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管理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管理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室;
管理艺术设计实验室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与创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且计算机新技术等设计复制课程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给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高校需要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能够有序运行,能够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1]。
一、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较快,但是起步较晚,而且随着近年来市场中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高校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招生和录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但是高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空间以及师资力量却没有变化,这导致高校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中也就相应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地域条件阻碍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大多数高校在选址的时候,会选择远离市区环境较好的郊区,这虽然可以营造舒适的校园环境,但却不利于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因为艺术设计需要紧紧抓住市场的需求,学生艺术设计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但是高校离市区的距离较远,学生就缺乏实习和实训的环境,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术和设计水平进行检验[2]。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管理缺乏约束
在高校中由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较少,青年教师较多,教学师资结构不平衡。青年教师虽然观念新颖,但是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在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中,往往不能妥善处理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这就使得实验室管理缺乏实际的约束性。中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在设计实验室的一些新的设备以及掌握全新的教学理念方面就显得比较欠缺,这就严重影响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作用的发挥。
(三)教师的压力较大,疏于管理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主任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招商引资以及设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等工作,且在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的一部分经费需要教师自行筹措,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使得教师很难平衡设计实验室管理和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水平[3]。
二、艺术设计实验室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同时展保持一致,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一般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会开设平面、动画、陶艺以及装饰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具体包括书籍、广告、家具、展示等平面设计课程,印刷、玻璃、金属等装饰设计课程,以及平面动画、多媒体、影视、虚拟立体动画等动画设计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以工作式教学为主的,即把艺术设计实验室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大学阶段会学习到各个方面的知识与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是与商品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开设艺术设计实验室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二)校企联合,实现互惠互利
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可以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一方面,学校可以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合理和问题,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体验机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检验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并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收入。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和学校合作,向学生提供实习工作岗位,可以应用学生新鲜的艺术设计创意,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用于招聘雇佣艺术设计工作人员的成本。通过校企联合既能解决学校建设管理艺术设计实验室资金匮乏的问题,也能缓解企业的用人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三)使学生、教师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艺术设计实验室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不断参与实习与实践的场所。高校建设发展中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室,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只有的进行艺术创作,学生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建立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
(一)加强校企合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能够不断的提高高校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就有必要谋求更高层次的合作与发展,将一些优秀的企业引进来[4]。引进优秀的企业,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实习经历获得宝贵的艺术设计的经验,有效的反馈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教学成果。同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应该只局限于在学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中检验自己的操作技术,应该从校园设计实验室中走出来,走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学生可以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实习,参与到实际的设计中,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出经济价值,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企业同学校的设计实验室进行合作,为学校实验室提供一定的资金、项目支持。另外,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的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从中选拔出一些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才。
(二)完善设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要想能够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就需要建立和完善设计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的规章管理制度可以使设计实验室的管理更有依据,这样才能把每项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建立起艺术设计实验室良好的管理和使用秩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特点,制定类似于《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办法》、《艺术设计实验室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细则[5]。在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后,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这样该细则和规章制度才有现实意义。因此,就要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使用设计实验室的学生和教师不仅要充分的了解其中的内容,还要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保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遵守使用守则,实验室的管理员要进行及时的检修与升级,保证设备可用于教学。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来,增强其管理意识和维护意识。
(三)合理配置实验室教学资源
在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所需的设计实验室较多,如果各个实验室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就会出现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就会造成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时,能够对各实验室的功能、所需设备等因素进行考察与分析,对艺术设计实验室进行长期的、可持续的长远规划。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教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考察本校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设备、功能的具体需求,同时还要到其他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当学校的设计实验室建成后,教师就要对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进行统筹,并优化其配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实验室资源闲置和实验室效益不断下降现象的发生。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实验室的设备、器材进行及时的维护与检修,还要及时升级系统,使实验室的系统能够满足市场中对艺术设计的需要。
(四)提高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设计实验室是否能有序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他们不仅负责安装和调试实验室设备,还要负责其日常维护检修和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因此,要想在高校建立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就要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具备处理实验室常见和突发使用故障的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相关的科研和竞赛活动中,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经济手段等途径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这也会刺激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建立。
(五)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设计实验室开展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校要加快对艺术设计教师的培养,消除教师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观念,要尽可能的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艺术设计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要有针对性的派出相关的教师到有优秀的管理经验的其他院校去学习、考察,学习外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提高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建立起科学的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艺术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因此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加强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使实验室的各个因素都能和谐有机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白汶灵.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5).
[2]张方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3]徐凯歌.医高校艺术设计实训室科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4).
[4]卢梅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文教资料,2011(5)
实验室管理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测量仪器 实验室 管理维护
工程测量实验和实习是高校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地理信息系统及城市规划等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是对工程测量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工程测量实验和实习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测量实验室对测量实践教学的效果有重要作用[1]。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学生人数的增多,测量仪器的高频率使用,以及学生在实习和实验的过程中对测量仪器的不当的操作,再加上仪器的老化等问题,都对高校测量实验测量仪器的维护和管理提出较高要求[2]。因此加强测量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仪器保养与维护,对高校测量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直接影响,我们结合我校测量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在建立符合我校实验室守则和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测量实验室仪器的管理与维护进行探讨。
1.测量仪器的使用管理
我校每学期有近1000学生要进行测量的实验和实习的实践教学,测量仪器的使用频率很高,加上实验项目开设较为齐全,测量实验室每天有近200人次的仪器借还工作,给测量实验的管理带来极大困难。为此我们对测量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进行改革,提高仪器管理效率,降低测量仪器的损坏率。
一是对测量实验室的所有的仪器进行登记备案,然后根据不同的仪器和型号进行编号,对型号规格相同的仪器实行集中安放和管理,便于仪器的外借和归还的管理;二是针对不同的实习和实验项目的不同,我们建立水准仪实验室、经纬仪实验室、精密实验室、GPS实验室和变形监测实验室等,根据各实验室特点,对各个实验室的仪器的使用要求、注意事项都做了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实践中所造成的仪器损坏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办法和措施;三是对借出的每台仪器,按照每个仪器进行编号登记,同时要求学生对照所借的仪器进签名登记,做到借出的每台仪器都能对应借用人,避免以往在实践过程中仪器被损坏后,无法确定到责任人的情况;四是在学生实践结束后,在进行仪器归时,对每台仪器进行仔细检查,重点是对制动螺旋、仪器脚架及脚螺旋等特别容易损坏的部件进行仔细检查,对损坏的仪器根据损坏程度,由损坏人签字确认,并按照实验室的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对损坏的仪器及时进行维修,以保证下一批次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测量仪器的存放
在进行测量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领借的测量仪器种类众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测量实践的内容要求各有差异,所领取的仪器和掌握的仪器也有所不同,在仪器的分发过程中应根据专业实践要求的不同,进行不同仪器的分发[3]。为了提高仪器的管理效率,我们对仪器进行了分类存放,提高了测量仪器的分发效率。
测量仪器大多是精密的光学仪器,对存放的环境有较高要求,如果存放条件较差,则会引起仪器的生霉和生锈等问题,从而造成仪器的损坏。对此我校对实验室进行了重新的装修和改造,使存放仪器的房间环境做到干燥、明亮及通风条件良好,另外我们很重视环境湿度的变化,特别是在阴雨潮湿天气,进行必要的空气调节,对于在潮湿天气下进行实验和实习归还的仪器,在收到仪器后,保持仪器箱开箱通风一两小时,再在仪器箱中放置干燥剂,减少仪器的生霉、生锈和生雾危害的发生。
3.测量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由于仪器的高频率使用,对测量仪器的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则显得非常重要[4]。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对策论仪器的使用年限、使用频率及仪器观测精度有直接影响,科学和正确的仪器日常维护和保养不仅可以减少测量仪器的维修次数,而且可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在日常仪器维护中,应对经常检查仪器的各项检验指标,对发现的超限指标,及时进行仪器校正。针对每项指标,逐一反复进行,对于误差较大的指标,要对校正的部件由“粗”到“细”的校正过程,以节省校正时间,提高校正效率。在完成仪器的校正后,仔细检查仪器各个螺旋情况,完成装箱工作。对于遇见生锈或拨动困难的螺丝时,应避免用强力板扭,以免造成螺丝的损坏,一般情况下可利用煤油或汽油对锈迹或污渍进行溶解处理后,在慢慢扭动。对于发现的较大故障仪器,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我们规定不得随意进行拆装,而是送维修部门或返厂进行修理处理。
另外在日常维护中,除完成必要的仪器校正外,我们还加强对仪器的保养,对光学仪器的部分旋转部件定期加油处理,防止生锈和霉变;对于容易脱落的部件的螺丝及时进行螺丝固定和校正;对于电子产品,如全站仪、GPS和数字水准仪的电池,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充电和放电操作,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对于日常工作中的使用频率不高的仪器,定期清理仪器表面的外表灰尘,防止灰尘对仪器部件的损坏。
总之,测量实验室测量仪器的保养和维修对测量实践教学有重要作用,随着仪器使用频率的加快、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加,对测量仪器的管理和维护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正确和科学的仪器管理和保养方法,不仅可以减少仪器的修理工作量,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对测量的教学和实践科研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伟,刘利国.论测量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J].魅力中国,2011(14):375-376.
[2]勾朝君.测量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4):274-275.
实验室管理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20-02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平台,建设并管理好实验室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很多化学品,这些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能复杂,有的甚至是剧毒、易制毒、高腐蚀的危险品。近几年,化学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天津爆炸案、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和南京理工大学爆炸案等,无一不证实了化学品的高度危险性和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各大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起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并落实实施。医学院校实验室所使用的化学品在数量、品种、管理等各方面虽有别于化工院校,但化学品的安全问题无院校之分,必须得到同等重视。如何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将存储与使用要求有机结合,安全操作,防止污染[2],切实管理好实验室化学品,是每一位医学院校工作者值得慎重研究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发现当前医学院校在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上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化学品多而杂,管理凌乱。医学院校的实验课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它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要上实验课。在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的不同,每个专业均会开设各自的实验课程。然而大部分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一些化学品,药学、检验等专业相对涉及较多。全校所涉及的化学品总类别非常多,危险系数参差不齐。从仓库领用之后,这些化学品便散布于学校各个实验室中,单纯由各个实验室管理者自行管理,很多化学品直接简单存放于实验室中,没有规范保存,更无统一监管,存在较大隐患。
2.化学品管理投入不足,条件有限。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所使用的化学品大部分比较安全,但也存在着部分危险度较高的化学品,如浓盐酸、高锰酸钾、丙酮、甲醛等。医学院校在化学品安全管理上的投入远远低于化工院校,很多实验室缺乏应急洗眼器、紧急喷淋等应急装置;各系部也很少设有特定的试剂存放室,即便有存储间,存储间的设施也通常过于简陋;没有专业的人员管理相对危险的化学品,剧没有严格执行“五双”要求等。无论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总体都处于不足状态,条件十分有限,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化学品管理者专业度不高,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医学院校的学生和老师主要是医学背景下的,甚至有一部分直接是文科生,对于理科的化学知识了解甚少,从潜意识里就会不自觉地无视这些化学品的危害,当发生某些突发状况时也不清楚如何处理才是最正确最妥当的。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对于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视远低于化工院校。大部分实验室的管理者虽是本课程的专业人员却不是化学品管理的专业人员,后期也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特别是那些化学品使用较多的实验室,迫切需要管理者对其使用的化学品在存储、使用、处理等各方面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4.废弃化学品处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使用化学品势必会产生废液,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有过期的原装试剂和不再使用的剩余试剂等。特别是近几年扩大招生规模后,实验室利用率不断提高,废液排放量迅速增加,废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哪种废液,都必须定期及时妥善处理。如果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都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于自身无法处理的废液,也应该要请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代为处理。然而,在很多医学院校对于化学品废液的处理上,往往还存在较多漏洞。有的不能将废液及时处理,积攒时间过久,积攒容量过多;有的没有进行合理分类回收,直接将所有废液混放在一起;甚至也有个别将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管等不规范现象。院校没有设置相应的部门对废液进行监督和管理,致使废液处置问题日益严重。
二、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措施
1.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各医学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规章和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度、管理人员责任制度,化学品出入库制度,化学品保管与使用制度,化学品信息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废液回收处理制度等[3]。根据规章制度,建立起以院―系―个人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4]。
2.设立小型化学品仓库,进行统一管理。为解决领取后的化学品无统一管理的现象,可以考虑每个系部独自设立一个小型的化学品仓库,用于存放本系部本学期各实验室从学校仓库领取的试剂。为保证安全,小型仓库也应具备金属门窗、通风设备、防爆设备、照明设施、消防设施、耐腐蚀化学品柜等,根据需要还可以添置保险柜。所有试剂都要做好相关登记信息,如化学品名、规格、数量等,试剂存放要按照分类存放原则进行储存。仓库应设置专人统一管理,并定期做好信息统计与更新工作。领用人员应严格做好领用登记制度,用不完的试剂要及时返回仓库。通过建立这样一种下属的小型仓库,切实加强对于领用试剂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化学品的安全。
3.优化实验,建立院系级化学品信息管理调剂平台。结合医学院校的大背景,选择与医学相关的实验,注重专业特色,优化实验项目。尽量选用无毒、无害的试剂,推行绿色实验;尽量使用小剂量试剂,推行微型实验[5]。从源头上减少高危险性化学品的种类和化学品的存储量,从根本上降低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难度。汇总各小型仓库的化学品存储信息,建立起一个院系级别的化学品信息管理调剂平台。各实验室根据自身需求,可随时查找并申请试剂调剂。试剂调剂应遵行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化学品的有效性。通过这样一个院系级的管理调剂平台,将各实验室的化学品流动起来,切实实现了化学品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提升了剩余试剂的使用价值,又节省了试剂存储空间,形成一种常用常新的良性循环,创造了优良的实验环境[6]。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院校的化学品信息有一个统一的掌控和监管。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建立校级之间的信息管理调剂平台,更大程度地促进化学品信息的安全管理。
4.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医学院校各级领导应逐步提高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意识,严格审批危险化学品的申购计划,适当增加学校对化学品管理上的资金投入。对于保证安全的必要设施,必须具备齐全。化学品仓库设计应符合要求,剧毒化学品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提前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在全校范围内不定期开展各种安全演习,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严格贯彻实施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度,每一位人员必须掌握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后方可开展实验[7]。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清楚了解自身所涉及化学品的属性,掌握突发状况应对措施要领。每一次实验课,老师都应向学生宣教本次实验涉及的化学试剂及注意事项,全程严格监管化学品的规范使用。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谨慎使用各种化学试剂,重视化学试剂的危险性。在全校范围,从每个细节加强管理,从每一个人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化学品的安全。
5.重视废液回收处理,加强监管。设置一个专门的岗位,用于监督和管理全校化学品废液的回收和处理情况。统一发放专业的废液回收桶,按要求分类收集,并附上废液清单,定期将各实验室的废液收集起来统一存放,再定期交由相关机构进行专业处理,同时做好废液登记信息;对于部分简单的废液,实验室可自行处理的,经无害化处理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对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废液,应及时分门别类回收起来,尽快用于可利用的实验课程中,以节约试剂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利用废液价值。监管部门还应定期对各系部的化学品进行检查,审核化学品的标签、数量、存储等情况,全面监督管理好全校化学品的安全。
三、结语
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工作不但直接影响学校的科研及办学水平,更直接关联师生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理应作为医学院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增强全民安全和环保意识,提高专员管理水平,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促使化学品能够更好地为医学事业服务。实验室化学品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对学校安全、高效地开展各项教育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忠林.国外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介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3):167-169.
[2]刘阳桥,张业明.对高校化学品存储及使用管理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9):48-49.
[3]王海文,殷馨.浅谈实验室化学品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203-205.
[4]方苗利.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61-262.
[5]莫清,赵小菁.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废液综合处理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2(4):66-68.
实验室管理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国家和地方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日益加大,各种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陆续进入高校实验室。如何科学管理这些仪器设备,成为各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中。
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重置闲置严重,实际利用率低
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在采购仪器设备时都普遍存在着过分求全求精的通病,无论当前是否能够用到,先把经费申请下来、把设备采购回来再说,而且往往是越全越好、越精越好,从而直接导致大量仪器设备重置或闲置,实际利用率较低。根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闲置率高达20%,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闲置率更是高达85%。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全没有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缺少必要的规范和约束;二是虽然建立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是却不能及时地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更新,成了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死制度;三是虽然能够及时更新,但是却得不到有效地落实,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摆设。
(三)管理人员不稳定,技术水平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处于“辅助教学”的尴尬位置,无论是职称、薪酬还是福利待遇,都与教学岗位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使得很多人员产生强烈的抵触和倦怠情绪,流动较为频繁。此外,由于重视度不足,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外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致使其技术水平得不到更新和提高,无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
(四)日常保养不到位,维修不及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对实验教学越来越为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也随之越来越高,很多仪器设备都在高负荷使用,空出的时间极为有限,从而缺乏必要的日常保养。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厂家售后服务不善等因素,有些仪器设备在损坏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被长期搁置,久而久之,昂贵的仪器设备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五)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
虽然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基本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但是,由于计算机操作技术和长期习惯等因素,仍然有少数高校实验室还在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对于计算机管理手段使用率并不是很高,管理模式较为陈旧、手段较为落后,从而直接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二、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一)购置仪器设备前充分论证,做到物尽所用
在购置仪器设备前,由仪器设备主管部门组织校内相关专家、教授或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成立论证组,对仪器设备的总体分布、各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效益等进行全面、充分地调研和论证,并制订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以确保所购置的仪器设备能够得以充分利用。
(二)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执行到位
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度,积极根据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并及时地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不断更新。同时,仪器设备主管部门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到位。
(三)建设一支稳定且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队伍
拥有一支稳定且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条件,所以,必须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以充分的重视,积极地在职称、薪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其和教学岗位相同或相近的政策,增强其“平等感”,同时,还要多为其提供升一些外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从而以降低其流动频率,提高其技术水平。
(四)加强日常保养,及时进行维修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制度,坚决落实执行到位,对于日常保养到位的实验室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于日常保养不到位的实验室和管理人员给予处罚,以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同时,要积极地与各仪器设备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让厂家派遣技术维修人员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维修培训,以促使其在仪器设备损坏时可以独立完成维修工作。此外,在购买仪器设备时,也要多注重厂家的售后服务效率,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厂家。
(五)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充分认识仪器设备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优势,提高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使用率,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科学高效、方便快捷的电子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结论及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各高校对实验教学必然将越来越为重视,各种精密、高端的仪器设备也将越来越多的进入高校。为此,积极探索和解决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莹.谈如何搞好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5).
[2]魏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现存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0(11).
[3]刘晓波.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实验室管理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实验室;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13-03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以及生产实习的重要场所,是教育创新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规模和程度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是高校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效率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1-2]。它对深化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着重大意义。
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中,海涛[3]等将最新物联网技术引入了实验室管理,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构架方案。张嵩[4]等设计和开发出基于zigbee无线收发技术的开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满足高校内部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考勤的需要。万锋[5]等提出了基于服务器虚拟技术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方案,提高实验室的资源使用率,更快速有效地部署教学应用系统。还有许多实验室管理人员[6-15],根据其工作环境和特点,从管理学角度提出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其他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我院电气工程系的实验设备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单一依靠实验员进行管理的模式已经捉襟见肘,具体表现在:
1.实验员精力和人数有限,且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难以及时发现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当学生在有故障的实验设备上做实验失败时,无法判断是方法问题还是设备问题,影响实验效果。
2.设备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有些复杂设备的某一模块出现故障并不影响到其他模块的使用,但是当实验员给这个设备贴上故障标签封存后,就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
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和传统互联网形成竞争之势。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研发了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和探索出一种新的开放式管理模式。通过该管理平台和模式,使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以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在新模式下,学生既是实验设备的使用主体,同时也是管理主体。
二、高效信息平台搭建
学生做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某台设备有故障,或该设备的某个模块有故障,可以用智能手机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进而进入实验中心网站对设备故障进行描述,将发现的设备故障信息反馈到服务器,便于实验员和其他学生及时发现有故障的设备。信息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信息平台搭建分为以下4个步骤。
1.构建实验设备管理网站。在学校网络中心挂接自己的实验设备管理网站,如图2。通过该网站,学生使用设备前可以查询这台设备的近期使用情况及状态评论;使用设备后,可以对该设备状态重新评论,报告设备状态。实验员能够查询各实验设备的使用记录及性能状况。
2.录入设备信息。由于实验设备数量较多,每个实验设备都要张贴唯一编号,且在网站后台数据库备案,以便学生能够反馈设备状况信息。
3.张贴二维码。在每台实验设备上张贴URL类型二维码。URL直接定位到该设备状况的信息反馈页面。学生用智能手机扫描后,直接就能对当前设备进行状态评论。
4.敷设无线接入点。为了方便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接入,实验室内部要设立无线接入点。无线接入点可采用普通桌面无线路由器代替。路由器开启DHCP服务,方便连接。
三、科学管理机制建设
信息平台的搭建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可靠的硬件平台。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了下列管理机制。
1.采用大众参与的方式反馈设备状态信息。学生在使用完设备之后,对当前设备的状况比较熟悉,比如整机能否正常运转、哪些模块正常或哪些模块故障等等。可以通过定下制度的方式,让学生对设备性能做个总体点评。若出现故障,则需要描述故障现象。信息反馈途径可以采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电脑登陆实验设备管理网站再进行评价。由于学生人数众多,通过该方式能够使实验员全面掌握设备状况。对于有故障的设备可以及时联系厂家来修理,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
2.更新学生考勤机制。传统的考勤方法主要依靠教师点名或学生签到。这两种方式都是串行机制,非常耗时,效率不高。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对设备状态的反馈过程看作是点名签到。网站后台会自动记录做出状态反馈的学生姓名、学号及IP地址。该方法也是间接迫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备的评价中。由于是并行机制考勤,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实际操作中,可以以新的考勤方式为主,传统考勤方式为辅,二者结合。
3.及时信息共享。学生在使用设备时,首先扫描一下设备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设备的使用记录及状态报告。若设备是局部故障,也可根据此信息判断是否对当前实验有影响。实验员及时查看设备状况报告,联系厂家维修。对于维修过的设备,实验员也应及时在网站上更新设备状况,以便告知学生该设备已经维修过,可以正常使用。
4.充分利用大数据,科学决策。学生的普遍参与和长期的数据积累形成了珍贵的大数据池。通过现代数学理论对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预测出近期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数量。如预测出故障设备较多,学院领导可以提前决策购买维修配件或新设备,以免耽误正常教学。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改革是大势所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机制在我系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电路实验室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运行,实施效果明显。出了故障的实验设备能够及时得到维修,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得到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实验员的工作量。该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正在逐渐向其他实验室推广。
参考文献:
[1]习晓远,庞敬轩.校园网络下的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4):87-88,95.
[2]潘信吉.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3-145,154.
[3]海涛,王钧,廖炜斌,等.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技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66-169.
[4]张嵩,全达昆,王有春,等.基于zigbee技术的开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26(2):100-103.
[5]万锋,王卫兵,王彩娣,等.服务器虚拟技术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1,14(1):76-78.
[6]彭海涛,及开元,陈大融.实验室开放设备网络化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3):68-70.
[7]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1-23.
[8]李伊荇,侯文海.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足与完善[J].实验室科学,2007,(7):110-112.
[9]蔡明山.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03.
[10]林明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5-7.
[11]佟颖,白海会,吴晓荣.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2):101-104.
[12]刘建伟,刘方军.重点实验室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85-187.
[13]罗玲,汪海琴.提高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59-160.
实验室管理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 PDCA模式 实验教学 过程管理
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该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受到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基本训练,重点掌握几类基本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基本实验技能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方面至关重要,实验教学环节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影响重大。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我们提出基于PDCA模式构建基础医学专业实验过程管理体系。
PDCA又叫循环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者,美国工程师、统计学家Shewhtar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广泛运用于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其中P(plan)是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订;D(Do)是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是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引起重视,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
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还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在基础医学实验管理过程中同样有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过程管理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过程性监控,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直接关系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PDCA循环工作程序,我们提出“三环节”管理模式。
准备环节。了解基础医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要求和考核方法;介绍课程的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书;介绍实验室须知事项,注意生物安全、水电防火安全等;介绍实验报告与任务书的统一格式和要求。
中期检查环节。实行三级管理模式,由系部领导、指导教师、班级干部组成,构成全过程监管。系部成立领导小组,教研室成立指导小组,对实践教学进行考勤、进度控制等,处理突况和疑难问题。指导教师接到任务后,先根据课程大纲和教材,准备好教学计划和列出实践教学项目,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并检查实验仪器,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在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得随意离开,应认真指导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定期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仔细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做好实验课程的考核工作。
成果认定环节。课程实验教学成绩认定由指导教师、专家组答辩两部分构成,指导教师给出平时成绩,提供实验总结报告交专家组审核,审核通过组织学生现场答辩,经横向比较后确定该成果综合成绩。
三环节质量管理控制模式旨在强调教学实施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明确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在规范操作和严格要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成绩评定
在PDCA模式的A阶段,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执行和推广。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成绩考核与评定是教学环节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考核与评定方法能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自觉性,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好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PDCA模式,在实验课开始前,指导教师向学生公布实验课成绩评定指标,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师将实验成绩评定渗透到每个实验项目中,针对实验项目的具体特点,教师对学生实验准备、实验情况进行认真记载、观察、指导,对照全过程评定相应指标体系和权重予以记分和建档。当每一个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实验平时成绩就出来了。因为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能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室工作能力。
建立学生实验成绩全过程评定指标体系,课程成绩评定从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全面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改革这一根本宗旨出发,考核范围包括对待实验课程的态度、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实验室工作习惯、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测能力、查阅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科学合理评定学生实验课程成绩必须建立全过程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的指标体系,包括课程准备、技能操作、实验报告、综合应用能力考察四个方面。其中综合应用能力考察指标包括综合实验能力、独立设计能力、创新实验能力三部分。该指标体系覆盖基础医学各课程实验,侧重课程基本方法的了解、基本技能掌握,通过实验掌握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帅,高宇.过程方法与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