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全面精细化管理;后勤服务品质;教学活动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原本属于管理学词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着广泛地运用。特别是随着时代“匠人精神”的提出,精细化管理要求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积极促进学校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对于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活、进步、发展的关键,最终折射出学校教书育人水平的好坏。只有充分地实现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来更好地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安排,才能够使之与教学实践活动更好结合起来,最大化地彰显教育价值,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目前小学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对于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目前不少小学缺乏对于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很多学校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认为只要提升教学水平就够了,不必过多地最求高质量的后勤服务管理。这种错误的想法最终导致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降低,不利于实现后勤服务管理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机联系,阻碍了教学实践的一体性。这种错误的思想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实践的本质内涵,让教育活动处于单向度的局面,不利于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因此,要想让小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要充分地落实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效条件。
2.缺乏后勤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学生的饮水吃饭、健康卫生、学校建设、物资管理、办公用品等。要想将这些工作都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去,就必须要通过建立一套适合于学校发展的长效制度,从而来保证具体工作的有效落实。但是从目前工作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一套严格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导致很多时候具体工作无法一一落实,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无法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工作,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必须要构建一套合理科学的后勤管理长效机制,来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安排,促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后勤服务管理形式化较为严重
目前不少学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形式化较为严重,缺乏对于工作本质的深入探究。在具体的工作中,很多学校的后勤服务管理工作过分地重视物资的购买和建设,而忽视了后期的运营和维护,这种长期属于管理的工作状态,既造成了物资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因此,学校必须要对此问题进行充分地审视和重视,以便于能够来确保后勤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实行小学全面精细化后勤服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1.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实现有效的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对于保证具体工作的条理性有重要意义,直接促进了工作效能的提升。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对于具体的每一项工作进行有效的安排,负责到具体的人身上,能够保证工作责任的明朗性,从而来更好地促进工作高效完成。如果能够将每一项大的活动,都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来细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必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工作任务的精确度,这对于从根本上提升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2.通过精细化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来达到教师育人的目的。通过对于每一项后勤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保证每一项工作顺利完成,这样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来不断地建立起与教学的对应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因此,必须要充分地重视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细节,以此来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不断提升教学效能有重要意义,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有效实现小学后勤精细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1.构建完善的小学后勤精细化服务管理制度
构建完善的小学后勤精细化服务管理制度,形成与学校教学活动相适应的长效机制,从而来不断地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一,制定完善科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对于具体的内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等进行有效而详细的规定,从而来不断地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第二,坚实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并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保证工作方式的灵活性,从而来促进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三,建立有效的管理工作激励机制,来对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鼓励,对他们工作的成功之处进行有效的认可,从而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对于财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精细管理
财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要对此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来不断地促进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必须要对于学校的总资产状况进行有效的记录,并对之进行有效的账目管理。对于每一笔财产的去向,都应该进行有效而详细的记录,方便日后的查阅。其次,后勤管理服务部门还应该准确地把握现有资产的状况,对于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进行提前防御,最大化地来保证具体工作的落实,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转。只有对于学校的财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精细管理,才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工作效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稳定的环境。
3.重视对于后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提升
对于后勤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实现对于后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以此来保证其工作效能的提升。实现全面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要重视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性,只有打开“人”的窗口,才能够促进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应该对于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结合他们的工作任务和专业不同,来对之进行精耕细作式的培训,力求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并善于弥补他们的短板,以此来更好地实现后勤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第二,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张,在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地提升其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实现对于知识的消化。应该对他们安排不同的环节,来分别考验他们的学习效果,不断地来提升他们的工作适应性。总之,必须要对于专业人才进行精细化的培训和管理,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创造有效条件。
四、结语
积极促进小学后勤精细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提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在具体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实践中,必须要将精细化要求严格地落实,构建起完善的小学后勤精细化服务管理制度、对于财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的精细管理,同时更应该注重对于后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以此来最大化地将每一项工作落实,这对于不断提升工作效果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贤全. 对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探索[J]. 新校园(阅读),2016,06:190.
[2]高树山. 探索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实践[J]. 新课程(小学),2013,11:139.
[3]苏锦彬. 略论小学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6:23-24.
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后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1引言
由于我国高校后勤管理起步比较晚,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但是却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后勤得不到保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出台了很多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政策和制度。近几年来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高校后勤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应该是实施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2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的挑战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重要成就,比如:把高校后勤管理从高校中分离出来,对后勤部门私立化,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压力,改变了原来的思想观念。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学校后勤部门相当于事业单位一样,很多人愿意在高校后勤部门工作一辈子。但是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高校后勤部门面临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对后勤部门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虽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后勤管理的水平和服务水平。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依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2.1服务意识较薄弱,服务质量偏低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不但深入,高校后勤部门从原来的高校中脱离出来,形成了社会化的管理机制,但是我国后勤管理体制起步比较晚,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学习体系,导致后勤部门引进人才比较困难,很多高素质人才对后勤部门在认识上有偏见,不愿意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导致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还是以前的管理人员,他们在管理过程中依然采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标准,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跟不上时展的潮流,导致高校后勤发展和高校发展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和制约高校建设和发展。高校后勤管理比较落后,是导致高校后勤服务的满意度严重不足[1]。
2.2员工素质较低,缺乏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后勤服务人员,大多数都来自原来学校后勤管理。他们几乎都没有高学历,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而且转变思想比较困难,更加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知识,加上人们对后勤部门管理存在偏见,认为后勤部门就是给学生、老师做饭的,而且薪资待遇也不是很高,导致很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加入到后勤管理的工作中。长此以往下去,后勤人员的管理陷入了缺乏双向流动机制的恶性循环中,大大降低了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同时也制约着高校设备管理、校园绿化、卫生整改等服务水平的提高。高校后勤人员素质较低使得在开辟新项目时,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高高校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目前高校后勤部门首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走可持续发展到面临的主要问题。
2.3管理不够规范,总体工作效能较低
根据在高校后勤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目前很多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水平还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但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更加谈不上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高校后勤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很多后勤工作的效率比较低,根本适应不了当前的教育形势。比如:高校后勤服务对象是学校以及在校的师生,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使得后勤服务的经营利润非常少,所以提高后勤服务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来提高后勤服务的经济效益就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后勤部门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方式,就不能处理好后勤服务和学校服务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服务关系,导致后勤服务在收费成本上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后勤服务的发展和运营。除此之外,高校后勤服务在流程上缺乏操作的灵活性,导致后勤管理工作效率普遍很低。这些原因都是导致高校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对后勤服务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高校后勤服务沟通和宣传不到位也是导致后勤部门被不理解的主要原因[2]。
2.4制度不够健全,监督评价不够到位
制度是高校后勤部门运行的灵魂,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很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就得不到良好的落实。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后勤服务从学校中剥离出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企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营体制,很多制度还不够健全,根本不能通过现代化制度和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比如:高校后勤服务部门还没有形成人事制度和激励制度。过度地强调工作内容,导致高校后勤部门以及后勤人员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形成统一的导向机制,导致后勤服务部门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实际的工作成效和经济利益严重脱节。虽然有的后勤服务部门实行了企业化管理,但是没有业务流程,工作分配上仍然采用原来的管理模式,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制度和方式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后勤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机构和有效的评价机制,学校对后勤服务实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不力情况,没有形成健全的监管和管理制度,资源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后勤服务与学校和师生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3]。
3对高校后勤进行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保证后勤服务工作能高效优质进行,就必须要通过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来实现,本人结合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的参考,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3.1加强后勤管理团队的团队素质,使高校后勤工作更加科学化与精细化
高校后勤管理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章制度,如果一直延续着以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进行及时的创新和完善,不但会影响后勤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会降低后勤部门在高校中的地位。所以,要加强后勤管理团队的团队素质,使高校后勤工作更加科学化与精细化[4,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后勤部门管理部门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根据后勤部门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培训体系,对刚入职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他们对后勤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都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并且定期对培训的知识进行考核,对考核没有通过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资金上的奖励,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后勤管理工作知识。其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比如引进平衡计分卡法,将后勤部门的工作和和战略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平衡计分卡法具有目标明确,个人、部门和组织目标相联系,具有长远的战略导向性、简单明了,少而精,易于控制和管理。考核制度的成本较低,容易操作、减少考核误差,考核结果相对有效的优点能很好地适应到后勤管理绩效考核中,不但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后,对于后勤管理,在进行招聘的时候,要考虑到职业的特殊性质。比如学校的空调维修人员、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人员,在招聘时都要要求持证上岗,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以提升其专业素质。
3.2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使高校后勤工作更加科学化与精细化
建立健全后勤部门制度能保证学校各项顺利进行,所以高校后勤要做好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除此之外,要完善后勤部门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比如: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每个月都选择出工作态度和业绩良好人员评选为劳动模范进行口头表扬和资金上的奖励,对一些不遵守规章制度和的员工进行一定的惩罚,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增强责任心;另一方面,除了建立健全管理部门工作的相关制度与规范之外,对于一些突况,后勤部门也要考虑到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并对工作做好后期的监督工作[5]。
3.3从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方面入手,使高校后勤工作更加科学化与精细化
从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的角度,提高高校后勤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遵循当前的市场规则,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同时要改变原来的发展理念,使得后勤部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后勤部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其次,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使后勤管理更加专业化,使其更具独立性,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最后,学校也可以将后勤工作进行外包或者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使后勤工作更加科学化与精细化[6]。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后勤部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后勤进行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高校后勤进行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如加强后勤管理团队的团队素质、建立健全后勤管理部门工作的相关制度与规范、从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方面入手。希望对高校后勤进行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城武.论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学周刊,2016(13):216-217.
[2]王伟,费占中,王昌龙,刘宝莹.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借鉴与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22-24.
[3]吴振麟.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9):169,171.
[4]陈祥南,何碰成.高校后勤实施精细化管理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97-101.
[5]郭春雷.高校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254.
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范文3
在我国高等学校普遍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办学的新特点、新模式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后勤必须努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本文对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扩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增加,许多学校扩建了新校区,这就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的要求。在新形势下,部分高校后勤集团引进了精细化管理方法。
1.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1911年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这被认为是关于“精细化管理”的奠基之作。20世纪50年代“精细化管理”的理论被应用于日本以丰田公司为首的企业中,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体来讲,精细化管理是将常规管理延伸细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来降低成本。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就是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将岗位职责明细化、具体化。所有岗位工作日清日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规范工作流程,各项工作都有据可循,有章可依。要把握住精细化管理的实质,需要从“精、细、准、严”四方面着手。“精”是指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细”是指工作内容、操作流程以及检查标准等要细化;“准”是指数字化的计量与考核;“严”是指发展的规划要严格。
2.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2.1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教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条件,优质的高校后勤管理能为学校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使高校在强大的后勤保障的支持下,着力于人才培养、教学革新、科研创新,高校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引入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在新形势下做出的必然选择。精细化管理是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首先制度上对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做出规定,将目标具体化,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按章操作,管理者依据制度和规定对员工进行考核。逐步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件件有落实”的管理体系。
2.2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然需求
高校后勤要想发展,需要建立自己的服务品牌。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将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做得更完善、提高广大师生员工满意度的需要,是打造后勤服务品牌、切实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需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不断满足师生要求、树立后勤良好形象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2.3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需要
精细化管理是“三服务三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每件具体、平凡、枯燥的工作用心做好。通过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考核标准,每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认真执行。进一步完善人员考核、选拔机制、奖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3.高校后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首先要让各级管理者认识到这种管理方法离我们并不遥远,不仅仅世界知名企业在实行,它已经走入高校,走进高校后勤,省内外不乏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案例。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过程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注重生产和操作过程的细节、落实和效果。在高校后勤企业中就是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每一位员工都要明了本岗位的工作要求,并对其负责。
3.2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各级管理者的自主引导和所有员工的自觉响应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能够取得成效,归根到底要靠员工的认可和自觉执行。所以要将引导员工“实行精细管理、主动积极响应”作为起点,从管理上层做起,坚持持之以恒的宣传。通过培训讲座、交流座谈、集团简报、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成效传播给集团员工直至广大师生。以让员工深刻领悟精细的方法和内涵,促进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3.3制定科学的标准
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通过对员工的各类培训包括集团制度、专业技能、文明礼仪等,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使高校后勤管理从粗放型,转入精细化的轨道上来。贯彻标准化管理,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让每一名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来。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精力投放于“理”,而非“管”,并且注重落实力和执行力,以达到岗位能力最大化的目标。
3.4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在制度、技能、礼仪培训的基础上,要培养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观念。要制定长期的人才培训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分批次、分阶段地开展培训活动,培养出一批工作作风严谨扎实的后勤员工,提高员工的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知人善用,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员工的特长和优点,为员工创造一个展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平台,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高校后勤集团是学校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机构,精细化管理的引入标志着高校后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行精细化管理要求我后勤全体员工对现有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革新。后勤集团从上到下要积极转变观念,善于接受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学习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强化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树琼.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09)
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范文4
一、计划的精细化
为防止办事盲目性、随意性,必须实行计划控制。管理计划的精细化,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实事求是。计划要客观面对学校存在的问题,不为遮“丑”而回避困难和问题,也不要为了争取项目资金而夸大学校面临的困难。
2.切实具体。计划内容要切实而具体的,相应的行动措施有量化指标、时间要求以及相应的投入安排。同时要将长期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分学期制定实施计划。
3.分轻重缓急。制订计划一定要分清主次,分析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把困难和问题排排队,看哪些问题是最关键的、必须优先解决的。
二、管理制度精细化
1.建章立制,硬化管理。做任何事都必须行之有据,按章办事,有规可依,后勤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要做好、做细必须健全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如财务预决算制度、审批制度、基建维修管理制度、物品采购保管制度、奖励绩效分配制度等等。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将为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2.依照制度,抓好落实。后勤工作光有制度是不够的,还要在管理中狠抓落实。首先学校领导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违反规章制度做某事或该做的事情不做,就会受到惩戒。二是“重奖励、轻处罚”。当多数员工在某方面出现差错时,表彰出色者无疑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也是对犯规者的一种惩处。但不管是谁,如果违反了规定,也一定会受到惩处。三是要形成及时发现违规行为的机制,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惩处,决不能有时间差,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四是“制度是对事不对人”,在规章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三、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学校财务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繁杂工作,其基本任务是要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1. 加强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等过程来加强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根据资金的不同来源,不同职能,在编制预算时应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指导方针,既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又考虑经费保障的可能。既要按计划、按比例开支,又要留有余地以预备意外开支。
2.从严控制经费支出。要从公用经费开支范围、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做好财务公开等来加强支出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人员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断培植资金增长点,减少浪费,学会用财之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健全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合理使用资金,从制度层面杜绝不合理开支,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建立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规范财务监督制度等来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精细化。加强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四、校产管理的精细化
做好校产管理的工作是完成办学任务的物质保证。
1.做好物流的配发管理工作。学年初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物资供需计划,按需配发办公用品,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在财产管理中,要着眼于用,着眼于服务,使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作用。
2.定期清查,清楚家底。对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胸中有数,家底清楚。在清查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3.重视维修,注意养护。对校产及时检查,及时维修、维护,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充分发挥使用效能。
五、督查工作的精细化
建立健全有效的督查机制,通过不同方式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督查。一是建立后勤部门自查制度,二是建立校长或校长办公会核查制度,三是建立工会或教代会代表的定期监督制度。通过督查逐步建立完善后勤管理工作机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六、后勤队伍建设的精细化
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关键是要建立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有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化学校管理工作需要的后勤队伍。
1.树立敬业奉献的价值观。教育后勤人员要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认真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把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勤保障支撑作为天职,把促进学校后勤事业的繁荣作为使命;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要以社会效益为先,形成敬业奉献的价值观。
2.加强后勤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是培养业务能力。邀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后勤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提高后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二是培养理解与沟通的能力。要明确教学一线不同阶段做什么,需要什么,及时了解;要在情感上与教师、学生和睦相处,在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支持他们。三是培养创新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作为后勤工作人员,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后勤管理的新办法、新路子,解决后勤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
3.选拔和培养后勤人才。要有计划的培养和选拔一批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后勤队伍,为学校后勤工作培养后备力量。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益的有效手段,但并非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细化管理后,当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教师的工作习惯都已约定俗成后,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考虑的就不应是精细化管理,而是要更多地思考软性的个性化的管理了,把管理推向高层次。
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范文5
一、精细化管理的实质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用岗位责任制作为管理的前提,用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作为管理的核心,用细节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将管理的目标具体化、责任化,形成一套“事事有人抓,人人用心管”的管理方法。
二、学校后勤管理现状
1.人员构成问题学校后勤工作涉及多项工作,既有水、电、气及锅炉,又有设备维护维修,还有绿化、医务等工作。由于岗位人员配置不合理,总体年龄偏大,专业人员少,而且很多人员身兼数职,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成绩不突出,设备维修不及时,学生后勤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的出现。
2.管理方法问题学校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多数人员还是凭经验办事,靠习惯操作,随意性较大。
3.服务理念问题学校后勤工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原有观念滞后,因循守旧。由于工作没有前瞻性,工作存在被动性,致使后勤服务跟不上,制约了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等手段,按照“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持续改进”等五个要求推行精细化管理,达到“精益求精、规范有序”的后勤管理目标。
四、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
模式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形成模式。
1.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作用(1)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精细化管理者要提出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的新的管理思想,调整组织结构,更新管理手段,特别是集知识、理论、技术、经验之大成,制定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在组织员工学习、培训的同时,有力地推动贯彻落实。(2)管理工作的客体也是人。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变革,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员工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调整,特别是主动地学习、理解、掌握和执行新的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自觉规范工作行为和操作方法。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3)以人为本的工作要领。一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勤”字。学校后勤工作的质量体现在“勤”上。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涉及面广,事情多而繁杂,后勤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勤”字上认认真真地做文章。做到吃苦耐劳、有求必应、恪尽职守、热情服务,让师生员工满意,做各科室部门工作强有力的后盾。二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细”字。后勤服务工作具有“一多”、“二广”的特点,即:师生人人与后勤部门有关,涉及的人员特别多,校内外联系的面广。在安排工作时,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细一些。如,后勤涉及的人、财、物相当多,特别是在采买过程中,精打细算,同商家讨价还价。坚持同质比价,同价比优,同优比服务的原则,工作中厉行节约,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自觉争当勤俭节约的先锋,当好学校的“管家婆”。三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后勤工作必须务实,因为它在学校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后勤工作实不实,直接影响工作绩效。在后勤服务中,要从关注每一名教师、学员、员工做起,要关注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要抓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办好实事一桩,胜过空讲道理一筐”,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求实打实的工作。四是后勤工作要确保一个“安”字。学校通过全方位管理,严格责任制,细致的工作,扎实的教育,确保学校设施设备和师生员工财产安全。安全无小事,事事大如天,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责任目标,分工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通过整改,后勤工作人员平时加强了对设施设备的检查、整改,亲自动手干,无论是严寒酷暑都毫无怨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学校设施设备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以制管理,用《后勤精细化管理手册》实现制度管理在原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后勤精细化管理手册》。《手册》共分为五个章节,将后勤的整体工作纳入到《手册》中。《手册》涵盖了员工岗位职责、工作业务流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量化考核和后评估反馈管理等内容,真正实现了后勤管理的全覆盖。(1)精确定位——明确岗位职责。精确定位是指对每个部门、岗位的职能职责进行清晰规范,建立与其他岗位的有机衔接。对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编写岗位说明书。用明确的岗位职责让员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使员工在工作中,不再互相推诿。在编制岗位职责时,不使用套话和空话,让每一句话都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做到职责明确,责权到人。(2)精益求精——完善制度体系。精益求精是指用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工作提出严要求和高标准,促使工作尽善尽美。制度的制定要合情合理,有可执行性。学校总务办根据具体工作细化了各项制度,制定了《总务办员工考核办法》、《总务办工作检查制度》和《水、电、气管理制度》等。在制定《考核办法》时,明确了病假、事假的处罚标准,甚至迟到、早退的时间都精确到了15分钟以内,超过15分钟就处罚。对处罚的内容也要做到全面解释,包括“乘坐交通车上下班的员工,因交通车原因不能按时上下班者,不列为考勤”等。为公平起见,以人为本,对其他不坐交通车员工,因特殊情况迟到的,给予了每月3次避免处罚的机会。体现了制度的严格性和人性化的特点。通过制度的健全和管理程序的完善,做到了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按程序去做,做实细微环节,促进后勤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3)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流程化管理。细化目标是指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后勤工作按照业务板块、岗位职责进行划分,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这一步对于所有管理者尤为重要。任务必须按照岗位职责厘清,避免工作交叉、难以落实的局面。学校总务办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梳理的流程细化到每一步由哪个岗位完成,相应提交的表单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说明,绘制了流程图,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流程步骤中。通过流程细化,解决了员工工作如何做,以及如何衔接等难题。(4)量化考核——制定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是指工作在完成后进行考核时,应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了抓出实效,后勤管理结合面广、量大的实际,制定了考核标准,开展量化考核工作。量化考核内容,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确保考核工作规范有序。后勤管理工作根据分工、计划和要求,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日常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了精细化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了责任。学校总务办制定了《工作检查制度》、《员工考核办法》等,明确了水、电、气巡回检查制度,绿化、环境卫生检查制度等。(5)持续改进——发现问题,积极整改。持续改进是指考核后发现问题,进行评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的过程。为满足高标准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PDCA管理循环。同时学校总务办建立了整体的改进制度,对在内、外部测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填报整改情况表,并及时整改。
五、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
1.员工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精细化管理模式运行后,杜绝了迟到现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一是通过岗位责任制,每名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才是符合标准的。二是通过考核办法的实施,起到了明显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主动纠错的效果。
2.管理的规范性显著提高
精细化管理运行后,通过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一是通过规范制度,明确了工作具体要求。实现了管理从以前的以人管人,到现在的用制度管理人的转变。二是通过流程上的规范,对基本业务和重要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固化,明确了每一步骤的岗位责任人和相关表单实施证据。
3.工作的效能性显著提高
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范文6
1.1医院后勤管理机制问题:医院后勤部门是医院的附属部门,它受医院的统一调配,长期以来工作人员只要进了医院就是捧了铁饭碗,在思想上缺乏主人翁意识,服务上不讲成本核算,忽视经济效益,粗放式的管理思维难以突破,仍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隐性规则,使执行力大打折扣,不注重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不注重在工作中总结分析,难以将事做精细。
1.2医院绩效考核方式问题:医院目前实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仍然沿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制度,不分专业和层次,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所考核的德、能、勤、绩内容也很笼统,难以科学、客观地反应被考核者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1.3人员素质与管理不适应的问题:后勤人员的来源基本是招工或其他部门转岗、转业而来,这些人员的突出特点是文化水平有限、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一部分工人即使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不注意知识的更新,面对进口设备和新的后勤设备显得毫无办法,全部依赖外部维保单位,而且对外部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也没有能力控制,不仅增加了医院运营成本,而且如果维保单位不尽责还会增加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隐患。
1.4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问题:医院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有医院自己搞和外包给供应商两种模式。①后勤服务社会化自己搞。即有的医院将后勤中的几项功能整合成一个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将其从医院剥离出去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在后勤保障工作上与院方是服务提供商与消费者的平等主体关系。这种方法不但能有效地解决后勤部门繁多、医院机制不灵活的难题,而且自主经营可以使后勤的服务对象不局限于一家医院,便于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后勤工作效率、质量的提高。但由于人员大多是医院原来的员工,与院方不能形成真正的独立平等的交易主体关系,传统的管理模式仍然会影响社会化的进程,使得改革流于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医院后勤机构人员繁杂的现状。②后勤服务外包给供应商。目前医院外包服务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洁、餐饮、设备保养和维修、警卫等单项服务,业务渗透程度较低,难以提供全方面、专业化级别的后勤服务。由于医院服务供应商起步晚、发展慢,主体不够成熟,导致医院未能对于后勤服务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医院后勤服务缺乏成熟的行业标准,没有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使得供应商的水平参差不齐,降低了整体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供应商入市门槛比较低,造成供应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严重违背了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初衷,不仅管不好,而且还要加大医院的管理成本。所以有些医院实施后勤社会化管理后感觉还不如自己管得好,则又恢复了自己管的模式。
1.5医院后勤人员的培训问题:由于医院的后勤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管理,但现在我国的大专院校与职业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医院后勤服务专业或相关专业,现有医院后勤管理人员都是其他专业人员转行而来,因此后勤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现有的人员已难以与岗位相匹配,医院目前也没有很好的长期培训机制来解决这一矛盾,只是通过短期培训颁发资格证书等方式取得一定的补充作用。一个真正技术好的后勤人员要培养成才需要好几年,医院也会因此付出很多培训成本,而由于医院的工资待遇并不高,造成人员流动量大,所以医院也没有培训的动力。
2医院后勤管理应对措施
2.1医院管理机制的转变(1)医院后勤管理必须实现根本性的改变,不仅是思想上的改变,更是管理制度上的改变。后勤管理还是要积极创导社会化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使医院能选择到最有利于医院需求的高标准的服务品牌,使现有的后勤管理充满活力和创造性。(2)规范医院后勤社会化不是单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放开搞活,更要加强监督和有效管理。此外,还应注意“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剥离和稳步推进”。重视试点作用,要在保证医院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条件下,探索出适合现代化医院后勤人员管理、资源优化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改革模式。如同期医院将清洗外包后,将医院清洗临时工和机器也一并划给外包公司,运行下来则为医院节约了资金,所以清洗外包服务现在越来越成熟,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2.2医院重视人员培训教育:现代化企业运行模式下,培训员工是提高职工素质,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医院后勤工作在实现社会化管理后,后勤部门的人员将会大大减少,但专业水平不能降低,因为他们担负着监督和管理外包单位的职责,医院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和文化培训,培养后勤人员的组织管理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
2.3医院要创新用人机制: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坚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广开选人渠道,敢于打破单位、行业、地区界限,增加透明度,选拔与岗位相匹配的优秀人才。要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灵活的用人机制。要根据人才的特长、个性和意愿,把他们选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为各类人才发展提供和创造机遇。
2.4建立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职工主动去又好又快地完成各项工作,让医院的运作充满活力和生机,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立医院要根据不同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拉开分配档次,向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和一线员工倾斜。对于能力强、水平高、重实干的技术和管理骨干,要给予较高的分配标准,并制订严格的奖惩制度,鼓励员工多劳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