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压电力安全规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压电力安全规程范文1
20xx年3月份以来,结合农电配网工程建设,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对辖区内的400v及以下的农村低压电网也同时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是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
一、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和接户线改造对改善农村用电环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20xx年以来,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计划、规划会议精神,努力为地方“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电力保障,通过努力,该所共完成了79个新农网单项工程的改造和6580余户的农村低压接户线的改造工作。
1.供电质量的提高
在实施低压电网改造后的高流镇高程村,笔者看到:崭新、整齐的塑料计量箱换去了昔日锈蚀、破损的铁皮计量箱,过去,缠绕在低压接户线和套户线上的广播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低压线路。该村党支部书记徐佃松告诉笔者说:通过供电所的线路设备的改造,供电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余户用电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电炊具或安装了空调等,电力的发展给我们农民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压线路损耗率明显降低
笔者对高流供电所实施农网改造后的部分低压台变的线损率进行了调查,改造后的台变的低压线损率比改造前有了明显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对照表:
通过以上部分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的比较,改造后的低压线损率明显低于改造前的低压线损率。
3.电压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
笔者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通过低压电网和接户线改造,电压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大街北变的电压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6.03%,通过户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7.52%,改造后比改造前提高了1.49个百分点。
通过对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其台变的电压合格率、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证,用户的安全用电有了保障,用户从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中得到了实惠,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现状
在对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户一表”改造法(即将低压接户线、计量点直接延伸到用户),改变了以往的计量集装模式。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际运行,笔者发现: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电网安全运行、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和居民用户的用电安全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低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下降。
现阶段,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tt系统,即: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电气上和电力系统中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tt系统的故障特点是故障回路电流小,在自动切断供电前,局部故障不会扩大,不会转化为“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较大的接地电阻。tt系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往的电能计量集装模式的保护方式是: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安装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计量集装箱处装设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户进线开关处装设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采用电能计量集装模式下,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是装设在用户进线开关处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进而是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最后是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上述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发生故障时,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小,故障点容易查找,维修方便。
据笔者现场实际调查、走访发现,当前农村居民用电的状况是: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低,已经安装的,有的损坏退出运行,有的因为用户家中线路老化,引发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用户自行、人为的将其退出运行,目前,农村居民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实际安装运行率仅在10%-30%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的影响
在采用“一户一表”安装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间保护),当属于用户资产的用户室内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低,且无中间环节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往往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直接动作跳闸,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扩大,故障点查找难度增加。笔者遇到的一个事例是:某台变的一个用户家庭用的潜水泵电机接地漏电,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造成该条400v线路 的180余用户断电,用户故障报修、投诉电话不断,而维修人员只好一根根杆塔、一处处t接点、一个个用户排查,花费3个多小时,才查找到故障点,恢复了送电。真的是既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四、“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依据gb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l/t49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第5部分“剩余电流保护”、dl/t493-《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的相关规程规定:农村tt系统台区必须安装剩余电流总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农村低压电网可增设剩余电流中级保护;
低压电力安全规程范文2
【关键词】保护接地;接零保护;接地保护;低压配电网
当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很多的电力用户并不能有效地实施保护接地,有些甚至将电气设备中的保护接地线弃之不用,不仅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而且也降低了供电可靠性,所以有必要对低压电力网的接地保护体系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我国的家用电器大多采用三芯电源线配三脚电源插头或四芯电源线配四脚电源插头,对于三相四线制的电器设备,电器外壳会另附一根黄绿两色的保护接地线,以便在电器工作时实行保护接地。由于现行的公用配电网络中,并没有采用统一专用的接地(或接零)线与之相适应,同时,每一个客户并也不是都具备这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再加上城镇居住条件的客观环境、房屋配电系统设计施工的不规范、供电部门的安全宣传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限制或影响。对于一般的电力客户来说,要想真正能够正确有效地实施保护接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大多数的客户在产品买回去后,往往都是将产品设计中要求使用的保护接地线弃而不用。有些既使采用了一定措施,使用了保护接地线,也往往很难达到规程要求的技术标准,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甚至因此反而埋下了许多事故隐患。这样一来,产品中原本是为了客户安全使用电器,而必须要求客户采用的保护接地,反而变成了摆设和累赘。这就是当前农村低压公用配电网客户端保护接地的使用现状。
低压配电网的保护接地是指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可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以保证人身安全。保护接地又分为接地保护盒接零保护。接地保护就是将金属外壳用PEE①与接地极直接连接,其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就是将金属外壳用PE②与PEN③相连接,其基本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分成了TT系统和TN系统。TT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TN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有直接电气连接。TT系统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TN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三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
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实践证明,采用保护接地是当前我国低压电力网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但由于保护接地中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使用的客观环境不同,因此如果选择使用不当,不仅会影响客户使用的保护性能,还会影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作为用客户端,要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保护接地,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保护接地的两种保护方式的不同点。TT系统和TN-C系统是两个具有各自独立特性的系统,虽然两个系统都可以为客户提供220/380V的单、三相混合电源,但它们之间不仅不能相互替代,同时在保护措施上的要求又是截然的不同。这是因为,同一配电系统里,如果两种保护方式同时存在的话,采取接地保护的设备一旦发生相线碰壳故障,零线的对地电压将会升高到相电压的一半或更高,这时接零保护(因设备的金属外壳与零线直接连接)的所有设备上便会带上同样高的电位,使的设备外壳等金属部分呈现较高的对地电压,从而危及使用人员的安全。因此,同一配电系统只能采用同一种保护方式,两种保护方式不得混用。
所以客户在选择保护接地方式的时候,除了要明确自己所在的配电系统是那种系统,我觉得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TT系统中客户使用的电器外露可导电部分要全部作接地保护。在TT系统中,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如果不作接地保护,一旦绝缘破损,外壳即呈现有危险电压,人触及后通过人体的电流值,可达数百毫安足以致人于死地。当对外露可导电部分作接地保护时,因装有RCD④,可导致电源断开,使人身安全得到保护。
2)TN-C系统中客户所有使用的电器外露可导电部分要用保护线连接到保护中性线上,严禁PE线断线。在TN-C系统中,接保护中性线是为了防止受电设备因绝缘破坏,外壳带电伤人,而将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与保护中性线相连接。之所以起保护作用,主要是利用相线碰壳时,产生的短路电流,短路电流经相线―中性线回路,而不经过电源中性点接地装置,使过流保护装置动作而中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其保护效能要好于接地保护的保护效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稍有疏忽大意,不能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实施保护要求,接零保护系统导致的触电危险性仍然是很高的。如果连接客户电器设备的PE线发生断线或电器设备未连接PE线,一旦发生设备绝缘损坏碰壳故障,不仅不能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反而使得电器设备的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3)规范室内配线。规范客户端的室内配线和安装工艺,严格按照《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电器安装。同一场所的电器进线方式要统一,如配电盘的开关进线为面向配电盘,三相四线从左到右为N、A、B、C;单相排列为中性线、相线。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均应控制相线。要特别注意插座的接线要求,必须是:单相2孔插座,水平安装时面对插座的右接线柱接相线,左接线柱接中性线,垂直安装时插座的上接线柱接相线,下接线柱接中性线;单相3孔插座,面对插座的上孔接线柱在TT系统接接地线,在TN-C系统接保护中性线,右孔接线柱接相线,左孔接线柱接中性线;三相4孔插座,面对插座的上方接线柱在TT系统接接地线,在TN-C系统接保护中性线,相线则由左孔接线柱起分别接A、B、C三相。不同电压的插座安装于统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且插头不能相互插入。
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希望能对电力客户在选择接地保护体系时能有一些参考,大家共同努力来提高低压电力网的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彩虹.供配电系统(上册 一次部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25-228.
[2]马志溪.供配电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49-351.
[3]佚名.低压公用配电网络正确选择和使用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J].
低压电力安全规程范文3
【关键词】提高;无功功率;应用
目前我国电力供应受一次能源涨价的影响,电能价格再三上调,电费占产品成本的比例逐年递增,给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低功率因数、低负荷、低效率等浪费电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节约电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工作。
据统计,国供电网的总损耗中,仅低压电网就占50-60%,特别是地方企业和乡镇办企业,建厂时由于资金限制,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在施工中以大代小、以简代繁,手头有什么材料和设备就地使用,不顾违反规程,造成了低压电网不符合规程要求,更增加了低压电网的损耗,因此,如何降低低压电网的损耗是节电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改善低压电网运行参数的需要。
在企业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90%以上都是电动机,造成无功损耗80%以上都是动力设备。因此,要提高功率因数来降低无功损耗,改善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主要方法就是电容器补偿的方法。
1.补偿原理
众所周知,感性负荷电流是由有功电流及无功电流两个部分合成的电流。
电动机的有功电流是为拖动负载而作功的,而无功电流是用来产生磁场的励磁电流和电动机的一、二次漏磁电流。由于无功电流必须存在,因此要从电源索取两部分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方能满足电动机的工作要求。这样就增加了供配电设备的容量,增加了电网的负担,减少了电网的输出能力,同时还增加了电能的损耗。
电动机并联电容器之后,使功率因数得以提高,减少了电源输入的无功功率,可用向量图加以说明,见图1和图2。
从向量图上可以看出,并联电容器之后,通过电容器的电流Ic超前于电压U 90度,它可以抵消一部分滞后于电压U 90度的电感电流IL,使相角由¢1变成¢2,将功率因数由COS¢1提高到COS¢2,使合成电流由I1变为I2,功率也是如此变化。这时,I2
2.补偿方式的选用
2.1高压补偿
高压补偿一般在10KV以上母线侧,利用高压电容柜进行补偿。这种补偿的优点是补偿集中在高压室内,便于管理和维护,适合于农村电工技术水平低、不会维护的地区。缺点是无功功率仍需要在线路中输送,降低了补偿效率。同时,高压电容柜造价高、投资大。
2.2低压集中补偿
一般是在0.4KV侧母线上采用电容器自动补偿和电容器分期补偿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单台电机容量小而且多的系统及现场条件差、无法装置电容器的场所。优点是,可以在低压室中集中控制,随时监控功率因数的变化,随时调整电容投入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功率因数。适应现场条件不允许装置电容器的场所,如防爆、潮湿、腐蚀气体严重等场所。缺点是投资大,系统仍需输送无功功率。
2.3就地补偿
就是在电动机跟前与电动机并联电容器,使用同一起动设备,停机时,电动机定子线圈即为电容器的放电线圈。优点是:无功功率就地补偿,系统无需输送无功电流,相应提高了系统负荷能力。缺点是:补偿点多,不便于管理,特别是电机容量小时,电容器无处放置不安全,防爆、潮湿、腐蚀,严重的场所无法采用就地补偿。
我厂六个低压室均设在负荷中心,现场条件差,机、炉高温,球磨车间粉尘大。另外,虽然有很多大容量的电机,但还有很多是20KW以下的小型电机,并且都是集中控制,根据我厂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集中和就地相结合的补偿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3.1就地补偿
我们在75KW以上的电动机就地安装了电容器补偿,使较大电机就地补偿无功电流,减少了无功电流在系统中的输送,从而降低了电流密度和导线的温升,不但降低了电能损耗,而且提高了安全系数。
2.3.2集中补偿
在就地补偿的基础上,在六个低压室安装了10台电力电容器自动补偿装置,在生产中,在就地固定补偿的基础上,各低压室的电力电容器柜投上后,可以根据电力负荷的变化,自动投切电容器,保证功率因数始终控制在最佳参数。通过两个生产期运行,电容器柜及控制设备没出现事故。全厂电力系统事故率下降了60%,更重要的是节能效益显著。
我厂现运行汽轮发电机组,投入了电容器后得到了下列效益:
A由于无功由电容供给,发电机少发了无功功率,所以发电机轴功率降低了,就等于减少了汽轮机的出力,对汽轮机带来了效益。
B电容采取就地补偿,所以无功电流不用在发电机和电动机之间输送了,减轻了输电线路的负荷,输电线路、开关等安全运转率提高了,这种效益无法估量。
3.安装后的检查
(1)母线联接严格按照电容柜的色带相序(黄—A、绿—B、红—C)接线,否则要调整低压室母线位置。
(2)校对功率因数表电压接线和电流接线相序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电流互感器一次与二次绝缘状态,绝缘低的要进行检查。
(4)断开主开关,单独送操作保险检查有无异常情况。
(5)检查各部接线是否紧固,并进行处理。
4.运行时注意事项
(1)电力电容器自动补偿柜要根据电力负荷递增情况,逐渐投入电容器柜,在功率因数稳定情况下,用一台电容器自动补偿柜作调整用,其它柜都切到手动位置。
(2)建立电容器自动补偿柜运行日记,每两小时检查一次运行情况,记录功率因数、各相电流及各点温度参数,发现电流表不平衡度达到5%时,应进行检查。
(3)发现电容器漏油、温升高等要及时处理,防止事故蔓延。
低压电力安全规程范文4
一、事故原因分析
架空线路常见故障有机械性破坏和电气性故障两方面,但无论是机械性破坏方面的倒杆断杆、断线,还是电气性故障方面的接地、短路或缺相,通过继电保护、遥信遥测等功能均可反映出线路发生故障,笔者根据近几年线路跳闸统计情况,总结出以下线路跳闸原因:
(一)线路速断跳闸的主要原因:
1、配变故障。由于配变本身故障或操作配变令克时因操作不当引起弧光短路。
2、伐树造成。由于伐树时采取的安全措施不得力,使树倒在导线上,或树枝搭落导线上造成短路。
3、动物危害。如鼠、鸟、蛇等动物爬到母线或配变上造成短路。
4雷电危害。由于雷击等原因使瓷瓶击穿或避雷器击穿着火等导致线路跳闸。
5、大风、雨、覆冰等其它原因引起导线震荡、联线、断线或恶劣天气狂风刮倒大树砸断导线。
6、外力撞击。如司机违规驾车导致车祸发生撞到电杆,造成倒杆、断杆等事故发生。
(二)过流跳闸的主要原因:
1、低压线路发生短路。
2、负荷电流过大。工矿企业大设备、大机床猛一启动,过高的冲击电流造成线路跳闸。
3、过流保护定值编小,线路负荷陡增,定值不能满足用电负荷增长需求,线路频繁跳闸。
4、线路老化等。由于负荷增长过快,线径过细,使线路长期处于不经济运行状态,久之,导线严重发热,在薄弱环节打火烧断导线、跳线或熔丝熔断,引起短路,产生短路电流,导致线路事故跳闸。
(三)线路接地的主要原因:
1、清障不力。刮风时树枝碰线。
2、绝缘子破裂,使导致接地或绝缘子脏污在雾雨天闪络、放电、绝缘电阻降低;跳线烧断搭到铁担上。
3、导线烧断落到地上导致接地。
4、避雷器击穿。
5、小动物危害引起。
6、导线、跳线因风偏对杆塔放电。
二、配电线路常见故障排除案例
(一)绑线松动、导线磨损造成断线事故
1、事故
某村通往水泵房的低压线路是16mm2铝线,突然发生一相断线,使正在排灌的水泵停止运行。
事故后,经电工检查,发现是通往泵房的4#杆(直线)瓷横担上的导线绑扎不牢,由于绑线松,使导线和瓷担发生摩擦,久而久之,发生破股断线。
低压导线固定在绝缘子上,要求用绑线进行绑扎,并且绑扎方法要按规定执行。固定处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不受损伤,固定程度必须符合要求,长期运行后不松脱。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绑线不符合要求,不是按标准规定绑扎的。横担绑线处松,所以导线与瓷担间发生摩擦,使导线磨断四股后发生断线。
2、改进措施
(1)严格施工要求,在线路架设时,必须对导线按规定进行绑扎,要求在导线弧垂调整好后,要用直线杆式绝缘子的固定绑扎法,把导线牢固地绑在绝缘子上(瓷横担两端的槽内),绑扎时应先在导线绑扎处缠150mm的长铝带,以防因摩擦或在绑扎时损坏导线。
(2)认真做好验收工作,新架设线路在运行前要进行登杆检查。
(3)农村电工应加强对低压线路的巡视检查,尤其是在风雨天要进行特殊巡视,发现缺陷,要及时消除。
(二)导线折弯造成断线事故
1、事故
晚上突然有的灯灭,有的红,有的亮,村电工立即到配电室检查配电设备,隔离开关一相熔丝熔断,判断为线路接地短路故障,随即进行线路巡视。发现低压线路4#~5#杆之间三相四线制的一相裸铝线断线,电源侧一头掉在路边地上,立即进行了处理。
经过对断线故障点进行检查,发现导线架设时留有死弯损伤,在验收送电时未发现,由于死弯处损伤,使导线强度降低,导线截面积减小,正逢冬季三九天气,导线拉力大,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和机械强度均受到较大影响而导致断线。施工质量差,要求不严,是造成断线的主要原因。平时对低压线路巡视检查不够,未及时发现缺陷也是原因之一。
2、改进措施
(1)在农村低压架空线路的新建和整改中,必须严格执行《低压电力线路技术规程》,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2)施工中发现导线有死弯时,为不留隐患,应剪断重接或修补。具体做法是:导线在同一截面上损伤面积在5%~10%时,可将损伤处用绑线缠绕20匝后扎死,予以补强;损伤面积占导线截面的10%~20%时,为防止导线过热和断线,应加一根同规格的导线作副线绑扎补强;损伤面积占导线截面的20%以上时,导线的机械强度受到破坏,应剪断重接。
(3)应加强对线路的巡视检查,凡是在风雨过后,要认真仔细巡视,发现缺陷,及时消除。重大节日前也要对线路进行特巡。
(三)乱接照明造成事故
1、事故
某村内动力、照明线路与路灯线路同杆分上下两层架设。一日因风雨大,路灯中性线断线。风雨停后电工到现场查看时,发现路灯仍在亮着,但距配电室较远的几个路灯发光暗。又在距电源不远处发现,电源侧的线路断头搭在地上,另一端头悬吊空中。于是电工马上到配电室把路灯的隔离开关拉开。但仍发现距配电室不远的一个灯的灯丝发红,其余的路灯全熄灭。因天黑道路泥泞未细查其原因。第二天派人修复,在断线处用试电笔测试吊在空中的导线端有电。又到配电室查其路灯线路的隔离开关确实在拉开的位置。经沿线路查看,发现有两户的照明灯跨接在路灯线路的中性线与上层相线之间,立即断开两处引线,路灯线路才无电。
当路灯线的中性线断开后,一端接地,另一端在空中悬吊,路灯线路的开关在合的位置,这时有两条通路并联。其一,电流由相线出发,经路灯压器,此回路承受线间电压,即380V,假设路灯都是一样大小的灯泡,那么有的灯泡承受线电压,故光线暗得多。
那么开关拉开后为什么线路仍有电,这是因为把隔离开关拉开后,虽然灯全灭了,但断线处导线的一端仍接地,而用户照明灯的开关又在合的位置,此时电流由杆上层动力线路经相线、照明灯、路灯回到相线、路灯、中性线,接地点经大地压器的中性点,此串联回路承受的是相电压220V(略去接地电阻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的部分压降)。按串联电路分压原则,设所有灯泡的大小都一样,那么故障线路路灯的电压为120V,故灯丝发红而不亮。
2、改进措施
(l)加强安全用电宣传,定期检查,严格安装手续,严防不通过管电部门在其供电的线路上随意接通设备,更不允许把用电设备跨接在两条不同用途的线路上。
(2)照明线路的相线、中性线必须用相同的导线,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3)工作前一定要验电,异常现象要细查究根,工作要完全彻底,如发现导线落地应采取安全措施,不应拨到一边不管,否则有人触及会造成电击事故。
(四)低压线路断线接地事故
1、事故
晚上突然一片漆黑,电工迅速沿线查找故障,很快找到了故障点和故障原因。在配电室通往南街的低压线路的6#~7#杆之间有一根导线断落地面,造成剩余电流保护器跳闸停电。
经检查断落的一根导线恰在接头处,线路接头处引起松动,发热过度最后烧断。所幸该线路装有分支剩余电流保护器,当该支线断落地面后,使保护器动作跳闸。确保了人身和设备安全。
2、改进措施
此次断线事故充分说明了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安全保护作用,应广泛宣传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重要性。它不仅能防止人身电击事故的发生,还能起到家用电器不被烧坏和降损节能的效果。
在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的配电室都应普遍安装剩余电流总保护开关和分路开关、家用开关,实行用电的三级保护。
低压线路大都是沿街或串院穿行,每遇刮风天气使树枝摇晃碰触导线,甚至使树木倒跌压在导线上,造成倒杆断线的事故时有发生。为此,电工应协助用电户做好树木的修剪工作。平时要加强线路检查,确保安全,制止用户在导线附近搭棚、立杆。立杆架线必须通过电工,按用电规则办事,保持安全距离。
电工要加强对低压线路接头处的检查维护工作,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五)风刮断低压线路引起麦地着火事故
1、事故
地里小麦突然起火,虽经村民们的尽力抢救,但因风大,很快3亩多小麦被烧成一片黑灰。
经事故调查发现,这场麦地着火是因低压线断线引起的。在该地的南边10m处有一条低压电力线路由东向西通过。这天天气特别热,地里的小麦被晒得焦干,东南风突然刮起,因低压线的一档距中间,一根导线在施工中留有缺陷(7股导线中有3股被磨损未处理)被风刮断甩刮这块麦地里,导线落地时弧光引起长在地里的小麦着火。因此,低压电力线路施工未严格执行《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要求,对被磨损的导线未进行处理,是造成这次火灾的主要原因,导线断线落地起火,是造成火灾的直接原因。
2、改进措施
(1)加强对农村电工的遵章守制教育,农村电工在进行低压架空线路施工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放线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导线被磨损,放线后紧线前要仔细检查导线是否有磨损现象,当发现导线有磨损情况存在时,一定要根据导线磨损程度,根据规程规定进行处理,绝不允许导线存在缺陷不处理而紧线,给导线断线留下隐患。
(2)农村电工应结合春季安全大检查和冬季迎峰检查,对农村低压电力线路进行认真巡视检查和检修,及时消除缺陷,防止断线事故的发生。
三、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1、加强线路改造,严把设计与施工质量,改造旧线路,更换不合格导线,对设计、施工不合格的要予以返工。线路上用的瓷件在安装前必须进行耐压试验及绝缘测试,杜绝使用伪劣假冒产品。
2、加强线路的运行管理工作。签订线路管理责任书,把线路跳闸次数、跳闸停电时间与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考核。
3、加强线路巡视工作。指定专职巡线员,对线路进行定期巡视,并对线路有计划性的进行特殊及夜间巡视,线路发生故障进行故障巡视时要细心查线,发现故障及时彻底排除,防止重复跳闸;要做到:故障原因未查到不放过故障不彻底排除不放过,没有防止故障重复发生的措施不放过。
4、做好线路的清障工作。保证线路通道符合规程要求,使线路运行不受树木生长干扰。
5、加强线路设备的检修维护。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的试验、检修工作,及时处理设备缺陷提高运行水平。如:定期清擦瓷瓶、配变,对变压器、避雷器等定期进行电阻测试及耐压试验;加强配变高低压侧熔丝管理,禁止使用不合格保险丝。
6、做好护线宣传工作。通过张帖标语、宣传车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线路保护宣传工作,特别是在伐树、拆除建筑物时要采取安全措施,保护线路安全,禁止在电力线路附近及其上空放风筝、抛掷铁丝、绳索等物。
低压电力安全规程范文5
电力二季度工作计划
20XX年XX县电力局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地电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要求和指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以建设规范化供电所和标准化变电站工作为中心的基础管理,抓好职工的安全意思和技能培训,加强责任制的落实,持之以恒地开展反习惯性违章作业作斗争活动,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电力安全工作计划。
一、生产奋斗目标:
1、不发生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不发生我局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一般交通事故。
2、不发生我局负同等以上责任的农村人身触电死亡事故。
3、不发生恶性误操作事故。
4、输电设备事故率≤0.5次/百公里·年。
5、变电设备事故率≤0.1次/台·年。
6、配电设备事故率≤0.5次/百公里·年。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认真贯彻省公司关于高、中、低压配网生产运行检修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安规》为基础,建立切合实际的《设备巡视标准》、《刀闸操作标准》、《工作票执行标准》、《工作报批制度》、《工作检修流程》、《两票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等。3月底以前完成《变电站现场运行操作规程》和《调度运行规程》的修编和审查工作。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确保运行检修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三、抓好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针对我局职工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习惯欠缺的现象,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
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培训要求,制定出我局切合实际的生产和安全培训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培训。下面,就培训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加以强调:
1、安全意识的培训,首先,是通过在各种会议,各种工作场所、任何时间都讲安全,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到依法、依情抓安全。其次是涮写安全标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今年将在6月份和工会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和业务技术比武活动。第三、利用2005年的6次事故开展警示教育。
2、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针对不同工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供电所人员主要培训《安规》线路部分,《农村低压电网安全工作规程》、《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农村低压技术规程》和本工种作业流程等,工作计划《电力安全工作计划》。对变电运行人员重点培训《安规》变电部分、《变电运行规程》、《变电运行标准化手册》、《设备巡视标准》和本工种作业流程等。对调度运行人员重点培训《调度运行规程》、《电网各种运行方式》、《调度术语》等。对施工人员重点培训《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中低压配网技术规程》等。根据培训计划,在月底下发培训考题,进行考核。全局有组织的进行两次安规考试,并按安全生产考核办法考核落实。
四、以建设规范化供电所和标准化变电站为中心,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1、规范化供电所建设,首先,加强供电所对35kV、10KV、0.4KV线路设备的运行管理,特别是10kV配网线路设备的基础资料,真正摸清10KV配网运行状况,完善10KV 配网结线图,建立配变线路台帐。根据往年运行中的问题,确实解决稍土、延黄两条线路经常断线的问题。其次是供电所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记录填写规范,材料、工器具的管理规范、使用合理。
2、标准化变电站建设将严格按集团工作《标准化变电站建设细则》逐项逐条进行查漏补缺,确保2005年审报的城关变电站达标。2011年继续深入开展标准化变电站建设工作,再实现一个变电站标准化。在2006年,变点站管理工作中还应做好如下工作。首先,结合春秋季预防性试验工作,对网改中遗漏的问题进行消缺,并完善调度系统和变电站的连接,充分发挥调度职能,提高设备完好率,强化电网运行管理。其次,按照大修和更改项目,结合负荷的发展,做好设备的更换和消缺工作,特别是更换互感器和处理主变渗漏油工作,提高设备运行水平。完善各变电站的基础资料,按《标准化变电站建设细则》,完善各变电站的图纸、设备说明书、制度、各种记录等资料,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最后做好每年6月、12月的设备评级工作,及时了解设备健康状况,以精细化管理方式,广泛开展“管理年”活动。
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制落实。
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规定和要求能否落实到位,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2006年,要按照生技科、安监科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主要内容包括:
1、省集团公司下达的计划项目、规定和要求是否落实。
2、各部门、各站、所安全生产第一 责任人工作是否到位。
3、各项工作是否按规章制度审核,严格按计划管理,特别是站、所、队生产工作必须纳入计划范围,各类作业都必须按照中低压电网安全运行和检修管理程序执行。
4、是否按规定严格执行“两票三制”
5、工作现场是否按规章制度要求落实各级人员进行安全监督,是否做到“看注盯牢、跟紧、尽责”。
6、是否按局里下达的任务按计划完成,特别是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扎实开展。
7、是否按规范化供电所和标准化变电站建设要求填写各种记录、上墙图表等。
8、是否按要求传达事故通报、制定措施。
9、工器具材料使用是否按制度执行。特别是维护材料和工程使用材料,要严格按制度审批,领娶使用。
低压电力安全规程范文6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防雷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加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广泛使用计算机、RTU等微电子设备。县级电力调度及其变电站由于其所在地土壤电阻率较高或地处山区等,其地网的接地电阻往往很难达到规程的要求,其防雷工作更需引起重视。由于一些微电子器件工作电压仅几伏,传递信息电流小至微安级,对外界的干扰极其敏感,而雷电流产生的瞬变电磁场对微电子设备的干扰和损害尤为严重。在雷雨季节,有些电力公司调度大楼和电力公司所属自动化显示系统、通信联络系统(Modem、载波机、程控交换机等)等常常遭到雷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当地电力系统的正常调度、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尽管有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采取了一定的防雷措施,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仍然经常发生雷害事故。本文通过在县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防雷的实践,提出调度自动化设备的现代防雷技术。1 雷电入侵通道概述雷电直接击在变电所设备上,这种情况几率比较小,因为设计和施工的都会考虑到安装独立的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 雷电可能沿着电源线入侵,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到变电所,如避雷器动作,则是避雷器残压叠加后,通过所用变的电磁感应耦合到低压网络,使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的电源模块损坏的。此时,低压电网过电压的幅值主要与避雷器的残压,避雷器与变压器距离和避雷器接地引下线的长度有关。 雷电可能沿着通信线入侵,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在通信线路与设备之间有一定电位差直接作用于串行通信口(RS232/422/485等),根本原因是在400V低压电源侧缺少必要的防雷保护措施,特别是缺少相应电压等级的避雷器保护,使低压网络中的雷电过电压得不到有效的限制。同时,雷电对微机监控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电源又没有与其他电源分离,或采取特别的防止雷电干扰的措施而使雷害事故发生。 雷电感应时常发生,通过35kV或10kV高压感应到400V的低压线路。如低压网络较大,或有低压架空线路时,当雷电在其近区活动时,会在400V低压网络上感应出较高的过电压而打坏接在低压电网上的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调度系统或通信系统的电源部分。 此外,雷电还通过反击、截波以及倒灌等方式作用在设备上。
2 目前二次设备防雷存在的问题 2.1 MOV残压与二次设备耐压值配合不合理 由于目前的制造工艺有限,使得避雷器的残压比额定电压高6倍。例如在220V线路上使用的低压避雷器残压为1.3kV,而一些敏感芯片的耐压值仅为6~10V,其残压值极大地超过了芯片的安全电压。
2.2 MOV动作时引起截波过电压 避雷器在动作时电压下调(截波),通过避雷器安装点到二次设备端之间导线的电感与二次设备输入端对地电容构成谐振回路。截波通过该谐振回路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截波过电压)。
3 针对问题的对策 3.1 电源系统等电位技术
IEC1024规定:为实现雷击保护电位均衡,应采用均压等电位导体或过电压保护器,将处于被保护空间中的外部避雷装置、建筑物钢筋架、安装设备、各种导电体、供电及通信设备等连接在一起。当雷击时,地网电位升高φ=IRch=100kA×2Ω=200kV,水平方向的电位以1kV/m的速度下降。由于二次设备所用电源都是由变电站的站用变压器所供给,站内各二次设备分布在不同位置,而设备外壳则是就近接地,电源中性点与设备外壳间的电位差引发反击,由电源系统造成巨大的电位差,导致反击和“倒灌”的发生。
3.1.1电位差计算。 三个设备外壳电位分别为:φ(A,B,C)=IR-L(1,2,3)ε;而电源的电位为:φD=IR-L4ε;设备外壳与电源电位差为:Δφ=φ(A,B,C)-φD。其中ε为电压降常数1kV/m。
2.1.2解决办法:二次设备用电源通过1:1 的隔离变压器向二次设备供电,使被保护对象的各部位尽可能构成等电位,从而杜绝电位差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隔离变压器的作用:电位浮动,二次设备用电源通过1:1隔离变压器向二次设备供电,实现二次设备局部地网电位“浮动”,利用“水涨船高”原理消除反击。 雷电波隔离,通过隔离变压器初、次级开路的原理对沿电源入侵的雷电波实现隔离,被隔离的雷电能量经隔离变初、次级的避雷器入地。
3.2 避雷器残压衰减技术 针对避雷器残压远远大于二次设备芯片耐雷水平的情况,可采用一种新型的中和变压器对其进行衰减。 该中和变压器由一环形铁心和绕在铁心上的线圈组成。如图1所示,新型中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一般情况下,中和变压器是在差模输入的状态,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对于二次系统无任何影响。
当雷电入侵时,变压器是在共模输入的状态,雷电流经避雷器进行泄放,在线圈里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势,这部分的变化电压抵消部分残压,以达到降低残压的目的。U输出=U入残压-ΔU,而ΔU=L(di/dt),此时两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同,则Φ=Φ1+Φ2,所以总电感值为:L=L1+L2+2M。 两线圈的互感系数M由磁通量和雷电流决定。 雷电流的陡度是非常大的,根据上式则可明显看到中和变压器输出给二次系统的电压有很大减低。此外,使用中和变压器还能消除直接使用避雷器而产生的截波过电压。
结语 随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脑通信设备的大规模使用,雷电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以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电脑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我们应从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波侵入,防雷电电磁感应,防地电位反击等多方面作系统综合考虑。严格按防雷接地规程办事,应用新技术新装置,采用电源系统等电位技术和避雷器残压衰减技术是确保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极大减少雷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巨丰.现代防雷新技术[M],中国水利出版社2007.7.(1)56-59
[2]王葵.孙莹.电力系统自动化[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