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感技术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感技术特点

遥感技术特点范文1

Abstract: Loess is a kind of special sediment in Quaternary. Due to the engineering features of loess, such as easily dissolved, easily washed, collapsible and anisotropy, loess roadbed can easily produce a variety of specific problems and diseases. Loess slope prone to falling off, erosion, collapse and slide, mud flows and other deformation; loess embankment slope prone to water erosion, the formation of grooves, hard and slippery slope prone to collapse.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in Gansu praince and discusses the design points of the special roadbed.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特殊路基;黄土陷穴

Key words: collapsible loess;special roadbed;loess collapsible hole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057-01

1甘肃省湿陷性黄土的特性

陇西地区:低阶地黄土湿陷系数平均为0.027~0.090,自重湿陷系数平均为0.005~0.052;高阶地黄土湿陷系数平均为0.039~0.110,自重湿陷系数平均为0.007~0.059,属中强至极强(Ⅱ~Ⅳ级)湿陷性黄土和自重湿陷性黄土;河西走廊地区,分布有少量的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土层厚度小,呈轻微或中等(Ⅰ~Ⅱ级)湿陷性,分布不连续。

2黄土地区路基设计的原则

①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应查明黄土分布范围、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沿线黄土的成因类型和地层特征;路线所处的地貌单元及地表水、地下水等情况,各种不同地层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湿陷性类型和温陷等级。②路基应避开有滑坡、崩塌、陷穴群、冲沟发育、地下水出露的晾梁边缘和斜坡地段。如必须通过,应有充分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③位于冲沟沟头和陷穴附近的路基,应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及对路基的危害程度,并在设计中考虑冲沟和陷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④位于湿陷性黄土地段的路基,宜设在温陷等级轻微、温陷土层较薄、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段。⑤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应特别注意加强排水,采取拦截、分散的处理原则,设置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并妥善处理农田水利设施与路基的相互干扰。

3黄土地区特殊路基设计要点

3.1 黄土路段的路基基底处理根据规范要求,处于湿陷性黄土路段的路基,需要根据填土高度及黄土湿陷等级,对黄土地基处理一定的深度;与桥台相邻路基(含浅基础地基)、高挡土墙路基(墙高大于6.0m),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针对湿陷等级、填方高度等影响因素对黄土路段的路基基底确定处理方案,并应根据路基所在路床位置提出压实度控制要求。应根据不同路段的黄土特性,选用适合的处理方式:路基基底为不湿陷的黄土地段,基底采用正常清表碾压,不进行其他处理;路基基底为Ⅰ级非自重性湿陷的黄土地段,路基基底清表后采用冲击碾压的处理方式;路基底为Ⅱ级非自重性湿陷或自重性湿陷的黄土地段,根据基底黄土层厚度不同采用冲击碾压、强夯、灰土桩等处理方式。

3.2 黄土路基挖方段边坡坡率挖方边坡形式设计,要考虑边坡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挖方断面的经济性,并兼顾施工和养护需要。边坡形式应根据黄土的时代成因、所处地貌单元、构造节理、边坡高度、地面水和地下水条件以及自然稳定边坡的形状等综合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黄土路整边坡宜采用台阶形。边坡小平台宽度为2.0~2.5m,边坡大平台宽度应根据稳定计算确定,宜为4~6m。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50mm的地区,平台上应设截水沟,并应予以防护。

黄土路段挖方边坡应一次开挖成型,避免原状土的扰动,严禁超挖后采用回填方式修整边坡。同一挖方段土质均为黄土时边坡坡率1:0.75,每6.0m高设置平台,平台宽度3.0m。

3.3 路基跨越黄土段冲沟的处理黄土路段冲沟发育,多见几米至十几米深的冲沟,平时干涸,遇水易崩坍。可以采用土桥跨越冲沟,土桥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情况,并须与路线布设彼此配合。在跨越深而宽的冲沟及出要明时,路线应服从桥位;而跨越较小的冲沟时,则以桥位配合路线。在有滑坡、流泥等不良地质现象及陷穴、溶洞较多处,一般不宜设置土桥。

土桥的边坡设计应考虑:①低土桥边坡可陡些;高土桥边坡应缓些。②用老黄土填筑的土桥边坡可陡些;用新黄土填筑的边坡应缓些。③塬上的土桥边坡可陡于梁、峁区的土桥边坡;④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应适当放缓。

3.4 黄土段路基排水水是黄土地区路基产生边沟冲刷、坡面冲蚀、边坡滑坍、基底陷穴、地基湿陷等病害的主要原因,良好的排水工程是保证黄土路基稳定的首要措施,应遵循迅速引离、分散径流、降低流速,加固沟渠等原则进行设计。

由边沟、截水沟、泄水槽、急流槽、渗(盲)沟及桥涵结构物等组成路基排水系统,边沟、截水沟等排水系统均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预制砌护。路堑边沟底部设纵向碎石渗沟。路堤边沟、截水沟、泄水槽、急流槽等用于排水构造物底部设置15cm厚灰土垫层隔水。路基排水系统与自然地表排水系统必须通畅连接;边沟必须设置到冲沟底部排水沟内,禁止边沟于桥头或冲沟坡顶截止;挖方段要保证截水沟、平台流水槽、边坡急流槽的设置数量、长度及与边沟的顺畅连接,保证顺利排水。

3.5 黄土路基边坡防护黄土边坡的防护与加固,应根据当地降雨量及边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常用的防护加固措施有:边坡坡面拍实、坡面绿化、浆砌和干砌片石护坡、三合土护面、土钉墙等。

3.6 黄土陷穴的处理黄土经水的冲蚀与溶蚀,形成的暗沟、暗洞、暗穴等统称陷穴。黄土陷穴的处理宽度应考虑陷穴的发展,不能单从路基的应力范围着眼,对发展方向指向路基基底的陷穴应及早处理,对路堤或路壁边坡上侧30~50m,下侧10~20m以内的陷穴均需处理。处理方法应根据陷穴埋藏深度及大小确定,可采用开挖回填穷实及灌砂、灌浆等方法处理,处理宽度视公路等级而定。对流向陷穴的地面水,应采取拦截引排措施;对堑顶的裂缝和积水洼地,应填平夯实。

遥感技术特点范文2

关键词:遥感技术 林业监测 应用要点

林业遥感技术是通过非接触性和非实地性的观测和记录林业的地理、生物、生态和其他信息,是现代做好林业监测、调查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技术手段。应该在对遥感技术做出科学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提高对林业遥感技术的重视程度,详细了解影响林业遥感技术效果的因素,明确林业遥感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际林业监测工作做好林业遥感技术的应用,提升林业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1、遥感技术的概述

遥感技术,英文简称RS(是Remote Sensing的缩写),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性和非实地性的观测和记录目标物,获取目标物体各种信息的一种技术。遥感技术在林业的应用可以称为林业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和飞机对林业资源进行监测和调查,形成对林业资源实时地和动态地监测,形成各种数据和信息,为林业决策和发展提供基础上和实施上的参考。

2、林业遥感技术的特点

2.1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高效性

林业资源的在我国分布区域辽阔,应用林业遥感技术可以使国家有关部门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面积的林业资源状况及变化情况。

2.2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层次性

要想提高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的精确程度和速度,就必须利用抽样技术,建立林业遥感技术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获得多层次遥感资料,在配合多阶抽样技术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的速度和精度。

2.3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动态性

林业资源的具有再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决定了林业遥感技术必须保证林业资源信息监控和调查的动态性,实现多时相遥感和动态遥感。

2.4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基础性

林业遥感技术得到的林业资源信息是定量的数据,方便林业资源管理、调查和监测,应该重点做好林业用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定量监控工作,为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做好基础性工作。

2.5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差异性

不同的传感器和不同的介质,接受和记录林业资源的属性不尽相同,为了林业规划的合理、林业生产的科学、林业监测的全面,必须提高林业遥感技术的差异性,将各种类型的信息接收和记录下来,以利于科学分析和综合利用。

3、遥感技术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要点

3.1 做好林业遥感技术在三个方面的应用工作

首先,做好对林业资源遥感资料的成图工作,林业资源的面积、土地类型的判定、制图和调绘是林业资源遥感技术的基础工作,也是其优势的主要方面,是林业监测的根本性工作。其次,做好木材蓄积量的估计工作,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开展有代表性的估量试验,为林业监测工作提供详尽的蓄积量信息。最后,做好林分调查因子的估计工作,加强林业遥感技术和传统监测技术的相互配合,对各种因子做以详细描述和准确记录。

3.2 做好林业遥感技术的信息共享工作

林业监测离不开林业信息的共享,林业遥感技术的信息共享是林业信息合作的重要措施,据相关林业文件报告显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把遥感技术当作林业资源调查信息的主要获取手段。但各国调查方法差异很大,标准(如分类系统)也不相同,这就使资料失去可比性,影响信息共享。我国已经建立国家级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和监测项目,就是这方面很好的尝试,在林业资源分类方法与监测体系上与国际上进行了协调。这方面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地林业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便于林业监测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3.3 做好林业遥感信息的信息融合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林业遥感信息源的多形式应用成为林业技术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做好林业遥感信息的融合工作,使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加工多功能化,将不同系统和不同来源的信息融合成为一项值得关注的工作。随着信息源的多样化,人们总希望将各种信息源的优点集中在一起,而不是简单的叠加,这无疑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目前,应该做好林业遥感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融合工作,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

3.4 提高林业遥感数据的精度

林业应用航天遥感数据的一个重大障碍是当前运行的卫星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低,导致现有信息源不能满足林业上的一些特殊要求,如树种的区分。当前信息源即使能区分树种组,由于大量的混杂像元存在,致使分类精度一直很低。随着高光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上述问题的解决有了可能。如树种区分,森林结构的表达,郁闭度及其它林分因子的测定等。高光谱是一个新的思路,它将原来仅有6~7个波段的区间,细分为更多的波段(如从400~2450m分为192个波段),目的在于建立窄光谱段与地物的直接对应关系,实现空中对地物的直接鉴别,尽管仍会有混杂与干扰,但通过多维光谱空间信息的分析,也能将林业的相关问题适当解决。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监测工作中应用林业遥感技术是时代对林业整体工作的一项要求,林业技术人员应该明确林业遥感技术的概念,清楚林业遥感技术的特点,找到确实有效掌握林业遥感技术提升林业监测质量的方法,为林业的发展服务。本文来自于实践和基层,难免会出现水平和角度上的缺陷和漏洞,希望能够对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同行能把文中的缺欠当做新研究的开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林业监测工作的深入,振兴林业事业。

参考文献

[1]侯彦林,贺红仕,徐吉炎 等.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遥感研究方法[J].生态与环境遥感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44~50.

遥感技术特点范文3

【关键词】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创新分析;探测识别

由于煤炭地质的复杂性、多样性,我们往往会在开发煤炭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开采、不高效利用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导致不必要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在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时,还要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辅助煤炭的勘探、开采及灾害防御。其中,对于煤炭地质的遥感技术就是重要的应用手段之一。

一、遥感技术的概念特点

(1)基本概念。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红外线和可见光等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且最后形成影像,从而对目标物体及其附近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2)主要特点。一是直观性和整体性。通过遥感设备的拍摄处理,我们所获得的传输影像是非常清晰生动的,并且具有很明显的直观性和全面的整体性。二是收集手段多,信息量大。人们可以运用不同波段以及各不相同的遥感仪器设备,来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用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员不但能够探测地球表面的环境性质,而且可以探测到目标物内部一定的深度。所以说遥感技术的信息手段很多,信息容量非常大。三是受地面条件限制较小。相较于传统的探测技术,遥感技术所探测收集的信息可以不受冰川、高山、沙漠及恶劣环境的影响,能够顺利完美的完成既定任务。四是获取信息的效率高、周期短,而且探测范围较广。

二、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1)煤炭地质的探测绘图。一是地形图的及时更新。现在我们生活的实际地形图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更新地形图,以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我们发射到太空中的卫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传输清晰的影像过来,其数据的时效性强,探测范围广。这一手段已经成为我国获取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重要途径。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探测识别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及时更新各不相同种类、多种多样尺度的数据库。二是煤炭地质图的获取编制。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开采团队需要较高精度的煤炭地质图。我们需要在煤炭地质填图时,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把遥感技术测得的影像作为依据,通过多元地学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适当处理,以提取含煤地层、控煤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信息为重点,进行煤炭资源的地质填图;再依据野外填图获取的地质信息资料,运用相应的软件编制煤炭剖面图和柱状图。除此之外,遥感技术还应用在对煤炭资源、水文地质、煤层气调等的调查评价及对小煤窑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监控调查。(2)煤炭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依据煤层自燃的地质规律,把遥感技术作为必要手段,建立煤矿区的动态监测系统,从而为煤矿区的防火防灾、监测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技术人员还应该通过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经过综合分析研究,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图,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策略。还要分析遥感影像查明煤层突水的走向、性质和规模,进而确定突水的控制宽度和流量。(3)煤炭生态环境的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在煤炭区生态环境的污染监测中主要应用在煤矿区的环境检查,开采高硫煤导致的酸沉降污染调查和生态环境的重建及土地复垦等方面。其中环境检查就是运用遥感技术获取固体废弃物、粉尘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污染的信息,明晰污染的程度范围,从而为以后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三、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1)“3S”技术一体化。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遥感技术可以更新地理系统中的数据,地理系统支持遥感影像的分析表达,全球定位可以提供精确位置和高程模型。煤炭地质的遥感技术应该与时俱进,紧跟“3S”一体化的脚步,促进煤炭资源的产业化、现代化发展。(2)数字煤炭信息领域。随着全世界的信息化发展,煤炭地质的遥感技术也要逐步走向综合化、智能化和多功能信息化。煤炭行业要开拓数字煤炭的信息领域,以信息数据库基础,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现代分析、数据采矿、矿山规划和资源评估,从而为煤炭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有利工具。(3)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在进行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健全遥感技术的创新保障机制。煤炭行业必须统筹规划,明确层次,用来完善煤炭地质的遥感技术创新体制。还要重视煤炭地质学科建设,健全多元化投资新机制,形成自主有效的创新机制。

参 考 文 献

遥感技术特点范文4

关键词:应用;水文水资源领域;遥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24-01

我国多个领域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已经应用到了遥感技术,尤其是水文水资源领域。大量水文方面的资料都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不仅使研究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也得到研究成本缩减,同时促进了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研究工作。

一、遥感技术概念及特点

遥感技术的综合性较强,以电磁波相关知识为基础使用传感器来分析远距离辐射以及电磁波信息,从而进行分析、收集整理,最后将影像集合,并且探测、识别地面上的不同景物。在资源考察、气象观察、局势侦查或是地图测绘等领域上,遥感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1]由于其有速度快、质量高的特点,使得水文勘测的工序简化,人力资源也得到节约,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并且收集的信息量大、成本低、周期短。

二、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一)检测降水量

当下通行的降水量监测方法是利用卫星信息和地面雨量站之间的差值,结合云顶温度和像素降水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检测。由于某些地方雨量站较少,所以可以利用雷达进行监测,以便获取降雨量数据。[2]此外还有气象卫星、航空飞机等等的方法。雷达主要利用空间信号并且采集相应的降水粒子来预报局部或是短期降雨量的大小,最后使用计算机来计算降雨量。由于云层的厚度对雷达的估算影响较大,就可以结合卫星和雷达结合来计算降水量。如今卫星主要使用综合的微波辐射法是对大面积的降水量而进行预报并估算降雨量,现在较多使用的是利用航空飞机深入云层对周边进行监测,分析出不同角度的云层和余地的分布,并用计算机分析处理自动收集的大量云雨信息,并在电脑中显示出来。水文研究部门由此得到大量数据基础。

(二)监测蒸发量

通过物理方法表示地表能量和质量的转化进而计算得出蒸发量。蒸发量的估算由于遥感技术的使用日渐成熟。,所以统计经验法、能量余项法以及全遥感信息模型的计算就有了存在的意义。这些模型依据不同的特点,又可以分成多层模型,各自的优势也不同。一层模型作用地点不同,分为地表土壤和植被,二层模型则用于计算地下土壤或是地表植被以及地上热量的余热。而如今多层模型的使用把将土壤分成了很多层。近年遥感数据在我国的应用,以地表特征参数为基础建立了政务蒸腾计算模型,被用来计算非均匀地面条件下的蒸散,蒸发量的计算因此更加简洁有效。[3]

(三)径流量预测、预报

通常主要以水文气象站的数据和卫星遥感系统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预测和预报径流量,然后在水文模型中输入主要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相关信息。尽管河川径流不能直接用遥感技术进行估算,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质、土壤、地貌、植被及相关的水系等因素的分析来估算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及蒸发量等要素。建立以计算结果为基础的模型,通过模型预测和预报径流量。最早主要是以遥感技术为基础预算径流量,利用卫星云图、水文模型分析地表土壤、土地可利用区及植被,然后使用雷达实现对降水量的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发明了以多种覆盖类型蒸发的新型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对径流量进行预测和预报。[4]

(四)地下水遥感

观测地下水的过程非常复杂,同时由于实地勘察得到的数据不足经常使观测得到的数据不够精确。应用遥感技术将地貌以及地面覆盖的植被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地下水会影响地貌,通过分析地下水的变化以及地下水的机构指导观测工作。

(五)地表水遥感

由于地球上的地表水分部广泛,导致水文工作中数据的收集难度较大,仅仅依靠人工的话许多地区的地表水观测都不能完成,如果采用遥感技术就会让这些工作变得十分简单,遥感技术通过电磁波将每个波段水体的变化情况成像记录,使河流、湖泊的形状可以明显的体现,为水文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便利。

三、水文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在水文工作中要有选择性的采用资料与数据

在水文工作中遥感技术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够使水文工作质量与效率有效提高,不过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信息量过于丰富,水文工作者需要有选择性的采用资料以及数据,水文工作中要依据研究目的对遥感资料与数据进行选择。

(二)人工作业不会被遥感技术取代

与人工作业相比遥感技术虽然先进且有明显优势,但是遥感技术并不能在水文工作中代替人工在野外进行定点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遥感技术并不能获取所有水文研究工作需要的数据与资料;2.在解译遥感技术获取的资料时需要人工作业来检验资料与数据,能够更加准确的解译取得的资料与数据。[5]

四、结束语

在水文工作研究中对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受限制的传统研究方法改变了。水文研究工作应用遥感技术获取非常多的水文资料,并且使预算和水文模型的准确度得到提高,降低了研究难度,促进了水文研究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寇小华.水文数据同化方法及遥感数据在水文数据同化中的应用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2]张正萍,马勇,张正波.基于卫星遥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系统原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01.

遥感技术特点范文5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找矿;运用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一、遥感技术的基本特征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被测地质的地貌形态、地表情况等信息均可以通过影像进行传输从而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得出结果,实现远程的观测以及判断。遥感技术的运用更加省时,可以更加准确、快速的分析出矿产资源在地表下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投入量,有效的提高了地质找矿的工作效率。

二、遥感技术找矿的理论依据以及技术基础

为了使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工程中发挥更大的效用,其必须具有依照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物理基础。这项技术的特性很多,其收集到的信息量比较大,而且波段较多,应用这项技术进行地质找矿可以准确的定位,在检测时还能收到立体感较强的画面,这项技术优良的特性得到了地质找矿人员的青睐,在地质找矿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效用。遥感技术在进行影像分析时,对含矿的地质区域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标志,检测到的影像中会出现光谱特征以及纹理特征。我国的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分布的范围比较广,在不同的地区中,地质条件以及构造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地质结构对矿产资源的形成有着一定影响,所以,在找矿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结构选择不同的遥感技术,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其效率。在利用遥感影像技术检测到某一地区出现光谱特征时,可以分析出该地区的岩石层序以及矿物成分的含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光谱类型分析出不同地区岩石层序的差异性。如果勘测的场地有蚀变岩矿物,这种物质本身具有光谱特征,可以根据光谱特征的差异性,找出矿物的矿种。为遥感影像检测到纹理特征时,相关人员可以分析出该地区地质的特点以及岩石的类型等信息,所以,遥感技术的影像功能对地质找矿工程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影像信息,可以有效的分析出该地区地质条件以及构造体系等,还可以分析出该地质中矿物的类型以及分布特点。

三、现代遥感技术地质找矿的程序

1、遥感数据处理

遥感地质找矿工作应紧密结合地质矿产信息的提取进行,而遥感数据处理作为地质矿产信息提取的必要手段,贯穿在整个信息提取过程中,包含各种数据的预处理、影像增强、变换等模型方法。为了使数据处理更有效,应采用符合工作区实际地质地貌特征的图像处理方法模型。

2、遥感影像图与地质图的结合

通过对遥感数据处理,使得遥感影像图与地质图具有相同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并与地质图相套合,该影像是工作区遥感概貌与地质图相互对应的直观缩影,是地质解译和成矿预测的基础图件。

3、遥感地质构造分析

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分析是遥感地质找矿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工作任务和精度要求,对遥感地质构造解译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但都应当着重于对区域矿产、矿床、矿体起直接或间接控制作用的断裂构造进行分析,包括构造的组合关系以及控岩控矿构造的影像特征研究,特别是注意分析隐伏的或深部控矿构造。遥感地质构造分析,还需要与地球物理场的研究相结合,尤其在区域构造的影像特征研究中,物探资料是遥感构造解译不可缺少的,其对于所解译的断裂构造展布方向、规模大小、力学性质等能够进行较好的辅证。

四、不同成矿条件下遥感技术在各种矿床类型中的应用

随着成矿理论在地质学中的不断发展,使人们更加的了解了成矿区的地质条件,有利于工作人员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等条件,对地质勘探工作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与此同时,因为在不同地形区的成矿条件呈现出的差异性,使得矿床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遥感技术中所呈现出的地质图像也不一样。如此一来,通过对遥感技术的使用方可依据图像中显示的内容,快速的对矿床的类型进行分析,掌握实际的地矿情况。根据地质学中的成矿理论,矿床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遥感技术在岩浆岩区矿床中的应用

此类型的矿床通常是因为火山活动以及岩浆侵入矿区造成的,通常情况下是在火山附近的矿区中出现,特别是内生金属矿区最甚。由于这种类型的矿床受到岩浆以及火山活动入侵的影响,在使用遥感技术对地矿进行感知时,图像上所呈现的地矿具置通常会比较复杂,但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周围岩石或者火山的结构特点,分析出地矿的地点以及分布特点。这种类型的矿床通常距地面会比较深,而且多位于地质断层处,常处在火山附近或是地质活动较活跃的地区。在这种地质中,遥感技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遥感感知到的地形结构图,对地区的成矿条件进行分析。

(2)对周围地质以及岩石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寻矿工作的可行性。

(3)通过分析火山与岩石的特点,准确判断周围成矿的分布特点。

(4)通过对地质断层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地矿的具置。

2、遥感技术在变质矿床中的应用

变质岩区的地质地形特点较复杂,如果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找矿工作难度较大。而遥感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在此地质中,遥感技术的主要作用为:根据遥感图像中呈现的特定影纹结构以及色调精心详细的分析以及图像处理,进一步发现有关成矿的有效信息,从而有效的指导寻矿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叠加岩区的地质图像等技术,从岩区的活动以及构造中寻找含矿的迹象和成矿的分布规律。

3、遥感技术在沉积岩区矿床中的应用

沉积岩区的矿床形成主要是受到某些岩性地层的影响,在普通的遥感图片上很难显示,通常是需要对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利用,对必要的研究资料进行收集,充分的了解区域构造,对成矿的条件进行分析。

4、遥感技术在表壳矿床的的应用

我国表壳矿床在受到地貌的影响下,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近代风化壳矿床以及砂矿。一般而言,矿床区的基本物质是由比较稳定的矿元素构成,比如,金、锰以及铝等。根据对这两类矿床进行研究调查可以得知,两类矿床所存在地域有所不同,砂矿一般存在于河谷区以及海滨区,近代风化壳矿床则存在于比较稳定的高平台区域,有时会出现在凹地以及破碎地带。这两类矿床在发现矿物质中中需要依靠遥感图像对地质进行探索与分析。

结束语

现代遥感技术是科技不断发展与创新的产物,这项技术在地质找矿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效用,应用这项技术时,不但可以提高找矿的效率以及准确度,还可以帮助地质勘探人员准确的找到矿产资源的聚集地,增加矿产资源的开发量,从而满足人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开采数量的增多,资源不断减少,有的矿产资源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这也对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应用现代遥感技术后,有效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降低了地质找矿的难度,提高了地质找矿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谢筛珍.遥感地质找矿的发展之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

遥感技术特点范文6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文监测

中图分类号:P3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201

水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对水文资源的监测和预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预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目前,遥感技术凭借其质量高、速度快的优势特点,已经成为时代主流监测技术。遥感技术在水文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结合其他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遥远的感知。用科学严谨的词语来表述就是一种通过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是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以及红外线等,进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及识别的技术。

2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监测方面的应用

2.1 径流监测

径流监测径流量的预测预报通过遥感技术是无法直接估算出的,需要借助卫星遥感监测到的数据与水文气象站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得出。另外,还需要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壤、植被等相关水系的综合研究,通过这些建立模型,输入限制条件与活动条件才能较为准确的估算出径流量。最早使用的径流量监测方法较为简单,其准确度也不够高,导致了盲目性。通过最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对于河流径流量的监测,也有利于水利设备的建设。根据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大小选择合理的装机容量,建设水电站。

国内在遥感应用于径流与水文模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遥感水文模型的应用和运用遥感资料获取流域水文模型的输入以及率定有关的参数方面。1989年,王燕生利陆地卫星影像获取了流域的下垫面资料,将流域按植被和土壤、土地利用分区,并应用气象雷达探测雨区及相应的面雨量,采用USDAHL水文模型,进行了少冷河的洪水预报研究。2001年,马铁民等在新安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参数调整和修改,建立了吉林省辉发河流域的遥感水文模型并对该流域的水情要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该流域的水文及洪水预报效果良好。

2.2 水位监测

水位防涝监测对水文资源的监测的终极目的就是预防灾害。遥感技术对降水量、蒸发量、河流径流量等的监测,通过建立长期的模型数据,最终便产生了对灾害预防的功能作用。如通过多年的河流径流量监测,可以预知哪一年的河流径流量较大,做好防洪的准备工作,哪一年的河流径流量小,做好抗旱的准备。洪涝灾害是造成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利用遥感手段对洪涝灾害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确定洪水淹没范围及面积,具有客观、准确、时效性高的特点。遥感技术对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通过“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已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洪涝灾害监测评估技术系统,主要用于对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监测评估。

2.3 蒸发量监测

对于蒸发量的监测,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物理方面来实现的。传统的方面费时费力,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于蒸发量的监测有了更为先进、更加简单的方面,避免的大量了复杂计算工作。由遥感技术发展而来的蒸发量监测技术主要有统计经验法、能量余项法、全遥感信息模型法等。根据模型不仅可以对蒸发量进行监测,而且还可以预测出往后几年的蒸发量的大概值。此外,根据需求的不同可以建立对应的模型,比如,只需计算地表及土壤的蒸发量,只需要建立较浅层次的一层模型。如需要计算的是地下热量的余热,就可以建立较深层次的二层模型。因此,遥感技术的使用使得其有更强的针对性。

3 结语

遥感技术成为现代监测技术的主流,在水文测验中的用更是可以拓展至更加宽广的方面。本身的优势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使得遥感技术对降水量监测、土壤水分监测、径流量监测、蒸发量监测等监测结果更加准备,更好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出行。相信随着更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遥感技术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方面也越来越多,监测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对抗洪防灾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对水文资源的研究产生更加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