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国防;土地资源;逆向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63-02
1 国防土地资源逆向应用的含义
国防土地资源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土地,军事用地包括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军事设施用地,如指挥机关,营区训练场试验场,军用机场、港口、码头,军用洞库、仓库,军用通信、侦察导航观测台站等用地。国防土地资源逆向应用是指军用土地向民用方向转移,是土地资源用途的转移。国防土地资源逆向应用为经济资源是国家国防资源以民用为目的的逆向应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新配置,它包含了以下含义:首先,指明了国防土地资源转向民用为逆向应用,使国防土地资源逆向应用的对象准确化了。其次,以“逆向应用”来表示“转”,表明民这个“转”不是简单的空间转移,而是开发、应用的过程,逆向应用是相对于前一次为军用目的开发、应用而言。再次,“逆向应用”明确地表达了转的方向。最后,指出国防土地资源逆向应用以后还要在国民经济当中进行重新配置,说明民实质上仍是资源配置问题,也是宏观经济理论所应当包含的内容。
国防土地资源是国防资源的一种,从经济角度看,国防土地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自然性。土地资源是自然的产物,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区位存在差异性,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其利用具有可持续性,供给具有稀缺性,而且土地利用方向变更具有困难性。
(2)社会性。虽然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但由于国防土地资源是应人类社会的国家机器的国防而生,并且为国家国防所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在国防资源中带有社会资源,而且其发展顺应国家国防的需求而变化,总是伴随着国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对满足社会需求和国防需求有重大意义。
(3)战略性。国防土地资源是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军事用地上的指挥机关,营区训练场试验场,军用机场、港口、码头,军用洞库、仓库,军用通信、侦察导航观测台站等都是保障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
(4)可变更性。许多不同种类和特性的土地资源,在社会和国防需求中进行变更。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通过劳动可直接或间接生产出需要的某些植物和动物产品,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服务,还可按国防、社会需要变更用途,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等。
2 国防土地资源逆向应用的原则
中国国土辽阔,各种资源包括国防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基础,而国防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也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一直以来,军地土地资源配置都是相互独立的,国防土地和民用土地自成体系、相互分割,大量的土地资源重复投入,这些在无形中都增加了社会总成本,使社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国防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分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关注。国防土地资源逆向应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国防土地资源应该首先保障国防用途。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而我国又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的今天。国防土地资源作为国防资源的一种,其战略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其不可动摇的战略性和重要性,国防的功能是首位的。
(2)在保障了国防需要的前提下,对于闲置的国防土地资源,可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军民共用。鉴于部分国防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军用机场、港口、码头等在保障和满足了国防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军民共用,服务经济建设。例如:2007年后甘肃的天水军民合用机场,作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的天水市也从此结束了没有民航运输的历史,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实现民用航空通航;2010年开始的总投资4.5亿元的张家口机场军民合用改造工程,打通了张家口与外界的“空中走廊”,构筑起公路、铁路、航空并存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为建设京、冀、晋、蒙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奠定了硬件基础。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土地管理;VPN技术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人口数量已经增长到70亿,人口的增长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土地资源总量有限,而人均占有土地的面积却在逐年锐减,可以说,耕地锐减已经发展成为了当地土地最为主要的一个矛盾,那么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以及管理这仅存的土地资源与资产,已经逐渐上升为比较突出的、值得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很好地利用现存的土地信息以及调查好土地利用信息、减少当前重复性的建设、规避大量浪费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主要对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着重地阐述,旨在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土地信息的收存及其重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信息化程度逐渐加深,信息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信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宝贵的资源,信息原本的功能主要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土地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信息的收集而言,一般需要搜集平时比较常见的土地资源材料,例如在实际过程中,一般需要对土地管理方面的报刊、杂志等可用资料进行搜集、分类以及排号,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此外,还需要经常性地去基层对各种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现状图、占地位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土地资料的汇总记录则在档,然后将其输入至计算机之中,例如可以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输入至EXCEL表格之中,这样到时候可以自动地调取相关信息,这大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都能够联网,那么对于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就能够很好地加以了解,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更为及时地造福于全人类,为节约土地资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是由于可以有效利用的土地非常少,加上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是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土地信息的收集是社会经济的产物,是指导社会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发展土地信息势在必行。
二、土地资源信息网建设中存在问题
1、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积累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部门或者单位只是热衷于对各种硬件措施的建设追求,追求最新、最先进的设备,而忽视可在信息化建设中选择各种能够适应和满足当前需求的系统软件,从而造成了在当前土地资源信息网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不重视业务管理本身从在的流程化、规范化建设需求,以至于信息化建设在应用中处于流程化形式,没能够真正的发挥其应有作用,造成信息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以致于在工作中各种数据的准确性、现势性和完整性都存在着明显不足。尽管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国家不断的钻研和开发各种信息应用软件,但是土地资源信息建设中大部分还处于报纸介质状态,对各种数据的处理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2、信息开发利用滞后
由于体制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当前的土地资源管理中,各种体制和机制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之后,绝大多数土地资源信息仅仅局限于各个部门或者单位之间来使用,甚至有些单位在应用的过程中只是利用个人方面的因素来使用,这就造成在使用的过程中信息系统互联网应用不足,全国范围内各种数据体系的交换不严谨,造成网络体系不能够满足当前土地资源的交流要求,甚至是远程共享需求都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由于各个网站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形式单一、内容较少,使得互动式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上网服务与业务开展少,其中局限性较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信息技术发展。
3、信息化发展建设不平衡
在我国,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进度与应用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用水平不平衡,发展不严谨都是当前存在着主要制约和影响。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发展较快,经济水平高,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和应用中,东部超前、中部刚刚兴起,而西部则处于滞后状态。西部地区一方面受到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资源紧张等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在发展中信息资料原始积累不足,造成信息化建设的严重滞后。
4、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目前土地信息化建设的标准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各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标准不统一,一些单位和部门没有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方案进行,独立的开发各种单项应用软件,造成在应用中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系统本身难以继承等缺陷因素。
三、土地信息网络的构建
由国家土地资源信息技术考察团报道: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起步虽然晚于西欧和北美,但他们较好地借鉴了西欧、北美的经验,结合实际形成自己的土地信息系统模式。主要目标是:①保证土地边界的精度要求;②向公众提供准确、快捷、经济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管理登记服务;③为土地交易及房地产开发提供技术上的保证;④向公众提供基本的土地信息;⑤满足政府各部门对土地信息的要求;⑥为公众进行土地登记提供“一站式、柜台化”的服务。加强土地信息宏观调控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土地信息建设的经验.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正确要求,促进社会发展,少走弯路。
四、将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土地信息管理之中
随着信息化程度地不断加深,使得计算机技术普遍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经研究发现,VPN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管理系统的构建之中,并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VPN的意思是“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指的就是~种运用身份验证、密码以及隧道协议等在公共网络上构建专用性的网络的技术。根据以上所提供的信息可知,也可以将VPN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土地信息管理之中,具体的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范文3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标要求“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充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积极主动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以唤起学生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行为。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了解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知道我国有关土地方面的法规;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和社会调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资料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体验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教师)人类天天在土地上行走,与土地为伴,可往往忽略它的存在。无论人们从事怎样的职业,无论身在何方,总是离不开土地。土地给予春草、夏花、秋果和冬韵,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自然资源。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
板书: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师)通过刚才的景观图片,想一想,如果失去土地,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会怎样?请大家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谈谈土地的用途及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谈认识)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师)课本上有一段话对“什么是土地?”作了精辟概括,请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教师)土地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土地才有着不同的用途。那么,土地的类型如何划分,又具体分为哪些类型?
板书:1.土地资源的类型
(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
引导读图:结合图3.6“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图和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2)不同的地形分别以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会这样?
(3)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利用状况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这是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板书:(1)耕地、林地、草地(农业用地)
(2)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教师)学校附近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
(活动)争做“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也可加入一个小组内参与讨论)
(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
(学生)自学“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状况,初步树立土地资源的危机感。
(教师)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那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
板书: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活动)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第二章图2.4“我国地形图”、图2.16“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图2.17“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图2.21“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进行比较。完成课本“活动1”的填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思考以下问题: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利用程度如何?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板书:耕地:季风区—平原─利用程度高
林地:季风区—山地─利用程度高
草地:非季风区—高原─利用程度低
(教师)多媒体出示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完成“活动2”,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读图3.9“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和3.12“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结合所学的我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明确:①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既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②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情况说明:在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又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人口众多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又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且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
(承转)课外同学们通过多种媒体收集了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存在问题的资料,对土地利用的问题有了初步印象,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前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宣读家乡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在投影仪上展示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土地污染等现象。
(教师)阅读教材P74调查报告“家乡耕地减少的忧思”并谈谈看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引导)从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带来许多危害。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板书: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师)多媒体出示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大家一起来讨论漫画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
板书:1.存在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材料,然后用几个字分别概括它们各属于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哪一类问题。(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反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的景观和下面一段文字材料的投影片,利用课本图旁的3段文字配上解说: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到1985年,我国森林实际消耗量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被采伐一遍。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有原始森林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2/3,有些地区已到无林可采的地步)
(活动)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草原退化、乱砍滥伐森林等。
板书: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草原退化、滥伐森林等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课本第71页问题。(要求独立思考,并畅所欲言)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要性
1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研究是资源学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人类为了长久生存的大计,当前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与社会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加剧,尤其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因此就要迫切加快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实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政策。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人类今后的需要,包括两层含义:土地资源本身能够高效、持续的利用,又能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质量组合方面与资源的禀赋相适应;资源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土地资源配置要因地制宜。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土地的生产性、有限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等特征上。
3.1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是一种生产资源,具有生产性。其本身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生产技术决定了其生产力的高低。光、温度、水、地形、土壤等组成元素决定了其自然属性,他们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配置协调上的差异,形成了高低不同的生产力,适宜于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或繁衍,称为土地适宜性的差异。而人类的生产技术对土地生产力也具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和克服、改造土地的限制因素的能力,以便充分发挥土地的适宜性,提高其生产力。
3.2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取决于土地所特有的空间性,即土地的面积及数量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显著增减变化的。土地的有限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总量有限,在现有科技条件下,人们不可能创造出土地资源的。再次是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主要是由于土地自然供给的数量绝对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及土地报酬的递减性等因素造成的。另外,人口的增加、社会产业规模的扩大,都需要更多的土地,使土地资源更加紧张。
3.3 土地资源的区域性:土地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外貌,具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特殊地质、地理条件,进而呈现出不同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空间分布规律。土地不是按人类统一标准制作的,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质量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一是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在性状、数量、质量方面有差异,二是土地的交通便利程度不同导致土地资源的无形质量存在明显差异。
3.4 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他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和劳动对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和载体。他作为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不可替代的生存条件;作为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人类只有与土地资源的自然力相结合适应,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因此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4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1 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寂静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农业与土地资源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没有土地资源就没有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而关系到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村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建设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圈中非农业用途的土地称作建设用地,即指城市、村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地。第一,土地是城市、村镇各种经济活动的运行空间,土地的利用方式及效率决定了城市、村镇的发展。第二,他是国民宏观经济大系统中各个地域分系统的中心,并且对周围的地区也具有影响性。第三,他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空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土地资源是城市、村镇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和运行空间。
4.3 未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未利用土地即指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还未开发利用或利用中存在一定难度的的土地。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土地资源能力的提高,未利用土地最终会转变成可利用土地,为人类造福,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不断需求。
5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措施
5.1 建立并实施更加严格的土地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对农用地的占用加以控制,建立严格的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垦同等数量与质量的土地,农用地转用审批时严格审查补充耕地方案和资金落实情况,加大占用耕地的成本,从严审批占用耕地;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将80%的优质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认真完成调整规划工作,把城镇周边、交通运输沿线的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的毁坏,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对农用地的种植结构加以调整,但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更不能搞房地产开发项目,一经发现从严处理,恢复占用农用土地资源;加强征地管理,制定统一的征地制度,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进而更好的保护耕地。
5.2 行积极而又严格的建设用地供应制度: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高用地集约化水平,正确引导合理有序用地,对国家鼓励的项目优先提供土地,明确划拨工地的界限,及时调整公布《划拨用地目录》,控制用地范围。
5.3 立和实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政策:控制建设用地的总量;制定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控制用地量;实行市场机制,形成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
5.4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加大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范围;实行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推行国有土地的租赁制度;提高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对土地的使用方向。
5.5 组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在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组织对宜弄荒地、废弃地的开发和农田的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进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6 结语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对土地资源更高阶段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固有特性和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管理。只有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解决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问题,优化生态环境,给人类一个美好、永久的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方芳.土地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土地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土地档案管理能够帮助我国土地资源更加科学合理且高效地运用,从而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现状,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其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因此研究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十分重要。
一、目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足及工作素养不高。第二,我国土地档案管理技术较为落后,对于现代先进信息科学技术应用较少。
(一)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足及工作素养不高。我国是资源短缺型国家,特别是土地资源,我国土地面积虽然宽广,但土地资源的质量却很低,且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我国的土地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膨胀与人口膨胀的需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对我国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设计利用,能大大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因此土地档案管理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较为欠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较为消极,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和工作人员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不强两方面。土地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普遍较低,再加之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消极的工作态度,使得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大大降低。由于工作人员土地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缺乏,且未认识到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工作内容及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大大降低了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行知有效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监督体制,其未能监督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质量,再加之工作人员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从而使得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土地档案管理技术落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信息技术。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十分成熟,但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对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却很少。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较多,其需要的信息资源量较大,传统的土地档案管理方式及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社会需求。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已经成了现代社会土地档案管理的必要趋势,然而目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却未积极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土地电子档案构建工作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与改进,进而降低了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改进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探究
(一)规范化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十分不利。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完善土地档案管理体制。土地档案管理体制的完善应该从建立统一的土地档案管理体制,制定国家统一的土地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树立科学的土地档案管理理念几个方面着手。树立科学的土地档案管理理念是帮助规范化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形成了统一科学的土地档案管理理念,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才有科学有效的指导思想,进而促进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土地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标准,是规范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与科学依据,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规章制度,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才有行之有效的行为实践标准与准则。土地档案管理体制是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基础,是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规范化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土地档案管理体制。
(二)根据我国国情对土地档案管理进行合理的分类。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繁多且较为复杂,目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一共划分为九类。虽然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已经有了明确的工作内容及种类的划分,但每个种类下面更加详尽的种类划分不健全,有的甚至出现了工作内容遗漏的现状。例如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中对建筑用地的管理。目前我国违规建筑现象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土地档案管理对建筑用地管理的不科学,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此外,建筑用地土地利用的审批手续十分繁杂,且需要的审批时间较长,这严重影响了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与我国国情对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对其工作内容及更加详细的工作内容划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从而明确土地档案管理每项工作的内容,进而提升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秀梅.浅析土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11):102.
[2]许军强.新形势下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2(21):237.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土地资源;差异;措施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本节教材包括“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四部分内容。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在第一部分,教材讲述了土地的重要性,阐明了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就我国与美国、印度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以及我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进行比较。第二部分“类型齐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构成特点,还要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和“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来思考问题,进行读图训练。在第三部分“区域差异明显”中,教材从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和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第二个方面是教学难点,教师要采取多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后一部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紧紧围绕教材设计的宁夏硒砂瓜种植、农村闲置和废弃土地利用这些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