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集体学习指导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集体学习指导策略范文1
关键词:学前儿童 差异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83-01
在差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推动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在差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实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差异教学的实施效果。本文特提出如下具体策略和思考。
如果学生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和理解力(准备水平)相当,或者学习任务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兴趣),以及如果学习任务能鼓励学生以偏好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进行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差异为他们提供开放性的音乐学习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充满活力的,而不是封闭的、没有生气的,学习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音乐能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考虑幼儿的现实音乐学习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面对所有幼儿,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音乐美的熏陶和培养,尤其是对有音乐天赋的儿童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因此,在选择幼儿音乐学习内容时应该注意。
第一,同样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各自的强项进行教学,用学生擅长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就拿《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教学为例,当幼儿学会歌曲后,我们可以请语言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请有律动天赋的学生创造一段律动舞蹈,请擅长绘画的同学画一副小动物像,请喜欢演唱的学生为大家演唱等等。儿童虽然在一起共同学习同一首作品,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音乐能力差异,用不的形式去教同一教学内容。
第二,根据幼儿音乐能力差异,对教材进行弹性加工。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音乐能力的强弱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删减和综合。同样的内容对有的儿童来说很简单,但是对有的儿童而言却很困难。教师应该建立自己的差异化音乐资源库,使学习内容与幼儿达到高度的匹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特感受以及特长去把握教材,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以满足不同程度孩子的不同需要。学前音乐教师还可以在儿童集体的主体性或者单元性音乐活动中加入动画片或者绘画等视觉艺术的手段的运用,让儿童可以更加细腻、准确的去理解音乐作品。
当然,在为学前儿童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把握好几个原则:第一,必须能够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需要,并能为幼儿的感受提供生动、感性、形象的基础。第二,必须符合实际,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而不是那些无意义的,或者适合以后学习的。第三,要考虑幼儿智力和情感上的整体性,同时尊重音乐学科自身的基本体系,将“浅显的、然而又是必要的、科学的、准确的、生动的、简约的、内赋情感内涵和发展动机的音乐知识教给幼儿”。第四,必须体现幼儿教育活动性,实践性的特点,内容选择上要注意游戏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灵活性和伸缩性,每个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和发展的。如结合现在热播的幼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天线宝宝等),将剧中的人物形象引入到相近形象的音乐作品(歌曲狼与小兔,小红帽等)中来,这样不进能更大的激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也可引导学前儿童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自觉的学习和联系每个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他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音乐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显著的。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音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由于不同的儿童对音乐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使得他们在表现音乐时呈现出明显的个体的差异。
目前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教师过分关注音乐以外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离开了音乐的本义。要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不仅要使用传统的唱歌教学活动,还有创造生动有趣的唱游,律动,音乐游戏,节奏乐器演奏,舞蹈,音乐创编等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活动照顾到每一个幼儿的差异。
第一,如果幼儿一起合作开展某个音乐游戏或者创编活动,可以考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或个小组。小组人数少,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音乐活动,这使得教师的管理更加便利,也助于幼儿更有效率的开展各种音乐活动。
第二、灵活掌握和不同小组一起工作的时间。教师不必把时间平均分配给各个小组。时间的分配应该依据每个小组对直接教学及教师反馈的需要程度而定。
第三、尽可能把时间分配给那些需要更多指导的小组,对其他只需要教师少量指导的学生,可以设计更为多样的音乐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做。
第四、用幼儿的语言向孩子说明学生在弹性分组学习时要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第五、指导幼儿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方式向教师求助。建立一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教师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回答他们的问题或提出反馈意见。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背景音乐的播放和停止来建立这种方式,还可以利用一般上课时惯用的节奏乐器(铃鼓)来建立
如果差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能被每一位学前音乐教师所掌握,那么学生们将会打下较为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我们的社会也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美]Carol Ann Tomlisllno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3.
[3]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儿童集体学习指导策略范文2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互动;类型;指导策略
在这种组织中,老师要对幼儿原有的经验、能力、兴趣和个性等有良好的把握,如某些区域是男孩比较喜欢的,有一些则是女孩的世界。显然,要想让这种“差异”的自然区域活动有效利用起来,老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在文中,笔者就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一、性格特征的互动学习
注重内向幼儿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在我们看来,”竞争”和“合作”是一对互相对立的词,但是在幼儿身上可以很好地协调在一起。一般而言,幼儿喜欢与同性一玩耍,要是过程中存在竞争力,它能激发学生积极、正面的情绪。所以,教师要善于用暗示或干预的方法来帮助幼儿与同伴间进行正确的竞争。
二、能力差异的互动学习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集体活动,对集体教育活动进行必要解释和演示很重要,并提供一个成功的例子,让幼儿对别人成功的经验进行学习。如对美工区内比较好的作品,操作区比较成功的小作品等进行展示。让每一个孩子讲述自己的优势,给幼儿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一个成果展示台在每个区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让孩子们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摆出来,对自己的“绝技”进行展示,让幼儿体验作为主体的成功感受,也可以为其他幼儿的学习树立榜样。
文中叙述的幼儿区域活动互动学习的类型和指导策略,它们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存在有机联系的。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观察、仔细揣摩,对各种指导方法进行有机整合,让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其最大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区域活动成效。
参考文献:
[1]黄小彬.区域活动中幼儿互动学习的类型与指导策略[J].山东教育,2004(10).
儿童集体学习指导策略范文3
心理教育策略是指为增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而开展的一系列心理辅导的方案的集合。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存在的问题
针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对一年级新生及相关家长、老师进行相关调查访谈,发现近34%的学生存在入学的适应性问题,具体表现在:在学习方面,主要问题是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年龄较小的儿童,在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注意力的发展方面表现更差一些。在生活自理方面,目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有待提高。在时间观念方面,很多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由此可见,新生在入学适应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据跟踪观察及教师、家长报告显示,这些学生在进入中年级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学习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在调查、访谈中我们还发现,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并不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大部分教师对一年级新生期望水平过高,容易忽略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对孩子提出过高、过严要求,尤其是对于行为习惯不好、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缺乏较好的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工作方法。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溺爱就是要求过高、责备过多,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小学生活的孩子期望值过高,对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缺乏教育理论、方法,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会正确引导。可见,教师、家长的种种不适应也造成了一年级新生的不适应。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探讨
为促进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东交民巷小学成立新生入学适应活动实施小组,由德育主任任组长,各新生班级的班主任任成员。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学校以促进新生良好适应为核心,同时结合学校生源的特点,综合心理学理论和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新生入学适应团体辅导策略
基于小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集体生活维度、情绪情感维度、人际交往维度和学习制度维度四个维度设计团体辅导方案。集体生活维度是指对学校、班级集体观念的认识,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学生能够熟悉校园、喜欢校园,消除胆怯、疑惑的心理,增强集体意识,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集体做有意义的事情。情绪情感维度是指对新环境的心理接受态度,包含如何对待学校里的人和事,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一年级新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上学,在学校能够获得快乐的心理体验,在学校能够以友好的态度与教师、同学进行交往。人际交往维度是指与教师、同学交往互动时积极融入的状态,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能够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积极认识、结交新的伙伴,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自己能够解决与他人发生的矛盾,主动帮助同学。学习制度维度是指一年级新生能够适应小学的课堂常规活动,包括培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懂得如何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觉进行学习,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注意力集中。
通过以上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每周两次的入学适应团体辅导,班级教师按照活动方案展开课程辅导,使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遵守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乐学心态;提高学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
经过团体辅导干预后,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整体学习适应性显著提高,前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且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成绩。并且在学习态度、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维度方面前后测也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经过团体辅导后,小学生的适应性显著提高。
2.家庭教育策略
开学前一周及入学一个月后,心理教师通过团体辅导、工作坊等方式,对新生家长进行辅导,引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毅力上的载荷最高,分别为0.74和0.75,也就说明这两个维度对于新生的适应是很重要的。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毅力的培养都与家庭、家长密切相关。因此,在针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心理教育策略中,家长的因素不可忽略。
在家长方面,东交民巷小学主要进行的辅导策略为家长讲座、家长沙龙以及家校合作等。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就统一组织了针对家长的关于新生入学适应应注意事项的讲座,主题为《培养良好习惯――迈好入学第一步》,内容主要涉及应该培养哪些好习惯、如何培养,以及家长如何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常犯的错误等,并让家长填写了针对儿童行为的评估问卷。一段时间的辅导结束后,学校会组织入学适应不良学生家长的家长沙龙,一起商讨更好的适应策略。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家校合作,家长有问题会及时和老师沟通,而班主任也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后,家长的心理教育策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首先是《Rutter儿童行为家长问卷》结果显示,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儿童不良行为及不适应性表现逐渐减少。另外,家长给予的主观评价也表明了一系列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和成果。
3.教师辅导策略
新生入学前,组织实验组班主任学习团体辅导方案,保证其已掌握活动设计方案,并了解即将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特点。针对团体辅导结束后仍然表现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了个案追踪研究,班主任接受培训后及时关注本班适应不良的学生,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
4.沙盘游戏辅导策略
沙盘游戏治疗在学校和幼儿园里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通过唤起童心,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鉴于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独特优势,我们采用沙盘游戏对一些适应不良的个体进行进一步辅导。我们的流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的初始访谈,包括班主任的评价表及家长填写的儿童行为问卷;第二阶段,辅导记录,每一次沙盘结束后都需要进行记录;第三阶段,反馈阶段,综合班主任、家长、咨询师以及学生本人的意见后,适时结束沙盘游戏。在实际教育工作过程中,沙盘游戏辅导得到了学生、班主任及家长的喜爱与支持,起到了显著而积极的作用。
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的总结与反思
1.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培养
经许多调查研究证实,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处于不高的状态。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人们对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仍存在如下两种错误认识。其一,认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高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不用有意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也能自行消除。诚然,从理论上讲,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其学习适应性也有一个自然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但事实上,在现时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累积速度远远超过其学习适应性自然提高的速度,越往后拖,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情节会越严重。其二,认为学习适应性培养只需要在起始年级进行,其他年级不用培养。教育实践表明,当年幼的孩子刚刚步入学校,难免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在起始年级抓学习适应性培养当然很有必要。但是,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因此,除了在小学低年级应注意学习适应性的培养之外,还要在高年级抓好学习适应性的“防滑”教育和中学学习适应性的“衔接”教育。
2.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应紧扣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复杂,教师应注重教育干预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紧扣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干预的重点和难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还会出现重叠,但有的干预重点并非难点。比如,家庭环境、听课方法和身心健康;有些问题严重且难于干预的既属重点又是难点,比如学校环境和学习技术;有的问题不严重但难于干预,只属干预难点但非重点,如独立性和毅力;还有的问题不严重且容易培养,就可以不列入专门培养的计划,比如学习态度。当然,教师在确定具体的干预重点和难点时,应结合学生的年级、性别、成绩差异等特点以及本地区、本校和本班教学实际,通盘考虑。
儿童集体学习指导策略范文4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活动是相对游戏活动而言,是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也有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区域游戏。
1.集体活动
1.1 集体活动的特点
集体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全班孩子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儿童获得某些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促进所有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发展。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要学会遵守班级规则,学会适当地约束自己,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很有帮助。集体活动的缺点也在于此,那就是在同一时间,全班孩子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难以关注幼儿的个性和差异。
1.2 集体活动的指导要点
集体活动常常被看作是灌输式的教学,实际上是对集体活动的曲解。集体活动也可以采用启发、诱导、让幼儿主动尝试等教学方法,那么如何组织好集体教育活动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教”。
1.2.1 确定活动的重点、难点及目标。
1.2.2 确定活动材料的性质、材料多少、材料何时出示。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也能影响活动的效果。
1.2.3 确定教学活动的形式,确定幼儿座位的摆放。
1.2.4 确定教学策略。
1.3 要深入研究“学”。
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让幼儿学习,也就是“学法”。教与是研究幼儿的学习规律。
1.3.1 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
一般来说,学习内容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动作,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学科领域内容可能涵盖多个学习内容,或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或认知与动作相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充分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1.3.2 分析、了解幼儿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存在儿童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
①注意某些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特别是数学。
②新知识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能力,适应幼儿原有的认识结构。
③预知幼儿学习新知识将可能面临的困难,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准备。
④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准备难易不同的问题、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
1.3.3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通过自我发展的活动学习概念,需要将感觉、运动系统和直接经验融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具体形象的范例。
1.3.4 分析、了解影响幼儿学习的各种内在因素,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内在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表扬的话,有趣的活动内容,一朵奖励的小红花,取得成功的自豪感,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幼儿学习的内在因素。
最后,要深入研究“教材”。
1)分析教材、修改教材。不唯专家、不唯教材,对每个教材中的活动设计都根据本班情况进行修改。
2)将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教材中。
3)从幼儿生活、经验中寻找教材。随着社会生活和季节的变化,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有助于幼儿主动探索的、蕴含丰富教育价值的“教材”。
1.4 集体活动的运用
有些许多教育内容是适于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首先,健康领域的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社会领域中有关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活动的规则,必需的社会知识或概念;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如古代的诗歌、童话等。其次,幼儿都感兴趣的内容,或不需要幼儿探索、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如讲故事,学唱歌曲、体育游戏等均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以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进行,只是效益不如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2.1 小组活动的特点
小组活动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两组或三组,每组由教师带领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再交换。分组教学能够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使教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事实上小组活动只是小型化的集体活动。
2.2 小组活动的指导要点
小组教学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一样,要注意“教法”、“学法”、“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在空间上要避免相互影响
两个小组要安排在不同的区域,如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卧室,或者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美术活动室或电脑活动室等。
2.2.2 如果小组活动是要交换的,两小组活动的内容要避免重复,既两组内容不能有先后之分
如一组是认识“蝴蝶”,了解蝴蝶的特征和习性,另一组是手工制作蝴蝶,事实上,第二组活动的开展要有第一组活动的基础,教师会在指导幼儿制作时就引导他们了解蝴蝶的特征,但在交换小组后,这一组还要进行认识活动,对这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是重复的,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缺少挑战性和新颖性。
2.2.3 确保小组活动的正常交换,使每个孩子能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
2.3 小组活动的运用
儿童集体学习指导策略范文5
关键词:早期阅读 视听欣赏 策略 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幼儿启迪智慧、增进感情、培养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实践表明,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从而更能激发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认真学习《纲要》内容,领会其精神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早期阅读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受到了幼教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幼儿园教师已加入到了早期阅读的研究中,有的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一名学前工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紧紧围绕本园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对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课题提出的策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自愿地参与学习。所以,我们在简短的导入活动中,适时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幼儿愉悦、轻松的情绪,使他们进入自然快乐的学习状态。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组织中班阅读活动《小猴卖“O”》时教师扮演小猴,幼儿扮演小鸭、小猫、小狗,在小猴的叫卖声中,三个小动物都来买,它们每人手上拿着一张纸,纸上都画了一个小圆圈,设疑:这些小圆圈分别代表什么呢?它们想把圆圈当什么呢?从而激发孩子关注阅读的兴趣。
(二)从故事入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本性,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中班阅读活动《搬米》,教师巧妙地将朗朗上口的儿歌编成蚂蚁合力搬米的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幼儿兴趣,又自然进入儿歌的阅读学习。
(三)做个小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是对孩子们学习所产生的神奇魔力。如小班阅读活动《好朋友》,教师带领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氛围中,丰富感情、激活记忆,为下一步的阅读活动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视听欣赏的策略
早期阅读的主体部分是视听欣赏。我们既要重视视听的欣赏,更要重视对视听欣赏的指导。
(一)“视赏”的指导
幼儿尚未达到凭借书面文字阅读阶段,因此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最能吸引孩子,且能使之产生持久兴趣。如何帮助他们看懂这些图画故事,并顺畅地进入读物的阅读中。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从儿童读物的图入手,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在幼儿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如小班阅读活动:《拔萝卜》,教师首先出示挂图,让幼儿逐幅观察画面,在观察第一幅图片时,教师使用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看一看,画面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再也不是简单地说一下画面主体的名称了,而是仔细地看主体的动作、主体的表情。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怎么办呢?咱们再看看下幅图片,下幅图片多了谁?老婆婆来干什么了……”随着教师有效地指导,幼儿也自然看懂图意了,并能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
2.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通过联想,看清画面的内容。例如:中班阅读活动《微笑》,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思考:小鸟唱歌、大象卷木头、小兔送信、蜗牛微笑,让它们的好朋友快乐,如果是我们小朋友,会怎样做……教师设置这一疑问,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作品内容,更主要的是吸取作品给予的教益。
3.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幼儿大方地讲述,指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恰当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图意。如组织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毛毛虫的故事》,刚开始幼儿在自由阅读时只会说:“有一条毛毛虫。”教师先不急于求成,并没有直接教孩子用现成的句子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主体的形象、动作、表情,想想它在做什么。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幼儿对主体的观察、描述就日渐丰富、细致起来。他们逐步会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草地上,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它爬呀爬,想找一些东西吃。”
(二)听赏指导
对于幼儿来说,用“耳”阅读图书,比起用“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而幼儿模仿能力特别强。电视节目中的广告词,幼儿听几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说出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将阅读活动与听赏紧密结合,在“耳读”的不断感知中为“视读”打下基础。
1.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例小班阅读活动《谁的主意好》,教师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朗读,再加上一些动作,很自然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
2.听录音朗读。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听录音中传出的美妙伴奏,进行作品朗读,能充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
3.听同伴朗读。幼儿天生就好表现,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到集体面前朗读学会的诗歌、故事等文字作品,能调动幼儿听、说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听赏过的作品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三、字词出现的策略
阅读总是与一定的图形、文字相联系,幼儿在观察阅读时,会对各种文字符号产生好奇与探索欲望,虽然学前儿童无需进行正式的学习和掌握文字符号,但适当地认读一些文字,对他们的自主阅读是有帮助的。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 的方法加以指导。
1.对汉字构成规律的认识。例如:“山”和“水”都是象形字,当幼儿看到图画山的下面写的汉字“山”,图画水的下面写的汉字“水”时,要能自然地将图片与文字联系起来,读出“shan”与“shui”的音节,当看到偏旁是提手旁的“拍”“拉”等汉字时,就能想到是与手部动作相关联的。
2.儿歌中出现的中心字词。所谓的“中心字词”是指儿童读物中的高频字词、常见字词,孩子很容易记住也感兴趣的。例如中班的儿歌《老师的手》中的动词:“画、捏、折”,这些动词很容易帮助幼儿理清儿歌的内容,从而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儿童集体学习指导策略范文6
一、加强多方面学习,积累各方面经验
我们的课题确定为《基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幼儿数学活动案例的开发》后,我们就沿着“学习―收集―调查―实践―反思―总结”的步骤开展活动。
我们把课题组老师的学习、反思、改进,始终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中,注意将个人学习、园本培训、课题组学习相结合,先后学习了相关理论,重温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还学习了大量有关数学活动的教学案例。其次,挑选出了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儿歌,中大班我们选择了大量适合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绘本和故事,借助媒体来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立足课堂,探索实践
课题研究的生命在于实践。我们课题组自主开展课题活动,先进行摸索,积累课堂上的教学经验和困惑,撰写方案和观察记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开展研讨活动,邀请老师进行《蜈蚣叔叔的袜子》课堂教学,并录制了视频,集体观看,根据在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提出了适当的建议,然后进行第二次上课,形成适合中班孩子学习的优秀案例。另外,我们课题组还分别开展了大班和小班的同课异构的活动,如,大班我们选择了《认识人民币》,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考查孩子们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整个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全部老师的认可。
通过同一领域的内容的两次对比,让课题组教师们深深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好处,孩子们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这样的分组上课、同课异构的研究活动,为我们每一位课题组的老师提供了互动式的研讨机会。
2.创设环境,提升能力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他们用直观形象思维方式,在对物体的反复操作中,逐步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课题组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数学元素开展了“设计教玩具”评比活动,其中《好大好大的蛋》《公主迷路了》等教玩具获得了一致好评。此外,老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本班的数学角,开展了数学区角观摩活动。
我们课题目标之一是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而《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此,课题组为幼儿搭建了运用数学的平台。如,在教学活动《八戒卖鱼》结束后,我们开展了参观超市、参观菜场的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选择自己需要的蔬菜,在与摊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还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
3.加强规范,总结分析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动态的,我们把每次资料积累起来分析,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我园的课题网站上,我们每个课题组老师的观察记录和活动方案,都有据可查。
二、梳理教学方法,提炼有效研究策略
1.对应性选择策略
筛选出了适合幼儿学习数学的作品,内容简单健康、绘本画面清晰、色彩鲜艳。
2.实践性操作策略
针对各个年龄段孩子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争取每个实验课都能成为精品课。
3.多样化实施策略
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集体教学和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们掌握数学知识,学到本领。
4.自主性学习策略
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自主学习,适时引导。
5.探索型认知策略
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辨别判断、尝试实验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掌握问题。
三、总结反思,提炼精华
1.提升了教师的教材解析能力
每个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活动,学习并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在幼儿数学活动案例的开发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懂的如何收集资料,如何选择教材,如何撰写教案,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入优美的文学作品中,从而轻松掌握学习的内容。
2.增强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孩子们在课题活动中,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对数学活动更加有了兴趣,学习起来也轻松了许多。一些平时不爱学数学的孩子,也在温煦作品的引导下,逐渐喜欢上了数学活动,特别是在每次的操作活动中,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四、感悟
1.研究存在的问题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位老师深感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足,有待提高。
(2)在课题论文方面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还需老师们细心观察,写出相关的论文和观察记录。
(3)在区角的数学活动中,还有欠缺,有待加强完善。
2.后期研究思考
(1)加强理论的学习,加强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力,定期进行研究交流,提升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