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经济思想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经济思想史范文1
1、 加强了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程度,跨国公司持有国际贸易的垄断技术,在交易过程中会使垄断技术完善程度加深;
2、 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促进国际贸易;
3、 影响了国际贸易地区分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是促进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4、 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门,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制成品贸易的比重上升,初级产品贸易的比重下降。
(来源:文章屋网 )
世界经济思想史范文2
关键词:列宁;早期;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
Abstract:In a series of early works on the Russian capitalism,Lenin advancs many thoughts about the world marke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e believes that just like labor pision,market can also grow incessantly out of the domestic market without which capitalist countries can do. And some non-capitalist Russian frontier areas have actually got involved in the world market. Lenin′s early thoughts abou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ve conducive to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Key words:Lenin;primary stage;world market;economic globalization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需要广大的市场的,并且他看到了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他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国内外都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或广度和深度等两大方面。市场经济在国外的横向或广度的发展就是资本和市场的全球化扩展趋势。
一、市场也和社会分工一样能够由国内到全球无止境地发展
市场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对市场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中指出:“市场不过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因而它也和社会分工一样能够无止境地发展。”[1]他认为,“市场”这一概念和社会分工这一概念是完全分不开的。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那里就有“市场”;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同时,他阐述了市场量和社会劳动专业化程度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市场发展的限度决定于社会劳动专业化的限度。而这种专业化,按其性质来说,正像技术的发展那样没有止境。技术进步必然引起生产的各部分的专业化、社会化,因而使市场扩大,社会分工不断地扩大着市场的范围和容量。
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把资本主义市场分为两个层次:“向深度发展,即资本主义农业与资本主义工业在现有的、一定的、闭关自守的领土内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向广度发展,即资本主义统治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土。”[2]虽然列宁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没有做过专题研究,没有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版序言中也指出,该书只是从国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而不涉及国外市场的问题和对外贸易的资料,但是在早期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著作中不仅有所涉及,而且还非常重视。列宁在谈到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深度和广度过程时,强调指出:根据本书的计划,我们差不多只叙述这个过程的前一方面,因此我们认为特别必须在这里着重指出,这个过程的另一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就是说,这里他突出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扩展的重大意义,强调了国外市场即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重大意义。
在《再论实现问题》中他对这一问题又详尽地加以阐述:我们“把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资本主义关系在人烟稠密和已经占用的地区的形成和发展;(2)资本主义向其他地区(有些地区完全没有旧国家的移民移居和被他们占用,有些地区被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以外的部落所占用)的扩张。过程的第一方面可以称为资本主义的纵的发展,第二方面可以称为资本主义的横的发展。”[3]他认为,这种划分必然包括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在旧国家的发展,这些国家经过若干世纪,创立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各种形式,直到大机器工业;另一方面,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力图向其他地区扩张,移民开垦世界上新的地区,建立殖民地,把未开化的部落拉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不过在这里要加以说明的是,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向广度和横向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一国范围内,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扩展,由开放地区向闭关自守的领土扩展,因而,他也把俄国落后的非资本主义区域看作是俄国资本主义的殖民地。他看到,在改革后时代住满了人的欧俄南部与东部边疆地区,……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来,它们是欧俄中部和其他边疆地区,例如高加索的移民区,俄罗斯在经济上“征服”这个地方,比政治上要迟得多。俄国资本主义把高加索卷入世界商品流通之中,消灭了它的地方特点——昔日宗法式闭塞状态的残余,——为自己的工厂建立了市场。在改革后初期居民稀少的或者与世界经济甚至历史隔绝的山民所居住的地方,已经变成了石油工业者、酒商、小麦与烟草工厂主的地方。列宁认为,这些地区的殖民地化,在俄国历史上改革后的资本主义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欧俄南部和东南部、高加索、中亚细亚、西伯利亚都好象是俄国资本主义的殖民地,保证了俄国资本主义不仅在纵的方面,而且在横的方面都得到巨大的发展。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他谈到:“俄国的资产阶级已在大规模地修筑通往自己殖民地的铁路,在那里给自己开辟市场,把资产阶级制度的妙处带到新地区去,在那里特别迅速地培植工农业资产阶级,把大批生产者抛到经常挨饿的失业队伍中去。”[4]这里的“殖民地”指的就是“欧俄东部和北部边疆地区”。但这些“殖民地”早已成了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过去俄国企业家当然嫉妒英国人,现在铁路敷设到阿尔汉格尔斯克,他们兴高采烈起来,预见到边疆地区各种工业部门中的精神振奋与企业家的活动了。另一方面才是指西方和俄国向国外的扩张。列宁看到,国际资本已经把手伸向俄国、亚洲,甚至全世界,他说:“外国资本家特别愿意把自己的资本投到俄国来,在俄国建立分厂,设立公司,以便在俄国开办自己的企业。他们贪婪地向年轻的国家扑来,因为这个国家的政府比其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更加对资本家有好感、更加殷勤……因为这个国家工人的生活水平低得多,所以外国资本家可以获得在自己本国闻所未闻的巨额利润。”[5]
“整个欧洲的资本家把魔掌伸向拥有亿万居民的世界的另一洲——亚洲,那里在此以前,只有印度和不大一部分边缘地区同世界市场有密切联系。外里海铁路已开始为资本‘开辟’中亚细亚,‘西伯利亚大铁路’(所谓大,不仅指它的长度,而且指建筑人无限掠夺国家钱财,无限剥削建筑工人)开辟了西伯利亚。日本已开始变成工业国,并曾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这块肥肉已经一下子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叼走了。大铁路的建筑,世界市场的扩大、商业的昌盛,——这一切引起了工业的突然飞跃,新企业的增加,对销售市场的疯狂追逐,以及新公司的创建和大批新资本(其中一部分是小资本家为数不多的储金)的投入生产。对情况不明的新市场的这种世界性的疯狂追逐,引起了巨大的破产,这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6]更为重要的是,列宁还看到了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寻找国外市场并企图卷入战争,瓜分世界市场的扩张,施行侵略的殖民政策的本质。他指出:“如果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落后使旧区域内的市场缩小,那么他们将在其他区域、其他国家或者国家的移民区内去寻找市场。”[7]
二、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国外市场就不能生存
列宁认为,对外贸易问题或国外市场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时期发展的具体条件的问题。他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中指出,“当资产阶级的生产达到很高的发展程度时,它就不可能局限于本国的范围: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并为自己寻找大量推销产品的国外市场。”[8]国外市场对于资本主义来说也就是前面列宁所说的,是一个发展的广度问题,即资本主义统治范围的扩展问题,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倾向”,也就是全球化问题。市场经济在国外的横向或广度的发展就是资本和市场的无止境的全球化扩展趋势。列宁指出,国外市场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如前所述,他不仅看到了业已形成的世界分工即世界市场的存在,甚至提出“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国外市场就不能生存”。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有国外市场”?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认为,这除了市场本身能够无止境地发展的原因之外,是历史条件和其他条件造成的,主要取决于下面三点:
其一,商品流通超出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广阔发展。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只是超出国家界限的广阔发展的商品流通的结果。因此,没有对外贸易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能设想的,而且也没有这样的国家。”[9]他认为,马克思非常明确地阐明了对外贸易同对资本主义的作用的关系,从而也就阐明了国外市场同这个问题的关系。他在考察了俄国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水路运输的发展、欧俄内河货运量、俄国的商船队以及外海各港口商轮航运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情况后,强调了商品流通在改革后的俄国的增长这一重要问题,指明了国内市场的增长速度及其商品流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其二,较为发达的生产部门的资本的全球化转移。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为不知道的市场而生产的各个生产者的孤立性,这种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比例的相适应经常遭到破坏。彼此互为‘市场’的各种生产部门,不是平衡发展,而是互相超越,因此较为发达的生产部门就寻求国外市场。”[10]他认为,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是不成比例的,要使资本离开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去,这个部门就必须经过危机,那么,受到这种危机威胁的资本家就会去寻求国外市场,就会去寻求促进输出的补助费和奖金。因此,发达的生产部门就会输出资本到国外。
其三,生产方式的经常改造和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中列宁指出:“国外市场所以需要,是因为与一切受村社、世袭领地、部落、地域或国家的范围所限制的旧的生产方式相反,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向。同时,在一切旧的经济制度下,每次生产更新的形式和规模都和从前一样,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同一形式的更新是不可能的,无限扩大和不断前进成为生产的规律”。[11]他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又作了详尽的阐述,认为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是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原有技术基础上的重复。地主的徭役经济、农民的自然经济和手工业者的手艺生产就是如此。在旧的生产方式下,各个经济单位能存在好几世纪,无论在性质上或者在规模上都没有变化,不超出地主的世袭领地、农民的村庄或农村手艺人和小工业者(所谓手工业者)的附近小市场的界限。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是生产方式的经常改造和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企业必然超出村社、地方市场、地区以至国家的界限。因为国家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已被商品流通所破坏,所以每个资本主义生产部门的自然趋向使它必须寻求‘国外市场’”。[12]他认为,大工厂超出旧市场的界限,这是毫无疑问的。厂主是立即需要市场的,如果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落后使旧区域内的市场缩小,那么他们将在其他区域、其他国家或者国家的移民区内去寻找市场。
三、俄国边疆地区等国内市场已被卷入世界市场旋涡
列宁认为,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向其他地区扩张,通过移民开垦世界上新的地区,并建立殖民地,把未开化的部落拉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他指出:“在俄国,资本主义的这种意图在边疆地区一直表现得特别突出。”[13]他看到,“由于俄国边疆地区有大量空闲的可供开垦的土地,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特别有利的情况。不必说亚俄,就是在欧俄也有这样的边疆地区,它们由于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在经济方面同俄罗斯中部的联系还极端薄弱。例如,拿“遥远的北方”——阿尔汉格尔斯克省来看,该省辽阔的土地和自然资源还没有怎样开发。当地主要产品之一木材,直到最近主要是输往英国。因此,从这方面说来,欧俄的这一区域就成为英国的国外市场,而不是俄国的国内市场。”。[14]这种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全球性,决定了全球化的世界交往,列宁就此提出全球化交往观,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交往中,要超越地域性或狭隘的民族性认识方法。列宁科学论证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辨证关系,在谈到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划分时说:“采用国家的政治界限,那是太机械的解决办法,而且这是否是解决办法呢?如果中亚细亚是国内市场,波斯是国外市场,那么把希瓦与布哈拉归在哪一类呢?如果西伯利亚是国内市场,中国是国外市场,那么把满洲归在哪一类呢?这类问题是没有重要意义的。”[15]这说明,到19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这一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已被卷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旋涡。
同时,列宁还看到,农民不仅依赖于国内市场,更加依赖于国际市场,世界市场把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拖上世界舞台,大工业阶段的市场不但国内化而且趋于国际化,俄国的大机器工业与西欧具有资本主义的共同属性,机器大工业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他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迫使每一个企业主竭力无限扩大生产,越过本国的疆界,到那些尚未卷入资本主义商品流通的国家去寻找新的市场。”[16]这些思想在本质上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一脉相承的。这告诉人们,全球化发展造成的普遍联系的扩展和加深使人们无法把许多问题归为国内问题,也不能只从孤立的局部来分析问题。必须学会从全球视角看待国内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国际原因,发现其转化为国际乃至全球问题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4][8] 《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80-81、276.
[2][7][9][10][12][14][15] 《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9-50、232、545、547-548.
[3][13]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5、77.
世界经济思想史范文3
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元汇率开始进入了十年贬值之路,美元指数从104一路下跌至目前70左右,贬值近30%。
2005年,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压力下,我国开启新一轮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进入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机制时代,人民币从此开启的漫长的升值之路,截止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6.4:1大关,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逼近30%。
由于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度与国内廉价劳动力及资源价格,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蓬勃发展,在鼓励出口的政策及思想驱动下,中美贸易顺差逐年累积,达到惊人规模。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累计达262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而同期,我国对美双边贸易额为3021亿美元,比上增长15%,实现对美贸易顺差1633亿美元,增长13.2%,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对单一贸易国家的最高顺差。据美方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之一,也是美国的最贸易逆差来源地,而这一角色中国从2000年就开始扮演。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8月,中美贸易顺差达489.89亿美元,且每月都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只有2月份出现了双方的贸易差额偏小的劲头。
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遭受重创,经济不景气、就业疲软,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再起,针对中国出口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不断推陈出新。美国对中国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中国出口铜版纸新闻纸……
文献综述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经济思想。认为一国的国力基础是通过贸易的顺差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是一个居心叵测的经济学说,欧洲十六、十七和十八世纪深深受这种学说的束缚,重商主义者称:一个国家是否在经济上取得成功,应该看它黄金储备有多少,而增加黄金储备的办法就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有着深刻研究的中国银行王元龙博士表示,这种以出口创汇为主导的“重商主义”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急剧扩大,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是时候彻底摈弃片面的“重商主义”思想观念了。
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人为的提高了美国对华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进而扩大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了美国的失业,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损害。因此只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甚至美国国内所面临的各类经济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王元龙由此指出,人民币汇率之争其实质是贸易问题之争,因此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与战略进行必要调整。
此外,中国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外贸发展还十分脆弱,其脆弱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度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三个传统市场,二是严重依赖外商投资企业,第三是盲目进行数量扩展,最后是过分依赖于加工贸易。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如何与金融战协同狙击中国经济
毫无疑问,重商主义政策,针对的是中国主流制造业,也就是基于低价劳动力、低价生产要素等优势之上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而这也正是中国民生的关键产业,它为中国广泛存在的中低素质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为中国积累对外经济所需的外汇储备。而金融战对象则侧重于虚拟经济领域,人民币不断升值,与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措施一道对中国国内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型产业越来越丧失价格优势,而一系列反倾销、反补贴、绿色保护壁垒等等全方位的迫使中国出口型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出口难度加大。2008年开始,美联储向市场不断注资增加全球市场流动性,中国也同步推出了四万亿的救市计划。美元泛滥,导致全球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有色金属、大宗农产品等价格翻番。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面临着极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四万亿资金入市,又瞬间使得国内市场流动性泛滥,国内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农产品等价格一路走高,CPI创新高并持续高位。
重商主义推动下的保护主义政策、人民币汇率升值、美元泛滥,封杀了中国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型产业出路;金融层面上,中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导致储蓄负利率,20万亿居民储蓄从银行跑出寻求保值措施,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大量热钱逃离西方经济体透过虚假贸易、地下钱庄等途径涌入中国,巨额资金蜂拥而入进入中国房地产,房价翻番,进一步带动水泥、钢筋、劳动力等价格持续上扬,进入恶性循环。中国经济现在进入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资产价格高位,热钱继续作祟,楼市调控投鼠忌器。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美元,一旦美国经济强劲复苏,中国这个高危经济体将毫无疑问失去昔日的吸引力。
重商主义如何瓦解中国巨额美元储备
中国有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是中国经济保持稳定,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保障。有了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中国对外经济交流才得以顺利进行。看似极为庞大,坚不可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企业出口能力下降,同时出口盈利水平下降。4万亿刺激计划,使得国内持续严重通货膨胀,银行收紧信贷,出口企业尤其是出口主力军中小企业面临严重资金问题。21.5的准备金率,使得中小企业无钱可贷。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活路:高利贷和美元债。
一、高利贷
据统计,浙江中小企业贷款中仅3成来自银行,其余则来自民间信贷,即高利贷,据官方报道,每月利率3%,实地考察后发现其利率高达每月15%,一年利率180%。这样奇高的利率,企业即使能维持运营,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都将极为脆弱。一旦其出口过程中出现一点损失或者意外,企业就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境地。
二、美元贷款
有些企业非常聪明,包括中国政府去年在香港首次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美元贷款利率也仅1%,这个做法,在人民币保持强势,美元保持贬值的情况下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只要美元对人民币贬值,美元债到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加少的人民币就足以买入足量美元来偿还现在的债务。但是,请大家别忘了前提:美元贬值,人民币持续升值。现在中国经济也是千疮百孔,地方债严重、房价毒瘤难除、严重通货膨胀,经济泡沫严重,同时,经过房地产、黄金、高物价等洗劫之后,中国居民手中流动性大幅流失,可谓所剩无几。一旦泡沫破裂,人民币必将弱势,也就是贬值。那时候,美元兑人民币升值,我们面对的就不再是少量的人民币就可以还的起的债务,而是大幅升值之后的债务。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条路:倒闭或者把企业给他的美元债主。
三、对华贸易保护,同时培养新兴国家替代中国出口
近年来,美国对华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日趋频繁。使得大批拥有竞争优势的出口产业丧失市场并走向破产。同时,我们看到,美国与越南等国越来越暧昧,对其进行大幅扶持,以替代和挤压中国出口产业。
人民币升值,大幅挤压中国出口产业,第一批最脆弱的出口企业倒闭;对华贸易保护,第二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国出口企业倒闭;培养替代国家,幸存的企业苟延残喘,面临国内资金压力及国外订单压力,纷纷走向美元债和高利贷;美国经济好转或中国经济出现问题,美元回升,人民币升值之路结束,大批出口企业无力偿债,最后的幸存者倒下。
结果就是,中国美元储备饮水无源。
我国应对之方略
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坚决避免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坚持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以稳定的汇率政策保证国内经济平稳发展。
从严管理外汇,一方面进行科学的外汇投资保值,另一方面,严控热钱出入境,避免热钱大批量、集中性出入境。
坚定不移的严控房价,控制通货膨胀,营造低通胀、可持续的经济大环境。
严控政府债务、整顿纷繁复杂的地方债务问题,同时对引导经济去债务化,谨慎进行美元及其他外币融资行为。引导民间信贷健康发展。
积极应对各种贸易战,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及企业利益,维持国内产业均衡、可持续发展。
英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比较充分的阐述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实质,他指出:实现贸易扩张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尽管这段话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现阶段的国际贸易中也不乏其有用性。而中美贸易,不管是其中的摩擦,还是二者在某种程度和时间达成的所谓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这四个字。
世界经济思想史范文4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股权结构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如何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提升经营绩效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西方关于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较早可以追溯到1932 年,Berleand Means 在《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一书中,通过分析英美国家公司股权结构的现实情况,归纳研究说明:现代公司股权越来越分散,所有者权利实际上是越来越是名义的,职业经理往往控制着公司。对于所有权分散的公司,管理人员拥有少量的股权将会激励其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而随经理人员持股份额的增加,他们的利益将会与广大股东趋于一致,则其偏离企业利益最大化倾向将会减轻。此后,股权结构与股份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成为公司理论研究工作者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有学者从道德风险的角度考虑认为控股股东必然会通过侵占其他股东的利益来为自己谋利,而避免这种情况的有效手段只能是利益驱动上的激励作用,即当公司整体利益成为控股股东的追求目标的时候,才能真正限制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在外部环境对市场的保护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企业有多个大股东共同存在的情况会有一定的优越性,这样既可以避免搭便车的行为,又不会出现单一大股东完全拥有企业决策权的状况(Bennedsen and Wofenzon,2000;Cronqvist and Nilsson,2000)。
国内的学者们也对此作了诸多研究,采用上市公司不同时期的数据和行业,有学者认为股权结构能够显著影响公司绩效,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U型关系(陈德萍、陈永圣,2011),正相关关系(张亚连等,2014)。王晓巍、陈逢博(2014)的研究认为企业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回归式抛物线关系,企业价值伴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再降低,第一大股东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法人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国外学者主要针对股权占比而导致的管理积极性以及两权分离理论对经营绩效结果展开讨论和分析;国内学者结合研究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从特定角度切入来看股权结构及经营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经济环境、证券市场均在不断的变化及完善当中,本文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对延续深挖公司治理理论有补充完善作用。
二、股权结构影响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截止至2013年底,我国境内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有2489家。本文所用的各项财务数据均系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数据。为了剔除异常的样本对本文所研究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选取样本时依照了如下步骤:本文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依据,以2005-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选取了2013年12月31日前在我国各大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得到了2777家样本。为了避免异常数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剔除了上下1%数值异常的企业,据此得到了剩余的300余家企业共2576组样本。
(一)被解释变量
经济上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有许多种,而国外学者大多愿意选用托宾Q值来进行比较衡量。托宾Q值是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可以用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基于国外的资本市场相对成熟,上市公司的股权基本上均达到了全流通的状态,而流通股的股权基本上可代表公司的市场价值,因此托宾Q值能够真实地反应公司价值。然而在中国,由于证券市场的起步较晚,市场机制尚不成熟,并且由于诚信机制以及股民圈钱等问题导致市场的普遍投机性较高,因而股票价格在中国较难真实反应公司价值。加之目前我国的要素市场仍不够发达,也尚未出现具备参考价值的权威结构及方法,较难确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因而在市场价值与重置价值相对不准确的情况下,托宾Q值并不适用于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情况。相对于国外学者大多推崇的托宾Q值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绩效情况,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国内专家学者更倾向于选择单向的财务指标来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或者每股收益(EPS)等。ROE是衡量公司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同时还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配股和特别处理(ST)的主要考核指标,所以目前上市公司有存在着利用ROE作为指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ROA是分析公司盈利一个十分有效的比率,是另一个衡量企业收益能力的指标,其数值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及发展能力,同时亦是决定企业是否需要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
世界经济思想史范文5
一、加大资源培育保护力度,在生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生态资源优势是森工最大的优势。我们首先要继续加大资源培育保护发展力度,尽快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更好地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继续抓好天保工程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其次全力抓好森林抚育试点工作。再次抓好植树造林工作。实施生态移民。加强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的保护管理,加快建设自然生态体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二、加快规模化生产、系列化经营步伐,在壮大产业规模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吉书记提出的发挥森工林区的资源优势,尽快把产业搞起来的要求,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速推进产业的发展和振兴。依托森工的资源优势,规划产业布局和建设重点,新上和壮大一批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牵动力大、回报率高的龙头项目,尽快把产业发展起来,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集团化发展之路。营林产业要加大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大径材林、珍贵树种和经济林的培育力度,建设原料林基地和经济林基地,推进营林产业化。木材生产要严格采伐限额管理,继续抓好伐区管理,推行效益造材和贮木场商品化管理,进一步加大竞价销售和开拓市场的力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继续抓好食用菌、北药、农业、畜牧业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多种经营基地规模。加强龙头企业建设,重点推进黑木耳的锯沫、配料、装袋、接种、包装、营销等全部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改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的经销方式。组建以黑木耳、松子加工为主的山特产品加工销售公司,开发系列产品,尽快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万家的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林产工业。立足现有的12个产业园区,着手研究组建人造板、地板、家具等公司,加快产业龙头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今年林产工业产值要增长10%。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发挥森林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整合力度,组建森林生态旅游公司,开展商务性接待,搞好市场运作。按照“好学、好看、好玩、好吃、好买”的要求,打造好黄金旅游带,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做大产业规模。今年森林旅游接待总人数要达到370万人次,产值及收入要增长16.5 %。加快风能、水能和矿产资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生物能源,搞好节能减排工作。
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加大经营体制改革力度。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抓好公益林的管护经营,探索商品林地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发展经济林、民有林,发展林下经济,建立增加职工经营性收入的长效机制。推进森工企业的资产重组,整合优势资源,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改革企业用人分配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营和深化经营机制改革要求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调动林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深化森林管护经营责任制。在管护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林下经济,确定发展项目,抓好绿色特色产品的深度开发,扩大发展规模,不断增加职工收入。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对俄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的意见》,积极与有实力、有潜力的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合作,组建对俄林业合作开发公司,努力成为对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的主力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确保实现招商引资30亿元、引进3个亿元以上大项目的目标。
四、加快生态小城镇和重点旅游城镇建设步伐,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公共事业发展等五个方面一体化。突出抓好功能定位、区域布局、建筑风格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边乡镇、农村的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大投入支持重点小城镇建设,并做到重点推进和全面铺开相结合。亚布力旅游名镇建设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尽快修改完善规划,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滑雪胜地。确定7个典型示范局、11个旅游景区景点、5个林场家庭旅馆,落实包点责任制,每个示范局(景区)都有一名总局领导或管理局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力争建成样板工程、精品工程。加快城乡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局县共建领域和范围,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产业建设的有机结合,在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和绿色特色产业的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的新格局。加快区域内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惠及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林区城市化的基本框架。
五、加快思想文化建设步伐,在提高文明素质和文化软实力上实现新突破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精心组织开展“讲文明、比发展、创和谐”达标竞赛活动,提高文明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突出森工特色、激发内部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挖掘林区历史人文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培育具有森工特色的文化产业。加强林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舆论引导,围绕“治危兴林”二十周年和天保一期工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重大政策举措、重大历史事件等进行总结宣传,大力宣传报道取得的巨大成就、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发扬成绩,振奋精神,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世界经济思想史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路径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态度、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课实效性进行分析与教学模式设计,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实效性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实效性是指人们确立某一项目标后,经过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产生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所达到的有效程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指高职院校按照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其活动的结果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1年时间的讲授后,高职学生所获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提高程度。教学的实效性是经过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学生不仅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而且掌握知识的应用技能,在认识与行为上有明显提高,即在“知、情、信、意、行” 5个方面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通过树立时间与效果之间关系观念,对单位时间内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收获是成正比例关系,即通过教师的恰当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使得学生的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一、实效性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是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低的“晴雨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学风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立足于解决和增强实效性问题来展开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课程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特征
第一,客观性。客观性指课程的教学效果已经产生,是实实在在的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教师能够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并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教学过程,考察高职学生认同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并以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行为准则,学生的言行表现、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
第二,积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是指它的积极效果,即正面的效果。经过讲授与学习在学生中没有产生积极正面效果,就是无实效性。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共同的努力,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总体上收到了正面的积极效果。
第三,特殊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特殊性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高职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灵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本质就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性质与内容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与特殊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标的实现是与实效性的达成是一致的。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实现路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是以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和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中强调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准绳,以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应用性,以高素质、高技能为依据,展开课程模式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实现路径是在教学目标、理念、内容、方法、评价标准和教学手段方面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方面,突出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能力和守法、用法能力的培养,经过培养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能够满足各行业需要。为了实现该目标,把总目标划分为以模块为单元的分目标,再分目标下设任务子目标,子目标下是每次课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在教学理念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诉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教学内容方面,结合学生实际,服务于职业化,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学习与生话中的实际问题。内容选取考虑三方面因素即中央文件精神、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岗位需求。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划分为5个模块,模块下设若干个任务。
在教学方法方面,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灌输式或举例式教学方法,如以任务为引导、以典型案例为依托,以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为载体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提升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评价标准方面,采取考核、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期末考核、学生在交流与讨论、课堂表现、成果展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采纳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信息化,以多媒体,如简化与精美的PPT制作、音频视频的选取等运用;计算机网络,如网上授课、答疑、辅助学习资料的传送、提交作业等运用;通讯网络,如微信、QQ平台等综合运用贯穿主要理论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为“1133”教学模式,即一个引导、一个依托、三种实践和三种信息化手段运用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高职院校教学形式,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不仅考量的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考量的是高职学生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达成目标情况,即学了得管用,达到入耳、入脑、入心,导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刘川生:《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