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范文1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理论上,国内学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进行了多元研究 〔1-8〕。旅游文化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实现旅游文化现代化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观,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因此,如何建设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所谓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主要是指为教和学设计出来的、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软件资源,不涉及到硬件设施、环境和人力资源。本文试图以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学》课程建设为例,结合该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培养状况进行分析,探索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为地方性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原则
(一)技术层面:确保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集成化、标准化和共享化。集成化要求将旅游文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按照一定的逻辑归类,形成系列化、专题化的资源库,并借助数字化的集成技术将他们融为一体,即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标准化就是要向老师提供易于操作的界面平台和资源分类标准,以实现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化和规范化;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和网络化,将教学时空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开放性的网络教学,因此,共享化是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目标。共享化必须能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支持师生网上疑难问题解答、作业批改、成绩评价等教学工作。
(二)知识层面:保障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实用性、创造性和广泛性。旅游文化资源库集合了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性组成的、经过精心挑选的、实用性很强的精品教学资源。也就是说资源库里面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并实现网络共享,体现资源库建设的实用性特征;旅游文化资源库是网络化时代的产物,融合了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但资源库的建设不仅仅是将课堂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来表达,他需要传递的理念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旅游文化学的积极性,激活旅游文化智慧的创造性;旅游文化资源库集中了当前旅游文化学领域内的优秀成果,在网络共享机制的支持下,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开发与利用,资源库内容不断更新、壮大,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创新课程,对于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的转型和变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旅游文化学资源库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和共享化原则,建立资源库结构体系。根据上述建库原则,可将旅游文化资源库分为课程建设库、实训资料库和特色资源库三大类,各大类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类。形成以课程建设库为核心,以实训资料库为支撑,以标志性资源库为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库体系。
课程建设库包括课程文件和教学组件两大块。课程文件包括与课程相关的教师团队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建设标准、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方式说明和参考文献等内容。教师团队必须附上各任课老师的教学经历、研究专长以及科研教改成果,给学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课程教学大纲除了介绍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外,还需要标注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延伸阅读资料名录。课程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考核方式说明是针对不同的章节作出不同的考核方式说明,并附有一定量的在线试题。参考文献不在于数量,关键是把控制量,参考文献不是简单的罗列书名,而是给出了相应的电子书籍连接,可以直接阅读参考。教学组件是课程教学资源库中的重点内容,教学组件主要包括电子教案、课堂讲义、教学案例和实况录像等资源。电子教案是各任课老师按照统一标准分章节的电子课件,分的越细,组合越容易,效果越好。课堂讲义是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文稿,这部分内容体现了高度的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课堂讲义进行学习。教学案例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任课老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案例,与时俱进,最好融合自己参与的案例,教学效果更好。实况录像包括两部分,一是各任课老师的上课录像资料,另一个是旅游文化学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可供老师相互学习和借鉴。
实训资料库目的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符合旅游文化学课程特点和规律的训练系统,让呆板、枯燥无味的实训课程变得活跃、愉悦,提高实训效果。实训资料库包括职业信息库、实训项目库和培训认证库。职业信息库是实训课程的前奏,让学生在试训之前,了解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实训项目库是实训资料库的核心,包括基本技能实训包、专业技能实训包、综合技能实训包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可以设计为分组讨论,可以跟帖、留言或发表评论,促进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专业技能培训比基本技能培训要求更高,需要对某一个领域的文化现象有深入了解。综合技能培训是实训中的最高级别,要求对某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熟练掌握,对旅游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过程和演变趋势有较深了解。此阶段主要是实地实训,与相关的旅游单位合作,免费实习一个月,要求对当地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归类总结,并写出心得体会,优秀的作品可在“旅游文化网刊”上公开发表。
特色资源库主要是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教学资源库。如本校拥有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即“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湖南省同创新中心”,“ 湖南省文化旅游数字景区研发中心”也落户我校。旅游文化学将利用该中心先进的虚拟技术和实训室,开发优质的南岳旅游文化教学资源,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三、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
旅游文化资源库的建设必须遵循合理的建设路径,其建设的逻辑思路可以归纳为方便学生、成长教师、优化教学、推动教改四个方面,也是我们开发和利用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基本策略。
(一)实行资源规范管理,方便学生网络学习
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应本着面向学生、突出专业、贴近教学的原则,对资源库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旅游文化学作为一门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和全校选修课,需要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和基础支持,学校可以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课题组,负责网页框架的搭建和资源制作标准的核定,旅游文化学课程组老师在数字化标准的基础上制作和更新教学资源。二者密切配合,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保障数字化教学资源能顺畅的传递到学生手中,方便学生网络化学习。学生也可以将学习过程出现的技术问题,反馈到课题组,课题组及时组织人员攻关,或者有意识的引入一些成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以实现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化和规范化。
(二)开发数字化资源库,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离不开任课老师的主动开发,也需要通过资源库开发促进教师更快成长。长期以来,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一直被认为是计算机行业的专利,很多学校直接购买专业的网络技术公司开发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尽管耗时短、见效快,但教师队伍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也严重抑制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旅游文化资源库开发的主角应该任课教师,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技术力量搭建框架,内容的选定、模块的设计以及反馈的路径均可由任课教师完成。学校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吸引教师主动参与,给予参与教师一定量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工作量和工作表现纳入到年终考核中来。由于旅游文化课程内容较多,可以组成课程数字化教学团队,学校或者系部配备一名网络技术骨干,形成以任课老师为核心、技术骨干为支撑的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
(三)突出资源应用价值,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旅游文化学作为我校公选课,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缓解专任教师短缺的局面,还可以提高该课程吸引力,因此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这就意味着需要老师经常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时更新教学资源,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突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价值。旅游文化学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示范课程,任课老师应主动向校内推广建库经验和建设途径,必要时可进行示范演示。旅游文化资源库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既可以方便师生学习互动,还可以提升师生的创造力,资源库建设必须灵活,允许任课老师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教学资源和个性化教学的融合,鼓励开发多元化的专业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范文2
1.1数据规模较大
数据的量的累积规模大是大数据存在的物质属性。比较传统的数据,大数据的量的标准明显大大提高,从TB转为PB和ZB。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的规模也不断地增长。导致数据的量比以前大和多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获得信息非常方便,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也就是说,当你获得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你的每次浏览和点击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1.2数据种类很多
数据的种类是数据的外在形式,是指它的表现样态。原来数据的表示形态和种类有限,数据的维度也相对较低,数据类型简单,大多采用表格的形式和文本进行呈现。在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只是对于数值本身进行处理,没有对数据之间的关联和架构进行分,因此也就不能产生新的价值和意义。随着人们生活的丰富好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能获得到事物几倍的诸多信息,因此对于同一事物的数据就越多。数据甄选和过滤技术的出现,数据就成了事物意义的描述,数据量就以几何级的方式增长。
1.3数据处理数据极快
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数据处理效率快。早期社会,传统的技术和工具,数据处理缓慢而且抵消,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大数据时代,各种新兴技术的运用,数据快速增长,必然要求数据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并且数据处于不断的流动中,数据具有较短的时效性。没有及时处理的数据可能很快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因此,大数据的处理要求瞬间处理,形成结果,因此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需要进行零误差处理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
2高职院校网络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学院,因此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时候,应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侧重于以专业资源建设为核心,构建数字化学习为中心,资源共享为目的,充分保证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和归档。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一方面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中以学生为主中心;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应该考虑到现代教学的要求,发挥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向导作用。网络平台应该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在通过网络学习社区有小的组织和教学相关的应用,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完成教学和学习计划的同时,还能够消除学习上的孤独和无趣,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广大师生进行知识分享。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优质的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最重要的建设部分,也是最具核心的部分。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建设是网络教学平台中的重点和难点,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而建设,并且结果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平时积累和丰富,最大限度地收集教学资源,使得优质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实施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收集、使用和保存的同步,将资源库的建设贯穿在网络课程建设和学习的整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上传的教学资源实现自动收集。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还要加强对学习过程数据的跟踪。目前多数网络课程对于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支持并不是很理想,还不能够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足够的数据,不具备产生有效的学习后期服务功能。在高职院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时候,应该考虑到利用高职院校的技术优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进行跟踪记录,并结合找到的工作情况进行匹配,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自我评估,自我提高的依据,也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方向。
3结束语
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范文3
关键词:中职教育;云计算;云存储;教学资源库建设
1 中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对未来五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手段更多地依靠网络的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而教学资源的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大力推广,也为中职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1 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以及一些社会人员,他们在初中时基本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普遍都有厌学情绪,对理论的知识缺乏主动性,没有耐心,但是比较喜欢实际操作,能够根据一些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1.2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
其实中职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就业,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经改变了原来落后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工学一体化,学生自主学习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学校,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1.3 中职学校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中职院校资源库建设盲目,缺乏统一规划,资源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缺乏区域专业特色,适用性不强,不规范,各校重硬件投资,轻软件建设,通“路”、通“车”但缺乏“货物”现象非常突出,校际资源无法互联共享,导致一些教学资源和设施利用效率低,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究还比较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广西二轻技校近几年来一直在深化改革各项教学工作,想要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数控专业作为学校的明星专业,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改革,积累了许多的课程教学资源,但是这些教学资料大部分是传统纸质资料,而电子资料也只是上课的教师才有,这就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资源利用率偏低。(2)不同的老师运用多种版本的教学素材,影响了规范教学。
综上所述,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利用率是目前学校改革的重点。教学资源是学校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是老师教学的主要根据,同时也是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才能保证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
2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设计的原则
2.1 教师为主的原则
中职学校中教育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老师属于实施教学资源库的主体,而学生是教学资源库的学习主体。教学资源库以服务本校教学为主要目的,为本校的教育和教学提供服务。在建设中,教师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加强师生的互动,增强与企业的联系,创建具有高效性,共享性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库。
2.2 目标用户的需求为建设基础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因此教学资源库不是简单重复课堂知识,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辅助的学习手段。学生需要借助教学资源库深入理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扩展知识。所以教学资源库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真正做到专业课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注重网上资源和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3 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库的应用设计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校的教学资源都有海量的数据,而且种类繁多。那么如何有效组织资源数据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正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3.1 云计算的相关简介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1]这种新型计算模式出现,它是2007年提出的,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最新发展[2]。云计算为核心搭建的云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将数据存在云当中,使得网络用户在任意的时间地点,用便捷的方式安全获得资源或者与他人分享信息资源。云计算使得Internet网络成为了每个人的“数据存储”,“数据计算”中心。当今社会,许多有名的IT企业都把云计算研究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它有着很大的商业前景和应用价值。
3.2 云计算的架构
一般来说,云计算有三层架构,分别为SaaS、PaaS和IaaS,如下图所示。SaaS是提供给用户在线的服务,比如资源库的应用以及一些功能模块,PaaS是数据层,提供了整个资源库的数据,包括了一些素材,行业标准等,IaaS是基础设施层,提供给用户所必须的一些硬件设施,比如网络设备,服务器等。当教学平台搭建完成后,就可以为教学资源库添加资源,包括网页,课件,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
3.3 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随着云计算的推广和应用,很多大的云服务商已经搭建了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平台,如云教育・爱[3]、Google Apps、Zoho Office、Windows Live 等[4]。一些基础的资源可以通过付费功能获取,我们学校数控加工专业自实现一体化教学以来,收集了许多的教学视频等资源,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基于云计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为老师,学生,甚至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团结协作的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4 关于云计算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库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库的一些缺点:(1)传统教学资源库无法实时更新数据,与实际相脱离。(2)数据资源的素材非常多,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库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可以摆脱移动硬盘等媒介的限制,轻松实现数据存储。
但是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库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网络的依赖性高,隐私文件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大,如何推送资源以及让用户快速找到感兴趣的资源,都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问题,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并依靠云计算技术,才能建设高效的教学资源库,为中职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Leavitt N. Is cloud computing really ready for prime time[J]. Growth, 2009,27(5).
[2]Foster I,Kesselman C. The Grid 2: Blueprint for a New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M]. San Francisco: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2004.
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范文4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开始的十几年里,我除了上课,还带着课外活动和竞赛小组。学生们捧回了北京市的、全国的、国际的一个个奖杯,这种竞赛活动使我认识到了教师专业知识和因材施教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要搞好教学,首先要研究教学、研究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才能不断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创立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模式
通过30多年的教学研究,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只有靠教学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登上教育事业的新高度、新境界。同时,只要认真去做,每个教师都能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30多年来,我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都被融合到以后的研究阶段中,不同阶段既有相对的区别,又构成一个连续的、不断完整和深化的整体。
第一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2年,在这11年里基本上是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进行单个研究,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
第二个阶段大致从1992年到2002年。从教11年后,我开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学科教学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通过近7 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的6 个原则,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边学边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任务为主线,精心设计课程;强调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开展讨论,营造相互交流的环境;制定评测制度,把好“上机”关。
第三个阶段大致从2002年到2010年。系统地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研究。
经过近30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我创立了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模式”。这个“整体教学模式”由5大模块组成: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与管理、教学评价。“整体性”是这个教学模式中最突出的特点,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是由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组成的。哪个部分做得不够好,都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通俗地说,教学是个木桶,无论哪块木板短了,都装不满一桶水。
二、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于创新教育也是一样。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说要进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是,真正落到实处的有多少?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才能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教师的身教要重于言传。教师做了个榜样,你的思想和做法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常常从关心、了解、研究学生出发,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从中发现学生熟悉、感兴趣、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并基本以这些问题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及教学范例,将所教内容应用其中。例如,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带领我的团队为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创作设计的项目学习活动“我的同学我的校园”“自助游计划”“搜索研究报告”等;又如,我为《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创作设计的学习范例“三色板”“四季”“蝴蝶飞”“开关灯”“拍苍蝇”“倒计数”“弹子球”等。这些内容均是经过长期观察、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年苦思冥想的结果。这些包含着教师辛勤汗水和智慧、创意结晶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深深打动着学生,吸引着学生,影响着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的艺术性、创造性、价值性也体现在其中。
第二,要重视创新环境的建设。“创新环境”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土壤。没有它,创新之苗就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创新环境包括许多方面。首先是硬件设施及其维护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其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其次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这是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保障;再次是有利于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的形成。例如,我在30多年的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管理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2000年设计了基于“域”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个性化管理;又如,我创设的“利用当堂所学内容,自主创设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模式,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内容出发,自主创设,能够用所学内容解决的问题,自行设计方案,并通过技术实现方案,利用完全开放的主题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再如,我创设的评价体系中的过程性评价为每个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了详细的评价量规,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某班部分同学“探索研究”项目评价
评价体系中设置的“榜上有名”“作品展示”随时激励着、启发着学生的创新。
第三,中小学“创新教育”的核心和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素质,而不是比一些学生在中学所能达到的创新高度。素质决定能力,创新素质提高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创新素质”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有知识方面的因素,也有心理、意志和思维方式的因素,比如,自信心、思维方式、行动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合作能力等。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创设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提供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项目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并对学生的实践作品及时给出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在实践中肯定自己,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成功,让事实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迎接困难和挑战,在挑战中敢于承受挫折,勇于战胜困难。学生总能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体现在高质量的作品中。
三、课程建设中两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2013年,我担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课程委员会主任,负责学校的课程建设。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个个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迫使我去研究解决。
问题一: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和理论对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是否有指导意义?
有一些老师认为,由于学科不同,一个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和理论对于其他学科没有多大意义,不能照搬到其他学科。
其实,我在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怎样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和理论。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我认识到:不同学科都有其特殊性,有其独特的特点,因而任何一种学习都不能简单地照搬或移植。但是,不同学科课程建设也有其共性,学科课程建设的基本理论也有其普适性,因而不同学科的课程建设的经验和理论是可以互相学习、启发和借鉴的。比如,从共性方面来看,任何一个学科的课程建设首先要研究该学科的特点和核心价值,提炼学科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方法,把落实学科核心价值和培养学科思维方式作为主线重构课程形态,通过让学生不断亲历运用学科思维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原来基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转变为基于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创新性和实践性,以信息技术学科思维(计算思维)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线,我将信息技术课程形态重构为“基于项目学习的作品设计”,如图2所示。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我带领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师深入挖掘其所任教学科的特点和核心价值,重构课程形态。我校教师将语文和博雅课程形态规划设计为“立足专书阅读,与经典对话”,如图3所示。
图3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和博雅课程的课程形态
我校化学、生物、物理学科教师将科学课程形态规划设计为“基于大实验的科学探索”,如图4所示。
图4 生物、化学、物理等科学课程的课程形态
这里以落实学科核心价值和培养学科思维方式作为主线重构课程形态,让学生不断亲历运用学科思维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重构课程形态的原则是共性,学科特点、价值和思维方式则是个性化的,因此,依据原则基于学科特点和学科思维方式重构的课程形态也是不同的。此外,内容决定形式,从这些课程形态中可以看出学生探索、实验、创作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教师就不能讲也不可能再以讲授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体。
任何一个学科的课程建设都要面对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和教学评价这些关键环节。在学校不同学科的课程建设中,我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理解共性和个性的道理,一方面提高课程建设理论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努力研究各自学科的特点和价值,开发出适合本学科的课程设计、教学评价方案,搞好本学科的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
问题二:怎样把课程建设的理论很好地落实到课程建设的实际中?
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范文5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旨是基于行业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中职教育的目标任务,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索中职电子商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为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做好前提工作。为此,调研遵循以下思路: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工作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学资源,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借鉴思路与启发。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应用状况及人才需求,学校教师、学生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满意程度及建议。以现场作答或远程(电子邮件、QQ等)作答的方式进行。现场访谈:向行业专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向企业相关部门不同岗位员工了解工作任务与职业素养要求等。文献分析: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资料搜寻,以及行业协会提供的帮助,获取有关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应数据和文献资料,为了解专业建设所必需的教学资源提供借鉴。本次共调研企业、行业协会30家,调研学校13所,共发放问卷865份,收回有效问卷718份,其中向企业员工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24份,向在校教师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2份,向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毕业生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72份。此外还搜集文献资料50多篇。其中最相关的是有关学校教师和在校学生的数据。
(三)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
调研涉及杭州、温州、宁波、嘉兴、金华、衢州等地的学校13所,这些学校较早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建设相对成熟,骨干教师有多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经验,对中职电子商务的教学现状有较深切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些学校展开问卷调查,充分搜集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和专业培养的对象(学生)的意见、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存在现状:对教学资源渴望需求
师生对教学资源是十分需要的,集中体现在全面教学资源的提供上;师生认为教学资源对学习是有一定帮助的,有时帮助还很大。
(二)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起步较早,发展较快。1992年,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首次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近20年来,浙江省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多达49所,累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21816人,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达11706人。1.教学目标脱离行业工作任务的需求。造成教学目标脱节的原因是:电子商务发展变化迅速,而学校缺乏市场调研,对培养的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及相应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不清晰,不能与行业岗位准确对接,实用性差,不能形成实际能力;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界定、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研究和实践,内容繁多,过于学科化、系统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把握知识体系和工作体系的转化,知识点和工作的结合,形成知识和能力不同步发展。2.课程设置背离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课程设置中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企业对应聘毕业生的考核要求不吻合。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依次是“团队意识与社会能力”、“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主动学习与独立工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认为这四项基本素质要求远高于文化知识。学校教师调查显示,目前影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职能力的主要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除了学生“自身能力”外,还有学生“所学知识能力结构”和“学校课程”设置。3.专业教学缺乏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从学生的感受来看,表示对现在所学专业感兴趣的是28.5%,表示一般的高达61.5%,不感兴趣的有10.5%,学生对当前专业教学的各项满意度均未达到“较好(3分)”的程度。100%的教师感觉“学生学习课程时存在困难”,认为目前造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在5个方面:一是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太深,难以理解;二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三是教学方法陈旧,缺少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四是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内容脱离实际;五是教材内容陈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一)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1.依据核心能力要求,开发中职电子商务核心课程。为了打破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需要适应行业变化,贴近实际应用,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核心能力培养,重新开发适应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目标要求的核心课程。对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核心能力要求,开发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即“商品采购”、“商品保管与配送”、“网店装修与网站维护”、“网络营销”、“客户服务”。而电子商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在课程开发时,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电子和商务类课程相互割裂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优化整合和学科综合,即:参照岗位工作体系,转换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为载体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综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完成职业体系向知识体系的转化。2.遵循职业能力发展,构建专业课程全新体系。遵循职业能力发展,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重新构建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中职电子商务的全新课程体系。
(二)专业资源库建设达到的预期目标
1.形成三个特色。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以学、做、评为动力机制,以综合评定成绩为主,以模拟软件训练、实战教学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学校、企业的合作为主要方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尽力争取政府的装备保障来改善教学条件。2.实现四大功能。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完善课堂教学,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进行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建设,实现企业参与的产、学、研一体的深度合作,完成本专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3.创新三种模式。以实战教学的模式系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提升,以教学中的互动、导师导学的方式实现创业教育思想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实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能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政府的多种合作模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渴求。
四、建设教学资源库引发的思考
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范文6
论文摘要:分析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措施建议,对远程网络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深人发展,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已经成为远程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建设高质量、符合远程教育教学规律、适应远程教育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更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现状
自从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以来,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形式,作为一种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作为在当前我国还缺乏教育资源的形势下办好人们满意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全国电大从1999年开始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从教育部对电大试点工作评估的总体情况来看,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空间还是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上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能随时随地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其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有很大不同,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和传统远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既可实施非实时教育、也可实施实时教育,使更多的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需要享受教育的平等和机会。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仅要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具备丰富充实的课程教学资源。从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情况来看,远程教育课程的教育资源建设基本上都是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涵盖了印刷媒体、音像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等基本结构。但随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长足发展,当前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日益成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制约瓶颈。因此,加快建设具有高水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完善从建设、管理到评价、维护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对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在快速发展。但是,要认识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已经滞后,与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当前教学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认识不够充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等。
〔一)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认识不够充分
第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教学资源层次不齐。集中表现在:从资源的内容看,绝大部分比较接近或雷同,以至针对性不强,可交互性资源不多,专业特色体现不够明显,多数为内容的翻抄;从资源的数量看,名目繁多,来源广泛,但资源品种基本相同;从资源的实用价值看,大量课程资源存在简单的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
第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滞后。主要表现在:由于远程教育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但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甚少,教学活动无异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搬家;教学内容枯燥单调,教学方法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和考核方式的局限,很多学生认为考试就是背书本,多媒体资源看与不看一个样。教学水平的滞后和教学方法的过时,致使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第三,对网络课程的理解不到位。有人把网络课程简单地理解为网络课件,更有人把网络课程理解为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而网络课件就是把网络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
第四,课程资源不够丰富。一方面表现在表现形式单一。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静态网页形式呈现,主要表现为:文本和静态图像、POWERPOINT讲稿、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和讲稿。另一方面表现在学习内容单一。目前网络课程只关注本课程的教学,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虽然不可能做百科全书式,但可以建成电子图书馆式的资源库。
(二》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是资源建设的主力军,财力、物力是资源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资源运用是教学资源建设的两个重要环节,只有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正是由于目前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不够合理,成为导致资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一,教师配置欠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需要课程团队的每位老师参与,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指定I-2名老师去完成,这样很难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因为一方面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教学管理、科研和资源建设工作,这对教师来说要求相当高;另一方面,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需要不断引人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术,对于部分老教师来说,要及时地适应新的开放教育教学观、掌握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教师不能够掌握网络知识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没有办法教会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对于这样的情况,加强教师的培训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二,硬件设施配置不合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硬件设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比以往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而要传输大量音视频多媒体资料,就要求采用高效的压缩编码方法,同时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提出高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制作教学资源所需要的多媒体素材十分贫乏。因为教师可能会将各种图像、视频、声音等采集到计算机里面变成数字格式,这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工作,而当前很多远程教育院校的硬件处理系统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此外,即使有一定硬件设施的院校,其教学平台软件的建设可能会存在较大问题,致使无法精确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或者对于教学资源的检索设置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不能合理地使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客观因素也成为影响教学资源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财力配置欠科学。财力是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但从目前各个院校远程教育专项资金来看,在购置计算机、提高网络带宽,聘请专家等方面都投人了大量经费。但是学校财力必定有限,同时又将有限的资金平均分配到每个教学资源的建设项目中,这样,并不利于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教学资源质量的提高。同时,从资金投向来看,对教师继续培训投人还很缺乏,因而不利于教师掌握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理念、方法及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无疑受到制约。
(三)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第一,缺乏规范的基于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协作建设、资源共享的环境,自行其是,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规模不经济,同时,对教材一体化涉及的指导力度较弱,多媒体资源设计和制作方法不能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第二,课程资源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作业和考试),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而这两种评价对于获得学习成就感非常有效;缺乏学习过程设计,网络学习是由学习者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组成的,并不是只有起点和终点,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学花目标的设计、实现,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目前的网绍课程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师生讨论,缺少彰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对学习者学习活琐的关注,没有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第三,建设标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尽管彭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十几项教育信息让技术标准,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环境还不完善,致使标准规范难以有效推广,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目前的教学资源普遍存在“重教学资源建设的形式和数量,轻所建资源的内在质量和应用效果”的现象。此外,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评价机制,致使教学资源质量良芳不齐。
三、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特点,由于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就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此时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从根本上理解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课程内容组织与传送渠道,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二)提高教学资源的质且
开放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搞好资源建设对于学生学习起关键作用。搞好资源建设,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必须注重实用性。要满足开放教育学生的需求,则必须注重其实用性。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它的易选取、易重现及具有交互功能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养成浓厚的上网学习习惯。内容可以包括重点、难点问题解析,实务操作训练,综合模拟测试,学习效果检查等;音像教学资源,它是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直观的动态画面来反映教学内容的,可考虑以实务训练、模拟实验和具体操作为主进行设计并尽可能展现文字教材不易表达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资源建设 中,应尽量避免文字教材的缩减和已有资源的重复,要根据学生需要,提供所需内容,让学生感到有帮助、有启发,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再创造,使教学过程得到升华,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对文字教材的辅导和补充为主,主要侧重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点的辅导,要注重对课程内容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并要借助其优势不断提高复习指导、实务训练、检验测试等教学环节的交互环境,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科学的网络资源导航结构,方便学生上网学习。
其次,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内容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在资源建设中根据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内容,适当增加讲解典型案例、实务操作和能力培养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需要。考试中,要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所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教学资源建设内容的突破和创新。为此,要考虑改变传统教材设计模式,如较多地增加图文解释,增加实际操作范例等。在视听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应按一体化设计的原则,巧妙安排、有机配合,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不同模块的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方便学生学习。在具体设计上,可考虑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座谈讨论、难点分析、案例点评、热点透视、专家访谈等各种交互方式进行。总之,要根据学生需求,科学设计远程教学资源的内容,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资培训,推进资源建设工作进程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带来了教育对象、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多媒体一体化教材总体设计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建设出符合开放教育教学要求的高质量教学资源。
首先,远程开放教育使得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改变,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因此培训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种角色意识的转换,帮助教师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参与课程开发的意义,去促进自身的角色转变,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有渴求和极取新知识的愿望,要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的教育视野、广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抓住教材的知识点和关键内容,提炼出教材精华,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建设的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能独立设计制作课件的脚本,并提供相应的文字、视频资料供教育技术部门进行整合制作。
(四)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学资源的利用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加强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当前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应抓好教学设计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一体化设计。所谓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媒体内容的侧重及其呈现方式的设计。重视课程的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就是在资源建设中,注意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功能,发挥不同媒体功能的作用,实现资源建设达到优化结构的目标。在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中,应综合介绍课程的各种资源以及其运用的策略,并且将文字教材内容与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这样有利于课程音像教材、VCD光盘、IP课件、CAI课件、直播课堂、计算机网络等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其次,开发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媒体资源的利用率。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各章节的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包括不同地域、不同背景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不同,开发动态的媒体资源。
第三,加强对教学平台的建设,改善教学资源利用的网络环境。作为开放教育来说,很多资源都是通过教学平台加以利用的,所以加强对教学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教学平台作为教学资源利用的桥梁,其功能的设计与完善十分重要。如何将众多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增加检索渠道,便于广大师生查阅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资源利用的网络环境,成为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