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教育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教育的核心

安全教育的核心范文1

1、强化工班长培训,提升工班长管理能力。针对工班长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业务技能和协调能力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创新培训模式,采取观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互动交流、畅谈心得和矿长、安监处处长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定时集中脱产培训,帮助工班长澄清安全模糊认识,提高思想境界。同时,加强工班长安全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让工班长更好的掌握现场安全管理知识,增强协调和业务技能。

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职工遵章作业能力。以职工应知应会、必知必会和国家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班前提问等方式,强化职工业务技术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工遵章作业、规范操作的能力。同时,为强化职工规程措施学习,我们一改过去领导读一遍、职工听一遍、发下试卷抄一边学习方式,采取个人自学、班前提问,人人过关的方法提高职工对规程措施的掌握程度,使规程措施更好的落实到现场,提高安全施工系数。

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要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精通安全生产的业务知识。在当前,特别要学好公司下发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安全红线管理制度》,吸取屯兰矿事故教训十六条规定,以及山西焦煤瓦斯综合治理攻坚年工作安排,要逐字逐句地研读,认真领会,学懂弄通其主要内容,把握其实质,掌握其精髓。同时要把《安全红线管理制度》的学习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安全生产执法和监督管理中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另一方面,要学会用法律有效地规避责任,切实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要按照《安全红线管理制度》,《安全问责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工作不越位,不越权,依法办事,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讲究工作效率,以高效、快捷地处理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和行政工作。

3、工作规范,手续齐备。安全生产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我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要按照《安全红线管理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行政务公开,执法透明,努力做到工作有计划,办事有程序,工作有条不紊、迅捷快速地进行。

4、清正廉洁,公正执法。作为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做到慎初、慎微、慎独。在管理过程中,不以权谋私,不循私舞弊,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决不能有一点放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格管理,树立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安全教育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三段式课堂;建构主义;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信息安全专业

0引言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1]。信息安全专业相关课程,如通信原理、网络安全技术等课,具有技术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目标也着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信息安全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需求。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

现代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实践意识为重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基于认知学理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素养为目标的大学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流行[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对新信息进行自我编码,从而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此所开发出的教学方法,比较成熟的有支架式教学法和情境式教学法(亦称为“抛锚式教学法”)[3]。支架式教学法主要是指从学生的当前发展水平开始,通过老师设计的概念框架不断创造新的“最新发展区”,从而使学生不断建构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技能,并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情景式教学法主要是指通过设定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从而使学生有效实现对知识的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改变了师生角色,革新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4]。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以教学视频、教学网站等教育资源和技术为支撑,课下进行知识获取,课上进行知识应用,知识内化贯穿教学始终。翻转课堂基于人本主义、掌握学习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等教育教学理论[5],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高质量的课下自主学习、及时的学习情况反馈、高质量的课上讨论缺一不可。然而,在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的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具体教学实施时,往往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课下自主学习质量难以保障;二是课上讨论质量难以保障。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教师讲授,一半学生讨论,讲授与讨论之间的课下时间用于知识内化吸收[6]。目前,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公共英语口语等文科课程进行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信息安全专业相关课程如通信原理、网络安全技术等,具有技术发展迅速、系统性强、抽象度高、实践性强等特点,简单地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下自主学习难度大、效率低,课上讨论效果差。为此,我们采用对分课堂的讲授和讨论并存的形式,吸取建构主义和翻转课堂的精髓,针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对大学工科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2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知识技术的学习能力。为此,我们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针对不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进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

2.1基于讲授、实践和讨论的三段式课堂

综合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以及结合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提出三段式课堂。三段式课堂包括讲授、实践和讨论3个顺序环节,老师讲授在前,学生实践在中,师生讨论在后。课程内容按照专题划分,每个专题所需时间由教学内容确定,具体包括讲授时间、实践时间和讨论时间3个部分,讲授和讨论环节占用课堂时间,具体时长由教学内容和目标决定,实践环节根据具体课时量的多少进行分配,既可以是课堂时间,也可以是课下时间。三段式课堂的核心在于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讲授、实践还是讨论环节,学生都是主体:讲授环节是知识获取的过程,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兴趣,搭建知识“支架”,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实践环节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老师的任务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简单的问题;讨论环节是知识再获取和进一步内化的过程,老师的作用是促进交流分享,激发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构建正确的认识。相比翻转式课堂,三段式课堂增加了讲授和实践两个环节,学生在老师协助下完成框架知识的构建,减少了学生课下学习的时间,降低了自主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并为讨论环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对分课堂相比,三段式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实践环节的引入,尽管对分课堂在讲授和讨论之间有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环节,但是并未强调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是工科专业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2.2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主要承担学习的组织、指导、帮助等职能。为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三段式课堂的各环节特点,我们分别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方法设计。

2.2.1讲授环节:支架式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相融合

讲授是三段式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虽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形式,但是讲授的内容和方法迥然不同。在讲授内容上,讲授课堂并不包含全部的知识要点,而是由必不可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框架构成,传统讲授内容如果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么三段式课堂的讲授内容则是这个人的骨骼。在该环节,重点要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协助学生建构知识“骨骼”。为此,针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特点,可进行如下设计:(1)设置“每课一技”。在每次课堂的前5分钟,由一名学生分享课程相关技术。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抽象度较高,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每课一技”环节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知识面,了解所学用在何处,而参与分享的学生在内容组织、语言表达和临场表现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为了确保“每课一技”的质量,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分享的技术专题,在分享前两周向老师提交多媒体课件,由老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审核,审核不通过,学生根据老师意见进行修改,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2)支架式教学法和情境式教学法相融合。在课堂教学之前,针对每一教学专题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剖析出“骨骼”,提取基本概念、理论、技术或方法框架作为支架,进一步针对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在课堂教学时,可包括情境设立、支架搭建、问题分析、评价反思等步骤,其中支架搭建可以在问题分析、评价反思过程中。问题分析既可以是学生独立探索,也可以是小组协作分析[7]。评价反思是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以帮助学生修正认识,进一步提高[8]。

2.2.2实践和讨论环节:情境式教学法

实践和讨论环节的教学内容是在讲授所构建“骨骼”的基础上,由学生来完成“血肉”的丰满。虽然实践和讨论环节在时间上分离,但是在内容上具有延续性。实践环节包括情境式教学法中的情境设立、独立探索和评价等步骤。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具体的实践情境,学生在课堂或课下独立完成。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提供简单的帮助,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和实践结果,归纳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讨论环节包括情境式教学法中的成果展示、协作分析、总结等步骤。教师根据实践情况,指定具有代表性的实践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并将实践中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延伸性问题抛出,学生按小组进行协作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接受老师和全班同学质疑。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多事一议。

3三段式课堂教学实践

自2013年,我们对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通信原理必修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9]。在此基础上,2014年、2015年,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三段式课堂探索。同时,2015年,我们对同专业网络安全技术必修课程也进行了三段式课堂的尝试。

3.1通信原理课程三段式课堂教学实践

2014年和2015年,信息安全专业通信原理课程学生分别为32和31人,每周2次课,一次2学时,共上课10周;讲授和讨论环节占用课堂时间,实践环节占用课下时间。由于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我们将课程内容分成了9个专题,讨论环节所占课时比重较讲授低,具体安排见表1。在具体教学实施时,每专题讲授完毕后,进行课下实践,除专题1和9外,每两专题的讨论在一次课程内完成,共2学时。除第一堂课外,每堂课开始时均有5分钟的“每课一技”分享,每年参与学生数均为19名,涉及可见光通信、近场通信、mp3编码和图像编码等不同领域通信技术。由于2015年审核环节更加严格,分享顺序由审核通过的先后顺序决定。学生对技术的分享不只是功能与应用,开始尝试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分析和思考。参与“每课一技”分享的学生,要求实践作业8采用与分享相同的选题,对分享的技术作进一步的技术分析。

3.2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三段式课堂教学实践

2015年信息安全专业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学生为32人,每周一或两次课,一次课为2学时,两次课为一次2学时一次3学时,共上课10周,讲授、讨论和实践环节均占用课堂时间,实践环节每次3学时,共计50学时。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原本包含30学时讲授和20学时实验,因此,在进行三段式教学实践时,重点是讲授内容的梳理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运用。与通信原理课程相同,我们将课程内容划分为9个专题,针对专题中的重点技术方法综合运用支架式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图1以假消息攻击专题中的ARP欺骗为例,给出了讲授部分的教学设计。实践和讨论环节的内容与评价反思密切相关,如ARP欺骗对应的实践内容为局域网环境下ARP欺骗实施,讨论内容包括ARP欺骗实施的前提条件、ARP欺骗可否在广域网下实施和如何防范ARP欺骗。

作者:邱菡 张连成 李玉峰 梁超毅 单位: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高玉蓉,李晓培.博克的大学教育目标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4):103-109.

[2]洪柳.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2):147-150.

[3]李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索[J].教法研究,2011(30):83.

[4]朱琳.翻转课堂在本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164-165.

[5]蔡欢欢,段作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4(6):120-122.

[6]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7]李春亮,王国艳.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后勤学院学报,2013(5):109-111.

安全教育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消费与安全 农超对接 双向物流 农产品流通

近几年。人们提及居民生活质量时,总与消费安全联系在一起。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要“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2012年确立的主题为“消费与安全”,其目标是促使社会各界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高度重视消费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安全权。同时,我国社会上一直存在两种看似矛盾却又更替交迭的现象:谷(菜)贱伤农,谷(莱)贵伤民;再加上城乡间直采直销渠道不畅,中间运输环节增多、运输成本提高以及中间商利润占比增加。这就使得作为农产品供应链两个终端的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利益均在不断减少并呈加剧趋势;尤其是在城市居民反假抵劣意识不断增强、高度注重生活质量与安全消费的今天,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价高质低商品多从城市转向农村,尤其是落后偏远山区,从而导致假农资、过期食品、劣质产品等问题在农村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农村居民的经济利益和生活质量。

上述问题早已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农超对接与超市直采、周末(集市、早市)车载蔬菜市场、家电下乡、农资下乡等,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都与产品流通有关,只不过产品流通的方向恰好相反;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双向物流理论,探究“消费与安全”背景下农超双向对接的新机制,通过构建“农超一超农”双向对接体系,以期实现农产品通过超市向城市居民安全、低价的流通和以日用品、食品、农资为代表的商品通过超市、邮政三农服务站实现由城到村的流通,为解决农超对接现实问题和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大量出现提供新的解决渠道和思路。

农超对接与双向物流

(一)农超对接与“农超——超农”双向对接

“农超对接”是我国农民销售产品的一种新型模式,是指超市直接向农产品的生产者采购农产品,或农产品生产者直接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出售给超市。我国发展“农超对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有利于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其次,“农超对接”可以减少供应链上的中间环节,让利于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再次,“农超对接”能够增加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运输仓储等环节的就业岗位,进而提高农民收入。第四,“农超对接”引进新的治理结构,加强了上下游信息沟通和监督管理。超市直接参与了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按照安全标准收购农民产品,并可提供统一的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给予技术指导,进而确保农产品质量。最后,“农超对接”有利于建立蔬菜消费安全和可追溯体系,除对蔬菜品质、农药残留等安全指标有较高要求外,也可实现从种植到流通的全程标准化和信息化,基本实现蔬菜追溯到具体的大棚、地块和责任人,较好保障了整个流通过程的蔬菜品质;同时。“农超对接”具有流通环节少、供销主体稳定、流量流向明确、信息系统完善、消费区域集中等特点,对于建立来源有据、去向可查、责任明确、检测严格的蔬菜安全和可追溯体系,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农超——超农”双向对接是在农超对接基础上,利用双向物流原理建立的农超对接新机制。是“农超对接”和“超农对接”的有机结合。是指超市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农业合作社采购农产品的同时,将农民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种子以及农民生活用品如家电、日用品等通过在农村设立的点、农村超市进行销售甚至直接送到农民手中。通过实施“农超——超农”双向对接,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双向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最大限度建立农产品和日用品的全程追溯,进而保护城乡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安全消费权益,真正实现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超市和城乡消费者的共赢。

(二)双向物流原理在农超对接的应用

这里的双向物流是指与农产品销售、农村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供应等相关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包括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到农村日用消费品的配送等环节,具体包括农用生产资料末端物流、农产品物流和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物流。双向物流原理在农超对接中的发展与运用,对于促进农超对接以及有效保障农村居民安全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双向物流看似简单,但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它涉及到生鲜商品的货源组织,配送中心的储存、分拣能力,运输车辆的规划、调度以及信息系统的支持等多个环节,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开展双向物流也需要超市具有生鲜储存、加工、分拣能力的配送中心。

河北省农超对接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

河北省是农产品产销大省,肉、蛋、奶、菜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北省通过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形成了以农产品大型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为主体,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依托,农贸市场、菜市场、各类直销网点为基础的物流网络。

(一)河北省农超对接发展现状

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着力解决农产品物流经营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直接配送方式,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主产区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发挥供销社和邮政等物流体系在农村的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农资下乡”配送和农产品进城配送服务。2011年12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要大力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供直销,推动在人口集中的社区有序设立周末菜市场及早、晚市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

2010年,石家庄市就被财政部、商务部确定为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石家庄市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保龙仓大河物流园区一期工程、石家庄市肉食水产批发市场洛杉奇食品冷库配送中心等8个项目也列入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项目。2011年12月,由国家商务部、农业部主办的“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华北片区活动在石家庄启动,华润万家、北国超市等介绍了开展农超对接的经验,来自华北地区的38家超市和3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参加了活动,共签订“农超对接”协议金额7182万元,总意向金额4.2亿元,其中,河北省当场签约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有13家。2011年11月,河北省商务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紧推进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建设,石家庄、唐山、保定三市成为全省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建设先行试点;周末车载蔬菜市场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提供场地,采取厢式货车和搭建厅棚相结合的形式,集运输、储存、销售和垃圾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由专业合作社或农产品流通企业组织农民在周末进城销售自产蔬菜。目前,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比较完善,全省营业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有7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有593个,其中,超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101个,超10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21个。河北省推广“农超对接”工作以来,与省内大型超市对接的农产品基地已经达到591个,全省60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与省内外超市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2011年1至11月,河北省直供超市的农产品金额已经达到35.3亿元。

(二)河北省农超对接面临挑战

河北省实施农超对接中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一些超市在农超对接中没有建立起自己完善的物流渠道;能够满足直采的超市很少,超市直采覆盖面小。尤其是在某些偏僻山村,基本上不可能成为超市直采对象;超市在直接采购过程中,由于农户分散经营,难以保证一家一户对超市的供货需求,最终难以保证产品的相同质量;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使得超市与农户的合作不够顺畅;农超对接门槛较高但物流配送效率不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且鉴别商品真伪的途径和能力有限;大多数商品的售后服务没有保证,假冒伪劣产品较多等。以上因素制约了河北省农超对接项目在更广范围的应用。

同时,河北省农超对接过程中,农产品向城市的流通以及农资、日用品、家电等产品向农村的流通,采用的是各自独立的物流配送形式,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交集,如图1、2所示。在图1中,从农户到收购商或者合作社的物流是以农用车等小型的运输车辆为主,而且往往存在空车运输现象,这样浪费了运力资源;从收购商到消费者或者从批发商到消费者的物流仅占少数,这种配送主要由消费者自己完成。从收购商或者合作社到批发商的物流是以货车为主,大多也是单向行驶,同样存在浪费运力现象。在图2中,生产企业向批发商、经销商及供销社发货时虽然有专用的配送车辆但是往往也是采用单向配送;在后面的环节中,由于第三方物流或者邮政物流的参与,使得物流效率有所提高。从整体商品流通角度来看,图1和图2所示这两种方式不仅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商品质量难以保证。

基于“消费与安全”视角的河北省农超对接创新研究

(一)正确认识“农超对接”的功能定位和实施目标

对于“农超对接”的定位,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推进“农超对接”主要目的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价格;“农超对接”在少数品种和小规模运行阶段,固然在上述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对质量和标准化要求的提高,必然导致生产环节成本有所上升同时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也会大幅增加超市在物流设施、信息系统、劳动力、营销等领域的投入,加之目标消费群体和农贸市场有很大差异性,超市进一步增加低价“大路菜”供应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很难更大规模实现“农超对接”。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农超对接”的功能定位和实施目标: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的调整,农产品分散生产和统一市场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加剧,导致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产地和销地的批发体系以及多样化零售方式仍然是我国现阶段蔬菜流通的重要渠道,“农超对接”对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尚不具备替代性;但是“农超对接”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比重也将稳步提升,必会成为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重要形式和创新方向之一。另一方面,超市如果仅仅依靠供给优质低价的“大路莱”实现“集客”的目的,“农超对接”必然会因为缺乏商业模式而难以扩大规模;未来农超对接的发展必须解决超市赢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使得开展“农超对接”成为超市稳定、持续的新的获利点和增长点,总的方向必然是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性价比的农产品,进而实现以低价农产品集客、以中高端农产品赢利的目标。需要明确的是,未来“农超对接”的主要功能定位应是充分发挥“农超对接”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完善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

(二)利用双向物流实现农村超市和城市超市有效对接

农村向城市流通的主要是以果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城市向农村流通的主要是农资产品、日用品、家用电器等。利用双向物流的原理,城市超市可以通过农村超市或者合作社从农村采购农产品,同时把农村居民所需必需品送往农村超市。通过农村到城市和城市到农村的双向物流可以降低物流成本,避免空车行驶,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和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地区的出现,同时可以解决这两大类产品的流通问题。此外,建立经营农副、农资的农村超市,打造真正的双向流通平台。农副、农资超市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品种以及品牌的农资产品,实行从工厂直接采购到直接销售给农户的方式。大大的降低了农资产品的成本,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河北省可以通过走集“仓储+农技服务+农资、农副超市”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打造真正的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平台。

(三)充分发挥邮政物流配送优势以降低产品成本

农村物流配送业务的发展关键在于构造配送网络、建立业务平台、增加配送力量。河北省农超对接体系构建过程中,河北省邮政公司应利用庞大的体制网络优势和百年邮政、服务三农的品牌优势,与农资、日用品和家电生产企业、城乡超市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签订物流配送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邮政物流和邮政三农服务站作用,让三农服务站成为真正的信息中心,有效传递农户的供需信息和市场上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信息;让邮政物流成为农超配送中心,直接连接供求双方实现产品的低成本高效率流通。河北省邮政公司汇总整理三农服务站传递的农产品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后,与对接超市、农产品市场、生产企业签订协议,依靠邮政物流已有的运输优势和庞大网点资源向农村的农户、超市配送货物;同时,还可以发挥配送中心的作用,把农产品集中后按照对接超市或者合作社的要求送达到各地的邮政物流公司,最后由超市等把农产品运输到销售点。另外,邮政公司还可以与当地科研部门、农资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在全省大部分三农服务站配备一名邮政农资物流兼职人员,发挥农资配送员和农资导购员角色,帮助把农资配送到户的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科技、农作物种植方法以及化肥、农药、优良品种等的“打包”配送。

(四)构建农超双向对接安全与质量体系

“农超——超农”的双向农超对接体系中的安全与质量体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质量;二是流向农村的农资、日用及家电等产品的质量。农产品安全与质量体系的建立是“农超对接”的基本保障,超市与农户应制定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制度,实行质量公示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超市和合作社应同时建立鲜活农产品供应信息系统和鲜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超市应根据鲜活农产品的不同类型,相应设立不同的分级标准农产品销售包装也应做到按级包装、包装精良、包装标签说明完整,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应在包装上突出显示。流向农村的物资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和价高质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为确保物资安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快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以对接超市、市场、商场为依托,通过采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现代流通方式,建立起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第二,政府有关部门应完善市场监督体系,构建完善、便捷、高效的维权网络,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侵害农村居民权益的企业进行公示,予以严惩;第三,充分发挥知名物流企业在农超双向对接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和带动作用,以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下乡”,为农民提供“货真、价廉、便利、放心”的商品和服务。

安全教育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血脂异常;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49-03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血脂异常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2]。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被广泛运用于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为探讨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的效果和安全性,我们通过对86例血脂异常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或辛伐他汀的回顾性资料,对比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我院老年科收治的86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4],根据危险分层需进行降脂治疗,且排除甲状腺功能低下、阻塞性肺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继发性高脂血症、活动性肝炎等。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治疗前的身高、体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采用正常饮食,同时继续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停用原调脂药物2周,经2周洗脱治疗后,进入观察阶段。A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商品名:可定,rosuvastatin,阿斯利康公司生产),10 mg/d;B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40 mg/d;两组患者均在晚饭后 2 h服药,疗程 8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28 d、56 d早晨空腹 (禁食12 h以上)抽血,做血生化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包括血清Lp(a)水平、肌酸磷酸激酶(CK),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CHOD-PAP),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一过氧化酶法 (GPO-PAP),HDL-C采用直接变构酶法,LDL-C采用直接选择抑制法,以上指标均采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用药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3]

依据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 ≥20%,TG下降≥40%,HDL-C上升≥10 mmol/L;有效:TC下降 10%~20%,TG下降 20%~40%,HDL-C升高(4~10) 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恶化: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上升≥10%,TG上升≥10%,HDL-C下降>4 mmol/L。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两组治疗方法的两样本等级和检验(Mann and Whitney法),对两个治疗组病例各自在4个检测时间的指标值进行方差分析,对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治疗后3次检测指标的均数与治疗前均数的两两比较(Dunnett法),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分析

见表1。两组间4项检测指标治疗前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8周的TC,LDL-C均明显降低(P < 0.01);TG治疗后8周也有一定程度地降低;HDL-C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与治疗前比较,TC,LDL-C均明显降低(P < 0.01);TG治疗后8周也有一定程度地降低,HDL-C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治疗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两个治疗组病例各自在4个检测时间的指标值进行方差分析,对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治疗后3次检测指标的均数与治疗前均数的两两比较(Dunnett法),显示两组的TC和LDL-C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作两两比较,瑞舒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更早显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43例患者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的43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0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注:*经秩和检验,Z = 2.754,P =0.006

2.3 两组安全性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是腹胀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未发现伴有 CK升高的肌肉疼痛。且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血糖的变化水平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A组中有 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B组中有 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转氨酶恢复正常,B组中有2例胃肠道反应。由此可见,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仅疗效确切,且用药不良反应小。

3 讨论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血脂异常的发病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5]。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导致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是冠心病、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6],因此,调脂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7]。降脂治疗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稳定富含脂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为沉积在动脉粥样斑块中的主要脂质成分,高 LDL-C血症能不断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脂治疗十分重要[8,9]。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0],并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30%。老年血脂异常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顾虑是其安全性,如肝酶升高和肌病的发生[11]。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脏器功能减低,并存着其他多种疾病,因此,联合用药时可能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应尽量避免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合用,并重视检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的安全性。实际上,面对众多他汀类药物,老年患者如何选择安全性及疗效好的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较少。

瑞舒伐他汀是阿斯利康公司新近研发的一种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与HMG-CoA还原酶活性位点具有高度亲和力,在现有他汀类药物中半衰期最长,很少经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统代谢,因此与其他药物交互作用少,是一种强效且相对安全的降脂药物,有研究表明辛伐他汀具有良好的降脂疗效[12]。

本研究观察了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两组均有较好的安全性,且主要的不良反应相似,主要是腹胀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未发现伴有 CK升高的肌肉疼痛。瑞舒伐他汀组中仅有 1例出现胃肠道症状,辛伐他汀组有 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辛伐他汀组中出现2例胃肠道症状。

综上所述,目前患者的病情强烈需要一种强效降脂药物以提高降脂效果。因此,瑞舒伐他汀应在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中成为一种重要选择,并为需要进行调降脂治疗的患者诸如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带来更多的裨益。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血脂药物,但瑞舒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降脂效果更为理想,对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起效时间较辛伐他汀快,有效率较辛伐他汀高。根据本研究,两种他汀类降脂药在运用在老年患者上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较低的不良反应率,在排除可能增加他汀类药物诱发肌病的危险因素后,高龄不是应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肌酶的情况下,有动脉粥样硬化指征的高龄老人应当尽早适量地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危险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莹,陈志红,周北凡,等. 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7):643-647.

[2] 何坪, 殷跃辉. 阿托伐他汀对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 (16):1390.

[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4] 瑞舒伐他汀中国注册临床研究协作组. 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多盲多中心对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207-211.

[5] 叶平.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及治疗[J]. 保健医学杂志,2008,10(7):136-138.

[6] Nisssen SE. High-dose statin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otjust lipid levels[J]. Jama,2004,292 (11):1365-1367.

[7] 彭志平,王序. 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42.

[8] 秦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观察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 (6): 4647-4677.

[9] Selwyn AP.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s of statins:LDL versus non-LDL effects [J]. Curr Atheroscler Rep,2007,9(4):281-285.

[10] 叶平. 他汀类药物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2009,11(6):479-480.

[11] 陈锐,王昊天.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2012,27(2):158-161.

安全教育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现状;应对措施

就建筑施工行业而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复杂化的施工技术,较低的机械化程度,多露天与高处作业,风险性较大,属于高危行业,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施工安全教育。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存在各种问题,急需要多角度、多层次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规范自身操作,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防护水平,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现状

1.1缺乏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教育形式化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没有全方位分析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没有对施工人员及时进行针对性地教育,流于形式,导致施工人员已有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当下建筑安全施工的具体要求,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部分施工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加上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也没有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投入一定的施工成本,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导致施工人员大都不具备必要的职业素养,安全技术水平低下,尤其是那些新进场、转换工种的农民,在没有接受任何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就直接上岗作业,而特种施工人员也没有持证上岗,不清楚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经常违规操作,加上建筑行业本身属于高危行业,极大地提高了安全事故发生率。

1.2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单一化

就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指定培训、集中培训是其采用的主要培训方法,没有根据企业职工、农民工各方面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系统化地培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已有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同时,由于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单一化,施工人员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高,并没有意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加上人员流动较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也无法落到实处。

1.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基本素养参差不齐

企业职工、农民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核心对象。在企业职工人员中,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较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安全意识与接受能力。施工企业只需要结合国家在这方面的相关规定,定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在严格考核之后获取岗位资格,大都具有必要的职业素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安全生产一系列法律法规等。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建筑行业处于迅猛发展中,建筑建设规模日渐扩大,需要更多的施工人员。随之,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大都接受的教育程度较低,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低下,不熟悉相关的操作流程,不能正确操作机械设备,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大大增加建筑工程施工成本。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措施

2.1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各个地区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结合相关规定以及地区发展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而建筑施工企业要全方位分析各方面情况,设置专门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将其落到实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该部门管理者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健全已有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符合新时期发展客观规律,更好地指导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制定可行的责任制,明确不同岗位在施工中的安全教育责任,将其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促使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安全教育培训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具备必要的职业道德素养,规范自身操作。

2.2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在安全教育培训中,施工企业要全方位分析各方面情况,制定可行的安全培训计划,明确安全培训指导思想,使其和施工企业已有的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方针保持一致,并将所制定的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作为硬性指标之一,将安全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有针对性地培训施工人员,比如,进行必要的通用安全知识培训,引导施工人员学习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等,施工企业自身已制定的操作规程培训规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属于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降低施工中各岗位安全事故发生率,为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铺垫。

2.3优化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形式

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特别是现代培训方法,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在安全基础知识培训中,必须坚持“易懂、易记、易操作”的原则,要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音像等于一体的特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安全施工方面的知识,激发施工人员参与的兴趣,刺激施工人员感官,使其留下直观印象,进一步提高培训效率与质量。并给施工人员发放图文并茂的施工安全知识手册,通过不同途径,比如,合理设置安全教育宣传栏,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施工人员掌握情况,开展班组班会,进一步补充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将重心放在安全知识常识、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向施工人员列举一些典型的伤亡事故案例,明确施工安全教育目标,让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当日施工中各环节存在的危险源,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解决。每天施工结束之后,班组长都要组织该组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施工安全讲评,促使每位施工人员都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

2.4健全已有的安全教育培训实效考评机制

在施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必须对施工人员、培训者进行综合、客观地评价,要结合不同岗位特点,构建科学化的培训规范标准,制定可行的培训达标细则,明各个培训环节的具体培训内容,通过不同途径检查安全教育培训质量,比如,民意测评、听课,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评得分需要记入到培训师的个人考评档案中,也是是否继续聘用他们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此外,还要采用教与考分离的方法,施工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岗位需求,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构建可行的施工安全教育试题库,由专业人员统一出题考试,确保试题更加标准化,更具针对性,还能动态监测培训师已有的教学水平,要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随时了解施工人员在培训之后安全工作、防护等情况,进一步优化调整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对企业职工、农民工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安全教育培训。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将其放在核心位置,落到实处,要深入每位施工人员的内心,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此过程中,施工企业要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加大安全施工宣传力度,健全已有的施工安全教育制度,采用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进一步明确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强化他们的安全综合素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人人重视、懂得安全”,降低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各生产环节顺利进行,减少施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作者:王旭 单位:石家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黄锦.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现状浅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安徽建筑,2014(04).

[2]季定珠.探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J].建筑安全,2015(02).

[3]杨高升,居婕,徐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方案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3).

安全教育的核心范文6

1.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思维的根本特征。系统都是由要素相互关联而构成的整体。若想把握其全貌,就应自觉超越看待事物联系的局限。系统思维并不忽略要素与系统内在的有机关联性。系统思维强调内因是主要的因素,也承认外部原因,从内外互动关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层次性。

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复合体。这种层次性要求主体从多方面对待复杂的事物,不搞“整体划一”,要善于发现复杂事件背后的运作机制,揭示深层次的非线性因果关系的作用。同时注重系统的连续性,注重考察系统中不同事件互动所产生的因果关系,形成描述各种问题互动关系及其变化形式的概念。

3.动态性。

任何系统都不是静止不变的,不管是系统之间还是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换。因为系统又具有时延性,使难以觉察的缓慢变化不断积累放大,所以必须学会识别缓慢渐进的过程,用动态思维代替静止思维,还要看到过程中的细节复杂性和动态复杂性。四是有序性。实现有序性目标是系统思维的内在要求。系统自身完善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都是为了实现系统的优化,以便系统朝着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然而,任何系统作为处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事物,都具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向度性,也就要求主体注重优化的路径选择。

二、树立正确的学校安全教育系统观

学校的安全问题来自针对学校的各种威胁,对学校安全的威胁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外大量信息表明,这些针对学校安全的威胁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由于各种生存压力的剧增,学生生活的周遭环境影响他自己的期望,那么教会他们排除障碍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实显得无比重要。安全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需要学校管理者学会用系统思维方式处理各种安全问题,目的在于能够从个体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不同层面的工作。学校安全教育作用的发挥不是单凭某个要素就能完全体现的。即使是某个要素充分展示自己的功能,安全教育的整体效果也不一定会因此而放大。因为“解释复杂现象不仅要估计到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而且要通过要素之间联系的总和”。如果仅仅强调从整体上把握学校安全教育效果,忽视对其组成部分的认识和考察也是不科学的。学校安全教育自身有多个组成要素,管理者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工作效果是不可能保证安全教育整体效用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各个要素,包括安全教育本身,只有在关系思维中才能解读它们,“必须把每个部分放置在它们依存的系统中才使它们获得意义”,回过来再从关系中寻求解决安全问题的答案。因此,强调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时,不能忽略学校安全育系统本身就是国家安全系统的一个部分,并且其构成中各部分有自己独立的整体性。比如,个体安全观是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由安全主体、安全目标、安全内容和安全手段构成的大系统,可以说每一个方面又是安全观的缩影。反观当前学校对安全教育的研究与行动,往往只看到问题的局部原因,犯下更多以偏概全的错误。当前,关于大、中、小学生犯罪的报道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众多媒体和社会人士撰文或发表言论,指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失误,认为是学校忽视法制宣传教育直接导致学生犯罪事件增多。从案情来看,不否认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与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之间有间接联系,但绝对不赞成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作为造成学生犯罪的“同谋”。调研结果显示,县市级以上的学校无一例外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农村学校则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正常进行。城区学校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开设了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如何自救,掌握可操作性强的避险知识。同时,在室外通过模拟演练,教给学生一些更实用的逃生办法。然而,安全教育的效果是隐性的,学生自身思想消极,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出事或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安全意识淡薄。从学校自身来看:一方面,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弱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相关部门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隐患就像布满灰尘的镜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安全教育课变成了语文课,一学期下来至多上两三次安全教育课,且没有课程计划,教学时间与教育内容随机安排,课堂上教师播放几张幻灯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知是首恶。没有对安全教育相关深切的认知,遇到危险很难应对自如,可想而知,安全教育内容对预防学生犯罪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对各类学生犯下的案件分析,发现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负面因素,这种现象一直在学校里长期存在。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主要反映在课程建设上。安全教育一直游离在课程建设的边缘,在学校里地位低下,排在“历史、地理等副科”之下,为遮人耳目,它还披上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表”,一般学校走廊、宣传栏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一旦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它才能被请进“厅堂”,领导讲过教师再讲,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它开展的方式过于随意,给学生一种慵懒的感觉,造成他们形成一种“危险事不关己”的错误判断,时间让警觉就变得迟钝起来,危险即便是可以脱离,但“生锈”的大脑却不能够立刻被激活。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家庭、网络了解和学习安全知识,但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是不可取代的,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仍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用系统观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学校安全教育方方面面的变化已经影响到所有人,不过,一部分影响纯粹是消极的,它们只是促使学校在旧的模式上徘徊,而另一部分影响则是积极的,因为学校绝大多数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开始转变观念。这一矛盾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去解读它。重要的是,实施者从组分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发展,对待涉及的范围和对象做到具体分析。在此,以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为例,尝试用系统思维解读学校安全教育发展。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是简单的“要素”建设,也不是少数几个核心要素的建设,而是一种把教育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问题讨论结合成一体的系统。虽然各组成要素在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圈内人”对安全教育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心照不宣,细心的学校管理者则是碍于国家课程标准象征性地在课表中设置“安全教育”一栏。即使有适切的教育内容,“赶上架”的教育者也不能较好地胜任这一课程任务,教学效果自然而然无从谈起。任何只专注于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建设的思维都是片面的。即使集中力量建设那些决定内容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也不能忽视那些对内容发展仅有支撑作用的要素,因为系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状态的临界点上,决定系统发展态势的有时不是那些所谓的核心要素,而恰恰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边缘要素。实践也证明,由于负责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程系统的整体发展受阻甚至受损。管理者需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通盘考虑,时刻提醒自己要树立系统观念,用战略眼光“远视”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如果简单地把影响系统发展的多种因素归结为某种单一因素,或者在其中确定一个主导因素而低估或忽视其他因素,都是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本质的误读,必将最终影响学校乃至整个安全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及校属各有关单位要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其中,经常性反映出安全教育的特殊的重要性。纵观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对此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进行整体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1.以整体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要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整体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由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等子系统构成,要建设安全教育课程,必须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子系统的全面发展。转变安全教育“无用”的观念,树立大安全观。处理好传统安全知识与非传统安全知识学习的关系,有重点地推进各个教育内容。与此同时,安全教育各子系统构成要素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比如在日常安全教育系统中,既要加强防盗、防骗、防抢等日常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如何保管自己的财物;也要加强社会形势及当地治安形势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保护自己。只有将整体发展与部分发展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工作的成效性。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该具有整合性。在设计初始阶段,可以暂时将教学活动放置一边,先讨论反馈问题。预先了解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迪•芬克博士认为,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牢牢把握核心知识掌握、学以致用目标、触类旁通目标、人性维度目标、学会学习目标和人文关爱目标等六个方面。六个目标无层次之分,课程教学中实现的目标种类越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越好。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考虑全部或其中部分目标,发挥整合作用,因为它的开设目的仅用“安全”二字是远远不能概括的。此外,将安全教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目标相结合,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既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又学习了避开危险的方法。

2.以动态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组织都是在一个动态系统中运转的,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课程建设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如果仍因循守旧,就会越来越走向不安全。因此,系统思维能够让我们去思考如何帮助受教育者增强好奇心和学习安全知识的动机。当今威胁学生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安全教育课程应适时做出调整。网络已经是各级学生学习知识和了解信息的重要工具,虚拟化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学校一方面要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把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在网上公开,逐步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动态的课程建设不仅能建立起一种繁荣的研究文化,还增加了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范围。

3.以有序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变化是不断趋近系统有序目标的相对不平衡的过程。怀特海认为,组织进化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二是它靠内在的力量要创生自己的环境。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本身是一个安全生态系统,它的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师队伍、教学实践等若干内容。这些内容的自我发展需顺应环境的改变,网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青少年网瘾是危及安全的“毒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必然考虑到它潜移默化的“侵蚀”。为此,学校应遵循有序性原则,将课堂内外不同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从而保证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性知识安排上提前,后续理论知识、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必要时加入进行体验教学。各级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统筹,加强计划,加强过程管理,科学地、有序地开展建设工作。以“大安全”观念为指导,从思想道德规范、法律准绳、心理健康标准、安全行为规范和生理健康标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以复杂性原则来促进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究。