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1

一、挑战

1,在信息时代里,信息来源广,传播手段多,传播速度快,各种有效无效信息充斥人们的耳目。作为信息受众者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对各种信息加以甄别吸收,另一方面还要懂得有目的地查寻可资利用的信息以服务于教学,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语文课是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语文课不仅仅是教授规范的语文基础知识,它更应注重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文本中所蕴含的情与理,创造性地从中汲取思想养料。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他需要根据语文课本中所提供的信息源将其扩大化,以达到文理兼收的效果。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但课本内容要更新,教师的知识、认识水平也要与当前社会发展同步。这一方面是为自己的教学增添时代的色彩,补充必需的养料;另一方面,也是保持与学生同步发展的需要。课堂之外,学生通过传媒信息在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特别是新的语言(包括词汇、表达方式等),这无形中会给当下的语文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试想,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思想、新语言茫然无知或知之甚少的话,他会怎么样去对待一位思想敏锐、语言新潮的学生的作文呢?他很可能会把一些诸如“点击”、“伊妹儿”、“下线”之类的当作另类语言加以批评,从而为学生所不屑。因此,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和乐于接收各方信息,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要与学生共同进步,甚至有时是跟着学生后面补时代的课,这对于习惯了作为“知识的化身和传播者”的教师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多元信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多元的价值取向,这使教师以及课本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传媒信息的多元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公平、公开的空间,学生知识的获得来源广泛,容易使其对课本和教师产生轻视的心理,间接动摇教师和课本的权威。而多元信息中所负载的多元价值观难免会有与教师与课本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不同甚至是相对立的地方,这更直接地对教师和课本的权威产生质疑、对抗。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文本本身的多义性和其所负载的价值取向的多维度,更容易造成这种冲突和对抗。比如教师在讲授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课的时候,一般是站在鲁迅先生的阶级立场,痛打落水狗的,但难免有学生会站在非阶级的立场看待问题,而寄同情于梁实秋。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代表着权威,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却不能强制性地让学生改变自己的观点。如要以理服人,则需作出合情合理的分析,这对教师的教学就很具有挑战性。又比如,近来各种媒体对于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问题发表评论,新加坡人是否要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所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就形成了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在原来已成定论、广为人所接受的情况下,出现这么广泛热烈的讨论,实在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教师在上相关的课如《满江红》、《正气歌》(文天祥、辛弃疾等情况与岳飞相似)时,是否要将这些分歧向学生加以分析呢?教师对这些问题又持怎样的一个观点呢?这是一个挑战。信息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所带来的这些冲突和对立是必然的,它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冲突和对立体现在课堂上,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机遇

信息时代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挑战,从深远的意义来说,既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新的机遇。传媒信息所提供的便利、快捷、丰富的信息,是公开公平的,是人人都可取而用之的。它是知识的宝库,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生动的世界。做一个有心人,紧跟时代潮流,机遇便在眼前。

1,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可资利用和借鉴的教学资源极大扩展,教学手段不断丰富。通过浏览各种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就可以轻松地查找到自己所想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案、作者信息、文章写作背景及其他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等。广泛浏览,精挑细选,为我所用。材料的充足又可为教学手段的丰富打下了基础。选择适当的材料,运用恰当的方法,材料与方法的优化组合,可使教学如鱼得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完全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而不是死搬硬套教学参考书,不敢越雷池一步,搞僵化教学。教师根据信息材料,可决定自己的教学思路,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语文教学中,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选择不是固定的,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所准备的教学资料可有不同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拓展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还使课本中文本所涵载的有限知识、情志,通过相关的信息链接得到延伸和升华。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散发出人文关怀的光芒,这就要求有充足的现实的资料来加以阐发。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其提供了充分而必要的条件,使其变得简单易行,更具操作性。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2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教育;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大学校园,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虽然学生已从“70后”“80后”变到了“90后”,但一些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方式却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模糊管理”和“模糊教育”,并不适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目前已普遍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高校也即将迎来“00后”。了解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时代大学生的信息接受特征

伴随着信息化成长的“90后”,他们的媒介接触习惯、信息接受与处理习惯和以往的“70后”、“80后”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信息化程度高

“90后”成长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大量的新事物和海量的信息使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更有自己的见解,更善于表达。“90后”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率和占有率明显较高,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配有手机,几乎人手一机,信息化程度非常高。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学生上网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宿舍都配有网线。有很多学生拥有MP3和数码相机,能够用现代化的方式获取讲义等信息。在信息获取、人际交往的方式上,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进行,例如QQ、E-mail、MSN等。他们遇到了问题,往往首先求助于网络,他们的口头语是“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二)标新立异,思想自由,热爱互动

大部分的“90后”学生喜欢表现自我,他们敢于宣称“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他们经常提出问题并大胆质疑,敢于挑战书本上的权威,思想不受约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模仿学习能力很强。他们崇尚创新与探索,反对因循守旧。因此,宽松的学术和教学环境能够给他们提供自由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不会轻信盲从,能够学会更加辩证、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课堂上,“90后”显得更加活泼、开朗、大胆。“90后”往往渴望证明自己,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体现出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①。

(三)思维的直觉化、形象化、碎片化

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学生的思维有直觉化、形象化、碎片化的特点。这群伴随着手机、MP4等移动媒体成长的一代,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有着独特的模式。“90后”的大学生对网络、手机媒体接触较多,而对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接触较少,他们的媒体接触习惯直接导致了他们思维的直觉化、形象化、碎片化。宣称“我每天可以吃得有限、穿得有限、花得有限,但是开心必须无限”的“90后”,是娱乐能力超强的一代。在他们眼中,娱乐是天性的释放,是让自己更开心的生活方式。相比此前任何一代人,他们都更加希望“在娱乐中生活,也在娱乐中学习和成长”。②因此,“90后”更希望以快乐的方式学习,在娱乐和游戏中掌握知识。(四)浮躁心理与依赖心理并行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90后”们,在3G/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推动下,上网时间较多,上网频率较高。相较于文字信息,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处理图像信息。网络中变换的色彩、流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等图像信息更为直观、形象、真实,牢牢地抓住了“90后”的心。在这种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以及社会,都积极推崇高效率、亢奋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使得大多数人不愿、也不能静下心来进行深入阅读,变得更加浮躁与敏感。“90后”最常接触和最信任的媒体都是互联网,他们在网上获取大量信息。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90后”大学生对网络上充斥着的各种信息泛滥、信息失真、信息污染、舆论秩序失控等问题缺乏辨别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并没有获取真正的信息主动权。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使得“90后”们缺乏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和行动力有逐渐丧失的苗头。

二、信息时代的因材施教

(一)构建适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信息平台

在信息时代的课堂上,往往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已经在讲台下上网搜到了更全面、更具时效性的信息。在信息时代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最主要的信息源,电视、书刊的传播,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使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平台是一样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教师获取的信息还没有学生丰富。教师的价值在于能将看似碎片化的、无逻辑关系的内容和信息串联起来,从热闹的表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又有深度的追踪和思考。要做到这一点,对老师自身也是一个考验。这个考验首先是教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量、思辨能力和视野。很多时候,课堂是热闹的,但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和视野还不足以引导学生在更高的平台探讨和研究问题。

(二)设计适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

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就是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要想学生接收知识快,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形式进行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重要的知识概念传递给学生。教师对知识点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要专业化、深入化,但在讲解的时候要尽量地通俗化、简单化。许多大学老师认为,从“90后”身上能看到互联网时代赋予他们的特点:他们从小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本领,利用网络有时也依赖网络,信息丰富有时也良莠不齐。因此,老师在教学环节要下更多的功夫。要多做比较,多搜集相关案例。

(三)信息时代的“糖衣炮弹”式案例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很多教师都注意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就非常重视案例教学,他认为“案例是‘糖衣’,理论是‘炮弹’”。由于“90后”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不习惯阅读长篇文字,喜欢类似于微博这种140个字的短小信息传送,喜欢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图像信息。因此,教师要用案例这个“糖衣”裹挟着理论的“炮弹”,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大量图片案例呈现课程的精华,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相反,如果没有新鲜的案例,教师照本宣科,对理论不加以阐释,最终结果将会是老师认为学生不爱学,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教。案例的选择要贴近中国本土、贴近当今时代,是本土最新发生的热点事件;要具有生动性和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案例的教学引导作用。

三、信息时代大学教师的转变

(一)教师教学视野的开拓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自身的视野往往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对教师而言,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为了适应当代知识综合化的趋势,教师要开拓知识视野,实现知识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建立高效合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每一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环境是不同的,为人师者决不能将“90后”学生整天离不开手机或者不喜欢看书籍报刊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代沟”。在任何一种现象背后,都有一定的理由。因此,老师应秉持谦虚的态度,冷静、客观、积极地接触各种新生事物,以便开阔自己的视野。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长期以来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仍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授课,比如大段的理论、僵化的表达。他们忽略了面对的群体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是虽然了解到这种变化,但却一味地让学生去适应他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的原因之所在。“90后”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老师以及以往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更注重视觉的冲击和表达的形象、直接、趣味。大多数老师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但在实践中,有些老师却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而是抱怨现在的学生太浅薄、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接受深刻的理论知识。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改变。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授课的过程也是教师塑造和展现人格魅力的过程,人格魅力一旦树立起来并被学生认可,教师就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塑造人格魅力,一直是老师们想要却不太容易做到的一点。一个有着突出的个人风格的老师、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的老师,怎么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呢?这样的老师往往都有着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表达、跳跃的节奏、丰富的面部表情、灵活的体态语。在信息时代,“90后”大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可能更倾向于对老师个人魅力的认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教师需要塑造独特的个人魅力。有了这样的人格魅力,相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讲台上,更能赢得学生的赞赏,更能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给每个青年学子。尼尔波兹曼曾经指出: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③在信息时代,针对“90后”学生群体,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灵活应对一切变化,教师应想方设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他们有共同语言。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与教师产生互动,才会产生快乐学习的体验。

注释:

①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②组文:《2010年,我们试着给90后画像》,《中国青年报》2011年3月1日。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3

关键词:信息时代;初中英语;教学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提升视听教学效率

从本质上看,外语的学是能够开启人们对新世界的看法。可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学习者往往缺乏用英语来交际的情景,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创设相应的英语学习情境,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演绎、真人发音以及情景对话等方面,将英语知识灵活地展现在课堂上。第一,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上的英文环境,利用幽默的对话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使听力材料由简单的现场录音逐渐转变为纯播音的听力,促使初中生更好地听取录音中的内容,逐步增强初中生的信心和动力。第二,可以利用计算机下载一些原版的英语电影,进而能够了解英语网络学习的资源,逐步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注重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思维,进而树立科学高效的观念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能够逐步抛弃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要能够逐步融入信息技术,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的发展进步都需要信息技术。为此,教师就必须要充分掌握好现代的理论知识,同时不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将信息理论知识有效地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去,从而建立更加高效的英语知识课堂。

三、利用信息技术,注重多科知识与英语学习之间的互补性

在现代教育观念下的英语教学中,不仅仅要求教师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能够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初中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这样就必须要将英语教学与多学科之间的融合。

在现代思想教育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自身素养;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一定要注重对初中英语学生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深挖教材中的道德因素,以适当的时机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要能够注重融合音美体等方面的教育知识,从而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强初中生对初中英语的记忆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音乐教育中,可以将歌曲注重引入课题中,才能有效地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众所周知,在英语课本中有很多的歌曲,很多教师都对这些歌曲不以为然,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这些歌曲,在歌曲播放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歌曲中所涉及的单词知识。在与美术教育知识的融合中,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印象,有效地推动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在一些故事情节中,可以进行相应的对话性课文练习,在讲完课之后,可以让学生画几幅图,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同时,在对与体育知识的融合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在动中说,在运动中逐步学会英语,这样就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开发身体智能,还能够有效地学好英语知识。

四、信息技术在学生课后评价中的运用

现阶段,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没有在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样就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下,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加有个性地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其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必然不同,为此,要想更好地推动初中英语学习方面的发展,这就必须要充分构建起初中生英语学习水平的评价体系。

所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价一定要从“量化”逐渐走向“质化”。但是,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要求英语教学者必须要逐步寻找相应的教学观念,详细掌握好全新的评价技术,才能寻找到有利于初中学生成长的评价途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以评价为依托,在初中英语学习各个环节中进行相应的教学渗透,这样就能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率,逐步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可以利用WPS和Excel等方面的软件来帮助英语教师进行科学评价学生。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借助WPS来评价学生各方面的英语学习情况和作业,对出错的地方可以方便英语小组进行讨论。同时,可以借助Excel来对学生的英语成绩以曲线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初中生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情况,就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提升视听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多科知识和英语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帮助初中生加强对英语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90-94.

2.吴祥辉.简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10-13.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4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 

0 引言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类在进化;观念在更新,世界在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个人电脑为操作工具,互联网为运行平台,数字化为技术特征的信息化时代。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到:“大学英语课程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外语教学法进入了一个后方法时代:当代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下文简称itc)的发展在全球引发了教育信息化热潮。在这种宏大背景之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外语学界也不例外,英语教师更是首当其冲。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如今,信息素养已成为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专家重要的研究课题。zurkowski(1974)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定义,他强调信息素养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普遍认可的“信息素养”的定义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其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即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能力。 

1 理论背景 

“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宣布,“美国将实施一项永久地改变美国公民的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柯有安,2007)。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不但是“信息高速公路”理念的倡导者、也是这个术语的创始人之一、更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的坚定支持者。(eliot,1994/2007) 

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总统克林顿根据“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presi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的调查建议,从美国信息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大了政府投资的力度,支持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方面的长期技术研发工作(the white house of the press secretary,1998)。新世纪以来,“信息高速公路”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与认可,并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信息化的传播与发展,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作为一个新元素,信息已经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了自然界三大要素,“相应的有三类学科:物质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郭广灿,2005:116)。信息化对于新时期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显然是一个挑战。 

2 大学英语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的学生群体,作为语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成败的关键。许多研究表明: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英语教师能有效地将ict与英语教学结合,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语言的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 

信息素养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能力(critical literacy for the 21 century)(bruce 2008:7)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兴国的国策,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2002年以来,教育部分别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旨在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两个教学改革项目明确提出了“立体化”、“分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因此,无论是从教学改革发展和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3 大学英语教师信息能力的内涵 

doyle(2008)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中指出,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备分辨、获取、评价、组织、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余胜泉(2004:18)指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工具的使用、识别和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可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的信息能力:获取、处理、整理、沟通和研究精神。 

3.1 获取能力:是指运用ict获取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包括信息的检索和下载。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源,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这些资源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能力。google并非只是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它还是一个资源检索工具、语言学习工具、词典、资源库,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老师,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google的高级搜索技巧。 

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必须学会通过一些专题性教学资源网站和一些相关软件或工具获取并下载相关英语教学资源。

3.2 处理能力:是指运用ict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进行加工的能力。因为大部分语言教学素材是非语境化的,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加工,将其转换成符合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素材,如加工后图像、音视频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更贴切、真实的输入,使学生对此更感兴趣,英语教学的效果也更为明显。为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如microsoft word、cool edit、total recorder、total video converter、photoshop等,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加工。

3.3 整理能力:是指运用ict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资源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储存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对网络资源的获取、管理与应用水平已成为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适应时代变化、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管理。除了传统的资料保存工具,如移动硬盘、u盘和dvd光盘等,网络硬盘、网络收藏夹、网络笔记本等,也越来越多的被使用。 

3.4 沟通能力:是指运用ict与专家、同行及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经验沟通交流的能力。网络交流打破了地域或时间的限制,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简单、快捷。利用ict进行的跨时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是理所当然应该掌握的技能。目前,网络交流软件或平台包括qq、msn、bbs、博客等。 

3.5 评价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紧张热烈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3.6 研究能力:是指运用ict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能力。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作为高校教师,除了完成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所以,研究型也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的特色,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的高速快捷的信息与交流技术,要不断跟踪国内外最新技术,获得反馈信息;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此外,不断跟踪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会议,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程体系的修改提供依据,使自己成为掌握现代信息与交流技术的专家型、通才型和智慧型人才。 

4 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主要是指运用ict的能力,即获取,处理,整理,沟通,评价和研究能力。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信息化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证,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培养终身学习、反思实践、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全面掌握和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当然,随着网络技术、信息与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教师信息能力的内涵也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的潮流。 

 

【参考文献】 

[1]黄维跃.信息时代高等教育须着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eb/ol].pep.com.cn/xgjy/gdjy/gjyj/xxh/200807/t20080704-482677.htm,2009-03-14. 

[2]zurkowski p g.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m].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1974.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 中职德育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在信息时代,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和引进,对生产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和中职生的思想特点,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重要问题。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学生德育教学工作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

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笔者对部分学生抽查,近8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能混便可畅行天下,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1]

德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德育教学手段和模式相对落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缺乏艺术性,平时的教学还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落后,与社会信息化背景想脱离。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是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信息传递速度之快容量直大,中职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在教学方法、内容上比较偏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密切。德育教学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特色不够明显。[2]

2.部分中职学校忽视德育的重要性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不能正确把握德育的内涵。不同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逐渐转移到升学率和就业率方面的竞争,因此,很多学校过度强调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部分教师认为德育主要是思想教育,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指导和心理状态的调适。

3.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没能考上高中,才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 。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意识较弱,厌学心理严重。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上感到吃力,因而容易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这些学生容易在网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能在网络上实现。情愿在网络中寻找完美的人生,而消极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从而厌学情绪更为严重,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平时在网络接触一些现代社会的攀比、炫富等信息,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勇气。

三、 信息时代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策略

信息时代网络的形象性、交互性、广阔性和预见性,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同时也却对学生的成长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成为一个新的、不可忽视的课题。[3]

1.创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目标和模式。

面对网络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不让学生上网,不让学生接触的堵的办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要利用互联网快捷、生动、开放、交互等特点辅助德育教学,创新德育教学的模式和手段,可以利用目前的班班通和教育城域网,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不断创新德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占领网络新阵地,实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时间与空间的全覆盖。突出传统道德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敬业爱岗、兢兢业业工作的良好习惯。[4]

2.转变德育教育观念,明确角色定位

在信息化背景下,职业学校相关人员要正确认识德育课程的重要性,领会课改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转变旧的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在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由教师单向传授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也可以利用当前的班班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抵制不良风气的侵扰,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观

在信息时代"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由于受外部环境经济浪潮中不良风气的冲击"加上一些影视作品,大众媒体的不正确价值导向当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高" 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还要根据信息时展的需要,学生通过德育课的学习,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坚决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网络资源的侵扰,建立健全为人类服务的价值体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进一步推动信息社会朝健康有序、和谐向上、高尚文明的方向发展。[5]

参考文献:

[1] 唐丽.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J]. 新课程(下),2011.11.

[2] 张继军.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策略[J].中国教师,2012.1下半月版。

[3] 路冰松.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6

关键词:网络教学 信息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网上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识。它还包括教学资源调度,教学计划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时代的需要、网络的优势都要求学校教育开展网路教学势在必行。

一、信息时代的要求呼唤学校开展网络教学

首先必须培养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人。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二是必须培养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的人才。即具有信息能力的人才。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学习者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

三是必须创建一套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

四是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前提下,网络教学应运而生。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

第一,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第三,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最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网络教学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

第一,校园数字化。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电子校园等。

第二,教材的科学化。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学生主体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第四,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第五,学校开放化。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四、如何开展网络教学

一要提高认识,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开展网络教学的大势所趋,因此,一切有可能的学校都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在开展网络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应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可以采取抓示范课的形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干中求发展。

二是要提供条件,自我加压,造就高水准的教育技术机构。网络教学的主管部门(姑且称为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者、管理者、培训指导者和保障者,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因此,教育技术中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正常开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自我加压,潜心研究,广泛交流,注重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学校领导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为教育技术中心的研究和调研提供条件。

三是要注重开发网络功能,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网络建成以后,我们只有不断开发其功能,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

综上所述,在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 ,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大胆发展网络教学,同时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长,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优质高效地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