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机化学学习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机化学学习笔记范文1
[关键词] 高中地理必修一;“任务分析技术”;教学实例
高中地理必修一阐述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体现的是地理学的自然科学性,因而,在内容的设计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原理性和综合性。这也就决定了必修一的知识难度高、广度大,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然而,本模块却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其他模块的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因此,必修一也就成了整个高中地理的重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以“注入式”教学方式为主,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对晦涩知识由易到难的推演,学生充当的是观众的角色。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感触最深的是“累”,课时不够;而学生的感触是“煎熬”,跟没学一样。思考这一模块学习低效的原因有:①教学的设计没有科学性指导,仅凭经验。②忽略了学生最有效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逐步积累、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必须突破两个方面的难题:①教学设计必须将学习任务进行分割和转化。②对分割和转化的任务确定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笔者认为,“任务分析技术”为其提供了契机。笔者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方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运用任务分析技术指导课堂,以期优化地理教学。
一、“任务分析技术”的原理概述
任务分析是一种教学设计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任务分析示意图:
任务分析示意图的解析:如果“子目标1.2”和“子目标2”的子目标的难度已经在能力范围之内,那么教学起点就从学习“子目标1.1”开始,回忆“子目标1.2”和“子目标2”的子目标的知识,然后学习“子目标1.1”的知识,再学习“子目标2”的知识,最后完成目标。图中“子目标1”分支比较多,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从思维过程安排重点难点,找出重点,清楚什么是目标技能,具体的技能是什么,核心技能是什么,然后考虑用哪种教学方式最合适。当信息不对称,直接教育学生是最有效。有的需要探究学习,有的需要老师先示范,然后学生亲自做的体验性学习。
二、任务分析指导下的地理必修一的教学设计
(一)利用”任务分析技术“对“地方时“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地方时的计算”,要教给学生这样的知识,就要让学生掌握子目标1(时差)和子目标2(东“+”西“-”)。而要掌握“时差”,必须具备“经度差”的计算。“经度差”的计算是建立在上一课时刚刚结束的经度之上,学生已经掌握;东“+”西“-”的突破最终是建立在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上,学生也已经掌握。因此,通过任务分析可知,本节课是从“经度差”和“东早西迟”开始学习,是课堂探究的重点,而这两个目标是平行的,从哪个学起都行;“经度”和“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是学生的起点能力,是回忆性知识,可以安排在课前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因此,经过上述分析,笔者对这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即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归纳小结和强化训练。
(二)“任务分析技术”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流程阐述
1.课前自主学习
1.研读课文P16最后一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概念:各地因______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①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______;②同一______上的地方时呈“东早西晚”;③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______,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______。
2.读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判断LM是______(晨线/昏线)。
(2)A、B、C的经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刻,A的时间______(早/晚/等于)B,C的时间______(早/晚/等于)D,D的时间______(早/晚/等于)B。
以往的教学设计中,这一部分基本是不存在的或者是形同虚设的存在,因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任务太难,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是无效的。然而,通过课堂的反馈,学生通过完成上述的任务,知道了这节课即将讲述的内容是什么,也通过第2题的设置掌握了它的知识体系建立的基础,同时也对之前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回忆与运用。另外,学生在第2题的(2)(3)的答题上存在着分歧,并且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自信,这给学生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产生了质疑,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
尽管所有老师明确课前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做出要求,如何把想法表达出来,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却很少做出准确的、科学的书面表达,任务分析可以为其提供参考的办法。
2.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重点)
1.已知两地经度,求两地地方时时差
116°E与120°E经度差为______,时差为______。
5°W与35°W经度差为______,时差为______。
2°E与4°W经度差为______,时差为______。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经度地点的地方时
(1)若116°E是11:00,则120°E的时间是______。
(2)读右图,已知B点的地方时为8:00,A、C、D的地方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任务分析,这一环节教学顺序是“经度差”“时差”“时间的计算”,笔者设置了上述的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内容。通过前一环节老师对课前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疑点进行解析,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在完成复习之后,马上全盘步步推演,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更没有所说的自主建构过程。而本节课学生先用了10分钟的合作探究,然后每个小组展示,出现了好几个不同的答案,学生一开始争论得比较激烈,最后通过学生代表讲解思路,同学之间“找茬”,最终发现了自己的思维盲区。
因此,对教学内容做任务分析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究竟是学生自己探究还是教师先示范、是该先学后教还是边学边教,都需要有科学的依据,而不是凭经验一刀切。
3.归纳小结
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这一环节是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高度的概括,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纳入到自身的知识框架中,这也是学生自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强化训练
1.读右图,若A点的地方时是6:00,那么B、C的地方时分别是______、______。
2.《学评》P17第3题、P18第12题。
这一环节是检验任务分析中最终目标是否达成的检测,同时这个目标也是下节课的起点能力,也是检验学生课堂是否完成自我建构的环节。
三、结束语
总之,尽管高中地理必修1是整个高中最难的模块,但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并且要具体到预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课后作业等每一个步骤中,把教学目标最终变成学生真正的学习结果。而任务分析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论,它能够使得教学最终支持学生的学习,可以对学生和学习任务加以严密地分析,揭示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必须实现的终点能力,背后的知识结构及其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提出教学过程的顺序,明确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设计的优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无机化学学习笔记范文2
[关键词] 乌司他丁;血必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093-0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 syndrome,ARDS)是指在合并有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的一组急危重症,几乎涉及到每个亚临床专业科室,通常在ICU内较为常见,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且临床诊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致使ARDS患者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1]。相关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2-3],机体内炎症反应与氧化性肺损伤相互协同作用,加重了组织细胞的损害,是导致ARDS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ARDS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9月~2012年11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ICU内接受治疗的5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ARDS标准[4]:①急骤起病;②氧分压(PaO2)/氧体积分数(FiO2)≤26.7 kPa(200 mm Hg),不管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③正位胸片可见两肺肺浸润;④肺动脉楔压≤2.4 kPa(200 mm Hg),或无左房高压的临床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8±11.3)岁;引起ARDS的病因主要包括肺部感染14例、全身感染8例、多发外伤7例、急性胰腺炎3例及其他8例。排除标准:①对血必净及乌司他丁过敏者;②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患者;③恶性肿瘤合并恶病质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⑤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将上述5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入ICU后即按照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接受评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RDS病因及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诊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具体如下:①控制各类引起ARDS的原发疾病;②呼吸支持治疗,使用机械通气积极纠正低氧血症,使PaO2至少达到60~80 mm Hg;③如合并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④合并蛋白异常低下者,可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并给予利尿剂实现液体负平衡;⑤保证重要脏器及组织灌注的前提下,可实施限制性的液体管理。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必净及乌司他丁;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33)50 mL或100 mL加入100 mL 0.9%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bid或tid,根据ARDS患者病情进行具体调整;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3)4万U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至50 mL,静脉微量泵静点,bid,可根据患者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1.3 观察指标
于入ICU即刻及治疗72 h后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10 mL,置-70℃冷冻保存,备测炎症反应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炎症反应主要检测:①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②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有晶美生物公司提供);氧化应激指标主要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含量(试剂盒购于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上述指标均按照说明书规程严格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ARDS患者血清CRP、IL-1、IL-10及TNF-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72 h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ARDS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ARDS患者血清CRP、IL-1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ARDS患者血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RDS患者SOD、GSH-Px及MDA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2 h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RDS患者血清SOD和GSH-Px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以对照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ARDS患者血清MDA均较前有不同程度升高,以对照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相关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及患者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下降,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TNF-α被认为是ARDS炎症反应的启动因子,可作为严重肺损伤及ARDS的血清物质,CRP的表达与机体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炎症反应的触发及其级联反应十分复杂,包括补体及自细胞的激活、内毒素释放、黏附分子表达以及许多内源性物质包括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其他反映ARDS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程度的细胞因子还包括有IL-1、IL-10及IL-6等[6]。人体肺脏是富含脂质的重要器官之一,在正常情况之下,氧化和抗氧化维持于平衡稳定状态,而当肺受到各类致病因素侵袭时,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而导致肺脏局部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引起不同程度的肺泡损害,最终发展为ARDS。MDA是脂质过氧化物反应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因此可反映氧化应激反应的水平,SOD是机体最强的氧自由基清除酶,在肺内广泛存在,对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GSH是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这些物质在机体血清内的含量高低,预示着ARDS患者对氧化应激的反应[2]。
血必净注射液是由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能降低内毒素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抑制多种炎症介质释放,清除氧自由基[7]。乌司他丁是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具有一定光谱性,可抑制ARDS患者机体内炎症介质过度释放,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组织灌注,对其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通过阻止细胞炎症因子与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白细胞过度激活;抑制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活性及其抗氧化作用,减轻白细胞对组织的损伤,有效阻止肺损伤发展,减轻肺功能损害[8]。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可抑制机体合成和释放组胺及5-羟色胺,应用则能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具有协同抗炎效应,且对不同急危重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9-12]。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可有效降低ARDS患者血清CRP、IL-1及TNF-α的水平及血清SOD和GSH-Px的含量,提升了血清MDA含量,提示两药联合可能有效改善ARDS患者炎症反应及抗氧化能力,同时本研究发现,ARDS患者血清内IL-10并未发生改变,考虑可能与IL-10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并未处于主导地位,但也不除外小样本研究,个体间差异掩盖IL-10的真实表达,因此需要大样本含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可减轻ARDS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值得临床工作中多加关注。
[参考文献]
[1] 赖军华,莫小源.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82-84.
[2] 吴晓琴,黄昭,王思荣,等.银杏叶提取物对ARDS 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184-1186.
[3] Lee IT,Yang CM. Role of NADPH oxidase/ROS in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induced airway and pulmonary diseases [J]. Biochem Pharmacol,2012,84(5):581-590.
[4] 俞森洋.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的评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6):456-458.
[5] 杨磊,金澄秋,李丽,等.机械通气辅以盐酸氨漠索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动脉血气和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 32(4):341-343.
[6] 谭永星,林高翔,吴敏.依托咪酯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8):44-45.
[7] 郑瑞强,陈齐红,林华,等.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1):21-23.
[8] 向镜芬,杨祥,龚剑锋.乌司他丁对ARDS /ALI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5):79-80.
[9] 程霞,王玉红.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0,13(24):2670-2671.
[10] 张庆洋.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严重烧伤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3):191-192.
[11] 谭波.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MODS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河北医学,2012,18(12):1760-1762.
[12] 张赤,罗华,张声,等.血必净、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脓毒症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6(3):145-147.
[13] 丛树国,孙红杰,赵鸿雁,等.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