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范文1
自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成功第一根低损耗光纤以来,光纤通信得到了飞速发展,光纤通信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已经建成了“八纵八横”国家一级光缆通信网,现正在大力发展FTTH。在我国,以光纤光缆生产为上游,以通信用光器件制造为中游,以光交换和光网络设备制造为下游的光纤通信行业已经形成,国内涉及光纤通信的企业已达千家。随着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行业对既懂得光纤通信基本理论,又掌握相关实用技术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各大学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光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都开设了光纤通信方面的专业课程。2007年,教育部的1、2号文件提出了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实践,我校的光纤通信实验教学在实验仪器和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方面作了以下改革。
1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内容的设计
光纤通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光纤和光缆的结构和类型;光纤的传输原理和特性,光纤特性的测量;光源、光检测器和光无源器件的类型、原理和性质;光端机的组成和特性;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的若干新技术;光纤通信网络等[1]。从课程的内容可以看出,光纤通信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需要实验教学与之配合。很多大学都较早地开设了光纤通信课程,但当时光纤通信的实验器材都很贵,教学主要是课堂理论教学。近几年国内的光纤通信产品的制作技术逐步成熟,价格逐渐降低,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才逐步开始。由于受学时和实验条件限制,光纤通信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学时大多数集中在8~12学时。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既要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互协调,又要便于学生操作实验或者进行演示实验;既要兼顾基础性,又要具有系统性和先进性,使学生在实验中通过验证、观察、分析、操作、运用及科研等实践,掌握光纤通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从事通信技术类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2]。我们把光纤通信综合实验箱、工程用光纤通信仪器、工程用光纤通信产品、OptiSystem软件等作为实验教学工具,根据各自特点来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1.1光纤通信综合实验箱随着光纤通信课程的开展,国内教学仪器生产企业开发、升级各自设计的光纤通信实验箱产品,实验箱的功能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高。光纤通信实验箱配合光功率计、示波器、2M误码仪等可以完成光发送机实验、光接收机实验、光纤线路实验、光纤通信系统实验等光纤通信实验内容[3]。由于实验箱封装性强、集成化程度高,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不足[4-6]。
1.2工程用光纤通信仪器随着国内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一些工程用仪器仪表实现了国产化,产品性能完全满足施工的要求,产品价格也逐渐降低。我校光电子实验室就购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生产的光纤熔接机、光时域反射计、光纤多用表等产品,再配置横向开缆刀、纵向开缆刀等施工工具,可以完成光纤熔接实验、光时域反射计(OTDR)测光纤链路特性和插入法测光纤的衰减系数实验等。光纤熔接机、光时域反射计比较贵重(每台套的价格在4.5万元左右),我们在学生实验前集中进行使用方法的讲解,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没有出现仪器损坏的现象。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这些光纤通信行业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光纤的特性参数,还可以鼓励学生应用这些产品进行光纤弯曲损耗的研究[7]。
1.3工程用光纤通信产品光纤通信实验箱的实验方法与实际工程的测试方法有一些区别,通过已开设的实验,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实际工程的测试方法[8]。随着光纤通信产品制作技术的成熟,一些产品实现了国产化,价格也比较低。我们的实验室陆续购买了杭州亿邦的数字视频光端机、光纤收发器、北京的室内4芯光缆、富通集团的G.652B光纤、光纤跳线、4芯/6芯中心束管式光缆、光缆终端盒、光缆接续盒等。工程用产品和仪表结合可以开展简单的工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光纤通信的优点和施工,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器件的参数,如光源波长、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光纤损耗系数、接收灵敏度等。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比实验箱和数字视频光端机的图像传输的异同、对比实验箱与光纤收发器的数据传输的异同。配置光隔离器、光环行器等光无源器件,可以丰富实验测试内容。
1.4OptiSystem软件OptiSystem软件是一款光纤通信仿真软件,它集设计、测试和优化各种类型宽带光网络物理层的虚拟光连接等功能于一身,从长距离通信系统到LAN和MAN都能使用。软件具有强大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的器件、系统的分级定义,它有15个器件库、200多种元件模型。由于受实验教学经费的限制,高校不可能购买光示波器、光谱分析仪、光波分复用分析仪等昂贵的工程用仪器来进行实验教学,但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应用OptiSystem软件来进行仿真实验。燕山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已经把这个软件用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中[9]。充分利用OptiSys-tem软件的功能,可以开展仿真实验、课程设计、科研实践等教学活动,例如可以进行光波分复用系统设计、EDFA的增益优化、对基于SOA全光波长变换进行模拟等研究[10]。
2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光纤通信课程起源于工程实践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工程实践、科研实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1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可以利用上面提到的实验仪器设计出很多的实验题目,但是不可把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完全分开[11],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例如:对光源、光检测器、光发射机、光接收机等内容在理论教学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实验教学时通过光发送机实验、光接收机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光缆的结构和类型、光无源器件的参数和测量方法等内容更适合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时作简单介绍,实验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对EDFA、WDM、全光波长变换、光孤子通信等光纤通信新技术内容的教学,可以理论教学和OptiSystem软件仿真实验相结合,这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要鼓励学生用理论来分析和解释。
2.2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把通信工程用产品和仪表引入光纤通信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体会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的异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光纤通信课程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可以用光缆、尾纤、摄像头、监视器、光端机来进行楼宇安全监控的工程实践。在光纤熔接实验中,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涂敷光纤的熔接,再完成6芯中心束管式光缆在光缆终端盒(或光缆接续盒)中的连接。当地光缆接续的施工价格30元/芯。把1km长的4芯中心束管式光缆两端的光纤进行熔接或活动连接,学生使用光时域反射计(OT-DR)完成相关测试。学生在用4路视频光端机传输信号时,用可变光衰减器改变光纤链路的损耗,观察到了视频信号通路的切换现象,继而分析了4路电视信号的复用方式。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光纤通信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如数字视频光端机、光纤收发器、AgilentHFBR系列光收发模块的使用说明书等,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参与工程实践的能力。在使用光纤通信产品时,我们不仅讲解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还要介绍该产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生产企业和各种职业岗位,更好地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招聘企业对我校应届毕业生会使用光纤熔接机、光时域反射计表示惊讶和认可。通过全新设计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实验内容的教学改革实践,使学生对光纤通信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12]。
2.3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在教育部2007年的文件中指出:“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就可以逐步开展,并不一定需要高水平和高难度的课题。例如:在进行光纤损耗特性测量时,鼓励学生用电磁场理论分析方法讨论精确条件下模式的特征方程和截止条件,用数值模拟各种模式下光纤中的光场分布,从而理解实验中为何需要扰模器、滤模器和包层模剥除器等;在光纤弯曲损耗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分别测量单模、多模光纤在不同传输波长、不同弯曲半径时的损耗,并进行对比和讨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建立光纤弯曲损耗的理论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不断优化理论模型的参数,与“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结合可以进行光纤传感器的实验研究。对光纤通信新技术中的EDFA、SOA等内容,可以让学生使用OptiSystem软件来验证和讨论已有的研究结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光子晶体光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内仅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相关产品,学生使用OptiFDTD软件来分析和设计光子晶体光纤,并与用OptiFiber软件设计的G.65*光纤进行对比研究。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光纤通信;实验教学;仿真技术
作者简介:陈琳(1978-),女,江苏常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武(1969-),男,湖北随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沪教委高(2011)48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47-02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以光导纤维作为传输媒质的一种信息传输方式。该技术因具有传输容量大、中继距离长等优良传输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网、通信网和接入网等领域。
“光纤通信”作为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了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理论、系统组成、新技术等内容。[1]该课程具有涉及内容广、基础理论深、知识更新快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质量,开设了光纤通信实验课和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安排学生在硬件实验箱上实现。此类实验基本为验证性实验,只需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简单操作,无法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也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光通信器件成本较高,需要及时维护,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理论和技术迅速产生与发展,需要投入充足的设备经费,不断更新实验设备。[2]因此,实践教学部分除了利用光纤通信实验箱开设固定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可利用仿真软件MATLAB和OPTISYSTEM构建光纤通信系统模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有效地节省实验教学成本。[3-6]
一、MATLAB仿真软件的应用
由于“光纤通信”课程概念繁多,物理规律较为抽象,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光学现象和规律缺乏细致的数学推导,为学生学习该课程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在“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可以适当地使用MATLAB仿真软件所提供的可视化界面,使学生获得对光学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MATLAB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一套高效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它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具有编程方式自由、简单易学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和系统仿真等开发环境。利用MATLAB软件不但可以摆脱繁杂的大规模计算,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编程,加深对光纤通信基本理论的理解。在编程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仿真参数来直观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在光纤传输原理章节中,对于波动理论,一般是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来导出波动方程,分析电磁场的分布性质,最后获得光纤的传输特性。公式推导过程繁杂,涉及的电磁场与数学知识较多,学生理解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引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外,还可以借助MATLAB仿真软件,帮助学生理解多模和单模光纤的模场分布。
多模光纤中,存在更多的高阶模式。根据LP模的特征方程,得到阶跃型折射率光纤的模场分布。如第一个高次模LP11模的二维、三维模场分布如图1(c)、(f)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当归一化频率V=5时,LP11模有两个对称的主瓣,不存在旁瓣现象。
在“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仿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通过仿真,学生弄清了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理论教学中枯燥的概念可视化,极大地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在编程过程中,学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相互讨论,较好地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二、OPTISYSTEM仿真软件的应用
系统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针对实验箱可供开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实验项目较少的情况,可以利用OPTISYSTEM仿真软件对光学器件和通信系统进行建模。通过仿真软件对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模拟,以获得数据加以分析。
OPTISYSTEM是OPTIWAVE公司开发的一套光通信系统模拟软件。它可以帮助用户规划、测试和模拟传输层的各种类型的光通信网络,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同时提供了从组件、器件到系统各个层面的光通信系统设计和规划,如TDM/WDM、SDH、光孤子通信等,并利用优化功能仿真计算系统的各项性能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和图形显示来获得最佳系统性能。
在OPTISYSTEM系统仿真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对一个光学元器件甚至整个通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直观地模拟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过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性能分析,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复杂系统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对系统性能的全面认识。
例如,波分复用(WDM)系统是现行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架构形式,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实现大容量、长距离的网络传输。但是由于传统实验箱的限制,WDM系统难以通过硬件平台来构建。因此,可以通过OPTISYSTEM软件来搭建WDM系统,并进行系统性能分析。
WDM系统实验在OPTISYSTEM仿真平台上完成。要求学生使用光传输系统仿真软件,搭建8信道的WDM系统,如图2(a)所示。该系统由波分复用器(WDM)、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光纤链路、解复用器(WDM Demux)和光接收机等光学器件组成。学生自行设计和搭建系统,配置波分复用、解复用、调制器等参数,并利用虚拟光谱分析仪来观察8通道波分复用系统的频谱、误码率等特性,如图2(b)、(c)所示。学生通过调整各模块的参数、搭建系统模型和分析仿真结果,巩固了EDFA、波分复用/解复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为今后对实际WDM系统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用OPTISYSTEM软件设计搭建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如图3(a)所示。传输速率是40Gbit/s,传输距离是60km。信源使用的是伪随机码发生器,它将数据流发送到非归零(NRZ)码电脉冲发生器。经NRZ调制的电信号具有紧凑的频谱特性,经过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后转换成光信号送往光纤信道。为了减小光纤传输损耗和色散的影响,在光纤链路上添加了掺铒光纤放大器。接收端经过光纤信道传输过来的光信号接入PIN光电检测器,转化为电信号后送入低通贝塞尔滤波器。
为了观测光信号的波形,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设置了观察仪器:光谱仪、光时域信号观察仪及误码率分析仪。对系统中的器件参数设置后进行系统仿真,得到调制后的光信号时域波形和频谱,如图3(b)、(c)所示。
这些光器件都可以在OPTISYSTEM软件的器件库中选取,并根据需要对每个器件设定参数来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因此,通过用OPTISYSTEM软件设计分析,可以了解光通信系统各个器件节点处的波形和频谱特点,简单直观、形象生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课后学习OPTISYSTEM软件,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建立相应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
三、结束语
运用MATLAB/OPTISYSTEM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很好地弥补了缺少硬件实验器件所带来的不足,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同时节省了实验课堂教学时间,加深了学生对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对“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手段和内容的改革,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普遍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增基.光纤通信[M].第2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文珍.光纤通信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34.
[3]周雪芳,王天枢.仿真软件在《光纤通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53-56.
[4]汪徐德,李素文,窦德召,等.软件仿真在《光纤通信》课程中的应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91-94.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范文3
光纤通信正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是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未来社会对光纤通信专业技术人才会有非常大的需求。住建部已要求住宅建设、电信运营、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等单位执行光纤到户的国家标准[1-2]。
在光纤通信方向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中,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满足专业应用需要,又要具有与现场实际应用相适应的动手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有现场操作实践的能达到光纤通信工程师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当前,电子科技大学精品课“光纤通信”,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省级精品课程“光纤通信原理”,山东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光纤通信”,燕山大学精品课程“光纤通信”也都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验的结合[3-5]。
结合本校情况,《光纤通信》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物理学专业的选修课,同时也是全校的公共通识选修课程。该课程的具体培养要求是:通过本课程对光纤通信基本原理、光收发信机、通信网络进行阐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熟悉光发信机、中继器、光收信机及光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光纤通信网络工作原理和通信网设计基本方法。另外,光纤通信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广,如数字通信、电磁场和物理光学等概念较多,故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修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和数字通信等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光纤通信》课程既需要非常注重理论课程的讲授,又需要注重实验教学。采用精准有效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系统地设计《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与教法研究,对提高本校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跟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在教学与教法研究上提出了四点新的方法和建议,为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打好基础。
一、讲授内容的实时更新,与最新的理论发展和应用前沿相结合
光纤通信技术承载的信息量巨大,传输的业务种类繁多。无论是其相关理论,还是使用设备,都发展迅速、更新很快。《光纤通信》课程也要在理论和与现场应用方面进行不断跟进前沿。这个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提高跟进:第一,在理论方面,及时跟进当前的发展状况,针对当前国内的光纤通信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例如参加亚洲光纤通信与光电国际会议及博览会以及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光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四次光纤通信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对较为前沿的理论突破进行了解,并适当让学生收集和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第二,在实践方面,紧跟形势,掌握当前进行的较为典型的工程动态,了解光纤通信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修订及更新。要求学生能了解光纤通信网络现状、光缆路由和逻辑拓扑结构,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定期查阅光纤通信有源器件、无源器件以及光网络的相关文献;培养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书籍和自主学习科研方面的能力,以期学生在以后的生涯中能够自我前行。
二、内容的表达方法的改进:用多媒体表达原理的动态过程
《光纤通信》课程的学习中首先要求学生对光纤通信链路有全面的认识,如图1所示。
光纤通信链路中各个组成部分信息量大,并与实际结合紧密,经常需要大量的细节图片来显示现场情况和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甚至要提供通信运行中的动态过程。也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也必须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并且表现形式也不能仅仅将多媒体的工具简单罗列,还必须针对课程的内容采取恰当的表达方式,究竟是图片,还是音频或者视频,而是根据具体的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内容的本质。比如光纤通信链路中,光波能够作为高频信号的载波这一特性的讲解,首先要了解光波是一种高频振荡的电磁波,需要借助动画来描述,然后再讨论载波的调制,需要画图解释,这些均是传统板书教学难以完成或者说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叙述、描写的,借助多媒体动画可以生动、形象、快速地完成讲解,并且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的感受;再如构成光纤通信链路的中继器其中必不可少的掺铒光纤放大器,其工作原理涉及激光原理、掺铒光纤最佳长度的计算,这时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或者简单的多媒体罗列教学,对学生而言视觉冲击效果太弱,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板书教学,对公式讲解、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现掺铒光纤放大器工作的原理。板书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多媒体给出具体直观的动态工作过程,起到强化记忆、增强理解的作用。
三、结合记忆心理学,改进教法
一直以来,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导致学生对知识点完成了记忆、理解、掌握、能够运用的呢?教师能帮助学生记忆什么吗?答案是不能,很无奈但是很真实!我们能做的是讲一堂课、若干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针对这种呈现我们与一本书、一段视频的作用类似,那么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在帮助学生记忆方面)?当然不是,我们在呈现课程过程中与学生是有交流、有互动的,那么正是这种互动,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够将被动的听或者看,转换成积极的思考,这才是教与学中的关键!根据记忆的类型[6],针对知识传授记忆有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情绪记忆型,课堂教学以抽象记忆为主,但是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生动的例子、新鲜的实事都是与学生互动,帮助抽象记忆的好方法。如何能够将学生的思路不着痕迹地带着进入思考,这里给出了一种教法的尝试――重点提问,团队讨论。
所有课堂内容,围绕提问为重点,进行提现。具体做法是每节课提前5分钟将上一节讲授的需掌握的重点内容在黑板上列出,上课铃声响起,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回答,板书作答,其余同学共同批改每道题。学生在短时间内(上课之前的5分钟)对上一节课讲授内容有所回顾,板书作答加强抽象记忆,同时在批改其他同学的回答时纠正自己的理解错误(形象记忆)。全班同学对其进行批改(全班同学在共同纠错的同时完成了团队讨论),作答的学生感受情绪记忆,知识内化过程加强,能够将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加以纠正。每节课之前板书提问,直接解决学生理解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发动学生参与批改问题,从多角度鼓励学生思考,加深知识的理解。课前提问与平时成绩挂钩,学生参与非常积极,其强化记忆的效果在试卷考题中有明显的体现!
四、实际动手应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当前针对实际动手应用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设备价格高,更新快,没有足够的设备;二是实际动手的内容太简单,不能反映或者提高水平。三是实际操作时间较长,进程把控较难,且容易出现问题。也正是因此,很多专业学生存在理论的夸夸其谈,实践侏儒的现象。即便现有的通信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开设专业实验,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有的同学是没上理论课,先做完了实验,有的同学是理论课学习完成很长时间才上实验课。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 《光纤通信》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考核方式
通信产业已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而光纤通信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因此《光纤通信》课程近年来一直作为国内外高校通信、电子学科的重点专业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理解各种通信技术至关重要,其目标是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基本应用技能等。学生毕业后应能够从事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操作、维护、故障排查,以及简单的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1]。因此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在讲授《光纤通信》课程时,在教学引入方式的改进、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改进教学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光纤通信》需要《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通信原理》等课程作为学习的基础。了解到学生在初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存在入门难,进入状态慢,容易知难而退等现状,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课上要用的以前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例如讲到《光纤通信》第三章通信用光器件时,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理解的难点主要与模电知识有关,所以在讲授之前,我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模电中所学的半导体的相关知识,在有了上述基础知识后,再讲解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我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以此种方式讲解后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
此外,在讲述该课程的绪论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清楚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授课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白:(1)本课程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本课程的任务和地位;(3)为什么要学习该课程。其次在讲述各章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本章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本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本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优点,然后逐一讲述具体内容。最后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以系统的方法对课程内容
进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2]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光纤通信》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呢?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一往情深,语言神态要充满浓厚的情趣。课上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动静结合,投入且有激情,善于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善于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中读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语言要有轻有重,抑扬顿挫,必要的时候,教师应停顿一下给学生思考、接受的时间。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还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其次,教师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设置情景,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如:在第三章通信用光器件的“光源”章节,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光源主要是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关于这两种光源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技术指标在教材中叙述已非常经典,我就结合多媒体课件从复习旧的物理光学知识入手,结合光纤通信系统对光源的要求导入新课。学生在我和多媒体的富有激情的讲解中同样接受了“光源”知识。而在第四章光端机的“光接收机”章节,考虑教材对光接收机介绍的重点放在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均衡器、时钟提取和判决电路的电路构成、电路工作原理的描述上,而实际现代光纤通信系统中很多电路都已经模块化了,我利用教材将分离元件电路作为原理电路进行讲解,然后把“教”为中心变为“学”为中心,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联系生产经营单位对光接收机进行了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们通过这种学习了解了光接收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生产厂家、型号、命名格式与发展前景等,思维被激活,获取了比课堂上丰富得多的知识。
3.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优化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及与其配套的软件资料,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使教学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接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3]。教师应将课程中的一些难理解的工作原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从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深刻性和艺术性几个优势中取得突出的结果。现代多媒体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如:在教学“光源”时,本来这节课的内容是相当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我采用Flash设计了可见光源、稳定光源和宽谱线光源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比较图,特别用动画形式把稳定光源的光功率和电流关系、发光功率和温度的关系、辐射功率的方向性、光谱特性等描绘出来[4],这样原来教材中的一些图片由静态变动态,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把枯燥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形象地展示了光纤通信系统所用光源的基本原理,而且激发了学生做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从而更深刻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并有助于学生摆脱应试教育,提高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反映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大学老师除教书育人之外,还要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政策咨询等多种任务。这就决定了大学教师即使是班主任,也不可能每天和学生呆在一起,他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因此没有中学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那么近。而《光纤通信》等课程是通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多数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兴趣,并且多数授课教师素质和水平都比较高,学生普遍地钦佩专业课老师。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告诉学生,希望学生在碰到问题时找自己,这样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可对学生进行学业和人生的指导,帮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学生在交流中也能体会到老师的学识、智慧、思维风格和对生活的洞察力等,自然而然对教师发自内心地产生钦佩和欣赏的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开始兴趣浓厚,接着遇到难题,加之一定的惰性,难免会有一时的松懈,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监督提醒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一般是大班上课,作为主讲老师,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有一定的困难,但此事一定要花精力去做,否则会影响到后续章节的学习。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走下讲台,在学生中间边走边讲,关注学生的笔记情况;为了加深学生对课上所讲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课堂的富余时间可以做一个小测验,看学生的听课情况。如果时间、精力允许,教师最好是关心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在《光纤通信》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有被重视的感觉,使学生容易得到启迪、激励和指导,从而使其勇于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提高专业兴趣,实现教学目的。
5.改革考核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的创造性往往是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闪现出来的,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测量和评价,只注重结果的“对或错”,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对过程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引导,促使学生不断树立信心。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不断对学习进行深入探究。
《光纤通信》是为通信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往课程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占70%),平时成绩为辅(占30%)的形式进行。但是我们发现除必要的光纤通信理论知识学习之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操作技能的必要环节。所以在《光纤通信》课程的考核方面我做了如下改进:(1)考核方式上,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比重。具体为学生的实验成绩(平时实验成绩+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读书心得)占1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2)考核内容上,考试把传统的注重计算转移到注重分析和综合上。在强调考核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同时,加大综合题的比重,比较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在报告学生成绩时,就不会以一次测验分数定终身,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学生的水平。学生对这种考核方式很感兴趣,与教师一道共同努力,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以上是我在《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几点心得体会,由于教学经验有限,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通信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增基.光纤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范文5
中国通信技术近些年发展十分迅速,尤其电子通信技术日渐发达,普遍在全国领域内使用。光通信技术也发展成熟。光通信技术作为以光波作为传输媒介的技术,具有传输频带宽、容纳信息量大、抵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传播特征。因此在结构复杂。内容庞大的物联网当中得到很好的运用。物联网的概念自从提出之后,就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全球范围内翻起了以物联网为中心的经济与技术大潮。
1 基本概念
光通信技术,就是以光波作为传送信息媒介的通信方式。与无线电波通信技术相同,光通信技术也属于电磁波通信技术,然而光波频率比无线电波的要高,波长较短,因此传播时信息容量更大。光通信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光纤与无线,表现出高度带动性、渗透性与创造性。在信号覆盖与传播上有着显著优点。目前中国光通信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以廉价灵活的传输特点,被运用到诸多领域内。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依照原定程序协议,将现实中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通过信息交换与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管理物体的网络。物联网物体本身与网络无关,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千万事物,在安装上传感器之后,与目前网络数据信息库链接,让人们直接去认识、管理这些事物。物联网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是不断演变,与概念刚提出时有了很大改进,涵盖范畴日益丰富。物联网核心能力是运输可靠、感知全面以及处理职能化这三个方面。它可以将识别的物件信息,通过场景感知,将信息聚合一起进行无缝连接处理。
尚前,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结构中发挥着巨大功能。两者互相结合,在工业、环境、军事、医疗、保健等人们各种日常生活与商务生产领域体现出优越的实用价值,造福人类生活。物联网中光通信技术主要有:光纤传感、射频识别、WiFi等近距离无线光通信技术、还有GPRS、3G、4G 移动通信技术等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科研工作者们已经开始着手将光通信技术引入互联网终端,实现远距离的互联网检测控制、维护管理与正常运营。
2 物联网的基本结构
物质结构决定其用途,物联网也如此。物联网的分层结构模型,决定其工作环节依照顺序进行,逐步实现每一项技术功能。现在,物联网科研者普遍将物联网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每个层面的主要内容,见表1。
①感知层,物联网最低层次组织,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层次,负责获取物体信息感知与获取。我们常见的硬件设施有摄像头、传感器网络、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视频检测标识等。
②网络层位于物联网技术的中间层次,连接感知层与应用层,完成数据信息的长距离运输与管理任务,直接地讲就是信息传播的桥梁,将感知层获取采集的数据信息,传送到终端应用层。其实现方式就是我们常见的各种通信网络,如GPRS、3G、4G 移动通信网络,蜂窝无线通信网络、有线通信等方式。
③应用层,是物联网最上层,主要对数据进行运用,或者进行智能处理,将具体数据信息应用在行业当中。其表达方式就是终端显示器与数据库等,能够直接表现数据信息的平台。
物联网的基本结构决定了其对数据信息的感知、传输以及智能处理的功能。正是物联网职能、便捷的功能,决定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3 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现状
3.1 物联网感知层的应用
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感知层上的应用,主要形式是光纤传感技术。在光导纤维与光纤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形势下,光纤传感技术也同步发展起来。它是以光为载体,光纤为煤质传输信息的崭新传感技术,属于光子技术领域。光纤传感技术基本工作原理,是光波在光纤中传播时,光波主要性质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物理改变。将光纤传感技术与光纤通信技术结合一起,是构建网络化与矩阵化传感体系的发展方向。光纤宽带性的特点,可以将多种传感器集中使用在单个光纤中,对多个目标进行测量,因此在物联网感知层上可以表现明显优势。
光通信技术为互联网感知层信息采集提供更好的质量保证,连接起物理世界转向信息世界的关键环节。无线光通信技术,是光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物,利用频率高波长短特征,其通信宽带是WiFi的104 倍,4G 移动通信的100倍。
光通信技术在在RFID系统中的运用。光传感与通信技术在RFID系统上,实现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两者近距离无线通信,准确识别物体上的电子标签,读取其中的数据信息。目前,光传感技术主要读取无源电子标签,改变了传统无线信号射频短的不足,提高了RFID系统的感应能力。RFID读写器对于光通信技术应用,是与互联网网络层的接入当中,创建双向功能的网关设备,将其与RFID系统相互协作与融合起来,对物品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光通信技术的RFID系统,很好延长读写器与网络层连接距离,将读写器直接变成职能终端,更方便地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另外就是,光通信技术可以感应多个电子标签,并能防止信息之间相互冲突,减少信息干扰,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光通信技术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运用。传统无线网络的传感器随机分布,处理单元与通信单元自行组织。这种不稳定结构只能完成近距离传感、通信,传输距离也比较短。融合光通信技术之后,可以进行长距离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 m。
3.2 物联网网络层应用
互联网目前信息有线通信方式中,主要就是光纤通信。以光波为媒介的传送形式,光纤通信技术可以容纳更多信息量,实现快速传播不受干扰,还可以进行长距离传输。无论是传输速度距离,还是信息安全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并且光通信技术建设便于铺设,可以进行现20 THz 的宽带接入,十分适合物联网大数据传输需求。
GPRS在我国已成熟运营几十年,网络可靠性高,基站覆盖范围广泛,适合物联网无处不在的网络要求,GPRS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值为115 kbps。采用光通信技术的3G网络技术可以提供最高2 Mbps数据传输速率,为日益增强的物联网数据业务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而4G网络技术的性能更加优越,采用正交频分复与多端口输入输出技术,数据传输率高达201 Mbps,宽带是3G的十倍。光通信技术大大提高了物联网数据传输能力,大大优化了网络层结构。移动通信的安全机制,是以人与人之间通信基础,在物联网中进行应用时,大量的数据会造成网络堵塞,信息安全性降低。光通信技术创建了多个传入传出端口,签订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安全协议,并可以根据通信需要与物联网特征增强安全机制。
移动通信网络是以光通信技术为核心,在人与人、物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可以实现任意时间与地点的信息交换与交流。目前,中国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以其作为网络层,可以更好整合社会中任意物品的信息,减少技术成本,并能保证高效的信息传输率,为开发移动物联网创造了优良的技术条件。
3.3 物联网无线终端应用
M2M设备中的光通信技术,可以满足许多数据请求,并自动包含其中的数据设备。将GPRS、3G、4G嵌入到M2M设备中,创建手机终端。这样就将手机打造成为通信、感知、信息处理的职能终端。光通信技术在将物联网终端塑造成移动通信终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它符合移动通信网络终端的管理方式,以人与人之间通信为基础,在安全协议与多端口通信信息处理上效果良好。
在工程建设中,工作人员通过将光传感技术嵌入到设备中,可以职能处理电网、桥梁、铁路、建筑等信息,然后再与物联网进行结合,将多种施工设备、机器与基础设施等物理系统进行合理整合。让施工的大小细节,在物联网中得到科学规划与配置,节约建设成本,管理生产生活。物联网变现出的职能化特征,与数据信通过光通信技术在云计算平台中自行处理是分不开的。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课程体系;通信类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已近10个年头,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达200多所[1],已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但网络工程专业仍属于教育部颁发的本科教育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080613W);各高校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都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或公认的指导性办学计划。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报告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围绕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置通信类系列课程进行探讨。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多专业技术不断地交叉、融合,内涵不断地丰富和扩展,并在社会对各类网络人才需求不断推动下得以产生并发展壮大的一门新的学科和专业[2]。本文将它的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大致分为4大方面的系列课程,如图1所示。
其中,电子类课程涵盖电工、电子电路、数字逻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是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通信器件和网络设备等IT产品能力的基本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类、通信类以及网络类课程的重要基础。由于网络
工程专业主要起源于计算机专业,而且网络和通信设备又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学生只有在掌握好计算机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程序设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熟悉并掌握网络系统(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及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因此计算机类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类系列课程,它和网络类系列课程一起构成网络工程专业的骨干课程体系。
图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通信类和网络类系列课程是最能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网络系统研发、规划、部署、集成、管理、安全防护等技术的重要课程,也是关系到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是否能最终满足现代各类IT企业对网络人才要求的关键。目前,
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这两类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深浅和宽窄的选定,这与各院校在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教学实力和实验条件有关。
2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异同点
网络工程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同属于网络与通信领域,同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学科,部分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开设的课程类似。例如,大多院校的两类专业均开设电工与电路基础、模/数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尤其是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且两者都强调动手及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共性。但毕竟两者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不同,因此,在通信类课程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网络工程专业应着重考虑两者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主要如下:
1) 在专业定位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偏重于信号编码、信息的发送、传输和处理以及通信设备、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和使用;而网络工程专业则关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组网工程的设计、规划、集成,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内容深浅和学时安排上,两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作明显区分。
2) 在数理基础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关注信号的变换、传输、处理、检测及编码,其特有的专业基础课程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及编码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或将来进一步研发、运营、维护通信设备和系统打下理论基础。而网络工程专业除了注重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加强学习图论、进程代数、排队论、Petri网、线性与非线性规划等知识领域相关的理论课程,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协议设计、网络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网络性能分析等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理论基础方面的教学侧重点应有明显不同。
3) 从网络体系结构方面来看,通信工程专业更注重于学习和研究IP层以下的底层支撑通信网的协议、技术及相关知识点,通常开设通信电子线路或高频电子线路和低频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数字程控交换原理等网络工程专业不开或涉及较浅的课程。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注重IP层以上的网络高层协议及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重点涉及的课程有网络工程、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编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Internet技术[3]等通信工程专业涉及较少的课程。可以说,通信工程专业通常着重于电信或广电等公共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而网络工程专业则相对偏重于互联网、企业网、专用网、IP网以及接入网络的开发、管理及应用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以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的教学为重点,以满足网络类系列课程的教学要求为目标,而将复杂的电磁或信号处理等理论分析内容加以精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体现专业特色。
4)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偏重点也不同。通常,通信工程专业将电子系统课程设计、DSP系统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以及通信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作为重点的课程设计内容。而网络工程专业关注的课程内容有组网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协议或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计、网络管理课程设计、网络攻防课程设计等[4]。这也说明了两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要走向的工作岗位有所不同。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应与课程教学一样有所侧重。
最后,通信工程专业发展历史悠久,教学内容也相对集中、稳定和成熟(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一级学科)。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是个新兴且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较新,工程性也相对较强,不但涉及网络设备或系统软、硬件的开发,还涉及网络系统的集成、运营、管理、测试、性能分析、安全等技术内容。因此,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计好自己的通信类课程体系,既要重点突出,又要适应面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3通信类系列课程的设置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两个专业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关通信方面的课程,应对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够用和满足网络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网络系统的研发为原则,以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通信理论、概念和工作原理并熟悉现代各种通信网络关键技术为要求,以通信类课程能否支撑网络类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衡量准则。
3.1通信类专业基础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基础课方面,可开设信号分析与处理和数据通信原理两门课程。其中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应涵盖信号与系统的大部内容和数字信号处理的部分内容。其主要知识单元应包括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连续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离散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信号处理基础,模拟和数字滤波器,信号分析与处理的MATLAB实现等内容。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主要简化了模拟通信原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应涵盖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信号、噪声、信道和性能指标等),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同步等主要知识单元。另外,还可在这两门课程中适当增加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方面的章节。教师可根据各高校特点及目标定位来设置两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知识点。
3.2通信类专业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课方面,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社会各种常见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数字程控交换网、宽带IP网络、微波和卫星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以及各种接入网等)的基本特点,协议,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组网和应用方面的内容。保证学生今后无论是进行核心网络还是接入网络、有线网路还是无线网络、电信网络还是IP网络的规划、设计、
运营和软硬件开发,都能具备足够的通信知识背景,并快速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说到具体内容,可开设现代通信网络(可涵盖数字程控交换网、光纤通信网、宽带IP网络、智能网、NGN网等),无线通信与网络(可涵盖无线通信和无线信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移动通信网、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接入网技术(可涵盖以太接入、xDSL网、HFC网、各种无线接入网)等3门左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简化一些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枯燥的内容(通信工程专业可能侧重的内容)。如何确定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选定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各高校可灵活掌握,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物联网等新的通信技术课程。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横跨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专业领域。虽然建设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它与通信工程专业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其通信类专业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有关课程。如何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取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类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特点进行比对的基础上,给出了开设网络工程专业通信类系列课程的想法和建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毛羽刚,徐明. 网络工程专业调查及思考[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60-61.
[2] 曹介南,徐明. 关于增设网络技术(NT)二级学科的雏议[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6-77.
[3] 逢焕利,常欣等.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8-79.
[4]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 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9(12):88-89.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Serial Courses in Network Engineering
MAO Yu-gang, CAO Jie-nan, XU Ming
(Departm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