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管理信息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管理信息资源范文1
摘要:文章详实地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计算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开发,分析了手工管理与计算机管理的差异,论述了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长远意义。
关键词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利用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二是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编制人力资源规划;三是编制人力资源计划,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岗位;四是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条例办法;五是企业员工的各项培训;六是人才选拔、使用、交流;七是考核、奖惩、任免;八是工资、福利与保险;九是离休、退休、退职。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着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力资源的统计、人力资源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力资源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二、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
主要包括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工资管理、考勤管理、信息统计查询、系统维护等方面。能够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人事管理平台,无论是企业员工信息还是人事管理信息,都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同时与人员有关的经费开支等数据的核算和汇总都可以实现实时及时,既节省了时间,也减轻了人事管理者的负担。员工的假期、休班、请假、休假等等一系列事务的管理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管理,并且能够实现员工管理绩效与工资核算进行挂钩,通过一系列的参数设置可以实现员工工资核算的智能化。尽量采取支持多平台的开发工具,方便在任意环境中进行扩展及系统部署;还要支持服务器端组建,增强系统的便捷性;有多样化和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支持,并且做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软件系统的分层设计已经被证明是企业应用的有效解决方案,通过分层设计,可以解决模块的分层分工问题和构件化开发问题。使用分层设计可以对系统的某一部分进行更改以便尽量降低对其他部分的影响,从而减少调试和的工作量,使应用程序易于维护,并增强应用程序的总体灵活性。分层设计将所关注的问题分隔在不同的组件中,例如,在系统中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是逻辑隔离的,而业务逻辑和数据库也是逻辑隔离的,这样可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在开发过程中也方便开发人员对不同的层次进行分阶段开发,加快了开发进度,也便于后期的升级和维护。这样,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初步实行信息化,让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根据准确、及时的人力资源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力资源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更新、更快、更多、更准确地提供人力资源数据。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我们利用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替代传统手工操作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力资源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掌握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力资源信息,可以促进人力资源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力资源信息,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把人力资源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日常工作;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韩俊慧.人力资本管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J].管理评论,2004(8)
如何管理信息资源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规范;国土资源;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66-02 国土资源档案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所属单位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等原始记录,它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国土资源档案作为土地、矿产资源登记和利用情况的历史记录,成为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矿产资源和解决土地矿产纠纷的重要依据,管好、用好国土资源档案,不仅仅是国土资源档案工作的内容,也是做好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关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关乎当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土资源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和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如何规范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摆上了议事日程。
一、国土资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1.及时为国土资源管理各业务部门提供原始资料
国土资源档案就是国土资源各部门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国土资源档案数量大,类别多,载体多样,而且与日俱增,面对数以万计的国土资源档案资料,只有实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国土资源各业务部门才能方便快速利用到所需档案信息,及时为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和资料。
2.为土地权利人和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利用服务
国土资源档案作为土地权属登记的原始记录,记载了土地权利人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整个过程,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国土资源档案数量巨大,利用率高,因此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说,不仅要妥善保管好这些档案,防止档案遗失损毁,切实保护好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利益,还要将这些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按照一定国土资源档案分类标准进行储存、分类,实行计算机操作,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便于土地权利人和广大群众能方便快捷的查找利用所需档案资料。
3.为上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的权属进行登记,不仅是对土地权利人权益的保护,还是对土地情况的登记。这些土地登记档案可以反映出土地的现状,比如土地变更和交易情况,土地利用状况等等,如果这些档案能够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些信息就能轻而易举的反映出来,能够给决策者提供一些最原始、最准确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决策者能更及时、科学、客观的对当前的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因此国土资源档案规范化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规范化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能让档案利用者迅速有效的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为国土资源各业务部门顺利开展工作、领导科学决策和解决各类土地矿产纠纷提供原始依据。
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档案意识薄弱;国土资源各业务部门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领导往往重视业务工作,轻视档案管理,舍不得对档案工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二)档案遗失损毁情况严重;国土资源部门档案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积压严重,很多档案因为保管条件恶劣和没有及时整理归档而遗失损毁。(三)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因资金和人才的缺乏,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程度不高。(四)档案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知识更新不够,业务水平不高,缺少创新和活力。
三、如何规范国土资源档案管理
1.提高档案管理的意识和成立专门档案管理机构
国土资源档案要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单位领导者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单位领导要了解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要求,把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稳定性确立起来,从上到下重视档案工作。要单独成立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实行国土资源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形成局领导挂帅、办公室分管、档案馆(室)具体负责、各业务科室协助抓的四级档案管理体系。档案管理部门要配备专职档案员若干名,负责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借阅利用和档案日常管理等工作,各业务科室应该配备兼职档案员,负责本业务科室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并负责定时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资料。提高档案意识和实现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资源档案安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
2.培训和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国土资源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要有较好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从国土资源档案的分类整理到信息的著录和开发利用,要想做到规范化,并不容易,它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既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求档案人员熟悉国土资源各项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因此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利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对国土资源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3.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一体化管理
档案管理规范化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信息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在各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对于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实现信息化直接体现了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在新时期,随着土地市场的不断活跃,国土资源档案的数量和利用率也不断提高,面对海量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如果继续使用效率低的传统落后管理方法,必将无法满足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工作的需求,无法适应新时期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必须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国土资源档案电子化,同时还要做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因为电子档案虽然利用方便,但它具备与载体分离和容易修改等缺点,缺乏相应的安全性,因此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应与时俱进,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加快档案电子化建设进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存储、网络、计算的功能,通过对土地利用档案、地产管理和土地登记档案等业务档案的扫描,生成电子档案, 同时形成纸质和电子两套档案数据。这样即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利用电子档案大大提高档案资料的查阅利用效率,减少因长期利用复印纸质档案而带来对纸质档案的伤害,提高纸质档案的使用寿命。
4.完善管理,制订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国土资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除了以上几条,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体现在管理的具体工作上,还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有了制度的保障,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才能顺利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和档案鉴定制度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四、结语
新时期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已经成为国土资源事业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对于国土资源管理者来说,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是我们的长远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强化业务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伟.加强土地管理档案规范化的必要性[J].山西档案.2007,(03):45.
[2]修静.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235.
如何管理信息资源范文3
市场经济的繁荣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传统的价格战、广告展等营销手段已经失去作用,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深入挖掘其价值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尽管如此,人们对于知识管理对于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价值和具体方式仍然存在着疑虑。有很多人认为知识管理对于现实企业太过空洞,虽然明白这是未来的方向,但实际应用起来却不知如何入手。有些企业直接放弃,沿用旧有的信息管理方法;有些企业则迷信技术,跟风上马ERP,结果反而增加了运营成本[黄冠云,柳宏志.如何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2002.5:87-89]。可以说,如何在知识管理的背景下开发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这对于经营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霍国庆在《企业战略信息管理》一书中提出了“基于企业信息化的战略信息管理模型”,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信息资源流为媒介、电子商务活动为主体,自下而上构建了企业战略信息资源管理结构;杜栋和蒋亚东主编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从企业管理角度介绍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改变了过去侧重“管理信息系统”,转而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秦铁辉主编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论述了信息资源与企业竞争的关系,并分别介绍了企业运营中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和人际网络信息资源等四种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管理方法,讨论了企业商业机密的流失渠道和保护措施,就企业知识管理和企业首席知识官两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刘平在其博士论文《基于价值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入手,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升企业信息资源价值的方法。在知识管理方面,王彩霞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一文中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区分了知识与信息、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等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易引起混淆的概念,介绍了一种通行的知识管理应用体系——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可用于对企业知识管理进行指导。
程刚在《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体系研究》一文中分析了知识管理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归纳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体系的要素,并针对这些要素提出了优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体系的对策措施。刘广主编的《基于组织知识结构分析的知识共享对组织绩效影响研究》以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为基础,对组织知识及组织共享知识的内在结构进行数理表征,研究组织共享知识影响组织绩效的路径,并从案例组织中深入分析某些组织因素对组织知识共享和组织绩效的作用过程。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探索,但已有的理论研究仍然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宏观的、政策性的概念,在应用到企业这一微观层面时还显得比较生硬,相关理论不完善,与实际结合得不紧密。第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带有浓重的技术色彩,研究侧重信息技术和硬件构建较多,对于文化、机制、组织结构等软性因素讨论较少。第三,知识管理作为新兴概念,学术界对其概念、内涵等尚无统一认识,因此如何将知识管理应用于企业的实践当中也就缺乏说服力。
三、知识管理下的企业信息资源开发的研究意义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认可,将信息管理升华为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进行知识管理背景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学术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现有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从知识管理角度进行的分析并不多,因此这类研究可以对理论体系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第二,企业的运营是物质流、现金流、信息流汇集的结果,关注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和特点,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第三,企业信息资源向知识成果沉淀的过程,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有一定的重合,关注此类研究可以对知识管理理论有所助益。2.现实意义。第一,为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提供理论依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更快速、更准确的战略决策。第三,以知识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为切入点,为企业政策的制定和组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促使企业扁平化、智能化,以适应信息经济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如何管理信息资源范文4
(一)电子政务发展总体需求
根据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实基础,围绕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这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强、改善和提升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的能力水平,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需求,也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电子政务发挥成效的关键。加大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开发利用力度,就是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务、统计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然而截至目前,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说依然没有建成,基本功能尚需完善,难以在短期内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进一步实现对这些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难度也很大。不同部门之间相对缺乏必要的信息资源协调共享机制,致使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足,实现开放共享的比例很低。部分部委出于信息资源安全的考虑,以及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机制、体制与系统的不健全等原因,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各中央国家机关基于不同业务系统的面向社会、市场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公开。
(二)共享信息资源的种类和主要特点
政府信息资源种类主要包括:业务系统中的关系数据、公文资料(含政策、法规)、审批文件、音像记录、档案材料等静态资源,以及可供调用的应用服务资源等。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在上述电子政务信息中,存在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据有关研究报道,政府的数据信息中80%是非结构信息,20%的信息是结构化数据。而这些信息资源具有如下特点:信息量大,增长快速,存放分散,分权管理,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类型、格式有异,表现形式各异,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传输方式不统一,技术多样化等。
(三)信息共享与交换的主要形式
1.数据上报。下级单位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以点对点的方式,在固定时间里,将自己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抽取出来,按一定的格式整理后向上级单位报送。
2.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为避免数据重复采集,政府部门根据法定职责采集自身职能范围内的数据,再利用数据共享机制,将各部门采集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某一事物(务)的完整数据,如完成的人口库、法人库等。
3.公文数据的交换。政府的公文有两类,一类是内部公文,通常由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另一类是主管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公文。部门间公文往来一般具有特定的公文走向,在规定的时间内被相关业务部门阅读或批阅,或者被接入接收部门的内部应用系统。由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应用系统的体系差异,所以,无法由统一的公文流转系统来实现数据交换。而且,不同公文的数据格式不尽相同,无法用关系数据库来表现。
4.随机的文件传送。这类数据文件,一般是由特殊任务引起的数据需求,需要其他政府部门协同配合。但是,由于任务的突发性和随机性,无法预先决定数据的类型和格式,需要以手工的方式从对方应用系统中采集数据,打包成文件,通过交换系统进行传输。
5.交互式数据交换。这一类数据交换是需要着重解决的应用需求,如政府联合审批、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等。
6.服务调用。随着SOA架构的成熟和流行,直接利用服务资源的调用,也将成为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一种选择和趋势。
7.其他数据交换。如通过在线窗口、应用接口等方式满足数据检索、查询与下载的数据交换请求等。
二、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共享信息资源面对迅速增长的数字信息和相对独立的部门管理体制,怎样依据信息属性对分散的、多形态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处理和存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和管理?
(二)如何方便用户快速发现、定位和获取共享信息怎样建立一种支持用户检索、定位、获取和使用共享信息资源的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在大量信息资源中方便、准确、经济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内容?
(三)如何实现部门间安全、可靠、稳定的信息交换怎样既支持部门间异构系统、不同格式的数据交换,又满足安全、可靠、稳定和灵活的要求,实现横向部门间跨平台、开放式、松耦合的按需信息交换?
(四)如何推进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调整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如何通过系统的优化设计,去适应未来必然的业务调整,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五)如何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增值服务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社会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怎样利用信息比对、集成等处理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增效?
三、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关键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将电子政务作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分,做好信息化统筹规划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中,长期以来注重工程建设和软件开发,忽视服务和使用顶层设计及应用发展规划,职能部门纵向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横向电子政务统筹缓慢发展的矛盾仍然普遍存在,造成电子政务发展应用“纵强横弱”的现象依然严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分散建设、重复投资、区域内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的现象仍然存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作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在科学的、现代的、合理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不断发展。为此从以下三个角度给出具体的措施及建议。
(一)技术角度措施及建议
1.加强标准规范建设。为方便和规范信息资源采集、组织、管理、交换与使用为目标,按“参照、设计和整理”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制定标准规范体系,着重解决“信息资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定义、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完成的标准规范体系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资源方面。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分类标准、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范、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定义规范、目录编制指南等。技术平台对外服务接口规范。主要包括数据库交换服务接口、文件交换服务接口、目录查询接口、目录注册接口、信息服务接口、身份认证接口等。前置交换环境建设规范。对各委办局前置交换环境所需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安全设施等提出配置要求,统一规划前置服务器的IP地址及命名规则。身份编码规范。制定有关组织机构、角色、用户、应用系统、前置换节点等方面的身份编码规则,以标识其在技术平台上的唯一合法身份。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目录与交换体系、政务信息交换网络、安全保障系统三个部分。目录与交换体系。即按照国家的“两个标准”,根据“系统设计,整合利用,集约建设”的原则来规划、设计和建设。目标是逐步建立“一点接入、普遍联通,一套设施、普遍适用”的基础技术支撑平台。政务信息交换网络。即在电子政务外网中开辟资源共享专网,既避免重复建设,又保证资源共享网的相对独立。安全保障系统。从基础环境、管理制度、技术手段三个方面保证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安全。由专业的IDC负责机房环境安全,由专业的电子政务外网运维单位保证网络通畅。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系统运维、资源管理、资源提供和资源使用工作。综合考虑安全、共享、成本和效率关系,部署必要的安全技术设施。
3.加强信息资源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以需求为导向,着重做好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按“统一建模、分步建库,应用积累、滚动发展”的思路,依靠大项目带动,通过应用积累,逐步扩充、扩展指标体系和数据资源;加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和资金杠杆作用,调动和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协力推进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非格式化数据资源组织。与格式化数据相比,对非格式化数据的需求不太强烈和迫切。一是结合政务信息公开,分期、分批、分类地组织资源;二是结合档案局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通过服务编目的方式来满足需求。专题应用数据资源组织。对于专题应用所需的共享数据,一是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强调“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并建立信息共享申请、审核、批准的正常渠道,加强制度保证;二是正视事物发展规律,尊重行政体制现状,执行“部门协商为主,信息化主管部门协调为辅”的过渡性策略;三是按“一靠制度保证,二要技术支撑”的思路,通过应用创新,实现共享数据的按需交换,建立“给的愿意,要的满意”的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服务资源的开发和组织。通过服务资源的开发和调用,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数据服务模式。
(二)经济角度措施及建议
1.建立信息共享奖励补偿与绩效考核机制。合理使用政府投资信息化资金杠杆,强化资源安排的导向性作用,鼓励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向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方向发展。增加政府在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经费投入,专项保障公共设施、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适当强化经济激励机制,建立资源共享“贡献度”奖励政策,促进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工作。完善资金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核。
2.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政府信息资源服务外包。现在各个政府部门之所以不愿意将信息拿出来共享,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政府部门往往利用行政管制和法律等手段来人为限制信息自由流动,以维护其既得利益,也就是所谓“信息寻租”。打破信息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是解决信息寻租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在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问题的过程中,也应当在政府信息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第三方信息中介和信息服务机制参与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得进行有偿的信息资源开发经营,因为一般来说,这些部门从奖励与补偿机制中所获取的利益远远比不上直接经营这些信息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消政府部门独占信息的想法,才能使市场化机制真正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中生根发芽。
(三)管理角度措施及建议
1.建立健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体制。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体制是影响政府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体制,为电子政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健康发展。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改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将其纳入政府组成部门的序列,成为一个拥有指挥、协调、控制职能的综合部门。二是明确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坚持共享共赢的原则,制定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规定,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提供方、使用方的主体及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采集、组织、管理、共享和使用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各地信息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知识普及,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教育及技能培训。
如何管理信息资源范文5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更近了一步,
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整理、存储、检索、开发利用等等,集中并利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通过统筹管理、协调控制等来实现的管理活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是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指导下,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智能资本进行综合决策并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信息技术与人为思想结合起来管理。因此,信息资源管理的运用将有效地改变档案管理的模式,使以实际具体管理为主、以硬性管理为主、以区域性管理为主向以人力资本管理、以软件管理、以全方位、网络化管理等转变。信息资源管理理念的引入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定义,如何对档案资源本质进行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汇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档案材料,为医院的医疗工作、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和党政管理等工作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利用服务。在信息社会发展要求下,只有充分发挥电脑和网络所带来的优势,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化档案室,才能为医院提供准确、及时、全面、以及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同时结合传统档案,改善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方式,以满足临床医疗、临床科研和临床教学的需要。同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把档案的作用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医院领导决策、管理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与参考。由此可见实现档案信息化具有深远意义。
2.档案信息化管理要与医院信息化建设融为一体,既适合现阶段需要又符合长远发展需要,要把思想统一起来,协调行动,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加强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改善工作效率。
现如今社会公众信息知情权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我们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迫切需要大量的档案信息作为临床医疗、临床科研、临床教学及各项活动的参考依据和凭证。而过去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由于受到地域、时间、以及利用手段等方面的限制而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面对众多的档案利用需求,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显得更加的迫切。因此我们要抓紧时间调整工作思想,抛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努力做到多方面、多渠道、多样化。要坚持按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及时、迅速、准确。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重在“开发”。要扩大收集范围,多方位提供利用,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现代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在追求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档案工作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档案工作人员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努力开发。通过医院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医院档案作为一种稳定、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它是医院领导作出决策、处理问题、制定规章制度、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医院档案室要认真做好业务基础工作,熟悉业务知识,把医院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好,才能及时准确,灵活多样的为领导提供档案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档案员一方面了解需要什么材料,做到积极提供,主动服务。另一方面注意各个部门利用档案的需求规律,力争把准备工作做到前面。
如何管理信息资源范文6
关键词:信息资源;效益;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含义
信息资源效益评价分析是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应用过程中消耗的全部劳动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对比,以反映信息资源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并找出其效益差异原因的一种管理活动。所谓全部劳动的消耗既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如设备折旧费,材料及能源消耗费,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费等)的所有消耗,又包括信息资源的流通服务过程(如信息资源的存储、检索、传递、转换)的所有消耗,还包括信息资源的应用过程(如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及津贴等)的消耗。由于信息资源运营系统通常分阶段来实施,投入运营后还有纠错、维护,以及用户的适应过程,因此近期内很难进入最佳状态,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长期。
二、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必要性
1、为企业提供合理可行的运行方案。对信息资源进行效益评价和分析,可以为开发新的信息系统或改造旧的信息系统提供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案。一般来说,要开发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或者改造一个旧的信息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通过信息资源效益的评价和分析,可以确定信息系统所带来的效益能否补偿所投入的资源,避免一个不合理的方案付诸设计实施,从而造成极大浪费。
2、有助于相关各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信息资源进行效益评价和分析,可以帮助信息工作者、管理决策人员和用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如何用最低的经济代价去实现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必要的功能,使信息机构和用户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便于企业综合平衡,寻找信息活动最佳经济效益点。对信息资源进行效益评价和分析,有助于找到信息活动的经济平衡点,为考察建立一个系统是否值得,用户利用一个信息产品或接受一项信息服务是否划算提供参考依据,这就要求综合考察系统之间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做出信息活动的投入产出综合平衡表,找出信息活动最佳经济效益点,选择经济效益综合平衡模式等,这样可以使各部分相互衔接,制定出最佳经济效益方案。
4、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效益评价与分析,有助于对信息机构、系统乃至整个信息产业实行有效管理,解决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无限领域这个实际问题,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效果。
三、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原则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性,可以防止在评价信息资源经济效益时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是否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兼顾,达到最佳组合。
2、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统一原则。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反映的是信息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时间上的差别。我们在评价分析信息资源效益时,既要考虑短期效益,又要考虑长期效益;既要注意到当前所产生的效益,又要注意到长远发展,要给信息机构或信息系统今后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但又不能放弃当前效益的取得。
3、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相统一原则。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关系极为密切,它们既有一致之处,又有矛盾之处。这要求我们在评价和分析经济效益时,必须将宏观和微观、整体与局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比较合理的效果。
4、相关性原则。任何信息机构都由若干子系统构成,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也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的环节。这些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各个环节间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输出最佳效益。因此,评价与分析经济效益时,不能片面强调某一子系统或某一环节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他子系统和其他环节的经济效益,更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牺牲整个信息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
5、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原则。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不仅要对影响信息资源经济效益的各种同步因素进行静态的考察和分析,还要动态地考察和分析这些因素之间、这些因素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考虑现在,还要考虑将来,即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关系,客观地、辩证地评价和
分析整个信息资源活动的经济效益。
四、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方法
(一)信息资源效益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与分析
1、事前评价与分析。事前评价与分析是在信息资源开发前的预评价,即规划阶段中的可行性研究。评价与分析的目的是观察当前开发信息资源的条件是否具备,明确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包括技术、经济、管理及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方面。这时的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是对信息资源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估算系统开发和运行所需的费用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对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论证在经济上是否合算。
2、事中评价与分析。事中评价与分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阶段性评价,即在系统正常开发的设计、实施阶段,对总体中的各个子系统和各个部门进行的评价或分析,经汇总后成为设计报告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由于在系统方案实施过程中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或者发现原有设计有重大失误,需要对项目方案进行重新评价,以决定继续执行还是终止该方案。
3、事后评价与分析。事后评价与分析是信息资源系统投入正式运营之后,为了了解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要求,对系统运行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二)信息资源各环节效益分析
1、信息资源采集、加工、输出与传递环节效益分析
(1)信息资源采集环节效益分析。信息资源采集过程中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信息。基于这种考虑,在采集信息时就要节省获取信息资源的费用,同时还要注意如何使获取的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灵活的信息系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互相提供必要的信息,比每个单位独立地去收集信息资源的效果要好得多。
(2)信息资源加工环节效益分析。信息资源加工环节的效益,就是指加工处理信息资源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必须小于产出。也就是说,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价值与所耗费用之间的关系,既要求节约费用,又要具有很高的价值。
(3)信息资源输出与传递环节效益分析。信息资源输出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一个信息资源处理系统来说,采集、加工、储存的目的是为了输出,经传递途径,到信息资源用户那里发挥效益;信息传递是信息资源处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信息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传递方式与信息资源经济效益有很大关系。为了使信息资源传递方式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就应综合考虑信息传递的时间、距离、成本及收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传递方式越来越多,这必将提高信息资源传递的经济效益。
2、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和应用领域效益分析
(1)信息资源开发领域效益分析。信息资源开发是一个不断搜集信息资源和不断开发信息资源的循环过程。只有不断开发并有效运用信息资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2)信息资源服务领域效益分析。信息资源服务包括信息资源技术服务、信息资源咨询服务和网上信息资源服务等部分。
信息资源技术服务效益分析的指标主要是费用和收益之比。为了合理地评价效益,可以把发生在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与收入换算成现值,然后进行比较。
信息资源咨询效益分析,是指咨询经济活动过程中,咨询方的支出和物质消耗同获取劳动成果增加量的比较。从咨询经营的全过程来看,咨询经济效益反映咨询经济成果的形成过程,计算公式如下:
咨询经济效益:产出÷投入=符合社会需要的咨询成果÷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
符合社会需要的咨询成果是指咨询成果的使用价值及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能为委托方的决策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帮助,增加正确决策的保险系数,使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公式可以看出,在符合社会需要的咨询成果不变的条件下,劳动占用或劳动消耗越少,咨询经济效益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获取网上信息资源服务成本较低,收益率较高,前景比较广阔。通过对网上获取信息资源产生的效益与其他途径产生的效益的时效性、收益率、价值总量等众多指标的综合比较,可以有效地进行网上信息资源服务效益分析。
(3)信息资源应用领域效益分析。任何一项活动不可能不产生信息,任何一项经济活动也不可能不应用信息资源。人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就是为了应用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只有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才能使信息资源应用步入良性循环。信息资源应用领域的效益分析是通过利用信息资源所产生的预期决策效果与不利用信息资源所产生的预期决策效果相比较进行的。
五、提高信息资源经济效益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材料、能源、信息是经济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材料向人类提供各种物质实体、能源向人类提供动力,信息则给人类提供智慧和知识,尤其是现代社会将逐步地由工业化经济时代向信息化经济时代过渡,经济增长中的信息含量在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像管理材料和能源那样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2、求真务实,狠抓信息资源质量管理。一是提高信息资源的可信度,即准确性;二是提高信息资源的灵敏度,特别是经济信息资源,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信息资源提供时间的早晚与信息资源的价值有直接关系;三是提高信息资源的高效化程度,不同的信息资源,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即使是同一条信息资源,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讲,其效用也有大有小。因此,信息资源的提供必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四是提高信息资源的价值性,信息化时代难免出现信息泛滥、鱼目混杂、真伪共存的现象,我们要从企业的需要出发,去伪存真,去糟取精,开发和利用那些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通过不断地完善逐步提高其价值性。
3、加强核算,提高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为了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信息资源收入与成本的核算工作。其主要途径:一是努力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千方百计增加信息资源收入;二是精打细算,想方设法降低信息资源成本。
4、高度重视信息资源问题,积极培育信息市场。目前,对信息资源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信息资源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地区和部门封锁,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存在着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这主要是因为信息资源的商品化程度较低,造成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足;三是有一部分信息资源无偿提供,未能引起信息消费者的足够重视。因此,积极培育信息市场,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商品化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信息资源效益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