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及其防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洪涝灾害及其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范文1

1.加强对畜舍及其周围环境的消毒。特别是老疫区、老疫点更应彻底消毒,不能留死角。消毒药物最好选用氯制剂类、季胺盐类的消毒剂,也可用生石灰、草木灰水等消毒。

2.加强对动物饮用水的净化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给动物饮用地下水。同时由于空气中长期湿度过大,饲料容易发霉变质,洪涝灾害后更应谨防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动物,以免引起动物中毒。

3.对溺死、病死的动物实行无害化处理。对洪水期间溺死、病死的动物切不可食用,更不可上市销售,应及时采取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以防对周围环境及水源造成污染,谨防引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流行。

4.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夏季高温高湿,特别要注意抓好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好动物免疫,以争取主动。对洪涝灾害过后可能引起流行的家畜血吸虫病、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以及肠道传染病等疾病,要提前做好防治工作,谨防动物疾病爆发性流行,以尽可能减少疾病给畜牧生产带来的损失。

5.做好灾后动物的防暑降温工作。夏季灾后高温季节,如畜舍内温度、湿度等顺其自然,势必导致高温高湿,不仅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而且易引发畜群热应激。因此,养殖场户应根据动物的生活特性,尽力改进畜舍结构,强化环境条件控制,实行保护性养殖。可在畜舍周围植树、种植藤蔓类植物(如南瓜、冬瓜、丝瓜等)搭棚遮阴,对畜舍周边的空地,可种植牧草、草坪等,尽可能避免的地面,以减少畜舍所受辐射热和反射热。也可对畜舍全面开启门窗,充分利用畜舍前、后窗户空气对流的自然通风,降低畜舍内的温度。对排水性能较好的畜舍,可安装喷淋水装置,结合自然通风,定时开启喷淋水装置给畜舍内降温。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范文2

国发1号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提出的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的历史机遇下,贵州毕节市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步伐,在防洪工程建设方面,注重新型堤防建设,强调防洪工程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详细的城市防洪规划,防洪应急预案及减灾技术及其措施。

1.洪涝灾害的特点

季节性强。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一般在夏季发生洪涝。 突发性强 由于山区地形特殊,山高坡陡,溪河狭窄,一旦暴雨,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洪峰,造成洪涝灾害。局部性洪涝为主 贵州地区的洪涝灾害是以局部性洪涝为主。频发率高 贵州山区的洪涝一般产生于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3天降雨量超过200mm,就可能引起洪涝灾害。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恢复难度大由于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极度毁坏,农田被毁,粮食无收,损失巨大。

2.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对实施环境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保证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不仅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需要,也是重要保证。

(2)洪安全为根本,以发展为主题,适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3)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发展是硬道理”。

(4)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构筑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

3.我国目前小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设计标准低

目前我国的城市现存的小型水库多数建于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国家与城市的财力、技术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低,部分小型水库的设计标准完全达不到目前城市的防防标准,无法满足防洪要求,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经过多年的运行,老化损坏严重,相当一部分工程带病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这就需要国家水利部分发挥积极高效的行政水利管理。

3.2施工质量差

我国城市中的小型水库大部分始建于年代,当时采取大兵团作战施工方式,坝体填筑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工程先天不足,普遍存在坝基、坝体渗漏,坝体单薄,溢洪道窄浅,存在安全隐患。

3.3工程设施不配套

城市中的大部分小型水库部分大坝无护坡,经过多年运行,坝体冲刷严重,有的坝脚已出现陡坎,危急大坝安全。另外,大部分水库未开挖非常溢洪道,个别水库虽然开挖了非常溢洪道,但是标准较低,断面窄浅,无法满足泄洪要求。更为突出的是,大部分水库处在无照明、无通讯设施、无防汛路、无防汛抢险物资、无人看管的“五无”状态。

3.4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难以进行正常维护

城市的大多小型水库,由于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严重,存在诸多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维修、养护、加固,工程破损日趋严重,隐患逐步加剧,防洪效益大大降低,个别水库已失去防洪能力,每到汛期被迫空库度汛,即浪费了雨洪资源,又阻碍了自然优势的开拓。

3.5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我国的部分城市的小型水库,仅小部分水库日常管理工作初具雏形,其余大部分水库的各项指标均达不到我国防重汛的标准,而享有管理权限的乡镇政府仅汛期组织几次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上报主管部门,便不了了之,平时根本无人问津。

4.防洪措施及对策

(1)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堤防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2)防洪减灾投资与集资政策研究。我国现有的防洪减灾投资应主要靠财政拨款,但从长远看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防汛抢险实用现代技术研究,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及时发现险情是抢险成功的关键环节。

(3)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山区特点, 水土保持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辅以能源措施和行政措施。生物措施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兴建谷坊、塘坝、地头水柜等拦沙蓄水工程,实施坡改梯地建设,搞砌墙保土,提高土壤和植被的含水保水能力。对泥石流防治要采取“稳、拦、排、停、封、造”六个字对策,对滑坡防治要针对滑坡的成因、性质、发展趋势和危害“对症下药”,采取“避、排、减、挡、填、护”六个字对策。

(4)非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贵州水利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水利信息系统是一项采用现代化信息采集设备、通信工具、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手段,及时掌握水的有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和水土流失,达到科学调水用水,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系统工程。因此,要逐步建立水利信息系统体系,为领导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依据洪水特点、防洪工程现状、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等,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洪水,制定不同类型的防洪抢险预案:水库预案、河道预案、城镇防洪预案。主要内容包括:防洪标准、指挥机构、物资调度、人员转移、抢险队伍、防洪调度措施等。

5.健全政策法规

(1)要尽快修订和完善防洪规划。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范文3

【关键词】城市水利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水利的支撑,要建设持续健康的生态城市,就需要以区域水资源配置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城市各项社会与经济活动中水利活动的管理,从而确保城市发展与水利建设的均衡性。为了在城市区域中实现最大化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必须控制和监测水资源,加强对各项水资源的保护、调节、控制、管理及治理,在地区和流域之间进行合理调配,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来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1 城市水利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洪涝灾害防治标准低

多年来,我国虽然采用除险、加固等多种手段加强了对城市防洪的管理,但洪水问题仍是威胁城市安全的一大危害。在一些县城或者小型城市中,防洪体系尚未构建,对洪水灾害的抵抗力几乎为零。而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路面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暴雨等产生的流量排除难度加大。另外,存在于城市排涝系统中的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现有城市排水泵站多为早期建立,老化严重,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排水泵站排涝模数远远低于城区排涝要求。

1.2 城市水资源相对不足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满足了快速膨胀的城市人口需求,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需要更多的水资源,然而受降水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导致水资源供不应求问题日益严重。用水短缺现象普遍出现于用水高峰期或中等干旱年。在北方,为有效解决缺水地区的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多通过跨流域调水、开发水源或节水等措施来实现,并且加大对个别重点城市的供水量。但与此同时,多数地区仍存在集中排污或过量利用地下水等问题,从而对区域内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产生严重影响。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将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补充必将造成水资源的枯竭,进而严重影响水资源的供给。所以,做好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利用对于城市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3 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

当前,我国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在于过低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率。高度集中的城市用水导致城市排水量大,大量成分复杂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江河必然对水体的自净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对地下水及江河水造成污染,进而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而上游及周边地区工业、农业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不合理处理也严重影响了沿岸水体的污染,进而加重了下游城区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加之日益严重的城市酸雨问题,大多数城市地下水水质受到进一步污染,使得饮用水资源污染不断严重化。

2 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2.1 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城市洪涝灾害防治,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安全直接受城市洪涝标准的影响。要保障城市水利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构建和改造,构建完善的防洪设施,通过提高城区排水能力来降低城市因洪涝灾害而遭受的损失,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排水区域的划分及排水管网的铺设首先要坚持分散布局、就近排放的原则,以排水布局现状为基础,以缩短水路提高排水效率的目的。还要通过对内部排水管网及排涝河道的治理来理顺排涝水系,综合治理排涝河道,确保排水畅通。还可以采用管网铺设、泵站扩容、河道整治等手段,重点治理重涝区,对现有排水设施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从整体上提升城市排涝标准及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河塘及水面的保护,充分利用其调蓄和排泄能力,有效缓解内涝发生的可能性。

2.2 加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充分利用水资源

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要求城市水利建设工作,其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其核心内容。首先要促进节水型社会的构建。在工业、农业等各行各业推行节水措施,构建节水型社会,通过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其次要对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通过降低工农业污染排放量对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采用雨水排污系统分流措施对生活污染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节水新技术在农业中的推行发展生态农业,配套续建灌区,改造渠网,改革耕作制度,对施肥、施药方法进行革新,对集约化养殖产生的有机肥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养殖业和农业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建设,首先可以通过加强绿化对水土进行有效保护,加强对乱砍乱伐行为的禁止以保护流域上游生态环境,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力度和进度。其次可以通过运用可降解垃圾袋、推行垃圾袋装化以及专人专车收集并处理城区生活垃圾等措施,对居民住宅的垃圾道进行有效改造,大力改造旧城区环境,使其生活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同时,还要对城市河湖水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大面积建设城市绿地和绿化带,尤其要在河流两岸进行绿化带建设,在水体生态区之间构建纵向联系体系,提升涵养肥力和固土保水的能力,通过减少地表径流,扩大透水面积实现对水文循环以及水生植物布局和河床基质的改善,从而达到降低水土流失、净化水体、缩小并稳固洪泛范围的目的。

3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效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经济、环境及资源的健康发展是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经济运行环境要求我们对水资源加强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实现全面节约、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及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善荣,黄金军,陈阿萍.浅谈生态水利在城市水利设计中运用[J].湖南水利水电,2016(02).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范文4

关键词:水土流失;经济发展;环境

当地球表面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各种破坏和沉积等现象时,就意味着形成了水土流失。水土资源不仅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水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时,就意味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水土流失的角度,分析了其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1水土流失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土资源的依赖和利用也迈进了新的阶段,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各种各样的水土资源浪费与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环境恶化,这样就会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虽然通过采取措施使其状况有所改善,但还是无法阻挡水土流失的延续和环境的恶化。这样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一些地区十分贫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农耕地耕作层的土壤营养不断减少,土层变薄,农作物不容易生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土流失的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各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不断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各种方式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的影响和人为的影响。以中国的黄土高原为例,之所以会产生水土流失,自然的影响因素有:第一,黄土高原的图结构松散,输送,抗腐蚀能力很低,遇到水的冲击会很容易崩溃。第二,降雨。在黄土高原,每年的六月到九月是降雨最为密集的时候,可以达到全年降雨量的五分之三以上,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土壤被雨水侵蚀。第三,植被。黄土高原的植被稀少,覆盖率很低,这样也会造成水土流失。第四,地形地貌。黄土高原地形陡峭,无数沟壑纵横。人为因素主要有:第一,人为破坏植被。几千年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如战争、农田开垦,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大量破坏。一旦出现降雨,植被和地表缺乏蓄水功能,直接使雨冲刷土壤,形成无数条沟壑。长此以往,黄土高原的土壤越发没有营养,干旱的现象随之而来,也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第二,放牧失控。黄土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却遭遇了常年放牧强度过大,导致草地的覆盖程度越来越低。过度放牧使得草越吃越少,甚至再也长不出草地。第三,药材乱挖。由于人们经常挖药材,使得草原被大大破坏,这样也会引起风蚀和水土流失。第四,城市的建设导致水土现象越来越严重。当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候,其所带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建设,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第五,工程建设。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每年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植被被破坏,随意建设和开采的现象很严重。

3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3.1人类生存环境遭到威胁。水土流失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的面积大,强度大,而且类型比较多,原因比较复杂。一旦形成水土流失,将会给后续的治理带来高昂的成本,而且很难在短期之内改变现状。人们的环境因水土流失而遭到了很大的威胁,沙漠化显现日益严重,并且会使得许多地区十分贫穷,缺少可耕的土地,再加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困扰,不仅会使人更加贫困,还可能会影响人的生命和安全。

3.2破坏土地资源。水土流失会破坏土地资源。有些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因此而丧失许多土壤,土层变薄,土质粗糙,结构被破坏,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下降,一旦遭遇暴雨可能就会直接导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产生。此外各种荒山也会层出不穷,其原因就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还有一些地区因水土历史已经使得土层全部消失,形成石化的现象,这也就意味着这片土地失去了种植的能力。

3.3诱发森林被毁。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精华空气,还能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堪称人类的守护神。但是,由于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森林却面临着被毁灭的现状。曾经,森林的面积占据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二,但是,随着人们大量开发土地,森林不断被破坏。当水土流失显现日益严重时,森林也遭到了破坏,由此引发的就是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森林不断减少,土壤日益干旱,营养减少,植树造林更充满了难度,当的土越来越多时,防风固沙的作用已经消失,新鲜的空气也越来越少,环境面临着进一步的恶化。

3.4降低土壤的肥力。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比如,有些地区的降雨很严重,雨水会冲刷掉许多表土层,使得土壤的理化结构遭到破坏,影响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壤更加贫瘠,缺乏营养,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许多人在开垦土地的时候,不注重土地的养护,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壤结构不合理,引发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

3.5各种灾害发生频繁。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可谓屡见不鲜。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发生次数频繁,种类多,而且影响范围十分广泛。中国许多地区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目前,洪涝灾害是水土流失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许多人因洪涝灾害而丧生,经济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自1949年建国至今,中国农业时常会遭受洪涝灾害,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农田淹没,农作物遭到毁坏,农民会因此而没有收入,这样就会加剧贫困。中国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水土流失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剧了贫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了解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针对性解决方法改善现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珂珊.水土流失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7-71+96.

[2]王治国,张超,纪强,等.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6):101-106.

[3]田卫堂,胡维银,李军,等.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4):204-209.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范文5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资源;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丰富多样,水土资源分布不均,不论是山区、丘陵地区、干燥风沙区还是一些沿海的多雨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水土流失的现象。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土流失的防治与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这项工作仍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特别是云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的利用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因降水量和地势的原因,水土资源流失的情况不容乐观。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众多,气候和自然灾害以及地质地形等方面的自然因素,如果一个地区多降雨天气或者常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那么过多的雨水量便会冲刷地面,带走大量的土壤和养分,造成水土流失。如果本地区土地地质结构疏松,多山区地貌,土壤较易随着降雨流失。云南省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方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并且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因此常常出现洪涝灾害;加之云南省所处地段地壳活动较为频繁,土壤主要是红壤,结构疏松,易被侵蚀。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就会使水土流失的情况非常严重。

影响水土流失的另一方面的因素便是人为因素,人为的开荒开垦会破坏地表的植被,植被稀疏的地表会被雨水带走大量的泥土,造成水土流失;还有就是工程建设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地表沙化,资源不合理的开发等都会成为水土流失的源头。云南地势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多年来人们发展经济主要是开荒种植,许多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都在逐年下降,加上一些水坝、水电站等的建设中不当行为也会造成水土流失。

2 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

2.1 水土流失会造成水资源污染,制约工农业的发展

土壤和水分是工农业发展必要条件,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大量的泥沙、乱石及其他土壤中存在的污染物质流入河流之中,使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遭到污染,降低了本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工农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导致水资源紧缺,甚至是生态环境恶化

大量的降雨使地表的土壤层变得越来越薄,随之蓄水能力就越来越弱,降水往往无法供给地下水,而是成为地表径流蒸发或消失了,所以水资源可利用率越来越低,严重的甚至面临枯竭的趋势,就如昭通巧家县,山泉数量近年来一直减少,越来越多的居民面临饮水难的问题;水资源的紧缺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愈演愈烈。

2.3 可供灌溉的水资源缺乏,进而影响农业收入,导致贫困

通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农业发展都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制约,农业收入往往比较低,加上一些地区的村民不了解科学知识,在条件本就恶劣的基础上大肆开采岌岌可危的水资源,并且还没有科学的开采方法,致使水土流失加重,云南省目前有多数贫困县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

2.4 水土流失带来洪涝灾害,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涌入河流,阻塞河道,河流的淤泥增多,河道河堤防洪抗洪的能力就降低了,下游地区易出现洪涝灾害,一些水利工程常常失去作用,云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一些地区实行水力发电,水土流失会影响到当地水能资源的利用。

2.5 水土流失使水资源得不到利用,反而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致使可利用水资源无法集聚,不但白白浪费了水资源,还可能因此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近些年来,云南省因为这些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

3 针对水土流失提出的几点对策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高原、山地地区的水环境质量,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原本可以成为资源的水土成了污染和灾害的源头,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缓。

3.1 水土保持工作

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要定期、及时地监察河流流域的水质情况,防患于未然。同时,在降雨量较多时做好防洪措施和监测工作,避免大量泥沙和一些不明物质流入河流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3.2 提高对水质量的监测水平

在河流汛期或者洪涝时期更要时刻关注水的质量,专业的监测技术和较高的监测水平有助于更及时地获取河流水质情况,得到更精确的监测数据,从而为各种水资源研究提供数据资料。

3.3 落实植被覆盖率和污染问题

提倡科学的农业耕种模式,退耕还林,采取环保措施恢复植被,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避免降水带走太多的土壤和养分造成土壤贫瘠、水资源缺乏。农业肥料的使用方面也需要科学指导,否则有污染源的物质会随降水流入河流,污染河流和地下水。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也要将水土保持的工作落实到位,否则无法真正利用好水能资源,更不用提经济的长足发展了。

3.4 大陆宣传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工作重要性

加大宣传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工作需要群众提高认识,只有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采用环保措施,才会关注水土流失对水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农业活动才能逐步实现与环境协调发展。

3.5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应该具体环境具体分析,只有采取有重点有步骤的治理方案,水土流失的情况才能一步一步改善,最终改善水资源的使用状况。以云南省金沙江流域为例,自从被列为水土治理的重点区域以来,它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济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4 结语

水土流失是关系水资源的利用、关系环境保护、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它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团结协作,更需要水利、水保部门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大家正确对待和处理相关问题。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中,水土流失的现状会不断好转,水资源的使用情况会一步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子君,周培祥,毛丽华.我国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6(04):49-57.

[2] 王冉冉.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范文6

关键词:浅谈 ,中小河流, 问题,对策

Summa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 management job,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alleviation of the ability, in relation to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y.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is generally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otection from river dredging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non-structural measures of flood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ving countermeasures of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governance, security regional flood safety and food securit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support area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showing,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941.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长期以来, 大江大河治理工作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但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却相对迟缓, 大部分中小河流尚未治理或治理标准较低, 工程质量较差, 洪涝灾害频发。按现有240a洪涝灾害历史资料统计, 平均每4a就出现1次中小河流的洪水灾害。中小河流具有局部暴雨强度大、洪水突发性强、涨势猛、洪峰流量大、预报预防难度大、发生频率高等特点, 极易造成泥石流、堤防决口、冲毁村庄和道路、淹没农田等重大灾害, 且我省大部分中小河流两岸土地肥沃, 人口密集, 洪涝灾害损失较大。因此, 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一、目前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河道萎缩严重

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 洪水暴涨暴落。由于许多中小河流, 特别是河流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设施少、标准低, 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 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 多年未实施清淤, 致使河道萎缩严重, 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现有水库年久失修,防洪排涝的标准不高

大部分现有水库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建成的,经过多年运行, 都存在年久失修, 主要建筑物毁坏严重等问题, 实际抗御洪水能力远远低于设计标准, 许多水库大坝存在重大隐患, 自身安全难以保障, 直接威胁下游防洪安全, 急需除险加固。

3、分布比较偏远,地质条件复杂

中小河流大多分布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城镇,交通不便利,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开展。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治理中小河流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一些中小河流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喀什特地貌等都严重制约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

4、民众的环保意识不强,河流人为污染严重

由于现阶段民众受到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限制,使得整体环保意识不强,民众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生活和生产垃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是对中小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5、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落后

长期以来, 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 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近年来, 有关“两工”政策取消, 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等)日趋减少, 许多的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还是停留在上世界80年代,水利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严重不足。

6、干支流综合防洪能力亟待提高

中小河流众多, 控制面积较大。受局部地形气候条件的影响, 部分地区突发性暴雨洪水产生的机率很高,干支流洪水遭遇概率较大。目前流域防洪体系的建设存在重干流轻支流、重骨干轻配套的问题, 骨干防洪工程若得不到有效保护, 长期受到中小支流的冲刷, 影响其防洪能力。只有在治理好中小河流, 通过控槽固滩, 控制河道主槽的摆动, 才能保证骨干防洪体系安全, 发挥其防洪能力。因此, 通过中小河流的治理, 对其洪水进行有效的控制, 使河流顺畅,这不仅能够起到滞洪、蓄洪的作用, 而且对干流洪水的不利遭遇起到部分减缓作用。

二、中小河流的治理对策

1、认真贯彻水利部印发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颁布,对于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对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力度,提升基建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中小河流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的使用安全,提高使用效益,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综合治理, 统一规划

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必须科学论证, 全面规划。根据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 按照相应规范标准, 给洪水足够的通道,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治理最终根治洪涝灾害。规划要针对河流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按照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的原则,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提出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任务、治理目标和规划方案, 选定治理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布局和实施程序。规划过程中, 需要注意整体与局部, 上下游, 左右岸, 各地区、各部门的关系; 需要协调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干支流治理、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 河流治理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必须加强实事求是, 强调重视河流的基本情况的搜集、整理、分析, 充分利用以往规划治理的成功经验, 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分批次、分重点地进行有序、有效的规划治理。

3、坚持防洪优先、兼顾抗旱的原则

在水利建设布局上要加快现有水利工程的除险保安和续建配套, 使现有水利工程基本达到设计标准, 发挥应有的效益。大力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要在抓紧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 加快沿河两岸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人口稠密区的河堤护岸工程建设。

4、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结合中小河流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处理好裁弯取直与理顺河势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 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 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 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 讲求治理效益。目前,一些地方为了力求美观,裁弯取直空出河滩,将河道治理作为开发两岸的主要手段,改变原有河势,形成新的防洪隐患。

5、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 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

积极主动的建立能吸引人才的用人机制, 为水利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同时, 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大水利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力度, 努力提高水利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 培养和选拔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的水利职工队伍,以适应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

6、广泛发动群众,广开投资渠道

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组织群众,遵循“谁受益,谁治理,谁投资”的原则,动员沿河单位和群众按照统一规划,对相关河段实施科学治理。广开投资渠道,增加河道治理资金来源。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财政中划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引导和调动群众治理河道的积极性,可对有开发价值的河段进行租赁、拍卖,以求滚动发展。逐步理顺河道堤防工程维护管理费的征收工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征收及管理制度,逐步加大河道治理管理的资金投入。

7、改革水利设施管理制度

全面实施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制度改革, 采取租赁、拍卖和承包经营等形式, 对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全部实行业主责任制, 实现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搞活小型水利工程管理, 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水利服务。中型及其以上水利工程, 要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引入竞争机制, 在保证粮食生产用水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在水土资源、设备、技术方面的优势, 拓宽经营服务领域, 大力发展供水、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产业, 同时拓宽水利的外延, 向管理、经营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实行以资本为纽带, 组建跨行业、跨行政区划的联营股份公司, 实现资本的最佳组合, 最大限度地盘活水利存量资产, 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水利资本经营的市场机制, 使各种水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结束语

中小河流的治理,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小河流的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 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 以保护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的防洪安全为目标, 要统筹衔接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的关系, 统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 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既有效防御洪水, 又安排好洪水出路, 要统筹处理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统筹协调好中小河流治理河段与河流下游防洪标准的关系。要因地制宜, 区分轻重缓急, 分期分段开展治理。

参考文献

[1] 王勇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 提高综合防洪能力[J]. 山西水利. 2002(06)

[2] 李明,董丽荣,王念忠,于翔.加强中小河流管理 确保防洪安全[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0(01)

[3] 陈鸿飞.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 中国水利. 2009(06)

[4] 管振范.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