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语文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语文重点

大学语文重点范文1

一、语言首先是一种文化,然后才能是一门科学

“文以载道”是语言教学的不变规律。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它涉及了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及生活方式的学习,同时它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的学习。通过它,不仅能学会语言本省,而且能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从而陶冶我们的人文精神,提升人生的境界。再者,重视人文精神对外语教学环节的渗透,不仅符合教育宗旨,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成果。

一项调查表明,对比其他人文类学科专业,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思维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方面表现较差;与应用类文科专业相比,则更是显得缺乏足够的调研能力,宏观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所谓的外语专业人员“思辨缺乏症”大体源于学校强调外语的工具性而忽视外语的人文性。实际上,外语学习的结果绝不仅仅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更可以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塑。

外语学习,我们要学的不只是那种约定俗成的符号,而是通过它逐步熟悉民族文化的全部内涵。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文化特殊性,洞察该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差异,这在外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也影响着语言的各个层面,文化决定语言。有什么样的文化,必然有什么样的语言。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提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决定了我们生活性质”。

文化指一群人通过个人或群体世代努力所获得的一切的沉积物,包括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为、态度、意义等级制度、宗教、时间概念、角色、时间关系、宇宙观、制造物等。文化通过语言和思想模式并以活动和行为模式展现出来,把语言和文化分开是不可能的。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语言的这种“社会性”说明,语言系统不可能是一种存在于真空中、独立发展、自生自灭的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无时不受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社会要素的制约。而文化社会学认为,文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只是构成文化系统的要素之一。

从基本意义上讲,语言是一个大的人类群体使用和理解的一套符号和连接这些符号的规则系统。词语和表示符号的声音因文化而异,制约符号的声音使用的规则也因文化而异。语言是了解一种文化如何理解现实的向导,词汇的意义由文化决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学得的,所有文化和亚文化有规范词汇用法和意义的特有的经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使用语言规则以及交际行为方式也不尽相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已成为必然趋势。

从教学目的角度讲,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懂得多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或者仅仅记忆一些文化事实和深层文化特点如价值取向、美丑观念,是不可能令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前已被普遍接受为外语教学目标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在1971年由Dell Hymes首次提出,指的是运用一定语法规则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并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对谁使用这样句子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在缺少目标语文化知识的情况下进行。交际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通过外语学习而获得的创新思维,这是在该民族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新事物相互作用下而激发出来的一种求新的力量。

缺乏文化意识会导致交际失败。学习一种语言并不是单单掌握这种语言的一系列语法规则,积累大量词汇,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是单单教一种语言,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这种语言,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坏取决于他运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必须适时恰当地导入文化教学,脱离文化知识的语言学习将是毫无意义的。

三、外国语语境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而且有利于对外语的理解和学习

外语教学是通过教学活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外语所反映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了解外语所反映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外语为自己、为社会服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人格得到提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赋予其人文教育特色,进而提升、整合进教学体系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文化导入也要兼顾适度原则,因为没有语言能力就不能具有坚实基础的交流能力,所以我们不能为文化而教文化,本末倒置。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帮助学生从语言现象发现文化,再通过掌握文化去指导外语学习与实践,寓文化于语言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他们文化差异敏感度、容忍度,同时让学生领略国外文化的精髓,学会在“大众文化”交流中进行文化转换,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文化交流。

大学语文重点范文2

一、中国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外语教学管理部门和外语教师完全忽视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很多外语教师把中国文化内容看作外语学习“以外的东西”。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竟然掉其他所有课程,只上英语课。有的教师介绍西方文化时极力赞美西方文明,贬低中国文化,这些或者以应试为目的急功近利的行为,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外的行为,不仅与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在无形中贬低了中国文化,挫伤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

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都低于表达英美文化的水平,能力测试的结果显示,在食物名称、节日名称、文学名著和政治名词的翻译部分,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地写出英美常见名词的名称,如面包、圣诞节、白宫等。但与之相对的我们天天接触的中国名词却写得不准确,约有70%的同学不知道粥和馒头如何用英语表达,翻译不出元宵节,写不出《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英文表达。在对中国文化句子翻译的部分,出现的错误更多。试想一个连故宫和春节都不会翻译的同学又如何向外宾准确地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呢?让学生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西方的文化,而是让他们更好地学会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向世界介绍和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

二、中国文化导入的策略

1.做好教学大纲的改革、测试内容的完善以及英语教材的系统编写,是有效导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前提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英语对教学的指南,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大纲只注重对英语文化的教学而忽视了汉语文化的教学。所以,重新修订英语教学大纲,增加中国文化必要学习内容,是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元素的第一步。在新的大纲中,首先应该列出中国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基础词汇与短语、习俗文化、交际文化以及人文道德价值观文化的英文表达。这样的教学大纲才能培养出学生双文化知识基础的能力。其次,测试是为英语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提供反馈的信息通道,它因而也成为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因此,在英语各级测试尤其是四、六级测试中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题目,可以直接激发英语教学传授中国文化的动力。

2.中西文化对比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英语课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与西方文化既有关联又有对比的内容上,才能使英语学习者产生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敏感性,这是今后英语教学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总之,不管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处于何种层次和角度,是词汇习语的对比还是语法篇章的对比,是交际文化的对比还是知识文化的对比,是儒学与《圣经》的对比还是中国诗词与英语诗歌的对比,其核心都是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的对比。所以,英语教学必须着眼于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内化于语言教学之中,进而内化于英语学习者的思想之中。

3.第二课堂是中国文化学习的延伸

课堂教学之外,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及书籍。在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英文版的中国小品、故事等。背诵是语言学习的综合性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国文化作品的英文背诵比赛,内容包括唐诗宋词及典故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中国文化的英语讲座及选修课。当学生完全通过英语来学习和表达中国文化时,就会从一个全新的文化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母语文化,会有创造性的新认识。

大学语文重点范文3

关键词:国防教育 盲点 高校军训

一、高校学生军训的必要性

军训是国家法律赋予学生的义务。如果说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有许许多多门功课要学习,那么,进入高校的第一门课无疑是军训。高校军训是学校国防教育内容两大块中的一块。《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从上述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理解两方面的含义。第一,高校学生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就是说,高校学生接受军训是法律赋予的义务。反过来说,高校学生在学校就学期间,学校必须提供学生军训的条件,这是法律的强制所致,也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严格要求所需,第二,以上条文所说的高等院校的学生,其涵盖面是所有的学生,这应该是学校军训的横向指标。军训的管理目标应是纵向管理既质量[训练内容的完成与否]和横向管理既数量[参训学生]的统一。那么,军训的评估指标应有两个,一个是军训训练内容是否保质保量的完成,另一个面是军训的涵盖面问题,作为法律,每个公民必须遵守,作为功课,每个学生必须修完。

军训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管理行为学告诉我们,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为了维护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次序和生活次序,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法对本校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的管理活动”。我国在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军训,对学生进行以中国人民《三大条令》的教育和训练,客观上起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抓好学生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序。促进校风、校纪和文明校园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免军训学生的管理是高校军训管理中的盲点

管理盲点是指在管理中未涉及到或缺失的区域。高校国防教育主要分为两大块,既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本文主要涉及军训部分。目前各高校的军训方法是采取请部队到学校进行训练的方式。是部队新兵训练的缩小版。主要内容是“三大条令”的教育和训练。其特点是训练内容和标准要求的规格化、统一化。该方法简捷易行、实用有效。经过短时间的集训,迅速的实现参训学生由民向军的角色转变。在军训总结会及分列式阅兵式上,同学们能以较标准军姿,铿锵有力的脚步,整齐有至的行进方队受检就是一个最好力证。但这种训练方法直接移至高校,便由于人群的变化而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体检门槛要低于新兵进入部队的体检门槛。在部队,军事训练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是一致的,军队三大条令是全体军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法规。而在高校其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则表现出较大差异。每年都有为数不少因身体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排除少数逃避军训的同学》而免除军训的同学。军训期间,这部分同学因离开了军训队伍而成为较为松散的群体。与轰轰烈烈、紧张艰苦的军训气氛极不协调,远离军训工作中心而被边缘化,成为军训管理工作的一个盲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由于军训的缺失丢掉了一次身心锻炼、意志磨砺、品格升华、素质提高的大好机会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校扩招,这个群体人数在逐年增加。本文试图对因各种原因《主要是身体原因》而免除军训的同学如何有效参与而非缺失,在管理上消除这个盲点作一些探索。

三 问题的成因

1)缺乏相应的政策依据

几乎所有的有关高校军训法规和政策性文件都没有或还不曾有关于军训人数比例和免军训同学的管理问题。对于军训期间免军训的同学如何管理,如何有效参与没有硬性规定。各高校主观上没有尝试这个领域的内在动力,也担心由于参加体力活动而加重同学的的病情,视为,对于如何根据这部分人群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有科学依据的、可操作的适应这些同学的军训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至今无人进行关注和有益探索,高校军训注重了统一性而忽略了差异性。

2)高校扩招致使该问题凸显

高校扩招后,招生人数成倍增加。如华南地区某工业大学,扩招前1999年为3700人左右,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招生均超过10000人。种群增大必然带来子群的增大和构成结构的多样性,带病学生人数和病种增多,免军训人数已增大到不可忽视的地步,免军训同学的管理问题凸显。

3)军训内容单一枯燥,过份强调体能的负面影响

目前高校军训的主要内容是队列训练、站军姿、排队列、走齐步、踢正步。与中学军训内容大同小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内容穿插,极易造成身心疲劳,产生厌训情绪。加之高校军训本身就是在高强度高负荷的情况下进行的。高校军训内容的单一化和体力化倾向显然不适应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也与教育部提出的军训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本义相勃。由此可见,巨大的体力消耗根本不适合于带病同学的参与,客观上增大了免军训同学的数量。

四、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解放思想

作为教育主体,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准确科学的把握好大学生军训的定位。深刻理解大学生军训既是国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为军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举措,又是拓宽高校教育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造就有用之才的措施,既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又是对高校德、智、体、美教育的扩展和必要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既是增强高校学生国防知识军事技能的有效方法,又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既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又是有助于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创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措施,既是高校学生作为公民例行国家法律。又是学生个体在其发展的道路上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既是高校学生军事知识。军事技能的学习、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的增强。又是学生个体思想品格、意志情操的磨砺和养成。本着高校教育的基本精神,高校军训应面向全体应训学生,将军训期间免军训学生的管理提上议事日程,这个群体应组织起来,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军训的行列中或融入军训热烈的气氛当中,而不是游离于军训之外。军训工作在规范统一之中,也应兼顾其差异性、特殊性,管理学中的木通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在军训管理上应本着“抓住重点、兼顾全面、因人施教”

的教育训练原则,尽量拓宽学生军训的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到军训之中。奥运会口号“全民奥运、重在参与”也应是我们高校军训所提倡的精神。高校军训管理部门应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努力探索出一条对于免军训同学管理的新路子,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军事训练实践,实现高校军事训练的与时俱进。

2)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制定军训内容

根据免军训同学的生理特征及实际情况,高校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军训内容。尽量缩小训练负荷,大幅度降低训练强度,弱化体能训练部分。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应提高军训的知识性。智力性和趣味性。军训内容应以《内务条令》学习为主,学习和养成军人日常生活中的严谨作风和良好习惯。对同学们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益处。此外。应增加学习防恐、防空、防毒、防火等基本技术,基本掌握自救互救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内容,提高军训的实效性。

3)以人为本,科学施训

在训练实践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施训。首先,应在训练时间上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要大大缩减,同时应尽量避开酷热、阴雨天气,可以把训练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这样既能保证训练效果又不至伤害学生的身体,其次,可以安排少量的军姿练习,集合列队及少量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等。训练中应把训练内容合理分解,交叉进行,以免由于某些练习的重复而造成疲劳。再次。应与文体活动相结合,寓训于乐。适当的开展一些诸如组织学生参观军营活动、军训知识竞赛、军事游戏、拉歌比赛、联欢晚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和集体主义观念,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大学语文重点范文4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教学阵地,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

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学校安排七、八两个年级每班每周6节语文课。其中2节课用于语文课本的讲解,其余4节课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书目阅读。教师和学生一起读同一本书。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考,教师不做任何的指导。当全班同学同时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利用1~2节课的时间,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做一个聆听者,适时地点评就可以了。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关于这本书内容的都可以谈论。比如,人物、情节、学生自己的想法都可以。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比如说,在读《男生贾里》的时候,我首先谈了谈我对文中祁老师的看法,当我说到我也应该学习祁老师那种对学生宽容、热爱的态度时,学生一起鼓掌表示了对我的支持。紧接着大家纷纷开始发表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当学生发现在他们眼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语文课都被用来读书的时候,他们也就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在他们思想深处也就会比以往更重视阅读了,他们也就会积极参与读书活动。

从语文课堂开始,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他们爱上阅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将读书变成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会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

二、打破传统的阅读观念,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阅读

通常情况下,教师总喜欢让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写读后感,或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做读书笔记。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对学生来说恰恰是他们的烦恼。我们应该让学生轻松上阵,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享受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如果他们沉浸在作品中,他们自然会有感而发,到那个时候,读书笔记不仅不是他们的负担,反而会成为他们读书感受的百宝箱了。

教师不经意间的对书中内容的评价也会无形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会因为和教师有共同的话题感到骄傲,会反复阅读其中的细节和教师共同品味。比如,在《男生贾里》这本书读完之后,我们开展了一个班级读书交流活动:首先我和学生共同确定了本次读书交流活动的主题“一起感悟,共同成长”,主题确立好之后,我设计了具体的活动流程:(1)夸夸它:目的是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谈谈对书的看法,喜欢有喜欢的理由,不喜欢也应该有不喜欢的理由吧。(2)猜猜看:由教师引出原文中的话,让学生说出描述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教师可以整体把握学生对书中内容的掌握程度。(3)说说看:那么一本书读过之后,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也肯定通过读书中的内容,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收获。(4)读读看:诵读也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大胆地诵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从侧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读书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气氛的热烈程度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学生说得越多,谈得越深入,说明他们是真正地走进了书中,读懂、读透了书中的内容。学生也会在交流活动中获得别人的观点用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读书体验。

有了完整的读书体验,才会有真正的思想火花,学生的读书笔记才会是他们真正的感受,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而敷衍。只有发自心灵的声音才会是最美的、最真的声音。

三、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以便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

在选择书目的时候,教师不要仅仅依靠课标要求,课标中有的书目适合学生,可是有的书目就显得比较教条,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没有选择地推荐给学生,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丧失阅读的兴趣。由于刚开始我们就照搬了课标中推荐的书目,结果发现上阅读课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一个学生曾对我说:“阅读课太乏味,书中的内容我们根本没有切身的体会。”还有学生直接就对教师说:“太无聊了!”听到这些声音,我们并没有强迫学生必须去读,相反,我们通过课下调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我最喜欢读哪类书进行了摸底,我们终于明白现在的学生喜欢读什么书了,他们更喜欢能和他们生活紧密联系的书籍。从这件小事中给我们的启迪就是: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我们就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去思考他们这个年龄,他们所处的时代,对什么样的书更感兴趣,经过反复的琢磨,我们给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系列的《红瓦》《青铜葵花》、郁秀的《花季雨季》等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目。

大学语文重点范文5

关键词: 英文电影 大学英语视听教学 有效运用

语言学习要在自然交谈(natural conversation)的语言环境下不断地听、本能地说。寻找良好的语言环境最直接的方法是处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但因为条件限制,大多数人只能在国内学习英语。英文电影的素材来源于绚丽多姿的生活,涉及的内容丰富广泛,它就是一本百科全书。首先,英语原版电影反映了主题国家从政治背景到百姓生活的很多信息,把观众带入一个与本土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众可以融入其中去身临其境地感受它的语言、思维及文化;其次,每一部电影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和内容,在不同的主题和场景中,学生可以学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法;最后,电影是非常生活化的艺术形式,口语本身就是生活化的语言,必须有生活的气息在里面,电影就在语言和生活中间架起一座桥梁,使语言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利用电影资源进行英语视听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做到不出国也能接触到英语自然交谈的语言环境,极大地丰富学习者的各方面知识,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电影对于英语视听教学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电影选材的标准如何?教学中如何操作?电影教学可能面临什么问题?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英文电影在英语视听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电影以其直观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感染力,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虽然完整地听懂整部电影仍有较大的难度,但通过视觉得到的信息能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电影中目的语言的欲望。

2.提供学生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社会情境理解和掌握语言所会的意义,从而达到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目的。语言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有所不同,它需要一个语言环境。在教学中利用原声电影能把学生带到故事发生的语言环境中,同时通过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目的语言及其文化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3.提供学生地道的英语口语。在日常会话中,外国人的语音,语调也会随着场景的改变而改变,有时还会夹带有不同的背景声音,但这些因素并没有包含在一些录制的听说材料中。有些学生听懂了磁带的内容,却听不明白外教的话。电影可以弥补上述不足,电影提供的是清晰、标准的发音和生活化的语言,还包括在特殊场合下的用语。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4.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文化。看电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包括英语民族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英语电影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了英语民族的文化。

二、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的组织

1.电影的片源丰富,题材多样,语言深浅不一。此时教师就应充当编辑者,对影片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选用的影片应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语言、语音纯正,易于学习及模仿;情节简单,人物形象生动;对话简洁,能吸引学生,最好是国际上获奖的优秀影片。选用影片的情节不要过于复杂晦涩,曲折离奇或者感官刺激强烈,这些都会使学生过多关注电影情节,而不注意学习知识。也不要选那些专业术语较多或是逻辑推理较强的影视材料,如科幻、法律、医学、刑侦、悬疑等。最好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长度适中,并且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的影片,这样看英文电影比较容易,比如《公主日记》、《律政俏佳人》、《音乐之声》、《阿甘正传》等。

2.做好观看电影教学前和教学后的工作。观看之前可启发性地让学生做一些工作,以对故事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这样使学生在看电影前就已掌握故事背景。即使学生看电影时不全懂,也不至于跟不上节奏。接着可播放电影,中间不要打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播放完毕,教师可组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复述、模仿、重复句子、讨论、表演、听写、配音、学唱影片歌曲、补充对话和写观后感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注意积累与重复。在电影欣赏课的开始,学生往往热情高涨,但当语言输入大于他们的贮存时,将会减弱他们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在欣赏的同时,注意精看与泛看相结合,适时采用讲解、提问、回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影片。在观赏影片时,先把影片通篇播放,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语言信息,连贯地欣赏影片,感受其语言、文化和艺术,并寻找准备阶段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分段放映,在必要的地方停下,提问、讲解语言点、讨论、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等。有时,一部电影就会反映出很多背景知识,比如《阿甘正传》就反映出越战、和平谈判、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以及种族歧视等诸多背景知识。

三、目前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英语电影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设备。尽管目前很多高校都普遍设有多媒体教室,但大规模开展电影视听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具体表现为技术人员不懂英语教学,英语教师不懂设备技术,而两者的协调又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2.课时不足。电影视听教学费时费力,当前高校分配给英语教学的课时普遍有限,而且绝大部分用于精读课,用于专门训练听说的课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电影视听课的普遍开设。

3.观念落后。这点主要指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观念陈旧,缺乏探索精神和开拓意识。有些教师已经满足于“一根粉笔”加上“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方式,不愿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也是造成很多先进教学手段无法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4.备课辛苦。电影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时一部电影的主题非常分明,但人物的对话内容十分宽泛,而且电影中的人物众多,谈话内容各异。因此,要教会学生看懂一部英语电影,教师非要精心准备不可。一般准备一部电影的教学,教师得做如下的工作:看片,查找有关文字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题及练习。一部电影一般都超过一个小时,为了教学教师往往要看数遍,工作量可想而知。

四、就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是设备技术保障。提供足够设备技术或利用好现有设备,发挥其潜能。加强英语教师的技术培训,争取培养一支既懂现代教育技术又懂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其次是授课方式。可以采取课外观看,课内讲解、欣赏相结合的办法。在课时安排上应有计划性,切忌随意拿一部片子应付课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如果教师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拿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干劲,上面的诸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英文电影的语言来自于真实的语言环境,文化内容丰富,在英语视听教学过程中的优越性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它不仅是学习英语的理想工具,还是熟悉和了解外国文化的很好材料,特别是它对生活化语言和西方社会文化的传递,具有其他语言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对英语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得合理引导,否则,电影课只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而不能达到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合理地引入英文电影,能促使英语学习者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又提高文化艺术的修养。因此,英语视听课的教师要对英文影视作品进行详细的准备、挑选和加工,设计好欣赏的目的和问题清单,组织有意义的教学讨论,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把英语学“活”。

参考文献:

[1]Hill,B.Making the Most Satellites and Interactive Video,London;Information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1.

[2]祝秉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像资料利用[J].外语电化教学,1998,67,(1):20.

[3]仝敏.浅谈外语视频资料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研究,2005.

大学语文重点范文6

关键词:创伤 成长 情感

随着英语教学课堂模式的不断转变和四六级考试的不断改革,提高大学生英语的整体语言应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英文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属于情景教学法的一种实际应用,它不仅摆脱了教材的局限,并且由于其巨大的覆盖面、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等独特优势,英文电影在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成为了一种有效提高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手段。借助于多媒体环境,英文电影教学给学生呈现真实生动的情景,融视、听、说、读、写于一体,弥补了传统听力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对大学生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首先,英文电影给大学生提供了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把英文电影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将扩充英语词汇量,学习到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和实用地道的句型表达。大学生在语音室使用的听力材料大都是标准放音模式,播音者的发音都比较规范,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容易感到厌倦。英文电影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掌握英语中的语音、语调、轻读、重读、连读等不同的发音方式以及爆破、弱化、浊化等音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水平。《超能陆战队》这部英文动画电影发音标准清晰、句式结构简单、台词通俗易懂而且富含哲理、对白包含大量日常生活话题,会给大学生以强烈的纯正英语语言的感染力。

其次,英文电影能够调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传统的英语学习教材相比较,英文电影《超能陆战队》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富含想象力的科技创新以及充满视觉盛宴的打斗场面,将学生从枯燥的书本语言学习中带入由电影所构建的真实语言环境,学习兴趣由此带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提高。

最后,英文影片还可以帮助大学生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等。英文电影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通过欣赏英文电影,大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西方表层文化符号背后的一些核心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导演在电影《超能战队》中设置了大量的文化符号:故事设定在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旧金山+东京)的虚构大都市旧京山中,好多旧金山标志性建筑物上增加了日式装饰,比如咖啡店里的招财猫和鲤鱼旗,金门大桥前路旁粉红色的樱花树,还有广告牌上的日文、空手道等符号,颇具有浓厚的日本民族色彩。同时,电影集中诠释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主义、创新精神和救赎精神等思想内涵,它为大学生了解美国主流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二.英文电影《超能陆战队》的教学设计

1.影片放映准备

观看英文电影《超能陆战队》前,教师首先要选取适合重复播放的精彩电影片段。片段播放的目的在于强化对影片某一精彩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听力策略意识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选好电影片段后,教师要精心设计出电影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放映前,教师应该针对电影故事概要、人物特点和相关文化知识先作简单讲解,让学生对电影有所了解。因为影片《超能陆战队》涉及一些物理和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需提供相关的专业词汇的讲解,比如:tungsten carbide(碳化钨)、 perchloric acid(高氯酸)、hydrogen peroxide(过氧化氢)、Vinyl(乙烯基塑料)等。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测问题,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设置经典对白的填空或听写、重点短语、短句的翻译等,要求学生在最大程度上集中注意力聆听材料,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下重点内容。

2.影片赏析

电影英语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悉心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除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挖掘电影的文化层面,多角度进行电影欣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2.1语言学习

在9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 软件平台制作课件,讲授影片中某些生词、句型用法和经典台词,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里,学到实用的英语。比如,washed up是个形容词,表示no longer successful and unlikely to succeed again in the future. 电影里翻译成了“江郎才尽”,非常传神。I didn’t set out to…是个万能句型,表示“我从未想过要……,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快”。But sometimes life doesn't go the way you plan.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表示有时候生活轨迹会和计划不符。With your bot, winning must come easy. Well, if you like things easy, then my program isn't for you. We push the boundaries of robotics here. My students go on to shape the future.你的机器人获胜肯定小菜一碟。你要喜欢简单的事物,我的项目就不适合你。我们在这里是为了突破机器人学的极限。我的学生都将塑造未来。这些经典台词,短小精悍,寓意隽永,而且语言风格非常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

2.2人物分析

大白在电影中是哥哥的替代,是父母的化身。在小宏受到伤害时,他像父母一样无条件的给予爱。当小宏从窗户上跌落时,他是缓冲软垫;当小宏被攻击落水的时候,他是救生圈;当小宏即将被集装箱压住时,他是安全气囊;当小宏落水后浑身冰冷、体温降低时,他是暖宝宝;最后在拯救卡拉汉女儿时,大白毅然牺牲自己使小宏安全逃出。亲情是一切社会化情感的源泉,是最温暖、最无私、最质朴、最真挚的一种情感。

除了风靡全球,萌到爆的治愈系“大白”,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片中小宏和卡拉汉教授这两个α⒚嫒宋锏男愿瘛T谂笥押痛蟀椎陌镏下,小宏明白了如何去爱,如何去理解和宽容别人,他从失去哥哥的阴霾中走出,选择了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创伤与失去。他决心成长为和哥哥一样的英雄,尊重所有的生命、为他人的安全幸福而战斗甚至付出生命。卡拉汉教授的仇恨源于女儿供职的高科技公司的科研事故让他的女儿失去了生命,为了给心爱的女儿报仇,他盗取了小宏的微型机器人,筹划了爆炸事件,甚至要杀死小宏他们。仇恨让教授失去了理智,丧心病狂的报复。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仇恨和愤怒等负面情绪。

2.3电影主题和美国文化分析

《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是迪士尼与漫威联合出品的第一部动画电影,2015年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主要讲述了医疗机器人大白与天才少年小宏联手四个小伙伴组建超能战队,共同打击犯罪阴谋的故事。该影片中机器人大白动作呆萌、言语温暖、风靡全球,小伙伴们之间的情感故事更是打动人心。正如导演克里斯・威廉姆斯所说“我们希望这个故事能有情感深度,引人共鸣”。《华盛顿邮报》评论该片的看点“不只是其中的动作戏,更在于其中心角色的内心情感” 。这部电影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轻松和感动的观影氛围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且电影对亲人之爱、朋友之爱的深情诠释对大学生情感教育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电影《超能陆战队》是一个关于创伤、爱与成长的故事,它展示了一个叛逆不羁的少年如何转变为保护人类的英雄,他的成长历程故事以及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哲学道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思维局限是唯一的限制”等都给学生以深刻启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创伤的治愈需要接触亲人和朋友,需要给予关怀、与陪伴。唯有爱与宽恕才能治愈创伤、完成心灵救赎。怒火之下,理智常会缺位,仇恨与暴力从来不能治愈伤痕。电影《超能陆战队》的主题除了爱和伤痛,同时制片人罗伊・康里说:“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感主题是关于友谊的,这种友谊甚至超越亲情,虽然阿宏失去了他的哥哥,他的朋友围绕在他周围,实际上成为了他的家人。”小伙伴弗雷德、神行御姐、哈妮柠檬和芥末无疆四位超级科学控因为哥哥的缘故而成了小宏的朋友,他们一起抓住了凶手,化解了城市危机。真的英雄,不是个人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复仇,而是尊重所有的生命、为他人的安全幸福而战斗。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创新精神和救赎精神等美国文化。

三.结束语

英文电影作为情境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式,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设计,电影赏析就变成了学生的娱乐活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对英文电影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理解运用,还要兼顾电影的文化层面,组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学鑫.解读动画片《超能陆战队》的思想内涵[J].电影文学,2015(9).

[2]李彬.浅析英文原版电影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

[3]雷惠,罗杨.初探英文电影辅助大学英语教学[J].教改与教学,2007(15).

[4]杨梅.英文原版电影教学优势及方法研究[J].电影文学,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