并恶意浪费破坏的行为,我们应该坚持依法取缔,及时进行制止和必要惩罚,防治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4 结束语
国土资源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命脉,具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土资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土资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土资源,因此国土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基础。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是必要的、可行的、有意义的,对于当前国土资源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面对,积极应对和处理,加强综合执法的同时还应该转变观念,完善相关的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机制,以此来保证国土资源的合理综合应用,从而逐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们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宋宜明,张本增,李新霞.国土资源监督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2]张培新,周康民,高孝礼,胡英泉,王冰.国土资源部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介[J].岩矿测试,2009(01).
国土资源科技范文6
关键词:地籍测绘 国土资源管理 服务功能
一、引言
测绘是指以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等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通过测量的手段获取地面现状的位置信息与图形信息,反映相关设施与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及其相关属性,为国土资源管理与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相关依据。地籍测绘是对土地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将地表相关设施的空间位置、面积及其他属性准确绘制在图纸上,为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及各项基础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国内针对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服务功能的相关研究,江长喜(2000)阐述了测绘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充分开发,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手段,提升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的功能和水平;余雷(2012)通过分析地籍测绘的作用,探究地籍测绘的经济作用,阐述地籍测绘的土地开发利用等研究了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服务功能,结果为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
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相互关系是一个彼此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地籍测绘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土资源管理中国土整治与开发、土地的归属权、土地纠纷与变更等重要环节提供科学、规范、合理的保障。伴随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涵盖国土资源调查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地藉信息系统等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而地籍测绘是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材料的精确的科学手段,是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前期性、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国家资源的宏观管理、国防建设、城乡规划等提供可靠保证的参考依据,同时使地籍测绘工作的前期性、基础性、公益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综合分析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相互关系,地籍测绘通过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将地表相关设施的空间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属性进行精确的绘制与记录,强化了国土资源管理体系高度的权威性、组织性、纪律性,确保相对科学、合理的分配与利用每一寸土地,为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资料,与此同时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二者逐步形成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的稳步发展。。
三、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服务功能分析
地籍测绘技术是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有效平台,是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辅助决策有效技术手段,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探究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服务功能,首先,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籍测绘对土地属性的精确测定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为区域地形、土地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分配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为土地的利用监测与动态的遥感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工程建设上,地籍测绘规范了土地开发的方案设计的资金预算与工程质量,保证了开发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作用,地籍测绘为我国土地的审批、规划以及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材料,保证了城乡规划的合理开发,强化了土地与建筑物的产权管理;服务于城市的交通道路管理,作用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更新,有效地对土地进行了动态的监测。再次,地籍测绘技术的科学性、规范性在解决土地归属权纠纷,地质灾害损失评估,城市环保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区划和地名管理都发挥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功能。地籍测绘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地籍测绘是国家对能源、交通、水利以及通讯等设施进行战略投资的基础,是加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促进国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保证。综合研究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服务功能,地籍测绘技术为我国国防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战略方针的制定、土地合理开发决策的实施、城市、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及国土资源的动态监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数据保证服务,推进了现代社会国土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
四、总结与建议
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正进入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现代地籍测绘技术能够为我国国家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平台,能够为我国国防建设、城市规划、土地开发与管理以及土地资源的数据分析与决策实施提供理论保证,服务于我国现代化、适时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国土资源管理,为促进我国城市、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现代社会实践发展中须完善地籍测绘的相关制度,促使地籍测绘工作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相互融合,保证测绘数据质量的准确度,不断强化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服务功能,完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城市、农村空间数据共享,为国土资源开发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服务,进一步实现国地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余雷. 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 科技资讯,2012,(24):27.
[2]安波. 强化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服务功能[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02):70-71.
[3]王玉龙. 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5.
[4]江长喜. 浅谈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服务[J]. 资源・产业,2000,(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