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经济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经济论文范文1
企业经济管理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经济政策与目标地制定,另一方面是对财务开支与预算的管理。经济管理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前提,它可以将多个不相关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成实际的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转变,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经济管理的推动企业进步发展的有效助力,是促进企业生产并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的重要手段。企业只有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形成一个科学的内部结构,才能使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相对提高。
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
1.全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任何一项工作实施都是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管理者作为重要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是决定工作效果和水平的最关键部分。所以,为了充发挥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应该加强现代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首先,应该加强思想理念的教育,让管理者能从传统的管理思维中走出来,认识到柔性管理的优势,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因此,在日常实践中,应该提升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意识,要求管理人员认清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注重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其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和深入实践,柔性管理要求管理工作深入基层,注重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所以,在实践工作中,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柔性管理的知识,并且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提升员工主人翁的意识,让员工认识到柔性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在柔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应该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及时与各部门沟通交流,发挥各部门人员的智慧,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在经济管理中实行民主、自由的管理方式,尊重员工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愿和心理;其次,在促进企业合作团队进步的同时,促进个人的发展和协同进步;最后,在企业高管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要综合衡量员工的利益得失,兼顾员工的发展空间和思想感情。
3.处理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之间的关系
柔性管理发挥着中药的作用,在实践工作中,应该注重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并重,二者兼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加强柔性管理时,应该精简企业管理层次,然后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按照“提高生产效率、精简机构、优化服务”的原则,实现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利用创新性的管理方法,实现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实施柔性管理需要以刚性管理制度为基准,约束行为的前提下,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实践活动。同时,还应该认清刚性和柔性之间的关系,在刚性管理中,需要灵活和随机应变。只有多变的方法才能及时跟进多变的市场,最终使企业经济产生和管理在制度的约束下,采取灵活的柔性管理方法,得到长久的发展,确保企业长久的生命力。
4.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
新时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要注重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不断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以提升员工的管理才能,丰富员工的管理知识,开阔员工的视野,形成企业内部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使员工在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5.给予员工以自
企业给予员工以自,可以让员工减少工作压力,始终充满工作热情和活力。使员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给予员工较为自由的环境,能够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进行创造性发挥的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让企业在发展中能够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三、结语
微观经济论文范文2
1.1总体情况从表1可看出,除PR外,在从潜伏期到爆发期再到后遗症期的危机演化过程中,各个项目从绝对值上来说均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模式。在各个阶段,信息处理意图均高于信息搜寻意图。在表2中将样本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子群体时,仍旧呈现出这个模式。
1.2教师和学生群体信息处理意图和信息搜寻意图的差异检验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学校师生在甲流疫情危机情境中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搜寻意图。因此,高校情境中最自然的两个群体,即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在这两方面意图上是否存在水平的差异就成为首先要加以考察的问题。如表3和表4所示,教师与学生这两个子群体在各个阶段的信息处理与信息搜寻意图从统计上说并无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群体在潜伏期的两项意图均弱于学生,但到爆发期则有较大上升,在平均水平上超过学生群体。而从爆发期到后遗症期,教师群体的两项意图水平又再次回落。相对而言,学生群体在整个危机中意图水平则较为稳定。
2对Grunig理论的检验
2.1Grunig理论在甲流危机情境下的待检验假设H1:认为甲流是一种危机的人,更关注关于甲流的信息,也更积极地搜集关于甲流的信息;H2:越是认为甲流的防范存在条件障碍的人,越不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也越不会积极搜集关于甲流的信息;H3:越是认为自己有可能卷入甲流危机的人,越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也越会积极地搜集关于甲流的信息;作为对Grunig理论在甲流疫情危机情境中的特殊应用,则提出另一条待检验的假设,即H4:积极搜集信息的人更愿意执行官方建议的甲流防控措施。
2.2对假设H1、H2及H3的检验为检验假设H1、H2及H3,本文建立以下回归模型。其中,IP即(被动的)信息处理意图,IS即(主动的)信息搜寻意图,PR即问题认知,CR即约束条件认知,LI即牵涉度认知。在对全部样本做回归的基础上再对教师和学生两个子群体进行了回归分析,以期找到属于这两个子群体的不同特点。回归分析的结果中,各项系数的正负符号是否显著可以说明在各时期,各人群中H1、H2、H3假设是否成立。以下分别为危机三个阶段的回归结果。常数项的估计不涉及理论检验的结果,故略去。根据实证结果,在显著的系数中,所有系数的正负符号均符合理论预期。越是认识到危机的存在,越是觉得危机能造成影响,就越会导致信息处理或信息搜寻行为,而越是认为存在条件约束的,其信息处理或信息搜寻行为就越少。具体地,从实证结果中发现:(1)H1部分通过检验。在危机的三个阶段中,PR这一因素基本上只影响到公众的信息处理意图,而不影响信息搜寻意图。这说明,认识到危机的存在虽然不足以驱动人们去主动搜寻信息,但足以使人们关注信息,即使这种关注是被动的。针对这一特点,应在加强人们对危机的存在感的同时,加大防疫知识的信息传播力度。而在危机的爆发期,由于危机在事实上已经存在,因此,无论是否认识到危机存在与否,公众的信息获取行为意图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在爆发期,无论从现实意义上看还是从统计意义上看,PR仅对总体的信息处理意图有微弱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宣传措施的重点显然应从潜伏期重点提高人们警觉性转移到其他方面去。(2)H2基本通过检验。在爆发期,CR项的系数在绝对值上大于潜伏期,从中可看出防疫条件对人们行为意图的影响。如果人们觉得无法抵御,就会放弃“抵抗”。在潜伏期应加强宣传,增强师生的对危机存在的认识,而在爆发期则不需要继续采取这一宣传措施,相反,应加强防疫条件,并向学校师生展示学校有足够的条件应对疫情,增强师生面对疫情的信心,从而积极采取行动。(3)H3的假设通过了统计检验,越是认为自己有可能卷入甲流危机的人,会越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也越会积极地搜集关于甲流的信息。但从三阶段的演变情况看,从潜伏期到爆发期,牵涉度认知对于信息搜寻意图的影响下降了,并且此下降在教师与学生子群体中都可以观察到。
2.3对假设H4的检验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假设H4,即:积极搜集信息的人更愿意执行官方建议的甲流防控措施。从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危机的三个阶段中,受访者执行官方建议的甲流防控措施的意愿与信息搜寻意图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在潜伏期和爆发期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5。后遗症期的相关系数虽然下降较多,但仍超出通常所认为的弱相关(小于0.3)范围。同时,在危机的三个阶段,反映被动关注信息的信息处理意图与执行防控措施的意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虽然存在,但除了爆发期系数大于0.3,其他两个阶段都是弱相关。因此,假设H4是成立的。此外,从上表还可发现,爆发期的信息搜寻意图与执行防控措施的意愿之间的相关程度较潜伏期更强,而进入后遗症期后,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却有大幅度下降,这说明是否身处危机之中对于学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3基于Hallahan(2000)的扩展分析
Hallahan对Grunig公众情境理论进行了扩展,将危机中的公众划分为不活跃的、有意识的、觉醒的和活跃的四种类型。划分标准如下:根据这一框架,观察不同类型公众采取行动的积极程度存在着差异。与此相对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公众也应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策略。
3.1调查对象的类型划分及其意图差异把对甲流疫情了解程度小于等于3分的界定为对问题的了解程度低,高于3分的界定为了解程度高。同时,牵涉度认知小于等于3分的界定为牵涉程度低,牵涉度认知高于3分的界定为牵涉程度高。据此将所有样本进行分类。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公众情境理论中用以衡量行为水平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搜寻意图均存在显著差异。从表10和表11可看出,不同类型的人群在三个阶段的信息处理意图和信息搜寻意图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进一步综合采用Scheffe和LSD事后比较法进行分析显示:(1)在潜伏期,活跃的人群信息处理意图最强,有意识的人群次之,觉醒的人群再次之,不活跃的人群信息处理意图最弱。但其中,“活跃的”与“有意识的”以及“觉醒的”这三种类型人群之间的信息处理意图没有显著差异,而“不活跃”的人群其信息处理意图较其他人群显著为低。在这一阶段,信息搜寻意图由高到低则依次是“活跃的”、“觉醒的”、“有意识的”以及“不活跃的”。在这一主动意图方面,“活跃的”人群显著强于其他人群。其余的三种人群的意图则彼此间没有显著差异,可视为同一集群。(2)在爆发期,在信息处理意图方面,由高到低依次是“有意识的”、“活跃的”、“觉醒的”和“不活跃的”。其中,“有意识的”的信息处理意图虽高于“活跃的”,但两者间的差异几乎不存在(p=0.998)。在信息搜寻意图方面,则由高到低依次是“活跃的”、“有意识的”、“觉醒的”和“不活跃的”。(3)在后遗症期,在信息处理意图方面,“活跃的”与“不活跃的”依旧处于由高到低的两端,处于中间的“有意识的”与“觉醒的”两类人群的意图则较接近,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信息搜寻意图方面,“活跃的”人群显著高于其他人群,而其他三种类型人群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各个阶段,不活跃的人群的信息获得意图几乎总是显著地低于其他人群,而活跃的人群的信息获得意图也几乎总是显著地高于其他人群。“有意识的”和“觉醒的”这两类人群则基本始终介于两者之间。这一点是符合理论预期的。此外,在信息处理意图方面,“觉醒的”始终低于“有意识的”,这反映了“有意识的”人群更多地是被动地关注信息。
3.2针对性策略的实施基于Hallahan框架的分类,在了解人群特征的基础上,有助于危机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实施危机沟通策略。不同类型群体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而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此,再考虑教师和学生中各类型人群所占比例,以期通过这些比例的变化,来找出各个阶段宣传策略的重点。分析发现:(1)“活跃的”类型所占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符合危机发展规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群体中“活跃的”这一类型所占比例在潜伏期相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要低很多,但是到爆发期才迅速提高。(2)“有意识的”类型所占比例较低。从潜伏期到爆发期,部分“有意识的”人群由于牵涉度的提高而转变为“活跃的”类型。而进入后遗症期之后,随着部分“活跃的”人群的牵涉度下降,“有意识的”类型所占比例又有所提高。(3)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子群体,“觉醒的”类型所占比例在三个阶段都逐渐减少。对于“觉醒的”这一类型人群而言,由于其牵涉程度高而对问题的了解程度低,因此既可以通过提高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而转变为“活跃的”类型,也可以通过牵涉程度的降低而转变为“不活跃的”类型。从潜伏期到爆发期,主要遵循第一条路径,而从爆发期到后遗症期,则主要遵循第二条路径。(4)根据预想,“不活跃”类型所占比例从潜伏期到爆发期应下降,而从爆发期到后遗症期则可能回升。教师群体符合这一预想,但学生群体不符合。进一步探索发现,以牵涉度小于等于3统计,潜伏期有38人,爆发期有43人,后遗症期有59人。从爆发期到后遗症期的增加是正常的,因为随着危机的结束,牵涉度下降。但从潜伏期到爆发期的增加是异常的。教师子群体中,牵涉度小于等于3的人在潜伏期是15人,到爆发期下降为10人,符合预期。问题主要出在学生子群体上,从潜伏期的23人增加到了33人。学生子群体在危机爆发时反而变得不活跃。
4研究结论与局限
微观经济论文范文3
(一)乘数作用限制了投资的拉动作用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4万亿元的投资,对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严重偏低,较低的投资乘数使这一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重太大、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及我国传统的勤俭节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居民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严重偏低,大致为0.3,只相当于英美国家一半的水平。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因为预期的不乐观而继续走低。
(二)财政政策很难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消费不足问题
美国这次危机不是消费需求不足,它的消费很活跃,其经济增长需求不足主要是投资需求不足。相反,中国的内需不足主要不是投资需求不足,而是消费需求不足。中国不缺投资需求,中国从政府到企业,从中央到地方,投资都有经验、有热情、有积极性。但是中国怎么刺激消费需求,确实是经验不多,体制上、政策上、环境上的准备也不是很充分。世行认为,中国目前是投资需求过旺而消费需求不足,但是目前中国刺激内需的政策主要是刺激投资需求,而中国实际上投资需求很旺盛,应想办法刺激消费需求。从短期来看,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为扩大内需做出很大贡献,但是从长远的经济增长目标来看,消费需求的增长才是根治我国需求不足的根本所在。而我国在刺激消费需求方面,缺少经验、缺少办法,体制上、传导机制上也存在障碍。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有限
自2008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几次下调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1年期存款利率已经从4.14%下降到2.2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下降到13.5%。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明显,从信贷投放看,1~2月2.69万亿元的天量信贷,已超出今年5万亿元信贷底线的50%。目前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控制全都放松到了极点,面对创下历史之最的一季度4.58万亿元信贷投放,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尤为重要。所以,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空间很有限。
(四)“流动偏好陷阱”使货币政策的反衰退作用十分有限
从反经济哀退作用看,由于存在所谓流动陷阱,因此给很多投机者带来了机会。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则不明显。因为,此时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央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经济衰退政策,其效果就甚微。
二、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提高刺激消费政策的有效性
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消费需求不仅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倾向的大小也将决定各项乘数的大小,从而全面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1.改善投资和消费结构
当前,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性失衡,投资需求增长过快,排斥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需求(剔除价格因素后),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3.5%,比西方国家要快1倍还多;这几年更高,从2003年以来就没有低于24%。2008年我们紧缩投资,防止过热,控制投资规模,结果公布出来的数据还是25.5%;2009年一季度是28%。可见,这些年我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一个国家的钱是有限的,去买投资品,就不能去买消费品,两者之间是排斥的。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其消费增长是不是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很大程度取决于居民收入分配在总分配中的情况。目前,从中国各地每年公布的数据看,增长最快的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往往比GDP的增长速度快1倍;而GDP的增长速度又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所以这些年,政府收入增长最快,其次是企业,最慢是居民,因而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的收入分配比重持续下降。1998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68%,2008年占59%,10年间比重下降了9个百分点,因而总的消费比重也在下降。这是国民收入分配宏观方面的矛盾。
3.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
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说明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更多地给了有钱人。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有钱人消费的绝对量大,但是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小,越有钱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低。富人拿到钱后,只将很小一部分用于消费,大部分用于投资、储蓄和买保值品,这又加大了经济增长和国民消费的不匹配。所以,消费收入差距过大,不只是影响公平,还影响效果,更影响经济的可持续性。因此,我们收入分配中宏观上和微观上都存在问题,宏观上居民收入的比重在降低,微观上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分配的问题影响经济的增长,使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二)加快发展金融市场,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要加快开发新的市场工具。应根据经济需要,增加发债规模,积极调整债券结构,增加可资利用的债券品种,进一步增加银行间市场的开放程度,扩大货币市场主体,吸收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增大银行间市场的覆盖范围,最终建成我国集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贴现市场于一体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
(三)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波动过大造成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由于作用因素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准确估计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方向和幅度,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各种金融支付工具层出不穷的环境下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一个新的中介目标来替代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减弱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从整体上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被弱化,但是两种政策的作用机理、调整的力度和调整的对象却不同,要从整体上促进经济的复苏,两种政策必须合理的搭配使用,取长补短,而不能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微观经济论文范文4
1.劳动争议案件类型多样化。金融危机不仅使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增多,同时争议案件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劳动争议案件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争议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过去,劳动争议案件类型主要是对用人单位除名、辞退的争议,现在主要是对违法辞退,工资、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的争议,在这些案件中最多的是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案件。
2.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缺陷显露无遗。由于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具有繁琐的程序、环节比较多、时间比较长的缺点,同时从事劳动争议的人员不仅短缺而且大多专业化程度低,导致我国很难去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二、分析经济危机下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凸显的原因
现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在进行转变(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合同法法律不健全;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当经济发展迅速时,劳动关系问题并不会凸显出来,一旦经济发展衰退,劳动关系矛盾就会立刻凸显出来,从根本上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能够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进行了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10.3%,在建立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中能够做到实行的企业只占其中的六分之一,而且大多企业不按照企业制定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执行,曾经有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发现占8成的企业对工作分析、评价含义模糊不清。因为市场永远是不断的在进行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竞争的优势逐渐从降低产品的成品、提高产品的质量转变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优势的源泉,离开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能否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渐渐成为评价一个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危机后,劳动关系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企业领导者开始重新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思考,渐渐感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以往企业的人力资源理理念大于实践。通过观察,能够发现我国虽然掌握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但是缺乏实践操作,如“中国人先进的概念能够和美国人相比,只要美国人登出了新东西,在一星期后一定能在中国的报纸上看到”、“多年来理念是满天飞,行动是地上爬”,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缺点: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不到位、我国没有人力资源管理说明书,导致我国无法对员工给予该应得的报酬。我国企业大多实践操作方面比较薄弱,受经济危机冲击以后大多陷入困境,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来应对危机,只能采取最简单的裁员手段,因为我国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的规定,导致企业中员工的质量良莠不齐,一味裁员,有可能会裁掉具备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员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现如今,经济开始复苏,企业出现了招人难这一现象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太完善,劳动争议案件没有得到很好只能累计下来,导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井喷”现象,大部分企业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超时加班、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就业合同等行为,当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产生矛盾时,劳动者通常会选择集体罢工等不规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了加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还有,随着《劳动合同法》法律的颁布和类似法律知识的宣传,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开始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了导致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在此情况下,对企业造成了很多压力,一是来自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的增强;二是企业受政府的监管;三是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企业不得不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制服来执行,加快了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曾经有个学者说过,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一面指的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大多企业陷入绝境,经济呈现一片萧条的景象;好的一面指的是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是一次机遇,经济的调整必然会使国内的资金、资源、人才进行重新配置,甚至是国际性的重新配置,其中最重要的配置就是人才的重新配置,人才的重新配置,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的契机,所以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通过创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
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关注的是以人为本,要提升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只有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改善了员工的工作坏境,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为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应从企业岗位的实际出发,对其工作进行分析,编订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的说明书;
b.企业应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对员工进行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工作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c.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d.提出福利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企业应抓住机遇,为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危机虽然导致大部分企业采取裁员的手段,但是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企业能够在此状况下,吸收高素质人才和紧缺人才,从而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企业抓住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企业裁员,因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同时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都迫切的希望能够找到工作,企业在此时吸收优质人才所花费的成本会降低,为此,企业应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吸收优质人才;
b.企业应对危机时能够培育人才,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面对困境时,企业员工的能力就可以显现出来。
微观经济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问题;建议
1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国内的地质勘探单位从主题上来说基本上还是一个事业单位,但是由于发展,它们往往也会进行一些企业经营的活动。建立地质勘探单位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完成一些国家规定的勘测项目,也可能是一些相关的延伸拓展项目。由于地质勘探单位的最根本性质,也就决定了它的经济管理不是那么的简单,而是更加需要具备现代企业的某些功能。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在进行开发、探索和建设等工作的同时,需要扩大和完善各种操作、加强对单位的经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促进单位更好地发展。目前我国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有:对其内部进行有效控制、资金筹备、成本费用控制等几方面的任务。我国尽管近几年经济呈良好迅速发展的状态,但是由于地质勘探单位受到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所以其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仍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为了促进地质勘探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并且高效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提高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效益,保持地质勘探单位的健康发展。
2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标准
就我国目前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情况来看,其财务管理普遍缺乏一个相对统一和通用完善的标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地质勘探单位从建立开始之时,就是一直由政府控制着,僵硬了它们的金融活动,使整个单位缺乏灵活性。还有一点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性造成的,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它们也需要跟紧经济潮流,需要及时的改革和发展,以便适应现代化的市场,但是由于具有原始性质的结构并不能一下子就被完全取代,它们还保留着原来的一系列会计核算的方法、系统。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就存在两种财务运行的机制,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收入、费用等方面存在矛盾、冲突。
2.2资金管理不科学,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地质勘探单位的资金管理问题最突出的是社会资金的收入率偏低。这就导致地质勘探单位必须依靠借贷的方式来解决自身资金正常运转的问题。可是地质勘探单位的社会资金投入和产出比例是严重失衡的,这就为其营业额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地质勘探单位的年产值与银行借贷利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得地质勘探单位的还款能力十分弱小,最终导致地质勘探企业入不敷出。
2.3经济管理的自身能力水平不高
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经济管理者能力的大小。管理者如果没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在进行地质勘探项目的时候就容易考虑不周全,导致企业经营项目投资决策发生错误。虽然有些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状况不是那么的差,能够维持基本的运作,但是它们的资产比例是严重失调的。另外,经济管理能力水平的大小也会对管理者处理经济纠纷的手段、方式造成影响,如果地质勘探单位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能力低下,那么在处理经济纠纷的时候,企业就会处于不利地位,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以包代管”的现象日益严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之中,对旧的体制也正试图进行突破和创新。我国地质勘探单位在管理中实行的是承包制这一管理体制,这一管理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它能够有效地划分经营管理的权益、分配经济责任和利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弊端也逐渐突显出来。在地质勘探单位进行经营管理时,“以包代管”现象十分严重。“以包代管”是指工程或行政监督检查职能等通过将责任和权利等以合同形式分包给别的单位、企业等,发包方对安全、质量等不再管理。这样就有可能把许多要求一定技术、管理能力的工作转包给没有达到技术、管理要求的单位或企业等而造成许多事故,同时致命的是分包的单位或企业往往更看重效益而忽略了安全和质量的投入而出现事故。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是事业机关,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国家财政的支持,因而其主要职责应是创造社会效益进而才是经济利益,而“以包代管”的存在则造成了经济利益越过了社会利益,地质勘探单位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也使得地质勘探单位将项目分发下去以后,疏于对项目的管理,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伤害,损害到公众和国家的利益。
3改善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的建议
3.1加强财务管理,统一管理标准
现代经济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要加强对财务方面的管理力度,统一管理标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地勘单位已经不仅仅只是工作在矿产勘察等单一方面,其覆盖面已经涉及众多的地勘项目,因而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较为庞大,内部管理体制也十分复杂。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地质勘探单位的财务管理,推动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的有序进行。此外,要改善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还需构建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推动经济管理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正如问题中提到的,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要跟紧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向,进行及时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地质勘探单位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3.2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还款能力
地质勘探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其他的收入随着在不断增长,但还是没有超过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而这一现象也是因为地质勘探单位具有国家事业单位的性质。因而,作为国家扶持的事业单位,地质勘探更应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调配,合理使用资金,避免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同时,地质勘探单位还应关注财务报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了解和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对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更好地、更适合单位发展的经营战略;并且,了解财务报表,还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单位的资金动向,正确地把握资金运动的情况,提高单位的还款能力,充分调动单位的资金资源,推动单位的加速前进。
3.3提升管理者素质,提高决策水平
地质勘探单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对单位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提高决策者的素质,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地质勘探单位的科学管理,避免出现经营项目投资的错误。也有利于调整资产比例,合理分配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提高决策水平,也有利于缓解地质勘探单位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缓和社会矛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管理者素质的提高,还能够优化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人力资本的提高,为单位的后续发展提供持久的助力。
3.4优化管理体制,维护社会效益
“以包代管”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地质勘探单位社会效益的提高,同时对其管理体制的更新升级也造成了阻碍。因而,优化管理体制,解决“以包代管”的不良现象,有利于保证社会效益的实现,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和目标成本的合理规划;同时,还能够保证地质勘探单位的项目和任务能够有效、实在的完成,提高其经济效益。
作者:狄玉荣 狄芳 单位:山东省地矿局
参考文献:
[1]蒋秀春.浅析加强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
[2]陈开理.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3(11).
[3]任文超,檀迎娟.浅析加强地质勘查单位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微观经济论文范文6
关键词:设计合作、工作营、网络评图、文化研究
一、跨国设计合作背景
任何新技术的引介,都会关涉使用行为的改变,甚或导致一种文化行为的认知转变;换言之,设计乃成为一种使用者个人或集体的后设规划,在此情况下,物品的机能或服务是根据主体的使用情境而弹性设定的。传统上,设计是「产品之形塑工作与过程,它意味着「设计乃是依附现代的或前进的讯息。但那并不能深切反映出,设计对于数位冲激的动态角色及省思意义。数位科技普及,使得世界远离自然,变得陌生。因此,「设计必须重估自己的角色并自我改造。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为「设计的孕生意义,再次开创出一个新的伦理架构。今日的产品设计开发,原本就是整合各种不同领域/团队之合作结果,其设计开发过程包括个人与机构或组织间的信息交换、各种专业者间的沟通协调....等。在强调全球化及知识经济的今日,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其团队成员往往来自不同国度。德国北莱茵邦设计中心负责人柴克即指出,在信息社会中身处网络空间所引发设计角色的转变,设计已然由实物沟通的传统价值,增加了虚拟科技之不确定性(Zec,Peter,Designgoesvirtual,1996)。以欧陆为例,跨国的企业联盟与设计委托,成为众人所普遍接受且运作良好的合作机制。显而易见地,跨国际的设计合作成为工业设计领域一个非常有效而普遍的专业活动。设计学者柴克拉主张在瞬息即变的科技环境下,我们必须善用科技所带来的技术便利性,创造出新的设计方向,关注的议题或许应由「ScienceFiction转变为「SocialFiction;而这一方面的研究课题,自然涵盖了大范围的文化经验互动与交换,以其所领导之荷兰设计中心(NetherlandsDesignInstitute)为例,在欧盟的经贸开放趋势下,1999年即与意大利Domus设计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共同针对未来情境而研发出一款命名为「Nonnogotchi的电子产品,作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工具。(Thackara,John,SzenarienfürÜbermorgen,1999)。韩国也在去年于汉城举办为期二周的国际设计工作营,以此来提升该国之设计水准,期许能成为亚洲的设计中心。而以台湾目前的产业技术、经贸条件与设计能量来说,其实具备了更良好的条件;若能尽速藉由此类跨国、跨领域的合作方式,将台湾之设计场域推升至国际舞台,方能有效蓄积具特色之研发能量,并促进学术、产业共同升级。
近年来,合作式设计(collaborativedesign)不仅是热门的研究课题(Scrivener,1993;Chiu,1995;Comairet.al.,1996;Wang,1997),更是许多设计团体积极拓展的重点工作。而面对地球村与网际网络的时代,合作的环境也由区域性拓增成为全球性。所谓「合作式设计系指一种能够让所有可能和某设计活动有关的人,均能够有意义地参与设计过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Mitchell,RedefiningDesigning,1993)。设计界应该重新思考,设计师和非设计师(制造、消费、使用...)的地位是对等的,而设计的目标市场也由区域扩展至全球,此时设计师的职责不仅是为设计的最终结果赋予实体的造形而已,更应扩及如何尽可能让所有相关的人充份参与整个设计过程,以共同确认一个满意的设计目标。因此合作式设计的本质就不局限于设计活动最后产生的实体产品,而是包括经由合作的设计互动过程,所有参与者可能从中获得满足,并增进与丰富生活的内涵。换言之,参与者从中学习设计的意义,而且设计也因而具备社会教育的功能,帮助大众的设计觉醒,并提供全民终身学习与成长的机会,所以合作式设计也具有使设计变得更加开放、让设计成为公共活动之积极目的。
德国/瑞士知名家具制造厂暨家具博物馆维特拉(Vitra)自1995年起,每年邀请世界知名设计师在法国举办青少年设计研习营,以达到寻求新产品创意来源与普及设计教育等目的,所使用的沟通媒介仍是传统的草图和模型[4]。这样的活动必须邀集青少年和设计专业人员集体创作,然而此种方式似乎有其地域限制(碍于时间、场地与经费),如何涵盖多种文化背景以达成经验的传输与交换,有其局限性。而对台湾来说,如何透过让远在外国的众多不同特性的人员参与设计教学与实务创作,以突破岛国形态的固定疆界,势必藉助实境操作与数位环境交互运作所带来之便利。当网络空间愈趋真实,其重要性已经几乎等同于实体生活世界时,这种高度压缩空间与时间的沟通形式,势必将未来设计合作的可能推展到难以想象的范畴之中,其间所带来的问题则不是纯粹技术的可行性,而是文化概念的发展影响;而在工作营的实体场所操作中,藉以理解生活行为的差异、虚实空间的利弊、集体创造的程序、文化认知的冲突、消费心理的迷思与沟通情境的设定等问题。若能借着文化差异上的交流对话,将可在设计教学发展上更进一步,寻求多数群众对设计概念的激荡与融合,从而丰富设计学子的学习经验。
在全球经济来临,网络时代具体成形之时,工业设计教育的跨国设计合作模式将产生何种变革,值得吾人深入探讨。而对于设计专业教育的冲击究竟如何,更有必要进行深刻的研究。例如,我们如何创造一个设计教学环境,利用全球设计机构的互动,能与国际间设计同侪实时而迅捷地共同研习某一门设计课程?或者师生共同开展某种设计知识?又如何将共同创造的学习环境与成果,透过网络技术来推广到社会大众与国际,形成新知识?这些问题都是设计教育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
二、文献分析
本文的重心乃在开展创意形成的模式,因此选择以跨国创意设计工作营作为研究重心。在工作营的实作中,寻找出生活行为的差异、虚实空间的利弊、集体创造的程序、文化认知的冲突、消费心理的迷思与沟通情境的设定等问题。当网络空间愈趋真实,其重要性已经几乎等同于实体生活世界时,这种高度压缩空间与时间的沟通形式势必将未来设计合作的可能推展到难以想象的范畴之中,其间所带来的问题势必不是纯粹技术的可行性,而是文化概念的可能发展。市场商品的流行只能让消费者在外观获得满足,成败系乎于产能的多寡,然而若借着文化差异上的交流对话,将可在观念发展上更领先一步,寻求多数群众对概念的认同,从而确立市场商机之所在,其成败则系乎于概念品质的敏锐度。
在文献分析部分,本文以国内外曾举行之设计工作营为研究标的,分别从企业组织、独立设计公司与学术单位三个方向着手,以列表方式,自概念中心、程序发展及成果归纳等切面加以综合对照。就企业组织来说,我们选择知名的跨国集团飞利浦(Philips)公司为例,因为该公司的设计组织与产品结构跨越了各个文化领域及种族关系,故多年来均持续以设计营的形式激发设计创意,在产品之设计发展与商品化活动中担任主导的角色与地位。尤其自1995年开始,在设计部门负责人马萨诺(StefanoMarzano)的指导下,不断尝试各项开创性的创意设计工作营,一开始就邀请了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麦丁尼(AlessandroMendini)及布兰奇(AndreaBranzi)共同指导"TelevisionattheCrossroads"[5],随后几乎每一年都订立了不同的思考方向,作为设计师创意发展的核心,其成果不但使飞利浦的市场商品拥有强有力的概念基础,即使在不同市场都能明确的建立起该公司在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的优异品牌形象,其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更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主流思潮。换言之,早在市场商品出现之前,飞利浦公司就已经借着工作营的展开而掌握了时代脉动。而在独立设计公司的部分,本研究则援引著名的IDEO设计公司所开展的多项商品概念创意工作营为例,同样以前述多重切面为分析轴心,予以列表说明。IDEO公司自生活观察与预想为着眼,以剧本导引的方式作为工作营重心,将设计创意与科学条件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生活条件,并且尝试培养产品的理想形式在此一环境中生成。莫格里几(BillMoggridge)所领导的IDEO,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设计公司之一,擅长为企业客户描绘未来新愿景以开发新产品,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拟想建构(ScenarioBuilding)。莫格里几提出了该公司设计的四个阶段:理解(understand)、观察(observe)、可视化(visualize)及评估(evaluation)。而可视化的阶段,包含了「拟想建构与「说故事两个关键手法。[6]莫格里几以为,这样的方法可以让设计师跨越自身的经验,站在使用者的立场来思考产品的发展,先排除技术与成本的限制性考量,勾勒多元的拟想境况。该公司所开展出来的观察方法与程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活动形式,并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都能验证其效度,在商品化的引导与实现上,广受认同及重视。至于学术单位所举行的设计创意工作营部分,则以台北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研究所于1999年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喜多俊之(ToshiyukiKita)教授所举办的"HomeDesign"为分析对象。喜多俊之教授多年旅居意大利,在东方的传统性格中带着意大利式的热情,其设计作品在优雅中兼具着一丝幽默的性格,不但受到市场喜爱,更有多件作品被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MuseumofModernArt)永久典藏。实践工设系所的参与师生透过与喜多俊之教授的对话,逐渐确立自我的概念主旨,并将其转换成为产品形式而表达出完整而强烈的创作意图。
在以下各项分析中,并不以产品类别或工作营题旨作为分的主轴,而是从一个长期观察的角度,对于不同组织所关切的概念、执行程序与成果作一比对与分析。在这样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组织设计公司与学术单位间对于所关切的议题、创意发生的方式、文化氛围的敏感度等差异。当我们尝试着要探讨数位化设计活动开展的可能时,首先必须要能在一个跨越时空架构的设计工作营中,确实掌握议题的筛选,寻找真正的问题中心,同时提出一个相互支持的活动环境及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不但能提出经验资料,更能在跨国界的设计合作中增加文化理解的可能,提供出存在于文化差异中的概念契机。此一机制的建立,不但可以让工作营的展开程序成为一种弹性的网络结构,赋予创意开展的更大可能空间,从而强化本国设计团队与国际设计组织间的合作交流,使本土设计创意大幅加值,更能将此结构落实于设计教育中,使创意学习的经验透过个案学习与网络传播成为可行的方案与理想。
根据马萨诺所叙述,飞利浦公司的设计概念中心大致上可分为七点[7]:目标与策略、家庭、医疗保健与幸福、照明、自然的都市环境、迁徙途中以及伦理与商业现实。因此对于各个工作营的观察也可以从这几个面向来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表一~三即为该公司在设计创意工作营中的各个切面比较。从以下三个表列对照中可以看出,飞利浦公司利用各种抽象的图标围绕着不同概念核心而形成概念的背景能量场,进而到程序面中借着影像媒体暗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进入概念产品的完整表现,而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也就在工作营的不断激荡中渐次成形。这个程序中隐涵了许多数位发展的可能空间,尤其是基于商业观点的考量下,其工作营往往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可能带来的重要设计契机,而将思考重心放在科技技术能力的达成,甚且对于未来全球化的生活形塑提出了一个庞大的理想。
另就独立的设计公司来说,由于超脱于企业体制之外,同时企业对其期望也有所差异,因此可供发挥的范畴往往愈益庞大,IDEO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创作范围从立体、平面、空间到交互式媒材,不一而足,但是却一直能拥有独特的创意品质如以下四个图标表格所对照说明:
就如同以上所看到的资料对照分析所显示,IDEO在接受委托的时候,往往能集中焦点提出一个明确完整,甚至具体可行的概念方案作为工作营的目标。好处是能有效控制发展过程与产出,使往后的发展绝对能在既有的预算规划中找到出路,但是却也因为始终在既存的设计程序中寻求解决方案,而让创意的产出缺少了一丝惊喜的感受,反而众人关心的会是该公司延伸此一想法的下一步怎么走。独立的设计公司必然拥有一整套完整的设计程序与解决方案作为其核心竞争能力,在工作营中,这是长处也是短处,如何在应用设计程序时,仍能保持一些跳脱的惊喜与对社会议题的关怀,相信是此类设计公司在举行工作营时必须深入思考的。再如学术机构举行的工作营,虽能跳脱程序的囿线与商业机制的影响,却也由于议题主导的能量不足,而使得完整的创意产出难以形成设计思潮。在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所与喜多俊之教授共同进行的工作营中,许多对于生活文化及生活型态的反省成为概念发展的中心,并跳脱制式程序,在最短时间内,将创作以计算机仿真的方式传达出来。如以下各对照分析表:从以上各个不同形式、组织与目标的设计工作营相互比较中,我们可以了解在创意价值成为台湾经济活动中心的今天,设计工作营的举行应该参照各种不同模式,再针对本土设计产业加以调整,但是从整体趋势来看,存在于数位空间中的合作机会也已在科技的进步下成熟,因此如何掌握此一趋势,有效利用工作营形式来寻找设计者的最大机会,乃是未来举行工作营的最重要目标。参照以上资料,其方法应包括:藉由与国际设计团队的交流而扩展自我视野、建立持续而长期的对话环境、集中资源创造创意价值、以创作成果引导设计议题、从人文社会观点寻求概念可能性、成为设计产业与设计教育间的共同交集以及建立弹性化的设计程序。
在我们亟欲藉由设计提升国家产品竞争力的时刻,藉由国际间的设计合作来挹注自身的设计实力,除实质互动(如工作营、研讨会与合作案)外,利用数位媒体将彼此之设计经验作横越时间、空间的扩张,让多国文化刺激成为合作式设计的趋力,应是具体可行的途径。「跨国设计合作工作营可确实提供一个异文化的设计交流空间与管道,而若进一步将工作营前期成果,建置于数位环境之下,更能发挥信息网络的特性来创造网络式设计互动。在进行的步骤上,为了能清楚地认识「跨国设计合作与「数位环境之关联应用,俾有助于未来对于跨国设计合作机制之掌握及开展,先就资料研究及工作营,由此归纳与衍生出数项异文化观察点(生活行为、空间延伸、感官认知....等),来进行实质之跨国设计交流,进而提议未来之跨国合作设计机制。研究议题如下:
■生活型态与跨国文化比较■跨国设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